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1頁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2頁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3頁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4頁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1.100.30CCS

Q

1323 DB

23/T

3462—2023采石尾礦機制砂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發(fā)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發(fā)

布黑龍江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DB

23/T

3462—2023 前言

.................................................................................

II引言

................................................................................

III1

范圍

................................................................................

1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

13

術語和定義

..........................................................................

14

基本規(guī)定

............................................................................

35

原材料與生產要求

....................................................................

36

分類與規(guī)格

..........................................................................

47

質量要求

............................................................................

48

檢驗方法

............................................................................

89

檢驗規(guī)則

...........................................................................

1110

標志、儲存和運輸

..................................................................

12附 錄 A (規(guī)范性)

石粉亞甲藍值(MB)試驗.........................................

13附 錄 B (規(guī)范性)

石粉流動度比試驗...............................................

16附 錄 C (規(guī)范性)

砂需水量比試驗.................................................

18DB

23/T

3462—2023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負責起草單位:哈爾濱學院、黑龍江省城鄉(xiāng)建設研究所限公司、哈爾濱巖拓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守恒、常遠、董淑慧、吳自濤、朱效宏、韓宏偉、陶成云、宋玉寶、張悅、軍、郭曉東、林廣學、王海波、包文慧、徐鵬舉、李志剛、李松濤、于永江、譚景瑞、李瑛、常繼鋒、李治遠、張陽、馬越、劉文喆、殷少輝。IIDB

23/T

3462—2023 境保護壓力越來越大。受生態(tài)保護及限采禁采政策的制約,河砂價格高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制約了河道的過度采挖,有效保護環(huán)境,且有長遠的社會及環(huán)境效益。定本文件。IIIDB

23/T

3462—20231 范圍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儲存和運輸。本文件適用于黑龍江省建設工程用機制砂、采石尾礦機制砂的質量要求和檢驗。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鹽水泥GB/T

2419 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方法GB

5085.3 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浸出毒性鑒別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076 混凝土外加劑GB/T

14684 建設用砂GB/T

17671 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GB/T

50733 預防混凝土堿骨料反應技術規(guī)范JC/T

2299

機制砂石生產技術規(guī)程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T

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機制砂的,級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滿足要求且粒徑小于

mm的顆粒,不包括軟質、風化顆粒。[來源:

14684,3.2,有修改]采石尾礦機制砂石粉含量滿足要求且粒徑小于4.75

的顆粒,不包括軟質風化顆粒。DB

23/T

3462—2023天然砂/4.75

的巖石顆粒。[來源:

14684,3.1,有修改]混合砂由天然砂與采石尾礦機制砂或機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來源:

14684,3.3,有修改]細度模數衡量砂粗細程度的指標。[來源:

14684,比粒度將砂粒近似為球形,以

mm粒級的篩余為基準,相同質量的每一粒級砂的粒徑與相鄰粒級砂的粒徑之比為,稱作比表面積指數。比粒度為各粒級分計篩余與相對應的比表面積指數的乘積之和。用以衡量砂的比表面積大小程度。泥塊含量砂中粒徑大于1.18

,經水浸泡、淘洗等處理后小于0.60

mm的顆粒含量。[來源:GB/T

14684,3.6,有修改

]亞甲藍值(MB)用于判定采石尾礦機制砂或機制砂吸附性能的指標。[來源:

14684,3.12,有修改]石粉含量采石尾礦機制或砂機制砂中粒徑小于0.075

mm的顆粒含量。[來源:

14684,3.5,有修改]石粉含量極差判定石粉含量穩(wěn)定性。片狀顆粒砂中表觀密度小于2

000

的物質。DB

23/T

3462—2023砂中表觀密度小于2

000

的物質。采石尾礦機制砂或機制砂中粒徑1.18

mm以上的顆粒中最小一維尺寸小于該顆粒所屬粒級的平均粒徑0.45倍的顆粒。[來源:GB/T14684,3.9,有修改]堅固性砂在外界物理化學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來源:

14684,空隙率采石尾礦機制砂或機制砂在松散堆積體積中空隙體積所占的比例。石粉流動度比在摻加減水劑和0.40對減水劑吸附性能。砂需水量比采石尾礦機制砂或機制砂與ISO標準砂在規(guī)定水泥膠砂流動度偏差下的用水量之比,用于綜合判定砂級配、粒形、吸水率和石粉吸附性能。輕物質3[來源:

14684,堿骨料反應并導致混凝土開裂破壞的膨脹反應。[來源:

14684,4基本規(guī)定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可與天然砂混合使用,其混合比例由試驗確定?;旌仙暗募夹g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儲存和運輸等應按本文件執(zhí)行。在建設工程混凝制品和砂漿中使用的采石尾礦機制砂,除應符合本文件外,尚應符合國家和黑龍江省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5原材料與生產要求10080605.1.5 生產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母巖表觀密度不小于

2

500

,吸水率不大于

5.1.5 生產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母巖表觀密度不小于

2

500

,吸水率不大于

%原材料5.1.1 用于生產機制砂的采石尾礦或礦山廢石的放射性和毒性除應符合本文件7.14和7.15的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我國環(huán)保和安全相關標準、規(guī)范的要求。5.1.2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生產用原材料來源應穩(wěn)定可靠。5.1.35.1.4生產采石尾礦機制砂的母巖宜采用開采的新鮮巖石尾礦或采石廢石,不應使用泥巖、頁巖和板巖類巖石尾礦。3系數大于

。5.1.6 生產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母巖抗壓強度應滿足表

1

的規(guī)定。軟質、風化的巖石不應用于

1

足本文件

的要求。表1母巖抗壓強度MPa5.1.7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原材料應進行堿活性試驗,并應符合

GB/T

50733MPa生產要求5.2.1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生產技術應符合

的技術要求。5.2.2

原材料石應經除土處理。制砂設備應具有整形、在線調整顆粒級配和粉體含量的功能。5.2.3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成品儲存和堆放應具有防止離析的措施。5.2.4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生產應符合安全、環(huán)保和職業(yè)健康的規(guī)定。6 分類與規(guī)格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按技術指標分為Ⅰ類、Ⅱ類和Ⅲ類。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粗細程度按細度模數分為粗砂、中砂、細砂和特細砂四種規(guī)格,其細度模數分別為:——粗砂:3.7~3.1;——中砂:3.0~2.3;——細砂:2.2~1.6;——特細砂:~。7 質量要求顆粒級配7.1.1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中Ⅰ類砂的累計篩余應符合表

2

2

區(qū)的規(guī)定,分計篩余應符合表

3

2

4.75

mm

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類砂累計篩余超出值的總和不應大于

%。mm9.504.752.363525151.186550250.608570400.309592850.15979494mm4.752.361.180.600.300.15101520201520

MB

0.15

25

0.21.02.02.03.04.0DB

23/T

3462—2023表2 累計篩余表3 分計篩余7.1.2 采石尾礦砂、機制砂的粗細程度由細度模數或比粒度表示,Ⅰ類砂的細度模數應為

2.3~3.2,生產控制波動范圍為±。當需求方有要求時,應提供比粒度值。7.1.3 混合砂的細度模數宜在

之間,細度模數需經試驗確定。7.1.4 制備混合砂的天然砂品質應符合

JGJ

52

的規(guī)定。7.1.5 混合砂成品應按本文件進行質量檢驗和分類。泥塊含量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泥塊含量應符合表

4

的規(guī)定。表4泥塊含量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石粉含量極差限值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表5石粉含量極差亞甲藍值(MB)與石粉含量MBMB15.00.5MB10.01.0MB5.0MB1.0

aMB15.01.0MB10.0MB3.0

aMB15.0MB5.0

aa

根據使用環(huán)境和用途,經試驗驗證,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確定,Ⅰ類砂石粉含量可放寬至不大于

8.010.05.010.02025DB

23/T

3462—2023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亞甲藍值(MB)與石粉含量應符合表6的規(guī)定。表6石粉含量片狀顆粒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片狀顆粒含量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表7片狀顆粒含量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堅固性應采用硫酸鈉溶液檢驗,試樣經5次循環(huán)后,其質量損失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表8 堅固性指標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壓碎指標應符合表9的規(guī)定。表9 壓碎指標1.02.02.01.0aSO30.50.010.020.06a

0.952.03.03.010510095——表觀密度不小于

2

;——松散堆積密度不小于

1

kg/m——表觀密度不小于

2

;——松散堆積密度不小于

1

kg/m

,空隙率不大于

%。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下規(guī)定:33含水率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含水率,當需方有需求時應提供。飽和面干吸水率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飽和面干吸水率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表10 飽和面干吸水率的規(guī)定。表11 有害物質含量石粉流動度比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石粉流動度比應符合表的規(guī)定。表12 石粉流動度比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需水量比應符合表13的規(guī)定。115125135DB

23/T

3462—2023表13 需水量比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堿骨料反應活性應符合GB/T

14684的規(guī)定。放射性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放射性應符合GB

6566的規(guī)定。浸出毒性當懷疑采石尾礦機制砂與鉛、鋅、鉬等尾礦有混合時,應進行浸出毒性檢測,浸出毒性應符合GB5085.3的規(guī)定。8檢驗方法試樣8.1.1 試樣數量單項試驗的最少取樣數量應符合GB/T

14684后不致影響另一項試驗的結果,可用同一試樣進行幾項不同的試驗。8.1.2 取樣方法8.1.2.1 試樣按本文件

8.1.1

規(guī)定的數量取樣。8.1.2.2 在料堆上取樣時,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前先將取樣部位表層鏟除,然后從不同部位隨機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8

份,組成一組樣品。8.1.2.3 從皮帶運輸機上取樣時,應全斷面定時隨機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4

份,組成一組樣品。8.1.2.4 從火車、汽車、貨船上取樣時,從不同部位和深度隨機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8

份,組成一組樣品。8.1.2.5 每組樣品應妥善包裝,避免細料散失,防止污染,并附樣品卡片,標明樣品的編號、取樣時間、代表數量、產地、樣品量、要求檢驗項目及取樣方式等。8.1.3 縮分處理8.1.3.1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樣品縮分方法可選擇下列兩種方法之一:a)

過分料器。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到試驗所需量為止;b)

人工四分法:將所取樣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濕狀態(tài)下拌和均勻,并堆成厚度約為

20

mm

再堆成圓餅。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把樣品縮分到試驗所需量為止。8.1.3.2 堆積密度、堅固性試驗所用試樣可不經縮分,在拌勻后直接進行試驗。試驗環(huán)境DB

23/T

3462—2023試驗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

℃±5

℃。檢驗方法8.3.1 顆粒級配8.3.1.1顆粒級配試驗方法應符合

GB/T

的規(guī)定。8.3.1.2 細度模數計算方法應符合

GB/T

的規(guī)定。8.3.1.3比粒度應按公式(1)計算:????

=

(1?2)??1

+??2

+2??3

+4??4

+8??5

+16??6·································(1)Mb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比粒度取22次試驗的比粒度之差超過0.2時應重新試驗。8.3.2泥塊含量泥塊含量試驗方法應按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3亞甲藍值(MB)亞甲藍值試驗應方法應按附錄A的規(guī)定進行。8.3.4 石粉含量石粉含量試驗方法應按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5 石粉含量極差8.3.5.1 在同一批次的機制砂中隨機采取不少于

6

GB/T

14684

的規(guī)定進行水洗法測試石粉含量,獲得砂的石粉含量最大值與石粉含量最小值。8.3.5.2石粉含量極差按公式(2)計算:??

=

????????

?????????

(2)R8.3.5.3 石粉含量極差取

2

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精確到

2

次試驗值的差超過

0.5

時應重新試驗。8.3.6 片狀顆粒片狀顆粒試驗方法應按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7堅固性堅固性試驗方法應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DB

23/T

3462—20238.3.8壓碎指標壓碎指標試驗方法應按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9 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表觀密度、松散堆積密度和空隙率試驗方法應分別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10 云母云母試驗方法應按GB/T

的規(guī)定進行。8.3.11 輕物質輕物質試驗方法應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12有機物有機物試驗方法應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13 硫化物及硫酸鹽硫化物及硫酸鹽試驗方法應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14氯化物氯化物試驗方法應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15 含水率含水率試驗方法應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16 飽和面干吸水率飽和面干吸水率試驗方法應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17 石粉流動度比石粉流動度比試驗方法應按附錄B進行。8.3.18 需水量比需水量比試驗方法應按附錄C進行。8.3.19 堿骨料反應堿骨料反應試驗方法應按GB/T

14684的規(guī)定進行。8.3.20 放射性放射性試驗方法應按GB

的規(guī)定進行。8.3.21 浸出毒性浸出毒性試驗方應按GB

的規(guī)定進行。109.020.0MB6.06.036.04.58.020.03.0105.0111.0123.0132.0141.0151.0DB

23/T

3462—20239 檢驗規(guī)則檢驗分類9.1.1 出廠檢驗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的出廠檢驗項目:顆粒級配(含細度模數、比粒度)、亞甲藍值(MB還應包括片狀顆粒含量。9.1.2 型式檢驗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a)

新產品投產時;b)

原材料產源或生產工藝發(fā)生變化時;c)

正常生產時,每年進行一次;d)

長期停產后恢復生產時;e)

出廠檢驗結果與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f)

其他情況需要時。組批規(guī)則與試樣數量9.2.1 按同分類、類別及日產量,日產量不超過

4

t,每

2

000

t

為一批,不足

2

t

亦為一批;日產量超過

4

t,按每條生產線連續(xù)生產

8

h

的產量為一批,不足

8

h

的亦為一批。9.2.2 單項試驗的最少取樣質量應符合表

不致影響另一項試驗的結果,可用同一試樣進行幾項不同的試驗。表14 單項試驗取樣質量kgkg164.5174.5184.51920.0206.02110.0DB

23/T

3462—2023表

14 單項試驗取樣質量(續(xù))kgkg9.3.1 試驗結果均符合本文件的相應類別規(guī)定時,可判為該批產品合格。9.3.2 技術要求

若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時,則應從同一批產品中加倍取樣進行不則判該批產品不合格。10 標志、儲存和運輸10.1.1 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出廠時,供需雙方宜在廠內驗收產品。10.1.2 生產廠應提供產品質量合格證書,其內容包括:a)

母巖類型、分類、規(guī)格、類別和生產廠信息;b)

批量編號及供貨數量;c)

出廠檢驗結果、日期及執(zhí)行標準編號;d)

合格證編號及發(fā)放日期;e)

檢驗部門及檢驗人員簽章。10.1.3 生產廠應提供產品的型式檢驗報告。10.1.4混合及污染產品。10.1.5 運輸時,應有必要的防遺撒措施,避免污染環(huán)境。12

????×100(A.1)DB

23/T

3462

????×100(A.1)

附 錄A(規(guī)范性)石粉亞甲藍值(MB)試驗A.1 范圍本附錄規(guī)定了采石尾礦機制砂、機制砂石粉亞甲藍值試驗的方法。A.2 儀器設備a)

鼓風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

105

℃±5

b)

天平,稱量

1

g,感量

1

g;稱量

g,感量

0.01

g;c)

標準篩:規(guī)格為

0.075

mm、0.15

、

mm、0.60

m、1.18

、2.36

mm、4.75

mm

的方孔篩各一只,并附有篩底和篩蓋;d)

搖篩機;e)

600

r/min±60

r/min

mm±10mm;f)

定時裝置:精度

1

s;g)

溫度計:精度

1

A.3 試劑和材料·a)

亞甲藍(C16H183S

3H2O):純度不小于

98.5

%;·b)

移液管:5

mL、2

移液管各一個;c)

玻璃容量瓶:容量

1

L;d)

玻璃棒:2

支,直徑

8

mm,長

;e)

燒杯:容量為

1000

mL;f)

其他:定量濾紙、搪瓷盤、毛刷、潔凈水等。A.4 試驗步驟A.4.1 標準亞甲藍溶液配制A.4.1.1 測定亞甲藍中的水分含量

w

5

g

m

0.01

g100

5

℃的溫度下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冷卻,然后稱重,記錄質量

m,精確到

0.01

g。按式(A.1)計算亞甲藍的含水率

w:??

=

????????A.4.1.2取亞甲藍粉末(100+w)(

g±0.01

g)/100(即亞甲藍粉末質量

g

0.01

g。A.4.1.3 加熱盛有約

600

mL

潔凈水的燒杯,水溫不超過

40

℃。13????

=

??

×10????

=

??

×10(A.2)A.4.1.4 邊攪動邊加入亞甲藍粉末,持續(xù)攪動

45

,直至亞甲藍粉末全部溶解為主,然后冷卻至20

A.4.1.5 將溶液倒入

1

L

容量瓶中,用潔凈水淋洗燒杯等,使所有亞甲藍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溫度應保持在

20

1

℃,加潔凈水至容量瓶

1

L

刻度。A.4.1.6 搖晃容量瓶以保證亞甲藍粉末完全溶解。將標準液移入深色儲藏瓶中,亞甲藍標準溶液保質期應不超過

28

d。配置好的溶液應標明制備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A.4.2 制備石粉懸濁液石A.4.2.1

105

5

0.075

mm

min

0.075

mm

方孔篩以下篩底石粉試樣累計

g,分兩份備用,精確至

0.1

g。A.4.2.2 稱取石粉試樣

g,精確至

g。將石粉試樣倒入盛有

mL±5

mL

葉輪攪拌機調整到

r/min±60

轉速,葉輪距離燒杯底部約

10

。攪拌

5

min,形成石粉懸浮液,用移液管準確加入

5

ml

400

r/min±40

r/min

轉速持續(xù)攪拌,直至試驗結束。A.4.3粉亞甲藍值(MB)的測定A.4.3.1 將濾紙架空放置在敞口燒杯的頂部,使其不與任何其他物品接觸。A.4.3.2 石粉懸濁液在加入亞甲藍溶液并經

r/min±40

r/min

轉速攪拌

1

min

起,在濾紙上進行淀物,液滴的數量應使沉淀物直徑在

8

mm~

mm

之間,外圍環(huán)繞一圈無色的水環(huán)。觀察在沉淀物周圍邊緣是否放射出

1

寬的淺藍色暈。A.4.3.3 如果第一次的

5

mL

亞甲藍溶液沒有使沉淀物周圍出現(xiàn)色暈,再向石粉懸濁液中加入

5

1

min周圍仍未出現(xiàn)色暈,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沉淀物周圍出現(xiàn)約

1

mm

寬的穩(wěn)定淺藍色暈。A.4.3.4 停止滴加亞甲藍溶液,但繼續(xù)攪拌懸濁液,每

1

蘸取一次懸濁液進行色暈試驗。若色暈在

4

5

mL

5

消失,再加入

2

亞甲藍溶液。兩種情況下,均應繼續(xù)進行攪拌和蘸染試驗,直至色暈可持續(xù)

5

min。了。因此,需要每隔1

進行一次色暈檢驗,連續(xù)5次出現(xiàn)色暈為有效。A.4.3.5記錄色暈持續(xù)

5

min

時所加入的亞甲藍溶液總體積,精確至

1

mL。注:試驗結束后應立即用水徹底清洗試驗用容器,清洗后的容器不得含有清潔劑成分。A.5 石粉亞甲藍值(MB)計算A.5.1 石粉亞甲藍值(MB)按式計算:??g/kg

14DB

23/T

3462—2023

50——所加入的亞甲藍溶液的總量,mL10A.5.2 石粉亞甲藍(MB)值取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精確至。15mLmm450

180180

180315135

180LDB

23/T

3462—2023

附 錄B(規(guī)范性)石粉流動度比試驗B.1儀器設備和材料B.1.1 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a)

攪拌機:符合

GB/T

17671

規(guī)定的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b)

流動度跳桌:符合

GB/T

2419

的規(guī)定;c)

鼓風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

105

5

℃;d)

標準篩:規(guī)格為

0.075

mm、0.15

mm、0.60

m、1.18

、2.36

mm、4.75

mm

的方孔篩各一只,并附有篩底和篩蓋;e)

搖篩機;f)

天平:稱量

1

g,感量

1

g;稱量

g,感量

0.01

g;B.1.2 試驗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a)

水泥:采用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劑檢驗專用基準水泥或符合

規(guī)定的硅酸鹽水泥。當有爭議或仲裁檢驗時,應采用基準水泥b)

砂: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