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文言文總復(fù)1_第1頁
2022年中考文言文總復(fù)1_第2頁
2022年中考文言文總復(fù)1_第3頁
2022年中考文言文總復(fù)1_第4頁
2022年中考文言文總復(fù)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文言文·七年級(上)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一、《論語》六則

1.文學(xué)常識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行文以對話體為主,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學(xué)》《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2.重點字詞

(1)通假字:說,通“悅”,高興,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詞類活用

溫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詞用作名詞,指舊知識和新知識。)

不恥下問(恥,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恥”。)

(3)成語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擇善而從

不亦樂乎

溫故知新:溫習舊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不恥下問:樂于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學(xué)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學(xué)而不厭:學(xué)習總感到不滿足。

誨人不倦:教導(dǎo)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3.《論語》六則主要記錄孔子關(guān)于教育思想的談話。他在學(xué)習態(tài)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張?

孔子關(guān)于學(xué)習態(tài)度的主張有:①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②學(xué)而不厭。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關(guān)于學(xué)習方法的主張有:①學(xué)而時習之。②溫故而知新。③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4.

練習回顧

讀《論語》六則,仿佛在聆聽一個淵博的長者對我們的諄諄教誨。你能結(jié)合文中有關(guān)語句談?wù)勀阕x后的體會嗎?

例:A:讀了“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懂得了學(xué)習知識要經(jīng)常復(fù)習鞏固的道理。

B:讀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須有寬廣豁達的胸懷。

C:讀了“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學(xué)習和思考二者有機結(jié)合才能學(xué)有成效的道理。

D:讀了“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學(xué)的精神,同時又要有虛心請教、不懂就問的態(tài)度。

二、《世說新語》二則

1.文學(xué)常識

《世說新語》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說集,書中記述了漢魏至晉宋間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論,時間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內(nèi)容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宗教以及習俗風尚等許多方面,在中國小說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字詞句式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讀“fǒu”。句意:你父親在家嗎?)

(2)一詞多義

①為

何為不可(為:動詞,做。)

正為此耳(為:介詞,因為。)

②以

本所以疑(以:介詞,與“所”組成固定句式,譯為“……原因”。)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以:介詞,譯為“通過”。)

③相

相委而去(相:代詞,譯為“別人”。)

寧可以急相棄邪(相:代詞,譯為“他”。)

(3)古今異義

①去后乃至(去:離開。今常用于“到……去”。)

②寧可以急相棄邪(寧:難道。相:做代詞?,F(xiàn)代漢語中均無此用法??梢裕菏悄茉竸釉~“可”與介詞“以”,當“因為”講的兩個詞?,F(xiàn)代漢語中“可以”兩字連用,只做能愿動詞。)

③后賊追至(賊:指作亂的人?,F(xiàn)代漢語中指偷竊行為的人。)

④本所以疑(所以:……的原因。現(xiàn)代漢語中當因果連詞用。)

(4)古漢語句式

①判斷句: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則”、“是”連用,表判斷。)

②倒裝句:何為不可(疑問句賓語“為”前置。)

相棄邪(疑問句賓語“相”前置。)

③省略句:朗曰:“幸尚寬?!保ㄊ÷灾髡Z“船上”。)

期日中(省略主語“他們”。)

3.課文主旨

《期行》:“信”是立世之本,從小做一個守信的人。

《乘船》:一個人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4.練習回顧

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評價他們的優(yōu)劣?

華歆開始的時候感到為難,而后來遇到緊急情況堅持兩人當初的選擇;王朗開始爽快地答應(yīng)了別人的請求,而當遇到緊急情況后想拋棄搭船人,改變當初的選擇。華歆急人之難,始終如一;王朗輕諾寡信、只為自己。

華優(yōu)王劣。

三、傷仲永

1.重點字詞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扳”通“攀”,讀pān。)

(2)古今異義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是:此。今常用作判斷詞。)

稍稍賓客其父(稍稍:漸漸、慢慢地。今義指稍微。)

復(fù)到舅家(復(fù):再,又。今常用義為重復(fù)、往復(fù)。)

泯然眾人矣(眾人:普通人。今常指大家、許多人。)

(3)詞類活用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名詞作狀語,表示行為的經(jīng)常性:每天,天天。)

泯然眾人矣(眾人:名詞用作動詞;變成普通人。)

父異焉(異: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異,感到驚異,對……感到詫異。)

邑人奇之(奇: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奇,對這件事感到奇怪。)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用作意動詞:以……為賓客,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對待。)

父利其然(利: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利,認為這種情況是有利可圖的。)

2.練習回顧

方仲永過人之處: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變化:令作詩,不稱前時之聞;泯然眾人矣。

變化的主要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故事中的道理:人的天賦即使較高,仍然需要努力地學(xué)習。因為人的知識和才能并不是不變的,后天的學(xué)習和教育才是一個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作者還指出即使是神童如果后天不學(xué)習,尚且變成普通人;普通人如果不學(xué)習,恐怕連一個平庸的普通人還不如呢!這說明作者非常強調(diào)后天的教育和學(xué)習的作用,這對老師和家長如何珍惜孩子的天賦和后天的學(xué)習教育,是很有啟發(fā)的。

3.作者的人才觀:王安石認為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yǎng),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4.拓展練習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fù)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曰:“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央,復(fù)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喧矣。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蹦速I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韓詩外傳》

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寫了哪幾件事?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比較一下本文中的孟母與《傷仲永》中仲永的父親在教子上有什么不同?

解答:

1.寫了兩件事:孟母裂織,孟母買豚肉。2.記敘了孟母教子的兩件事,說明教育子女應(yīng)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并要以身作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孟母懂得要教育子女,既要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同時還必須以身作則。仲永的父親則因利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結(jié)果孟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孟子成了才,而方仲永則失去了良好的天賦而“泯然眾人矣”。

四、木蘭詩

1.《木蘭詩》是我國古代一首著名的敘事詩,它和《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璧”。

2.

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帖,同“貼”。

出門看火伴:火,同“伙”。

3.思想內(nèi)容:它敘述了木蘭代父從軍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獎賞而還鄉(xiāng)的故事,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

4.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二段:從“唧唧得唧唧”到“從此替爺征”,木蘭得征兵的消息,準備代父從軍。

第三段:木蘭做入伍準備和赴戰(zhàn)地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四段:概括記敘木蘭十年征戰(zhàn)的情況。

第五段:木蘭入朝受賞,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還鄉(xiāng)的請求。

第六段:木蘭與家人的歡聚,改裝后同伴的驚訝。

第七段:以兔作比,寫出木蘭的豪感,表現(xiàn)了人們對女英雄的贊美。

5.木蘭的形象: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愛國

五、詩五首

1.思想感情

《回鄉(xiāng)偶書》通過寫詩人年老回鄉(xiāng)的感慨和見聞,表達了他深感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無所適從的思想感情。

《夜雨寄北》通過寫巴山夜雨景象和詩人對妻子的思念,表達了游子羈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鄉(xiāng)之情。

《淮上與友人別》通過寫春天里的離別,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過對別離赴任友人的寬慰和勸勉,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豁達態(tài)度。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寫自身的坎坷遭遇和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進取精神。

2.

比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淮上與友人別》

兩首詩都寫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它們在表達方式與格調(diào)上有差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從大處落筆,氣勢雄渾,對將要離別的友人是寬慰和勸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達了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詩的格調(diào)比較昂揚?!痘瓷吓c友人別》就近寫景,情景交融,表達的是分別上路、愁上心頭的惜別,詩風比較細膩、哀婉。

3.

名句賞析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边x擇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ji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故鄉(xiāng)兒童天真活潑、彬彬有禮的神態(tài),使人如見其貌、如聞其聲?!靶枴倍钟葹閭魃瘢缺憩F(xiàn)出孩子們對客人的親切、尊敬,又勾畫出他們的稚氣、好奇的性格特點,同時又流露出詩人對他們的喜愛之情。但寫故鄉(xiāng)的兒童,還不是這兩句詩的本意,本意仍是寫自己。詩人本是故鄉(xiāng)人,對故鄉(xiāng)懷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鄉(xiāng),卻被人當作了客人。這對一個對故鄉(xiāng)有深情的人來說,該是一個多么大的刺激啊!歲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無限感慨,盡在不言中。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出來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面對巴山的凄風苦雨,詩人想像到什么時候能夠還鄉(xiāng),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燈芯燭花,溫情細語中又提起現(xiàn)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詩既有惜別之意,更是寬慰之語,表現(xiàn)了詩人寬闊的胸襟,洋溢著對友人的真摯深厚的情感。它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diào),而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中,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固然不無惘悵,卻也頗為豁達。沉舟側(cè)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爭春。這百舸爭流、欣欣向榮的景象振奮了作者的精神,激勵作者以達觀的態(tài)度來應(yīng)對世變。這一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憂傷低沉的情調(diào),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調(diào),既鼓舞人,又感染人?,F(xiàn)今常用這兩句詩來比喻自然和社會發(fā)展中,沒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為奇,絲毫不能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進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沒落腐朽的廢墟旁蓬勃發(fā)展起來的。它蘊含的哲理:人生總會有一些挫折和失敗,但不能悲觀,要相信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未來總比現(xiàn)在好,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の难晕摹て吣昙墸ㄉ希┑谄邌卧n文梳理

一、賣油翁

1.字詞句式

(1)通假字

但手熟爾(“爾”同“耳”,相當于“罷了”。句意:只是手熟罷了。)

(2)一詞多義

①其: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其:代陳堯咨。)

以錢覆其口(其:代詞,代葫蘆,譯為“它的”。)

②以:以我酌油知之(以:介詞,憑。)

以錢覆其口(以:介詞,用。)

③射:嘗射于家圃(射:動詞,射箭。)

爾安敢輕吾射(射:名詞,射術(shù)。)

④而:釋擔而立(而:表順接。)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而:表轉(zhuǎn)折。)

康肅笑而遺之(而:表修飾。)

(3)古今異義

但手熟爾(但:只,不過。今常用為轉(zhuǎn)折連詞。句意:只是手熟罷了。)

爾安敢輕吾射(爾、吾:人稱代詞。爾,“你”的意思;吾,“我”的意思。現(xiàn)已無此義。安:疑問代詞,怎么。今常用于“安靜”、“安全”講。)

(4)詞類活用

爾安敢輕吾射(“輕”:形容詞做動詞,看輕。句意:你怎么能看輕我射箭的本領(lǐng)?)

康肅笑而遣之(“遣”:使動用法,“使……走”,打發(fā)。句意:陳堯咨笑著讓他走了。)

汝亦知射乎(“射”:動詞做名詞,射術(shù)。句意:你也知道射術(shù)嗎?)

2.人物形象:賣油翁是以高超的“酌油”技藝制勝對方,文章細致地描寫他的“酌油”動作,與他的“惟手熟爾”的依據(jù)相呼應(yīng),突出他以理服暴、以柔克剛的性格;對陳堯咨的射技,只用了“十中八九”一筆作交代,而對他的恃技驕橫,則作了較詳?shù)拿鑼憽?/p>

3.故事道理:熟能生巧、藝無止境

二、三峽

1.字詞句式

(1)通假字:略無闕處(“闕”同“缺”。句意: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

(2)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絕:斷絕。)

多生怪柏(絕:極,最。)

(3)古今異義

①或王命急宣(或:有時。今常用于選擇復(fù)句的關(guān)聯(lián)詞。)

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是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于”。今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4)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奔馳的快馬,動詞做名詞。)

②林寒澗肅(寒:清涼;肅:寂靜。寒、肅,在句中充當謂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③空谷傳響(空谷:在空蕩的山谷里,名詞做狀語。)

2.練習回顧

課文寫出了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試找出相關(guān)語句加以說明。

先寫山高峽深,連綿不斷?!白匀龒{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是寫兩岸山峰連綿不斷?!爸貛r疊障,隱天蔽日”是寫山高峽深。

次寫江水大而急?!跋乃辶?,沿溯阻絕”,是說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阻隔上下交通?!盎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逼炔坏靡岩獜?fù)王命,順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騎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么快。這種對比烘托,使我們更能想象到那速度是多么快。

再寫春冬之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綠潭”是春冬江流的影態(tài),不像夏日奔騰渾濁,自然“回清倒影”,“絕

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雖是春冬之時,也一派生機,所以“良多趣味”。

最后是寫“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觀,其時“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從山水到猿啼,寫出了三峽特有的風貌,文字準確而簡約。

三、古文二則

1.字詞句式

(1)通假字:亡何(“亡”通“無”,讀wú?!安弧钡囊馑肌>湟猓翰痪?。)

(2)古今異義

①而翁知我(而:你,你的。今常用于連詞。句意:你父親把我當知己。)

②是年(是:這,代詞。今常用于表判斷。句意:這年。)

③蓋聰明蘊蓄者久矣(蓋:大概,表示推測。今常用于鍋蓋、蓋房、蓋圖章等義。句意:大概是聰明蘊藏積蓄久的緣故吧。)

④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去:距離。今常用于從哪兒出發(fā)到哪里。幾何:多少。今常用于幾何學(xué)的簡稱。句意:周朝、宋朝相隔多少時間了?)

⑤此非常兒也(非常:不尋常。今常用作“十分”、“極”講。句意: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孩子。)

(3)詞類活用

①而翁知我(知:活用為意動,“以……為知”。)

②卒輦而致之(輦:名詞活用為動詞,“用車子運”。)

③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日:名詞做狀語,“每天”。)

(4)一詞多義

①亡:亡何(亡:通“無”,不。句意:不久。)

其人亡(亡:死亡。)

②以:何以(以:憑借,介詞。句意:憑什么。)

以千金(以:把,介詞。句意:把千金……)

無以應(yīng)(以:與“無”組成固定詞,當“無法”講。句意:無法回答。)

③幾:幾何(幾:與“何”一起為“多少”的意思。)

幾二千年矣(幾:差不多。)

④何:何以(何:疑問代詞,什么。)

幾何(何:與“幾”一起當“多少”講。)

2.思想內(nèi)容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通過記敘蔡勉旃堅持把亡友寄放在他這里的一千兩白銀還給亡友之子的事例,可見蔡勉旃是一個具有“重諾責,敦風義”的高尚品質(zhì)的人。

《戴震難師》通過記述戴震這個尚處于啟蒙時的兒童,用“后人是不可能知道前人的事情”的問題來追問老師的事情,表現(xiàn)了戴震具有善于質(zhì)疑和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

3.練習回顧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紙”是什么意思?你贊成不贊成“以千金克之,不立券”這種做法?說說理由。

“券在心,不在紙”是說信守諾言重在內(nèi)心和行動,而不在口頭上或紙上。誠心守諾言就會表現(xiàn)在行為上,不誠心就是寫在紙上捏在手里也無用。

第二問是開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贊成這種做法。作為真正的知己當然應(yīng)以信任為基礎(chǔ),多少人對朋友以性命相托。何況只是“寄人千金”,試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這樣的朋友還是朋友嗎?不贊成這種做法。我們對朋友應(yīng)予以信任,但這種信任應(yīng)有一個度。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奔词故巧老嘟坏呐笥?,時過境遷,也難免會發(fā)生變化。為了金錢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還少嗎?所以在當代的法制社會,還是“立券”為好,以免產(chǎn)生糾紛,憑據(jù)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產(chǎn)生。

4.相關(guān)鏈接

關(guān)于誠信的名言

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墩撜Z·學(xué)而》

有誠故信,無私故威?!ㄋ危堓d

至誠則金石開。——惲代英

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招兄?/p>

信用如鏡,一有裂痕,難以復(fù)原。

——(瑞士)亞美路

仁慈和誠實,不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國家的國格。

——(美)華盛頓

四、陌上桑

1.主要內(nèi)容:《陌上?!吠ㄟ^美麗無比的采桑女子羅敷拒絕使君邀請的故事,歌頌了勞動婦女堅貞不阿的品質(zhì)和勇敢機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吏的卑劣可恥行為。

2.名句鑒賞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巾肖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一段詩句是側(cè)面烘托羅敷的美麗。“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因欣賞羅敷的美貌而“捋髭須”、

“脫帽著帩頭”、“忘其犁”、“忘其鋤”,如此更突出了羅敷的美麗。

五、詩五首

1.思想內(nèi)容或名句分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的第一句以起興開篇,點明時令,融情入景,隱含著作者對王昌齡被貶僻壤的同情和悲痛。第二句敘事,用跋涉五溪簡述路途的遙遠與艱難,流露出作者對被貶友人的深切關(guān)懷與掛念。第三、四句運用擬人手法,直抒胸臆,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給明月,讓“愁心”與明月一起,伴隨王昌齡奔赴遠方。這一奇特的想象,既飽含著對友人的無限同情,將相思情意托付同照兩地的明月帶給對方,又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真摯友情的深情歌詠,抒發(fā)了對官場傾軋的憎惡。

《江南春》:全詩通過對江南景物典型化的描寫,反映了他對江南景物無限贊美和向往的情懷,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從自然角度說,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它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襟懷和人生精神,借寫飛來峰表明自己的革新主張是高瞻遠矚的正確認識,所以敢于革新,敢于向保守勢力沖擊。

《望岳》:作者通過描寫看到泰山巍峨的雄姿而引起的贊嘆和遐想,表現(xiàn)了青年時代的抱負和理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彼昧嗣献拥摹翱鬃拥翘┥蕉√煜隆保ā睹献印けM心上》)的意思,氣勢不凡,意境遼遠,將詩人的抱負和理想都含蘊其中,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觀滄海》:通過寫大海之景象,展現(xiàn)了作者復(fù)雜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他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氣概。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抒發(fā)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懷。下面的詩句分別抒發(fā)了什么情懷。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抒發(fā)了作者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懷、故鄉(xiāng)與游子天各一方,但是明月既照游子,也照故鄉(xiāng)??吹搅嗣髟拢头路鹂吹搅斯枢l(xiāng)。

(2)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李白《把酒問月》)

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的美好祝愿的情懷。雖然古人、今人都看月,但嚴格地講,看的不是“同一時”月。因為明月是常駐的,而人生卻是飄忽不定的。既然如此,但愿人們生活得愉快(“當歌對酒”),讓人生像“月光”那么永久常駐(“月光長照金樽里”)。

(3)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抒發(fā)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無限思念的情懷。詩人與遠方的友人“相望不相聞”,雖可共賞明月,卻不能相見共語。那么怎么辦呢?“我愿化作一道光追隨著月光,照到你的面前?!蔽难晕摹て吣昙墸ㄏ拢┑诹鶈卧n文梳理

一、黔之驢

1.寓言是一種文學(xué)體裁,是含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jié)構(gòu)大都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

2.

文章通過述寫老虎懼驢、識驢、戲弄驢、吃掉驢的過程,啟示人們應(yīng)該認識事物本質(zhì)、克服對未知事物畏懼的心理,從而駕馭并征服客觀事物;也告誡人們掌握真本領(lǐng)、真才干的重要。課文一共兩段,第一段寫驢虎較量之前的狀況,第二段寫驢虎較量的過程及結(jié)果。

3.《黔之驢》的寓意

(1)從虎的角度:不被對方氣勢嚇倒,或注意觀察,知己知彼。

(2)從驢的角度:徒有其表,無真本領(lǐng)是行不通的。

4.成語:龐然大物

黔驢之技

黔驢技窮:比喻就是虛有其表,本領(lǐng)有限的人。

二、陋室銘

1.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種文體,或歌頌贊美,或有所警誡。

2.

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尚偉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思考

(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边@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3)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4)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5)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怡然自得的神情。

(6)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7)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yīng)。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偉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愛蓮說

1.“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2.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zhì),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3.思考

(1)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2)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tài)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3)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①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質(zhì)樸;

②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③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zhì)的象征。

(4)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5)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愛不同的花象征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被人比作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tài)。而對愛蓮?fù)瑲庀嗲蟆W髡咄形镅灾?,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p>

四、口技

1.通假字

滿坐寂然(“坐”通“座”,讀zuò。)

2.一詞多義

3.古今異義

會賓客大宴(會,恰逢。今義為聚集,見面,理解,集會等。)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中間:中間夾雜,間讀jiàn?!爸虚g”是方位名詞“中”與動詞“間”連用。力拉:擬聲詞。)

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走,跑。今常用義為“行”。)

4.詞類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長,形容詞用作動詞。)

婦撫兒乳(乳,喂奶,名詞用作動詞)

不能名其一處也(名,說出,名詞用作動詞。)

5.三個場景

第二段:一家人由睡到醒的過程;第三段:由醒又睡的經(jīng)過;第四段:失火,救火的經(jīng)過。

6.主題

文章通過描寫一場生動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現(xiàn)出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7.全文正面描寫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那么側(cè)面描寫聽眾的神態(tài)又起什么作用?

(1)反襯“撫尺一下”所形成的肅靜而緊張的氣氛,“滿”“無”點明人人如此。這八字既說明了賓客對這位名嗓京城的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反襯出他那令人嘆服的藝術(shù)魅力,為即將開始的演出創(chuàng)造了靜寂的氛圍,為下文千奇萬狀的聲響埋下伏筆,

(2)

“伸頸”“側(cè)目”說明觀眾聽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遺漏,同時還想了解其中的奧妙所在,“微笑”表示觀眾對表演心領(lǐng)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聽眾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tài),

(3)寫聽眾情緒隨著表演而起伏變化“正坐”和“伸頸”側(cè)目“對照”“少舒”和“正坐”寫賓客由緊張而松了一口氣,

(4)寫賓客的神色、動作、情感、心理,猶如身臨火場一般,“先走”寫出賓客以假為真,驚慌欲逃的神態(tài)。這樣正、側(cè)描寫相結(jié)合,就把口技者的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聯(lián)系起來,突出表演口技的“善”。

五、詩詞五首

1.飲酒

主旨: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全詩可分為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從哲理的高度來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第五句以下為第二層,寫詩人從對自然界的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啟迪。

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欣賞

這“悠然”不僅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同時也體現(xiàn)了全詩的宗旨,歸復(fù)自然。

2.《次北固山下》

主旨:《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寫景詩。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情,又寫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胸襟。

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欣賞

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寫景逼真,敘事準確,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鼓舞力量。

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這首小詩,贊美京城長安的早春景色。

4.《雁門太守行》

主旨:本詩描繪的是將士們在靠近北方邊境地區(qū)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面,贊頌了將士們的戰(zhàn)斗意志和誓死報國的決心。

全詩描繪了兩個場景。前四句寫的是日落邊關(guān)將士守城的情景。后四句寫援軍的活動。

5.《天凈沙·秋思》

主旨:這是一首散曲,選自《全元散曲》。它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前三句全是寫景,但又句句寫出游子的客愁與鄉(xiāng)思。最后兩句是第二層,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名句欣賞“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p>

“夕陽西下”寫時間,“斷腸人在天涯”寫旅人,旅人的心情。秋天本來就容易使旅人發(fā)生悲涼之感,特別是在蒼然暮色中,對著荒郊蕭瑟的景物,騎著疲憊的瘦馬,孤獨地走向天涯異域,他更會想到故鄉(xiāng)的人,眼望漫長的前路。因而觸動情懷,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說了“斷腸人在天涯”六個字,但蘊含著這許多的意思。文言文·七年級(下)第七單元課文梳理

一、包拯

1.多音多義字

2.古今異義

3.文章分析

第一段突出包拯為官機智;第二段突出他為官廉潔;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辯、不辱使命;第四段突出他為官剛正、執(zhí)法嚴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其中,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四段則穿插了側(cè)面描寫。第一、三段記敘較具體,第二、四、五段記敘較概括。

二、董宣執(zhí)法

1.故事情節(jié)

本文重點記敘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權(quán)貴,秉公執(zhí)法的精神。文章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湖陽公主的家奴“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接著介紹事件的發(fā)展:董宣找準機會,“格殺”家奴。緊接著寫事件的高潮:公主告狀,董宣痛陳殺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謝罪,董宣寧死不從。最后敘述事件的結(jié)局:光武帝明白個中道理,重賞董宣。

2.董宣未經(jīng)審判,“格殺”湖陽公主家奴,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我們應(yīng)該用現(xiàn)代法制的眼光,來分析董宣“格殺”家奴的是非,應(yīng)該明白現(xiàn)代的“法”及“執(zhí)法”與古代的“法”及“執(zhí)法”不同,應(yīng)該樹立現(xiàn)代法制觀念。

三、岳飛

1.多義字

2.文章結(jié)構(gòu)

課文可分三層。第一層,從開始到“天下太平矣”,寫岳飛對親(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第二層,從“師每休舍”到“闕一不可”,寫岳飛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其中,從“師每休舍”到“卒有疾”前,寫岳飛治軍“嚴”;從“座有疾”到“哭之而育其孤”、寫岳飛治軍“仁”;“有頒犒,均給軍吏”,寫岳飛治軍“信”;“善以少擊眾”,寫岳飛治軍“勇”;從“凡有所舉”到“猝遇敵不動”,寫岳飛治軍“智”。第三層,從“每調(diào)軍食”到結(jié)束,寫岳飛關(guān)心百姓和將士的疾苦。

3.主旨

《岳飛》通過記敘,從岳飛對父母、皇帝的至孝至忠,治軍有方、關(guān)心將士的疾苦等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贊揚了岳飛的高貴品格。

四、《列子》二則

1.多義字

2.寓意

杞人憂天:現(xiàn)在用來比喻沒有根據(jù)或不必要的擔憂。

楊布打狗:批評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一些人,只看現(xiàn)象,不看本質(zhì),結(jié)果往往出錯的現(xiàn)象。

五、詩詞五首

1.思想內(nèi)容

《迢迢牽牛星》:全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fā)了因愛情遭到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渡荊門送別》:這首詩開頭寫荊門一帶的江山形勢,尤其著力描寫了長江出三峽、入平原的浩蕩之勢,最后兩句歸結(jié)到詩題“送別”,全詩以“渡遠”始,以“送行”結(jié),首尾呼應(yīng),一氣呵成,充溢著遠別壯游,心懷開闊的激情。

《春望》:詩人眺望淪陷中的長安的破敗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抒發(fā)了詩人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情懷。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全詩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敘事線索:開始寫胡天飛雪的圖景,接著寫中軍帳里的告別宴會,最后寫輪臺東門送別的情形,詩中既著力描寫了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又表現(xiàn)了詩人因朋友的離去而產(chǎn)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西江月》:詞人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素的鄉(xiāng)土氣息,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2.名句理解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边@句話的意思是:一條淺淺的河流,就把牛郎織女隔開了。只能彼此含情地看著,而不能說上一句話。這里,詩人根據(jù)古代傳說,把銀河想象成一條河流。抒發(fā)了因愛情遭到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边@句話的意思是:蒼莽起伏的山巒隨著平原曠野的延伸,漸漸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瀉千里的長江奔赴茫茫無際的遼闊平原,依然滔滔不絕。白天行舟,天開地闊,詩人開闊的胸襟,舒暢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間。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句話是繼“城春草木深”的具體描繪,由泛覽滿城草木,到收為花、鳥的特寫鏡頭。詩人淋漓盡致的把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傾吐出來:由于感傷國破家散,看到那美麗的花兒、聽到那動聽的鳥鳴,反而更增加了自己的傷感。此句互文見義,因為無論是花香還是鳥語,都增添了詩人的“感時”和“恨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痹娙藢懕狈斤w雪,卻用南國的春風和梨花作喻,這里不僅是因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顏色,而且梨花盛開時花團錦簇的景象恰能傳達出大雪紛飛的勢態(tài)。這一奇想把蕭索酷寒頓時轉(zhuǎn)化為絢麗爛漫,從一開始就給全詩定下了豪邁樂觀的基調(diào)。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痹娭袑戯L中的紅旗,卻用凝固的字眼來形容。這就在色彩鮮麗的畫面中,突出了奇寒的感覺。這些描寫有意避實就虛,通過想像和虛構(gòu),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變而為富有美感的藝術(shù)形象。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边@句話的意思是:路隨山轉(zhuǎn),轉(zhuǎn)眼就看不見你了,雪上只留下馬蹄的痕跡。主人看不見客人了,只看見串串馬蹄的印跡,他遲遲不返,一定是在為客人擔心。以景傳情,言雖盡而意未絕。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保捍笥陮⒅粒泵Ρ苡辏緛砗苁煜っ┑甑奈恢茫粫r竟找不到了,可見詞人剛才是怎樣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轉(zhuǎn)了一轉(zhuǎn),茅店不就在眼前嗎?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真是情趣橫生。文言文·八年級(上)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第六單元

21.小石潭記(劉宗元)22.記承天寺夜游(蘇軾)23.*游恒山記(徐霞客)

24.*滿井游記(袁宏道)25.詩詞五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過故人莊(孟浩然)

游山西村(陸游)漁家傲(塞下秋風景異)(李賀)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

8-1-21.小石潭記

1.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xùn)|(今山西永濟),世稱柳河?xùn)|。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以敘事為主,可記游,可記事,可抒情,可議論,可描寫。

2.古今異義

乃記之而去(古,離開;今,前往)

佁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今,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3.段落歸納

(一)發(fā)現(xiàn)小石潭及小石潭周圍的景物。

(二)描寫潭水和游魚,采用定點特寫的方法寫潭水清澈、游魚活潑。

(三)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四)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

4.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8-2-22.記承天寺夜游

1.詞類活用:例句:念無與樂者

樂:名詞用作動詞,快樂,高興。這里是游樂的意思。

2.古今異義

古義:只,僅。

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例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3.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層(開始至“相與步于中庭”),敘月夜至承天寺與友人散步。

第二層(庭中如積水空明……蓋竹相影也),寫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從實感而來,令人宛然若見。

第三層(何夜無月……吾兩人耳),以慨嘆兩人閑置的處境作結(jié)。

4.此篇短文記的是元豐六年十月,蘇軾和好友張懷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僅80余字,描繪了二人在承天寺夜游時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時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

8―1―23.

*游恒山記

1.詞類活用

穹碑森立

名詞做狀語,像森林一樣。

臺中像群仙

名詞用作動詞,塑造。

2.古今異義

策杖登岳

古義:這里指恒山。

今義:高大的山。

3.通假字

還過岳殿東

通“環(huán)”,轉(zhuǎn),繞。

4.第①段略寫出發(fā)的時間和天氣情況。

第②段詳寫登頂?shù)慕?jīng)過,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離都寫得極為詳盡。

第③段寫登頂后遠眺所見之景。

第④段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5.根據(jù)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內(nèi)容,說說作者上山時經(jīng)過的地方及山頂所見的事物。

上山經(jīng)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岳殿——會仙臺。在山頂上看見北山“崩崖亂墜,雜樹密翳”,還看見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西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這些山都是相互連接的。

6.文章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shù)慕?jīng)過,表現(xiàn)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于實踐的精神。

8-1-24.

*滿井游記

1.古今異義

局促一室之內(nèi)

古義:約束。

今義:不安。

惡能無紀

古義:安、哪。

今義:可惡。

2.詞類活用

泉而茗者,

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茗,茶。

(léi),盛酒、水的器皿。蹇(jiǎn),驢。這里都是名詞用作動詞。

3.第①段寫北京附近早春的風沙天氣。

第②段寫滿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滿井的喜悅心情。

第③段是議論,表述自己能夠有此閑情出游的原因。

4.主要內(nèi)容

本文寫了燕地寒冷,郊外田野萬物復(fù)蘇、山水草木魚鳥等充滿生機;從舊居京城,局促一室的孤寂困頓、百無聊賴寫到游歷于郊野春景,表達了作者如脫籠之鵠的無比欣喜的感情。

5.課文和《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游》在寫景的同時,都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感受。試說說你從這三篇課文中看出了三位作者怎樣不同的心境。

《小石潭記》和《記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有抱負未酬和被貶謫的遭遇,因此在文中流露出某種憂愁和憤懣,而《滿井游記》的作者只是官小、職務(wù)清閑,并無被貶的遭遇,性情又比較達觀,所以不僅沒有憂愁,甚至為此而慶幸、自慰。

8-1-25.詩詞五首

一、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第①段寫茅屋被秋風所破的情景。

第②段寫茅草被頑童抱去和詩人的嘆息,表現(xiàn)了詩人的無可奈何之態(tài)。

第③段寫大雨中長夜沾濕的苦痛。

第④段寫詩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懷和美好理想。

2.過故人莊

首聯(lián)平實、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綿長。

頷聯(lián)“邀我”表達了朋友之間親密的關(guān)系。

頸聯(lián)寫詩人進村見到的景色。景中充溢著詩人激動喜悅之情。

尾聯(lián)寫詩人到故人家里開窗暢飲,親切談話的情景。

3.游山西村

第一、二句寫農(nóng)家的熱情和樸實。

第三、四句寫行路人的感覺,迷茫中突然發(fā)現(xiàn)了美好的去處。

第五、六句寫游山西村所見。

第七、八句是抒情。

4.漁家傲

上闋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

下闋寫戍邊戰(zhàn)士厭戰(zhàn)思歸的心情。

5.浣溪沙

上闋寫清泉寺的風光,點出了作者游蘭溪的時間和地點。

下闋抒發(fā)老當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

二、過故人莊:敘述作者到農(nóng)家做客受到熱情款待的經(jīng)過,描繪了恬靜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老朋友之間的誠摯友誼,也流露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寫于乾道三年初春,當時作者在山陰鄉(xiāng)下,詩中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的殷勤好客和風俗古樸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漁家傲:通過對邊塞秋季風光的奇異獨特的描寫和抒發(fā)守邊將士的情懷,表現(xiàn)了守邊將士的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氣概和思鄉(xiāng)之情,也反應(yīng)了邊塞生活的艱苦。

浣溪沙:上闋寫景,下闋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為日月變遷、人生易老而嘆息,抒發(fā)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三、名句欣賞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兩句詩展現(xiàn)了詩人愛及天下的博大襟懷。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茅屋,也觸動了作者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秋風、秋雨的威力,貧困、流離失所的生活,都沒能擊垮作者。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詩人從個人“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一躍聯(lián)想到風雨中千千萬萬衣食無著落的窮苦百姓,從沉思中振作起來,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前兩句寫自然環(huán)境,清閑愉悅。田家的風景,是綠樹繞村,青山遠襯,使人一進村就感到親切美好。后兩句寫與朋友的歡聚。故人把酒敘舊,面對著窗外的場圃,娓娓談著桑麻的農(nóng)事,充滿了喜悅的情緒。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guān)于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我們耳邊。他所描繪的這種境界,貼近生活,能夠引起人們許多關(guān)于農(nóng)村的美好的回憶。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寫農(nóng)村明媚絢麗、變化萬千的自然風光,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喜悅心情。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nóng)家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將士們都沒有睡覺,聽著悠悠笛聲哀婉動人,滿地的霜映照著將軍的白發(fā)和士兵的淚水,這是多么令人感動的情景啊。思鄉(xiāng)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長的艱苦生活,交織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羌管悠悠霜滿地”一句,用聲色對將士們的感情加以點染并略加頓挫,此時心情,較黃昏落日之時更加令人難堪?!叭瞬幻隆比志U上結(jié)下,其中既有白發(fā)“將軍”,又有淚落“征夫”。將軍的白發(fā)和士兵的淚水,記載著宋代帝王對外軟弱,消極防御,長期征戰(zhàn)無果的史實?!安幻隆庇志o密地把上景下情聯(lián)系在一起?!扒脊苡朴啤笔恰安幻隆睍r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內(nèi)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前句用反問句強調(diào)了詩人雖老猶少的精神狀態(tài),“門前”句以“溪水西流”作比襯,說明人生再少的可能性。“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本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詞人卻大聲宣揚,誰說青春不能回復(fù)呢?你看門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嗎!“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出自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白詩是以黃雞催時、白日催年作比來慨嘆朱顏易失,蘇軾在這里反其意而用之,不要感慨光陰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這種身處逆境仍然達觀、進取的精神給我們許多啟示。也是全詩的意旨所在。文言文·八年級(上)第七單元課文梳理

第七單元

2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27.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28.*干將莫邪(干寶)

29.*勞山道士(蒲松齡)30.詩詞五首

觀刈麥(白居易)赤壁(杜牧)

過零丁洋(文天祥)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龔自珍)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張養(yǎng)浩)

8-1-2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使動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動用法,使……痛苦??嗥湫闹?,使他內(nèi)心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勞其筋骨,使他筋骨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動用法,使……饑餓。餓其體膚,使他身體餓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動用法,使……貧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貧困之苦。

行拂亂其所為:行拂,所行不順。亂,使動用法,使……額倒錯亂。

亂其所為,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動心忍性,動和忍都是使動用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2.第一部分(l、2段):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都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

第一層(1段):舉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跡加以概括。其共同點是,在經(jīng)歷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第二層(2段):從上述事實歸納出作者的觀點。

第二部分(3段):從正反兩面論證經(jīng)受磨煉的益處。

第三部分(4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

3.論證方式特點:本文將中心論點放在簡末進行歸納。全文先論證“生于憂患”,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作者的觀點,然后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再論證“死于安樂”,高度概括歷史上大量安樂亡國的事實加以說明。論證“生于憂患”是全文的重點。

4.句式特點:

本文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的事跡,用排比句式,每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只用一句話概括,這樣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5.列舉六位經(jīng)過貧困、挫折的磨礪,終于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的例子,論述憂患可激勵人奮發(fā)向上,正反結(jié)合,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結(jié)論,激發(fā)們克服困難,銳意進取。

8-1-27.曹劌論戰(zhàn)

古今異義

可以一戰(zhàn)

古義:可憑借

今義:可能

肉食者鄙

古義:目光短淺

今義:粗俗

犧牲玉帛

古義: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義:為正義事業(yè)舍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齊師伐我

古義:軍隊

今義:老師

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

今義:中間

小大之獄

古義:案件

今義:監(jiān)獄

謀篇立意:本文記敘了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經(jīng)過,以曹劌對戰(zhàn)爭的論述貫穿全文,闡述了弱國在對強國的戰(zhàn)爭中采取戰(zhàn)略上取信于民,戰(zhàn)術(shù)上后發(fā)制人的原則,表現(xiàn)了曹劌的政治卓見和非凡的軍事才能。

層次結(jié)構(gòu)

一(1)寫魯國戰(zhàn)前的準備。

二(2)敘述長勺之戰(zhàn)的全過程。

三(3)寫曹劌論述長勺之戰(zhàn)魯國取勝的原因。

寫作特色:課文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來刻畫人物。為了突出曹劌的形象,文中處處以魯莊公與曹劌對比?!安軇フ堃姟闭f明他已成竹在胸,用“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表明他慧眼識統(tǒng)治者之鄙陋。下文則通過“鄙”與“遠謀”的對比,襯托了曹劌的卓越才干。戰(zhàn)前圍繞“何以戰(zhàn)”與莊公對話,莊公前兩次回答,說明他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靈上,表現(xiàn)了他的“鄙”。曹劌認為“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表現(xiàn),可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取勝,這充分表現(xiàn)了曹劌的“遠謀”。取勝后,莊公仍糊里糊涂,不知取勝的原因,曹劌進了科學(xué)而透辟的分析。因此可以說,全文運用了對比方法。

8-1-28.

*干將莫邪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將、莫邪為楚王鑄成寶劍,反招殺身之禍;于將臨死遺囑尚未出世的兒子為他報仇。第二、三段交代故事的發(fā)展:干將的兒子赤長大后尋得父親所藏寶劍。晝夜不忘為父報仇;楚王懸賞殺赤,赤躲進山中。遇到愿替他報仇的俠客,當即自刎,把自己的頭和寶劍交給俠客。第四段交代故事的結(jié)局:俠客不負重托,多方設(shè)計,豁出性命殺死楚王。

2.記敘干將、莫邪夫婦為楚王鑄劍而干將遭殺身之禍,后其子為父報仇巧遇俠客英雄,用計殺死楚王的經(jīng)過,表出了他的復(fù)仇心理及俠客的智勇和俠義心腸。

8-1-29.

*勞山道士

記敘了一個姓王的讀書人到勞山師學(xué)習道家法術(shù)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艱辛,一個人才可能取得某種成就,否則,只可能到處碰壁的道理。

8-1-30.詩詞五首

1.觀刈麥:通過作者的所見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賦稅剝削給勞動人民造成的極大痛苦,寄托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斷刊戟引發(fā)出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過零丁洋:詩人通過自述國破家亡的境遇,抒發(fā)了他以身殉國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已亥雜詩:寫作者辭官后的離愁別緒及詩人從自然界景物的轉(zhuǎn)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諦,體現(xiàn)了作者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強烈社會責任感。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借憑吊潼關(guān)古跡,追憶歷史,闡發(fā)議論,指出廣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會因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變,表達了作者對廣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時對封建統(tǒng)治者熱衷于爭權(quán)奪利而不顧廣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撻。

2.名句欣賞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边@是描繪農(nóng)民在烈日下在田間艱辛勞作的句子。夏天,在田野上,農(nóng)民頂著烈日勞動,腳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氣,陣陣往上沖,彎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熱的太陽光烘烤得油黑閃亮。在詩行中,流露出詩人的同情之感,憐憫之情,我們看見詩人的心弦被這艱辛悲慘的景象震動了、戰(zhàn)栗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边@兩句悲壯激昂,表明了文天祥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人的生死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不可能逃過這一關(guān),但是人的生死的方式方法卻各不相同,人怎樣活?人怎樣死?是貪戀生命而投降,還是保留氣節(jié)而英勇無畏,讓后人贊頌?當然詩人選擇了后者。這兩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正義事業(yè)而英勇獻身。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边@兩句詩表達的是一種昂揚向上、不甘隱退、奮斗到底的倔強精神。它說的是,落在地上的粉紅花瓣絕不是無情的廢物,它將化作春泥,以自己的養(yǎng)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guī)律得到啟發(fā),大自然里花開花落,本是風雨由之,無感情可言,落紅說不上是“有情”或“無情”,但詩人把自己的身世和落花結(jié)合起來,使落花具有人的感情,從而變成有情物。而落花之情表現(xiàn)在哪里呢?表現(xiàn)在去釀造新的彩色世界,新的春天。詩人借“落紅”的自白表達了與黑暗勢力抗爭的不屈精神,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春天的憧憬。詩人不惜獻身化為春泥,去充實春天的生命,去滋潤未來的花朵,這種精神令人贊嘆。現(xiàn)在,人們常引用這兩句詩來歌頌老一輩革命家在事業(yè)上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他們將自己的青春無私地貢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晚年又為培養(yǎng)青年接班人耗盡心血;也用來贊揚英雄模范人物獻身革命和建設(shè)事業(yè)的高尚品質(zhì)和可貴精神。文言文·八年級(下)第六單元課文梳理

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土地方圓)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委婉勸說)

4、能謗譏于市朝(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3、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鑒賞品味

本文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三問三答之后緊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因小見大。由家事想到國事,通過三比使齊威王連連稱“善”,欣然接受了鄒忌的勸諫。而齊威王納諫的三賞又帶來了群臣吏民進諫的三變,終于使齊國戰(zhàn)勝于朝廷,從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jié)構(gòu)樣式: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后齊國的三變,前后呼應(yīng),上下關(guān)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

二、周亞夫軍細柳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東漢末年改為今名?!妒酚洝肥俏覈谝徊考o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書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氨炯o”敘述帝王的政跡;“表”是各歷史時期的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lián)絡(luò)和補充;“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魯迅先生曾高度贊揚《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一詞多義

1.軍

駐軍

周亞夫軍細柳軍隊

上自勞軍

2.以

任用

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

用來

以備胡

3.及

至霸上及棘門軍

趕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

4.之

已而之細柳

不聞天子之詔

助詞,無實意,補充音節(jié)

稱善者久之

5.使

派遣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使人稱謝

使臣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6.耳

語氣詞,可以譯為“罷了”

若兒戲耳

耳朵

聞寡人之耳者

7.為

作為

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

天子為動

8.被

bèi表示被動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p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軍士吏被甲

9.持

持滿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10.騎qí騎馬

將以下騎送迎

jì“騎馬的人,騎兵

壁門土吏謂從屬車騎曰

通假字

1.式,同軾,車前的橫木

例句:改容式車

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例句:軍士吏被甲

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下詔令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2.形容詞作動詞

使……銳利

例句:銳兵刃

古今異義

1.軍

古義:駐軍

今義:軍隊

例句:軍霸上

2.先驅(qū)

古義:先行的衛(wèi)隊

今義:走在前面起引導(dǎo)作用的人

例句:天子先驅(qū)至

3.節(jié)

古義:符節(jié),古代使臣用來做憑證的東西。

今義:物體各段之間相連的地方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主語

例句: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

省略主語“文帝”

譯文: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

(2)省略賓語

例句:天子為動

省略賓語“之”

譯文:天子被他感動了

2.被動句

例句:天子為動

“為”表被動

譯文:天子被他感動了

3.感嘆句

例句:嗟乎,此真將軍矣

嗟乎、矣,表感嘆的語氣詞

譯文: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呀

文章結(jié)構(gòu)

事情的起因(第一段),周亞夫駐軍細柳的原因:匈奴大舉入侵。對起因的介紹簡潔明了。

事情的經(jīng)過(第二段),文帝犒勞三軍,在細柳感受到了周亞夫治軍的嚴謹和恪盡職守的“真將軍”風范。

事情的結(jié)局(第三段),故事以文帝對三個軍營的對比評價收尾。并給予周亞夫高度的稱贊──“真將軍”。

文章主旨

課文通過漢文帝巡營、慰勞細柳軍的場面,表現(xiàn)了周亞夫治軍嚴謹、忠于職守的大將風度。

寫作特點

1.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將文帝在霸上、棘門所遇到的情況和細柳駐軍的情況作對比,以霸上、棘門來襯托細柳駐軍的軍紀嚴謹,周亞夫的治軍有方。

2.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來刻畫人物形象

課文重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直接描寫周亞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面對皇帝,周亞夫表現(xiàn)的不卑不亢,毫無阿諛之態(tài)。同時,作者通過將霸上、棘門軍和細柳軍對比,描寫細柳軍的軍紀這些側(cè)面描寫,有力的烘托了周亞夫的形象。如,細柳軍將士言必稱“將軍令曰”“將軍約”,使人物雖未出場,卻已讓人感受了軍紀的嚴明和周亞夫在治軍上的威嚴。

三、古文二則

一詞多義

1.以

因為

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表目的,來

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fù)中原任命

以逖為奮威將軍

2.見

了解,知道

見往事耳

看見

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而不恨矣(恨:遺憾)

3.更

gēng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gèng更加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于

向、對

言于睿

能謗譏于市朝

5.誠

假如

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的確、實在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6.之

晉室之亂

元北伐之志

代詞,他們,指愿意收復(fù)中原的人

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fù)中原

7.將

將領(lǐng)

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統(tǒng)帥

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古今異義

1.博士

古義:古代研究經(jīng)學(xué)的最高官職名稱

今義:學(xué)位的最高一級

例句: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2.誠

古義:假如

今義:真誠的心意

例句:大王誠能命將出師

特殊句式

1.倒裝句

狀語后置

例句: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以軍中多務(wù)”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正常語序:蒙以軍中多務(wù)辭

2.省略句

(1)省略賓語

例句: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

省略賓語“之”(祖逖)

譯文:左丞相司馬睿派他做軍諮祭酒

(2)省略主語

例句:擊楫而誓曰

省略主語祖逖

譯文:祖逖擊打著船槳發(fā)誓說

文中涉及的人稱

1.卿:古代君對臣、上司對下屬、長輩對晚輩及朋友間表親切的第二人稱。

2.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3.大兄:長兄,是對同輩中年長者的尊稱。

文中涉及的成語及典故

1.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將表傳》:“士別: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與人離開三天,就應(yīng)該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

3.魚肉:《史記·項羽本紀》:“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刀俎,宰割的器具;魚肉,受宰割者)后來比喻用暴力欺凌。

4.擊楫中流:語出《資治通鑒》,表下決心要做之意。

文章主旨

《孫權(quán)勸學(xué)》主要寫了孫權(quán)勸呂蒙讀書以及呂蒙通過學(xué)習發(fā)生的變化,從而說明了學(xué)習對一個人不斷完善自己的主要作用。

《祖逖北伐》表現(xiàn)了祖逖素懷大志、憂國憂民的品質(zhì)及為收復(fù)失地而大膽進言、身體力行的膽識。

三、公輸

一詞多義

1.為

wèi給、替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wéi做

公輸盤為我為云梯作為、當作

子墨子解帶為城是

為與此同類

2.以

憑借

將以攻宋

認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以牒為械

3.之

代詞,指出將攻宋這件事

子墨子聞之

代詞,指北方侮辱我的人

愿藉子殺之

代詞,指宋

宋無罪而攻之

宋之地賓語前置的標志

宋何罪之有

4.起

出發(fā)、動身

起于齊

起身

子墨子起,再拜

5.說

同“悅”,高興

公輸盤不說

解釋

請說之

6.見

jiàn會見

見公輸盤

拜見

子墨子見

xiàn引見

胡不見我于王

7.于

給(引出動作的對象)胡不見我于王

今有人于此

起于齊

8.類

條例、道理

不可謂知類種類

為與此同類

通假字

1.說,同悅,高興

例句:公輸盤不說

2.距,同拒,抵擋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古今異義

古義:兩次

今義:表示又一次

例句:子墨子起,再拜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賓語

例句:將以攻宋

省略了介詞的賓語“之”

譯文:要憑借這些器械來攻打宋國。

(2)省略主語

例句:于是見公輸盤

省略主語楚王(墨子)

譯文:于是楚王召見公輸盤(于是,墨子又去見公輸盤)

2.倒裝句

賓語前置

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漢語中,表疑問的疑問代詞要提前,“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正常語序:宋有何罪

譯文:宋國有什么罪呢?

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將法說服公輸盤。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辯,初步說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與公輸盤演習攻防對壘,最終迫使楚王暫時取消了攻打宋國的計劃。

主要內(nèi)容

《公輸》運用比喻說理的寫法記敘了墨子說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國的故事,表現(xiàn)了墨子機智勇敢和“非攻”(反對侵略)的思想。

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分為三個步驟,用簡短的語句可概括為:(1)

用道理說服公輸盤;(2)墨子以理折服楚王;(3)墨子與公輸盤進行攻守演練,憑實力取勝,迫使楚王放棄攻宋。

五、詩詞五首

《采薇》

這是一首戍邊士卒生活的詩。詩中主要抒寫了士兵們戍邊作戰(zhàn)的艱苦生活及其思鄉(xiāng)之情。課本選擇的是詩的末章,也是全詩的最佳段。抒發(fā)士兵歸途遇雪,忍饑受渴,從而撫今追昔,痛定思痛的悲傷情懷。詩味最濃。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訴了漢代兵役制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

詩人抓住了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楊柳。通過描寫抒發(fā)了離愁別緒。

描繪了一幅清新、恬靜的田園生活畫面,表達了詩人輕松閑適的心情和對田園生活的欣賞。

《朝天子·詠喇叭》采用了借物詠懷的手法,在戲謔中寄予憎恨之情,在詼諧中寄寓了抨擊之意。

名句賞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昔我”四句,以春風拂動的柳絲來渲染依依別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xiàn)歸途的艱難和心情的黯淡,以景寫情,含蓄深永,被后人譽為三百篇中最動人的詩句。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這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在歸途中憂傷地想起:“當年我離開家鄉(xiāng)時,正是春天,柳絲低拂;而今天我重返故鄉(xiāng),卻是雨雪迷蒙的冬天了。”在對家鄉(xiāng)的濃烈的思念之下,他冒著風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掙扎著走向畫面深處,走向雨雪更濃的遠方……?!皸盍酪馈币辉~既寫出了柳枝隨風搖曳之態(tài),又表現(xiàn)出戍卒對家鄉(xiāng)依依難舍的眷戀之情?!坝暄币痪鋵懗鲫庼驳奶鞖狻⒓娂姄P揚的雪花滿天飛舞,烘托出人物沉重壓抑的心情。這兩句寫景,形象鮮明,特征突出,對比強烈,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題為《送別》,開篇卻不言送別,而是先勾勒出一幅楊柳青青,楊花漫天的情景。這一情景的創(chuàng)設(shè),不是無心之作。首先,折柳送別在古詩中早有表述,在后來的唐代折柳相送更成為一種生活的情趣。所以,開篇即寫楊柳,很吻合送別的情感。其次,作者創(chuàng)設(shè)的這種情景也烘托了送別的氣氛。楊樹和柳樹的枝條一片青翠,已經(jīng)垂到了地上,楊花紛紛揚揚漫天飛舞??此拼蠛玫拇汗?,卻不得不面對離別,怎能不讓人更加傷感。楊花“攪天飛”,一個“攪”字,既寫出了楊花的鋪天蓋地,也表現(xiàn)了一種糾纏不清,難以割舍的狀態(tài)。這兩句詩,為下面作者升華離別之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句詩位于全詩的結(jié)尾,強化了全詩安詳、寧靜、喜悅的氣氛。從開篇的鄉(xiāng)村景貌、到說話柔聲細語的老夫婦,到在地里干活的大兒子、在編雞籠的二兒子,讀者能明顯的感覺到詩中表現(xiàn)的一派安詳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白钕病?,更是一下子吸引了讀者的視線,在這樣的生活中,最令人歡喜的場景是什么呢?作者并沒有在“最喜”之后直接言明,而是賣了一個關(guān)子──“最喜小兒無賴”,小兒子是最頑皮,他正躺在溪邊剝蓮子呢。這個最小的孩子確實頑皮,即便是干活時,也是躺在溪邊。一個“臥”字,寫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的情景。同時,讀者在此也會不由得展開聯(lián)想:臥著剝蓮子的同時,它是不是在邊干邊玩啊……把自己的工作和游戲結(jié)合在一起,很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更能顯出他的頑皮。

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

開篇的第一句,和散曲名相呼應(yīng),同時通過“曲兒小”和“腔兒大”作比,既照應(yīng)了喇叭和嗩吶的特點,又暗示了作品影射對象的特點,可謂一語雙關(guān)。這首散曲,表面是吟詠喇叭,實際上諷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丑惡嘴臉?;鹿俦臼菍m廷中供使喚的奴才,地位本來低下,卻依仗皇帝的寵幸大擺威風,橫行霸道。開篇的這一對比,正道出了宦官的這一特征,把這些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文言文·八年級(下)第七單元課文梳理

一、桃花源記

古今異義

1.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新鮮、可口

2.交通

古義:互相通達

今義:道路

3.妻子

古義:妻子和子女

今義:單指妻

4.問訊

古義:詢問消息

今義:詢問

5.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6.間隔

古義:不來往

今義:隔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