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lián)讀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lián)讀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lián)讀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lián)讀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lián)讀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城一景異情《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聯(lián)讀如何讀懂寫景抒情散文識得“文眼”,體會中心情感凡是構(gòu)思精巧、富有意境或?qū)懙煤畹脑娢?,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拔难邸钡脑O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當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讀懂“景語”,觸摸深刻寓意借景抒情的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nèi)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致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才能深入體會文章內(nèi)容。學習任務一兩篇文章所描寫的是哪個城市、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兩篇文章的文眼分別是什么?篇目城市(地點)季節(jié)文眼《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北平(北京)北京清華園秋天夏天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的靜,來得悲涼。(秋季的特點)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作者的情感)學習任務二《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都寫的是同一個城市的景色,在這兩位作者的筆下,這同一座城市的風景有何異同呢?要求:1.找出每篇文章中的寫景段落

2.找出每篇文章典型的景物

3.總結(jié)景物主要特點,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篇目典型景物景物特點作者情感《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學習任務二《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都寫的是同一個城市的景色,在這兩位作者的筆下,這同一座城市的風景有何異同呢?篇目典型景物景物特點作者情感《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破屋天色鴿聲日光牽?;ㄇ锊莼睒淝锵s秋雨涼風秋果荷塘荷葉荷花流水月色灌木楊柳遠山蟬聲蛙聲清、靜、悲涼朦朧、寧靜淡雅、柔和悠閑自在喜愛享受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傷感、孤獨寂寞學習任務三:“景無情不發(fā)”(范晞文《對床夜語》卷二)

景與情在寫作中應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篇景情自然融合的文章,更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心靈的觸動和情感上的共鳴。因情寫景,借景抒情。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高興或煩惱,輕松或沉重,熱烈或悲涼,而隨著情感的變化,似乎看到的景物也產(chǎn)生了不同,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正是此意。以情感為軸心選擇與之契合度較高的景物進行描寫,將自己的情感賦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要求:1.尋找兩篇文章中共同選用到的景物是什么,這個景物在文章中具有什么特點?2.探究它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思?【提示:閱讀作者信息】學習任務三:“景無情不發(fā)”(范晞文《對床夜語》卷二)篇目典型景物兩篇文章的共同景物是?景物特點作者情思《故都的秋》破屋天色鴿聲日光牽?;ㄇ锊莼睒淝锵s秋雨涼風秋果《荷塘月色》荷塘荷葉荷花流水月色灌木楊柳遠山蟬聲蛙聲“樹”探究景與情的關(guān)系④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局R鏈接——知人論世】《故都的秋》寫作背景:v從1921年到1933年4月,郁達夫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2月離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過程中,寫了許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要收獲,為我國現(xiàn)代游記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v1926年6月,郁達夫之子龍兒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紀末卷起的歷史風云中卻越來越顯得衰老頹敗,小家與大國,兩層感情的潮水浸過心靈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傷的印記。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今北京)。《故都的秋》創(chuàng)作于1934年8月17日。當時國家動亂,兩年后北平淪陷。郁達夫?qū)W習任務三:“景無情不發(fā)”(范晞文《對床夜語》卷二)篇目典型景物兩篇文章的共同景物是?景物特點作者情思《故都的秋》破屋天色鴿聲日光牽?;ㄇ锊莼睒淝锵s秋雨涼風秋果《荷塘月色》荷塘荷葉荷花流水月色灌木楊柳遠山蟬聲蛙聲“樹”秋槐落蕊(寧靜清冷)喜愛享受悲涼寂寞探究景與情的關(guān)系②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⑥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恢辉谛÷芬慌?,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局R鏈接——知人論世】《荷塘月色》寫作背景:v《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四一二”政變之后的清華園,此時南方還進行著血雨腥風的屠殺。新文化運動統(tǒng)一戰(zhàn)線發(fā)生分化。仍然堅守文化批判陣地的知識分子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寂寞和凄涼,因而陷入苦悶彷徨之中。這是處在“五四”和第一次大革命兩個革命高潮之間的低谷中的時代的苦悶,是覺醒的一代人醒來之后面對無際的黑暗而深感理想失落、無路可走的苦悶。懷著火一樣的熱情的啟蒙者碰到的卻是冰一般冷酷的現(xiàn)實,覺醒的個性無法找到讓個性自由伸展的條件,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朱自清寫下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學習任務三:“景無情不發(fā)”(范晞文《對床夜語》卷二)篇目典型景物兩篇文章的共同景物是?景物特點作者情思《故都的秋》破屋天色鴿聲日光牽牛花秋草槐樹秋蟬秋雨涼風秋果《荷塘月色》荷塘荷葉荷花流水月色灌木楊柳遠山蟬聲蛙聲“樹”秋槐落蕊(寧靜清冷)荷塘楊柳(色陰姿豐)喜愛享受悲涼寂寞不平靜學習任務四:書寫胸中之“樹”“即使是最孤獨的行人,邁出的每一步都有華麗的風景相伴,在不同的季節(jié),樹木會披上綠色、金色或灰色的盛裝。在任何一座城鎮(zhèn),永恒的自然循環(huán)溫柔地體現(xiàn)在種植著行道樹的路上,這是每個人都享有的景色,盡管不是每個人都注意得到?!薄居ⅰ糠茒W娜·斯塔福德《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學習任務四:書寫胸中之“樹”

在我們成長的路上總有一棵樹為我們遮過太陽,擋過風雨,我們或許開心時和它一起蕩過秋千、摘過果實,我們心情不愉悅時也或許對它拳打腳踢、也或許躲在它身后哭泣,也許我們總和它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看風吹它的葉子,看它沐陽戴月……【寫作練習】以《我記憶中/生命中的那棵樹》《陪我走過__的那棵樹》寫一份150-200字左右的散文或隨筆,記錄自己記憶最深的那棵樹。

要求:通過寫樹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展現(xiàn)內(nèi)心的感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