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專題_第1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專題_第2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專題_第3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專題_第4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專題第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引言:在經驗的改造與創(chuàng)新中成長第一部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景透視第二部分走進新課堂結語第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引言:在經驗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中成長一、適應課改需要新思維

從2001年秋季開始,我國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次課程改革有其特定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折射出不同于原有課程的全新理念,并對課程與教學領域的特定假設進行了重新解釋和概念重建,對教師觀念的轉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一只驢子背鹽渡河,在河邊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鹽溶化了。驢子站起來時,感覺身體輕松了許多。驢子非常高興,獲得了經驗。后來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樣,于是走到河邊的時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墒敲藁ㄎ樟怂?,驢子非但不能再站起來,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第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從前,有一個賣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很努力地賣著帽子。有一天,他叫賣得十分疲累,剛好路邊有一顆大樹,他就把帽子放著,坐在樹下打起盹來,等他醒來的時候,發(fā)現身旁的帽子都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而每只猴子的頭上,都有一頂草帽。他十分驚慌,因為如果帽子不見了,他將無法養(yǎng)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他就試著舉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著他舉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

第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他想機會來了,于是他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學他,將帽子紛紛都扔在地上。賣帽子的高高興興地撿起帽子,回家去了?;丶抑?,他將這件奇特的事,告訴他的兒子和孫子。第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很多很多年后,他的孫子繼承了家業(yè)。有一天在他賣帽子的途中,也跟爺爺一樣,在大樹下睡著了,而帽子也同樣被猴子拿走了。孫子想到爺爺曾經告訴他的方法。于是,他舉起左手,猴子也跟著舉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果然,爺爺所說的話真的很管用。最后,他脫下帽子,丟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沒有跟著他做,還是直瞪著他,看個不停。不久之后,猴王出現了,把孫子丟在地上的帽子撿了起來;還很用力地對著孫子的后腦勺打了一巴掌,說:“開什么玩笑!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第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驢子為什么死于非命?孫子為何不能像爺爺當年那樣拿回被猴子拿走的帽子?在教育工作中,雖然我們誰也不能漠視經驗的價值,但我們不僅需要靈活運用經驗,而且要不斷更新經驗,試著讓自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本身的多變性,否則就會犯驢子的錯誤,就會遇到孫子失敗的困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但固守著原有的經驗而不愿意接納和嘗試新的理念和做法,卻可能會使我們固步自封。只有擁有教育和教學經驗而又不斷反思的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第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木匠的門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多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后來,門上的釘子銹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后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后來,又一塊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后來,門拴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拴;再后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上一個門軸……于是若干年后,這個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fā)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yōu)良,而自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于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fā)展?!庇谑悄窘骋魂噰@息:“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yè)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第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課程改革與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一)學科知識的更新與相關領域素養(yǎng)的提高

某校有個二年級小學生,在一堂語文課上,曾按照老師布置的“寫成語,看誰寫得多”這一要求,當場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成語:一飯千金。誰知引來不少小學生的叫嚷:“假的!編造的!”“只有一字千金、一諾千金,哪來的一飯千金?”盡管那個小學生辯解這“一飯千金”是從《配圖成語詞典》上看到的,教師還是執(zhí)意要他將“一飯千金”擦掉。第1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飯千金”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說的是漢朝的韓信,少年時很窮。一次他在淮陰城下釣魚,有一個漂洗絲絮的老婦人,見他饑餓就送飯給他吃。后來,韓信封了王,拿千金來酬謝她。后來即稱受恩厚報為“一飯千金”。從這個案例中,我們認為教師仍然需要“一桶水”。第1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從關注教走向關注學生學:以學定教探尋和重視學生的觀點、看法。利用學生自己的經驗和看法。重視學生的思考。第1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從教師中心走向學生中心:民主與平等

教學民主。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營造安全、寬松的學習氛圍。(四)從經驗型走向科研型:反思與行動教師要成為反思型的教師。反思是人對自身行為的深刻反省,是人的一種內省活動。教師只有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省、總結,才能不斷促進自身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要注意的是,教師反思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論素養(yǎng)的提高。第1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一部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景透視

20世紀教育發(fā)展的一大成就,在于完成了從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軌,總體特征表現為教育體制框架的建構,通過從宏觀上確立現代化的教育體制而框定教育發(fā)展的基本軌跡。進入新世紀,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改革取向開始超越單純的教育體制改革,開始關注課程與教學層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實到課程與教學、課堂與師生活動的微觀層面,在學校教育的日常生活中體驗發(fā)展、尋求超越。第1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

時代精神背景社會經濟文化背景深化素質教育的需要第1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精神背景

新的時代精神極力反對“非人性”的課程,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關注學校教育的日常生活,還學校教育以更人性的課程。

教育既有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chuàng)造精神的力量?!秾W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1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標準化的語文教學有一次,女兒的語文作業(yè)出了兩處錯誤。這兩處錯誤是這樣的:“題目要求,根據句子意思寫成語”。一個題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兒填了“齊心協力”,判錯。老師的標準答案是“同心協力”。另一個題是:“刻畫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兒填“栩栩如生”,老師又判錯。老師的標準答案是“惟妙惟肖”。真可怕,不知從幾何時,具有有豐富詞匯的中國語言,竟變得比數學還精確。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如,“看圖寫話”。圖上畫的是:一個小朋友在金黃色的麥田里捉蝴蝶。老師的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若有同學的答案是“莊稼豐收了”,老師就判錯。語文教學中,全國數以萬計的老師在教同一篇課文、一樣的段落大意、一樣的中心思想,這一思想,不是每個教師的思想,也不是每個學生的思想,而是編寫教參的人的思想。語文教學變得如此僵化和教條,語言和文學的“神”怎么能生存呢!——鄒靜之《審視中學語文教育:女兒的作業(yè)》第1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推薦閱讀:《答案標準:一個關乎語文及課改全局的微觀問題》作者:王元華(王元華,男,北京師范大學二附中高級教師,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博士論文《基于語用學的語文教學模式研究》,是我國最早綜合應用語用學、應用語言學、中國傳統語言學、語文教育學,系統研究語文教學與改革本體規(guī)律、應用理論與操作模式的著作。)2009年08月21日來源:中國教師報第1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學校應該成為兒童的人性發(fā)展的殿堂。新世紀的教育應該還給兒童以人性的課程和教學。這種人性的課程應該是以兒童發(fā)展為本位的課程,關注兒童主體和活生生的經驗與體驗,把知識技能的傳授跟兒童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統整兒童經驗與知識體系。第1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

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社會化成為新世紀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全球范圍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蓬勃興起。盡管各國的具體措施不同,但體現的一些基本理念是相同的,如注重基礎學力的提高、注重信息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注重創(chuàng)造性與開放性思維的培養(yǎng)、強調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學生經驗、發(fā)展學生個性等等?;A學力是學生基本的學習能力及其發(fā)展?jié)摿?,是學生今后學習和社會生活的基礎。第2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德國巴伐利亞州課程改革指導思想是,向成長著的一代傳授廣泛的、出色的、綜合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關鍵素養(yǎng),包括問題解決能力、遷移能力、靈活性、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性能力、自主性和可信性;北威州的課程改革理念則強調對成長著的一代進行廣泛的、集中的本質性教育,培養(yǎng)他們具有成熟的對社會負責的個性,向他們傳授能整體地認識世界和建立整體觀念的基礎知識,使他們具有基本的能力和技巧。英國新實施的國家課程以提高學力為基本方針。從提高學生基礎學力的立場出發(fā),新課程特別強調要加強對本國語和數學的學習指導。在中學的本國語教學中,特別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英國政府推行了“國家讀寫戰(zhàn)略”和“國家計算戰(zhàn)略”,統稱為“國家基礎學力戰(zhàn)略”,從1999年9月開始實施。第2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除了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為了改變經濟的欠發(fā)達狀況、培養(yǎng)人才從而為本國的富強而服務,也大都采取了通過教育振興國家的戰(zhàn)略方針,大力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培養(yǎng)建設國家的人才而努力??梢?,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各國都把新世紀的基礎教育改革落實到課程與教學的層面上進行,掀起了新一輪全球性課程改革的浪潮。第2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課程體系的弊端日益顯現:譬如內容陳舊、過時;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兩軌分離;學科分離、科目林立;重認知的成長而輕情意的發(fā)展;以學科為中心,忽視學生經驗的生長和綜合知識的傳授;課程設置缺乏彈性,追求統一化和模式化?!毒V要》指出:“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為了改變課程體系中的“難、繁、偏、舊”的局面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確立符合時代精神的新課程,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基礎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第2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難”就是課程要求過高,教材難度過大,有些學科內容過深,不符合少年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難于理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起來往往事倍功半。

[例]初一《語文》第一冊《〈詩經〉三首》練習題中,要求學生在《關雎》《蒹葭》《君子于役》三首詩下面標出疊字、疊韻詞、雙聲詞、押韻字;要求學生從《木蘭詩》中分別找出運用了起興、回答、比喻、夸張、象聲、頂真、對偶、復疊鋪排等手法的詩句。第2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繁”就是課程內容繁多、重復,加上一些不必要的形容詞、名詞,使簡單的命題復雜化,難以理解。有些內容甚至帶有濃厚的繁瑣哲學和形式主義色彩,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例]一則語文中考試題與《故鄉(xiāng)》語句順序完全相同的是:⑴我想⑵其實地上本沒有路⑶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⑷我在朦朧中⑸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⑹這正如地上的路⑺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⑻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A.⑴⑺⑹⑵⑸⑷⑻⑶B.⑴⑹⑺⑸⑵⑷⑻⑶C.⑷⑶⑻⑴⑹⑺⑸⑵.D.⑷⑶⑻⑴⑺⑹⑵⑸第2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偏”就是偏于知識傳授,偏到考試科目上,考試出偏題、怪題,各學科缺乏聯系,忽視了基礎教育廣而博的特征。

[例]初三《語文》試題《紅樓夢》中:賈母的丫環(huán)是誰?寶玉的丫環(huán)是誰?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環(huán)是誰?第2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舊”就是課程內容陳舊,不能及時反映科技、經濟、社會的新知識和新進展。

[例]高中一年級《語文》第二冊有些課文時代性差:如《獵戶》一文頌揚打豹英雄,與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相違。第2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跟以往的課程改革相比,新課程改革在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促進課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課程結構和倡導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和注重學生經驗等方面體現出對傳統課程模式的本質性突破?!袄砟睢笔且环N經過深思熟慮的、具有理性色彩的、自覺化程度較高的觀念。第2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促進課程的適應性和課程管理的民主化《綱要》規(guī)定:“為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在課程權力方面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它突破了以往課程權力過于集中、難以適應地方與學校具體情境的弊端,推進了課程的適應性和課程管理民主化的進程。第2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苗圃備課2009年07月31日

7月28日,北京市豐臺區(qū)紀家廟小學科學組教師利用假期,來到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溫室進行花卉生長觀察,為學?!痘ɑ芘c科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收集素材。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第3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重建課程結構,促進學生和諧地、有個性地發(fā)展《綱要》對課程結構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主。新課程結構強調了綜合性、加強了選擇性并確保均衡性。通過調整課程結構,新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指課程體系各部分的配合、組織和比例關系。第3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和注重學生經驗《綱要》把實施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作為課程改革的指針,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公民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突出特點,也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鮮的氣息。第3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新型兒童觀兒童是教育的主體,是積極的知識的建構者,正是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兒童通過自身的體驗而建構知識、尋求教育意義。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經驗第3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推薦閱讀:《聚焦小學數學:從經驗數學到學科數學》作者:俞正強(浙江省金華市站前小學校長,特級教師)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2009年02月13日《中國教育報》2009年2月13日第5版第3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課例片斷2]

師:同學們,你們尺子上的1厘米與其他同學尺子上的1厘米一樣長嗎?生:不一樣。

師:為什么?生:我的尺子6厘米,同學的尺子11厘米。

師:比比看,兩把尺子放一起,比一比,1厘米一樣長嗎?生:一樣長。

師(拿出米尺):同學們,你們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師尺上的1厘米一樣長嗎?生:不一樣長。第3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師:為什么?生:因為您的尺子那么長,所以您的1厘米就有這么長(比劃約5厘米)。

師:看看,老師這把尺子一共有100厘米。我們來比比看(投影),同學們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師的1厘米一樣長嗎?生:一樣長。

師:老師想考考大家,咱們金華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一樣長嗎?生:不一樣長,因為北京比金華大。生:一樣長。因為北京的表弟跟我買了一樣的尺子,既然尺子一樣,1厘米肯定一樣。第3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解讀]小學生對單位的統一性理解基于兩個經驗:一是正面的經驗。外地的小朋友使用的尺子跟我們的一樣,所以1厘米應該一樣。另一個是有干擾的經驗,小樹長成大樹了,小樹上的樹葉也長大了,大樹的葉子比小樹的葉子大。孩子長大了,孩子的手變大了,孩子的手變成大人的手了。所以,當6厘米的尺子變成了11厘米的尺子時,它身上的1厘米當然也變大了。北京比金華大,整體變大,部分也當然變大,是一種具有比例意義的長大。顯然,這種經驗,在教學中屢次被教師修正。學生們在尺子的對比中發(fā)現:無論尺子怎么變長,1厘米始終是不變的。這就是數學上的“單位”有別于有機體的部分。第3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四)課程向日常生活的回歸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離開了生活,那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就好比將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把這5克鹽放入美味可口的湯中時,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5克鹽全部吸收了。生活之于教育,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第3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課程內容上《綱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毒V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方式上第3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新課程對“課程與教學”的概念重建

所謂的“概念重建”,就是對原有的課程與教學領域的一些不適合時代要求、不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概念進行重新思考和界定。為了推行新課程的理念,必須對課程與教學領域進行概念重建。第4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課程在我國,人們基本上把課程看作是學校教學科目的總和或學科的同義語,以及一些課外活動。

《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課程是指所有學科(教學科目)的總和,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這通常被稱為廣義的課程;狹義的課程則是指一門學科和一類活動?!督逃笤~典(課程卷)》:①為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的總和。包括學校所教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活動;②泛指課業(yè)的進程;③學科的同義語,如語文課程、數學課程等。第4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關注過去:課程代表的是人類在先前積累的知識,這些知識在進入學校課程之前經過了專家的選擇、組織。關注過去,關注現在:學校課程要反映先前的課程體系,但重要的是跟學生當下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把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有機統整。傳統的課程觀新的課程觀第4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教學

傳統教學定義的特點:首先,把教學看作達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其次,把教學看作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簡單拼和。最后,傳統的教學定義忽視了學生活生生的經驗和體驗。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應只是無條件地接受教師或書本的傳授,而應主動選擇、主動建構,并將知識納入自己的經驗世界。第4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傳統教學定義過于注重學生對既定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道德踐行。新課程改革力圖從根本上扭轉人們對教學的片面看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倡導探究性、開放性的教學和學習方式,應該說是對傳統教學觀的超越。第4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師生關系的轉變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傳授與接受的關系。二者只通過知識和技能等信息媒介進行溝通,很難形成互動、合作的關系。新課程倡導建立一種平等合作、對話理解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第4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教師:你敢于承認你的不足嗎?一位留美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課堂上一名學生對教師講授的內容提出質疑,教師回答,學生再問,教師再回答,又再問,又再答……學生窮追的結果終于令這位知名教授瞠目以對,不知如何回答。教室里出現傾刻的沉寂與沉思之后,同學們看到的是,他們的教師并沒有面紅耳赤,而是滿臉春風、熱情洋溢地提議:請全體同學起立,大家一起為這位同學鼓掌。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的這一提議的價值,要遠勝過一個圓滿回答的價值。第4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二部分走進新課堂

實施新課程,當我們“走進新課堂”的時候,才可以說真正“走進了新課程”;當我們通過“新課堂”來展示“新課程”的時候,才可以說,真正實施了“新課程”。第4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課堂功能的反思

(一)課堂的功能課堂的功能傳遞的功能實現交往的功能情感歸屬的功能社會適應的功能個性發(fā)展功能第4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傳遞的功能學生要在課堂上承載人類積累下來的知識,課堂的知識傳遞功能,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的功能。

新課堂,不排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精選了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第4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曾講過他訪美時的一件事。訪美期間,在談論對美國教育的看法時,他很坦率地對美國人說:“你們的小學教育中,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差?!泵绹藛柕溃骸跋壬?,您這話什么意思?請允許我們叫一個學生,您來考一考如何?”于是,美方找來了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顧教授當場提了一個問題:“你知道什么叫珠算嗎?”學生回答:“我不知道?!闭f完后,小學生馬上坐在計算機前檢索?!皣}、噠、噠”隨著學生對鍵盤敲擊,計算機屏幕上出現了什么是珠算、珠算的歷史、珠算的運用等問題的說明。第5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實現交往的功能班級群體的每一個成員都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識經驗、思維方式、認知風格、情感表達等等。在課堂的互動中可以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形成共識和共建。新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第5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情感歸屬的功能課堂,使班級群體成員之間逐步形成了情感,在認知、態(tài)度、興趣、價值取向等方面存在著共同性或互補性,學生之間會產生相互依存感。學生之間會形成相互理解、分享快樂、相互安慰等感情交流。

新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情感。第5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社會適應的功能課堂,旨在保證個體為社會所接受、成為社會的基本成員,使學生逐步形成對社會生活的一定適應性。包括社會規(guī)范、人際交往、處事經驗、謀取職業(yè)的本領,以及對社會環(huán)境的應變性。新課堂,出現了更多的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聯系的內容,加大了課堂活動的綜合性,將會促進學生社會化的進程。第5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個性發(fā)展功能個性發(fā)展功能,是指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功能。

新課堂,在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養(yǎng)成學生的創(chuàng)造型特質方面會有明顯的進步。將更加尊重學生的獨特性,激發(fā)個體的自主精神與首創(chuàng)精神。第5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傳統課堂的弊端

1、過于注重教師的表演和學生集體的整齊2、學科之間缺乏溝通3、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和尊嚴4、忽視課堂的情感活動5、重現成結論,輕過程和方法第5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轉變課程的功能,就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甭涞綄嵦?,就是課堂要實現功能的轉變,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地方,更是學生美好人性形成的場所。要以新課程目標為指向,以傳統課堂的弊端為改進的切入點,實現課堂功能的優(yōu)化。第5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過程與方法新課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轉變課程的功能傳授知識第5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新課堂的知識建構課堂的教與學,是傳遞還是建構?第5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對源于生活情境學習的思考珍珍為什么是最棒的?有位教師幾年前在教育實習時,曾經在一所小學跟班聽過3周數學課,時間久了,對班級中學生的優(yōu)良中差自然清楚??墒?,有一次數學老師在講“對元、角、分的認識”時,這位教師卻發(fā)現班級里不起眼的珍珍卻是學的最棒的!“為什么珍珍單單在這一堂課中表現出色?”課下,教師帶著幾分好奇,找到了珍珍家的地址,想去探個究竟。令教師驚訝的是,在快到珍珍家時,遠遠就看到小珍珍在成熟老道地幫媽媽賣饅頭。答案不言而喻,小珍珍眼里的“元、角、分”是來源于真實生活情境的。她的數學知識的獲得自然是她在真實生活中的體驗。當課堂中的學習與她的日常生活情境發(fā)生關聯時,課堂中的學生變得更像是真實的生活情境,學習的遷移產生,珍珍是自然而然地將她的日常生活積累帶到課堂中來,真正從真實生活的體驗中建構了對數學的理解,從而獲得了課堂數學學習的成功!第5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情境化推理與問題解決一個人正在廚房做一道菜,他要用到一杯干酪的三分之二的四分之三,他沒有像學校中學生那樣去用分數或乖法來解決問題,而是先用杯子量出三分之二杯干酪,然后把這些干酪從量杯中倒出拍成一個圓形,再把圓分成四等份,然后取其中的三份。在這一案例中,問題的解決直接來源于日常生活的情境化推理,做菜的人并沒有用到學校情境中所學習的抽象的數學就輕易地解決了問題??梢?,如果把抽象邏輯推理置入一個豐富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時,學習者的推理能力則是可以大大提高的。問題解決是學習的最高層次,我們由此也不難推斷: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解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第6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適應新問題和新情境。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把從學校所學的東西,遷移到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社區(qū)情境中以及工作崗位的情境中。從以上案例不難看出:珍珍從源于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習的獲益以及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問題解決的成功,無不隱含著源于生活情境的學習道理。

所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來解讀學習。第6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認知學習理論的新發(fā)展:建構主義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在20世紀末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方向,即現代建構的思想。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的過程。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這種思想被認為是當代教學和課程改革的基礎。第6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建構主義童話——“魚就是魚”

有一條魚,它很想了解陸地上發(fā)生的事,卻因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無法實現。它與一個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長成青蛙之后,就跳上了陸地。幾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魚匯報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陸地上的各種東西:鳥、牛和人。魚根據青蛙對每一樣東西的描述,頭腦中形成了這些動物的圖畫。每一樣東西都帶有魚的形狀,只是根據青蛙的描述稍作調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魚、奶牛是長著乳房的魚,鳥是長著翅膀的魚。第6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魚只能重新組裝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構造起對新知識的理解。這則故事對建構主義的核心要義作出了最為直接的表達、形象的注解。第6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世界是客觀的存在的,但人們是以自己的經驗來解釋現實,建構現實青蛙說:“這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它的身體很大,頭上長著兩個犄角,吃青草為生,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斑點,長著四只粗壯的腿,還有…..”。魚頭腦中構建的“?!钡男蜗螅阂粋€大大的魚身子,頭上長著兩個犄角,嘴里吃著青草,……第6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般人女友姑娘朋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決定的第6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對建構主義思想的形象寫照,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多元的,事物是復雜的,學生是有差異的,因而每個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建構是不同的。第6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學生發(fā)言摘要學生1:從開頭和結尾可見,哈姆雷特是冷靜而理智的。學生2:哈姆雷特具有堅定的信念,富有責任心。學生3:從哈姆雷特的語言可見,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詐。學生4:從情節(jié)分析,哈姆雷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學生5:從語言上看,哈姆雷特復仇為的是尊嚴的重建,復仇是他生存的目的。學生6:從全篇情節(jié)看,哈是一個悲慘的英雄,是一個罪人。第6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學生7:哈姆雷特是一個敢愛敢恨有勇有謀的熱血青年。學生8:從“戲中戲”可見,哈姆雷特的聰明機智。學生9: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擔了扭轉乾坤的任務,他是一個矛盾、孝順、懦弱、可悲的人。學生10:從他的話可見,哈姆雷特是一個厲害的批評家。學生11:福丁布拉斯與哈姆萊特復仇之比較,兩點相同,三點不同,由此可見哈姆萊特行動上的消極。學生12:從他的語言看出,哈姆萊特是一個人文主義者。第6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課堂學習的理解

1、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地吸收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不可能由他人所代替的。這種學習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同時又是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第7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

“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這一點后,進行相應的教學?!薄獖W蘇伯爾《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的觀點》第7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課本知識不是惟一正確的答案,學生學習是在自我理解基礎上的檢驗和調整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課本知識僅是一種關于各種現象的比較可靠的假設,只是對現實的一種可能更正確的解釋,而絕不是惟一正確的答案。這些知識在進入個體的經驗系統被接受之前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只有通過學習者在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雙向相互作用后,才能建構起它的意義。課堂中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塊白板,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往往是以自己的經驗信息為背景來分析其合理性,而不是簡單地套用。第7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4÷8=324÷83用課本中關于除法列式的知識來衡量,這是錯誤的。但在學生看來,加、減、乘法的豎式能這樣寫,除法當然也可以這樣寫。此時,學生的學習是以自己原有知識為背景進行的。

第7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強調學習的情境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批判了傳統課堂學習中“去情境化”的做法,轉而強調情境性學習與情境性認知。知識總是要適應它所應用的環(huán)境、目的和任務的,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保持和使用其所學的知識,就必須讓他們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或在情境中進行活動性學習,促進知與行的結合。情境性學習要求給學生的任務要具有挑戰(zhàn)性、真實性。使之與學生能力形成一種積極的不相匹配的狀態(tài),即認知沖突。第7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有效的學習需要在合作中、在一定支架的支持下展示強調支架的作用強調合作第7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建構學習理論認為,學生以自己的方式來建構事物的意義,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這種不存在統一標準的客觀差異性本身就構成了豐富的資源。通過與他人的討論、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理解,檢驗與自己相左的觀念,學生到新東西,改造自己的認知結構,對知識進行重新建構。

強調合作第7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教師成為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建構主義者稱這種提供給學生、幫助他們從現有能力提高一步的支持形式為“支架”,它可以減少或避免學生在認知中不知所措或走彎路。強調支架的作用第7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10年,我認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個10年,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個10年里,我認識到我不是在教學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探索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拇罄麃喴粋€曾教了30年物理課的教師第7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新課堂在學生學習問題上的強調1、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價值2、強調理解在意義學習中的重要地位3、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準備狀態(tài)4、重視強化的促進作用5、注重情感對學習活動的調控功能6、提倡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7、主張對學習的積極評價8、重視人際關系對學習的影響第7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新課堂學習方式的轉變

什么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梢詮淖灾餍?、探究性與合作性三個方面對教與學的特征作出判斷。第8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傳統學習方式的特點過去是這樣教與學家里父親: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不要亂動,亂說,否則就……葉子輕輕地“哼”。路上春天的田野一派生機。小鳥盡情歡歌,牛兒咀嚼嫩嫩的小草,葉子和同學又蹦又跳,又說又笑……上課“作業(yè)交齊了!”課代表致上課“開幕詞”?!昂谩!崩蠋熒斐鍪持负椭兄?,這是什么?“11”?!安?,我五個手指伸出了兩個,是多少?應是21,21你懂嗎?”“不。是‘Victory’的縮寫‘V’,表示勝利。”“什么‘V’,還想在老師面前賣弄。沒門!”第8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黑板上兩條平行線,永遠平行,絕不會相交?!薄袄蠋?,請延長,延長,再延長……”,老師把平行線延到了黑板最邊緣,“老師請往墻上延,再延……”“你這乳臭未干的家伙,搗亂!出去!給我出去!”“一位小孩看到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你們想想會發(fā)生什么?”“小孩后來由此得出判斷——宇宙間的物體會相互吸引,推出了‘萬有引力定律’?!薄安?,小孩拾起了蘋果,沒洗就吃掉了,明白嗎?別胡編!”葉子成了老師。第一年她就獲得“優(yōu)秀教師”光榮稱號。她上課秩序井然,學生聽話,平均分高,學校滿意,家長放心。第8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上課了葉老師伸出食指和中指,問這是什么?“兩個手指?!薄罢_!”又問:兩條平行線會相交嗎?“老師,絕對不會,也不可能?!薄昂苷_!”接著問:一個小孩看到一只蘋果掉到地上,將會發(fā)生什么?“拾起后,小孩沒洗就吃掉了?!薄疤_了!”“下課?!薄袄蠋熢僖?!”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園。第8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位教師在批改學生的造句時,發(fā)現如下句子:想——我想聽到花開的聲音?;顫姟永锏乃芑顫?。悄悄——我們聽不懂小魚的悄悄話。丟——上街時,毛毛把爸爸丟了。爬——牽?;ㄏ駛€小弟弟,爬在樹上。教師不假思索就把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語言表達習慣。第8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被動性被動的學習方式強調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和死記硬背。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價也主要是考察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的記憶,而不去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2、接受性從知識獲得的途徑看——接受學習與發(fā)現學習。

接受學習: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現成地獲得結論、概念、原理等。

發(fā)現學習:學生獨立地通過自己的探索尋找,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接受式的學習是很必要的。但接受式學習要運用得當,否則也會產生問題。第8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封閉性所謂封閉性,就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缺少合作。封閉的學習方式很難產生思維的碰撞和創(chuàng)造的火花?!耙粋€蘋果跟一個蘋果交換,得到的是一個;一個思想跟一個思想交換,得到的是兩個,甚至更多?!狈忾]的學習方式造成學生心胸狹窄,不愿意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難、分享學習的樂趣,失去了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也不能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第8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有四個擅長吹單簧管的孩子同時報考某重點中學的交響樂團,競爭一個唯一的名額,氣氛異常緊張。忽然,一個考生的單簧管落在地上,摔破了。這一突變,使他們的父母驟然出現痛不欲生的表情,他們乞求其他考生把樂器借給自己的兒子用一用。但三個考生冷冷地看著這絕望的一家子,沒有答應。其中一個考生還歪可歪嘴說:“踩死一個算一個?!钡?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新課堂中學習方式的轉變1、新課程為新學習方式提供了有利條件課程標準要引導建立新的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置要促進建立新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教育將使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教材編寫的改變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評價與考試的改革要有利于建立新的學習方式。第8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新課堂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社會環(huán)境偏好動機與態(tài)度教學方式偏好被動主動自主個人(單獨)同伴探究接受第8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組織學生擬訂調查提綱,對經歷過“大躍進”、“文革”的長輩進行訪談,并在課堂上交流、討論,認識這段歷史的原因及危害。(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組織學生觀看《林則徐》、《鴉片戰(zhàn)爭》、《甲午風云》等影片,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并運用所學歷史知識說明影片的歷史背景,講述歷史故事。(歷史課程標準)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基本過程。(數學課程標準)組織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調查、收集生物圈的相關資料,模擬召開“國際生物圈”研討會、結合本地實際討論如何保護生物圈。(生物課程標準)分組調查一個民族不同地區(qū)的藝術,并將藝術形式與該地區(qū)的建筑、服飾、方言等聯系起來,全班分享調查結果。(藝術課程標準)第9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課堂:歷史與社會——學習家庭理財王老師正在組織學生列舉并討論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支出,如在食物、住房、日用品、醫(yī)療、文化和娛樂活動等方面的開支。學生根據家庭生活的經驗,討論節(jié)省和積蓄錢財的方法和意義。模擬家庭生活。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組成“家庭”,做出一個月的家庭預算計劃。全班評選最合理的家庭預算方案,并說明理由。(教師運用各種方式使學生理解經濟概念,引導學生懂得最經濟的消費并不是少花錢,而是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教師評價學生活動: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是否能恰當使用價格、貸幣、利息、消費和預算等經濟詞匯;是否在活動中與同學合作,并制定出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預算計劃。)第9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新課堂學習方式的特征1、主動性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弘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學習不僅僅是把知識裝進自己的頭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變成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思想”。第9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獨立性“我能學”、“我能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要相信學生擁有的智慧與主動精神。第9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老師,讓我來講”一位教師在上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她出示一道題讓學生討論“怎么算”。“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做紅花。他們送了小班的小朋友5朵以后還剩7朵。大班的小朋友做了多少朵紅花?”一位學生站起來說:“這道題用減法算。”“為什么?”“因為老師您說過,碰到‘還剩’就用減法?!边@時,教師感覺到由于自己講解時的疏漏而造成學生理解的錯誤。她急切地希望講明白這道題不能用減法的道理。但是,她越著急越表達不清楚,什么“部分數”、“整體數”之類的概念,越發(fā)引來學生迷茫的眼光。一個童稚的聲音打破教室中的沉悶:“老師,我來講——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后來決定不送紅花給小班了,他們把送給小班的5朵小紅花拿回來,這時,拿回來的5朵,添上原來還剩的7朵,就是大班小朋友所做的紅花。所以要用加法算?!崩蠋熼L長地舒了一口氣,用贊許的目光看著這位學生。第9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基本原則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學生一個沖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第9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獨特性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

第9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多元智力理論

1983年,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出版了《智能的結構》一書,向傳統偏向認知的智力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加德納認為,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許多條,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yè),人們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力是不一樣的。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一種或幾種才能。多元智力理論為個性化教學和課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第9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加德納將人的智力區(qū)分為以下幾種:(一)言語——語言智力(二)邏輯——數理智力(三)視覺——空間智力(四)音樂——節(jié)奏智力(五)身體——運動智力(六)人際交往智力(七)自我反省智力(八)自然觀察者智力(九)存在智力第9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言語——語言智力人對語言的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第9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邏輯——數理智力人對邏輯結構關系的理解、推理、思維表達的能力。第10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視覺——空間智力人對色彩、形狀、空間位置等要素的準確感受和表達的能力。第10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四)音樂——節(jié)奏智力個人的感受、辨別、記憶、表達音樂的能力。第10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五)身體——運動智力人的身體的協調、平衡、運動和動作操作的能力。

第10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六)人際交往智力指的是對人的表情、說話、手勢的敏感理解以及作出反應的能力,典型表現為進行人際交往、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第10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七)自我反省智力指的是個體了解、洞察、分析、評價自我的能力,其中包括認知自己弱點和錯誤的能力。第10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八)自然觀察者智力指的是人們辨別生物、認識自然界的能力。第10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九)存在智力對探討有關人類生活的深層次問題(諸如生命的意義、我們?yōu)槭裁磿?、我們怎么變成這樣的)的敏感性和能力。第10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加德納認為,第一,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上述九種基本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智力差異。人的智力是多元的,盡管每一個體都是幾種智力的組合,但這幾種智力在每個個體身上的表現形式、發(fā)展程度各不相同。第二、智力并非像傳統智力理論那樣以言語、數理邏輯為核心,也并非以此作為衡量智力水平的惟一標準。第三,每個人在九個方面具有不同的潛能,這些潛能只有在適當的環(huán)境中才會得以開發(fā)并充分表現出來。第四,多元智力理論的核心是要認真對待人的個別差異,他提出了個性化教學的設想。第10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對教學的啟示承認差異—容納尊重差異—欣賞善待差異—發(fā)展第109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學生的問題不再是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在哪些方面聰明和怎樣聰明的問題。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力,教育者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的環(huán)境。在以語言和數理邏輯發(fā)展為指向的單一環(huán)境中,只能生產出大批大批的失敗者。第110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次關于作業(yè)的討論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業(yè):“每個生字寫5遍?!本吐犛袀€同學小聲說:“都會寫了,還讓寫!”我沒說話就下課了。在班會上,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討論:老師應怎樣留作業(yè)?一個平時思維活躍的孩子發(fā)言了:“老師,您平時教的生字,我在課上就記住了??晌业淖挚倢懖缓每?,我能不能不抄生字,自己練練字?”經他一說,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有的想少抄生字多練口算;有的卻想多練朗讀;還有幾個同學要擠出時間寫觀察日記……看著孩子們興奮的樣子和期待老師認可的目光,我感動了——八九歲的孩子也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呀!

第111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經過商討,同學們一致同意:常規(guī)性的作業(yè)應該寫,但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決定多寫或少寫,以便騰出時間做些自己認為還需要更加努力或更感興趣的事。從此,我除了批改我布置的作業(yè)之外,還非常認真地為不同的學生批改、指導不同的作業(yè),例如寫字作業(yè)、日記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絕大多數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由于那些“作業(yè)”都是學生自己根據實際情況為自己“布置”的,因此,寫作業(yè)成了他們自己愿意做的一件“樂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第112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體驗性

一天,老師看到一個孩子趴在地上像蟲子一樣爬,立刻走上前去,把他拉了起來,并告訴他不能在地上爬,那樣會很臟。后來,這位小學生在日記中寫道:“那天,我趴在地上學著蟲子的樣子走路,我感覺蟲子走路是很累的,我想,還是做人好……”這就是一個孩子在地上爬的最初想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學習的體驗性。第113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2000年9月,北京教育學院“國際理解教育研究”課題組在對北京市青少年“國際理解素養(yǎng)”進行調查后發(fā)現,學生對學校課程中系統傳授的知識遺忘率比較高,對于植根于各民族人民生活之中的知識了解也比較膚淺或者視而不見。他們的調查研究表明: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一樣,其效果相差甚遠。第114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與效果比較類別學校課程的講授其他事情的經歷與體驗書、報、雜志影視途徑聽講、讀寫、訓練、很少有情感與體驗嘗試實踐、經歷、體驗閱讀、思考視、聽特點較系統、面窄(與教師教育觀念和知識面相關)、封閉特定(與興趣、環(huán)境、經驗相關)廣闊(與興趣相關)、開放、零散廣闊(與興趣相關)、開放、零散、殘缺程度與效果剖析準確;促人勤奮;但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紙上來得終虛淺深刻;遷移度強;易應用于實踐,對學生終生管用較準確;增強求知;在大多數有利于知識拓展和形成能力含糊;潛移默化;針對性差,選擇度低;從眾,依賴性越來越強第115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體驗也拓展了學習的領域,使得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不僅是學知識技能,也是培養(yǎng)美好的情感的過程。第116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同情學?!?/p>

英國散文家盧克斯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同情學?!罚═heSchoolforSympathy)。文章里他說,他早就聽到比姆小姐學校的大名,就去參觀了一次。他看到的情形很特別,有個學生要人攙了去,好像瞎了,還有個學生夾了T字杖,在窗口看別人走動,好像她是跛子。他問比姆小姐什么原因,比姆小姐笑道,這些孩子既不瞎,也不跛。她們給學校派了某一天要做瞎子,某一天做跛子,這樣才能知道瞎子和跛子受些什么苦,將來長大成人,才會同情這些不幸的人。還有人派了要做一天啞子。

第117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盧克斯跟一個派定做一天瞎子的學生談了。她眼睛上綁了繃帶,盧克斯問她揭不揭開來偷偷看一下,她說不,這樣就不老實了。幾種不便之中,做瞎子最苦,她說她將來照應瞎子,會特別小心。盧克斯大為感動,走的時候,吟詩兩句:不親自嘗他們的悲楚,我豈能知道他人的苦?唉,不,永遠辦不到,永遠,永遠辦不到。第118頁,課件共13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案例]“幫助殘疾人”

不是靠老師站在講臺上講:為什么要幫助殘疾人,如何幫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