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的學生工作課件_第1頁
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的學生工作課件_第2頁
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的學生工作課件_第3頁
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的學生工作課件_第4頁
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的學生工作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的學生工作(ppt)(優(yōu)選)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的學生工作

教師因采用不恰當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現(xiàn)象,在當前中小學教育中客觀存在,不容回避。一、師源性心理障礙的現(xiàn)狀與危害

心理障礙的產生既與個體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有關,又與客觀環(huán)境的各種刺激有關。有調查表明:學生不良情緒的80%來自于身邊的長者,這指的主要是家長和教師。據北京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

不愛上學、害怕老師、在學校感到不快樂的小學生竟然占了近半數之多;有46.8%的學生承認自己在學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師,52.5%的學生在老師請他去辦公室談話時感到很緊張。

調查表明:

剛入學的小學生,約有80%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極其自信,當他們到16歲時,這一百分比急降到18%。師源性心理障礙的危害:

第一,大多數師源性心理障礙的表現(xiàn)是隱性的,而對學生的心理傷害卻是長期的。

第二,大部分致使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教師,其主觀愿望是良好的,因而這些所謂的良好愿望導致的不當行為還會繼續(xù)存在,難以糾正。

第三,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無法消除或減少學生的師源性心理障礙。二、教師不恰當教育行為的類型:

冷漠行為:教師無視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缺乏工作熱情和人性關懷,對學生不冷不熱、不聞不問,師生在心理上有一種冷漠感和疏遠感。

偏愛行為: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或特定價值需求的滿足狀況,對學生采取不同的對待方式,即片面地關注一些學生,有意地忽視另一些學生的不健康行為。

權壓行為:教師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因多次說服教育不能奏效,于是失去耐心,以種種神圣的理由,心安理得地公然貶低、侮辱學生的人格或用恐嚇、威脅等手段管理學生、壓服學生的行為。

體罰及變相體罰行為:教師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脅,或以其他強制性手段來制止和預防學生某些不良做法,直接或間接傷害學生身體的行為。反教育行為:浙江省中小學教師素質調查表明:44.39%學生認為教師平時懲罰或變相懲罰學生;79.38%的學生認為教師要譏笑學生的過失;79.02%的學生反映教師對能力不足的學生的進步沒有加以贊揚。

據北師大博士生王輝對“中小學生在學校中最害怕什么?”的問題調查表明:

“教師批評或體罰”的選中為30.8%位居第一,學生經常和偶爾有被教師懲罰的比率在30%以上。教師懲罰或變相懲罰主要包括:

被教師罰站、罰跑、罰抄課文或作業(yè)、放學后被罰留校、不讓進教室聽課、被教師諷刺、挖苦、責罵甚至打罵。三、教師教育觀念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

受“嚴師出高徒”、“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對學生采取以批評為主或簡單粗暴的懲罰代替嚴格要求的教育方法。

誤區(qū)二:

有些教師習慣看到學生不足的一面,學生的一些小問題、小錯誤被放大,學生好的方面被認為是應該的。心理學普遍認為:鼓勵比懲罰更能使人轉變。誤區(qū)三:

教師被較強的“功利心”所驅使,忽視學生的內心感受,沒有做到“以生為本”。

以批評為主、懲罰的教育方法,會使學生產生自卑。

以批評為主、懲罰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少體驗到成功感、喜悅感,長此以往,容易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缺乏動力。四.以心理輔導的理念來指導師生關系

昔日,學習如何“做個好孩子、聽父母\老師的聲音”?,F(xiàn)在,學習“如何做個好父母\好老師,聽孩子的聲音”“父母、老師常抱怨“孩子小學、以前很乖,現(xiàn)在都變了?”孩子、學生變了??不!是我們沒變!

建筑師所犯的錯,可以拆掉醫(yī)生所犯的錯,可以埋掉助人者(父母、老師、輔導員等)所給的愛和所犯的錯,它卻一天天長大(一)輔導的基本理念:(一)肯定輔導工作的重要性:輔導是有效的,個體是可以改變的。(二)肯定人性的善性與良知:每個人都有發(fā)展?jié)摿?,都是有價值的。壞學生、壞同事…常是環(huán)境下犧牲品;人為的“淘汰”沒有所謂的“壞”學生、“壞”父母、“壞”長官、“壞”下屬…一味的責罰只收一時之效,具負向影響“問題”與“需求”是一體二面發(fā)掘個體優(yōu)點的重要:朽木不可雕,也可當材燒給個體以新的出口: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明燈尊重、接納、贊美-------為輔導首要態(tài)度與技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只有在他看到沒機會成功時才會變壞(三)要跟著孩子、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要,用適當的、不同的方式來輔導

符合對方的需要=“有效”的方法要花時間了解“對方”的需求;不“自以為是”的給(給是“自己”的需要)

輔導的重要核心理念:不管你怎樣,我一樣愛你!不管自己怎樣,都一樣愛自己!《登天的感覺》(精神分裂)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愛是最好的心理咨詢技術輔導的有限性:不要背十字架,認為學生都“應該”輔導成功---輔導非萬能;屢勸不聽的小孩,常“歷盡滄?!保皇悄阋?、二年的增強鼓勵,就可抹平他十幾年來的痛苦、憤怒或委屈;“當認知無法覆蓋情緒時”、“屢勸不聽”、“知道但做不到”,有“心結”卡住的學生,需要更正視、傾聽,接納其情緒,不宜再一直給予“道理”或“糾正”,要更去了解其內在需求,“真正”聽到他,輔導才易有效。屢勸不聽的孩子,所提供的協(xié)助要配合“他的”需求需要深入其內在,了解其情緒,去懂他不急著“指導”,不急著“糾正”、“講道理”,不急著扮演師長的角色.“教育”像在一杯水中滴墨水,日久才能變色;“輔導”像在一條河流中滴墨水,在你眼前很難看到變色,因為水是流動的(很難馬上看到成效),但是下游絕對會變色的,“走過必留痕”,我們給他的溫暖、愛心、接納與肯定,常是他生命中的光與熱,是他能繼續(xù)走下去的重要力量與支持。你是他重要貴人,帶著你的愛與溫暖,才能繼續(xù)走到今天。我們能幫的最大的忙是-讓他因為和我們接觸的正向經驗,愿再繼續(xù)“求助”,問題就能較有效的解決。心理輔導的技術:同理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緒)我信息:具體化在各式各樣競爭中,我盡力而為,誠心誠意欣賞優(yōu)勝者,因為我相信人有智愚之分在取舍之間,我選自己能擔當的,否則再好、再多我也不要,因為我不能要整個世界在挫敗時,我接受事實,但不頹喪,絕不讓它苦惱我,因為我了解挫敗只是一件事不是整個人生二.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計:1.心理輔導活動課與傳統(tǒng)主題班會課的差別:A:輔導活動課:以“他”為主,更重視“個別需求”、不否定感覺(接納、允許感覺)、話比他少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指導,以心理活動、訓練為主線,以心理環(huán)境為保證,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生主體性的活動和方式,使學生心理品質受到實際鍛煉,進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一種課程。B.傳統(tǒng)的主題班會:教育層級---以“我們”為主,認知教育,換想法,給建議,講道理…

可以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豐富精神生活;發(fā)展智力、能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擴大知識領域,加強素質教育,而且可以愉悅身心,增進健康;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以適應個性發(fā)展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凝聚集體向心力,培養(yǎng)學生思辨的能力.心理輔導課的主題:孩子成長中的問題,輔導中強調體驗成分,保持價值中立.更注重傾聽、尊重、同感等輔導技巧,自覺地運用團體動力學原理和各種輔導技巧.主題班會課:灌輸色彩.主流社會價值觀更強調認知成分多一些訓導成分多一些

(二)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模式A:非指導式的教學模式非指導式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羅杰斯提出的.學習是非常個人化的一種過程.任何人都有著積極的、奮發(f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無限成長的潛力。a.對于學生表達真正的興趣和想法,教師應該接納學生并給予正向的反應.b.師生之間允許裸露真實的感受,教師對于學生的觀點不能輕易批評產說教..

B:自我覺察教學模式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探索活動,討論及分析進行活動的經驗和感覺.a專注于感受b加入反饋C負起責任(三)心理輔導活動課的通過什么途徑使學生成長?同伴的反饋教師的建議自己的領悟(四)如何評價心理輔導活動課活動—體驗---分享學生是否能打開自己做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第二部分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活動設計、輔導理念與教學評價課例展示:青春期:《生命總是美麗的》《花季雨季----花開應有時》網絡的:《一網情深》生命教育:《生命長寬高》一.活動設計活動體驗分享

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的三要素(一)活動

心理輔導活動課組織形式上突出活動為主要中介

心理輔導活動課與其他學科課程一個重要的區(qū)別:輔導是一種活動?;顒邮墙鼛啄陙碚軐W、心理學和人類學所發(fā)展出來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

1.主動性:活動一定是主體主動自覺參與的.2.目的性:主體的活動一定是出于一定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某種需要.

心理輔導活動課由于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在組織教學時往往則重于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長中所必須的經驗.活動內容的組織:關注學生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活動的內容組織1:世事圖解2:童話.故事《什么是家》《卑微的力量》《精神家園》《探險》《老婦與醫(yī)生》《孩子眼中的父親》《酗酒的害處》《痛快.爽死》3:影視世界導入:主題:4:心靈視窗:《青春拒絕自虐》

5:游戲:(1)一只青蛙跳下水(2)撕思人生(3)諾亞方舟(催化團體動力)(4)信任背摔(分享性、激發(fā)團體動力)(5)口傳句子(人際溝通技巧)(6)我思念(檢視團體、探討人際關系)(7)你說我剪(人際溝通技巧)(8)心有千千結(9)闖關突圍(10)雞蛋小雞鳳凰(11)蒙眼跟進(12)玩呼拉圈魔鏡(同理心)

所有的游戲一開始都是新鮮的,但所有的游戲用濫了之后都是令人生厭的。學校心理輔導課活動素材的不竭源泉蘊藏于學生鮮活的生命活動之中。我們必須深入到學生的班級中,去感受班級團體日常運作規(guī)律的原生態(tài),去了解學生班級生活、宿舍生活、課外生活中的生命故事,方可挖掘和提煉出有聲有色有創(chuàng)意的心理輔導課的活動素材。6:生活案例:

是通過引導學生對具有完整情境的個別案例進行剖析、討論,歸納出一般性教育規(guī)律的教學。它能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這些問題的見解或解決方案,從而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7.角色扮演:

每個學生都扮演著多重角色,例如孩子、學生、朋友等。因此,角色扮演不需要任何準備,可以即興進行;通過角色扮演,他們對自己和他人有更多的認識。例如在上“與父母面對面”時,他們扮演設定情景中的父母和子女,從而發(fā)現(xiàn)父母和子女在溝通中的問題。(二)體驗:學生心理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核心體驗是指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由感受、情感、理解、聯(lián)想、領悟等諸多心理要素構成的。體驗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三要素之一,處于核心地位。沒有體驗活動中蘊涵的東西就無法內化到學生的心理結構中去,我們設計的活動就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沒法達到。(三)分享學生心理素質協(xié)同發(fā)展分享:在一定條件下,分享者把活動中獲得的體驗(感受、情感、理解、聯(lián)想、領悟)和別人分著享受的過程?;顒雍腕w驗是分享的基礎,活動和體驗的效果決定著分享成果的水平。分享是分享者自我開放的過程。學生的自我開放是有條件的,只有在充滿安全、自由的氛圍中,他們的自我開放才會產生。信任、安全、接納、真誠和民主的輔導關系,會使學生處于一種安全自由中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分享條件:

教師適時、適地、適度的自我開放,為學生樹立榜樣。(《安全最重要》《老師的目的》)二.心理輔導課的輔導理念、輔導技術和課堂評價

(一)心理輔導活動課輔導理念1.重感受,不重認知是“不重”,不是“不要”輔導不是說教,不是安慰,不是訓導,也不是邏輯分析;輔導是心靈的碰撞、是人際的交流、是情感的體驗,是幫助一個人自助的過程。2.重引導,不重教導

班級輔導主要應該是“非指示性的”,教師不應該對學生作強制的說理和武斷的解釋,必要時采用的暗示、忠告、說服等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個就是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