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詩經(jīng)》中的自然科學知識_第1頁
淺析《詩經(jīng)》中的自然科學知識_第2頁
淺析《詩經(jīng)》中的自然科學知識_第3頁
淺析《詩經(jīng)》中的自然科學知識_第4頁
淺析《詩經(jīng)》中的自然科學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詩經(jīng)》中的自然科學知識

【內(nèi)容提要】

本文擬重點挖掘《詩經(jīng)》中的自然科學知識,表明其對西周天命觀的動搖,并為陰陽五行學說的構成奠定了基礎,也為人們逐步擺脫宗教思想的束縛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關鍵詞】《詩經(jīng)》自然科學農(nóng)業(yè)天文歷法地震物候?qū)W生物

《詩經(jīng)》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據(jù)高亨先生考證《詩經(jīng)》所反映的歷史時代約為“公元前1066-前541年”。它的內(nèi)容博大豐厚,舉凡政治、經(jīng)濟、社會、軍事、外交、重大事件、歷史傳說、宗教倫理、民風俚俗、愛情婚姻、天文

地理、農(nóng)業(yè)發(fā)展等等,無不囊括其中,真可謂是一部“百科全書”。對于《詩經(jīng)》所蘊含的人文現(xiàn)象,學者們已從不同角度多有研究,本文擬重點挖掘《詩經(jīng)》中所反映的自然科學知識。

自然科學知識是隨著社會生產(chǎn)的不斷發(fā)展而逐漸積累的?!对娊?jīng)》所反映的歷史時期其社會的主要生產(chǎn)部門是農(nóng)業(yè),從《詩經(jīng)》中我們看到:經(jīng)過周人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這一時期人們已經(jīng)具有了比較科學的農(nóng)業(yè)知識。這表現(xiàn)在:其一是周人已經(jīng)有了稱之為“疆理”的治田方法,在開辟田地時,注意溝洫(田間的水道、溝渠)的建治,懂得根據(jù)地形高低、河道方向來劃定田界,然后建筑堤壩,挖掘溝渠。《詩經(jīng)·小雅·信南山》有:“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田勻田勻原隰,曾孫田之。我疆我理,南東其畝?!薄拔医依怼?,《毛傳》:“疆,畫經(jīng)界也;理,分地理也?!敝祆洹对娂颉罚弧敖?,為之在界也;理者,定其溝、涂也?!笔侵竸澏ń?,驗明土質(zhì);“南東其畝”,是指河水向東流的地方,畝道東西橫貫,田畝在小溝的東西方向,河水向北或南流的地方,畝道則改為南北直灌,田畝則在小溝的南面?!洞笱拧ぞd》在追述古公亶父遷岐后開辟田地時亦出現(xiàn)“乃左乃右,乃疆乃里,乃宣乃畝”。表明古公亶父領導人們或左或右開地置邑、修理地界、治理土田、疏通溝洫、開溝筑壟?!洞笱拧す珓ⅰ纷肥龉珓⑦w豳的事跡時曰:“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比缓笫恰岸绕溱粼?,徹田為糧”。《毛傳》訓“徹”為治,徹田即是治田,開墾土地。此句也說明周人在丈量了洼地和高原之后再治理田畝播種糧食。其二,制造了較為精致的青銅農(nóng)具。除了木、石制成的耒耜之類的農(nóng)具外,從考古資料和《周頌·臣工》描寫農(nóng)官督促農(nóng)夫修繕農(nóng)具的“命我眾人,庤乃錢鎛、奄觀銍艾”的詩句可判定錢(今之鋤)、鎛(鋤一類工具)、銍、艾即刈(鐮刀)已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錢、銍的使用,又表明青銅已用于制做農(nóng)具。其三,已經(jīng)具有選種、鋤草、施肥的農(nóng)業(yè)常識?!洞笱拧ご筇铩吩唬骸按筇锒嗉?,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亻叔載南畝?!敝祆洹对娂瘋鳌方忉專骸胺N,擇其種也;戒,飭其具也”,可見周人較注意選擇良種。同時,許多鎛、銍的使用可判定人們也非常重視鋤地?!缎⊙拧じμ铩吩唬骸盎蛟呕蝰?,黍稷薿薿?!痹牛翠z草;耔是用土培植苗根,施以肥料,這句是講在田間有的人在鋤草,有的人在施肥,只有這樣黍米和高梁才會長得茂盛茁壯?!吨茼灐ぽd芟》有“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描述了眾人在田里、田埂鋤草的情景?!吨茼灐ち捡辍酚小拜绷刃嘀埂?,表明人們已認識到雜草漚腐后用這種綠肥來肥田,莊稼就長得茂盛,就會豐收。其四,已經(jīng)具有防治田間害蟲的方法?!缎⊙拧ご筇铩吩唬骸叭テ涿煟捌潴辟\”。毛亨釋:“食心曰螟,食葉曰螣,食根曰蟊,食節(jié)曰賊?!比绾胃x害呢?辦法就是“秉畀炎火”,把害蟲投到火里全部燒死。一千多年后的唐朝宰相姚崇面對泛濫的蝗災,就采用了這種焚燒害蟲的“古之遺法”,而且“且焚且瘞”(《舊唐書·嬈崇傳》)使“蝗害訖息”。除此而外,從《詩經(jīng)》中我們也看到其農(nóng)作物諸如黍、稷、豆、麥、稻、麻等種類顯著增加,畜牧業(yè)、蠶桑、園藝等也有反映。

《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了周人具有的天文歷法知識。從詩中出現(xiàn)的星宿名稱和在天空中的位置,表明這一時期已經(jīng)形成了在古代天文學上占重要地位的28宿的概念。28宿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黃道,即太陽和月亮所經(jīng)天區(qū)的恒星分成的28個星座。四方各有七宿:東方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有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是井、鬼、柳、星、張、翼、軫?!短骑L·綢繆》曰:“三星在天”。三星是指一夜之間,由于時間不同,三個星座順次出現(xiàn)。首章的“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是指參宿三星;二章的“綢繆束芻,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綢繆束楚,三星在戶”,指河鼓三星?!墩倌稀ば⌒恰酚校骸皣け诵⌒?,三五在東”、“嚖彼小星,維參與昴?!蓖跻督?jīng)傳釋詞》認為“三五,舉其數(shù)也。參,昴,著其名也?!敝祆湟嗾J為:“參、昴,西方二宿之名?!薄队冠怙L·定之方中》的“定之方中”,朱熹《詩集傳》釋為:“定,北方之宿,營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奔粗甘吕餇I室星分布排列成正方形體。還有“揆之以日”,《毛詩正義》曰:“揆,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東西”?!多嶏L·女曰雞鳴》表明人們已知曉“昧旦”之時,“明星有燦”(啟明星放光芒)。《豳風·七月》的“七月流火”,其火,是星名,又稱大火,屬心宿。因為在周代各地存在著幾種歷法,有夏歷、殷歷、周歷、豳歷。此句寓意是:豳歷五年黃昏,火星在天空的當中,六月里便向西傾斜,七月里火星向西而下,暑天即將過去。同時,在此詩中還出現(xiàn)了“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這表明周人在歷法上的重要改革還是服務于農(nóng)事活動的,正是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其二,對日食發(fā)生和朔日的關系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小雅·十月之交》曰:“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朔月,謂十月之朔日,即交之日也。”“按當作朔日,朔日,初一日。”“有,通又?!边@就是說,在十月日月碰頭的初一辛卯,日食又出現(xiàn)了,從此句推斷,以往在朔日曾出現(xiàn)日食,而“據(jù)古歷學家推算,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日食”,“是指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侯外廬認為:“這個記載,不僅是可以準確考定日期的最早的日食記錄,也是當時對日食必須發(fā)生在朔日有了了解。”這也就是說明這一時期先民們已認識到日食都發(fā)生在農(nóng)歷初一。從“彼月而食,則維其?!笨?,人們已明白了日食和月食發(fā)生時必然是“微”(詩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即天空幽昧不明,這是“則維其?!?,也就是正常的事。但這時人們對此現(xiàn)象不能進行科學的解釋,認識不到日食的發(fā)生是由于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時,太陽的光被月球擋住,不能射到地面上來的緣故,只認為“不臧”,是災禍的預兆,所以在詩中用來表達對權貴亂政殃民帶來的巨大災異的憤慨。

地震是由于地球內(nèi)部的變動引起的地殼震動,屬于現(xiàn)代地球物理學研究的范疇?!缎⊙拧な轮弧访鑼懥恕盁顭钫痣姡粚幉涣?。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地震景象,詩中人們將這種自然界的異常變化歸結為皇父擅權、褒姒恃寵,人為所致,

是由于“天命不徹”而對人們的懲罰。但這一時期畢竟產(chǎn)生了和當時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知識密切相關的陰陽說,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二氣,它們的流轉(zhuǎn)決定了氣候的轉(zhuǎn)移和農(nóng)作物的生長。氣原本蘊藏在地里,冬去春來的時節(jié),氣向地上蒸發(fā),農(nóng)作物出苗生長,氣沉滯不能蒸發(fā),農(nóng)作物就不得繁茂。陰氣其性是下降的,陽氣性質(zhì)是上升的。陰陽二氣正常流轉(zhuǎn),氣候就風調(diào)雨順,會出現(xiàn)“陰陽序次,風雨時至”,反之,自然界將會發(fā)生災異。周幽王的大夫伯陽父面對《十月之交》描繪的地震現(xiàn)象,利用所掌握的陰陽學原理,力圖來解釋發(fā)生在涇、渭、洛“三川”地區(qū)的這次地震,認為“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丞,于是有地震”。力圖從帶有樸素唯物因素的陰陽說中尋求答案,動搖了將地震的發(fā)生歸結于“職競由人”的思想觀念。

《詩經(jīng)》還表現(xiàn)出當時人們所具有的物候?qū)W知識。物候?qū)W是研究生物的周期性現(xiàn)象,如候鳥的遷徙、某些動物的冬眠、植物的發(fā)芽、開發(fā)、結果和氣候的關系的科學。雖然《詩經(jīng)》產(chǎn)生的年代并沒有系統(tǒng)的物候?qū)W,但是我們僅從《豳風·七月》一詩就可以判定周人已經(jīng)具有了物候?qū)W常識。詩曰:“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春天日子暖洋洋,黃鵬飛來飛去鳴唱)。“愛求柔桑,春日遲遲”,表明到了采摘喂蠶的嫩桑葉時,春天是晝長夜短。還有“七月流火,八月萑葦”(七月火星向西移,八月蘆葦正茂暢),“七月鳴鵙,八月載績”(七月伯勞在叫唱,八月紡麻織布),“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蘀”(四月里遠志結了子,五月里來了知了叫。八月里來收谷子,十月里來樹葉飄)?!拔逅贵畡庸?,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人我床下”(五月蚱蜢彈腿跳,六月紡織娘兩羽鼓動而飛,七月蟋蚌鳴野地,八月蟋蚌檐下移,九月它在房門口,十月藏匿我床底)?!鞍嗽聞儣棧芦@稻”(八月棗子熟了,十月里來收水稻),“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七月里來吃瓜,八月里來割葫蘆,九月里來收青麻,苦菜摘來吃,臭椿砍來燒)。“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九月里修好打谷場,十月把莊稼來收藏,黍米、高粱先后熟,還有豆、麥、稻、麻)。以上向我們描述了不同季節(jié)動植物的自然變化,這些描述是非常詳細的,在其他詩篇,諸如《唐風·蟋蟀》等詩中亦有反映人們具有的這些知識,對之后出現(xiàn)的以記載某種動植物的習性和活動的《大戴禮·夏小正》和以記述每年農(nóng)歷十二個月的時令、行政及相關事物為主,較《夏小正》更為豐富的《禮記·月令》等較為系統(tǒng)的物候?qū)W著作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

《詩經(jīng)》中還有大量地描寫草、木、蟲、魚等生物的記載,為此,三國時吳人陸璣還撰有《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書中專門解釋《詩經(jīng)》中草木鳥蟲魚及其古今異名,唐代孔穎達的《毛詩正義》多采此書。明代時毛晉又在吳璣所作《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基礎上加以

注釋、旁證博引,撰有二卷本《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廣要》,資料非常豐富,所記的生物諸如蜉游、熊、羆、虺、螟、螣、蟊、賊、牛、羊、馬、蝗、魚、龜?shù)龋恢参镏T如黍、稷、豆、麥、稻、麻、桑、

蓷(益母草)、葛藟(野葡萄)、葛、李、荷華、茹蘆(茜草)、荼(茅花)、蕑(蘭草)、芍藥、莫(莫菜)、花椒、杜(赤裳)、苓(甘草)、葑(蕪菁)、蒹葭(蘆葦)等等,所記動植物多達五六十種,有些生物現(xiàn)已絕種,其中一些植物已在后來的著作中不見了蹤影。但這些記載,起碼為我們了解西周時期動植物的種類,一些動物和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長規(guī)律,從而把握周人在這方面所具有的認識水平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資料。

綜上所述,可以說,《詩經(jīng)》中所表現(xiàn)出的自然科學知識較前代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也可看出這些已有的自然科學知識還是建立在較為簡單的經(jīng)驗觀察為主的基礎上,帶有直觀性,缺乏科學的論證,還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各種運動形態(tài)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過程性。在很多情況下科學家和宗教神話沒有脫離,即使是帶有唯物主義因素的陰陽說,也出現(xiàn)了西周時期春初必須舉行的“宜氣”和“導氣”的巫術儀式。但是由農(nóng)業(yè)、天文、歷法、地理、物候、生物、植物等方面所反映的自然科學知識標志著科學正在生長發(fā)展,它動搖了西周晚期的天命觀,并為在自然科學知識發(fā)展的基礎上而出現(xiàn)的、體現(xiàn)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陰陽五行學說用陰氣和陽氣來解釋自然界的變化,用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