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紋舌與病性證素相關性的研究_第1頁
裂紋舌與病性證素相關性的研究_第2頁
裂紋舌與病性證素相關性的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裂紋舌與病性證素相關性的研究

綜合征是辯證的基本要素,如病性證素、粘液、止血等。正確的評估綜合征的質量并不重要。裂紋舌是臨床上較為重要的舌象,筆者將醫(yī)案研究、臨床研究的研究相結合,以深入探討裂紋舌與病性證素的相關性,促進中醫(yī)診斷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F將結果報道如下。1學習方法1.17680例現代醫(yī)學實例中,舌裂與病性證素關系的研究1.1.1數據來源選取當代的全國295位著名中醫(yī)專家的7680例醫(yī)案作為研究對象,內容涉及臨床各科。1.1.2醫(yī)療記錄的標準凡具備性別、年齡、病名、具體癥狀描述、舌象、脈象、證素或證名、治療、轉歸等要點的醫(yī)案為納入范圍。1.1.3醫(yī)療病例的排除標準(1)患者臨床表現描述過少,難以印證其證素結論者;(2)在不同醫(yī)案著作中出現患者姓名及病情雷同,有相互重復嫌疑的病案。1.1.4中醫(yī)證素標準以朱文鋒教授編著的《證素辨證學》及其它文獻所述證素相關內容為證素標準,將醫(yī)案中的證名分解為辨證的基本要素即證素,如肺陰虛分解為肺、陰虛。1.1.5當代病房裂紋舌的比較分析從所選醫(yī)籍中選擇符合標準的醫(yī)案,記錄其序號、所在原始文獻的位置、患者性別、年齡、中醫(yī)病名、證素、舌象、脈象等內容。統(tǒng)計裂紋舌在7680例當代名醫(yī)醫(yī)案中出現的頻數、頻率以及裂紋舌涉及各種病性證素的頻數、頻率(一個醫(yī)案出現多個證素時分開計算),建立Excel電子表格文檔,并選擇裂紋舌涉及頻率最高的幾種病性證素,對它們各自出現裂紋舌的比率采用χ2檢驗方法進行比較,首先做多組間的比較,若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再進行多組間的兩兩比較。統(tǒng)計軟件SPSS13.0forWindows。1.2臨床研究1.2.1學生、東北部研究對象主要來自2006年10月—2010年1月在廣西南寧市的各大三級甲等醫(yī)院——廣西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中醫(yī)學院附屬瑞康醫(yī)院、廣西民族醫(yī)院、廣西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就診的臨床各科患者及廣西中醫(yī)學院患病的學生、教職工及其家屬,共1018例,其中男526例,女492例。1.2.2診斷標準證素診斷標準同醫(yī)案研究。1.2.3標準物質的包含舌象等辨證資料齊全的臨床各科病例為納入范圍。1.2.4排除標準難以明確判斷證素的病例予以排除。1.2.5參加培訓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例來源、主要癥狀、舌象、脈象、其它體征、中醫(yī)病名、證素、西醫(yī)診斷等。1.2.6臨床調查表及表1(1)統(tǒng)一調查表格:一律采用本項目統(tǒng)一的臨床調查登記表;(2)收集臨床資料:按中醫(yī)傳統(tǒng)四診方法收集資料,嚴格執(zhí)行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1.2.7統(tǒng)計處理同醫(yī)案研究。2研究結果2.1中醫(yī)病因病,主要有菌熱、濕、血7680個當代名醫(yī)醫(yī)案中,涉及到裂紋舌的有65例,占總醫(yī)案數的0.85%。在這65例裂紋舌的病例中,涉及到的病性證素共15個,出現頻率最高的病性證素是陰虛、熱、濕,其次是氣虛、血虛、血瘀等(見表1)。將裂紋舌在陰虛、熱、濕、氣虛、血虛的病例中出現的比率進行比較(見表2),結果顯示出現比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陰虛病例中出現裂紋舌的比率高于熱、濕、氣虛(P<0.01),血虛病例中出現裂紋舌的比率高于濕(P<0.01),而陰虛與血虛病例之間出現裂紋舌比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虛、熱、氣虛病例之間及氣虛、濕的病例之間出現裂紋舌比率的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病性證素nmf或關注外熱、痰、濕、風、濕1018例臨床病例中,涉及到裂紋舌的有52例,占總病例數的5.11%。在這52例裂紋舌的病例中,涉及到的病性證素共12個,出現頻率最高的病性證素是熱、痰、氣虛(出現頻數分別為26、14、10,出現頻率分別為50.00%、26.92%、19.23%),其次是(外)風、濕(出現頻數分別為8、7,出現頻率分別為15.38%、13.50%)等。將裂紋舌在熱、痰、氣虛、(外)風、濕病例中出現的比率進行比較(見表3),結果顯示出現比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裂紋舌與虛熱關系據筆者查證,關于裂紋舌的最早記載見于《敖氏傷寒金鏡錄》(1341年),其曰:“舌見紅色,更有裂紋如人字形者,乃君火燔灼,熱毒炎上,故發(fā)裂也”,提出裂紋舌與熱有關。此后,《傷寒全生集》、《四圣心源》等亦認同此說。吳有性則在《溫疫論》中說:“舌裂:日久失下,血液枯極,多有此證”,首次提出裂紋舌與血虛有關,《脈學注釋匯參證冶》、《舌鑒辨證》等均認同此說。劉恒瑞《察舌辨證新法》則提出裂紋舌與陰虛有關。綜觀古代、近代中醫(yī)文獻的記載,裂紋舌主要與病性證素熱、血虛、陰虛密切相關。本研究中,7680個當代名醫(yī)醫(yī)案里,65例裂紋舌病例涉及到的病性證素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陰虛、熱、濕,其次是氣虛、血虛;其中陰虛病例中出現裂紋舌的比率高于熱、濕、氣虛(P<0.01);1018例臨床病例里,52例裂紋舌病例涉及到的病性證素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熱、痰、氣虛,其次是(外)風、濕。綜合兩方面的研究情況可以看出,陰虛、熱是在裂紋舌病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病性證素,且陰虛病例中出現裂紋舌的比率較高,裂紋舌與陰虛、熱的關系較為密切。陰液虧虛,熱盛傷津,可使舌體失于濡潤,從而出現裂紋舌。這證實了中醫(yī)關于裂紋舌主陰虛、熱的觀點是正確的。而對于裂紋舌主血虛、濕侵,目前的中醫(yī)診斷學教材說法不一,但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濕、血虛及氣虛也是在裂紋舌病例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病性證素,裂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