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及治療演示文稿_第1頁
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及治療演示文稿_第2頁
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及治療演示文稿_第3頁
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及治療演示文稿_第4頁
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及治療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及治療演示文稿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優(yōu)選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及治療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目錄123456

定義

解剖

分型

診斷

治療

討論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

定義距離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3cm內的骨折骨質疏松與骨密質交界處,解剖薄弱骨折高發(fā)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解剖

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

骨折的分型1、橈骨遠端骨折的分類方法很多,但幾乎所有的分類都是以受傷機制和骨折形態(tài)為依據,沒有哪一種分類方法能包括所有的骨折情況。2、臨床最常用的分類方法有以人名命名的方法和AO分類方法及Frykman分類方法。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1Colles骨折1814年Colles骨折首先詳細描述此類骨折。約占所有骨折的6.7%。特點:遠側骨折向背側傾斜,前傾角減少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2Smith骨折1847年Smith詳細描述了橈骨遠端的另一種類型,即反coiies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0.1%,少。特點:遠折端向掌側移位,合并下尺橈關節(jié)脫位,(掌傾角加大)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

1838年Barton描述一種橈骨遠端涉及關節(jié)面的骨折并且伴腕關節(jié)脫位。較少見。3barton骨折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4chauffeur骨折1910年Chauffeur最早提出特點:橈骨莖突孤立性骨折,骨折不移位,但多伴舟月韌帶損傷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AO分型不涉及關節(jié)面A部分關節(jié)面骨折B完全關節(jié)面骨折C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孤立的尺骨遠端骨折

A1橈骨遠端簡單骨折,無粉碎、嵌插

A2橈骨遠端簡單骨折,粉碎,嵌插A3

A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橈骨遠端矢狀面骨折B1橈骨遠端背側緣骨折B2橈骨遠端掌側緣骨折B3B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關節(jié)面簡單,干骺端粉碎C2關節(jié)面、干骺端簡單骨折C1關節(jié)面粉碎C3C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Frykman分類法1937年Frykman根據橈骨遠端骨折是關節(jié)內還是關節(jié)外、是否伴有尺骨莖突骨折將其分為8型: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Frykman分型1型:關節(jié)外骨折。2型:關節(jié)外骨折伴尺骨莖突骨折。3型:橈腕關節(jié)受累。4型:橈腕關節(jié)受累伴尺骨莖突骨折。5型:下尺橈關節(jié)受累。6型:下尺橈關節(jié)受累伴尺骨莖突骨折。7型:下尺橈、橈腕關節(jié)受累。8型:下尺橈、橈腕關節(jié)受累伴尺骨莖突骨折。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骨折不穩(wěn)定影像學評估的重要標準-明顯粉碎。-成角畸形>100。-短縮>5mm。-關節(jié)面移位>2mm。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治療

橈骨遠端骨折要盡可能的恢復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及關節(jié)面的平整,手術方法的選擇不是主要的,盡量做到微創(chuàng)、解剖復位、相對穩(wěn)定的內外固定、早期的功能鍛煉。應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ao:a型首選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b.c1在手法復位不滿意的情況下首選切開復位、t形鈦板或鎖定板內固定,并盡可能選擇掌側多軸向鎖定板。c2、c3型首選切開復位鎖定板內固定,骨折粉碎無法行內固定時,采用切開復位、外支架固定,并視術中情況決定是否附加使用克氏針。對于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采用鎖定釘版內固定系統(tǒng),具體視骨缺損情況及骨質情況是否植骨或應用磷酸鈣骨水泥。嚴重粉碎的關節(jié)內骨折塊可用克氏針、螺釘固定并用外支架維持骨長度,并隨骨折的愈合情況適時外固定架的動力化,對嚴重不可復位的骨折可經背側切口行腕關節(jié)融合術或人工腕關節(jié)置換術。

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手術入路

1.掌側入路2.背側入路3.橈骨莖突入路本文檔共20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日\16點39分復位標準1.解剖復位恢復橈骨遠端的高度、掌傾角、尺偏角,關節(jié)面無臺階樣移位和分離,若關節(jié)面不能解剖復位,臺階樣移位應<1mm。(橈骨短縮是影響腕關節(jié)功能的重要因素,關節(jié)面不平整是形成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的主要原因)2.功能復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