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講《古代詩歌四首》-暑假講義(學生版+教師版)-七年級語文部編版(五四學制)上冊新課(一)古代詩歌四首
(一)詩歌知識儲備
廣義的詩歌包括詩、詞、散曲三類。
1.詩
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1)古體詩:相對于近體詩的一種體裁。包括詩經(jīng)、楚辭、樂府詩、唐代以前的文人詩,以及唐以后仿照它們的體式寫的詩。每首句數(shù)不限,押韻、對仗、平仄都比較自由。按每句的字數(shù)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四種。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jīng)》→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如:《觀滄?!罚ú懿伲?、《孔雀東南飛》(漢樂府民歌)、《琵琶行》(白居易)、《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2)近體詩:唐代形成的相對于古體詩的一種詩體。每首詩的句數(shù)、字數(shù)、押韻、對仗、平仄均有嚴格規(guī)定。按每句字數(shù)分五言、七言兩種;按每首句數(shù)分有律詩、絕句、排律三種。
①律詩:每首八句,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等四聯(lián);逢偶數(shù)句句末的字押韻,首句有時入韻,一般押平聲韻;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每句中平仄相間,每聯(lián)兩句平仄相對,上聯(lián)對句和下聯(lián)出句平仄相同。律詩分七律、五律兩種。
②絕句:絕句每首四句,分上、下兩聯(lián),押韻、平仄與律詩要求相同,對仗比較自由。絕句分七絕、五絕兩種。
③排律:每首為不少于十句的偶數(shù)句,押韻、平仄與律詩要求相同,除首尾兩聯(lián)外,中間各聯(lián)均須對仗。
2.詞
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等。別稱有:近體樂府、詞子、曲詞、樂章、琴趣、曲子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diào)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shù)、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上都有規(guī)定。
詞按每首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種;按每首片數(shù)(闋數(shù))的多少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等。如:《如夢令》(小令、單調(diào))、《念奴嬌》(長調(diào)、雙調(diào))。
“慢詞”是一種依舒緩的曲調(diào)填的詞。如:《雨霖鈴》、《揚州慢》。
詞有單調(diào)和雙調(diào)之分,雙調(diào)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shù)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diào)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3.元曲
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較為自由,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之外加襯字,較多地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shù)(套曲)兩種。小令只用一支曲子,如:《越調(diào)·天凈沙》。套數(shù)由同一宮調(diào)的幾支曲子合為一套,也叫套曲,如《正宮·端正好》套曲包括[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二煞]—[一煞]—[煞尾]。
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diào)。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每支曲子從屬于一定的宮調(diào);每支曲子的曲調(diào)名,叫曲牌。如:《中呂·山坡羊》,“中呂”是宮調(diào),“山坡羊”是曲牌。
(二)古詩按題材分類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jié)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
3.山水田園詩
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邊塞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仍頻,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guān),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qū)懥b旅之思,或?qū)懰寄钣H友,或?qū)懻魅怂监l(xiāng),或?qū)戦|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shù)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shè)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7.寫景抒情詩
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xiàn)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8.即事感懷詩
因一事由而引發(fā)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xiāng)、念友等。
觀滄海
(一)原文與注釋
觀滄海
【作者】曹操【朝代】東漢末年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①選自《曹操集》(中華書局2012年版)。這是曹操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法接要》,詩歌《蒿里行》《觀滄?!贰洱旊m壽》《短歌行》等。
②臨:到達,登上。
③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jīng)過此地。
④澹(dàn)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⑤竦峙(sǒngzhì):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⑥星漢:銀河。
⑦幸甚至哉:幸運得很,好極了。幸:幸運。至:達到極點,最后兩句詩在《步出夏門行》各章末尾都有,應為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正文沒有直接關(guān)系。
【補充注釋】
(1)蕭瑟: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2)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3)歌以詠志:以詩歌表達心志或理想。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二)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創(chuàng)作背景】
《觀滄?!肥呛笕思拥?,原是《步出夏門行》第一章。《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diào)曲》。“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稑犯娂妨礓浌呸o《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樂志》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nèi)容看,與題意了無關(guān)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贰ⅰ抖隆贰ⅰ锻敛煌贰ⅰ洱旊m壽》四解(章)。當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三)詩歌鑒賞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皷|臨碣石,以觀滄?!边@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钡暮I?,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鼻岸渚唧w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shù)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愤@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边@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guān)。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主題】《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xiàn)較早的名作之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原文與注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注釋】
①選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王昌齡(?一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左遷,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出生于西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②楊花:柳絮。
③子規(guī):即布谷鳥,又稱杜鵑。相傳其啼聲哀婉凄切。
④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⑤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總稱,今湖南省西部、貴州東部五條溪流的合稱。
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處,兩個在今貴州桐梓。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懷化境內(nèi)。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
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路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二)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昌?。ń袼拇ń停?。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
(三)詩歌鑒賞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jié)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guān)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斑^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已見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辈苤病峨s詩》:“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睆埲籼摗洞航ㄔ乱埂罚骸按藭r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倍寂c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yōu)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xiàn)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次北固山下
(一)原文與注釋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灣【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
①選自《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北。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
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③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
④海日生殘夜: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殘夜,指夜將盡未盡之時。
⑤江春入舊年: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
⑥歸雁洛陽邊: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
【補充注釋】
青山:指北固山。風正:順風。懸:掛。
【譯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二)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作者】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洛陽)詩人,往來于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xiàn)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表達出極度欽羨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該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于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yún)?,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三)詩歌鑒賞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xiàn)“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钡馗邟熘臉幼印T娙瞬挥谩帮L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梢栽O(shè)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zhuǎn)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xiàn)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xiàn)出了,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靈集》中評這兩句詩說:“詩人以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睆堈f怎么對人說,可惜殷沒有交待,但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將這兩句詩“手題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準確。如這里的“生”與“入”二字,不僅使得這一聯(lián)對仗工穩(wěn),更妙在這兩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殘夜”、“江春”與“舊年”兩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聯(lián)系,而且還因之而生動起來。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一點點升起,如子之脫離母腹而漸現(xiàn),這一“生”字實在是形象極了。太陽剛升,大地還基本處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這個“殘”字寫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動的,卻又是無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陽,卻又因太陽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動,江南雖還是舊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卻已將江邊的柳樹涂上了一層春色。這一“入”字很不客氣,它幾乎是帶有強迫的楔入,寫出了新生的銳氣。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見,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點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環(huán)境與所見。這些字都下得簡潔而極有分寸。因為他不止是寫出了歲暮臘殘的景象,而且也寫出了此一時具體的視覺之差距,故而顯得生動鮮活。舊年不肯退去,然而終于阻擋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卻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這一“入”字確有警人的不可阻擋之勢。張說好提攜后進,銳意改革,和他之欣賞此新舊遞替之詩意,恐不無關(guān)系。這也許就是他要手題于政事堂的原因。
對仗工穩(wěn)且隱含哲理?!吧薄ⅰ叭搿辈粌H為這聯(lián)增添了動感,還使看似兩對毫無關(guān)系的詞有了聯(lián)系?!靶稳菥拔?,絕妙千古”——王夫之。這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
象征:海日:光明。殘夜:黑暗。江春:新。舊年:舊。兩兩對仗,表達了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
《次北固山下》
1.第一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這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2.次聯(lián)寫出怎樣的景象?哪些字生動形象準確的描繪出長江中下游廣闊江面的景色?
答:潮,岸,風,帆,分別以平,闊,正,懸來形容,展現(xiàn)一幅立體的絕妙景色。
3.三聯(lián)是所見所感嗎?流露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詩人將“海日”、“殘夜”、“江春”、“舊年”四個意象并置,使讀者體會出時序交替的絕妙情景,流露出詩人的贊嘆之情。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來倍受好評,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這首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xiāng)愁。開頭以對偶句發(fā)端,寫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lián)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lián)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魅力。尾聯(lián)見雁思親,與首聯(lián)呼應。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不失詩苑奇葩,艷麗千秋。
5.“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答:“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狈e雪已慢慢融化,因匯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fā)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一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
天凈沙·秋思
(一)原文與注釋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釋】
①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1年版)。天凈沙,曲牌名。思,思緒。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
②昏鴉: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瑁喊?。
③斷腸:形容悲傷到極點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④天涯:天邊,指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
【補充注釋】
枯藤:枯萎的枝蔓。人家:農(nóng)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經(jīng)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二)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作者】
馬致遠(1250年-1321年),一說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guān)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創(chuàng)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三)詩歌鑒賞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shù)特征。
1.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gòu)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chuàng)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的本質(zhì)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gòu)成意境的關(guān)鍵。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蓖鯂S《人間詞話刪稿》云:“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瘪R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jié)庥舻那锷刑N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diào)。而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huán)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nèi)心悲涼情感的觸發(fā)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gòu)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shù)境界。
2.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xiàn)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xiàn)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又是他內(nèi)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復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并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于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diào)。此曲亦如此。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情與景的結(jié)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xiàn)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lián)起來,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復性與單一性的結(jié)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chǎn)生得力于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為“并列式意象組合”,其實并列之中依然體現(xiàn)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于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圍。最后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tǒng)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chǎn)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xiàn)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xiàn)之一。
3.善于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小令中出現(xiàn)的意象并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舲萬里》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董解元《西廂記》中有一曲【仙呂·賞花時】:“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經(jīng)入天涯,荒涼古岸,衰草帶霜滑。瞥見個孤林端入畫,籬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橫橋流水。茅舍映荻花?!逼渲杏辛鶄€意象出現(xiàn)在馬曲之中。
又有元代無名氏小令《醉中天》(見《樂府新聲》):“老樹懸藤掛,落日映殘霞。隱隱平林噪曉鴉。一帶山如畫,懶設(shè)設(shè)鞭催瘦馬。夕陽西下,竹籬茅舍人家?!币灿辛鶄€意象與馬曲相同。
十分明顯,《醉中天》是從《賞花時》中脫化而來,模擬痕跡猶在,二曲中出現(xiàn)的意象雖與馬曲多有相同之處,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凈沙·秋思》純樸、自然、精練。
馬致遠在創(chuàng)作《天凈沙·秋思》時受到董曲的影響和啟發(fā),這是無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與審美目光進行了重新創(chuàng)作。在景物的選擇上,他為了突出與強化凄慘涼悲苦的情感,選取了最能體現(xiàn)秋季凄涼蕭條景色,最能表現(xiàn)羈旅行人孤苦惆悵情懷的十個意象入曲,將自己的情感濃縮于這十個意象之中,最后才以點晴之筆揭示全曲主題。他刪了一些雖然很美,但與表達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殘霞,一帶山如畫,使全曲的意象在表達情感上具有統(tǒng)一性。
在詞句的錘煉上,馬致遠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guān)系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tài)與形狀,全靠讀者根據(jù)意象之間的組織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把握。這種奇妙的用字法,實在為古之所罕見,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馬曲大。馬曲用字之簡練已達到不能再減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這正是《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藝術(shù)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4.采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fā)羈旅游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悲秋,是人們面對秋景所產(chǎn)生的一種悲哀憂愁的情緒體驗,由于秋景(特別是晚秋)多是冷落、蕭瑟、凄暗,多與黃昏、殘陽、落葉、枯枝相伴,成為萬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確能給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發(fā)人心之中固有的種種悲哀之情。宋玉首開中國以悲秋為主要審美體驗形式的感傷主義文學先河,他通過描寫秋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蕭瑟景象,抒發(fā)自己對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將自己面對秋色所產(chǎn)生的凄苦悲涼的意緒形容成猶如遠行一般,“僚僳兮(凄涼),若在遠行”,“廓落兮(孤獨空寂),羈旅而無友生”。這就說明悲秋與悲遠行在情緒體驗上有著相同之處。宋玉之后悲秋逐漸成為中國文人最為普遍的審美體驗形式之一,而且將悲秋與身世之嘆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馬致遠這首小令也是如此。雖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穎,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算新鮮,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練的藝術(shù)表達方式,表達出中國文人一種傳統(tǒng)的情感體驗,因此它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鳴。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凈沙·秋思》屬于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盡管它屬于曲體,但實際上,在諸多方面體現(xiàn)著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shù)特征。
【主題】
抒發(fā)了一個漂泊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四)課外拓展
(關(guān)于思鄉(xiāng)主題的詩句舉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灝《黃鶴樓》
臺灣作家余光中的新詩《鄉(xiāng)愁》,表達臺灣同胞盼望回歸之情: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鞏固練習(練習(三)內(nèi)容理解中比較難的地方,可以講解為主,讓學生記誦)
(一)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2)潮平兩岸闊()
(3)風正一帆懸()___(4)海日生殘夜()
(5)枯藤老樹昏鴉()(6)次北固山下()
【答案】
(1)如同、好像是(2)寬闊(3)掛(4)通“升”,升起(5)黃昏時歸巢的烏鴉。(6)停宿。
(二)基礎(chǔ)訓練
1.作家作品
(1)《觀滄?!愤x自,作者字,末年家、家。他的詩以
見稱。
(2)《次北固山下》選自,作者,洛陽人代詩人。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字,號。人稱。
(4)《天凈沙》選自,作者,代著名散曲家。與、、并稱元代雜劇四大家。
【答案】
(1)《曹操集》作者是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也可)。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2)《全唐詩》,王灣,唐代。
(3)李白太白青蓮居士詩仙
(4)《全元散曲》,馬致遠,元,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2.靜思默想:
(1)《觀滄?!吩娭袑拔铮ù蠛#┳骺倢懙木渥邮莀__,。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描寫詩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本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這兩句詩是:___,。
(2)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詩中有一個對偶句,蘊含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___,。抒發(fā)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是:___,。
(3)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描寫景物的氛圍是蕭條、冷落、凄涼的詩句是:_________,
;表明游子飄泊在外思鄉(xiāng)心情(點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個景物描繪了一幅秋原黃昏行圖,即:___,___,___。
【答案】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三)內(nèi)容理解。
1.《觀滄海》以哪個字展開?寫了幾層意思?哪幾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話講述《天凈沙·秋思》的情景,并說一說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事,“觀”字領(lǐng)全篇。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等4句)描寫作者他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所產(chǎn)生的奇特想象。
2.首聯(lián):寫詩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頷聯(lián):寫詩人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新舊交替自然交替的自然理序。尾聯(lián):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整首詩的基調(diào)是樂觀向上的,思想的愁緒很淡,環(huán)環(huán)相扣。
3.寄:寄托,托付。
“愁心”即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作者的牽掛之心,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把“愁心”寄給明月是因為: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而人不圓,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4.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游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聪﹃柕挠鄷熞呀?jīng)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一種悲涼思鄉(xiāng)之情貫穿其中。
或:這是一個寂寂的秋末的黃昏。有悠悠的音樂從遠方隱隱約約地傳來: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不要問我為什么為什么流浪遠方……秋風秋雨愁煞人。雨已經(jīng)停了,夕陽已漸西下,只在山頂留下半張無精打采的臉,無奈地看著這無精打采的人間。路邊有一些孤獨的樹木神色黯然的垂著頭,似乎想掙脫糾纏在身上一些蔫蔫的藤。枝上有烏鴉棲息,偶爾盤旋,空氣中似乎也聽得到鴉們沉重的喘息聲。路邊小河里的水干得差不多了,余留的一點兒也在無聲的掙扎著。裊裊的炊煙提醒著行人這里還有人家,但那幾間歪歪倒倒的小茅屋實在不能給這黃昏太多的溫暖。小石橋趴在河上很多年了,似乎從來沒有開心過。流水老了,石板也老了,小橋更老得像一個老態(tài)龍鐘的百歲老人,經(jīng)不起歲月的踐踏了。只有那彎彎曲曲的古道,邁著沉重的步子,強打著精神通向遠方。離家已經(jīng)多久,他記不清了,歸家還有多遠,他不知道。他只感覺自己好像已經(jīng)在這條古道上行走了一千年一萬年。西風已經(jīng)寒人,他又打了一個冷戰(zhàn)。馬在他身下瑟瑟地發(fā)抖,抖得他的心也晃悠起來。馬是如此地瘦了,他自己呢?他不敢看,也不敢想。西風又起了,他感覺到鬢邊的發(fā)絲猖狂地飛舞著,他突然心酸起來:羈旅漂泊之人,不敢對鏡??!鏡中又該有多少白發(fā)添?。∽甙勺甙?,走在這黃塵古道上,走在春花秋月里,走在現(xiàn)實歷史間。青春有多遠?家鄉(xiāng)有多遠?理想又有多遠?不去想吧,不去求吧。一天又要過去了,古道不盡,愁思不盡啊!在風中,在越來越昏暗凄冷的黃昏中,有一些句子,在他的心中突然得明晰起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
作業(yè)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1-4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詩中“星漢”的意思是。(2分)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前四句寫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與海島相對峙的樣子。
B.“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日月之行”四句體現(xiàn)了詩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幸甚至哉”感嘆北征烏桓能得勝而歸是很幸運的。
3.詩人通過描繪滄海的景象,抒發(fā)了__________的雄心壯志。(2分)
4.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東臨”兩句既點明“觀”的位置,又有“君臨天下”的氣勢。
“水何”兩句既有大海的動靜相稱,又勾勒了大海的遼闊壯觀。
C.“樹木”四句虛寫山島與海水的景象,表現(xiàn)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現(xiàn)詩人曠達的胸襟。
【答案】
1.銀河(2分)
2.C(2分)
3.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
4.C
【解析】
1.考查對詩句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靶菨h燦爛,若出其里”: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所以詩中“星漢”的意思是銀河。
2.C對這首詩的理解正確。A“碣石山與海島相對峙”錯?!榜抵拧笔恰案呗?、聳立、挺立”之意。不是“碣石山與海島相對峙”。B“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D“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古體樂府詩結(jié)束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guān)。
3.此題考查學生對詩人思想感情的理解。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可知,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開闊,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4.C.表述錯誤。“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是對眼前大海和山島景色的描寫,寫的是眼前實景。故選C。
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題。(4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聞道龍標過五溪”中“龍標”指的是。(2分)
2.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后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guī)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詩人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D.詩歌想象奇特,體現(xiàn)了作者的浪漫主義風格。
【答案】(4分)
1.李白,王昌齡。(2分)
2.B(2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文學常識的識記。文學常識的背記作者、作品、出處、作者的朝代、字、號、評價等要對應。填空題不能寫錯字。
2.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表達對王昌齡被貶一事的同情和悲哀。
三、古詩詞閱讀(7分)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解釋下面詞語的意思。(4分)
(1)殘夜:______
(2)天涯:______
2.下面選項錯誤的是()。(3分)
A.《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它的頷聯(lián)蘊含了新事物孕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
B.“天凈沙”,曲牌名?!扒锼肌笔穷}目,意為秋天的思緒,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jié),“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內(nèi)容。
C.馬致遠,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后人把他和關(guān)漢卿、白樸、鄭光祖稱為“元曲四大家”。
D.上面兩篇作品都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答案】
1.(1)夜將盡未盡時(2)天邊,指游子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
2.A
【解析】
1.考查對詩句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海日生殘夜: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殘夜,指夜將盡未盡之時;斷腸人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2.詩人將“海日”、“殘夜”、“江春”、“舊年”四個意想并置,使讀者體會出時序交替的絕妙情景,流露出詩人的贊嘆之情,“新事物孕于舊事物解體之時”錯誤,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
四、閱讀下面的曲,完成第1—5題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這首小令在元曲中極負盛名,被譽為“”。(3分)
2.下列理解錯誤的是(2分)
A.“枯”“老”等修飾語蘊含無限凄苦。B.“小橋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鄉(xiāng)。
C.多種景物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D.整首曲寫盡秋意卻無一“秋”字。
3.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枯藤老樹昏鴉”烘托了村落的古樸恬靜和溫馨。
B.“小橋流水”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美好記憶。
C.“古道西風瘦馬”寫出了游子悲涼的境況。
D.“斷腸人在天涯”點明了遠在天涯的親人因思念游子而無限悲傷。
4.對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確一項是()(2分)
A.“枯藤老樹昏鴉”呈現(xiàn)出蕭索枯敗的冬日景象。
B.“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古道西風瘦馬”寫出游子漂泊無依的狀態(tài)。
D.“斷腸人在天涯”以游子思鄉(xiāng)之苦收束全篇。
【答案】新課(一)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
(一)原文與注釋
觀滄海
【作者】曹操【朝代】東漢末年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①選自《曹操集》(中華書局2012年版)。這是曹操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法接要》,詩歌《蒿里行》《觀滄?!贰洱旊m壽》《短歌行》等。
②臨:到達,登上。
③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jīng)過此地。
④澹(dàn)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⑤竦峙(sǒngzhì):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⑥星漢:銀河。
⑦幸甚至哉:幸運得很,好極了。幸:幸運。至:達到極點,最后兩句詩在《步出夏門行》各章末尾都有,應為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正文沒有直接關(guān)系。
(二)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創(chuàng)作背景】
《觀滄?!肥呛笕思拥?,原是《步出夏門行》第一章?!恫匠鱿拈T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diào)曲》。“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樂志》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nèi)容看,與題意了無關(guān)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解(章)。當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三)詩歌鑒賞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皷|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钡奈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敚痈吲R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坝^”字起到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睂懙氖莿泳埃皹淠緟采?,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钡暮I?,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鼻岸渚唧w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鼻懊娴拿鑼懀菑暮5钠矫嫒ビ^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shù)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愤@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guān)。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主題】《觀滄?!肥墙ò彩辏?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xiàn)較早的名作之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原文與注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注釋】
①選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王昌齡(?一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左遷,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出生于西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②楊花:柳絮。
③子規(guī):即布谷鳥,又稱杜鵑。④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⑤五溪:今湖南省西部、貴州東部五條溪流的合稱。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處,兩個在今貴州桐梓。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懷化境內(nèi)。(二)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
(三)詩歌鑒賞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jié)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奔囱赜悯U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guān)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奥劦馈保硎倔@惜?!斑^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已見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辈苤病峨s詩》:“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睆埲籼摗洞航ㄔ乱埂罚骸按藭r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而細加分析,則兩句之中,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yōu)點之一。當詩人們需要表現(xiàn)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次北固山下
(一)原文與注釋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灣【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
①選自《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北。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
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③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
④海日生殘夜: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殘夜,指夜將盡未盡之時。
⑤江春入舊年: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
⑥歸雁洛陽邊: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
(二)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作者】
王灣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洛陽)詩人,往來于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xiàn)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表達出極度欽羨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該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于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yún)牵谘亟瓥|行途中泊舟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三)詩歌鑒賞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xiàn)“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钡馗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梢栽O(shè)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zhuǎn)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xiàn)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xiàn)出了,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靈集》中評這兩句詩說:“詩人以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張說怎么對人說,可惜殷沒有交待,但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將這兩句詩“手題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準確。如這里的“生”與“入”二字,不僅使得這一聯(lián)對仗工穩(wěn),更妙在這兩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殘夜”、“江春”與“舊年”兩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聯(lián)系,而且還因之而生動起來。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一點點升起,如子之脫離母腹而漸現(xiàn),這一“生”字實在是形象極了。太陽剛升,大地還基本處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這個“殘”字寫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動的,卻又是無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陽,卻又因太陽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動,江南雖還是舊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卻已將江邊的柳樹涂上了一層春色。這一“入”字很不客氣,它幾乎是帶有強迫的楔入,寫出了新生的銳氣。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見,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點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環(huán)境與所見。這些字都下得簡潔而極有分寸。因為他不止是寫出了歲暮臘殘的景象,而且也寫出了此一時具體的視覺之差距,故而顯得生動鮮活。舊年不肯退去,然而終于阻擋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卻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這一“入”字確有警人的不可阻擋之勢。張說好提攜后進,銳意改革,和他之欣賞此新舊遞替之詩意,恐不無關(guān)系。這也許就是他要手題于政事堂的原因。
對仗工穩(wěn)且隱含哲理?!吧?、“入”不僅為這聯(lián)增添了動感,還使看似兩對毫無關(guān)系的詞有了聯(lián)系?!靶稳菥拔?,絕妙千古”——王夫之。這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
象征:海日:光明。殘夜:黑暗。江春:新。舊年:舊。兩兩對仗,表達了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
《次北固山下》
1.第一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這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次聯(lián)寫出怎樣的景象?哪些字生動形象準確的描繪出長江中下游廣闊江面的景色?
3.三聯(lián)是所見所感嗎?流露詩人怎樣的情懷?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來倍受好評,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5.“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天凈沙·秋思
(一)原文與注釋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釋】
①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1年版)。天凈沙,曲牌名。思,思緒。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
②昏鴉: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瑁喊?。
③斷腸:形容悲傷到極點。
④天涯:天邊,指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
(二)作者介紹與寫作背景
【作者】
馬致遠(1250年-1321年),一說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guān)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創(chuàng)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三)詩歌鑒賞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shù)特征。
1.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gòu)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chuàng)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的本質(zhì)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gòu)成意境的關(guān)鍵。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蓖鯂S《人間詞話刪稿》云:“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jié)庥舻那锷刑N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diào)。而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huán)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nèi)心悲涼情感的觸發(fā)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gòu)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shù)境界。
2.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xiàn)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xiàn)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huán)境,又是他內(nèi)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復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并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于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diào)。此曲亦如此。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情與景的結(jié)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xiàn)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lián)起來,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復性與單一性的結(jié)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chǎn)生得力于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為“并列式意象組合”,其實并列之中依然體現(xiàn)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于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圍。最后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tǒng)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chǎn)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xiàn)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xiàn)之一。
3.善于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小令中出現(xiàn)的意象并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技與文化融合下的招商引資新機遇
- 2024年-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招聘筆試真題
- 餐館加盟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2024年北京大學法學院教學科研崗位招聘考試真題
- 2025至2030年中國智能型電動自行車充電器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易撕膜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家具零售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錳渣綜合利用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仿制藥注冊申報風險管理咨詢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拉床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菏澤醫(yī)學??茖W校高職單招數(shù)學歷年(2016-2024)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安全生產(chǎn)事故調(diào)查與案例分析(第3版)課件 呂淑然 第5、6章 事故案例評析、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
- Unit 2 What time is it?-A Let's spell(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下冊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百分數(shù)(二)(含答案)
- 創(chuàng)新教案:《歌唱二小放牛郎》在2025年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 2024年西安電力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祖沖之的平生與貢獻
- 2025年版護理法律法規(guī)
- DB3305T 261-2023 湖州湖羊種羊等級評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