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壓瘡診療與護理規(guī)范(定稿)(完整版)資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編輯優(yōu)秀版資料,歡迎下載)
壓瘡診療與護理規(guī)范(定稿)(完整版)資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編輯優(yōu)秀版資料,歡迎下載)武漢市蔡甸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壓瘡管理一、壓瘡報告制度1.住院患者如有壓瘡,無論是院內發(fā)生或/和院外帶入,均應報告。2.新入院病人如《壓瘡風險評估表(Braden)》評分≤12分的高危病人;住院患者院外帶入的壓瘡,由主管護士填寫《壓瘡風險/發(fā)生報告表》,護士長簽字,24小時內上報護理部。3.住院患者經過《壓瘡風險評估表(Braden)》評估/再評估,符合高危病人標準(評分≤12分),由主管護士填寫《壓瘡風險/發(fā)生報告表》,護士長簽字,24小時內上報護理部。如果發(fā)生壓瘡屬“不可避免壓瘡”,不需填報《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表》;否則,住院病人發(fā)生壓瘡均屬“院內壓瘡”,須依據流程填報《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表》。4.各科上報的壓瘡和/或壓瘡高危(評分≤12分)患者,護士長應邀請科護士長和/或壓瘡護理小組成員會診,確定壓瘡分期并指導相關護理措施的實施。5.病人壓瘡痊愈、出院或死亡,科室將《患者入院評估表》、《壓瘡風險評估表(Braden)》、《壓瘡風險/發(fā)生報告表》、《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表》合并裝訂、存檔,保存時間至少半年。二、壓瘡診療與護理規(guī)范一、定義: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組織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或壞死?!痘A護理學(第五版P167.)》二、好發(fā)部位:壓瘡多發(fā)生于長期受壓及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隆突處,并與臥位有密切的關系。1、仰臥位時好發(fā)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柱體隆突處、骶尾部及足跟處,尤其好發(fā)于骶尾部。2、側臥位時好發(fā)于耳廓、肩峰、肋骨、肘部、髖骨、股骨粗隆、膝關節(jié)的內外側及內外踝處。3、俯臥位時好發(fā)于面頰、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緣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和足趾等處。4、坐位時好發(fā)于坐骨結節(jié)、肩胛骨、足跟等處。三、診斷:1、瘀血紅潤期:又稱為Ⅰ期壓瘡。受壓部位出現暫時性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皮膚表現為紅、腫、熱、麻木或有觸痛解除壓力30分鐘后,皮膚顏色不能恢復正常。2、炎性浸潤期:又稱Ⅱ期壓瘡。如紅腫部位繼續(xù)受壓,血液循環(huán)得不到改善,靜脈回流受阻,局部靜脈淤血,表現為局部紫紅色,皮下產生硬結,皮膚變薄,常有水泡形成,水泡破潰后,表皮脫落,顯露潮濕、紅潤的創(chuàng)面,具有疼痛感。3、潰瘍期:又稱Ⅲ期壓瘡。全程皮膚破壞,可深及皮下組織和深層組織。表皮水泡逐漸擴大、破潰,真皮層創(chuàng)面有黃色滲出液,感染后表面有膿液覆蓋,致使淺層組織壞死,潰瘍形成,疼痛加重。4、壞死潰瘍期:又稱Ⅳ期壓瘡。局部壞死組織侵入真皮下層和肌肉層,感染向周邊及深部擴展,可深達骨面。壞死組織發(fā)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嚴重者細菌入血可引起膿毒血癥或敗血癥,造成全身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四、治療:原則:局部治療為主、全身治療為輔的綜合性治療。1、全身治療: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增加營養(yǎng),加強全身抗感染治療等。2、局部治療:評估、測量并記錄壓瘡的部位、大?。ㄩL、寬、深)、創(chuàng)面組織形態(tài)、滲出液、有無潛行或竇道、傷口邊緣與周圍皮膚狀況等,對壓瘡的發(fā)展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1)瘀血紅潤期:去除致病因素,防止壓瘡繼續(xù)發(fā)展??刹捎盟z體敷料作保護創(chuàng)面,但必須在皮膚充分清潔前提下使用,因為容易造成過于潮濕的環(huán)境,導致新的皮膚損害。(2)炎性浸潤期:保護皮膚,預防感染,防止感染是本期的治療關鍵。A、減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促進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后消毒局部皮膚,再用無菌敷料包扎。B、創(chuàng)面無感染時可以單純應用凡士林油紗布覆蓋傷口,在傷口沒有過多潮濕或滲出時也可應用水膠體敷料,但須加強觀察創(chuàng)面滲出和感染,一旦有過多滲出或感染,應立即停用防止?jié)B出過多引起的創(chuàng)面加深或感染擴散。C、創(chuàng)面有感染時可應用混合有磺胺嘧啶銀軟膏的凡士林油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應用磺胺嘧啶銀時創(chuàng)面會有蛋白樣滲出,看似膿性滲出,但沒有氣味,是藥物與創(chuàng)面作用結果,是正常反應。(3)淺度潰瘍期:清潔創(chuàng)面、促進愈合。A、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創(chuàng)面后使用凡士林紗布、金霉素軟膏、百多邦軟膏等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預防感染。B、創(chuàng)面無感染時:創(chuàng)面沒有過多潮濕或滲出時可應用水膠體敷料,但須加強觀察創(chuàng)面滲出和感染情況,一旦滲出加重或感染,應立即停用,防止?jié)B出過多引起的創(chuàng)面加深或感染擴散。C、創(chuàng)面有感染時: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后,應用局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并使用磺胺嘧啶銀霜外用。(4)壞死潰瘍期:去除壞死組織,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捎蒙睇}水或碘伏清洗創(chuàng)面,再用磺胺嘧啶銀霜等治療。對于潰瘍較深、引流不暢者,應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再進行換藥處理。感染的創(chuàng)面應采集分泌物作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根據結果選用藥物。一些中藥制劑也可應用于壓瘡的治療。對大面積深達骨骼的壓瘡,應清除壞死組織,植皮修補缺損組織,以縮短壓瘡病程,減輕患者痛苦。五、護理:1、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增加翻身次數,因疾病所采取的被迫體位,應每半小時至2小時改變體位1次,縮短局部皮膚組織受壓時間,必要時使用氣墊床等預防壓瘡護理措施。2、避免局部皮膚刺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床單元平整無皺折,對大小便失禁者、嘔吐或出汗多者應及時擦洗干凈、更換衣服和床單,使用尿片者,必須保持尿片清潔、干燥,及時更換。翻身及使用便器時,動作輕柔,避免擦傷皮膚。3、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定期為患者進行溫水擦浴,協(xié)助患者被動運動。4、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況:給予平衡飲食,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或支持療法。5、遵醫(yī)囑用藥:實施抗感染治療、預防敗血癥。6、遵醫(yī)囑換藥:根據醫(yī)囑要求,為患者進行壓瘡局部換藥,并密切觀察壓瘡情況,及時與主管醫(yī)生溝通。7、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護理、鼓勵患者主動運動。三、壓瘡風險評估表(Braden)四、壓瘡風險/發(fā)生報告表報告時間:年月日時分發(fā)生時間:年月日時分A.患者資料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入院時間:年月日時分診斷:護理級別:□特級□Ⅰ級□Ⅱ級□Ⅲ級文化程度:□文盲□小學□初中□高中□大?!醣究萍耙陨螧.壓瘡發(fā)生情況發(fā)生場所:□院外帶入:□家庭□養(yǎng)老院□其他醫(yī)院□他科帶來科□科內發(fā)生是否進行壓瘡危險因素評估 □是 □否Braden評估分C.壓瘡發(fā)生后果壓瘡分級:□可疑深部組織損傷:皮下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皮膚顏色的改變(如變紫、變紅),但皮膚完整?!跻黄冢浩つw完整,發(fā)紅,與周圍皮膚界限清楚,壓之不褪色,常局限于骨凸處?!醵冢翰糠直砥と睋p,皮膚表淺潰瘍,基底紅,無結痂,也可為完整或破潰的血泡。□三期:全層皮膚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未暴露,可有結痂或皮下隧道?!跛钠冢喝珜悠つw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暴露,常有結痂或皮下隧道。□其它:全層皮膚缺失但潰瘍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壓瘡部位:□A骶尾椎骨處□B坐骨處□C股骨粗隆處□D足跟骨處□E足踝處□F肩胛骨處□G枕骨處□H其他部位發(fā)生處數:□一處□多處壓瘡大小:長cm×寬cm部位(寫字母):D.壓瘡原因、分析、處理發(fā)生原因: □疾病原因 高?;颊?□是□否風險評估:□是□否注:易發(fā)生壓瘡的高危人群:昏迷、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偏癱、呼吸衰竭、高位截癱、骨盆骨折、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強迫體位需要嚴格限制翻身、其他,為易發(fā)生壓瘡的高危人群,需進行壓瘡風險因素評估。□護理措施不當□翻身不到位□交接班不到位□其他壓瘡處理情況(采取護理措施):□定時翻身 □使用氣墊床 □局部軟墊 □換藥(次/日) □輔助藥物□新型敷料 □手術 □其他方法:E.壓瘡評價(科護士長或傷口造口管理組填寫)主管部門意見陳述:簽名:F.持續(xù)改進措施(科護士長或傷口造口管理組填寫)簽名:G.當事及報告人/基本情況當事人級別:□NO□N1□N2□N3□N4當事人班次:報告人類別:□護士長□護士□其他報告人職稱:□高級□中級□初級報告人簽名:科室/部門:聯(lián)系:五、壓瘡分期《美國國家壓瘡咨詢委員會(NPUAP)2007年》定義:壓瘡是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導致的皮膚、肌肉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損傷,常發(fā)生于骨隆突處。1、可疑深部組織損傷:由于壓力或剪力造成皮下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皮膚顏色的改變(如變紫、變紅),但皮膚完整。2、Ⅰ期(瘀血紅潤期):皮膚完整、發(fā)紅,與周圍皮膚界限清楚,壓之不褪色,常局限于骨凸處。3、Ⅱ期(炎性浸潤期):部分表皮缺損,皮膚表淺潰瘍,基底紅,無結痂,具有疼痛感,也可為完整或破潰的血皰。4、Ⅲ期(淺度潰瘍期):全層皮膚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結痂、皮下隧道。5、Ⅳ期(深度潰瘍期):全層皮膚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結痂和皮下隧道。6、不能分期:全層皮膚缺失但潰瘍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目錄一、換藥術 2二、拆線 5三、清創(chuàng)術 8四、急救止血法 9五、腹膜腔穿刺術 10六、胃插管術 12七、氣管切開術 13八、胃腸減壓術 15九、清創(chuàng)縫合術 16十、胸腔閉式引流術 19十一、骨牽引 22十二、皮牽引 23十三、石膏固定 24十四、小夾板的制作和應用 25十五、外固定架技術 28十六、內固定技術 29十七、關節(jié)穿刺及引流 31十八、局部注射療法 32一、換藥術【適應癥】1.手術、創(chuàng)傷、燒燙傷、感染。2.術后復查、引流管、造瘺口?!拘g前準備】1.換藥前應事先了解傷口情況,以便按傷口情況準備應用的器械、敷料及藥品等。2.與患兒及家屬談話,做好各種解釋工作。爭取病人及家長配合。3.準備換藥包、有時根據傷口創(chuàng)面的具體情況,還要準備引流條(管)、無菌剪刀、探針和必須的外用藥、繃帶、腹帶或寬膠布等。4.洗手、戴帽子、口罩?!静僮鞣椒俺绦颉?.病人采取舒適的臥位或坐位,為保護隱私可用屏風遮擋。暴露創(chuàng)口,冬天應注意保暖。常規(guī)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2.用手取外層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鑷子揭去內層敷料,揭取方向與傷口縱向一致。如分泌物干結粘著敷料,可用生理鹽水或3%雙氧水濕潤后再揭下。3.觀察傷口周圍皮膚、肉芽組織生長及傷口情況。如傷口創(chuàng)面出現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時,應及時送檢做微生物培養(yǎng)和藥物敏感試驗。4.根據傷口、創(chuàng)面情況選擇不同的敷料和換藥的溶液進行相應處理。清潔傷口由內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傷口應由外向內消毒2遍,范圍≥15cm。有壞死組織或異物的應進行清理。清理后再消毒2遍。5.創(chuàng)面處理完畢,覆蓋無菌干紗布,膠布粘貼固定。創(chuàng)面大,滲液多的創(chuàng)口,可加用棉墊,必要時用引流物,若膠布不易固定時須用繃帶或頭套包扎。6.協(xié)助患者整理衣物。7.分類處理醫(yī)療廢物,污染的紗布、敷料應放入污物桶或彎盤,按感染性醫(yī)療廢物處理。不得與生活垃圾混放;尖銳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將損傷性的醫(yī)療廢物與一般醫(yī)療廢物混放。未使用的已開包裝的棉球、紗塊等不得放入無菌柜內再次使用。8.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醫(yī)療廢物桶,按六步洗手法進行手衛(wèi)生?!拘g后處理】告知注意事項:1.術后無菌傷口,如無特殊反應,3-5天后第一次換藥。2.感染傷口,分泌物較多,每天換藥1次。3.新鮮肉芽創(chuàng)面,隔1-2天換藥1次。4.嚴重感染或置引流的傷口及糞瘺等,應根據引流量的多少決定換藥的次數。5.橡皮管引流傷口2-3天換藥,引流3-7天更換或拔除?!咀⒁馐马棥?.在換藥過程中兩把換藥鑷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終處于相對的無菌狀態(tài),不可污凈不分,隨意亂用。用兩把鑷子操作,一把鑷子接觸傷口,另一把接觸敷料。2.在整個換藥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手衛(wèi)生規(guī)范。按清潔—污染—感染—隔離傷口依次進行,氣性壞疽、破傷風、溶血性鏈球菌及綠膿桿菌等感染傷口,必須嚴格執(zhí)行床邊隔離制度。3.給不同的患者之間換藥要進行手衛(wèi)生,給感染傷口換藥后,應認真洗手,然后方可給另一患者換藥。4.換藥時應查看各種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內,包裝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應立即放在醫(yī)療廢物筒內或有菌的彎盤,不得隨便亂丟。5.傷口長期不愈者,應檢查原因,排除異物存留、結核菌感染、引流不暢以及線頭、死骨等,并核對引流物的數目是否正確。換藥動作必須輕柔,注意保護健康的肉芽組織及上皮。附:縫合傷口的換藥1.無引流的縫合傷口多為無菌傷口,常于術后3天左右檢查傷口,注意觀察有無縫線反應、針眼膿皰、皮下或深部化膿;有無積液、積血,必要時試行穿刺抽液。(1)無菌縫合傷口:用l%碘伏或70%酒精棉球消毒縫合之切口及周圍皮膚,消毒范圍略大于紗布覆蓋范圍,然后覆蓋4—6層無菌紗布。(2)切口縫線反應:術后2~3天內,創(chuàng)口一般均有輕度水腫,針眼.周圍及縫線下稍有紅腫,但范圍不大,這是一種生理反應。(3)針眼膿腫:為縫線反應的進一步發(fā)展,針眼處有膿液,針眼周圍暗紅腫脹。對較小的膿腫,可先用無菌鑷子弄破并用無菌干棉球擠壓出膿液,然后涂以碘酊和酒精即可;膿腫較大或感染較深者,應提前拆除此針縫線。(4)傷口感染或化膿:局部腫脹,皮膚明顯水腫并有壓痛,傷口周圍暗紅,范圍超過兩側針眼,甚至有波動感出現。可先用針頭試穿抽膿,或用探針由縫線處插入檢查。確診為傷口化膿后,應即盡早部分或全部拆除縫線;有膿液時將傷口敞開,清除膿液和傷口內異物(如線頭等);清洗后放置合適的引流物,若傷口擴開后分泌物不多或僅有血性分泌物,則于清洗或清除異物后,用蝶形膠布拉攏創(chuàng)口即可,以后酌情換藥;伴有全身癥狀者,可適當使用抗生素,配合局部理療或熱敷。(5)疑有創(chuàng)口積血、積液時,可用針頭由周圍正常皮膚處穿刺,針尖潛入積血、積液處抽吸;或用探針、鑷子由創(chuàng)口縫合處插入,稍加分離而引流,并置入引流條,換藥至創(chuàng)口愈合。2.放置引流的縫合傷口手術后縫合傷口放置的引流物多為橡皮片或橡皮管,前者多在術后24~48小時取出,可在拔除橡皮片時換藥;后者可按常規(guī)換藥,在覆蓋紗布的一側剪一個“Y”形或弧形缺口,包繞引流管的根部。若在此之前有過多滲出液,應隨時更換濕透的外層敷料。二、拆線【適應證】1.無菌手術切口,局部及全身無異常表現,已到拆線時間,切口愈合良好者。面頸部4~5日拆線;下腹部、會陰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關節(jié)處可延長一些,減張縫線14日方可拆線。2.傷口術后有紅、腫、熱、痛等明顯感染者,應提前拆線。【禁忌證】遇有下列情況,應延遲拆線:1.新生兒及嚴重貧血、消瘦,營養(yǎng)不良者。2.嚴重失水或水電解質紊亂尚未糾正者。3.有劇烈咳嗽,哭鬧,腹脹時,胸、腹部切口應延遲拆線?!拘g前準備】1.拆線前應事先了解傷口情況,以便按傷口情況準備應用的器械、敷料及藥品等。2.與患兒及家屬談話,做好各種解釋工作。爭取病人及家長配合。3.準備換藥包、有時根據傷口創(chuàng)面的具體情況,還要準備凡士林紗布、無菌剪刀、探針和必須的外用藥、繃帶、腹帶或寬膠布等。4.洗手、戴帽子、口罩?!静僮鞣椒俺绦颉?.取下切口上的敷料,用碘酊及酒精由切口向周圍消毒皮膚2遍。2.用鑷子將線頭提起,將埋在皮內的線段拉出針眼之外少許,緊貼皮膚用剪刀剪斷,以鑷子向剪線側拉出縫線(見圖)。3.再用酒精消毒皮膚一遍后覆蓋紗布,膠布固定。
圖5-1外科拆線4.創(chuàng)面處理完畢,覆蓋無菌干紗布,膠布粘貼固定。創(chuàng)面大,滲液多的創(chuàng)口,可加用棉墊,必要時用引流物,若膠布不易固定時須用繃帶或頭套包扎。5.協(xié)助患者整理衣物。6.分類處理醫(yī)療廢物,污染的紗布、敷料應放入污物桶或彎盤,按感染性醫(yī)療廢物處理。不得與生活垃圾混放;尖銳器具放在利器盒,不得將損傷性的醫(yī)療廢物與一般醫(yī)療廢物混放。未使用的已開包裝的棉球、紗塊等不得放入無菌柜內再次使用。7.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醫(yī)療廢物桶,按六步洗手法進行手衛(wèi)生【術后處理】1.告知避免劇烈活動、濕水、抓撓以防傷口開裂。2.3日后去除敷料,觀察愈合情況決定是否繼續(xù)換藥?!咀⒁馐马棥?.在整個換藥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手衛(wèi)生規(guī)范。2.換藥時應查看各種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內,包裝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應立即放在醫(yī)療廢物筒內或有菌的彎盤,不得隨意亂丟。三、清創(chuàng)術【適用范圍】臨床上對污染傷口,而非清潔傷口,感染傷口時啟動本規(guī)程?!静僮饕?guī)程】1、清洗去污。2、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3、剪去毛發(fā),除去污垢油膩,清洗傷口周圍皮膚。4、無菌鹽水沖洗傷口,取出表淺血凝塊和異物。5、清理傷口。6、施行麻醉、消毒皮膚和覆蓋手術單,換手套、穿衣。7、檢查傷口、清除血凝塊和異物。8、切除失去活力組織和明顯挫傷的創(chuàng)緣組織(皮膚、皮組織、肌肉等)。9、處理深部傷口10、用無菌鹽水和雙氧水反復沖洗。11、縫合傷口12、更換手術單,器械和手術者手套。13、傷口內徹底止血。14、按組織層次縫合創(chuàng)緣。15、污染嚴重或留有死腔時應置引流或延期縫合皮膚。四、急救止血法【適用范圍】1、臨床上對周圍血管傷引起致命性失血者啟動本規(guī)程。2、對需要施行斷肢(指)再植者不用止血帶?!静僮饕?guī)程】1、手壓法:用手指,手掌或拳頭壓迫部以上的動脈干減少出血,壓迫點應放在易于找到的動脈經路上,壓向骨胳方能有效,例如:上肢指壓肱動脈;下肢壓迫股動脈。2、加壓包扎止血法:用于四肢臨時性止血,用急救包或厚敷料覆蓋傷口后,外加繃帶纏繞,略施壓力以能適度地止血而不影響傷肢循環(huán)為度,四肢的動脈或靜脈出血,大多數可以有效。3、強屈關節(jié)止血法:前臂和小腿動脈出血不能制止時,如無合并骨折或脫位,立即強屈肘關節(jié)或膝關節(jié),可以控制出血,如現場距醫(yī)院不遠,可用繃布固定上述體位迅速后送。4、填塞止血法:腹股溝和腋窩等部位出血,由于血管位置深在,加壓包扎和止血帶不便使用,適用填塞法止血,即用無菌紗布填塞傷口,外加包扎固定。5、止血帶法(充氣止血帶、橡皮管止血帶、彈性橡皮管、休克褲等)。①止血帶纏扎部位:扎止血帶的標準位置在上肢為臂上1/3下肢為股中、下1/3交界處,但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帶容易損傷橈神經,應視為禁區(qū),因此目前常把止血帶扎在緊靠傷口近側的健康部位。②止血帶的壓力:以阻斷動脈血流為度,使用充氣止血帶時,在成年人上肢一般維持壓力約300mmHg,下肢約500mmHg比較適宜。③上止血帶維持時間:原則上應盡量縮短止血帶的使用時間,以1小時為宜,氣候寒冷肢體溫度較低時,時間可以稍長。一般可以維持4-5小時,應注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后送或手術時應盡快地在2-3小時內到達目的地。④止血帶的解除:要在輸液、輸血和準備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觀察,方可放松止血帶。五、腹膜腔穿刺術【適應證】1.診斷性穿刺,以明確腹腔內有無積膿、積血,或抽液作化驗和病理檢查。2.大量腹水引起嚴重胸悶、氣短者,適量放液以緩解癥狀。3.行人工氣腹作為診斷和治療手段。4.腹腔內注射藥物?!窘勺C】1.嚴重腸脹氣。2.妊娠。3.因既往手術或炎癥腹腔內有廣泛粘連者。4.躁動、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静?/p>
作】1.囑患者排尿,以免刺傷膀胱。2.取平臥位或斜臥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墊好腹帶。3.穿刺點的選擇:(1)臍和髂前上棘間連線外1/3和中1/3的交點為穿刺點;放腹水時通常選用左側穿刺點。(2)臍和恥骨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上方1cm,偏左和右1~1.5cm處。(3)若行診斷性腹腔灌洗術,在腹中線上取穿刺點。4.常規(guī)消毒皮膚,術者帶無菌手套,鋪無菌孔巾,并用1%~2%普魯卡因2ml作局麻,須深達腹膜。5.作診斷性抽液時,可用17~18號長針頭連接注射器,穿刺針垂直刺入皮下在皮下潛行后再垂直刺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針,揉壓針孔,局部涂以碘酒,蓋上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6.腹腔內積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為明確診斷,可行診斷性腹腔灌洗,采用與診斷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把有側孔的塑料管尾端連接一盛有500~1000ml無菌生理鹽水的輸液瓶,使生理鹽水緩緩流入腹腔,當液體流完或病人感覺腹脹時,把瓶放正,轉至床下,使腹內灌洗液借虹吸作用流回輸液瓶中;灌洗后取瓶中液體作檢驗;拔出穿刺針,局部碘酒消毒后,蓋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7.腹腔放液減壓時,用胸腔穿刺的長針外連一長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鉗夾住橡皮管,從穿刺點自下向上斜行徐徐刺入,進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膠管放液于容器內;放液不宜過多、過快,一般每次不超過3000ml;放液完畢拔出穿刺針,用力按壓局部,碘酒消毒后蓋上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縛緊腹帶。六、胃插管術【適應證】1.胃擴張,幽門狹窄及食物中毒等。2.鋇劑檢查或手術治療前的準備。3.昏迷、極度厭食者插管行營養(yǎng)治療。4.口腔及喉手術需保持手術部位清潔者。5.胃液檢查。【禁忌證】1.嚴重的食道靜脈曲張。2.腐蝕性胃炎。3.鼻腔阻塞。4.食管或賁門狹窄或梗阻。5.嚴重呼吸困難?!拘g前準備】1.訓練病人插管時的配合動作,以保證插管順利進行。2.器械準備,備消毒胃管、彎盤、鉗子或鑷子、10ml注射器、紗布、治療巾、石蠟油、棉簽、膠布、夾子及聽診器。3.檢查胃管是否通暢,長度標記是否清晰。4.插管前先檢查鼻腔通氣情況,選擇通氣順利一側鼻孔插管。【操
作】1.病人取坐位或臥位。2.用石蠟油潤滑胃管前段,左手持紗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鑷子夾住胃管前段,沿一側鼻孔緩慢插入到咽喉部(14~16cm),囑病人作吞咽動作,同時將胃管送下,插入深度為45~55cm(相當于病人發(fā)際到劍突的長度),然后用膠布固定胃管于鼻翼處。3.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1)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如有胃液抽出,表示已插入胃內。(2)用注射器向胃管內注入空氣,同時置聽診器于胃部聽診,如有氣過水聲,表示胃管已插入胃內。(3)將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內應無氣體逸出,若出現連續(xù)氣泡且與呼吸相一致,表示誤入氣管內。4.證實胃管在胃內后,將胃管末端折疊用紗布包好,用夾子夾住,置病人枕旁備用。七、氣管切開術【適應證】1.各種原因引起上、下呼吸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難。2.各種原因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衰竭或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3.某些咽喉、口腔、下頜及頸部手術前,為方便操作或預防血液及分泌物下咽,可先行氣管切開術?!拘g前準備】1.嚴重呼吸困難者,準備氣管插管,若氣管切開過程中出現呼吸停止時立即插管,或氣管切開前先插管,以免術中出現意外。2.器械準備,氣管切開包、手套、治療盤(碘酒、酒精、棉簽、2%普魯卡因、1%地卡因)、吸引器、橡皮導尿管、頭燈和氧氣等?!静?/p>
作】1.體位:(1)患者取仰臥位,肩下墊高,頭向后仰,頸部伸直并保持正中位,使氣管向前突出。(2)不能仰臥位者,取半坐位或坐位,但肩下仍需墊高,頭向后仰伸,若頭后仰伸使呼吸困難加重,可將頭稍前屈,作切口后再后仰。2.術野常規(guī)消毒。3.2%利多卡因加腎上腺素少許,自甲狀軟骨下緣至胸骨上切跡作頸前正中皮下浸潤麻醉,氣管兩側也可注射少量麻醉劑;若病人已昏迷或緊急情況下,可不予麻醉。4.切口:術者用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食指按喉結以定中線;自環(huán)狀軟骨下緣至胸骨上切跡稍上作頸前正中切口,切開皮膚、皮下及頸淺筋膜。5.分離氣管前軟組織,用止血鉗自白線處分離兩側胸骨舌骨及胸骨甲狀肌,并將肌肉均勻地拉向兩側,暴露氣管;甲狀腺峽部通常位于2和3氣管環(huán)前壁,若甲狀腺峽部較大,影響手術操作,則沿甲狀腺峽部下緣與氣管前筋膜之間分離,然后用甲狀腺拉鉤,將甲狀腺峽部向上牽引,即暴露氣管;將氣管前筋膜稍加分離,氣管環(huán)即清晰可見(注意分離過程中始終保持氣管居中,且經常用手指觸及氣管位置,以免損傷鄰近重要組織)。6.確認氣管:(1)視診,分離氣管前筋膜后可見到白色的氣管環(huán)。(2)觸診,手指可觸及有彈性的氣管環(huán)。(3)穿刺,用空針穿刺可抽到氣體。7.切開氣管,切開氣管前,氣管內注入1%地卡因0.5ml,以防切開氣管后出現劇烈咳嗽;用尖刀于第2~3環(huán)正中自下向上挑開前壁;注意刀刃不宜插太深,以免損傷氣管后壁及食道壁。8.插入套管,氣管切開后,立即用氣管撐開器或中彎血管鉗撐開,插入氣管套管,迅速取出通管芯,套入內管;暫用手指固定套管;若分泌物較多立即用接有吸引器的導尿管自套管內抽吸。9.切口處理:(1)分別檢查氣管前壁兩側切口緣是否內翻,尤其是小孩;若內翻應用蚊齒鉗向外挑起。(2)仔細檢查傷口有無活動性出血,并予以妥善處理。(3)固定氣管套管,系帶打死結。(4)皮膚切口中端縫合1~2針。(5)正中剪開一塊紗布,墊襯于氣管套管底板下,以保護傷口。10.術后注意病人呼吸情況及有無皮下氣腫、氣胸、縱膈氣腫等,若發(fā)生并發(fā)癥應作相應處理。八、胃腸減壓術【適應證】1.急性胃擴張。2.胃、十二指腸穿孔。3.腹部較大型手術后。4.機械性及麻痹性腸梗阻。【術前準備】1.檢查胃、十二指腸引流管是否通暢。2.備減壓抽吸裝置,手提式或電動低壓抽吸器;如無上述裝置,可用注射器代替。3.其它用具同“胃插管術”?!静?/p>
作】1.病人取坐位或臥位。2.按常規(guī)方法插胃管,插入深度依病情而定。
3.將胃、十二指腸引流管接減壓抽吸裝置,低壓抽吸。九、清創(chuàng)縫合術【適應證】8小時以內的開放性傷口;8小時以上無明顯感染的傷口,傷員一般情況好。頭部血運好,傷后十二小時內仍可行清創(chuàng)術?!窘勺C】污染嚴重或已化膿感染的傷口不宜一期縫合,僅將傷口周圍皮膚擦凈,消毒周圍皮膚后,敞開引流?!拘g前準備】1.全面檢查傷員,如有休克,先搶救,待休克好轉后爭取時間進行清創(chuàng)。2.如顱腦、胸、腹有嚴重損傷,應先予處理。如四肢開放性損傷,應注意是否同時合并骨折,攝X線片協(xié)助診斷。3.應用止痛和術前鎮(zhèn)靜藥物。4.如傷口較大,污染嚴重,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在術前1小時、術中、術畢分別用一定量的抗生素。5.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輕者用1500U,重者用3000U?!韭?/p>
醉】上肢清創(chuàng)可用臂叢神經或腕部神經阻滯麻醉,下肢可用硬膜外麻醉,較小較淺的傷口可使用局麻,較大及復雜、嚴重的則可選用全麻。
【手術步驟】1.清洗去污:分清洗皮膚和清洗傷口兩步。(1)清洗皮膚: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再用汽油或乙醚擦去傷口周圍皮膚的油污。術者常規(guī)戴口罩、帽子,洗手,戴手套,更換覆蓋傷口的紗布,用軟毛刷蘸消毒皂水刷洗皮膚,并用冷開水沖凈。然后換另一毛刷再刷洗一遍,用消毒紗布擦干皮膚。兩遍刷洗共約10分鐘。(2)清洗傷口:去掉覆蓋傷口的紗布,以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用消毒鑷子或紗布球輕輕除去傷口內的污物、血凝塊和異物。2.清理傷口:(1)施行麻醉,擦干皮膚,用碘酊、酒精消毒皮膚,鋪蓋消毒手術巾準備手術。術者重新用酒精或新潔爾滅液泡手,穿手術衣、戴手套后即可清理傷口。(2)對淺層傷口,可將傷口周圍不整皮膚緣切除0.2~0.5cm,切面止血,消除血凝塊和異物。切除失活組織和明顯挫傷的創(chuàng)緣組織(包括皮膚和皮下組織等),并隨時用無菌鹽水沖洗。(3)對深層傷口,應徹底切除失活的筋膜和肌肉(肌肉切面不出血,或用鑷子夾鑷不收縮者表示已壞死),但不應將有活力的肌肉切除。有時可適當擴大切口和切開筋膜,處理較深部切口,直至比較清潔和顯露血循環(huán)較好的組織。(4)如同時有粉碎性骨折,應盡量保留骨折片。已與骨膜分離的小骨片應予清除。(5)淺部貫通傷的出入口較近者,可切開組織橋,變兩個切口為一個。如傷道過深,不應從入口處清理深部,而應從側面切開處清理傷道。(6)傷口有活動性出血,在清創(chuàng)前可先用止血鉗鉗夾,或臨時結扎止血。待清理傷口時重新結扎,除去污染線頭。滲血可用溫鹽水紗布壓迫止血,或用凝血酶局部止血劑。3.修復傷口:(1)清創(chuàng)后再次用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口。再根據污染程度、大小和深度決定是開放還是縫合,是一期還是延期縫合。未超過12小時的清潔傷可一期縫合;大而深傷口,在一期縫合時應置引流條;污染重的或特殊部位不能徹底清創(chuàng)的傷口,應延期縫合,即在清創(chuàng)后先于傷口內放置凡士林紗布引流條,待4~7日后,如傷口組織紅潤,無感染或水腫時,再縫合。(2)頭、面部血運豐富,愈合力強,損傷時間雖長,只要無明顯感染,仍應爭取一期縫合。(3)縫合時,不應留有死腔,張力不能太大;對重要血管損傷應修補或吻合;對斷裂的肌腱和神經干應修整縫合;暴露的神經和肌腱應以皮膚覆蓋;開放性關節(jié)腔損傷應徹底清潔后再縫合;胸、腹腔的開放損傷應徹底清創(chuàng)后,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條?!拘g中注意事項】1.傷口清洗是清創(chuàng)術的重要步驟,必須反復大量生理鹽水沖洗。選擇局麻時,只能在清洗傷口后麻醉。2.徹底切除已失去活力的組織,又要盡量愛護和保留存活的組織。3.避免張力太大,以免造成缺血或壞死?!拘g后處理】1.根據全身情況輸液或輸血。2.合理應用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促使炎癥消退。3.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如傷口深、污染重,應同時肌肉注射氣性壞疽抗毒血清。4.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5.注意傷肢血運,傷口包扎松緊是否合適,傷口有無出血等。6.一般應根據引流物情況,在術后24~48小時拔除傷口引流條。7.傷口出血或發(fā)生感染時,應即拆除縫線,檢查原因,進行處理。8.定時換藥,按時拆線。十、胸腔閉式引流術【適應證】1.中、大量氣胸,開放性氣胸,張力性氣胸。2.氣胸經胸膜腔穿刺術抽氣肺不能復張者。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膿胸或慢性膿胸胸腔內仍有膿液、支氣管胸膜瘺
5.開胸術后。【禁忌證】1.凝血功能障礙或有出血傾向者。2.惡性胸腔積液,持續(xù)引流可導致大量蛋白質和電解質丟失者?!静僮鞣椒俺绦颉?.術前準備(1)認真了解病史,根據X線胸片、CT等影像學資料以及超聲檢查協(xié)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積液的引流。(2)準備好直徑合適的引流管,單純氣胸可選用口徑較細的引流管;引流液體一般選用外徑約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膠管。也可選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閉式引流袋或水封瓶。(3)張力性氣胸應先穿刺抽氣減壓。(4)向家屬及患者詳細說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屬理解2.麻醉與體位(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包括皮膚、皮下、肌層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層胸膜后,再稍進針并行試驗性穿刺,待抽出液體或氣體后即可確診。(2)體位:半臥位。氣胸引流穿刺點選在第2肋間鎖骨中線;胸腔積液引流穿刺點選在第7~8肋間腋中線附近;局限性積液須依據B超和影像學資料定位。3.手術步驟(1)沿肋間做2~3cm的切口,用2把彎血管鉗交替鈍性分離胸壁肌層,于肋骨上緣穿破壁胸膜進入胸腔。此時有明顯的突破感,同時切口中有液體溢出或氣體噴出。(2)用止血鉗撐開、擴大創(chuàng)口,用另一把血管鉗沿長軸夾住引流管前端,順著撐開的血管鉗將引流管送入胸腔,其側孔應進入胸內3-5cm左右。引流管遠端接水封瓶或閉式引流袋,觀察水柱波動是否良好,必要時調整引流管的位置。(3)縫合皮膚,固定引流管,同時檢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氣。(4)也可選擇套管針穿刺置管。套管針有兩種,一種為針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內,用針芯將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針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內;另一種為三通金屬套管,穿入胸腔后邊拔針芯邊從套管內送入引流管。(5)如須經肋床置管引流,切口應定在膿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長5~7cm,切開胸壁肌肉顯露肋骨,切開骨膜,剪除一段2~3cm長的肋骨。經肋床切開膿腔,吸出膿液,分開粘連,安放一根較粗的閉式引流管。2~3周如膿腔仍未閉合,可將引流管剪斷改為開放引流?!咀⒁馐马棥砍R姷牟l(fā)癥如下。1.引流不暢或皮下氣腫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夠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側孔位于胸壁軟組織中。引流管連接不牢大量漏氣也可造成皮下氣腫。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緣損傷肋間血管所致。3.胸腔感染多由于長時間留置引流管、引流不充分或切口處污染均可引起。4.復張性肺水腫多發(fā)生于肺萎陷時間較長者,十一、骨牽引一、穿針原則1、術前征得患者同意,簽手術知情同意書;2、熟悉穿針部位的血管神經走行。原則是在重要結構的一側穿針,以避免損傷這些重要的結果。3、遵循無菌操作的技術進行皮膚準備。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皮膚,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將骨膜阻滯是困難的,在操作中可能會有疼痛。5、皮膚切口穿針前,應用小尖刀片預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針,針眼處每日以酒精消毒,可減少針道的感染。6、盡量用手搖鉆而不用動力鉆,以避免高溫高熱造成骨壞死。7、穿刺針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損傷骺板,理想的穿刺針是只穿過皮膚、皮下和骨骼,避開肌肉和肌腱。8、不要破壞骨折血腫以免人為將閉合骨折變?yōu)殚_放狀態(tài)。9、不要穿入關節(jié)否則會造成化膿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10、其它如在穿刺過程中針不要彎曲;要選擇合適的牽引弓;牽引的力線要與骨折的縱軸一致;要注意牽引重量,不要過牽;隨時給予X線檢查。二、常用部位骨牽引1、脛骨結節(jié)脛骨結節(jié)向后一橫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內穿針。2、跟骨外踝頂點下2㎝,再向后2㎝或內踝頂點下3㎝,由內向外穿針。3、股骨下端髕骨上緣2㎝或內收肌結節(jié)上2橫指處,由內向外穿針。4、尺骨鷹嘴由鷹嘴尖端向遠端⒈5橫指處,由內向外穿針。5、指骨指骨遠節(jié)基底遠側。6、顱骨雙側外耳道經頂部的連線與兩眉弓外緣向枕部劃線的交點。十二、皮牽引一、牽引機制將膠布和皮膚之間的摩擦力通過淺筋膜、深筋膜及肌間隔等傳導到骨骼上。二、牽引方法膠布寬度為肢體最細周徑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過肢體遠端10㎝。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帶牽引。三、注意事項1、適用于兒童、老人或作為一種最初的、暫時的治療手段;2、仔細檢查牽引處皮膚,祛除污物;3、保護骨突起部位,避免膠布粘貼骨突起;4、最大牽引重量一般為5㎏,具體因人而異;5、抬高患肢,防止水腫;6、每天檢查肢體長度,調整牽引力度。五、常用皮牽引1、上肢皮牽引;2、下肢皮牽引。十三、石膏固定一、適應證1、用于骨折,脫位,韌帶損傷和關節(jié)感染性疾病,用來緩解疼痛,促進愈合;2、用于穩(wěn)定脊柱和下肢骨折,早期活動;3、用來穩(wěn)定固定關節(jié),改善功能,比如橈神經損傷引起的腕下垂等;4、矯正畸形。比如用于畸形足和關節(jié)攣縮的治療;5、預防畸形,用于神經肌肉不平衡和脊柱側凸患者。二、原則石膏固定的原則有二:1、三點固定原則術者在肢體的兩端用力塑形,第三個點則位于石膏定點的對側。骨膜和其它軟組織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夾板的凸側來增加石膏的穩(wěn)定性。2、水壓原則如果一桶水放在一個堅硬的容器里,容器可克服水自身的重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變。在脛骨骨折時,如果石膏強度足夠的話,那么在復位固定后,利用水壓原則,長度就不會丟失。三、注意事項1、內置薄層襯墊,保護骨突起部位;2、水溫適宜,以25~30℃最佳;3、待氣泡完全停止排逸再排水,手握石膏繃帶兩端向中間擠壓,減少石膏丟失;4、石膏繃帶貼著肢體向前推纏,邊纏邊抹,松緊適宜;5、100°~90°方法:如果欲將關節(jié)固定于90°屈曲位,則綁纏石膏時應屈曲100°,塑形前將其恢復至90°;6、石膏厚度根據石膏繃帶質量和性能而定,應掌握厚薄適宜;7、石膏固定應包括鄰近上下關節(jié),避免過長或過短;如脛骨骨折后石膏固定,應包括踝關節(jié);8、留出肢體末端觀察血液循環(huán);9、一般固定關節(jié)于功能位,個別骨折為了防止復位后再移位,需要將關節(jié)固定于非功能位,但在兩周左右初步愈合后,需要及早改為功能位固定;10、石膏固定完畢,需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況和固定日期;11、交代患者注意事項,患肢抬高,鍛煉未固定的關節(jié)、肌肉功能。如出現肢體腫脹、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及時就診。十四、小夾板的制作和應用一、夾板夾板是局部外固定的主要用具。應具備以下三種性能:⑴塑性:夾板可彎曲成各種形狀,一適應肢體各部外形,符合肢體的生理弧度。⑵韌性:能有足夠的支持力,承擔得起肢體的重力,起到外固定的支架作用,不致彎曲、劈裂和折斷。⑶彈性:能適應肢體肌肉收縮和舒張所產生的肢體內部壓力的變化。并由此通過夾板的彈性將力量作用于骨折端,發(fā)揮持續(xù)復位作用。二、夾板的材料與制作夾板的材料以就地取材為宜,凡具有以上三種性能者均可應用。在我處以地產柳木為材料。根據各部位骨折所用夾板的規(guī)格要求,制作出大小合適之夾板,拋光打圓塑形,內粘氈墊,外套步套,備用。三、紙壓墊選用質地柔韌的毛頭紙折疊而成。能維持一定體形,又有一定的支持力,能吸水,可散熱,對皮膚無刺激作用。常用的有以下9種形狀:1、平墊:適用于肢體平坦的部位,多用于骨干部。2、塔形墊:適用于關節(jié)凹陷處,如肘、踝關節(jié)。3、梯形墊:適用于肢體斜坡處,如肘后部、族踝部。4、高低墊:適用于鎖骨或復位后固定不穩(wěn)的橈、尺骨。5、抱骨墊:呈半月狀,用于髕骨骨折。6、葫蘆墊:適用于橈骨頭脫位時。7、橫墊:用于橈骨下端骨折。8、合骨墊:用于下尺橈關節(jié)分離時。9、分骨墊:用于前臂橈尺骨骨折等。四、布帶寬1.5~2㎝,用雙層白布或4~6層繃帶縫成,大腿用寬厚布帶,上肢用窄薄布帶。五、應用在手法復位骨折后,按下列步驟行夾板固定:1、外敷或貼消腫止痛膏藥,再以繃帶均勻纏繞患肢,切勿加壓;2、放置紙墊:將選好的紙墊,準確地放在骨折的適當部位,正確運用各種類型的紙壓墊,并按兩點加壓,三點加壓,錯對加壓等方法作用于骨折端。3、安放夾板:按照各部位的具體要求,依次安放選好的夾板,由助手扶托固定。4、捆綁布帶:夾板外纏繃帶后以四條布帶捆綁夾板。近側端一道留在最后。捆綁時先將布帶雙折對齊,平均用力纏繞兩周。檢查布帶的松緊度,要求布帶在捆緊后能不費力地在夾板上下移動1㎝為宜。六、固定后病人的護理:⑴搬送病人:夾板固定后要防止因肢體重量而致骨折移位。⑵抬高患肢,觀察肢體血運:注意肢體顏色、溫度、感覺及腫脹程度,如發(fā)現肢端腫脹,疼痛,溫度下降,顏色發(fā)青,知覺麻木,伸屈活動障礙且伴發(fā)劇痛者應即使處理,否則,肢體有發(fā)生缺血性攣縮的危險。⑶調整布帶:一般在復位四日內,患肢腫脹有加重趨勢,應每日將布帶放松一點,保持1㎝左右的正常移動度。以后肢體腫脹漸輕,布帶會變松,應每日捆緊一點。兩周后腫脹消退,夾板固定趨向平穩(wěn)。⑷復位后不穩(wěn)定的骨折,最初一周內應復查X線片,如骨折有變位或紙壓墊及夾板有移位,應即使調整。⑸兩周后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應每周門診復查一次,直至骨折臨床愈合。⑹及時指導病人進行功能活動,促進患肢功能恢復。⑺骨折臨床愈合日期即為解除外固定日期。十五、外固定架技術一、定義將骨折的遠近兩端用骨針或釘穿過,在皮膚外將穿過骨折兩端的骨針固定在外固定架上,從而達到使骨折對位和固定的目的,即為外固定架技術。二、作用1、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對位;2、可牽開骨折兩端以延長肢體;3、可利用加壓技術,促進骨折愈合;4、可以糾正早期的成角畸形與旋轉畸形。三、適應證1、開放性骨折及開放性骨折病人的轉送,方便傷口處理;2、治療骨不連;3、肢體延長術;4、多段骨折;5、不穩(wěn)定的粉碎骨折;6、關節(jié)融合術。四、種類1、單邊式半針外固定架;2、雙邊式骨外固定架;3、四邊式骨外固定架;4、半環(huán)、全環(huán)與三角式骨外固定架。五、使用方法1、熟悉解剖,避免損傷重要血管與神經;2、嚴格無菌操作,針口處應用酒精敷料包扎;3、慎選穿針的粗細及穿針部位,不能離骨折端太近或太遠;4、穿針在局麻下進行,穿針時宜使用慢速鉆進針;5、應每天檢查外固定架連接部位有無松動以及針眼處有無感染;6、根據骨折情況,指導病人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十六、內固定技術內固定技術在骨科應用廣泛,主要用于治療各種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內固定。一、骨折常用內固定物的種類及適應癥1、螺釘⑴種類:包括:①普通螺釘;②加壓螺釘;③生物可吸收螺釘。⑵適應癥:常與接骨板聯(lián)合應用,固定各種骨折、少數情況下,單獨應用就能達到穩(wěn)定骨折的目的,獲得滿意的效果,如內踝撕脫骨折、肱骨內髁骨折等。2、接骨板⑴種類:①普通接骨板,種類較多,多為鈷鉻合金制成;②加壓接骨板。⑵適應癥:根據骨折的部位、程度、形態(tài)等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接骨板進行固定。骨折線的兩端應分別以2~4枚螺釘固定,且應離開粉碎性的骨折線,螺釘必須穿過兩側的骨皮質。3、髓內針⑴種類:①V形與梅花髓內針;②帶鎖髓內針;③彈性髓內針;④加壓髓內針。⑵適應癥:應用于治療各種長管狀骨的新鮮骨折、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病理性骨折,另外也適用于良性骨腫瘤切除術后須行大塊植骨的患者。4、不銹鋼絲主要用于治療髕骨骨折、尺骨鷹嘴、股骨大轉子等骨折,行鋼絲張力帶內固定,還可用于捆綁粉碎性骨折。5、骨圓針選擇各種粗細不同的骨圓針,用于治療各種掌骨和指骨骨折以及不適宜用螺釘固定的骨碎片,粗的骨圓針可用于骨牽引。二、脊柱內固定器械1、脊柱前路內固定器械及適應癥:⑴種類:前路內固定物包括各種前路鋼板、椎體螺釘、椎間融合器、人工椎體等。⑵適應癥:適用于治療脊柱骨折前方減壓術后、椎體腫瘤切除術后、前路椎間盤切除術后、前方植骨不穩(wěn)定以及脊柱畸形矯形等的內固定。2、脊柱后路內固定器械及適應癥:⑴種類:種類繁多,主要有:椎弓根螺釘、椎弓根鉤以及各種撐開、加壓系統(tǒng)。⑵適應癥:主要用于脊柱畸形的矯正、脊柱結核、脊柱腫瘤、脊柱骨折以及脊柱不穩(wěn)定的內固定系統(tǒng)。十七、關節(jié)穿刺及引流一、定義關節(jié)穿刺及引流是一項有創(chuàng)檢查和治療方法,在局麻下進行,需根據需要準備不同型號的穿刺針,套管針及注射器,在嚴格無菌操作下進行。二、適應癥1、四肢關節(jié)積液,積膿須行關節(jié)腔穿刺抽液檢查或引流,或注射藥物進行治療;2、需行關節(jié)腔造影術以了解關節(jié)軟骨或骨端的變化。三、各關節(jié)穿刺部位及方法1、肩關節(jié)穿刺術患肢輕度外展外旋,肘關節(jié)屈曲位,于肱骨小結節(jié)與喙突之間垂直刺入關節(jié)腔。也可以從喙突尖下外側三角肌前緣,向后外方向刺入關節(jié)腔。2、肘關節(jié)穿刺術肘關節(jié)屈曲90°,緊依橈骨小頭近側,于其后外方向前下進針。也可在尺骨鷹嘴頂端與肱骨外上髁之間向內前方刺入。還可經尺骨鷹嘴上方,經肱三頭肌腱向前下方刺入關節(jié)腔。3、腕關節(jié)穿刺術經尺骨莖突側面下方,垂直向內下進針,也可在橈側進行,但需避免損傷橈動脈。4、髖關節(jié)穿刺術在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jié)連線的中點,腹股溝韌帶下2㎝,股動脈的外側垂直進針,也可取下肢內旋位,從股骨大轉子上緣平行,經股骨頸向內上方刺入。5、膝關節(jié)穿刺術髕骨四周無重要的血管和神經,均可穿刺,標準穿刺點在髕骨外上方及髕骨內外側下方,可通過此三點做穿刺及經套管針安置引流沖洗管。6、踝關節(jié)穿刺術緊貼內外踝尖部,向內上方進針,經踝部與相鄰的距骨之間刺入關節(jié)腔。四、操作注意事項1、應邊進針邊回抽,如抽到新鮮血液,應退針少許,改換穿刺方向再進針;2、對抽出的關節(jié)液作肉眼觀察,各種鏡下及細菌培養(yǎng)檢查;3、關節(jié)腔有明顯積液者,應盡量抽盡積液,局部加壓包扎,適當予以固定;4、關節(jié)腔內注射激素不應超過三次。十八、局部注射療法即我們常用的局部封閉療法,有消炎止痛作用。一、適應癥1、肩周炎;2、網球肘;3、腰3橫突肥大綜合征;4、其他部位的筋膜炎;5、腱鞘炎;6、棘間韌帶炎;7、各關節(jié)韌帶的急慢性損傷。二、使用藥物的方法醋酸強的松龍1ml+2%的利多卡因2ml,嚴格無菌條件下局部注射,注射部位及進針深度非常重要,要準確的將藥物注射到炎癥部位。三、注意事項1、注射當天局部避免洗??;2、每一部位注射不應超過三次;3、嚴重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適應癥,以避免感染;4、注射局部皮膚有炎癥時禁止注射;5、注射過程中避免損傷周圍的血管神經。常用中醫(yī)診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海安一未堂中醫(yī)門診部2021年12月一、毫針刺法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采用不同型號的金屬毫針刺激人體一定的腧穴,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適用于各種急、慢性疾病?!居梦餃蕚洹恐委煴P,毫針盒(內備各種毫針)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針,0.5%碘伏,棉簽,棉球,鑷子,彎盤,必要時備毛毯和屏風等?!静僮鞣椒ā?.進針法1.1指切進針法:又稱爪切進針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邊,右手持針,用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近針根處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此法適宜于短針的進針。1.2夾持進針法:或稱駢指進針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膚表面位置,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此法適用于肌肉豐滿部位及長針的進針。1.3舒張進針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膚松弛或有皺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4提捏進針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皮膚頂端將針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進針。如印堂穴。2.進針角度和深度2.1角度:是指進針時針身與皮膚表面構成的夾角。直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適用于人體大部分腧穴。斜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傾斜刺入。此法適用于肌肉較淺薄處或內有重要臟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平刺:即橫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適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頭部。2.2深度:是指針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據患者體質、年齡、病情及針刺部位而定。體質:身體瘦弱,宜淺刺;肌肉豐滿者,宜深刺。年齡:小兒及年老體弱者,宜淺刺;中青年身強體壯者,宜深刺。病情:陽證、新病宜淺刺;陰證、久病宜深刺。部位:頭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處的腧穴,宜淺刺;四肢、臀、腹及肌肉豐滿處的腧穴,宜深刺。3.行針基本手法3.1提插法: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將針身提到淺層,再由淺層插到深層,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3.2捻轉法: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將針身大幅度捻轉,幅度愈大,頻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當針刺部位出現酸、麻、脹、重等感覺時,術者手下也會有沉、緊、澀的感覺,即為“得氣”,說明針刺起到了作用。4.補瀉手法4.1補法:進針慢而淺,提插輕,捻轉幅度小,留針后不捻轉,出針后多揉按針孔。多用于虛證。4.2瀉法:進針快而深,提插重,捻轉幅度大,留針時間長,并反復捻轉,出針后不按針孔。多用于實證。4.3平補平瀉法:進針深淺適中,刺激強度適宜,提插和捻轉的幅度中等,進針和出針用力均勻。適用于一般患者?!静僮鞒绦颉?.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2.協(xié)助患者松開衣著,按針刺部位,取合理體位。3.選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壓穴位,并詢問患者有無感覺。4.消毒進針部位后,按腧穴深淺和患者胖瘦,選取合適的毫針,同時檢查針柄是否松動,針身和針尖是否彎曲或帶鉤,術者消毒手指。5.根據針刺部位,選擇相應進針方法,正確進針。6.當刺入一定深度時,患者局部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或向遠處傳導,即為“得氣”。得氣后調節(jié)針感,一般留針10~20分鐘。7.在針刺及留針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暈針、滯針等情況。如出現意外,緊急處理。8.起針: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壓在針孔周圍皮膚處,右手持針柄慢慢捻動將針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隨即用無菌干棉球輕壓針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檢查針數,以防遺漏。9.操作完畢,協(xié)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臥位,整理床鋪。10.清理用物,歸還原處?!咀⒁馐马棥?.患者過于饑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刺。對身體瘦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進行針刺時手法不宜過強,并應盡量選用臥位。2.婦女懷孕3月者,不宜針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懷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針刺。至于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一些通經活血的腧穴,在懷孕期亦應予禁刺。如婦女行經時,若非為了調經,亦不應針刺。3.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頂部的腧穴不宜針刺。4.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5.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6.對胸、脅、腰、背臟腑所居之處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腫大、肺氣腫患者更應注意。如刺胸、背、腋、脅、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過深,都有傷及肺臟的可能,使空氣進入胸腔,導致創(chuàng)傷性氣胸,輕者出現胸痛、胸悶、心慌、呼吸不暢;甚則呼吸困難,唇甲發(fā)紺、出汗、血壓下降等癥。因此,醫(yī)者在進行針刺過程中精神必須高度集中,令患者選擇適當的體位,嚴格掌握進針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發(fā)生。7.針刺眼區(qū)和項部的風府、啞門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轉和長時間的留針,以免傷及重要組織器官,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8.對尿潴留等患者在針刺小腹部腧穴時,也應掌握適當的針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誤傷膀胱等器官出現意外的事故。二、三棱針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三棱針古稱鋒針,三棱針刺法具有開竅泄熱,活血祛瘀,疏經通絡,治療頑固性痹證的作用,既適用于實證和熱證,也可用于寒實證。常用于某些急癥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熱、中暑、中風閉證、急性咽喉腫痛,目赤紅腫,頑癬、癤癰初起、扭挫傷、疳疾、痔瘡、久痹、頭痛、丹毒、指(趾)麻木等?!居梦餃蕚洹恐委煴P、三棱針、0.5%碘伏、棉簽、彎盤等。【操作方法】常用刺法有以下幾種:1.腧穴點刺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規(guī)消毒皮膚、針尖后,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0.3cm,立即出針,輕輕按壓針孔周圍,使出血數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止血,2.刺絡用三棱針緩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較細的淺靜脈,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止血。3.散刺又叫豹紋刺,按不同疾病有兩種不同刺法:3.1頑癬、癤腫初起(未化膿),嚴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3.2扭傷、挫傷后局部瘀腫,在瘀腫局部消毒后如豹紋般散刺出血。4.挑刺左手按壓施術部位的兩側,或夾起皮膚,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將經過嚴密消毒過的腧穴或反應點的表皮調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刺入0.5cm左右深,將針身傾斜并使針尖輕輕提高,挑斷皮下部分纖維組織,然后局部消毒,覆蓋敷料?!静僮鞒绦颉?.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病人配合。2.患者取合理體位,協(xié)助松開衣著,暴露施針部位,進行皮膚消毒。3.右手拇、食兩指持住針柄,中指扶住針尖部,露出針尖1~2分許,以控制針刺深淺度,針刺時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夾持、舒張皮膚,右手持三棱針針刺,根據病情,選擇相應刺法。4.在施針過程中,應觀察患者面色、神情,詢問有無不適反應,預防暈針。5.操作完畢后,協(xié)助患者衣著,安排舒適體位,整理床單位。6.清理用物,歸還原處?!咀⒁馐马棥?.三棱針刺激頗強,治療時須注意患者體位舒適,并須與醫(yī)生配合,還須注意預防暈針。2.由于三棱針針刺后針孔較大,必須嚴密消毒,防止感染。3.點刺、散刺必須做到淺而快,切勿刺傷動脈、出血不宜過多,一般以數滴為宜。4.身體虛弱,氣血兩虧,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或損傷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5.每日或隔日針治1次,3~5次為一療程。急癥也可每日治兩次。如治療需出血較多者,每周治療1~2次為宜。三、電針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電針是在針刺腧穴“得氣”后,在針上通以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適用于治療各種痛證、痹證、痿證、中風后遺癥、外傷性癱瘓、臟器功能失調以及針刺麻醉等?!居梦餃蕚洹恐委煴P、電針儀、無菌毫針、無菌干棉球、棉簽、0.5%碘伏、彎盤、浴巾、屏風等?!静僮鞒绦颉?.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2.根據所選穴位取合適體位,囑病人排盡小便。3.選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壓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覺,以校準穴位。4.局部皮膚用0.5%碘伏消毒。5.按毫針刺法進針。6.病人有酸、麻、脹、重等感覺后,調節(jié)電針儀的輸出電位器至“零”,再將電針儀的兩根輸出導線分別連接在同側肢體的兩根毫針針柄上。7.開啟電針儀的電源開關,選擇適當波型(密波:其脈沖頻率一般在50~100次/秒,能降低神經應激功能;疏波其脈沖頻率常為2~5次/秒,刺激作用較強,能引起肌肉收縮,能提高肌肉、韌帶張力;其它還有疏密波、斷續(xù)波、鋸齒波等)慢慢旋轉電位器由小至大逐漸調節(jié)輸出電流到所需量值(病人有麻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動,即是所需的強度)。8.通電過程中應觀察病人的忍受程度,以及導線有否脫落,有無暈針、彎針、折針等情況。9.通電時間視病情及病人體質而定,一般為5~20分鐘。10.電針完畢,將電位器撥回至“零”位,關閉電源,拆除輸出導線,將針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11.操作完畢,協(xié)助患者衣著,安置適當體位,整理床單位。12.清理用物,歸還原處?!咀⒁馐马棥?.電針儀在使用前須檢查性能是否良好。如電流輸出時斷時續(xù),須注意導線接觸是否良好,應檢修后再用。干電池使用過一段時間,如電流輸出微弱,就須換新電池。2.電針儀最大輸出電壓在40伏以上者,最大輸出電流應控制在1毫安以內,避免發(fā)生觸電事故。直流電或脈沖直流電有電解作用,容易引起斷針和灼傷組織,不能作電針儀的輸出電流。3.調節(jié)電流量時,應逐漸從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強,防止引起肌肉強烈收縮,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彎針、斷針、暈針等意外。4.有心臟病者,避免電流回路通過心臟。近延髓和脊髓部位使用電針時,電流輸出量宜小,切勿通電過大,以免發(fā)生意外。孕婦慎用。5.經溫灸過的毫針,針柄因燒黑氧化而不導電;有的毫針柄是用鋁絲繞制而成,并經氧化處理鍍成金黃色,氧化鋁絕緣不導電。以上兩種毫針應將電針儀輸出線夾持在針體上。四、敷藥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敷藥法是將藥物敷布于患處或穴位的治療方法,古時又稱貼敷。使用時將所需藥物研成粉加適量賦型劑制成糊狀敷貼患處。具有通經活絡、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作用。適用于外科的癤、癰、疽、疔瘡、流注、跌打損傷、腸癰等病。內科的哮喘、肺癰、高血壓等病也適用此法?!居梦餃蕚洹恐委煴P、鹽水棉球、藥物、油膏刀、無菌棉墊或紗布、棉紙、膠布或繃帶;若需臨時配制藥物,備治療碗、藥物、調和劑(如麻油或飴糖、水、蜜、凡士林)等。常用藥物:青敷膏、金黃膏、傷科消炎膏等?!静僮鞒绦颉?.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2.協(xié)助取合適體位,暴露患處,注意保暖,必要時屏風遮擋。3.需臨時調制藥物時,將藥末倒入碗內,將調和劑調制成糊狀。4.取下原敷料,以鹽水棉球擦洗皮膚上的藥跡,觀察創(chuàng)面情況及敷藥效果。5.根據敷藥面積,取大小合適的棉紙或薄膠紙,用油膏刀將所需藥物均勻地平攤于棉紙上,厚薄適中。6.將攤好藥物的棉紙四周反折后敷于患處,以免藥物受熱溢出污染衣被,加蓋敷料或棉墊,以膠布或繃帶固定。7.若為腫瘍,敷藥面積應超過腫勢范圍,一是防止毒邪擴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過藥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膿拔毒。8.敷藥后,注意觀察局部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過敏現象,應暫停使用,并報告醫(yī)師,配合處理。9.協(xié)助衣著,整理床單位。10.清理用物,歸還原處。【注意事項】1.皮膚過敏者禁用。2.敷藥的攤制厚薄要均勻,太薄藥力不夠,效果差;太厚則浪費藥物,且受熱后易溢出,污染衣被。3.對初起有頭或成膿階段的腫瘍,以中間留空隙,圍敷四周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膿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癰敷藥時,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頭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4.夏天以蜂蜜、飴糖作賦型劑時,宜現配現用或冷藏保存。五、熏洗療法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熏洗療法是將藥物煎湯,趁熱在患處熏蒸或浸浴,以達到疏通腠理、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作用等一種治療方法。適用于瘡瘍、筋骨疼痛、目赤腫、陰癢帶下、肛門疾病等?!居梦餃蕚洹恐委煴P、藥液、熏洗盆(根據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備坐浴椅、有孔木蓋浴盆及治療碗等)、水溫計、必要時備屏風及換藥用品等?!静僮鞒绦颉?.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患者配合。2.根據熏洗部位協(xié)助患者取合適體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時屏風遮擋,冬季注意保暖。3.眼部熏洗時,將煎好的藥液趁熱倒入治療碗,眼部對準碗口進行熏蒸,并用紗布熏洗眼部,稍涼即換,每次15~30分鐘。4.四肢熏洗時,將藥物趁熱倒入盆內,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單圍蓋后熏蒸。待溫度適宜時,將患肢浸泡于藥液中泡洗。5.坐浴時,將藥液趁熱倒入盆內,上置帶孔木蓋,協(xié)助患者脫去內褲,坐在木蓋上熏蒸。待藥液不燙時,拿掉木蓋,坐入盆中泡洗。藥液偏涼時,應更換藥液,每次熏洗15~20分鐘。6.熏洗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協(xié)助患者臥床休息。7.熏洗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協(xié)助衣著,安置舒適臥位。8.清理用物,歸還原處?!咀⒁馐马棥?.月經期、孕婦禁用坐浴。2.熏洗藥溫不宜過熱,一般為50℃~703.在傷口部位進行熏洗時,按無菌技術進行。4.包扎部位熏洗時,應揭去敷料。熏洗完畢后,更換消毒敷料。5.所用物品需清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六、點刺放血配合圍針治療帶狀皰疹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采用點刺放血配合圍針治療帶狀皰疹患者,以清熱解毒、疏通經絡,從而達到祛邪止痛的目的?!居梦餃蕚洹恐委煴P,一次性使用的毫針(1寸或1.5寸兩種規(guī)格),三棱針,各種規(guī)格的抽氣罐,皮膚消毒液,棉簽,棉球,鑷子,彎盤,必要時備毛毯和屏風等。【操作方法】1.選穴:龍頭(皰疹的起始部)、龍尾(皰疹的終止部)、皰疹周圍。2.進針法指切進針法:又稱爪切進針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按在穴位旁邊,右手持針,用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近針根處緊按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3.進針角度和深度3.1角度:采用平刺,即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3.2深度:皮下。4.行針基本手法提插法: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將針身提到淺層,再由淺層插到深層,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產生酸、麻、脹、重等感覺。5.補瀉手法平補平瀉法:進針深淺適中,刺激強度適宜,提插和捻轉的幅度中等,進針和出針用力均勻?!静僮鞒绦颉?.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再次核對醫(yī)囑。2.協(xié)助患者松開衣著,令患者仰臥或側臥,完全暴露帶狀皰疹的部位。3.消毒連成片的皰疹四周后,選取合適的毫針,同時檢查針柄是否松動,針身和針尖是否彎曲或帶鉤,術者消毒手指。4.用1~1.5寸毫針沿連成片的皰疹四周皮向心性圍刺,針數多少隨患處面積大小而定,進針1寸為宜,進針后行中等刺激的提插捻轉法,留針30分鐘。5.在針刺及留針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暈針、滯針等情況。如出現意外,緊急處理。6.起針: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壓在針孔周圍皮膚處,右手持針柄慢慢捻動將針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隨即用無菌干棉球輕壓針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檢查針數,以防遺漏。7.龍頭(在皰疹的起始部),龍尾(在皰疹的終止部),分別呈“品”字型取穴,常規(guī)消毒。8.在消毒部位用三棱針點刺并用火罐拔出污血。9.操作完畢,協(xié)助患者穿好衣褲,安置舒適臥位,整理床鋪,清理用物,歸還原處。洗手,記錄并簽名?!咀⒁馐马棥?.頭面和會陰部帶狀皰疹不宜進針。2.合并嚴重的心血管、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惡性腫瘤、精神病患者,結締組織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進針。3.過于饑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刺。七、艾炷灸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艾炷灸是將純凈的艾絨用手指搓捏成圓錐狀,小者如麥粒大;中者如半截棗核大;大者高約1cm,炷底直徑約0.8cm,直接或間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種療法。此法利用溫熱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傳導,以溫經通絡、調和氣血、消腫散結、祛濕散寒、回陽救逆,從而達到防病保健、治病強身的目的。適用于各種虛寒性病癥,如胃脘痛、腹痛、泄瀉、風寒痹證、陽痿、早泄、瘡瘍久潰不愈等癥。【用物準備】治療盤、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簽、鑷子、彎盤、酌情備浴巾、屏風等。間接灸時,備姜片、蒜片或附子餅等。【操作程序】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病人配合。2.協(xié)助取合適體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根據情況實施相應的灸法。3.1直接灸(常用無瘢痕灸)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炷后點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時,即用鑷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彎盤中,更換新炷再灸,一般連續(xù)灸5~7壯。3.2間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和隔附子餅灸)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據病情,放上鮮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餅1片(事先將鮮姜或獨頭蒜切成約0.6cm厚的薄片,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附子餅是附子研末以黃酒調和而成,厚約0.6~0.9cm,中心處用粗針穿刺數孔),上置艾炷,點燃施灸。當艾炷燃盡或患者感到灼痛時,則更換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壯。達到灸處皮膚紅暈,不起泡為度。4.艾炷燃燒時,應認真觀察,防止艾灰脫落,以免灼傷皮膚或燒壞衣物等。5.施灸完畢,清潔局部皮膚,協(xié)助患者衣著。整理床單元,安置舒適體位,酌情通風。6.清理用物,歸還原處。【注意事項】1.凡實證、熱證、陰虛發(fā)熱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婦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2.艾絨團必須捻緊,防止艾灰脫落燙傷皮膚或燒壞衣物。3.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于正?,F象。如灸后出現小水泡,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泡內液體,覆蓋消毒紗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熄滅后的艾炷,應裝入小口瓶內,以防復燃,發(fā)生火災。八、艾條灸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用純凈的艾絨(或加入中藥)卷成圓形柱形的艾條,點燃后在人體表面熏烤的一種療法。適用于各種虛寒性病癥,如胃脘痛、腹痛、泄瀉、風寒痹證、陽痿、早泄、瘡瘍久潰不愈等癥?!居梦餃蕚洹恐委煴P、艾條、火柴、彎盤、小口瓶、必要時備浴巾、屏風等。【操作程序】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病人合作。2.取合理體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據病情,實施相應的灸法。3.1溫和灸:點燃艾條,將點燃的一端,在距離施灸穴位皮膚3cm左右處進行熏灸,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局部皮膚紅暈為度。3.2雀啄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在距離施灸部位2~5cm之間,如同鳥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動,反復熏灸,每處5分鐘左右。3.3回旋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cm左右,左右來回旋轉移動,進行反復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鐘。4.施灸過程中,隨時詢問患者有無灼痛感,及時調整距離,防止燒傷。觀察病情變化及有無體位不適。5.施灸中應及時將艾灰彈入彎盤,防止燒傷皮膚及燒壞衣物。6.施灸完畢,立即將艾條插入小口瓶,熄滅艾火。清潔局部皮膚后,協(xié)助患者衣著,安置舒適臥位,酌情開窗通風。7.清理用物,歸還原處。【注意事項】1.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于正?,F象。如灸后出現小水泡,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泡內液體,覆蓋消毒紗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2.施灸過程中防止艾灰脫落燙傷皮膚或燒壞衣物。3.熄滅后的艾條,應裝入小口瓶內,以防復燃,發(fā)生火災。九、拔火罐技術操作規(guī)程【目的】拔火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現象的一種療法。此法具有溫通經絡、驅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作用。適用于風濕痹證,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腸疾病,如脘腹脹痛、胃痛、嘔吐及腹瀉等?!居梦餃蕚洹恐委煴P、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鉗、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時備毛毯、屏風、墊枕。根據拔罐方法及局部情況備紙片、凡士林、棉簽、0.5%碘伏、鑷子、干棉球、三棱針或梅花針、紗布、膠布等。【操作方法】1.點火選用下列方法之一,將火罐吸附于所選部位上。1.1閃火法:是用長紙條或用鑷子夾95%酒精棉球一個,用火將紙條或酒精棉球點燃后,伸入罐內中段繞一周(切勿將罐口燒熱,以免燙傷皮膚),迅速將火退出,立即將罐按扣在所選部位或穴位上。1.2貼棉法:是用大小適宜的95%酒精棉一塊,貼在罐內壁中段(不要過濕),點燃后迅速按扣在應拔的部位。1.3投火法:是用易燃燒紙片或95%酒精棉球(擰干)一個,點燃后投入罐內,迅速將罐按扣在應拔的部位,此法適用于側位橫拔。2.拔罐根據病情需要,可分為下列幾種拔罐方法。2.1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將罐吸附在皮膚上不動,直至皮膚呈現瘀血現象為止,一般留置10分鐘左右,此法適用于鎮(zhèn)痛治療。2.2閃罐法:即將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復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商務談判的合同模板
- 六 美麗的校園-《認識方向》(教案)二年級上冊數學青島版
-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1 扇形統(tǒng)計圖 ︳西師大版
- 包裝的學問(教案)2024-2025學年數學五年級下冊 北師大版
- 茶藝培訓合同(2篇)
- 學習2025年雷鋒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合計4份
- 學習2025年雷鋒精神62周年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匯編4份)
- 學習2025年雷鋒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3份)-50
- 第八單元(B卷能力篇)三年級語文下冊單元分層訓練AB卷(部編版)
- 2025年廣西培賢國際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匯編
- 檢體診斷-頭頸部檢查(診斷學課件)
- 煤礦提升機作業(yè)理論考試參考題庫(200題)
-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級英語單詞表 漢譯英(含音標)
- 侯馬北車輛段2023年運用機考復習題-曲沃作業(yè)場
- 手術室停電和突然停電應急預案PPT演示課件
- 職業(yè)病危害告知卡(油漆)
- 抗震支吊架安裝檢驗批
- 橋梁各部位加固及橋梁維修技術總結
- GB/T 40336-2021無損檢測泄漏檢測氣體參考漏孔的校準
- 馬工程教材《公共財政概論》PPT-第十一章 政府預算
- FZ/T 01085-2009熱熔粘合襯剝離強力試驗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