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頁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頁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頁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頁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1“百家爭鳴”的含義(1)“百家”:泛指數量多;主要分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和小說家等十家。(2)“爭鳴”:是指戰(zhàn)國時諸子百家針對當時社會上和學術上的各種問題,爭相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著書立說,廣收門徒,互相詰難批駁,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爭鳴局面。2“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封建經濟的迅速發(fā)展;(1)經濟:井田制被破壞,土地私有制出現生產工具的進步周王室衰微,諸侯士大夫崛起;(2)政治: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3)階級關系:學術逐漸下移,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4)思想文化:3代表流派與代表人物二、孔子和早期儒學1早期儒學的創(chuàng)立者——孔子(1)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3歲喪父,17歲喪母,生活十分慘淡;曾先后擔任過下級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歲時擔任司寇,成為政府高官,后在55歲左右仕途失意,官閑居家。之后孔子離開魯國,周游列國十四年,旨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然而屢遭冷遇。于是,孔子開始專心從事文化教育活動。2、孔子學說:(1)哲學思想——“仁”(核心)子曰:“仁者愛人?!薄凹核挥鹗┯谌恕弊釉唬骸叭收呦入y而后獲,可謂仁矣?!弊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薄罢垎栔??”曰:“恭、寬、信、敏、惠。……”(2)政治思想——“德”治、恢復周禮“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薄啊訛檎?,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薄熬?、臣臣、父父、子子”“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克己復禮”、“克己復禮為仁”《論語》記載:“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边@表明孔子治理國家的理念是A.維護周禮B.實行仁政C.強調教化 D.為政以德A(3)教育貢獻:子曰:“有教無類。”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釉唬骸皽毓识?可以為師矣?!弊釉唬骸皩W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弊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①春秋戰(zhàn)國時代,社會分裂割據,缺乏一個實行禮制的強有力的中央政權;②當時各諸侯國熱衷于兼并戰(zhàn)爭和改革古制??鬃踊謴椭芏Y的仁政愛民的主張不符合他們的需要??鬃佑羞@樣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但他當年周游列國十四年,積極推行其政治方案,為什么不被統(tǒng)治者采納呢?請思考(1)孟子生平: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山東鄒城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相傳師承子思。著有《孟子》,文章說理暢達,長于論辯。元代追封他為“亞圣”。2早期儒學的繼承和發(fā)揚者——孟子①孟子的“仁政”思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雹诿献拥拿癖舅枷?;“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雹勖献拥男陨普?。(2)思想主張(1)荀子生平:3早期儒學的繼承和發(fā)揚者——荀子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戰(zhàn)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時人尊稱“荀卿”。著有《荀子》。李斯與韓非都是他的入室弟子。①主張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在君民關系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觀點。③在倫理觀上,主張“性惡論”,強調用禮樂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④哲學思想:“天行有?!薄爸铺烀弥薄#?)思想主張儒家自創(chuàng)立后不斷發(fā)展。戰(zhàn)國時期,荀子根據時代需要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主要體現在A.“仁政”的學說B.“以德服人”的觀念C.“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的思想D.“法不阿貴”的思想C孔子孟子荀子生平主張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論其他地位影響繼承發(fā)展儒家學說,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更適應社會需要。但被統(tǒng)治者冷落?!叭收毙员旧啤叭柿x”“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性本惡“民貴君輕”“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政以德性相近戰(zhàn)國中期鄒國人,著《孟子》,“亞圣”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荀子》春秋晚期魯國人,言行載《論語》,“至圣”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但不被重用有教無類“制天命而用之”“養(yǎng)浩然之氣”(1)老子生平:老子(傳說約前600年—約前470年),春秋時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1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三、道家和法家①“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②順應自然,清靜無為,知足寡欲;③無為而治,小國寡民;(2)主要思想④哲學方面:運動、對立與轉化?!坝袩o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薄盁o為而治”。“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薄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雹僬J為萬物的本原是“道”,要順應自然②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③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1)莊子生平: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的學說涵蓋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2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2)主要思想①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②一切事物都沒有本質區(qū)別。放棄差別觀念,就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睂ζ溆^點理解正確的是A.反映了儒家學派提倡仁愛的價值觀B.體現了普通民眾尚賢節(jié)用的要求C.滿足了統(tǒng)治者維護禮樂制度的需要D.表達了道家因循自然的處世方法D(1)生平韓非子(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時期法家學說集大成者。多次上書韓王不見用,乃發(fā)憤著書。秦王政強邀其出使秦國。在秦遭李斯、姚賈誣害,死于獄中。3戰(zhàn)國晚期法家學派的代表——韓非子(2)主要思想①主張以法治國、實行君主專制中央集權;②歷史是向前發(fā)展的;③要順應時勢進行改革?!懊髦髦鶎е破涑颊?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辈牧蠈Α靶痰隆钡尼屪x說明 A儒家重視德治 B法家主張刑德并用C道家主張“無為而治” D墨家反對君主專制B(1)生平墨子名翟,生卒年不可考。相傳原為宋人,后長居魯國。墨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與公輸班同時代。出身貧寒,精通木工,官至宋大夫。4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派的代表——墨子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節(jié)用節(jié)葬:平等與博愛,反對不義戰(zhàn)爭君主違背天意與鬼神將受天罰國家上下一心,選賢者為君抨擊權貴的奢侈和儒家的厚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