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_第1頁
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_第2頁
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_第3頁
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_第4頁
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化學生物化學一、糖類的結構與功能最初,糖類化合物用Cn(H2O)m表示,統(tǒng)稱碳水化合物。鼠李糖及巖藻糖(C6H12O5)、脫氧核糖(C5H10O4)定義:糖類是多羥基的醛或多羥基酮及其縮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總稱。糖類的生物學意義:1.是一切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2.是生物體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2.充當結構性物質;4.糖鏈是高密度的信息載體,是參與神經(jīng)活動的基本物質;5.糖類是細胞膜上受體分子的重要組成成分,是細胞識別和信息傳遞等功能的參與者。糖類概述一、糖類的結構與功能最初,糖類化合物用Cn(H2O)m表示,二、糖的分類糖類化合物單糖寡糖多糖:不能水解的最簡單糖類,是多羥基的醛或酮的衍生物(醛糖或酮糖):有2~20個分子單糖縮合而成,水解后產生單糖:由多分子單糖或其衍生物所組成,水解后產生原來的單糖或其衍生物。同多糖雜多糖糖綴合物二、糖的分類糖類化合物單糖寡糖多糖:不能水解的最簡單糖類,是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二)寡糖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寡糖是雙糖。麥芽糖、蔗糖、乳糖、纖維二糖α-1,4-糖苷鍵α-1,2-糖苷鍵α-1,4-糖苷鍵β-1,4-糖苷鍵(二)寡糖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寡糖是雙糖。麥芽糖、蔗糖、乳糖、纖(三)多糖多糖是由多個單糖基以糖苷鍵相連而形成的高聚物。多糖沒有還原性和變旋現(xiàn)象,無甜味,大多不溶于水。多糖的結構包括單糖的組成、糖苷鍵的類型、單糖的排列順序3個基本結構因素。多糖的功能:1.貯藏和結構支持物質。2.抗原性(莢膜多糖)。3.抗凝血作用(肝素)。4.為細胞間粘合劑(透明質酸)。5.攜帶生物信息(糖鏈)。(三)多糖多糖是由多個單糖基以糖苷鍵相連而形成的高聚物。多糖幾種常見的多糖:(一)淀粉與糖原天然淀粉由直鏈淀粉(以α-(1,4)糖苷鍵連接)與支鏈淀粉(分支點為α-(1,6)糖苷鍵)組成。淀粉與碘的呈色反應與淀粉糖苷鏈的長度有關:鏈長小于6個葡萄糖基,不能呈色。鏈長為20個葡萄糖基,呈紅色。鏈長大于60個葡萄糖基,呈藍色。糖原又稱動物淀粉,與支鏈淀粉相似,與碘反應呈紅紫色。幾種常見的多糖:(一)淀粉與糖原天然淀粉由直鏈淀粉(以α-(直鏈淀粉支鏈淀粉或糖原直鏈淀粉支鏈淀粉或糖原(二)纖維素與半纖維素纖維素是自然界最豐富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線性的由D-吡喃葡萄糖基借β-(1,4)糖苷鍵連接的沒有分支的同多糖。微晶束相當牢固。半纖維素是指堿溶性的植物細胞壁多糖(果膠質與淀粉除外)。(二)纖維素與半纖維素纖維素是自然界最豐富的有機化合物,是一(三)殼多糖(幾丁質)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鍵縮合成的同多糖。比較堅硬,為甲殼動物等的機構材料。是天然多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帶正電荷的氨基多糖。N-乙酰-D-氨基葡萄糖β-(1,4)糖苷鍵殼多糖(幾丁質)(三)殼多糖(幾丁質)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以β-(1,三、糖復合物——是糖類的還原端和其他非糖組分以共價鍵結合的產物。(一)糖蛋白與蛋白多糖兩種不同類型苷鍵:N-糖苷鍵(肽鏈上的天冬酰胺的氨基與糖基上的半縮醛羥基形成);O-糖苷鍵(肽鏈上的絲氨酸或蘇氨酸的羥基與糖基上的半縮醛羥基形成)糖蛋白中寡糖鏈末端糖基組成的不同決定人體的血型。

O型:Fuc(巖藻糖)

A型:Fuc和GNAc(乙酰氨基葡萄糖)

B型:Fuc和Gal(半乳糖)三、糖復合物——是糖類的還原端和其他非糖組分以共價鍵結合的(二)糖脂與脂多糖——脂類與糖(或低聚糖)結合的一類復合糖。1.甘油醇糖脂:甘油二酯與己糖(半乳糖、甘露糖和脫氧葡萄糖)結合而成。2.N-酰基神經(jīng)醇糖脂:R′—O—CH2—CH—CH—CH=CH—C13H27R—NHOH(R′為糖基或糖鏈基;R為脂肪酸鏈。)(二)糖脂與脂多糖——脂類與糖(或低聚糖)結合的一類復合糖。肽聚糖也稱黏肽或胞壁質??煽闯墒怯梢环N基本結構單位重復排列構成的(胞壁肽)其結構如下:(三)肽聚糖肽聚糖也稱黏肽或胞壁質??煽闯墒怯梢环N基本結構單位重復排列構(06全國)37.蔗糖在常溫下很穩(wěn)定,這是因為:A.蔗糖需要較高的活化能B.蔗糖是天然防腐劑

C.蔗糖處于一種低能級狀態(tài)D.葡萄糖不易同其他化合物反應

(06全國)8.淀粉同纖維素的差別:A、淀粉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纖維素僅含葡萄糖B.淀粉可能分支,纖維素沒有分支

C.淀粉比較穩(wěn)定D.淀粉可以被降解,纖維素不能被降解E.淀粉溶于水,纖維素不容于水(07全國)110.碳水化合物被稱為人體營養(yǎng)金字塔的塔基,是因為:

A.生命物質主體均為碳骨架

B.葡萄糖是體內物質與能量代謝的直接供體

C.葡萄糖是血紅細胞能量來源的唯一供體

D.葡萄糖是大腦正常供能的唯一供體

ABE

BCD(06全國)37.蔗糖在常溫下很穩(wěn)定,這是因為:(06全國(08全國)68.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寡糖鏈,序列多變,結構信息豐富,甚至超過核酸和蛋白質。糖蛋白質中寡糖鏈的還原端殘基與多肽鏈氨基酸殘基之間的連接方式主要為:A.N-糖肽鍵B.O-糖肽鍵C.S-糖肽鍵D.C-糖肽鍵(09安徽)11.糖原分子中葡萄糖單位之間存在哪個類型的鍵A.只有β-1,4糖苷鍵 B.有β-1,4糖苷鍵與β-1,6糖苷鍵C.有α-1,4糖苷鍵與α-1,6糖苷鍵 D.只有β-1,6糖苷鍵BC(07安徽)5.下列哪些物質的組成中具有糖分子()A.木質素B.DNAC.纖維素D.類固醇E.ATPBCE(08全國)68.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寡糖鏈,序列多變,結構信息(13安徽)9.(單選)氨基酸和單糖都有D和L不同構型,組成大多數(shù)多肽和蛋白質的氨基酸以及多糖的大多數(shù)單糖構型分別是()A.D型和D型B.L型和D型 C.D型和L型D.L型和L型(11安徽)17、組成核苷酸的糖是(

)A、葡萄糖B、半乳糖C、戊糖D、蔗糖B(12全國)6.以下糖類中屬于寡糖的有A.甘露糖B.麥芽糖C.半乳糖D.蔗糖E.糖原(10安徽)13、下列屬于還原糖的是(

)。

A.D-果糖

B.D-半乳糖

C.乳糖D.蔗糖ABCBDC(13安徽)9.(單選)氨基酸和單糖都有D和L不同構型,組成脂類概述是一類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極性有機溶劑的生物有機分子。大多數(shù)脂質的化學本質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類及其衍生物。脂類脂肪可變脂磷脂糖脂固醇基本脂脂類概述是一類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非極性有機溶(一)脂肪(三酰甘油)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結合而成的酯。脂肪酸飽和脂肪酸:軟脂酸(16C)、硬脂酸(18C)。不飽和脂肪酸含1個雙鍵(油酸)含2個雙鍵(亞油酸)含3個雙鍵(亞麻酸)含4個雙鍵(花生四烯酸)(一)脂肪(三酰甘油)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結合而成的酯。CH2OCOR1R2OCOCHCH2OCOR3非極性尾非極性尾極性頭磷脂在水相中自發(fā)形成脂質雙分子層。(二)甘油磷酸酯類CH2OCOR1R2OCOCHCH2OCOR3非極性尾非極性(三)鞘脂類——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1分子極性頭基團組成。鞘脂類鞘磷脂類腦苷脂類(糖鞘脂)神經(jīng)節(jié)苷脂類(三)鞘脂類——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四)固醇(甾醇)類固醇類都是環(huán)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D(四)固醇(甾醇)類固醇類都是環(huán)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D五、萜類:由不同數(shù)目的異戊二烯連接而成的分子。維生素A(視黃醇)、維生素E、維生素K、類胡蘿卜素都是萜類。β-類胡蘿卜素裂解就成2個維生素A,維生素A可氧化成視黃醛,對動物感光活動有重要作用。六、蠟:由高碳脂肪酸和高碳醇或固醇所形成的脂,它存在于皮膚、毛皮、羽毛、樹葉、昆蟲外骨骼中,起保護作用。五、萜類:六、蠟:

(07全國)111.脂肪被作為動物體的能量儲備是因為:

A.完全的還原態(tài)

B.強疏水性

C.在自然界含量豐富

D.易于消化

(07安徽)13.在下圖所示的化學結構及生化分子中,表示脂質的是()ABD

(07全國)111.脂肪被作為動物體的能量儲備是因為:(0(08全國)114.人體主要以脂肪而不是糖原為能量儲存物質的主要原因是:(

)A.脂肪的疏水性B.脂肪酸氧化比碳水化合物氧化釋放的能量多C.碳水化合物氧化比脂肪酸氧化釋放的能量多D.脂肪比重輕(09安徽)95.脂類的生理功能有A.保持體溫B.調節(jié)酸堿平衡C.固定內臟D.氧化功能E.脂溶性物質的溶劑ABACDE(08全國)114.人體主要以脂肪而不是糖原為能量儲存物質的(13安徽)12.下列有關脂質的敘述,錯誤的是()A.脂肪酸為細胞能量來源之一B.動物性脂肪含飽和脂肪酸之量較高C.脂肪具有保持體溫及減輕內臟受撞擊之功能D.多食用不飽和脂肪酸之脂肪,將會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概率(13全國)10.下面關于脂質分子性質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大多數(shù)脂質分子不宜溶于水B.膽固醇是兩親脂質C.甘油三酯具有儲存能量的作用D.由膜質分子形成的微團具有雙分子層結構DD(13安徽)12.下列有關脂質的敘述,錯誤的是()蛋白質化學蛋白質是由許多不同的α-氨基酸按一定的序列通過酰胺鍵(肽鍵)縮合而成的,具有較穩(wěn)定的構象并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大分子。蛋白質化學蛋白質是由許多不同的α-氨基酸按一定的序列通過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用于鑒定多肽或蛋白質的N端氨基酸用于鑒定多肽或蛋白質的N端氨基酸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05全國)12.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a—碳原子是不對稱的,但_______除外。A.丙氨酸 B.組氨酸 C.甘氨酸 D.谷氨酸(06全國)40.賴氨酸有3個pK值,pKl=2.1;pK2=9.0;pK3=10.5;賴氨酸的pI為:A.2.2B.5.55C.6.3D.9.75E.10.5(06全國)6.下面哪(種)些蛋白質上的氨基酸殘基可能被修飾?A.丙氨酸B.絲氨酸C.苯丙氨酸D.甘氨酸E.賴氨酸CDBE(05全國)12.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a—碳原子是不對稱的,

(07全國)72.大多數(shù)蛋白質易溶于水。基于這一點,你認為像亮氨酸這樣的疏水氨基酸最有可能存在于天然蛋白質的哪個部位:

A.內部

B.表面

C.肽鏈的末端

D.完全隨機存在

(07安徽)15.組成谷胱甘肽的氨基酸不包括()A.谷氨酸B.半胱氨酸C.甘氨酸D.谷氨酰胺(10安徽)14、能出現(xiàn)在蛋白質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種沒有遺傳密碼(

)。

A.酪氨酸

B.苯丙氨酸

C.異亮氨酸D.羥賴氨酸(11全國)12.雙縮脲反應主要用來定性或定量測定下列哪些項?A.氨基酸B.多肽C.糖D.脂E.蛋白質ADDBE

(07全國)72.大多數(shù)蛋白質易溶于水?;谶@一點,你(11安徽)14、在氨基酸的分類中,屬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

)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丙氨酸(12安徽)14.(單選)下列屬于堿性氨基酸的是()A.精氨酸 B.甘氨酸 C.苯丙氨酸D.谷氨酸(12安徽)15.(單選)人體內不能合成而必須從食物獲得的是()A.嘌呤 B.嘧啶C.果糖 D.芳香族氨基酸ABCAD(11安徽)14、在氨基酸的分類中,屬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06全國)23.當?shù)鞍踪|溶液的pH值與蛋白質等電點相同時,蛋白質的A.溶解度最大B.溶解度最小C.溶解度與溶液pH無關D.蛋白質變性(07全國)73.關于蛋白質變性特征敘述正確的是:

A.由于一級結構的改變,導致蛋白質活性喪失

B.由于空間結構的改變,導致蛋白質活性喪失

C.由于物理因素的作用,使蛋白質失去必需基團,導致蛋白質活性喪失

D.由于化學因素的作用,使蛋白質失去必需基團,導致蛋白質活性喪失

(07安徽)14.對于蛋白質變性過程的描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它使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破壞,一級結構也遭破壞B.它使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破壞,而一級結構不被破壞C.只使四級結構破壞D.使聚合物的化學反應性(生物活性)減小BBB(06全國)23.當?shù)鞍踪|溶液的pH值與蛋白質等電點相同時,(08全國)69.分子識別常表現(xiàn)在受體與配體的相互作用,受體是指位于細胞膜上、細胞質、或細胞核中能與來自細胞外的生物活性分子專一結合,并將其帶來的信息傳遞給效應器,,從而引起相應的生物學效應。這些大分子大多是:(

)A.蛋白質B.核酸C.糖類D.脂質(11安徽)15、某蛋白質有A、B兩條肽鏈,A鏈有24個氨基酸,B鏈有32個氨基酸,那么,該蛋白質的肽鍵數(shù)目是()A、53B、54C、55D、56(12全國)7.以下關于蛋白質變性后所產生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溶解度降低B.疏水側鏈基團被包裹在分子內部

C.形成沉淀D.失去結晶能力ABB(08全國)69.分子識別常表現(xiàn)在受體與配體的相互作用,受體(12全國)12.在等電聚焦電泳過程中,隨著蛋白質樣品的遷移,電流的變化為A.越變越大,當樣品到達其等電點位置時,電流達到最大值

B.越變越小,當樣品到達其等電點位置時,電流達到最小值,接近于零C.基本不變,為一恒定值D.不確定(12安徽)13.(單選)蛋白質在在等電點時,()A.溶解度最大 B.電泳遷移率最大 C.導電性最大 D.以上都不正確BD(12全國)12.在等電聚焦電泳過程中,隨著蛋白質樣品的遷移一、酶的概念酶是生物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劑。定義:酶是生物體內進行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受多種因素調節(jié)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劑。酶具有一般催化劑的特征:1.只能進行熱力學上允許進行的反應;2.可以縮短化學反應到達平衡的時間,而不改變反應的平衡點;3.通過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速度。酶一、酶的概念酶是生物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劑。定二、酶的催化特點1.高效性: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劑催化活性的106~1013倍。2H2O22H2O+O21mol過氧化氫酶5×106molH2O21mol離子鐵6×10-4molH2O22.專一性:酶對底物具有嚴格的選擇性。3.敏感性:對環(huán)境條件極為敏感。4.可調性:酶活性的調節(jié)和酶合成速度的調節(jié)。二、酶的催化特點1.高效性: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劑催化活性的三、酶的分類酶單純酶結合酶(全酶)=酶蛋白+輔因子輔因子輔酶:與酶蛋白結合得比較松的小分子有機物。輔基:與膜蛋白結合得緊密的小分子有機物。金屬激活劑:金屬離子作為輔助因子。酶的催化專一性主要決定于膜蛋白部分,輔因子通常是作為電子、原子或某些化學基團的載體。三、酶的分類酶單純酶結合酶(全酶)=酶蛋白+輔因子輔(三)單體酶、寡聚酶和多酶復合物1.單體酶(monomericenzyme):僅有一條具有活性部位的多肽鏈,全部參與水解反應。2.寡聚酶(oligomericenzyme):由幾個或多個亞基組成,亞基牢固地聯(lián)在一起,單個亞基沒有催化活性。亞基之間以非共價鍵結合。3.多酶復合物(multienzymesystem):幾個酶鑲嵌而成的復合物。這些酶催化將底物轉化為產物的一系列順序反應。(三)單體酶、寡聚酶和多酶復合物1.單體酶(monomeri四、酶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一)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團必需基團:這些基團若經(jīng)化學修飾使其改變,則酶的活性喪失?;钚圆课唬好阜肿又兄苯优c底物結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關的部位。必需基團活性部位維持酶的空間結構結合基團催化基團專一性催化性質四、酶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一)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團必需基團:這(二)酶原的激活沒有活性的酶的前體稱為酶原。酶原轉變成有活性的酶的過程稱為酶原的激活。這個過程實質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和暴露的過程。在組織細胞中,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可保護分泌這種酶的組織細胞不被水解破壞。(三)同工酶(isoenzyme)——能催化相同的化學反應,但在蛋白質分子的結構、理化性質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的一組酶。(二)酶原的激活沒有活性的酶的前體稱為酶原。酶原轉變成有活性五、酶的作用機理(一)酶的催化作用與分子活化能化學反應自由能方程式ΔG=ΔH-TΔS(ΔG是總自由能的變化,ΔH

是總熱能的變化,ΔS是熵的變化)當ΔG>0,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當ΔG<0,反應能自發(fā)進行。活化能:分子由常態(tài)轉變?yōu)榛罨癄顟B(tài)所需的能量。是指在一定溫度下,1mol反應物全部進入活化狀態(tài)所需的自由能。五、酶的作用機理(一)酶的催化作用與分子活化能化學反應自由能促使化學反應進行的途徑:用加熱或光照給反應體系提供能量。使用催化劑降低反應活化能。酶和一般催化劑的作用就是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從而使活化分子數(shù)增多,反應速度加快。(二)中間產物學說E+SESE+P中間產物存在的證據(jù):1.同位素32P標記底物法(磷酸化酶與葡萄糖結合);2.吸收光譜法(過氧化物酶與過氧化氫結合)。促使化學反應進行的途徑:酶和一般催化劑的作用就是降低化學反應(三)誘導嵌合學說“鎖鑰學說”(Fischer,1890):酶的活性中心結構與底物的結構互相吻合,緊密結合成中間絡合物。誘導嵌合學說(Koshland,1958):酶活性中心的結構有一定的靈活性,當?shù)孜铮せ顒┗蛞种苿┡c酶分子結合時,酶蛋白的構象發(fā)生了有利于與底物結合的變化,使反應所需的催化基團和結合基團正確地排列和定向,轉入有效的作用位置,這樣才能使酶與底物完全吻合,結合成中間產物。(四)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酶分子為酶的催化提供各種功能基團和形成特定的活性中心,酶與底物結合成中間產物,使分子間的催化反應轉變?yōu)榉肿觾鹊拇呋磻?。(三)誘導嵌合學說“鎖鑰學說”(Fischer,1890):1.鄰近定向效應:酶與底物結合成中間產物過程中,底物分子從稀溶液中密集到活性中心區(qū),并使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團與底物的反應基團之間正確定向排列所產生的效應。2.“張力”與“形變”:酶與底物的結合,不僅酶分子發(fā)生構象變化,同樣底物分子也會發(fā)生扭曲變形,使底物分子的某些鍵的鍵能減弱,產生鍵扭曲,降低了反應活化能。3.酸堿催化:通過想反應物(作為堿)提供質子或從反應物(作為酸)奪取質子來達到加速反應的一類催化。(廣義酸堿催化)蛋白質中起酸或堿催化的功能基團有氨基、羧基、咪唑基、巰基和酚基。4.共價催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與酶分子上的活性基團間通過共價結合而形成的中間物,快速完成反應。1.鄰近定向效應:酶與底物結合成中間產物過程中,底物分子六、酶促反應的速度和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一)酶反應速度的測量用一定時間內底物減少或產物生成的量來表示酶促反應速度。測定反應的初速度。102030405060min產物生成量酶反應進程曲線六、酶促反應的速度和影響酶促(一(二)酶濃度對酶作用的影響在有足夠底物和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v=k[E](三)底物濃度對酶作用的影響1.底物濃度對酶反應速度的影響[S]vVmax一級反應

v=k[S]零級反應

v=k[E](二)酶濃度對酶作用的影響在有足夠底物和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用中間產物學說解釋底物濃度與反應速度關系曲線的二相現(xiàn)象:S+EESE+P當?shù)孜餄舛群艿蜁r,有多余的酶沒與底物結合,隨著底物濃度的增加,中間絡合物的濃度不斷增高。當?shù)孜餄舛容^高時,溶液中的酶全部與底物結合成中間產物,雖增加底物濃度也不會有更多的中間產物生成。2.米氏方程式(Michaelis-Mentenequation)k1k2k3設km=———k2+k3k1v=——————=Vmax/2Vmax·[S]km+[S](km>>[S],v=k[S];km

<<[S],v=Vmax)用中間產物學說解釋底物濃度與反應速度關系曲線的二相現(xiàn)象:S3.米氏常數(shù)的意義及測定

v=Vmax/2,則:km=[S]意義:(1)km是酶的一個基本的特征常數(shù)。其大小與酶的濃度無關,而與具體的底物有關,且隨著溫度、pH和離子強度而改變。(2)從km可判斷酶的專一性和天然底物。Km最小的底物,通常就是該酶的最適底物,也就是天然底物。(3)當k2>>k3時,km的大小可以表示酶與底物的親和性。3.米氏常數(shù)的意義及測定v=(四)pH對酶作用的影響pHv最適pH(optimumpH)1.最適pH2.pH穩(wěn)定性表現(xiàn)出酶最大活力的pH值在一定的pH范圍內酶是穩(wěn)定的pH對酶作用的影響機制:1.環(huán)境過酸、過堿使酶變性失活;2.影響酶活性基團的解離;3.影響底物的解離。(四)pH對酶作用的影響pHv最適pH(optimumpH(五)溫度對酶作用的影響兩種不同影響:1.溫度升高,反應速度加快;2.溫度升高,熱變性速度加快。Tv最適溫度(六)激活劑對酶作用的影響——凡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質都是酶的激活劑。如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劑。(五)溫度對酶作用的影響兩種不同影響:1.溫度升高,反應速度(七)抑制劑對酶作用的影響——使酶的必需基團或活性部位中的基團的化學性質改變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酶失活的物質,稱為抑制劑(I)。1.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劑與酶的結合(共價鍵)是不可逆的。S+EESE+P+I↓EIE—SH+ICH2COOH→E—S—CH2COOH+HI(七)抑制劑對酶作用的影響——使酶的必需基團或活性部位中的基(2)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劑與酶的結合是可逆的。抑制程度是由酶與抑制劑之間的親和力大小、抑制劑的濃度以及底物的濃度決定。[E]v1231.反應體系中不加I。2.反應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不可逆抑制劑。3.反應體系中加入一定量的可逆抑制劑。(2)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劑與酶的結合是可逆的。抑制程度是由酶[E]v不可逆抑制劑的作用[E]v

可逆抑制劑的作用[I]→[I][E]v不可逆抑制劑的作用[E]v可逆抑制劑的作用[I①競爭性抑制作用:抑制劑和底物競爭與酶結合。特點:1)抑制劑和底物競爭酶的結合部位S+EESE+P+I↑↓EI[S]vV/2km2)抑制程度取決于I和S的濃度以及與酶結合的親和力大小。km′無I有I3)競爭性抑制劑的結構與底物結構十分相似。①競爭性抑制作用:抑制劑和底物競爭與酶結合。特點:1)抑制劑②非競爭性抑制作用:底物和抑制劑同時與酶結合,但形成的EIS不能進一步轉變?yōu)楫a物。S+EESE+P+I↑↓EI+I↑EIS+[S]E+P[S]v無IV/2km有I(′)②非競爭性抑制作用:底物和抑制劑同時與酶結合,但形成的EIS③反競爭性抑制作用:抑制劑必須在酶與底物結合后才能進一步形成ESI復合物。S+EESE+P+I↑↓ESIE+P[S]vkm′km無I有I③反競爭性抑制作用:抑制劑必須在酶與底物結合后才能進一步形成反饋抑制:在代謝過程中局部反應產物對催化該反應的酶所起的抑制作用。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ATPADP抑制反饋抑制可認為是可逆抑制。別構抑制:酶的別構位與變構劑結合即會引起酶活性位的構象改變從而改變酶的活性。凡因負變構劑與酶的別構位結合而引起的酶活性下降稱為別構抑制。反饋抑制:在代謝過程中局部反應產物對催化該反應的酶所起的抑制抑制作用的機制:1.抑制劑與酶結合成極穩(wěn)定的絡合物,從而減低或破壞酶的活性。2.破壞酶或輔基的活性基團或改變活性位的構象。(如重金屬(Ag+、Hg2+)和類金屬(As3+)破壞SH)3.奪取酶與底物結合的機會,從而減少酶的作用。(競爭性抑制劑)4.阻抑S+EESE+P反應的順利進行(反饋抑制)抑制作用的機制:1.抑制劑與酶結合成極穩(wěn)定的絡合物,從而八、酶的制備與活力的測定——酶活力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學反應的能力。酶(活力)單位: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間內將一定量的底物轉化為產物所需的酶量。(U/g,U/ml)在最適的反應條件(25℃)下,每分鐘內催化一微摩爾底物轉化為產物的酶量定為一個酶活力單位,即

1IU=1μmol/min在最適條件下,每秒鐘內使一摩爾底物轉化為產物所需的酶量定為1kat單位,即

1kat=1mol/s1kat=6×107IU八、酶的制備與活力的測定——酶活力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學反應的能工業(yè)上大多采用微生物發(fā)酵的方法來獲得大量酶制劑。優(yōu)點:不受氣候、地理條件的限制,動、植物體內的酶大多可從微生物體內找到,微生物繁殖快,產酶量由豐富。還可以通過選育菌種來提高酶的產量和用廉價原料大量生產。酶分離純化的三個基本步驟:抽提,純化,結晶或制劑。方法:1.根據(jù)溶解度不同(鹽析法、有機溶劑沉淀法、等電點沉淀法、選擇性沉淀法);2.根據(jù)酶與雜蛋白分子大小的差別(凝膠過濾法、超離心法);3.根據(jù)酶和雜蛋白與吸附劑之間吸附與解吸附性質的不同(吸附分離法);4.根據(jù)帶電性質(離子交換層析法、電泳分離法、等電聚焦層析法);5.根據(jù)酶與雜蛋白的穩(wěn)定性差別(選擇性變性法);6.根據(jù)酶與底物、輔因子或抑制劑之間的專一性親和作用(親和層析法)。工業(yè)上大多采用微生物發(fā)酵的方法來獲得大量酶制劑。優(yōu)點:不受氣酶的純度:

比活力

=活力單位數(shù)/毫克蛋白(氮)純化倍數(shù)

=——————每次比活力第一次比活力產率%(回收率)=——————×100每次總活力第一次總活力酶的純化鑒定: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等電聚焦電泳法酶的純度:純化倍數(shù)=——————每次比活力第一次比活力產酶的保存:1.低溫(0~4℃,-20℃);2.高濃度較穩(wěn)定;3.加入穩(wěn)定劑;4.固定化。酶的固定化就是把水溶性酶經(jīng)物理(吸附法與包埋法)或化學方法(共價偶聯(lián)法與交聯(lián)法)處理后,使酶與惰性載體結合或將酶包埋起來成為一種不溶于水的狀態(tài)。吸附法:使酶被吸附于惰性固體的表面,或吸附于離子交換劑上。包埋法:使酶包埋在凝膠的格子中或聚合物半透膜小膠囊中。偶聯(lián)法:使酶通過共價鍵連接于適當?shù)牟蝗苡谒妮d體上。交聯(lián)法:使酶分子依靠雙功能基團試劑交聯(lián)聚合成“網(wǎng)狀”結構。酶的保存:1.低溫(0~4℃,-20℃);2.高濃度較穩(wěn)定;(06全國)39.下面哪種有關酶的描述是錯的:A.所有酶都是蛋白質B.酶有專一性

C.酶在細胞外也可以發(fā)揮功能D.酶可以不需要輔基(07全國)71.催化性抗體(抗體酶)是以哪種物質為半抗原而制備的?

A.底物

B.過渡態(tài)中間物

C.過渡態(tài)中間物的類似物

D.產物類似物

(07安徽)17.競爭性可逆抑制劑抑制程度與下列哪種因素無關()A.作用時間B.抑制劑濃度C.底物濃度D.酶與抑制劑親和力的大小ACA(06全國)39.下面哪種有關酶的描述是錯的:(07全國)7(08全國)112.生命活動依賴于特定高效的催化劑---酶的存在,每一個生化反應都有一種酶存在,通??墒狗磻俣燃涌?05-1011倍。具有這種催化功能的是:(

)A.蛋白質B.DNAC.糖D.RNA(09安徽)93.如右圖所示,2線為加入競爭抑制劑(I)時,酶(E)促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的關系。與沒有加入抑制劑的1線相比較,以下哪些選項是隨(I)的加入而變化的A.Km(米氏常數(shù))B.Vmax(最大反應速度)C.EI(競爭物與酶結合物)量D.ES(底物與酶結合物)量ADACD(08全國)112.生命活動依賴于特定高效的催化劑---酶的(10安徽)15、酶的特異性是指(

)。

A.酶與輔酶特異結合

B.酶對其催化的底物有特異的選擇性

C.酶在細胞中的定位是特異的

D.酶催化反應的機制各不相同。(11全國)15.作為催化劑的酶分子,具有何能量效應?(1分)A.提高反應活化能B.降低反應活化能

C.提高產物能量水平D.降低產物能量水平(11安徽)18、酶與一般催化劑的不同點,在于酶具有(

)A、酶可改變反應平衡常數(shù)B、極高催化效率

C、對反應環(huán)境的高度不穩(wěn)定D、高度專一性(11安徽)19、關于同工酶,哪些說明是正確的(

)A、是有不同的亞基組成的多聚復合物B、對同一底物具有不同的Km值

C、在電泳分離時它們的遷移率相同D、免疫學性質相同B

BCDABB(10安徽)15、酶的特異性是指(

)。(11全國(13全國)12.Mg2+是己糖激酶的激活劑,其所起的作用為:(單選1分)A.親電催化B.使底物敏感發(fā)生斷裂C.轉移電子D.靜電屏蔽(13全國)13.下列有關酶及其輔因子的敘述,正確的是:(單選1分)A.一個輔因子只能是一個酶的輔因子B.酶蛋白就是蛋白酶C.酶蛋白與輔因子組成全酶D.與酶蛋白結合緊密,不能通過透析分離的輔因子是輔酶DC(13全國)12.Mg2+是己糖激酶的激活劑,其所起的作用為(13安徽)10.(多選)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蛋白質和RNA)B.酶可以在細胞內和細胞外發(fā)揮催化作用,且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C.酶的催化活性受溫度、pH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溫度越高,活性越高D.酶具有專一性、高效性ABD(13安徽)10.(多選)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核酸的化學核酸的化學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ATP——能量“貨幣”GTP——參加蛋白質和嘌呤的合成ATP——能量“貨幣”GTP——參加蛋白質和嘌呤的合成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多級螺旋模型壓縮倍數(shù)76405(8400)

DNA→核小體→螺線管→超螺線管→染色單體

2nm10nm30(10)nm400nm2~10μm

一級包裝二級包裝三級包裝四級包裝

染色體包裝的結構模型多級螺旋模型染色體包裝的結構模型DNA與基因組DNATranscription

RNA(mRNA、tRNA、rRNA)TranslationProtein基因基因是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DNA分子中最小的功能單位。結構基因調節(jié)基因基因組指一個物種單倍體的染色體所攜帶的一整套基因。(一)DNA與基因DNA與基因組DNATranscription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基因組的比較:

1)真核生物基因分布在多個染色體上,而原核生物只一個染色體。2)真核生物在基因組轉錄后的絕大部分前體RNA必須經(jīng)過剪接過程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而原核生物的基因幾乎不需要轉錄后加工。3)真核生物細胞中DNA與組蛋白和大量非組蛋白結合,并有核膜將其與細胞質隔離,結果真核細胞的轉錄和翻譯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分離的,而原核細胞的基因轉錄和翻譯是同步的。4)真核生物的基因是不連續(xù)的,中間存在不被翻譯的內含子序列,而原核生物幾乎每一個基因都是完整的連續(xù)的DNA片段。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基因組的比較:

1)真核生物基因分布在多個基因組大小和C值C值(CValue):在每一種生物中其單倍體基因組的DNA總量是特異的。DNA的長度是根據(jù)堿基對的多少推算出來的。C值是每種生物的一個特征,不同生物之間差別很大基因組大小和C值C值(CValue):在每一種生物中其單低等真核生物中與形態(tài)學復雜程度相關,但高等真核生物中變化很大低等真核生物中與形態(tài)學復雜程度相關,但高等真核生物中變化很大生物體進化程度高低與C值不成明顯線性相關親緣關系相近的生物C值相差較大。高等生物的C值不一定就意味著它的C值高于比它低等的生物。C值矛盾/C值悖論:C值和生物結構或組成的復雜性不一致的現(xiàn)象。C值變化范圍寬意味著在某些生物中有DNA是不編碼的。生物體進化程度高低與C值不成明顯線性相關(二)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1.DNA大部分為結構基因,每個基因出現(xiàn)頻率低。2.功能相關基因串聯(lián)在一起,并轉錄在同一mRNA中(多順反子)。3.有基因重疊現(xiàn)象。ABCDEFG(二)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1.DNA大部分為結構基因,每(三)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1.重復序列單拷貝序列:在整個DNA中只出現(xiàn)一次或少數(shù)幾次,主要為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中度重復序列:在DNA中可重復幾十次到幾千次。高度重復序列:可重復幾百萬次高度重復序列一般富含A-T或G-C,富含A-T的在密度梯度離心時在離心管中形成的區(qū)帶比主體DNA更靠近管口;富含G-C的更靠近管底,稱為衛(wèi)星DNA(satelliteDNA)富含A-T富含G-C主體DNA(三)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1.重復序列單拷貝序列:在整個2.有斷裂基因mRNA1872bp內含子(intron):基因中不為多肽編碼,不在mRNA中出現(xiàn)。ABCDEG7700bpF外顯子(exons):為多肽編碼的基因片段。:由于基因中內含子的存在。例外:組蛋白基因(histongene)和干擾素基因(interferongene)沒有內含子。transcription2.有斷裂基因mRNA1872bp內含子(intronRNA的結構與功能——RNA分子是含短的不完全的螺旋區(qū)的多核苷酸鏈。(一)tRNAtRNA約占RNA總量的15%,主要作用是轉運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質。tRNA分子量為4S,1965年Holley測定AlatRNA一級結構,提出三葉草二級結構模型。主要特征:1.四臂四環(huán);2.氨基酸臂3′端有CCAOH的共有結構;3.D環(huán)上有二氫尿嘧啶(D);4.反密碼環(huán)上的反密碼子與mRNA相互作用;5.可變環(huán)上的核苷酸數(shù)目可以變動;6.TψC環(huán)含有T和ψ;7.含有修飾堿基和不變核苷酸。RNA的結構與功能——RNA分子是含短的不完全的螺旋區(qū)的多核主要特征:1.四臂四環(huán);2.氨基酸臂3′端有CCAOH的共有結構;3.D環(huán)上有二氫尿嘧啶(D);4.反密碼環(huán)上的反密碼子與mRNA相互作用;5.可變環(huán)上的核苷酸數(shù)目可以變動;6.TψC環(huán)含有T和ψ;7.含有修飾堿基和不變核苷酸。tRNA二級結構主要特征:1.四臂四環(huán);2.氨基酸臂3′端有CCAOH的共有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二)rRNA占細胞RNA總量的80%,與蛋白質(40%)共同組成核糖體。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核糖體rRNA核糖體rRNA70S(30S、50S)16S、5S、23S80S(40S、60S)18S、5S、5.8S、28S

(二)rRNA占細胞RNA總量的80%,與蛋白質(40%)共(三)mRNA與hnRNAmRNA約占細胞RNA總量的3~5%,是蛋白質合成的模板。真核生物mRNA的前體在核內合成,包括整個基因的內含子和外顯子的轉錄產物,形成分子大小極不均勻的hnRNA。(四)snRNA和asRNAsnRNA主要存于細胞核中,占細胞RNA總量的0.1~1%,與蛋白質以RNP(核糖核酸蛋白)的形式存在,在hnRNA和rRNA的加工、細胞分裂和分化、協(xié)助細胞內物質運輸、構成染色質等方面有重要作用。asRNA可通過互補序列與特定的mRNA結合,抑制mRNA的翻譯,還可抑制DNA的復制和轉錄。(三)mRNA與hnRNAmRNA約占細胞RNA總量的3~5(五)RNA的其它功能1981年,Cech發(fā)現(xiàn)RNA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酶(ribozyme)。大部分核酶參加RNA的加工和成熟,也有催化C-N鍵的合成。23SrRNA具肽酰轉移酶活性。RNA在DNA復制、轉錄、翻譯中均有一定的調控作用,與某寫物質的運輸與定位有關。(五)RNA的其它功能1981年,Cech發(fā)現(xiàn)RNA的催化活核酸的性質(一)一般理化性質1.為兩性電解質,通常表現(xiàn)為酸性。2.DNA為白色纖維狀固體,RNA為白色粉末,不溶于有機溶劑。3.DNA溶液的粘度極高,而RNA溶液要小得多。4.RNA能在室溫條件下被稀堿水解而DNA對堿穩(wěn)定。5.利用核糖和脫氧核糖不同的顯色反應鑒定DNA與RNA。(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質核酸的堿基具有共扼雙鍵,因而有紫外吸收性質,吸收峰在260nm(蛋白質的紫外吸收峰在280nm)。核酸的性質(一)一般理化性質1.為兩性電解質,通常表現(xiàn)為酸性核酸的光吸收值比各核苷酸光吸收值的和少30~40%,當核酸變性或降解時光吸收值顯著增加(增色效應),但核酸復性后,光吸收值又回復到原有水平(減色效應)。核酸的光吸收值比各核苷酸光吸收值的和少30~40%,當核酸變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Southern印跡法(Southernblotting):DNA限制片段限制性內切酶帶有DNA片段的凝膠瓊脂糖凝膠電泳堿液浸泡,并中和凝膠上DNA變性變性的單鏈DNA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薄膜上放射性標記探針雜交雜交DNA-DNA分子放射自顯影顯示出雜交分子的位置Southern印跡法(Southernblotting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04全國)115.下列哪些有關DNA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說法是正確的A.反應需要一對引物B.反應始終在高于70℃的條件下進行C.應需要加連接酶D.反應中不需要加限制性內切酶(05全國)1.關于DNA分子的構象,以下哪些說法是正確的?A.DNA二級結構(雙螺旋)主要具有A、B、D、E、Z等構象B.B型是右手螺旋,其它是左手螺旋C.活細胞中B型最多,且穩(wěn)定不變D.細胞中A、B、Z型等都可能存在,在一定的生理條件下發(fā)生部分變構E.不同的構象轉錄活性不一樣,A型最高ADAD04全國)115.下列哪些有關DNA聚合酶鏈式反應(PCR)(05全國)4.在DNA變性過程中,以下哪些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A.磷脂鍵的斷裂 B.雙螺旋之間氫鍵的斷裂C.粘度下降 D.沉降速度增加 E.紫外吸收增加(07全國)107.下列有關DNA和mRNA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mRNA易被水解,DNA則較穩(wěn)定

B.DNA可以配對形成雙鏈結構,而mRNA則不能

C.在一定條件下,DNA和mRNA都可以形成雙鏈結構

D.細菌的mRNA與其DNA一樣穩(wěn)定

(07安徽)16.胸腺嘧啶只會出現(xiàn)在下列何種分子中()A.tRNAB.mRNAC.rRNAD.cDNABDEACDD(05全國)4.在DNA變性過程中,以下哪些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0(07安徽)6.下列關于DNA雙螺旋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A.兩條鏈均為左手螺旋B.堿基配對是很準確的,A總是與C配對,G總是與T配對C.配對的堿基不充滿雙螺旋空間D.一條長鏈是從5’一3’,另一條長鏈是從從3’一5’(08全國)70.DNA分子一般有成千上萬甚至數(shù)百萬個堿基對組成,基因中核苷酸的專一序列就是一種信息,編碼專一蛋白質的一級序列。雙鏈DNA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熔解溫度是由于它含有較多的:(

)A.A+GB.C+TC.A+TD.C+G(09安徽)12.在DNA的凝膠電泳中,聚丙烯酰胺比瓊脂糖凝膠電泳A.分辨率低,分離范圍廣B.分辨率低,分離范圍小C.分辨率低,分離純度低D.分辨率低,操作簡練CDDB(07安徽)6.下列關于DNA雙螺旋結構的描述,正確的是((09安徽)13.雙鏈DNA中,下列哪一組堿基含量高,則它的的Tm值也高 A.腺嘌呤+鳥嘌呤 B.胞嘧啶+胸腺嘧啶

C.腺嘌呤+胸腺嘧啶 D.胞嘧啶+鳥嘌呤(09安徽)18.關于PCR擴增停滯的原因有很多種,但下列各項中,()不是主要原因A.底物(模板)過剩 B.dNTP的大量消耗C.產物的聚集 D.非特異性產物的競爭性抑制DB(09安徽)13.雙鏈DNA中,下列哪一組堿基含量高,則它的(10安徽)16、下列關于WatsonandCrick的DNA雙螺旋模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組成雙螺旋的兩條DNA鏈反向平行

B.堿基對位于雙螺旋的內側

C.維系雙螺旋結構的作用力主要是堿基堆積力

D.DNA雙鏈是左手螺旋(10安徽)20、檢測DNA片段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常用的技術為(

)。

A.限制性圖譜分析

B.Southern雜交

C.凝膠電泳阻抑分析

D.western印跡分析(11全國)16.DNA的Tm值較高,是由于下列哪組核苷酸含量較高所致:(1分)A.A+GB.G+CC.A+TD.C+TABC

CB(10安徽)16、下列關于WatsonandCrick的(11全國)17.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被破壞后,其紫外吸收將會:(1分)A.減小B.增加C.不變D.以上都可能(11全國)20.下列哪些可使DNA雙螺旋結構穩(wěn)定:(2分)A.磷酸二酯鍵B.氫鍵C.堿基堆積作用D.離子鍵(11安徽)16、下列哪一項關于DNA和RNA的描述是錯誤的是(

)A、DNA是雙螺旋結構,RNA是單鏈結構

B、DNA的基本結構是脫氧核糖核酸,RNA的基本單位是核糖核酸

C、DNA只有酸解離,RNA有兩性解離

D、DNA沒有堿基T(胸腺嘧啶),而有堿基U(尿嘧啶)BBCDD(11全國)17.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被破壞后,其紫外吸收(11安徽)20、一個tRNA的反密碼子為3‘UGC5’,它能識別的mRNA的密碼子是()A、5‘ACG3’B、5‘UGC3’C、5‘TCG3’D、3‘ACG5’(12安徽)16.(多選)下列關于核酸的基本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A.DNA分子是右旋的雙螺旋分子B.染色體被吉姆薩染料染色后顯示的G帶是富含G-C核苷酸的區(qū)段C.人體的單倍體基因大約由3×108個堿基對組成D.DNA雙螺旋鏈間以氫鍵相連AAD(11安徽)20、一個tRNA的反密碼子為3‘UGC5’,它(13安徽)13.(多選)下列有關DNA、RNA化學組成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者的嘌呤種類皆相同 B.兩者的嘧啶種類皆相同C.兩者有相同的五碳糖 D.兩者的嘌呤總量皆等于嘧啶總量(13安徽)18.(單選)下列關于密碼子的描述,錯誤的是()A.每個密碼子由三個堿基組成 B.每一密碼子代表一種氨基酸C.每種氨基酸只有一個密碼子D.有些密碼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BCDC(13安徽)13.(多選)下列有關DNA、RNA化學組成的敘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10安徽)17、腳氣病是由于缺乏哪種維生素所引起的(

)。

A.維生素B1

B.維生素PP

C.維生素B2

D.維生素E(11全國)19.腳氣病與維生素B族的缺乏有關,缺少下列維生素B族中的哪項易得腳氣病(1分)A.維生素B1B.維生素B2C.維生素B6D.維生素Bl2(12全國)9.關于維生素A的生理功能,下面的描述中哪個是錯誤的?(單選l分)A.抑制膽堿酯酶活性B.構成視覺細胞感光物質的成分

C.參與上皮組織細胞膜糖蛋白合成D.嚴重缺乏時導致夜盲癥A

AA(10安徽)17、腳氣病是由于缺乏哪種維生素所引起的(

(12安徽)17.(單選)脂溶性維生素包括()A.維生素K B.吡哆素C.硫胺素 D.抗壞血酸(13安徽)14.(單選)下列化合物中不含環(huán)狀結構的是()A.葉酸 B.泛酸 C.煙酸 D.生物素AB(12安徽)17.(單選)脂溶性維生素包括(新陳代謝總論新陳代謝總論(一)新陳代謝的概念新陳代謝

合成代謝(同化作用)

分解代謝(異化作用)生物小分子合成為生物大分子需要能量釋放能量生物大分子分解為生物小分子能量代謝物質代謝(一)新陳代謝的概念新陳代謝合成代謝分解(二)高能化合物與ATP的作用高能化合物磷酸化合物非磷酸化合物磷氧型磷氮型硫酯鍵化合物甲硫鍵化合物?;姿峄衔锝沽姿峄衔锵┐剂姿峄衔铮ǘ└吣芑衔锱cATP的作用高能化合物磷酸化合物非磷酸化ATP是一個轉移磷酸基團的“共同中間傳遞體”。其實質是傳遞能量,可推動一個熱力學上不利的反應,使之能夠順利的進行。ATP是一個轉移磷酸基團的“共同中間傳遞體

生物氧化——生物體內一切代謝物進行的氧化作用。(一)生物氧化的特點1.在體溫、近于中性的含水環(huán)境中由酶催化。2.能量逐步釋放,部分存于ATP。3.分為線粒體氧化體系和非線粒體氧化體系。(二)CO2的生成生物體內CO2的生成來源于有機物轉變?yōu)楹然衔锏拿擊茸饔?。生物氧化——生物體內一切代謝物進行的氧化作用。直接脫羧CH3CCOOHOCH3CHO+CO2丙酮酸脫羧酶(α-脫羧)HOOCCH2CCOOHαβ丙酮酸羧化酶CH3CCOOH+CO2OO(β-脫羧)氧化脫羧:在脫羧過程中伴隨著氧化(脫氫)。HOOCCH2CHOHCOOHCH3CCOOH+CO2NADP+NADPH+H+O直接脫羧CH3CCOOHOCH3CHO+CO2丙酮酸脫羧(三)H2O的生成代謝物脫下的氫經(jīng)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結合生成水。生物體主要以脫氫酶、傳遞體及氧化酶組成生物氧化體系,以促進水的生成。MH2M遞氫體遞氫體H2NAD+、NADP+、FMN、FAD、COQ還原型氧化型Cyt遞電子體

b,c1,c,aa32H+2e?

O2O2-H2O脫氫酶氧化酶(三)H2O的生成代謝物脫下的氫經(jīng)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1.呼吸鏈(電子傳遞鏈)

根據(jù)接受氫的初受體不同,典型的呼吸鏈有兩種:NADH呼吸鏈和FADH2呼吸鏈。2.呼吸鏈的組成3.呼吸鏈中傳遞體的順序MH2NADH-0.32FMN-0.30CoQ+0.10b+0.07c1+0.22c+0.25aa3+0.29O2+0.816FAD-0.18魚藤酮安密妥抑制劑:抗霉素A氰化物,CO,1.呼吸鏈(電子傳遞鏈)根據(jù)接受氫的初受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生物競賽生物化學全套教學課件-370張(四)氧化磷酸化作用——伴隨著放能的氧化作用而進行的磷酸化。ADP+Pi+能量→ATPAMP+PPi+能量→ATP1.ATP的生成(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被氧化的底物上發(fā)生磷酸化作用。X~+ADP→ATP+XP(四)氧化磷酸化作用——伴隨著放能的氧化作用而進行的磷酸(2)電子傳遞體系磷酸化:電子從NADH或FADH2經(jīng)過電子傳遞體系傳遞給氧形成水,同時伴有ADP磷酸化為ATP。NADH→FMN→CoQ→b→c1→c→a→a3→O2PPP3ADP3ATPP/O比值:在電子傳遞體系磷酸化中,在一定時間內所消耗的氧(以克原子計)與所產生的ATP數(shù)目的比值。NADH的P/O=3FADH2的P/O=2(2)電子傳遞體系磷酸化:電子從NADH或FADH2經(jīng)過電子2.胞液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NADH+H+NAD+二羥磷酸丙酮甘油-α-磷酸線粒體內膜甘油-α-磷酸穿梭作用甘油-α-磷酸FAD二羥磷酸丙酮FADH2NADH→FMN→CoQ→b→c1→c→aa3→O22.胞液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NADH+H+NAD+酵解NADH草酰乙酸天冬氨酸NAD+蘋果酸蘋果酸NAD+草酰乙酸NADH天冬氨酸NADH呼吸鏈蘋果酸-天冬氨酸轉運NADH系統(tǒng)酵解NADH草酰乙酸天冬氨酸NAD+蘋果酸蘋果酸NAD+草酰3.氧化磷酸化作用機理化學滲透學說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關鍵因素是質子(H+)梯度和完整的線粒體內膜。化學偶聯(lián)學說形成高能中間產物,促使ATP生成。結構偶聯(lián)學說Ared+Box2eA*ox+BredA*ox+ADP+Pi→Aox+ATP3.氧化磷酸化作用機理化學滲透學說氧化磷化學滲透學說當線粒體內膜上的呼吸鏈進行電子傳遞時,電子能量逐步降低,脫下的H+質子便穿過膜從線粒體的基質進入到內膜外的腔中,造成跨膜的質子梯度(濃度差),導致化學滲透發(fā)生,即質子順梯度從外腔經(jīng)內膜通道(ATP合成酶)而返回到線粒體的基質中,所釋放的能使ADP與磷酸結合生成ATP?;瘜W滲透學說當線粒體內膜上的呼吸鏈進行電子傳遞時,電子能量(五)非線粒體氧化體系與ATP合成無關,但具有重要生理功能。1.微粒體氧化體系主要在細胞的光滑內質網(wǎng)上進行。催化分子氧中二個氧原子分別進行不同的反應。一個O加到底物分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