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童》的觀后感
之前看過一部歷史悠久的紀錄片《幼童》,共分5集(每集大約120分鐘),講述了多段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的命運。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他們絕大多數(shù)來自廣東的清貧家庭。因學生們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所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故事開篇,一個混血小姑娘用牧羊笛給我們吹奏了19世紀的美國民歌《LongLongAgo》(《多年以前》),她是容閎(中國最早畢業(yè)于美國名校大學的學生)的第五代孫女玉文。留美幼童的項目之所以能夠落地,要感謝這位具有傳奇經(jīng)歷和前瞻性的老人家。
130年以前,這批幼童遠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個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輕共和國——美國。他們被分配到了該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qū)的四十多戶美國人家中,快速適應著在當?shù)氐纳?。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越過了語言障礙,成為各學校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同時他們也迅速適應了異國的文化,脫去了長袍馬褂,活躍在各項體育運動的賽場上。
他們是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繩理工學院的學生,他們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比鄰而居,曾受到美國總統(tǒng)格蘭特的親切接見。十九世紀末,當世界格局發(fā)生劇烈變化的時刻,他們恰好被送到了那場工業(yè)革命的最前沿。這原本是清政府設立的一個長達15年的留學計劃,但是進行到第10年,終因遭到強烈反對,半途夭折,功虧一簣。
"留美幼童"被"召回"后,經(jīng)歷了從晚清到民國初年幾乎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他們中的一些人,在1884年中法海戰(zhàn)、1894年中日海戰(zhàn)中陣亡,一些人成為中國鐵路、電報、礦山的開山鼻祖,一些人成為清政府的大臣。他們有的是李鴻章的幕僚,有的是袁世凱的顧問。他們中間出現(xiàn)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位總理,今天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中國最早的一批外交官?;貒蟮倪@批西學所造之子歷經(jīng)中國晚清政壇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
紀錄片中有一段場景令我印象深刻:遠在美國郊區(qū)的一片墓地,有幾個中文名字的墓碑,他們是來到美國后因為身體疾病而過早夭折的留美幼童。出國前他們的家屬曾與清政府簽訂了一份生死狀:如因意外或疾病導致本人亡故的,國家不承擔任何責任。間接反映了這批孩子都是來自社會底層的貧苦家庭,富裕人家或者上層社會家庭怎么舍得讓自己的兒女冒著生命危險來受罪呢。也正是因為這些孩子和父母放得開,才有了他們與眾不同的求學和生活經(jīng)歷,最終造就了他們各自或輝煌或慘淡的兩極化人生結局。
當他們習慣了西方生活并逐漸擺脫了封建思想束縛后,他們中一部分人率先剪去了長長的辮子、脫掉了長袍馬褂、換上了輕便的運動鞋。孩子們的做法極大的觸動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情緒,認為他們是要抗旨不尊并有做叛徒的嫌疑,于是政府要員果斷把幾個帶頭鬧事的孩子緊急抓回國。容揆是首批被遣返的幼童成員,但他不甘心就這樣回到國內并從此過著“罪人”的生活,于是在夜色保護下機智的從火車上逃了出來,繼續(xù)完成自己在國外的學業(yè)并成為接洽后續(xù)國內留學人員的關鍵人物。他雖然沒有成為回國后的優(yōu)秀人才,但也沒有活成一個永無出頭之日的國家罪人,作為普通人他乘著時代的紅利緊緊的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
看完紀錄片之后我有如下幾點感悟:1、永遠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潛力,他們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遠超成人的想象;2、如果想要小孩將來發(fā)展得好,作為家長要懂得適當放手或者在孩子面前多點無能的表現(xiàn);3、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長之路的試金石:越早經(jīng)歷挫折或者挫折的經(jīng)歷足夠多,越能鍛煉孩子的心智;4、作為普通人,我們在和平年代當牛做馬,在動蕩的環(huán)境下成為炮灰的概率極大;5、開放的思想和優(yōu)質的教育環(huán)境更容易增加普通人獲得幸福的籌碼;6、孩子在學習方面需要有自驅力;7、英語是我們了解世界的語言(將來有可能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8、會讀書的孩子將來更容易在社會有所作為;9、命運往往由我們自己書寫。
最后,奉上文章插曲《longlongago》的歌詞,我本人非常喜歡這種柔情又歡快的曲調,愿此曲帶給你一整天的好心情!TellmethetalesThattomeweresodear,Long,longago,Long,longago;SingmethesongsIdelightedtohear,Long,longago,Longago.Nowyouhavecome,Allmygriefisremoved,LetmeforgetJustaslongasIdo,LetmebelieveThatyoualwaysbehere,Long,longago,Longago.DoyourememberThepathwherewemet,Long,longago,Long,longago?That'swhenyoutoldmeYouwouldnotforget,Long,longago,Longago.Then,toallothersMysmileyoupreferred,Love,whenyouspoke,Gaveacharmtoeachword,StillmyhearttreasuresThepraisesIheard,Long,longago,Longago.Nowyouhavecome,Allmygriefisremoved,LetmeforgetJustaslongasIcould,LetmebelieveThatyoualwaysbehere,Long,longago,Longago.
觀紀錄片《幼童》感
從小對歷史并不太感興趣,越來越意識到自己需要去了解了解。于是,我搜索了幾個高分紀錄片來看,沒想到,第一部紀錄片——《幼童》,已是讓我?guī)锥雀袆拥窖劭粑帷V袊返闹R我僅僅是在歷史課本中了解過,為了考試我記得我抱著課本背誦洋務運動措施,我記得課本右側書頁上模糊的留美幼童照片,我記得和“致遠”艦共存亡的鄧世昌、劉步蟾,我記得主持修建京張鐵路的詹天佑,還有只是聽說過的唐紹儀、蔡紹基······但是我從未將他們和留美幼童聯(lián)系在一起過,更不曾了解留美幼童背后發(fā)生的故事。這部紀錄片最令我動容的并非這些留美幼童歸國后所作出的種種貢獻,而是整個派遣幼童留美過程中處處閃耀的人性之光。
“予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則當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p>
——容閎首先是擔當與使命,有評論說:“突然真正體會到,那些寫在歷史課本的時間事件,哪怕只有短短一句話,背后也是無數(shù)人的波折,堅持與命運?!奔o錄片里說:“如果沒有容閎,雖說中國遲早也會派遣學生出洋,但既不可能這樣早,更不可想象會有幼童出洋這樣的奇想,容閎個人的傳奇經(jīng)歷,造成了大清國歷史上出現(xiàn)的留美幼童這樣一個破天荒的事件?!?/p>
容閎以自己的經(jīng)歷看到了強國的途徑,可怕至極的偏見謬誤輿論之下,他無數(shù)次想法設法排除萬難:同學、恩師求助、懇求美國總理求助······他何嘗不知在當時的中國,這樣的“先驅”面臨的是什么樣的風險,但他清醒地認識到師夷長技的緊迫性,畢生都在為中國留學生的命運奔走,以滾燙的赤子之心用盡全力庇護優(yōu)秀人才,種種作為,為留美幼童,為后人皆立起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最好楷模。
再者,是真誠與善良。接待過容閎的巴特拉家族繼續(xù)接待留美幼童;康州教育局局長諾索布、耶魯大學校董會等為留美幼童提供詳盡學業(yè)幫助;留美幼童的美國家長詳細地記錄中國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最感動的是在留美學生被召回國前,巴特拉夫人給幼童吳仰曾的母親寫的一封信,信里說:“······在過去他留學美國的漫長歲月里,他和我們一家共處,現(xiàn)在已經(jīng)難舍難分了······我們堅信他會長成一個有用的公民,去為他的祖國服務······我們對他,以及明日即將歸去的所有的中國孩子將常念不忘······”;留美幼童回國后也常給美國家庭寫信告知情況。在那個充斥著戰(zhàn)爭、革命的年代,這一抹感動是來自異國的歡迎,真誠和愛,沒有種族歧視,無關乎人才用途,金錢利害。因此留美幼童和擁有這樣一批留洋人才的近代中國所應感激的,不僅僅是容閎,曾國藩等開明人士,還有無條件支持,并且愛著這些中國孩子的美國家庭?!?/p>
”中國沒有死,她只是睡著了,她終將會醒來,并注定會驕傲地屹立于世界!”——蔡紹基
哈特福德高中畢業(yè)演講最后,是整部紀錄片所反映出的美麗與悲哀中迸發(fā)的赤子之心。至1881年這些留美幼童被召回前,他們中約50多人進入各大學學習。他們中,有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等等我們今天耳熟能詳?shù)拿?。不僅在學業(yè)上,他們在各個場合都耀眼之極。棒球場上,梁敦彥是最佳投手;鄧士聰是橄欖球第一隊員人選;曹嘉祥具有百步穿楊的好槍法;吳仰曾是他們學校第一個擁有自行車的人;鐘文耀是耶魯大學賽艇隊舵手······這些歷史人物,就像你我身邊優(yōu)秀的同學一樣,那么真實也那么遙遠。他們是幸運的,在那個年代可以先于他人走入自由文明的社會,明白人之為人、國之為國所需要的一切。但同樣,他們又是及其不幸的,“鐵屋子里先醒過來的人是痛苦的”,他們的憧憬還是過于脆弱,終將在封建愚昧的晚清制度逐漸瓦解。痛苦便在于我們作為觀者,我們看到他們的聰慧讓美國青年吃驚;他們勤奮學習興趣廣泛;他們在公開場合發(fā)表中華圖強的演說,也看到清廷最后召回幼童的理由竟是“腹少儒書,德行未堅”。他們沒有得到想象中學成歸國后應得的榮譽,等待他們的不是家人的擁抱與熱情的歡呼,而是數(shù)天的禁閉,他們被認為是有害于社會和無益于國家之人。屏幕前的我,唯有扼腕嘆息。
但請看吧,中法海戰(zhàn)爆發(fā),歸國不久后的東方人棒球隊的鄺詠鐘,麻省理工的楊兆楠、薛有福,和黃季良英勇犧牲;曾抗旨不歸的容揆,從耶魯畢業(yè)后畢生都在為中國駐美公使館工作;畢業(yè)于耶魯大學的李恩富,為在美華人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奔走呼號,為此失去家庭;作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在英法學習海軍知識的劉步蟾在甲午海戰(zhàn)中和致遠艦一同沉沒······
這些幼童作為驚濤里最早的遠航者,他們跨過幾個世紀,卻又如此真切的悲歡離合狠狠刺激著我??催^那么多學為所用的案例,這些歷史事件,才是真真正正的無愧于所受教育,無愧于天資異稟。也重新讓自己思考,在當今已是國富民強的時代,我輩之所學,其出發(fā)點是否合適,其內容是否恰當,其用處是否正確。我們該如何做,才是不辜負前輩奉獻生命所創(chuàng)造的時代。
紀錄片《幼童》觀后我記憶中的留美幼童,僅是高中歷史課本中一張泛白的黑白照片和一句蒼白的話語,初中的歷史課本中連插圖都省了,只有一句話: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赐赀@部關于留美幼童的五集紀錄片,他們在我心中變得鮮活起來,不再僅是一張黑白照片,而是一群有血有肉有個性的鮮活的人。1872年至1875年,149年前,洋務運動時期,由容閎(第一位從美國畢業(yè)的中國留學生)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共派出四批共120名學生赴美留學,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當時,沒有多少父母愿意把兒子送往大洋彼岸開始15年的留學生活,報名的都是普通人家子弟,清廷遴選要求:年紀不超16歲,出身清白,聰穎敏捷,相貌英俊,總之,既不能丟我大清的臉面,還要學有所成,回國要扶大清之將傾……孩子父母與清廷簽署的合同里有這樣一句話:如有天災疾病不測等事,各安天命……120名留美幼童百分之八十來自廣東香山,不得不佩服這批孩子的父母在當時那樣的歷史條件下出于何種原因考慮,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出洋15年,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在我看來唯一誘惑的條件就是出洋15年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歷史的機遇把他們送到了世界工業(yè)文明的最前沿,當時建國不到百年的年輕的美國,他們被分配到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qū)四十多戶美國人家庭里,與普通美國人同吃同住,以便盡快適應異國他鄉(xiāng)的文化習俗。他們只用了一兩年時間很快就跨越了語言上的障礙,這群孩子在美國漸漸長大,他們聰明,專注,在各方面都成績優(yōu)異,與同齡的白人孩子相比,他們毫不遜色,甚至更優(yōu)秀……每三個月,孩子們會返回清政府在美國設立的“留學事務局”接受中文教育,清廷官員向他們宣講“圣諭廣訓”,朝廷不愿意這群孩子滋生自由思想,變得難以控制。但是,隨著留美幼童漸漸長大,他們融入美國社會,適應西方生活,令清廷官員憂心忡忡,直到有兩個孩子犯下大錯:剪辮子,入基督教。1881年6月9日,光緒皇帝下旨:撤回全部留美幼童。雖有各方政要為孩子們說話,時任耶魯大學校長的波特先生在給清廷的信中寫到:貴國派遣的青年學生,人人善用時間,研究學術,各門學科成績優(yōu)秀,雖然年少,卻謹言慎行,作風沉穩(wěn),不愧是來自大國的國民,足以為貴國增光。美國少數(shù)無知之人,對中國人頗有偏見,也因為這些孩子而逐漸消失…目前,正是孩子們最緊要的學習關頭,即將開花結果,此時撤回無異于盡棄前功。到1880年,有超過50名中國幼童進入美國大學,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1名進入哈佛大學,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他們活躍在當時美國的各個名校,開始了大一大二的學業(yè)。1881年,94名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召回,其余26名留美幼童有的過于西化被提前召回,有的不幸病故客死他鄉(xiāng),其中,有2名抗拒清廷命令,中途逃離,留在美國完成了他們的學業(yè),后來他們在清廷駐美大使館工作。他們在美國家庭的父母對他們都很好,感嘆當時美國人民的淳樸,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后來留美幼童被召回,收養(yǎng)這些孩子的美國家庭也傷心不已,他們之間書信往來,聯(lián)系不斷。留美幼童回到中國,迎接他們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各種質疑和諷刺,在當時的中國他們顯得格格不入。這94名留美幼童,后來活躍在鐵路、電報、礦業(yè)、海軍、外交、政治領域……他們之中,有人在甲午海戰(zhàn)中為國捐軀,有人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有人成為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有人成為了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和同時代的人相比他們算是幸運兒,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有過最美好的經(jīng)歷,打獵,賽船,打棒球,與女孩約會……他們也是不幸的人兒,如豆瓣網(wǎng)友所言:如果讓他們當一輩子籠中鳥,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曾經(jīng)回到過天空。他們之中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詹天佑了,他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在召回之前幸運地完成了大學學業(yè)。
《幼童》觀后感看《幼童》是一種幸運,一部紀錄片竟也能這樣深入人心。120個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平均年齡只有12歲,卻肩負著振興民族的重任。垂垂老矣的大清帝國,將王朝的命運,賭在了一群孩子身上......但是誰也想不到幼童們在美國處處閃耀: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為他們就讀的各個學校中最優(yōu)秀的學生。無論,學習還是生活,留洋幼童總能很好適應新的環(huán)境,融入新的生活并努力提升自己能力。他們不斷吸收著西方先進的自然人文科學知識,他們認可了西學,這是思想文化的初次碰觸。但關于這群孩子的歸來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當時的幼童被認為西化嚴重,被清朝政府提前召回??蓺v史證明,這群孩子,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他們大多成為了國之棟梁,在他們之中,有人在甲午海戰(zhàn)中為國捐軀;有人修建了第一條中國人的鐵路......在紀錄片中,總是出現(xiàn)幼童們的合影,那張陳舊滄桑的幼童合照不再是一張普通的黑白照片,它承載了一段讓人熱血沸騰的歷史。假如我們記不住每一個人,那就記住這120個孩子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不論國家興衰,他們始終保留了對祖國的赤誠。他們雖已遠去,卻給現(xiàn)在的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啟迪:請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今天是植樹節(jié),如果在往年的今天,我們應該在校園或是其他地方,和同學老師一起,為祖國和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種幾株樹,添一抹綠。然而此時,我只能在窗臺上,看著窗外搖曳的樹枝,把這些場景在心里存放。
紀錄片《幼童》觀后感星期二那天,上完法語課回宿舍是準備到b站看文學理論網(wǎng)絡課的,結果為了發(fā)彈幕,注冊了會員,注冊了以后還要答題升級到一級會員才可以發(fā)彈幕,于是又去掉幾十分鐘,再后來,忽然想起有部5集紀錄片只看了第一集,就找出來看,一天時間就這樣用完了。這部紀錄片叫《幼童》。(到bilibili搜就可以看完5集)《幼童》是一部讓人感動讓人無奈讓人覺得悲壯的紀錄片,講的是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到美國留學的那一段歷史。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也是一個殘酷的故事,更是一個充滿熱血少年氣的故事。120個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平均年齡只有12歲,卻肩負著振興民族的重任。垂垂老矣的大清帝國,將王朝的命運,賭在了一群孩子身上...…熱淚盈眶地看完這部紀錄片,內心充滿感動和震撼。146年前的歷史,距離我們那么遠,又那么近。已經(jīng)146年了!才146年而已!是這一百多名孩子給中國注入生機,給中國帶回新思想新技術。這些孩子,和為這個留學項目前后奔走幾十年的容閎,還有清朝大臣曾國藩和李鴻章,他們都是這段歷史中讓人敬重的人物。在高中歷史書上,李鴻章的角色似乎是慈禧太后的走狗,似乎是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專業(yè)戶,但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更傾向于把李鴻章看作清朝黑歷史的背鍋俠。幼童們在美國處處閃耀,他們以驚人的速度適應了美國的生活,在各項文化科學習中名列前茅,在各項學科競賽中斬獲頭獎,他們在各種體育競技上拔得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早產(chǎn)兒管飼喂養(yǎng)的護理
- 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骨科真題庫-23
- 進口貿(mào)易合同范本
- 鄧州電梯采購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食品安全協(xié)議書合同
- 干股合作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版承包飯店經(jīng)營權合同
- 運輸企業(yè)司機合同范本
- 紙的演變歷史幼兒課程
- 鉆井設備維修合同范本
- 2011年10月自考00567馬列文論選讀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寺院宣傳法治知識講座
- 《多源圖像融合技術及其遙感應用-圖像融合技術》課件
- 直播帶崗方案
- 瓶蓋自動封裝機的設計
- 無線局域網(wǎng)覆蓋方案
- 網(wǎng)絡安全前沿技術與未來趨勢研究
- 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qū)2024屆英語三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調研試題含答案
- 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招投標書范本
- 第13課《警惕可怕的狂犬病》 課件
- 健康飲茶知識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