檢驗類之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師)高分題庫附答案_第1頁
檢驗類之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師)高分題庫附答案_第2頁
檢驗類之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師)高分題庫附答案_第3頁
檢驗類之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師)高分題庫附答案_第4頁
檢驗類之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師)高分題庫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檢驗類之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師)高分題庫附答案

單選題(共50題)1、尿βA.腎小管B.腎小球C.集合管D.腎小球和腎小管E.腎盂【答案】B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較常出現(xiàn)的染色體核型異常為A.Ph染色體B.-5/5q-,-7/7q-和+8C.21三體D.18三體E.inv(16),del(16)和t(16;16)【答案】B3、適于1小時尿沉渣排泄率檢查的標本是A.首次晨尿B.隨機尿C.3小時尿D.24小時尿E.餐后2小時尿【答案】C4、移植物保存和處理不當易出現(xiàn)()。A.宿主抗移植物反應B.急性排斥反應C.慢性排斥反應D.超急性排斥反應E.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答案】D5、國家臨床檢驗中心推薦的血糖測定常用方法是A.葡萄糖氧化酶法B.己糖激酶法C.脫氫酶法D.氧敏電極法E.鄰甲苯胺法【答案】A6、疑似細胞免疫缺陷的患者,應做下列中的A.錫克試驗B.狄克試驗C.O-T試驗D.NBT還原試驗E.巨噬細胞移動抑制試驗【答案】C7、能識別高密度脂蛋白受體的載脂蛋白是A.ApoAIB.ApoBC.ApoCⅡD.ApoDE.Apo(a)【答案】A8、試帶法尿蛋白測定,尿液中與膜塊反應的主要是A.αB.β-球蛋白C.本周蛋白D.白蛋白E.T-H蛋白【答案】D9、從血清學角度分析,屬于Rh陰性血的是()。A.CcDeeB.ccDEeC.ccdeeD.ccDeeE.CcdEe【答案】C10、灰塵細胞是下列何種脫落細胞學涂片的標志物A.痰液B.胸腔積液C.腹腔積液D.尿液E.胃液【答案】A11、細胞外液中主要的陰離子是A.HCOB.氯C.硫酸根D.磷酸鹽E.蛋白質(zhì)【答案】B12、()患者男,62歲。因發(fā)熱寒戰(zhàn)入院,抽血培養(yǎng),24小時后觀察到血培養(yǎng)瓶渾濁并有凝塊。A.金黃色葡萄球菌B.肺炎鏈球菌C.厭氧菌D.枯草桿菌E.銅綠假單胞菌【答案】A13、患兒男,56歲,在進行“右肝癌切除”手術(shù)過程中突然大出血,急需輸血,該患者的血型為“A型,Rh陰性”,但此時血站沒有同型血,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接受的血型是()。A.AB型、Rh陰性B.B型、Rh陰性C.B型、Rh陽性D.O型、Rh陰性E.O型、Rh陽性【答案】D14、連續(xù)監(jiān)測法檢測AST、ALT,選用的波長是()。A.270nmB.300nmC.340nmD.400nmE.450nm【答案】C15、夏季從留取尿標本后到完成檢驗的時間應為()A.1.5小時內(nèi)B.3.0小時內(nèi)C.1小時內(nèi)D.2.0小時內(nèi)E.2.5小時內(nèi)【答案】C16、免疫復合物性超敏反應又稱()型超敏反應。A.ⅠB.ⅡC.ⅢD.ⅣE.Ⅴ【答案】C17、放射免疫分析的特異性是A.競爭抑制B.非競爭結(jié)合C.針對多克隆抗體特異性較低D.針對單克隆抗體特異性較強E.與兩種抗體無關【答案】C18、有Vi抗原的是()。A.沙門菌屬B.志賀菌屬C.埃希菌屬D.變形桿菌屬E.腸桿菌屬【答案】A19、診斷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M2a型的標準是A.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占比30%~89%(NEC)B.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占比≥90%(NEC)C.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占比≥180%(NEC)D.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占比≥70%(NEC)E.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占比≥30%(NEC)【答案】A20、免疫熒光組化技術(shù)雙標記法A.靈敏度高B.特異性強C.敏感性高和特異性強D.用于檢測同一標本中的兩種抗原E.準確性高【答案】D21、患者,男性,48歲。發(fā)熱、尿急、尿頻、尿痛,尿?qū)嶒炇覚z查:PRO(+++)、WBC(++)、膿細胞(++)、RBC0~5/HP,該患者蛋白尿的性質(zhì)屬于A.偶然性蛋白尿B.腎后性蛋白尿C.溢出性蛋白尿D.非選擇性蛋白尿E.體位性蛋白尿【答案】B22、維生素D缺乏A.血鈣增高,血磷降低B.血磷增高C.血鈣增高D.血鈣和血磷同時降低E.血鈣降低,血磷升高【答案】D23、病原體感染后,血清中出現(xiàn)最早的特異性Ig是()。A.IgEB.IgMC.IgGD.IgDE.sIgA【答案】B24、治療骨軟化癥、佝僂病有效的是A.維生素DB.1,25-(OH)C.降鈣素D.甲狀旁腺素E.胰島素【答案】A25、已知某酶的Km為0.05mmol/L,試問要使此酶所催化的反應速度達最大反應速度的80%時,底物濃度應是A.0.1mmol/LB.0.2mmol/LC.0.4mmol/LD.0.5mmol/LE.0.6mmol/L【答案】B26、關于抗凝劑,錯誤的敘述是A.肝素作為抗凝血酶Ⅲ的輔因子而發(fā)揮抗凝作用B.EDTA鹽與血漿中鈣離子形成螯合物C.枸櫞酸鈉可用于紅細胞沉降率測定D.EDTA-NaE.枸櫞酸鈉可用于血液保養(yǎng)液【答案】D27、以下對于抗凝劑敘述錯誤的是A.枸櫞酸鹽可用于血液保養(yǎng)液B.枸櫞酸鈉可用于凝血功能檢查C.EDTA-NaD.EDTA與血漿中鈣離子形成螯合物E.肝素作為AT-Ⅲ的輔助因子而發(fā)揮抗凝作用【答案】C28、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導致A.肺炎B.肺結(jié)核C.流行性感冒D.SARSE.禽流感【答案】A29、MA.>5%,20%B.>10%,30%C.>15%,40%D.>20%,50%E.>30%,80%【答案】B30、在間日瘧患者外周涂片中沒有A.孢子體B.環(huán)狀體C.大滋養(yǎng)體D.裂殖體E.早期滋養(yǎng)體【答案】A31、有關CM代謝,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外源性TG可與膽固醇、磷脂、Apo-AⅣ、Apo-B48結(jié)合形成CMB.進入血液中的CM可以從LDL接受Apo-CⅡ、Apo-E及膽固醇酯C.毛細血管內(nèi)的LPL被Apo-CⅡ活化,水解CM中的TGD.CM殘粒以Apo-B48和Apo-E為主E.CM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為5~15分鐘【答案】B32、網(wǎng)織紅細胞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主要成分是A.溶酶體B.糖原C.核糖核酸D.線粒體E.脫氧核糖核酸【答案】C33、ALP3主要來自A.心臟B.腎臟C.骨骼D.腦E.平滑肌【答案】C34、乳糜尿形成的原因是()。A.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B.腎小球濾過壓升高C.腎小球濾過膜損傷D.淋巴循環(huán)受阻E.尿路感染【答案】D35、大多數(shù)細菌分裂一代一般需要的時間是A.5~10分鐘B.20~30分鐘C.1小時左右D.18~24小時E.48~72小時【答案】B36、下列對單純皰疹病毒致病性的錯誤敘述是A.患者和健康帶菌者為傳染源B.主要通過接觸途徑傳播C.HSV-2主要通過性傳播D.嬰幼兒感染HSV-1多無臨床表現(xiàn)E.免疫低下者在原發(fā)感染后形成潛伏感染【答案】D37、醛固酮來自A.腎上腺皮質(zhì)網(wǎng)狀帶B.腎上腺皮質(zhì)球狀帶C.甲狀腺D.腎上腺髓質(zhì)E.腎上腺皮質(zhì)束狀帶【答案】B38、軟下疳的病原體是A.杜克嗜血桿菌B.陰道加特納菌C.沙眼衣原體沙眼生物亞種D.人單純皰疹病毒2型E.人乳頭狀瘤病毒【答案】A39、瘧疾病原學診斷常用的方法為()。A.濃集法B.體外培養(yǎng)法C.骨髓穿刺D.厚、薄血涂片E.加藤厚涂片法【答案】D40、標本存放于冰箱一天后測定可造成()A.血NaB.血ClC.血KD.血ClE.血Ca【答案】C41、可溶性抗原形成是A.凝集現(xiàn)象B.親和現(xiàn)象C.溶血現(xiàn)象D.沉淀現(xiàn)象E.交叉反應現(xiàn)象【答案】D42、屬于間日瘧原蟲小滋養(yǎng)體的形態(tài)特征的是A.2個細胞核B.體大有偽足C.內(nèi)有空泡D.有瘧色素E.有薛氏點【答案】A43、酶活性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正確的是A.1U=1nKatalB.1U=16.67nKatalC.1nKatal=16.67UD.1Katal=60×10E.1U=16.67μKatal【答案】B44、人骨中主要和最多的非膠原蛋白是A.骨連接蛋白B.骨堿性磷酸酶C.骨酸性磷酸酶D.骨鈣素E.骨磷酸蛋白【答案】D45、有關尿蛋白干化學法測定,正確的敘述是A.尿液細胞成分明顯增多呈現(xiàn)陰性反應B.大劑量青霉素可使結(jié)果呈假陽性C.尿液pH在3~9之間,測定最合適D.對球蛋白反應不敏感E.可用作尿蛋白定性確證試驗【答案】D46、FITC的最大發(fā)射光波長為A.595~600nmB.365~435nmC.490~495nmD.520~530nmE.410~650nm【答案】D47、對于等滲性脫水,下列不正確的敘述是A.主要是細胞外液的喪失B.常見于嘔吐和腹瀉等情況C.血漿NaD.細胞內(nèi)液量隨著細胞外液減少而減少E.細胞內(nèi)液量正常【答案】D48、參與Ⅰ型超敏反應的主要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EC.IgMD.IgDE.IgA【答案】B49、O/F試驗用于腸桿菌科細菌與非發(fā)酵菌的鑒別,其主要原因是()。A.腸桿菌科細菌與非發(fā)酵菌均為發(fā)酵型B.腸桿菌科細菌與非發(fā)酵菌均為氧化型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