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中的審美觀課件_第1頁
世說新語中的審美觀課件_第2頁
世說新語中的審美觀課件_第3頁
世說新語中的審美觀課件_第4頁
世說新語中的審美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說新語》中的審美觀電資一組長:范家翔組員:高聖峰蔡雨樽蔡浩翔侯昌毅余熙瑋大綱一、前言二、《世說新語》探究-----------------------蔡雨樽1.作者2.作者生平3.時代背景4.《世說》探究5.世說新語篇目結構6.內(nèi)容特色7.為何劉義慶要編撰《世說新語》?---蔡浩翔三、魏晉時代品評之風與審美觀四、品評之風的由來大綱五、魏晉時期之審美觀--------------高聖峰1.崇尚自然2.病態(tài)美六、〈容止〉篇中人物品評分析1.病態(tài)美2.異相美-------------------------------侯昌毅3.氣度美4.脫俗美七、形與神的充份結合-------------余熙瑋八、結論-------------------------------范家翔前言「美」是什麼?荀子曾指出:「美的要求是出自人的本性的一種慾望?!惯@種慾望促使人類追尋美的腳步從沒停過,時代的更迭造就了多方角度去探究美到底為何物。怎樣才是美?中國歷史上,不同的朝代對於美的認知不盡相同,趙飛燕的輕盈體態(tài)在漢代令人為之傾倒,而唐代人卻對豐腴的女子癡狂不已,夾在漢唐的魏晉人則是如何看待美的呢?就時代背景來說,魏、晉可算是最混亂、最苦痛的一個朝代,當代人大都懷著滿腔的熱情投注在藝術和身體上頭,也展現(xiàn)了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與濃烈,由於他們對「美」的重視,發(fā)展出一套不同於他朝,更有別於傳統(tǒng)的審美觀《世說新語》探究劉義慶,南朝宋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生於晉安帝元興二年(西元四○三年),卒於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西元四四四年),年四十二。作者作者生平義慶為宋武帝劉裕之姪,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過繼給叔父臨川烈武王劉道規(guī)。劉裕稱帝後,襲封臨川王。歷任丹陽尹及荊州、江州刺史等職。義慶性簡素,寡嗜慾,崇儒好文,喜招聚文士編集圖書,其中較著者有《世說新語》、《幽明錄》、《徐州先賢傳》等書。《世說新語》原名《世說》,是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時,召集門下客所共撰。全書分三卷,按門類編排,共三十六門,起自〈德行〉,終於〈仇隙〉。內(nèi)容大多記載東漢到東晉間名士的軼聞瑣事及言行風貌。文字清俊簡麗,故事機趣橫生,為筆記小說之傑作。有梁劉孝標注。作者生平儒學衰頹

在魏晉時期,選才已改採九品中正官人法,出身名門士族的子弟根本不必擔心仕途問題,自然也不用苦讀儒家經(jīng)典,以致短短幾十年間,儒學衰退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又由於漢代儒學已摻雜陰陽五行之說,士人不滿這種迷信的哲學和殘缺的經(jīng)學,在學術思想上,已不再崇拜儒術。時代背景影響:從儒家井然有序→追求個人完美玄學興起

由於此時魏晉名士已不再熱衷政治,而是把重心轉向個人安身立命的問題上,老莊清靜無為、自由逍遙的生活主張,正符合他們心境的需求,成為新人生觀的思想依據(jù),因此老莊哲學便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想,形成魏晉「玄學」之風。時代背景時代背景玄學影響

在思想上,士人們反抗現(xiàn)實,看不慣一切人為的法度,不關心政治,只在意個人安危和心靈是否得到解放;但在行動上,他們又採消極的逃避現(xiàn)實,安於現(xiàn)狀。在學術上,老莊書籍的注釋和研究成為士人的必修科目,而「精老莊、通周易」也成為稱讚別人學術淵博的流行語,連日常生活的應對進退,莫不都以玄學為依歸。影響:追求自然之美、老莊思想興盛時代背景清談之風

伴隨著玄學的興起,魏晉名士之間吹起一股「清談」風。清談是由東漢的「清議」發(fā)展而來,主要以人物的品鑑為主。清談的內(nèi)容包含玄學、美學和文學,極少涉及敏感的政治話題。他們喜歡相互辯論一些空虛的理論,品評時人品貌的高低,或在言語上嶄露個人智慧。清談和玄學互相助長,形成一種當代十分特殊的文人風貌?!妒勒f》探究《世說新語》各篇篇幅雖短,然妙語紛陳,意味雋永,廣泛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士族的神采風貌及審美情趣,實為六朝志人小說之傑作?!妒勒f新語》屬筆記小說,記載東漢到東晉間,名流顯貴的軼聞瑣事和欬唾成珠的雋語清談。以簡潔經(jīng)濟的筆墨,鮮明生動地勾勒出許多人物蘊藉風流的形象,忠實地反映了士大夫的精神面貌。世說新語篇目結構《世說新語》共分三十六篇,其篇目依序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guī)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羨、傷逝、棲逸、賢媛、術解、巧藝、寵禮、任誕、簡傲、排調(diào)、輕詆、假譎、黜免、儉嗇、汰侈、忿狷、讒險、尤悔、紕漏、惑溺、仇隙。前四篇正是孔門四科(見《論語?先進篇》),可見本書價值觀受到儒學影響。內(nèi)容特色刻意凸顯孔門四科的地位。

呈現(xiàn)東漢以來批評人物、品評文章的時代風氣:描寫魏晉名士的道德修養(yǎng),如德行、方正、自新、賢媛等門。描寫魏晉士人的才能稟賦,包括言語、政事、文學、捷悟、夙惠、術解、巧藝。

內(nèi)容特色描寫不同人物的情感特性,如:雅量、豪爽、傷逝、任誕、簡傲、棲逸、輕詆、假譎、儉嗇、忿狷、讒險等門。描寫人物的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包括:寵禮、排調(diào)、棲逸、企羨、規(guī)箴、容止、仇隙、紕漏、黜免、輕詆等門。劉義慶雖然身處元嘉盛世,備受朝廷禮遇,位極人臣,但是他目睹劉宋宗室互相殘殺,如盧陵王劉義真被廢見誅,少帝劉義符遭廢被弒等,劉宋諸王隨時可能都有殺身之禍,心中的戒慎恐懼可想而知;《宋書》上說他:「少善騎乘,急長以世路艱難,不復跨馬。」可見他很早便看出文帝任用諸兄弟,只是權宜之計。為何劉義慶要編撰

《世說新語》?因此在元嘉八年,文帝對他寵幸有加之際,便藉口災異而乞求外鎮(zhèn),不論是出任荊州刺史、江州刺使任內(nèi),立身處世格外小心翼翼,「無浮淫之過」,也因而在元嘉十七年,文帝貶黜親弟弟劉義康事件中,幸能逃過一劫,僅被調(diào)任為南袞州刺史。這時正值三十八歲的劉義慶,開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也就是在接下來的四年中,他在手下文士的協(xié)助下完成了一生最重要的工作----編撰《世說新語》。為何劉義慶要編撰

《世說新語》?魏晉時代

品評之風與審美觀先秦和兩漢為中國美學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但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壓抑了審美的廣泛性,將美統(tǒng)治在單一的思想上而顯得過於質樸。漢末,帝國的瓦解為魏晉美學敞開了一扇大門,獲得了全面的發(fā)展,豐富多彩的思想融合,便造就了這個時代「美」的獨特性,而人物的品評即是當代士人對美的一種展現(xiàn)品評之風的由來自漢代以來,由於政治上的選官制度「薦舉制」的建立,官員根據(jù)民間輿論的評價,向政府推薦合適的人才,以道德修養(yǎng)、才能識為標準以品評人物,導致「清議」之形成由於只重視行為合乎禮教與否,因此出現(xiàn)了許多偽君子,使社會籠罩在一股偽善的風氣中,讓人混淆不清「善」之真假,政治也為之敗壞,一些有識之士面對這樣腐敗的風氣下,反利用清議來抨擊時政,對當朝造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漢末的黨錮之禍,就是對這些輿論的壓制行動。在政治的高壓反制之下,清議便逐漸喪失譏評時事的精神與推舉人才的實用性,進而轉變?yōu)閷θ说牟判?、風姿儀容和美感的評論,魏晉之時便承此遺風,在民間俗士當中更加以重視人物的品評,的品評風氣,促使了魏晉人經(jīng)營自身形姿才情的美感,也反映著由經(jīng)學禮教的束縛,過渡至人的自我意識之提升。魏晉時期之審美觀崇尚自然病態(tài)美崇尚自然有別於兩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念壓抑,魏晉的思想則是以老莊為宗,而道家家的中心思想便是一種清淨無為、天一的自然觀,重在擺脫人為造作的機心,要求「人生自然化」的自由自在的開放世界,當代的名士何晏、王弼也曾對「自然」提出許多看法。崇尚自然何晏認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成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褂纱丝梢钥闯鏊幸u了老子「無為」、「自然」的思想,而「自然美」也成為當時的審美重點。病態(tài)美除自然美外,當時代更崇尚一種瘦弱、蒼白、搖搖欲墜的病態(tài)美,這種美就像是女性的柔弱之美,這樣的病態(tài)美更落實於男性身上,在〈容止〉篇當中便記載了許多男性的病態(tài)病態(tài)美病態(tài)美看似消極,但從社會動盪不安的角度去看,這可以說是他們對生命的珍惜和留戀,於是以重視外貌的打扮,在塗抹脂粉中追尋生命的美感,亦可說是藉用美的表現(xiàn)來尋求一個抒發(fā)的管道,以對抗憂懼的現(xiàn)實生活,達到內(nèi)心的平衡,這不只是一種審美觀,更是魏晉人士生命強度的表現(xiàn)?!慈葜埂灯腥宋锲吩u分析病態(tài)美異相美氣度美脫俗美人物品評「著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風尚,歷歷如睹」是世說新語記載與敘述人物容貌性格的特色,而從審美的角度觀察,劉義慶在勾畫這些名士時,運用了許多當代特有的眼光及概念,尤其喜用自然景物來帶出一人氣質的非凡,讓我們能清楚的看見魏晉時代在品評風尚和美學上的展演?!慈葜埂灯慈葜埂灯兴鑼懙娜宋锒季哂凶约邯毺氐拿栏?,無論是外在展現(xiàn)的形象之美,抑或是由內(nèi)在散發(fā)出的精神美,可以概括成以下四項審美觀來加以分析魏晉時代人物品評的標準。病態(tài)美上述已提到病態(tài)美在中國歷史中,可說是相當特殊的美,魏晉人士認為柔弱到不禁風吹也是一種美,而〈容止〉篇中最可代表病態(tài)美的,非衛(wèi)玠莫屬病態(tài)美王丞相見魏洗馬,曰:「居然有羸形;雖終日調(diào)暢,若不堪羅綺。」(〈容止〉十六)此則歷歷描繪出衛(wèi)玠瘦弱的病容,形容他瘦弱到好像承受不起身上所穿的羅衣,這很明顯的就是病態(tài)美的表現(xiàn)。病態(tài)美衛(wèi)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玠先有羸疾,體不堪,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wèi)玠?!梗ā慈葜埂凳牛┻@篇更可瞧見衛(wèi)玠高才秀姿,為世所重,但因體弱多病,終竟為盛名累死,清楚的表現(xiàn)出男子的陰柔、病態(tài)之美。異相美〈容止〉篇中多記載皮膚細白、體態(tài)優(yōu)美的美男子,但其中卻記錄了兩位不落此俗套的於〈容止〉篇中,他們沒有美麗的容貌,反顯出一種異相之美。異相美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容止〉十三)劉伶身高僅六尺,面容也不佳,但重要的是他那種自然無為的舉止,頹然自放於自然之中,也將心境回歸根本,感覺就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呈現(xiàn)出自然的原始之美,這可抵消掉了容貌上的缺陷,反而形成了另種獨到的美感。異相美王長使嘗病,親疏不通;林公來,守門人據(jù)啟之曰:「一異人在門,不敢不啟」王笑曰:「此必林公!」(〈容止〉三十一)可知林公相貌相當醜陋,此則正是敘述林公奇形,尤其王長使下令「親疏不通」這句,但守門人見林公,卻不敢不啟,可見林公特異的相貌,讓人見而生畏,反而展現(xiàn)一種異相之氣。氣度美氣度之美是指一人的美感,是由內(nèi)而外所產(chǎn)生的,即使是小小的動作,舉手投足之間卻仍散發(fā)出非凡的氣度,而讓人感覺優(yōu)雅異常。氣度美林公道王長使:「斂襟作一來,何其軒軒韶舉!」(〈容止〉二十九)在古代,長袖衣襟都是習以為常的服飾,而整斂衣袖也都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動作了,但就是由這樣小小的舉動,都讓人感覺到王長使儀態(tài)軒昂的優(yōu)雅風采,那他平日的氣度不就更不得了了嗎?氣度美謝車騎道謝公:「遊肆復無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顧睞,便自有寢處山澤間儀?!梗ā慈葜埂等┻@則說到謝玄雖高居廟堂之上,卻不失隱逸山林之間情懷,這種情懷,就在他遊樂時,無需引歌,只要輕捻鼻頭,轉眼四周,就流露無遺了,這樣的氣度,所表現(xiàn)出來的往往是看不見卻感覺得到的氣度上的美感。脫俗美脫俗美代表的是一種氣質已超凡似神仙姿態(tài)的美,脫離俗世所認知的美,而另闢一種美的指標。脫俗美王長使為中書郎,往敬和許;時而積雪,長使從門外下車,步入尚書省。敬和遙望,嘆曰:「此不復似世中人!」(〈容止〉三十三)前幾句先以皚皚的積雪場景,搭配上王濛原本的神氣清韶,試想像北風吹得他的鬍鬚飛拂,襯托著他鮮麗的華服,就如同最後一句點出「這真不再像世上的凡人了!」展現(xiàn)了超脫世俗之美的氣質。脫俗美王右軍見杜弘治,嘆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時人有稱王長使形者,蔡公曰:「恨諸人不見杜弘治耳!」(〈容止〉二十六)這篇可與〈容止〉第三十三篇做個參照,面如凝脂,眼如點漆,看起來似乎沒有特別突出的外貌,但再以王濛此類「不復似世中人!」作為陪襯,點出杜弘治可是比王濛更似神仙中人??!形與神的充份結合〈容止〉篇當中描繪的名士,表面上看似只寫出了他們的外貌,但其中卻是充滿了神韻、風姿、精神,這種「神」的表現(xiàn)即是內(nèi)在的情性。人的內(nèi)在性格,一定會呈現(xiàn)在外在的形體上,就如情緒的波動,經(jīng)常是可見於一個人的表面狀態(tài)上一樣孟子的「性善之說」也提出君子受的天性、四端皆固存於本心,而他的外表顯露的都得於內(nèi)在的心,也就是「神」。那麼魏晉人在形軀之美和神態(tài)之美是否就有了矛盾?是否對外在容貌的執(zhí)著就會忽略了神態(tài)?其實不然,形與神可謂為一體,如「王敬豫有美形,問訊王公;王公撫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稱!』又云:『事事王公?!唬ㄈ葜苟澹雇蹙丛ルm狀貌俊美,其才德卻與其貌不符,這也就令人感到惋惜,而在品評形象貴賤的標準時,形態(tài)若有神韻的支持,醜貌往往也具有另一番美感,正如前段所述「異相美」。總括來說,魏晉人士對外形的重視,再加上內(nèi)在神韻風度的滲透,在藝術與思想的啟發(fā)下,這個時代對美的感受也就有了空前的發(fā)展,在形與神的交融下,人物的個性也強烈地呈現(xiàn)出來。結論或許一開始我們對那樣柔弱、蒼白的病態(tài)美,會感到一絲的荒謬,但權勢鬥爭、政治變亂的殘破社會,讓魏晉人士懂得如何去彌補自己在現(xiàn)實中所受的煎熬,比他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