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道橋梁工程設計說明_第1頁
幸福大道橋梁工程設計說明_第2頁
幸福大道橋梁工程設計說明_第3頁
幸福大道橋梁工程設計說明_第4頁
幸福大道橋梁工程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橋梁工程設計說明一、工程概況幸福大道位于白云區(qū)健康教育片區(qū)北部,是片區(qū)骨架道路之一,是連接職業(yè)教育片區(qū)與現狀新廣從公路(105國道)的一條重要道路,道路東北邊是廣東白云學院,南側是廣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幸福大道的修建對于解決該三所院校出行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規(guī)劃局核發(fā)的規(guī)劃條件,幸福大道由2段組成;道路全長1.88km。幸福大道(北段)按照城市支路標準設計,規(guī)劃紅線寬度26m,雙向4車道,設計速度40km/h,全長0.6km;幸福大道(東段)按照城市主干道標準設計,規(guī)劃紅線寬度36m,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60km/h,全長1.28km。幸福大道(東段)線路于樁號DK0+995.138處跨越現狀及規(guī)劃鳳尾坑,該位置規(guī)劃鳳尾坑與現狀鳳尾坑走向及位置基本一致?,F狀河下口寬約15~25m,上口寬約35~45m,規(guī)劃河下口寬40m,上口寬58m。但因該橋位處斜交角度太大,對橋梁跨徑布置十分不利,按該規(guī)劃寬度及斷面形式,難以通過防洪評價,根據水務部門意見,橋位處橋跨布置只需滿足規(guī)劃行洪能力及阻水比等水利規(guī)范要求即可。經防洪評價單位計算,橋下鳳尾坑按46m寬直立式河堤進行改造可滿足規(guī)劃要求,橋梁設計以此作為依據。由于道路路線與河道斜交角度較大,擬采用左右幅錯孔布跨,且采用不同跨徑組合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跨越,以達到盡量減少河中立墩及阻水的目的。北段線路于樁號BK0+291.5處跨越現狀流溪河灌區(qū)左干渠,渠下口寬約6~7m,渠上口寬約11~12m。擬采用1跨20m小箱梁橋跨越。綜上,本項目東段設跨鳳尾坑大橋1座,北段設跨左干渠中橋1座,共計橋梁2座。二、工程設計規(guī)范(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2)《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B02-01-2008)(3)《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5)(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3362-2018)(5)《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D63-2007)(6)《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guī)程》(JTG/TB07-01-2006)(7)《混凝土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GBT50746-2008)(8)《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F50-2011)(9)《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CJJ11-2011)(10)《公路橋梁盆式支座》(JT/T391-2009)(1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12)其他的有關國家及地方強制性規(guī)范和標準三、技術標準(1)工程結構安全等級:一級;構件重要性系數:1.1(2)道路等級:城市主干道(東段);城市支路(北段);(3)設計車速:60km/h(東段);40km/h(北段);(4)設計車道:雙向6車道(東段);雙向4車道(北段);(5)結構設計基準期:100年;(6)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大裂縫寬:0.2mm;(7)預應力結構類型:幸福大道東段跨鳳尾坑大橋按全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設計;幸福大道北段跨左干渠中橋按A類預應力構件設計;(8)汽車荷載等級:城-A級;(9)抗震設防等級:抗震設防烈度為Ⅶ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10)本圖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系統(tǒng)分別采用廣州市城建坐標系統(tǒng)和廣州市城建高程系統(tǒng)。(11)本工程樁基采用嵌巖樁,以微風化為持力層,要求入巖深度不小于1.5倍樁徑,且樁長不小于12m。四、初步設計評審會專家組意見回復1、防洪評價結論對鳳尾坑大橋總體布置方案至關重要,建議補充防洪評價結論和水利部門批復意見;結合相關意見進行現澆和預制方案比選?;貜停赫谶M行防洪評價,待完成后附其結論及批復意見;按意見補充比較方案。2、上部結構橫斷面采用單箱雙室偏不安全,建議采用單箱三室。如一定采用單箱雙室,建議設置橫向預應力束,并且結合新規(guī)范要求進行精細化計算,尤其是剪力滯計算?;貜停喊匆庖娦薷南淞航Y構橫斷面為單箱三室。3、下部結構采用獨柱墩偏小,應采用雙柱墩或增大獨柱墩尺寸?;貜停航浻嬎阍罩叽缈梢詽M足結構受力需要,為了盡量減少河中立墩對水流的影響,維持原設計。4、支座間距偏小,建議增大支座間距并進行抗傾覆驗算?;貜停喊匆庖娺M行抗傾覆驗算。5、建議人行道和車行道之間,或在橋梁外側設置足夠安全的防撞設施?;貜停喊匆庖娪谲囆械琅c人行道分界處設置防撞護欄。五、主要材料1混凝土材料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小箱梁:C50混凝土橋墩墩身:C40混凝土臺身、耳墻、背墻、承臺、蓋梁、系梁:C35混凝土樁基:C35水下混凝土擋土墻、防撞墻:C30混凝土橋面鋪裝:上面層為4cm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面層為6cm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2普通鋼材鋼筋:普通鋼筋分為HPB300和HRB400兩種,HPB300鋼筋必須符合(GB1499.1-2008)、HRB400鋼筋必須符合(GB1499.2-2007)的有關規(guī)定。鋼板:鋼箱梁:Q355C、Q235C,其質量標準應符合《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2008)規(guī)定。預埋件鋼板和欄桿均采用Q235B鋼,質量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2006)規(guī)定的化學成分及機械性能。鋼材焊接應采用符合要求的焊條或焊絲。3預應力鋼材預應力鋼鉸線:預應力采用φs15.24mm預應力鋼鉸線,抗拉強度標準值fpk=1860MPa,1000小時松弛率在初始荷載為70%公稱最大負荷時≤2.5%,初始荷載為80%時≤3.5%。預應力鋼鉸線必須符合國家標準GB/T5224-2014,計算彈性模量E=1.95×105MPa。4預應力錨具所使用的預應力錨具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及設計的各項要求,必須是經國家有關部門檢驗的合格產品。5預應力管道縱向預應力鋼束管道均采用塑料波紋圓管。6伸縮縫伸縮縫在防撞墻處必須向上翹起不低于5cm高,以防橋面水從防撞墻斷縫處流出,污染橋墩臺。7支座橋梁支座采用盆式橡膠支座、板式橡膠支座,同一支座需采用同一廠家成套產品。8橋面防水橋梁均應在攤鋪瀝青混凝土鋪裝層之前,灑布厚度1.0~1.5mm防水層,橋面防水層采用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其性能應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9微膨脹SY-K膨脹纖維抗裂防水劑用于封錨、伸縮縫后澆帶、橋梁人孔等二次現澆部分,建議用量每立方米30kg。六、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質6.1地形地貌擬建線路場地位于白云區(qū)北部鐘落潭鎮(zhèn),地面絕對標高約21.68m~31.12m,地形總體南高北低,大部分場地較為平緩。線路東段終端(DK1+40~K1+292.369段)林地,地貌為低緩丘陵,其它大部分地段為沖洪積平原地貌,地表多為菜地、果林及部分微魚塘,幸福大道北端終端多為民居。6.2區(qū)域地質構造根據《廣州地區(qū)1:5萬斷裂構造圖》及廣州市幅地質資料,勘察場地在大地構造上屬于華南褶皺系(一級構造單元)湘桂粵褶皺帶(二級構造單元)粵中拗陷(三級構造單元),增城-臺山隆斷束(四級構造單元)的三水斷陷盆地(五級構造單元)內。構造線方向以北東向為主,其次為東西向,兩者常常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S”形彎曲。中、新生代以斷陷盆地發(fā)育為特征,并追循深、大斷裂帶分布。見圖2:項目區(qū)域地質圖:擬建路線總體上處于地質構造相對穩(wěn)定的區(qū)段,適于道路建設。6.3地層巖性根據鉆孔揭露,沿線分布的地層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素填土層(Q4me)與種植土層(Q4pd)、第四系全新沖洪積積層(Q4al+pl)、第四系殘積層(Qel),下伏基巖為白堊系泥質粉砂巖砂礫巖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順序描述如下:6.3.1第四系全新統(tǒng)種植土層(Q4pd)1-1(1-1為地層編號,下同):灰褐色,主要由黏性土混砂等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稍濕~濕,松散或可塑狀態(tài)。全線大部分地段分布。6.3.2第四系全新統(tǒng)素填土層(Q4me)1-2:灰黃色、灰紅色、灰褐色或雜色,主要由黏性土混砂、碎石組成,局部含磚塊等建筑垃圾。稍濕~濕,松散~稍密狀態(tài)。主要分布在道路始端苗圃低凹地段等居民區(qū)及魚塘田埂地段。6.3.3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4al+pl)2:由淤泥2-1、粉質粘土2-2、、粗砂砂2-3等3個層位組成。1)淤泥2-1:深灰色,灰黑色,主要由黏粒組成,不均勻混少量粉細砂,含少量有機質,稍具臭味,流塑狀態(tài),稍有光滑,無搖震反應,具較高干強度與韌性。局部含較多粉細砂與黏粒,漸變?yōu)檐浰芊圪|黏土或松散淤泥質砂,局部分布。2)粉質粘土2-2:灰黃、灰白色為主、局部地段為褐黃色,主要由黏粉粒組成,局部含少量砂,可塑狀態(tài),稍有光滑,無搖震反應,具中等干強度與韌性,局部漸變?yōu)榉弁?。分布不甚連續(xù)。4)中粗砂2-4:灰白色、灰黃色,飽和,中密狀態(tài)。分布極少,僅鉆孔ZKL13遇見該層,頂面標高:3.18米,頂面埋深4.50米,層厚2.40米。6.3.4、第四系殘積土層(Qel)粉質粘土3:褐紅色,主要由黏粉粒組成,含少量石英顆粒,稍濕~濕,可塑狀態(tài),局部為硬塑狀態(tài)。由泥質粉砂巖原地風化殘積而成,稍有光滑,無搖震反應,具中等干強度與韌性。6.3.5白堊系泥質粉砂巖、砂礫巖:為場地基巖,褐紅色,粉細/砂礫粒結構,層狀構造,泥鈣質膠結,在鉆探深度范圍內,按巖石風化程度不同共分為、強風化巖、中風化巖、微風化巖三個巖帶。1)強風化泥質粉砂巖/砂礫巖(4-1/5-1):褐紅色,巖石風化強烈,巖體結構多已破壞,原巖結構清晰可見,巖芯呈半巖半土狀、碎塊狀,屬極軟巖,遇水易軟化、崩解,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