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西北地區(qū)為例_第1頁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西北地區(qū)為例_第2頁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西北地區(qū)為例_第3頁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西北地區(qū)為例_第4頁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西北地區(qū)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第一節(jié)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荒漠化的含義概念——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哪暮x概念——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由于使用土地不當或其他因素,所導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資源的生產能力下降?;哪暮x概念——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哪缴衬克伎硷L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石質荒漠化鹽堿荒漠化凍融荒漠化荒漠化的含義——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狹義——風蝕荒漠化(沙漠化)廣義——包括風蝕、水蝕、鹽堿化、

凍融風化等造成的土地退化。概念——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西北(狹義)——西南喀斯特地區(qū)——華北——高寒地區(qū)

風蝕荒漠化

水蝕荒漠化

石質荒漠化

鹽漬荒漠化

凍融荒漠化類型荒漠化的含義資料目前,全世界2/3的國家和地區(qū)、1/4的陸地面積、近12億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已被公認為當今世界的頭號環(huán)境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面積267萬平方千米,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8%,近4億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響的地區(qū)。世界荒漠和草原的分布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世界荒漠和草原的分布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找出世界荒漠的兩種類型及分布規(guī)律、成因。世界荒漠和草原的分布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找出世界荒漠的兩種類型及分布規(guī)律、成因。熱帶荒漠——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溫帶荒漠——溫帶大陸內部(深居內陸,距海遙遠)中國土地資源構成西北地區(qū)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活動活動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顒踊顒拥乩砦恢茫荷罹觾汝?,距海遙遠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活動活動地形:位于第二級階梯,海拔高,以高原、盆地為主,周圍高山環(huán)繞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顒踊顒託夂颍阂詼貛Т箨懶詺夂驗橹鳎邓∩?,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顒踊顒雍恿鳎合∈瓒绦。叶酁閮攘骱雍图竟?jié)性河流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顒踊顒又脖唬合∈?,自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活動活動植被:稀疏,自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活動活動植被:稀疏,自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與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征?;顒踊顒又脖唬合∈?,自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閱讀我國西北地區(qū)的荒漠化因素

聯系西北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試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分析我國西北地區(qū)荒漠化的成因?;緱l件——氣候干旱動力條件——大風頻繁物質基礎——土質疏松,缺乏植被保護風蝕荒漠化成因自然原因基本條件——深居內陸,氣候干旱動力條件——大風頻繁物質基礎——沙質土疏松,缺乏植被保護主要的自然因素——氣候異常、生態(tài)環(huán)境失衡風蝕荒漠化成因自然原因西北地區(qū)土地沙漠化的人為因素風蝕荒漠化人為原因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交通建設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人口過快增長根源

成因活動活動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積為什么會擴大?試根據圖2-4濫牧、墾荒造成的環(huán)境惡化進行解釋。

閱讀材料:新疆荒漠化面積擴大,回答問題:胡楊林干枯的胡楊林濫牧墾荒植被破壞耕地擴大水源減少河流水量減少用水量加大地下水位下降胡楊林枯死荒漠化土地擴大濫牧、墾荒造成的環(huán)境惡化“消失的樓蘭古國”閱讀“消失的樓蘭古國”閱讀思考:樓蘭古城興衰的原因是什么?樓蘭古城羅布泊(1)自然原因——氣候干旱、大風頻繁土質疏松,缺

乏植被保護(2)人為原因——過度樵采、過度放牧、過度開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交通建設風蝕荒漠化成因1.風蝕荒漠化有哪些危害?活動討論2.如何防治風蝕荒漠化?(1)土地退化,糧食和牧草減產,引發(fā)饑荒;

(2)破壞基礎設施;

(3)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沙塵暴頻發(fā)。風蝕荒漠化危害沙塵暴沙塵暴——快行冷鋒條件季節(jié)——大風、干旱——冬、春世界四大塵源區(qū)——亞歐大陸中部、北美大陸中部

澳大利亞中、西部、撒哈拉沙漠南部(1)全球合作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聯合國正式通過了《國際防治荒漠化公約》2006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沙漠和荒漠化風蝕荒漠化防治風蝕荒漠化防治(2)基本方針——“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1)全球合作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聯合國正式通過了《國際防治荒漠化公約》2006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沙漠和荒漠化風蝕荒漠化防治A.生物措施: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植樹種草,保護好現有的林草植被。(3)措施沙拐棗胡楊錦雞檉柳狼尾草木麻黃主要治沙植物A.生物措施: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植樹種草,保護好現有的林草植被。B.工程措施:

營造防護林——“三北”防護林;草方格沙障固沙。(3)措施風蝕荒漠化防治“三北”防護林“三北”防護林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是一項正在我國北方實施的宏偉生態(tài)建設工程,它是我國林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大壯舉,開創(chuàng)了我國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建設的先河。地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區(qū),包括我國北方1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qū)),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2.4%,接近我國的半壁河山。按照工程建設總體規(guī)劃,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建設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億畝。草方格沙障

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狀用來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分的治沙方法。新疆沙漠公路

全長436公里、路寬近80米、投資2.2億元人民幣的新疆沙漠公路綠化工程完成建設。新疆沙漠公路橫貫被稱為“死亡之?!钡氖澜缟献畲蟮牧鲃有陨衬死敻纱笊衬?。該公路綠化工程自2003開工建設,利用地下水實施滴水灌溉技術在公路兩側種植檉柳、沙拐棗、梭梭等適應沙漠環(huán)境的荒漠植物。該工程的完成,將對保護沙漠公路,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拉動新疆南部經濟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3)措施C.調整農業(yè)結構,退耕還林、還草;F.控制人口,生態(tài)移民。D.合理用水,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E.優(yōu)化能源結構,解決農村能源問題;風蝕荒漠化防治活動活動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科爾沁草原的荒漠化,對周邊地區(qū)會造成哪些影響?

(2)科爾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變更,對治沙有哪些啟示?科爾沁草原活動活動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科爾沁草原的荒漠化,對周邊地區(qū)會造成哪些影響?

(2)科爾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變更,對治沙有哪些啟示?科爾沁草原

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沙塵天氣增多,影響周邊地區(qū)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顒踊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科爾沁草原的荒漠化,對周邊地區(qū)會造成哪些影響?

(2)科爾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變更,對治沙有哪些啟示?科爾沁草原

因地制宜安排農業(yè)生產,宜農則農,宜牧則牧。活動活動2.在我國西北荒漠化地區(qū),應當怎樣處理保護環(huán)境與脫貧致富的關系?

應把環(huán)境保護放在首位,不能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來求得脫貧致富,要在保護環(huán)境的基礎上,合理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發(fā)展經濟。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秦嶺烏鞘嶺古長城黃土高原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形成

——內力作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流水侵蝕黃土的成因

——風力沉積黃土高原塬梁峁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根據歷史資料考證,黃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但由于黃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氣候等自然特點,以及長期的農耕歷史中不合理的生產方式,使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黃土高原如今到處是千溝萬壑,成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顒踊顒?/p>

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過程中,人類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成因土壤降水植被地形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水蝕荒漠化自然原因——覆蓋率低,對地面保護性差;土壤降水植被地形——土質疏松,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位于山地和平原過渡帶,坡度較大;(1)成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水蝕荒漠化——集中夏季,且多暴雨;人為原因植被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開礦——濫墾、濫牧、濫伐——輪荒

(2)危害A.土壤肥力下降,農業(yè)減產;

B.河湖泥沙淤積,航運能力下降,旱澇災害加??;

C.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3)防治工程措施:植樹種草農業(yè)技術措施: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打壩建庫生物措施:深耕改土、科學施肥、選育良種、地膜覆蓋、輪作套種B、有效方法——小流域綜合治理農——壓縮農業(yè)用地;林——擴大林草栽種面積,退耕還林還草;牧——改善保護天然草場;礦——土地復墾,存放表土。A、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水蝕荒漠化——土地退化后紅壤等紅色土層裸露的現象。南方低山丘陵紅色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區(qū)大致范圍南方低山丘陵區(qū)大致范圍陵

江南丘丘浙閩陵廣兩丘陵南方低山丘陵區(qū)大致范圍陵

江南丘丘浙閩陵廣兩丘陵大別山

武夷山南嶺雪峰山衡山井岡山廬山黃山

水蝕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紅色荒漠化(1)分布

——湖南、江西、福建、廣東等水蝕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紅色荒漠化(2)成因自然

原因

土壤

氣候

地形——紅壤“酸、黏、瘦”,較貧瘠;——降水豐沛,集中且多暴雨;——低山丘陵為主,地表起伏大。人為

原因農村生活能源短缺,伐木取薪。人多地少矛盾尖銳,毀林開荒;活動活動

我國南方地區(qū)“紅色荒漠”的形成原因與新疆荒漠化面積擴大的原因有何異同?活動活動

我國南方地區(qū)“紅色荒漠”的形成原因與新疆荒漠化面積擴大的原因有何異同?

同——植被破壞后導致的土地退化;

“紅色荒漠”

新疆荒漠化自然原因

濕潤環(huán)境流水侵蝕干旱環(huán)境風力侵蝕人為原因

人多地少,農村生活能源短缺;過度樵采、放牧、農墾,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交通建設不注意環(huán)保。

異——水蝕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紅色荒漠化(4)開發(fā)與治理農業(yè)資源綜合開發(fā)發(fā)展立體農業(yè)

優(yōu)勢資源的系列開發(fā)加強生態(tài)建設封山育林,保持水土解決農民的生活能源問題推廣生活用煤;推廣節(jié)能灶;大辦沼氣;營造速生薪炭林。用材林經濟林和毛竹果園和人工草地農田魚塘立體農業(yè)從丘上到丘下:用材林——經濟林或毛竹

——果園或人工草地——農田——魚塘“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果魚糧”

優(yōu)勢資源的系列開發(fā)

水蝕荒漠化植被破壞后,石灰?guī)r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的現象云貴高原石漠化水蝕荒漠化云貴高原石漠化(1)分布

——云南、貴州、廣西水蝕荒漠化云貴高原石漠化自然

原因

土壤

氣候

地形人為

原因——人多地少矛盾尖銳,毀林開荒?!?guī)r廣布,土層薄,土壤貧瘠;——降水豐沛,集中且多暴雨;——高原地形,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2)成因鹽堿荒漠化土壤鹽堿化——又稱為土壤鹽漬化,是指鹽分不斷向土壤表層聚積形成鹽漬土的自然地質過程.

由于灌溉管理不當等人為原因而產生的土壤鹽堿化,稱為次生鹽堿化。鹽堿地——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我國鹽堿地的分布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內陸濱海地區(qū)分布形成條件(1)氣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