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心理健康08_第1頁
第四講心理健康08_第2頁
第四講心理健康08_第3頁
第四講心理健康08_第4頁
第四講心理健康0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四講

大學生身心健康與調(diào)適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這是對于人世幸福的一種簡單而充分的描繪。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

----英國思想家、哲學家洛克《教育漫話》

本講要點一、什么是健康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四、如何維護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健康

(一)傳統(tǒng)或人們習慣的健康概念(二)健康新概念(三)心理健康的標準及評估(四)大學生健康狀況(一)傳統(tǒng)或人們習慣的健康概念人們過去習慣于從生物醫(yī)學的角度來考慮健康和疾病的問題,認為生物學的指標是判斷健康和疾病的最終標準。

健康:就是沒有癥狀,用客觀測量方法找不到身體哪一部分有病態(tài)的證據(jù),也就是無病即健康。疾?。壕褪巧飳W統(tǒng)計常模(Norm)可觀察到的偏離,身體內(nèi)出現(xiàn)高于正常值的化學物理變化,如體溫、血壓、血中白細胞數(shù)等出現(xiàn)變化,這就是患上了疾病。英文中有三個不同詞來標志疾病的概念:

disease:病人軀體器官有器質(zhì)性病變或功能不正常。

illness:用來說明病人有主觀不適感。

sickness:病人患病了,不能正常執(zhí)行工作學習和日?;顒印_^去人們觀念中的健康概念主要為:無器質(zhì)性或功能性異常;無主觀不適的感覺;無社會(第三者)公認的不健康行為。

醫(yī)學模式:關(guān)注生理健康沒有疾病和營養(yǎng)不良以及虛弱狀態(tài)《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人體個器官系統(tǒng)發(fā)育良好,功能正常,體質(zhì)健壯,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tài)。通常用人體測量、體格檢驗和各種生理指標來衡量。《辭?!罚?989年)(二)健康新概念

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其憲章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滿狀態(tài)。197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國際初級衛(wèi)生保健大會所發(fā)表的《阿拉木圖宣言》又調(diào)整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體質(zhì)虛弱,而且是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的完滿狀態(tài)。198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又把健康的概念調(diào)整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完善。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健康標準具體化為以下幾條:

1)精力充沛,對所承擔的繁重工作和日常生活不感到過分緊張疲勞;2)樂觀、積極、勇于承擔責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應變能力強,適應環(huán)境能力良好;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等傳染??;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7)反應敏銳,眼睛明亮;8)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xiàn)象;9)頭發(fā)有光澤,無頭屑;10)肌肉豐滿,皮膚富有彈性等。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影響人的健康的不僅有生物因素,還有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心理健康的標準及評估第三屆國際心理衛(wèi)生大會(1946)給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nèi),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的狀態(tài)。具體有以下一些標準:(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xié)調(diào);(2)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guān)系中彼此能謙讓;(3)有幸福感;(4)在職業(yè)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心理健康有以下幾條標準:一是自我擴展能力。二是與他人熱情交往的能力。三是自我接納能力和安全感。四是實際的現(xiàn)實知覺。五是自我客觀化。六是統(tǒng)一的人生哲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十大標準:(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當估價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4)不脫離周圍現(xiàn)實環(huán)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于從經(jīng)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8)能適度地宣泄情緒和調(diào)控情緒。(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fā)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能適當?shù)貪M足個人的基本需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1、智力正常

幫幫我2、心情愉快、情緒穩(wěn)定

①愉快情緒多于不愉快情緒;

②情緒穩(wěn)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③情緒反應是由適當?shù)脑蛞鸬?,反應強度與其情境相符合。

3、意志堅強可控

意志健全的學生在各種

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

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

頑強性和自制力等方面

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水平,在困

難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

的反映方式4、恰當?shù)淖晕艺J知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有哪些長處?我有哪些不足?哪些方面是我能夠改進的?哪些方面是我應該接納的?理想中的我和現(xiàn)實中的我 是一樣的嗎?WhoamI?5、有完整和諧的人格個體的所思、所言與行為一致,與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一致。6、人際關(guān)系和諧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同學、老師和諧相處。與他人建立友誼,獲得他人的幫助,并幫助他人。7、社會適應良好

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人際行為方式.8、心理行為

符合年齡特征

大學生年齡于20歲

左右,其心理行為

應當是精力充沛、

活潑好動、勤學

好問、追求新知、

勇于創(chuàng)新。

科學地認識心理健康的標準1、常態(tài)。個體在一般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心理處在正常狀態(tài)之中。個體的常態(tài)行為基本與其價值觀、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這種狀態(tài)一般稱為心理健康;2、不平衡狀態(tài),簡稱偏態(tài)。是指個體心理處于焦慮、恐懼、壓抑、擔憂、矛盾、應激等狀態(tài)。一旦個體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他會首先通過“心理防御機制”來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如果無效,就得借助他人疏導,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復正常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一般稱為心理問題。3、不健康狀態(tài),簡稱變態(tài)。它包括神經(jīng)癥、人格障礙、性變態(tài)、精神病等。這時必須到醫(yī)療部門求助于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這種狀態(tài)一般稱為心理疾病??茖W地認識心理健康的標準連續(xù)性非常健康者非常不健康者心理疾病心理障礙心理困擾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涉及到人的:(1)智力層面(2)情緒層面(3)意志層面(4)人際層面(5)行為層面(6)人格層面心理健康水平的評估指標:(1)適應力(2)耐受力(3)自制力(4)康復力(5)社會交往能力(6)自我道德判斷能力

(四)大學生健康狀況

1、不注意身體健康

★未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抽煙、酗酒,不吃早餐,吃零食,暴飲暴食等。

★大學生中疾病的特點:隨年級升高,有增長的趨勢。因心理因素、生活習慣引起的身心疾病比例增大。

2、忽視心理健康

身體疾病會危及人們生命,人們對此已經(jīng)有了足夠認識,但心理問題也能引起死亡或嚴重問題。

2002年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為了驗證狗熊是否笨,用流酸灑在北京動物園狗熊身上,造成對動物的傷害。事后,清華大學給予劉海洋留校察看處分。劉海洋傷熊事件

如果僅從學習成績上看,劉海洋同學無疑是一個好學生:劉海洋在中學時就是一個“響當當?shù)拿帧?,是全?000多名學生學習的榜樣;上了大學,他的學習成績?nèi)匀幻星懊摇耙淹ㄟ^研究生考試”??梢哉f,鑄下大錯的劉海洋同學并不缺少科學文化知識,他缺少的是心理的健康、最起碼的社會公德和一個正常的人格。

——千龍新聞網(wǎng)評論

案例:一大學生闖女生宿舍“殺人求解脫”

22歲的大學生馬忠義選擇了一條幾乎和劉海洋相同的錯誤道路,只不過劉海洋傷害的是動物園里的熊,而馬忠義要殺本大學的女同學,并且付諸了實施。在最后關(guān)頭,一個鎮(zhèn)靜的女學生終止了他的“瘋狂”。

昨天凌晨,馬忠義上完網(wǎng),帶好仿真槍、匕首、膠帶和綁人用的電線,從女生宿舍樓二樓廁所開著的窗戶跳進去,躲在了水房門后。2時許,女生小劉來刷牙,突然發(fā)現(xiàn)了他,嚇得轉(zhuǎn)身跑進旁邊廁所,“有人!有人!”地大喊著?!坝腥嗽趺粗耍俊睅锏牧硪慌灰詾橐?。馬忠義追進來,用仿真槍頂著將她們捆在了一起,還用不干膠粘上了她們的嘴。

女生小李恰巧在這時闖入,“嗷”地大叫一聲扭頭就跑,馬忠義緊追不舍。小李跑回宿舍,一頭撲到正在熟睡的小唐身上。小唐驚醒,她竭力控制住自己,向手握尖刀、站在宿舍當中的馬忠義發(fā)問:“你冷靜一下,你到底想干什么?咱們有話好好說?!毙√频逆?zhèn)靜大出馬忠義的意料,他握刀的手禁不住哆嗦了一下,刀掉在地下,“你們打電話報警吧?!彼f。事后,馬忠義說:“她的聲音讓我一震,沖動的想法消失了?!?/p>

大鐘寺派出所的初審結(jié)果令女生們震驚,原來馬忠義就是本校的大學生。他為什么要殺人呢?馬忠義從甘肅蘭州考來,今年上大二。他說,本來想考醫(yī)科大學,怕分數(shù)不夠沒敢報,到這里上學后對數(shù)學、物理極不感興趣,第一年還勉強能跟上,大二后覺得吃力多了,8門功課7門不及格。加上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他自卑、不愿與人交往,常常厭世。今年開學后,他就一直想自殺,可又怕死的時候特別疼,一直沒找到特適合自己的死法,就一直找機會。為了死,他還特意買了刀,后來,他想到通過殺人解脫自己。

面對民警和記者,馬忠義先后幾次流下眼淚,對自己的行為后悔不已。此案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警方分析,馬忠義可能屬于精神抑郁癥。這種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抑郁、悲傷、沮喪,易哭泣、易激怒、焦慮,能力下降,自覺無助,嚴重者會出現(xiàn)幻覺或自殺等一系列癥狀。

案例:被評論長相女大學生割腕自殺

——“心理感冒”要早預防

某高校一位女大學生因為男朋友在大庭廣眾之下評論了她的長相,一氣之下回到宿舍割腕自殺,結(jié)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另一位高校女生,認為父母對她關(guān)心不夠也走上了絕路……一個個案例觸目驚心。某??茖W校一名女生因為晚上自習回來,寢室同學未開門,第二天就將兩公升汽油倒在寢室地板上點燃,釀成火災……;一個個案例觸目驚心。

盧剛事件

1991年11月1日,美國中西部的依阿華大學,剛剛獲得依阿華大學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盧剛,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里,槍殺了他妒忌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三名教授和副校長安·柯萊瑞,副校長的秘書受重傷。隨后,盧剛開槍自盡。

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是盧剛犯罪的癥結(jié)所在。中國青年一代,尤其是與盧剛年齡相仿的青年精英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失敗、挫折、苦難等等)正在不斷下降。

——中國訪美學者盧剛卻是一個既沒有家,又沒有一群朋友,無法改變自我的人。他變成了大海里的一個荒島,島上只有沙,每顆沙都是寂寞的。據(jù)我所知,盧剛生前有很長時間,經(jīng)常一個人到酒吧里借酒消愁。這種長久的孤獨是可怕的,太久的話,任何人都有崩潰的一刻,而崩潰的結(jié)果也往往是出乎人們的意料……

——中國留美學生

馬加爵事件2004年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因與同學打牌發(fā)生口角,竟殺死同寢室4名同學。

在馬加爵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馬加爵理解不了這些“挫折”所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對社會轉(zhuǎn)型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又缺乏足夠的認識,自身又缺乏化解這些“挫折”的能力,更缺乏將這些“挫折”宣泄出去的途徑和方法。再加上馬加爵自身諸多的人格負因:如極端的自我中心、不懂得人生的真正價值、冷漠、愛鉆牛角尖、小心眼、不善交往……因而無數(shù)的“挫折”產(chǎn)生的“不滿情緒”之“能量”,在馬加爵身上便一點一點地累積,一點一點地疊加,一點一點地強化,殘忍的犯罪行為便是這種“長期蓄積的能量”的爆發(fā)口。在馬加爵人格“深藏不露”特點背后就凝聚著這種“社會心態(tài)的孤獨、冷漠”,他缺乏社會對他成長需要的關(guān)系、熱忱和溫暖。他的母親李鳳英說:“他唯一的興趣就是一個人孤獨地坐著,他很少出去玩,通常和我在一起?!睂ι鐣墓陋?、冷漠,對學校的孤獨、冷漠,對同學的孤獨、冷漠,因而在極度壓抑的情緒沖動支配下,就變得極度無情、極度殘忍。

——人民網(wǎng)評論

二、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身心困境一:生活環(huán)境變化的壓力離開父母、家庭的直接扶助,處于社會生活的“斷乳期”四、如何維護心理健康

—有了心理問題怎么辦?(一)觀念上的正確對待有了心理問題并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有了心理問題向人求助是很自然的事;心理健康也是人的一種積極素質(zhì)的重要方面。心理問題≠精神病心理咨詢在我國是一門起步較晚的新興學科,人們對它有一種神秘感。來訪者通常都是左顧右盼、鼓足了勇氣才走進診室,在醫(yī)生反復保證下,才肯傾吐愁苦;或是繞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實的情緒暴露出來。因為在許多人眼里,咨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見不得人的隱私或道德品質(zhì)方面有問題。其實,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每個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消極情緒的產(chǎn)生。對這些問題如能采取適當?shù)姆椒ㄓ枰越忉?,問題就能順利地解決;若不能及時加以正確處理,則會產(chǎn)生持續(xù)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心理障礙。心理問題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就這些問題求助于心理咨詢并不意味著有什么不正?;蛴幸姴坏萌说碾[私,相反,這表明了個體具有較高的生活目標,希望透過心理咨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認問題,混混沌沌虛度一生。(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身心健康提供科學的“定位系統(tǒng)”和人生導向三、樹立合理的認知模式1、認知的涵義:周圍事物對自己的意義與作用的想法和觀點以及對周圍事物所作出的反應等其中S代表刺激(Stimulu),R代表反應(RespOnse),C(ConsciousneSS)指意識、經(jīng)驗因素。對于同樣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體驗和情緒反應,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對該刺激的認知存在差異。因而可以說,一個人在精神上是苦還是樂,既與他遇到什么事有關(guān),更與他怎樣看待這些事有關(guān)。

認知療法的理論基礎(chǔ)是阿龍·貝克提出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他認為:心理問題“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產(chǎn)生,相反,它可以從平常的事件中產(chǎn)生,例如錯誤的學習,依據(jù)片面的或不正確的信息作出錯誤的推論,以及像不能妥善地區(qū)分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差別等等。”他提出,每個人的情感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認識世界、處世的方式或方法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內(nèi)心體驗和反應。

古代有兩個秀才進京趕考,趕考路上路過一個村子,正遇上一家出殯的隊伍,秀才甲心里咯噔一下:倒霉,趕考的路上遇到這種倒霉事,哎,穢氣!這不預示著我這次又要名落孫山嗎?真倒霉!于是,秀才甲一直就悶悶不樂,老感覺自己肯定是榜上無名。后來也休息不好,也沒了學習的心情,最后結(jié)果——沒考中!秀才乙看到出殯的隊伍后和秀才甲一樣,心里也是咯噔一下:遇到出殯的是什么意思呢?!老天是暗示我什么呢?噢!他看到了棺材,想到了棺材即官、財啊,這預示我又升官又發(fā)財!我這次肯定能高中!于是,秀才乙心情舒暢起來,信心十足,心想老天都幫助我考取功名,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哪有不考中之理???!后來他學習更加刻苦,心情更加愉快!在考場上揮灑自如,將平時所學超常發(fā)揮.結(jié)果一舉高中!心理衛(wèi)生學認為,每個人由于多年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認知方式,而片面、錯誤的認知方式(認知歪曲)和非理性信念(又稱不合理信念),往往是個體產(chǎn)生抑郁、焦慮、恐懼、自卑、適應不良等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健康和心理發(fā)展的大敵之一。

大學生群體雖然具備較豐富的科學知識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在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還存在不少錯誤的認知。因而學習認知理論,懂得識別不合理認知信念,掌握認知調(diào)適技術(shù),學會理性認知,將有助于大學生減少情緒困擾,增強對應激、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改造能力。

4、不合理信念的三個主要特征:(1)、絕對化要求。是指人們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fā)點,對某一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會發(fā)生或不會發(fā)生的信念,它通常與“必須”,“應該”這類字眼連在一起。比如:“我必須獲得成功”,“別人必須很好地對待我”,“生活應該是很容易的”等等。懷有這樣信念的人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中,因為客觀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有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就某個具體的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獲得成功;而對于某個個體來說,他周圍的人和事物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fā)生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們就會受不了,感到難以接受、難以適應并陷入情緒困擾。合理情緒療法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認識其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現(xiàn)實之處,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以減少他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2)、過分概括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xiàn)。艾利斯曾說過,過分概括化是不合邏輯的,就好像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其內(nèi)容的好壞一樣。過分概括化的一個方面是人們對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評價。如當面對失敗就是極壞的結(jié)果時,往往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是“廢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幾件事的結(jié)果來評價自己整個人、評價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其結(jié)果常常會導致自責自罪、自卑自棄的心理及焦慮和抑郁情緒的產(chǎn)生。過分概括化的另一個方面是對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即別人稍有差錯就認為他很壞、一無是處等。這會導致一味地責備他人,以致產(chǎn)生敵意和憤怒等情緒。按照埃利斯的觀點來看,以一件事的成敗來評價整個人,這無異于一種理智上的法西斯主義。他認為一個人的價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張不要去評價整體的人,而應代之以評價人的行為、行動和表現(xiàn)。這也正是合理情緒治療所強調(diào)的要點之一。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所以每個人都應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錯誤的。

(3)、糟糕至極這是一種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發(fā)生了,將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場災難的想法。這將導致個體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恥辱、自責自罪、焦慮、悲觀、抑郁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而難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壞事了的意思。當一個人講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極了的時候,對他來說往往意味著碰到的是最最壞的事情,是一種滅頂之災。艾利斯指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信念,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有可能發(fā)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義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當一個人沿著這條思路想下去,認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還糟的事情時,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極端的、負的不良情緒狀態(tài)之中。糟糕至極常常是與人們對自己、對他人及對周圍環(huán)境的絕對化要求相聯(lián)系而出現(xiàn)的,即在人們的絕對化要求中認為的“必須”和“應該”的事情并非像他們所想的那樣發(fā)生時,他們就會感到無法接受這種現(xiàn)實,因而就會走向極端,認為事情已經(jīng)糟到了極點?!埃遥牛哉J為非常不好的事情確實有可能發(fā)生,盡管有很多原因使我們希望不要發(fā)生這種事情,但沒有任何理由說這些事情絕對不該發(fā)生。我們必須努力去接受現(xiàn)實,盡可能的去改變這種狀況;在不可能時,則要學會在這種狀況下生活下去。”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

一位SALES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我經(jīng)常碰到糟糕的客戶?!彼芽鞓返蔫€匙放在別人手里。

一位職員說:“我的老板很苛刻,叫我很生氣!”他把鑰匙交在老板手中。

一位經(jīng)理人說:“我的競爭對手太強大了,我真命苦!”一位美女說:“工作壓力太大,我開始變老了!”

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制他的心情。

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

他的情緒穩(wěn)定,為自己負責,和他在一起是種享受,而不是壓力。

你的鑰匙在那里?在別人手中嗎?快去把它拿回來吧!

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一切結(jié)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權(quán)對該事物作出不同評價與解釋的我們自己。所以,我是一切的根源。我們可能無法掌握風向,但我們至少可以調(diào)整風帆;我們可能無法左右事情,但我們至少可以調(diào)整心情;讓我們不再抱怨,因為我是一切的根源,讓我們記住這一令人吮指回味的結(jié)論。讓我們用積極的情緒、積極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把握今天,準備未來!四.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學術(shù)科技服務(wù)娛樂好處:感情升華無情緒困擾表現(xiàn)才華被人欣賞增進友誼五、掌握一些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法1.運用言語和想象放松。通過想象,訓練思維“游逛”,如“藍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綠茵的草地上”,“我舒適地泡在浴缸里,聽著優(yōu)美的輕音樂”。在短時間內(nèi)放松、休息,讓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會覺得安詳、寧靜與平和。2.支解法。請你把生活中的壓力羅列出來,一、二、三、四……,你一旦寫出來以后,就會驚人地發(fā)現(xiàn),只要你“個個擊破”,這些所謂的壓力,便可以逐漸化解。3.想哭就哭。醫(yī)學心理學家認為,哭能緩解壓力。心理學家曾給一些成年人測量血壓,結(jié)果87%的血壓正常的人都說他們偶爾有過哭泣,而那些高血壓患者卻大多數(shù)說從不流淚??磥?,讓情感抒發(fā)出來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4.擁抱大樹。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公園里,每天早晨都會看到不少人擁抱大樹。這是他們用來減輕心理壓力的一種方法。據(jù)稱:擁抱大樹可以釋放體內(nèi)的快樂激素,令人精神爽朗。5.看驚險片。英國有專家建議,人們感到工作有壓力,是源于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是打起精神。所以與其通過放松技巧來克服壓力,倒不如激勵自己去面對充滿壓力的情況,例如去看一場恐怖電影。6.穿上稱心的舊衣服。穿上一條平時心愛的舊褲子,再套一件寬松衫,你的心理壓力不知不覺就會減輕。因為穿了很久的衣服會使人回憶起某一特定時空的感受,人的情緒也為之高漲起來。另外,同學們還可能聽聽音樂,包括節(jié)奏明快或是低沉的音樂;學會發(fā)泄,包括找人訴說、寫日記、唱歌、大聲喊叫、運動、拳擊等。學會宣泄情緒情緒宣泄必須合理。是指宣泄情緒的方式、場合恰當,因方式、場合的不當可能給本人或社會帶來不良后果,而這些不良后果反而會加劇原有的負性情緒或引發(fā)新的負性情緒。正確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壓抑否定退化轉(zhuǎn)移合理化反向幻想仿同補償升華幽默六、遇到問題會尋求幫助,爭取社會支持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能夠具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力量支持,那么就可能比較好地解決問題,保持心理的平衡。

1、積極向他人求教新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環(huán)境適應等方面應及時主動與父母、專業(yè)課教師、輔導員或班主任、同專業(yè)高年級的學生、其他新生或同鄉(xiāng)交流、溝通,傾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尋求他們的工具性、情感性等社會支持。

作為同學:尊重、理解、信任;作為班集體:應開展系列活動,增強歸宿感,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2、樂于接受心理咨詢的幫助心理咨詢是針對正常人的!心理咨詢可以為你保密!心理咨詢是科學專業(yè)的解決問題!在美國每一個中產(chǎn)階層人士的背后都同時站著兩個人:一個是他們的律師,另一個是他們的心理醫(yī)生!——一位美國心理學者的感慨

對心理疾病存在的偏見。中國較世界要晚15到20年。心理成長自助技巧

減壓十二招開懷大笑,盡情發(fā)泄。保持沉默有助于降壓。聽音樂、閱讀書報是增長知識和樂趣的最好方法。做錯了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