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似動現象發(fā)生的時空條件_第1頁
探測似動現象發(fā)生的時空條件_第2頁
探測似動現象發(fā)生的時空條件_第3頁
探測似動現象發(fā)生的時空條件_第4頁
探測似動現象發(fā)生的時空條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系別:心理系班級:03級 姓名:張凌波同組成員:劉家驥劉曉黎廖宗卿肖小溪試驗日期:04,10,19 教師評定探測似動現象發(fā)生的時空條件摘要:該實驗研究被試對電腦屏幕呈現兩亮點刺激的運動狀況判斷,演示似動現象的發(fā)生,并研究產生似動現象的最佳時距和空距。得到結果:產生似動現象的最佳時距在20ms、最佳空距是2cm。關鍵詞:似動現象空距時距1.導言似動現象(apparentmovement)是指當某一物體實際上沒有發(fā)生空間位移而被知覺為好像在運動,是一種對靜止物體產生的運動錯覺。在實驗室中一般按下列方式進行模擬:先呈現一個刺激(如在微光下或在暗室里呈現一個亮點),隨后在不同空間位置再呈現一個相似的刺激(另一個亮點)。這樣,在兩個刺激的強度、時距、空距適當的條件下,就會引起似動知覺(亮點從先呈現的位置移到后呈現的位置)。似動是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早在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M.韋特默最先注意到了這一現象,開辟了研究似動現象的先河。隨后,在1933年J.A.F.Plateau制造了動景盤。在一個圓盤上畫有16個跳舞者的連續(xù)動作姿勢,當該盤旋轉時通過鏡子相繼看這16個人像,就覺得人像正在跳舞。后來根據相繼對個別對象瞬時的感覺而形成運動知覺的道理,經過多人多次的改進,最后發(fā)展為電影。直到今日,我們所看到的電影、電視的攝制和放映依舊是利用了似動現象的原理。K.Marbe在他自己的實驗條件下觀測到的似動知覺的最適宜時距為0.2s,最大空距為4.5度。M.Wertheimer找出最適宜的時距為60ms;如果時距減到30ms則看不見動,而是同時看見空間位置不同的兩個刺激;如果時距增加到200ms,也不能看見運動,而看見不同位置的兩個刺激先后出現。根據葉絢等有關實驗研究結果,空距為2cm比空距為4cm或8cm時更易看見似動(被試均在距離2m處觀察),甚至有的被試只能在2cm的情況下產生似動知覺。然而,最適宜的時距和空距還依賴刺激強度而發(fā)生變化:當縮短時距時,需要增加強度或減少空距。對于似動現象的解釋,目前還處于假設階段。普遍認為是:似動是由于先后呈現的刺激作用于感受野使機體產生了與真實運動相似的生理刺激。第一個刺激停止后,它所引起的神經興奮還會持續(xù)一個短暫的時間,在這個短暫的時間內如果出現第二個刺激,它所引起神經興奮就會與第一個刺激所引起的暫時持續(xù)的興奮相連,所以感覺上第一個刺激就移動到第二個刺激的地方。相繼出現的兩個刺激的相似性(強度或形狀相似),以及刺激具有何種形狀,對似動現象的產生和類別有重要的影響。J.C.F.Schiller研究出,二刺激的相似性(強度相同)起決定似動方向的作用。S.W.Fernberger用等腰三角形為刺激,先呈現正的(頂角向上)后呈現倒的(頂角向下),則看見此三角形以底邊為軸向前翻轉,從正的轉為倒的。在這種情況下,似動范圍超出了刺激所在平面,形成了空間運動形式。此結果支持J.C.F.Schiller的結論。且如果相繼呈現出的刺激不是兩個,而是三個、四個,那么數目越多越容易產生似動。且在相同的條件下,不是所有人都會產生似動知覺,對同一個人來說,也不是每次都能產生的。有人用400個從未經歷過實驗室似動現象的學生做實驗,發(fā)現只有一半的人產生似動知覺。而告訴他們將要看見什么時,就有90%的人產生似動知覺。此結果說明沒有這類經驗的人不易產生似動知覺。綜上,總結影響似動現象產生的因素。在客觀條件方面有:刺激物呈現的空距、時距,刺激物的強度、形狀、數目等;在主觀方面有:個人經驗,暗示的作用以及個體差異等。這些因素往往又是聯系在一起的。本實驗的目的是揭示似動現象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條件。在不同的時距、空距下呈現兩個刺激,記錄統(tǒng)計被試報告情況。預期最佳時距是200ms,最佳空距是2cm。2.方法2.1被試24名北京大學心理系學生(其中男11名,女13名),年齡在19-22之間,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所有被試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無散光。無斜眼弱視等眼疾。2.2儀器材料多媒體電腦一臺,裝有WinPES標準版(北京大學心理系承擔的國家教委教學儀器研制課題);配備反應鍵盒;17寸方正顯示器。2.3實驗設計本實驗為3X12組間設計。要求被試在不同時距、空距下對兩個刺激作出判斷,是同時出現、先后出現、還是一個刺激從一點向另一點移動。自變量有兩個:空距,有三個水平 2cm、5cm、8cm;時距,有十二個水平 5ms、10ms、20ms、60ms、100ms、150ms200ms、250ms、300ms、350ms、400ms、500ms。因變量是被試對兩亮點刺激判斷結果,有三個水平——同時呈現,兩個亮點在移動,先后呈現。混淆變量有:一,順序效應帶來的干擾。平衡時距順序效應我們用升序、降序兩次刺激呈現;平衡空距采用三組被試用拉丁方順序進行實驗。二,實驗室光線、環(huán)境。應在明亮、安靜的實驗室中進行。三,被試判斷標準不一致。告訴被試不要把兩個刺激不是精確地同時出現就判斷為“動”,動只是他的感覺,并使其集中注意于屏幕。2.4實驗方法1)在黑色背景上相繼呈現兩個紅色小圓點(直徑0.5cm)。兩個小圓點可在不同的時距和空距條件下呈現。在每種空距的條件下按照,5ms、10ms、20ms、60ms、100ms、150ms、200ms、250ms、300ms、350ms、400ms、500ms這12個時距的升序和降序做24次判斷。在每種時、空距條件下,演示1次從左到右的相繼呈現:刺激1f時距f刺激260ms 5?500ms60ms空間距離的實驗順序按拉丁方的方法進行排列,將甲、乙、丙三組分別按三種不同的順序進行實驗,圖示如下:順序123甲258乙582丙825在每個空距條件下,時距從5ms開始,依次增加到500ms,每個時距做一次判斷,讓被試判斷兩個刺激是同時出現、先后出現、還是一個刺激從一點向另一點移動;然后再從500ms開始,逐漸減少時距到5ms,同樣每個時距做一次判斷。2)每個被試對每個空距判斷24次,三個空距共判斷72次。詳細反應種將被試的判

斷記錄在表中。3.結果記下24名被試不同情況下三種判斷次數,并除以總數,算出百分比記錄在下表:表1不同時空距下三種判斷所占比例51020601001502002503003504005002cm同時0.580.460.230.170.080.100.020.000.000.000.020.02動0.380.500.690.600.600.330.170.040.080.100.040.04先后0.040.040.080.230.310.560.810.960.920.900.940.945cm同時0.600.540.230.210.150.080.000.000.000.000.000.00動0.210.290.580.500.380.230.190.040.040.000.000.00先后0.190.170.190.290.480.690.810.960.961.001.001.008cm同時0.520.520.500.210.130.020.040.020.000.000.000.00動0.250.330.440.500.420.230.210.020.020.000.020.02先后0.230.150.060.290.460.750.750.960.981.000.980.98以“同時”出現的幾率為50%的時距為下限,以“先后”出現的幾率為50%的時距為上限。用直線內插法求出2cm、5cm、8cm條件下似動閾限值的范圍:2cm時下限(10-5)/(0.46-0.58)=(X-5)/(0.50-0.58)X=8.33ms上限(150-100)/(0.56-0.31)=(X-100)/(0.50-0.31)X=138.0ms5cm時下限(20-10)/(0.23-0.54)=(X-10)/(0.50-0.54)X=11.90ms上限(150-100)/(0.69-0.48)=(X-100)/(0.50-0.48)8cm時下限8cm時下限上限X=20.0ms150-100)/(0.75-0.46)=(X-100)/(0.50-0.46)X=106.27ms根據不同時空距下被試反應為“動”的次數在總反應次數中的百分比,以時距為橫坐標判斷為似動次數%為縱坐標,3種空距為參數,畫出圖1:

%數次動似為斷判80.00%70.00%60.00%%數次動似為斷判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cm5cm 8cm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不同時距圖1不同時空距下判斷為似動的次數%4.分析與討論產生似動現象的時距下限從8ms到20ms不等,其上限從104ms到138ms。時距在其中間的理論上都能產生似動現象??站酁?cm時,產生似動現象的時間域最為廣泛(8.33ms—138.0ms),說明其是產生似動的最佳空距。觀察圖1,在不同空距下,動的判斷都主要集中在5ms到200ms,且在20ms-60ms之間產生了峰值;空距2cm曲線絕大部分都在另兩條曲線之上,即其判斷為動的次數最多,也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2cm為最佳空距。因而我們得出結論:產生似動現象的最佳時距在20ms、最佳空距是2cm。三種空距在以時距為自變量、似動判斷次數為因變量的坐標上,圖形大體相似。因而可以說,在空距是2cm到8cm之間,其對似動的發(fā)生影響作用不大。當然,這需要檢驗,不過由于數據少、空距水平少等條件限制,我們僅把它作為假設,對于其他更大范圍的空距對似動現象產生的影響可以設計一個后續(xù)實驗。實驗結果中,最佳時距20ms與我們預期的200ms相差較大。這可能是由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因為被試差異太大。我們由實驗條件所限制采用的樣本量相對太小,以至于使個人因素對實驗結果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二是該實驗沒有做到單盲或雙盲實驗設計。如導言中所述,個人經驗,暗示的作用在觀察似動現象中是不可忽視的。被試之前學習過似動現象的相關知識,對這次實驗中屏幕呈現運動現象的結果有所預期,安慰劑效應導致了被試感覺到“動”現象發(fā)生了,其實該現象還沒有到來。這兩方面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被試視知覺靈敏度的提高從而導致最佳時距縮短。而關于最佳空距2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