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件》課件-單元3 CPU_第1頁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件》課件-單元3 CPU_第2頁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件》課件-單元3 CPU_第3頁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件》課件-單元3 CPU_第4頁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件》課件-單元3 CPU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第三章CPU第三章CPU引例

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人們經(jīng)常會被以下現(xiàn)象所困擾:家中計算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經(jīng)常死機,而且噪聲也比以前大很多;某公司辦公用計算機屏幕在開機后只顯示“沒有信號輸入”,并且主機里傳來報警聲,一聲長一聲短,反復不斷……這樣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所有的計算機程序都要調(diào)入CPU中才能執(zhí)行,因此屏幕在一旦CPU出現(xiàn)問題,所有在運行的程序就會出現(xiàn)問題。問題的表現(xiàn)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本質(zhì)上都是由CPU引起的。第三章CPU教學目標

本單元將重點討論計算機CPU的基礎(chǔ)知識,以及在使用計算機過程中遇到的與CPU相關(guān)的問題。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了解CPU的基本情況,并對計算機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與CPU相關(guān)的問題進行處理。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的中文名稱是中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的CPU又稱為微處理。它是通過指令進行運算和系統(tǒng)控制的部件,是計算機系統(tǒng)的核心,計算機絕大部分的數(shù)據(jù)是由CPU進行處理的,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計算機的性能。CPU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它的內(nèi)部元件主要包括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指令由控制單元分配到邏輯運算單元,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再送到存儲單元里等待應用程序的使用。CPU按生產(chǎn)廠商劃分,主要分為兩大類:Intel公司的CPU和AMD公司的CPU。按照CPU的核心數(shù)劃分,可分為單核CPU、雙核CPU和多核CPU。目前主流的CPU是雙核CPU和四核CPU。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1.Intel公司的CPU

Intel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CPU生產(chǎn)商,它占據(jù)了目前PC機CPU的大部分份額。(1)80486及以前的CPU。從1969年到1972年,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4004、8008、8080、8085的4位CPU和8位CPU,為后來的高性能的CPU奠定了基礎(chǔ)。1978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8086、8088、80286等16位處理器,這些處理器是為微型計算機推出的,由此微型計算機誕生了。從1985年到1988年,Intel公司相繼推出了80386和80486處理器,這兩款是32位的處理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2)Pentium系列CPU。為了適應用戶對圖像、視頻及語音處理等應用的要求,Intel公司在1993年推出了80586CPU,稱為Pentium。1997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PentiumⅡCPU,如圖3-1所示。(3)Pentium4處理器。2000年11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4CPU,如圖3-2所示。第一代Pentium4處理器,采用了全新的NetBurst(網(wǎng)絡爆發(fā))架構(gòu),不再使用單倍速的前端總線(FSB)頻率,而是采用Qued-speed4倍速的總線設(shè)計,因此大大提升了CPU的帶寬。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1.Intel公司的CPU(4)雙核處理器。由于受到CPU架構(gòu)的限制,Intel公司把重心放在了擴展性和并行處理上,因而推出了雙核處理器。雙核處理器(DualCoreProcessor)的工作原理如圖3-3所示,它是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從而提高其計算能力。目前,Intel在臺式機方面推出的雙核處理器有PentiumD、PentiumE和CoreDuo三種類型。(5)Celeron處理器。Celeron(賽揚)處理器,如圖3-4所示,誕生于1998年,是Intel公司為了彌補PentiumII和PentiumMMX處理器之間的空缺生產(chǎn)的。為了與AMD在低級處理器市場上進行競爭,Intel公司在2000年5月改進了PentiumII核心的Celeron處理器,此后,在2002年年底,又推出Tualatin-256核心的Celeron-III。CeleronIII使用了全新的核心和全速的256KBL2Cache,其性能大幅度提升。(6)四核處理器。2006年11月,Intel公司首先發(fā)布了Core2Quadro四核處理器。四核處理器與雙核處理器的區(qū)別在于對多任務處理上,四核心的CPU開4個程序比雙核心CPU開4個程序更快,另外,四核處理器在進行大數(shù)據(jù)運算時優(yōu)勢更大。隨后Intel公司又發(fā)布了Core2Extreme、Corei3、Corei5和Corei7等四核處理器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1.Intel公司的CPU(7)第二代酷睿處理器。2010年6月,Intel發(fā)布了第二代酷睿處理器。第二代Corei3/i5/i7基于全新的SandyBridge微架構(gòu),相比第一代產(chǎn)品主要帶來五點重要革新:1、采用全新32nm的SandyBridge微架構(gòu),更低功耗、更強性能。2、內(nèi)置高性能GPU(核芯顯卡),視頻編碼、圖形性能更強。3、睿頻加速技術(shù)2.0,更智能、更高效能。4、引入全新環(huán)形架構(gòu),帶來更高帶寬與更低延遲。5、全新的AVX、AES指令集,加強浮點運算與加密解密運算。SandyBridge使用LGA1155接口,不兼容舊平臺。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1.Intel公司的CPU(8)第三代酷睿處理器。2012年4月Intel正式發(fā)布了IvyBridge架構(gòu)的第三代處理器,也稱之為第三代Corei3/i5/i7。22nm制作工藝的IvyBridge處理器,加入了對DX11支持的集成顯卡。提供最多四個USB3.0,采用3D晶體管技術(shù),CPU耗電量會減少一半。IvyBridge架構(gòu)使用LGA1155接口,兼容第二代酷睿處理器。2013年9月,Intle發(fā)布了基于IvyBridge架構(gòu)的首款六核CPUCorei7-4960X。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1.Intel公司的CPU(9)第四代酷睿處理器。2013年6月Intel發(fā)布了第四代智能酷睿處理器Haswell,與上一代產(chǎn)品相比,Haswell圖形性能提升1倍,運算速度提升15%。Haswell使用LGA1150接口,不兼容舊平臺。2014年8月Intle發(fā)布了基于Haswell架構(gòu)的首款八核CPU--Corei7-5960X。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1.Intel公司的CPU(10)第五代酷睿處理器。2015年1月Intel宣布了第五代酷睿處理器。第五代酷睿移動處理器系列采用Broadwell架構(gòu)的產(chǎn)品,新的第五代酷睿移動處理器采用14nm工藝,晶體管數(shù)量高達19億個。和Haswell產(chǎn)品相比,視頻轉(zhuǎn)換時速度最多快50%,3D圖形性能最高提升22%。Broadwell使用LGA1150接口,兼容第四代酷睿處理器。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2.AMD公司的CPUAMD公司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處理器生產(chǎn)廠商,是Intel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兩家公司在處理器市場上的競爭使處理器不斷地推陳出新。(1)K系列處理器。K5、K6和K6II系統(tǒng)處理器是AMD公司開發(fā)較早的處理器,它與PentiumCPU是同檔次的產(chǎn)品,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淘汰了。(2)雙核處理器。AMD公司推出的雙核處理器分別是Opteron系列和Athlon64X2系列。其中Athlon64X2用以抗衡PentiumD和PentiumExtremeEdition的桌面雙核心處理器系列。對于雙核心架構(gòu),AMD的做法是將兩個核心整合在同一個內(nèi)核之中,而Intel的做法是簡單地將兩個核心做到一起。AMD的雙核心處理器不會在兩個核心之間存在傳輸瓶頸的問題,從這個方面來說,Athlon64X2的架構(gòu)要明顯優(yōu)于PentiumD架構(gòu)。與此同時,AMD公司在Athlon64X2處理器中采用了DualStressLiner(應變硅技術(shù)),與SOI技術(shù)配合使用,能夠生產(chǎn)出性能更高、耗電更低的晶體管。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2.AMD公司的CPU(3)四核處理器。2007年11月20日,AMD公司發(fā)布了萬眾期待的真四核Phenom處理器,支持DDR2-1066的集成雙通道內(nèi)存控制器。2008年,AMD公司推出支持DDR3內(nèi)存的,采用Deneb和Stars兩種核心的PhenomⅡ系列四核CPU。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2.AMD公司的CPU(4)多核處理器。2010年04月AMD正式出售PhenomIIx6處理器,PhenomIIX6系列采用GlobalFoundries45nmSOI工藝制造,晶體管9.04億個,核心面積346平方毫米。相比于同樣45nm工藝、四核心的PhenomIIX4系列,新處理器晶體管增多了19.3%,核心面積加大了34.1%,不過得益于制造工藝的完善,最高熱設(shè)計功耗仍保持在125W。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2.AMD公司的CPU2011年11月AMD公司正式發(fā)布推土機系列CPU,即AMDFX系列。AMDFX處理器將采用“Bulldozer”微架構(gòu),全系列包含8核、6核以及4核處理器。AMDFX八核心CPU集成了大約12億個晶體管,但通過功能單元的合理分配,以及32nmSOI新工藝的應用,核心面積被控制在僅僅為315平方毫米,比六核心、45nm工藝的PhenomIIX6還要小9%。是世界上首款八核心處理器。3.1知識儲備—CPU的分類

2.AMD公司的CPU(5)新一代AMD處理器—APU。APU(AcceleratedProcessingUnit)中文名字叫加速處理器,是AMD將中央處理器和獨顯核心集成在一起的新型處理器。它同時具有高性能處理器和最新獨立顯卡的處理性能,支持DX11游戲和最新應用的“加速運算”,大幅提升了電腦運行效率。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CPU是整個計算機系統(tǒng)的核心,其性能可以反映出計算機系統(tǒng)的性能,并直接影響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影響CPU性能的幾個主要參數(shù)有主頻、內(nèi)存總線、高速緩存、工作電壓、制造工藝等。1.主頻主頻就是CPU的時鐘頻率,即CPU的工作頻率。大家常說“CPU的頻率是多少”,這個“頻率”泛指CPU的主頻。一般說來,一個時鐘周期完成的指令數(shù)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外頻是系統(tǒng)總線的工作頻率,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shù)。用公式表示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

主頻=外頻×倍頻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2.前端總線(FSB)前端總線也叫內(nèi)存總線或系統(tǒng)總線,是指CPU與二級高速緩存及內(nèi)存之間的工作頻率。

“CPU總線”這個名稱是由AMD公司在推出K7CPU時提出的。由于目前各種主板的前端總線頻率與內(nèi)存總線頻率相同,所以前端總線頻率也是CPU與內(nèi)存及二級高速緩存之間交換數(shù)據(jù)的工作時鐘。由于數(shù)據(jù)傳輸?shù)淖畲髱捜Q于同時傳輸?shù)臄?shù)據(jù)位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shù)據(jù)帶寬=(總線頻率×數(shù)據(jù)位寬度)÷8(例如,Intel公司的PentiumⅡ333使用66MHz的前端總線,所以它與內(nèi)存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換帶寬為(66MHz×64b)÷8=528Mb/s),因此,前端總線頻率將影響計算機運行時CPU與內(nèi)存及二級高速緩存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換速度,實際也就影響了計算機的整體運行速度。內(nèi)存總線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頻。內(nèi)存總線的速度對于整個系統(tǒng)性能來說很重要,由于內(nèi)存速度的發(fā)展滯后于CPU的發(fā)展,因此為了緩解內(nèi)存帶來的瓶頸,出現(xiàn)了二級緩存,用以協(xié)調(diào)兩者之間的差異。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3.L1高速緩存L1高速緩存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一級高速緩存,它的容量一般為16KB~64KB,少數(shù)可達到128KB,頻率與CPU相同。CPU內(nèi)置的高速緩存可以提高其運行效率。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jié)構(gòu)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內(nèi)部高速緩存越大,系統(tǒng)性能提高越明顯,這也是一些公司目前力爭加大L1Cache高速緩存器容量的原因。不過高速緩存存儲器運行在CPU的時鐘頻率上,是由靜態(tài)RAM組成的,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4.L2高速緩存L2高速緩存指CPU第二層的高速緩存。L2Cache的時鐘頻率為CPU時鐘頻率的一半或全速。L2高速緩存的容量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容量越大越好,L2Cache的容量一般相當于L1Cache容量的4~16倍?,F(xiàn)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3MB~8MB,而服務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高達16MB~32MB。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5.工作電壓工作電壓指的是CPU正常工作時所需的電壓。隨著CPU的制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目前主流CPU已經(jīng)采用了1.475V的工作電壓。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fā)熱過高的問題,這對于筆記本電腦尤其重要。6.制造工藝制造工藝雖然不會直接影響CPU的性能,但它可以極大地影響CPU的集成度和工作頻率。制造工藝越精細,CPU可以達到的頻率就越高,集成的晶體管就可以更多。目前主流的CPU的制作工藝已經(jīng)達到了45nm以下。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目前主流的CPU的接口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Socket478。Socket478接口,如圖3-5所示,是用于Pentium4處理器的接口類型,其針腳數(shù)為478針。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2)LGA775(Socket775)。LGA775又稱SocketT或Socket775,目前,采用此種接口的CPU主要有:單核心的Pentium4、Pentium4EE、CeleronD,雙核心的PentiumD、PentiumEE、Core2Duo和四核心的Core2Quad等。采用LGA775接口的CPU底部沒有傳統(tǒng)的針腳,取而代之的是775個觸點,

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3)LGA1156。LGA1156接口又叫做SocketH接口,它主要支持IntelCorei3/i5處理器,讀取速度比LGA775更高。LGA1156接口同樣是觸點式接口,共有1156個觸點。不同的是,LGA1156接口底座的卡鎖,由原來的拉桿式卡鎖變成了現(xiàn)在的鉚釘式卡鎖。

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4)LGA1366。主要支持采用NehalemBloomfield架構(gòu)的IntelCorei79XX處理器。相比之前的觸點式接口,LGA1366插槽中的觸點排列更加細密,因而損壞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因此,所有配有LGA1366接口類型的主板都在插槽內(nèi)加蓋了保護蓋,以防止誤傷觸點。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5)LGA1155。LGA1155是英特爾“SandyBridge”和“IvyBridge”處理器的接口型號。官方名稱為SocketH2。支持第二代和第三代酷睿處理器。LGA1155接口Corei52500第二代酷睿處理器。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6)LGA1150。LGA1150是英特爾Haswell第四代酷睿處理器的接口,也是第五代酷睿處理器Broadwell的接口。LGA1150Corei74770K第四代酷睿處理器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7)Socket754。它有754根針腳,只支持單通道DDR內(nèi)存。隨著AMD公司全面轉(zhuǎn)向支持DDR2內(nèi)存,桌面平臺的Socket754逐漸被SocketAM2所取代。(8)Socket939。Socket939是AMD公司于2004年6月推出的64位桌面平臺接口標準,有939根CPU針腳,支持雙通道DDR內(nèi)存。采用此接口CPU的有面向入門級服務器和工作站市場的Opteron1XX系列,以及面向桌面市場的Athlon64、Athlon64FX和Athlon64X2。隨著AMD公司從2006年開始全面轉(zhuǎn)向支持DDR2內(nèi)存,Socket939也被SocketAM2所取代,在2007年年初退出市場

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9)SocketAM2。具有940根CPU針腳,支持雙通道DDR2內(nèi)存。目前采用SocketAM2接口的CPU有低端的Sempron、中端的Athlon64、高端的Athlon64X2以及頂級的Athlon64FX等全系列AMD桌面CPU,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10)SocketAM3。集成了DDR3內(nèi)存控制器。CPU針腳數(shù)由AM2的940根針腳改為938根針腳。采用SocketAM3接口的CPU包括AthlonII的雙核、三核心和四核心處理器,以及PhenomII的雙核、三核和四核心處理器。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11)SocketFM1。SocketFM1處理器接口擁有905個針腳,處理器插槽也同樣擁有905個插孔。SocketFM1接口A4-3850處理器。3.1知識儲備—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7.接口類型

(12)SocketFM2。SocketFM2是AMDTrinityAPU桌面平臺的CPU插座。SocketFM2處理器接口擁有904個針腳,比FM1少了一個針腳。SocketFM2與SocketFM1相比,針腳的排列和針腳數(shù)均有所改變。支持TrinityAPU的主板均須采用SocketFM2插座。SocketFM2接口A85500APU.3.2主流CPU產(chǎn)品當前市場上主流的CPU產(chǎn)品主要被Intel公司和AMD公司所壟斷,具體包括Intel公司的第四代酷睿處理器和第五代酷睿處理器;AMD公司的APU處理器。3.2主流CPU產(chǎn)品1.Intel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2009年Intel公司開始發(fā)布Corei系列處理器,主要包括Corei3、Corei5和Corei7處理器。其中i3代表低端產(chǎn)品,i5代表中端產(chǎn)品,i7代表高端產(chǎn)品。目前Corei系列處理器已經(jīng)發(fā)展到第五代,但因其價格較高,所以第四代酷睿處理器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CPU。主要包括以下幾種。3.2主流CPU產(chǎn)品1.Intel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第四代Corei3處理器。其主要型號有:Corei34130、Corei34150、Corei34160、Corei34330、Corei34340、Corei34350、Corei34360。因為是面向低端的產(chǎn)品,所以第四代Corei3處理器均是雙核處理器,價格相對便宜。其中Corei341xx集成IntelGraphics4400顯卡,而Corei343xx集成的是IntelGraphics4600顯卡。第四代Corei5處理器。其主要型號有Corei54430、Corei54440、Corei54570、Corei54670等。第四代Corei5采用全新的Haswell構(gòu)架,主頻為2.3GHz~3.2GHz,原生四核心處理器,較第三代Corei5處理器擁有更低的功耗和發(fā)熱,并且全系集成IntelGraphics4600核心顯卡,顯示性能較第三代Corei5(集成IntelGraphic2500顯卡)提升近一倍。3.2主流CPU產(chǎn)品1.Intel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第四代Corei7處理器。其主要型號有:Corei74770、Corei74790等產(chǎn)品。第四代Corei7處理器,主頻為2~3.7GHz,均采用四核心處理器,支持8線程技術(shù),集成的是IntelGraphics4600核芯顯卡,二級緩存為1MB,三級緩存都為8/10MB,支持雙通道DDR31600MHz內(nèi)存,采用22mm制造工藝,CPU插座為LGA1150,工作功率為84/130W。比第四代Corei5處理器的4線程多了一倍,能更好的支持多任務處理。3.2主流CPU產(chǎn)品2.AMD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AMD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為:FX系列八核、六核、四核處理器,APU系列四核處理器,PhenomⅡ(羿龍Ⅱ)X6六核、X4四核處理器,AthlonⅡ(速龍Ⅱ)X4四核處理器等。(1)八核處理器AMD公司的八核處理器主要包括FX系列的FX8350/FX8320/FX8150/FX8120/FX8100等八核處理器,主頻為3.1GHz~4GHz,制作工藝為32nm,二級緩存為8MB,L3緩存為8MB,支持雙通道DDR3-1866MHz內(nèi)存,采用SocketAM3+接口,功率為125W。3.2主流CPU產(chǎn)品2.AMD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2)六核處理器AMD公司的六核處理器主要包括:FX六核處理器、PhenomⅡX6系列六核處理器。FX六核處理器包括:FX6350/FX6300/FX6200/FX6100等。主頻為3.3GHz~4.2GHz,制作工藝為32nm,采用Bulldozer核心,二級和三級緩存均為8MB,采用SocketAM3+插座接口,支持雙通道DDR3-1899MHz內(nèi)存,功率為125W。PhenomⅡX6系列六核處理器主要包括:1100T/1090T/1075T/1065T/1055T/1045T等。PhenomⅡX6系列六核處理器主頻為2.7GHz~3.3GHz,制作工藝為45nm,二級緩存為3MB(每個核心獨占512KB),三級緩存為6MB,支持雙通道的DDR3-1333內(nèi)存,采用SocketAM3封裝,設(shè)計功率為125W和95W。3.2主流CPU產(chǎn)品2.AMD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3)四核處理器AMD公司的主流四核處理器主要包括:FX四核處理器,APU系列四核處理器,PhenomⅡ(羿龍Ⅱ)X4系列四核處理器和AthlonⅡ(速龍Ⅱ)X4系列四核處理器。FX四核處理器主要包括:FX4130/FX4170/FX4100/FX4300等,其采用Bulldozer核心為Vishera核心,制造工藝為32nm,采用SocketAM3+插座,主頻為3.6~4.2GHz,二級緩存為4MB,三級緩存為4MB/8MB,支持DDR3-1866內(nèi)存,設(shè)計功率多為95W/125W。3.2主流CPU產(chǎn)品2.AMD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APU系列四核處理器主要包括A10系列:7800K/6800K/5800K/5700,A8系列:6600K/6500/6500T/5600K/5500/3850/3870K和A6系列:3670K/3650/3600等產(chǎn)品。A系列產(chǎn)品制造工藝為32nm和28nm(A10-7850采用),采用SoketFM2+/FM2/FM1等插座接口,主頻為1.5~3.9GHz,二級緩存為2/4MB,三級緩存為8MB,支持DDR3-1866內(nèi)存,設(shè)計功率為65W、95W和100W;PhenomⅡX4系列四核處理器主要包括:975/970/965/960T/955/940T等產(chǎn)品,采用Deneb構(gòu)架,45nm制造工藝,采用SocketAM3封裝,主頻為2.4GHz~4.2GHz,二級緩存為2MB,三級緩存最高為6MB,前端總線為1800MHz、2000MHz或3600MHz,設(shè)計功率為65W、95W和125W,支持HyperTransport總線技術(shù)。3.2主流CPU產(chǎn)品2.AMD公司的主流產(chǎn)品AthlonIIX4系列四核處理器主要包括:760K/750K/740/651/645/641/640/638/631/630/620/615e/605e/600e等產(chǎn)品。AthlonX4系列四核處理器主要包括;760K/750K/740/651/645/641/640/638/631/630/620/615e/600e等產(chǎn)品。AthlonⅡX4系列四核處理器擁有四個獨立的核心,采用45nm或32nm制造工藝,采用SocketFM2和SocketAM3插座,主頻為2.2GHz~3.8GHz,HT總線與內(nèi)存控制器頻率均為2GHz,二級緩存為2MB,無三級緩存,設(shè)計功率為65W、95W和100W,支持DDR3-1333/1600/1866內(nèi)存。

3.3案例分析--安裝和拆卸CPU

安裝CPU的步驟如下。(1)在安裝CPU之前,要先打開插座。方法是用適當?shù)牧α肯蛳挛汗潭–PU的壓桿,同時用力往外推壓桿,使其脫離固定卡扣。壓桿脫離卡扣后,可被拉起,拉起壓桿。(2)接下來,將固定處理器的蓋子與壓桿反方向提起,一定要將拉桿拉到與主板垂直的位置后才可以安裝CPU,其目的是防止CPU安裝時斷針。此時,LGA775插座即展現(xiàn)在眼前。通過仔細觀察可發(fā)現(xiàn),在CPU處理器的一角上有一個三角形的標志,主板的CPU插座上也有一個三角形的標志。在安裝處理器時,要將兩個印有三角形標志的角對齊,然后慢慢地將處理器垂直輕壓到位。這個操作適用于目前所有處理器。安裝CPU處理器。(3)將CPU安放到位以后,蓋好扣蓋。(4)反方向微用力扣下處理器壓桿。至此,CPU便被穩(wěn)穩(wěn)地安裝到了主板上,安裝過程結(jié)束。3.3案例分析--安裝和拆卸CPU

2.LGA775CPU散熱片和風扇的安裝LGA775CPU的散熱片和風扇采用的是一種新型的簡單結(jié)構(gòu)。它沒有以往CPU散熱片的卡扣,取而代之的是四個散熱片螺絲。其安裝過程如下。(1)在安裝散熱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