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理論試卷答案_第1頁
武術理論試卷答案_第2頁
武術理論試卷答案_第3頁
武術理論試卷答案_第4頁
武術理論試卷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術理論試卷答案1.武術是以為主要內容,以為主要運動形式的中國傳統(tǒng)體育項目。2.武術起源于。3.商周時期,軍事訓練的主要形式是和。4.所記載的越女論劍,理法深奧、論述精辟至今不失光彩。5.始行武舉制,用考試的辦法選拔武勇人才對武術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6.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是維持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民間武術團體。7.年武術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鋪開。8.1985年是武術國際化進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年在西安成立了。9.器械是指手持武術兵器進行練習的套路運動。器械又可分為、、、10.五步拳的動作名樂按順序為:預備姿勢、、、、虛步挑掌、并步抱拳。二、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1.武術是以為主要內容。技擊動作B.舞蹈動作C.雜技動作D.狩獵動作2.武術起源于原始的。A.部落戰(zhàn)爭B.生產勞動C.宗教活動D.狩獵活動3.所記載的越女論劍。理法深奧、論述精辟至今不失光彩A.吳越春秋B.呂氏春秋C.漢書D.紀效新書4.開始實行武舉制。A.唐朝B.隋朝C.宋朝D.三國A.何良臣B.戚繼光C.程宗獻D.茅元儀6.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體育會是維持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民間武術團體。A.1901B.1905C.1910D.19157.1927年中央國術館于成立。A.北京B.上海C.廣州D.南京8.1953年在天津舉行了以為主要內容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A.馬術B.射擊C.武術D.摔跤9.年國家體委將武術列為體育競賽項目。A.1950B.1953C.1957D.195810.國家體委于年制定了第一部《武術競賽規(guī)則》。A.1950B.1953C.1957D.1958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1.套路運動器械對練散打5.內外合一武德彈踢拗弓步20分)仆步擊步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1.什么是功法運動?2.武術有哪些作用?3.我國古典哲學的本體論對武術的指導作用是什么?4.怎樣教好沖拳動作?五、論述題(每題10分,共30分)1.大躍步前穿有哪些要求?它的易犯錯誤有哪些?如何糾正?怎樣教好?2.談談你對武術的認識。項素質。60.腰功練習包括(俯腰)、(甩腰)、(翻腰)和(下腰)。主要發(fā)展脊椎和腰部各肌肉群的(柔韌性)與(彈性),加大腰部的活動范圍是練好(套路)提供的必要素質。60.跳躍練習包括(大躍步前穿)、(騰空飛腳)、(旋風腳)和(騰空擺蓮)。它對于增加(腿部力量),提高(彈跳能力)和(前庭分析器)的機能有很好的作用。62.平衡練習包括(提膝平衡)、(望月平衡)等。平衡分為(持久性平衡)、和(非持久性平衡)兩種。63.跌撲練習包括(搶背)、(鯉魚打挺)等。對于培養(yǎng)前庭器官的(穩(wěn)定性)以及提高(協(xié)調)、(靈活)、(速度)等素質都有良好的作用。64.手法練習包括(沖拳)、(架拳)、(推掌)和(亮掌)等,是練習上肢手法的基本規(guī)律。65.步法練習包括(擊步)、(墊步)、(蓋步)和(插步)等,是發(fā)展兩腿移動的靈活性。66.五步拳的動作名樂按順序為:預備姿勢、(拗弓步沖拳)、(彈腿沖拳)、(馬步架打)、(歇步蓋打)、(提膝仆步穿掌)、(虛步挑掌)、并步抱拳。三、選擇題武術是以為主要內容°(A)A.技擊動作B.舞蹈動作C.雜技動作D.狩獵動作武術起源于原始的(B)A.部落戰(zhàn)爭B.生產勞動C.宗教活動D.狩獵活動A.何良臣B.戚繼光C.程宗獻D.茅元儀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體育會是維持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民間武術團體。(0A.1901B.1905C.1910D.19157.1927年中央國術館于成立。(D)A.北京B.上海C.廣州D.南京8.1953年在天津舉行了以為主要內容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C)A.馬術B.射擊C.武術D.摔跤9?年國家體委將武術列為體育競賽項目。(C)A.1950B.1953C.1957D.195810■國家體委于年制定了第一部《武術競賽規(guī)則》。(D)A.1950B.1953C.1957D.195811.1982年在召開的首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是建國以來規(guī)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武術會議。(A)A.北京B.天津C.上海D.重慶12?年武術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鋪開。(B)A.1982B.1983C.1984D.198513?散打運動于年被批準為體育正式競賽項目。(B)A.1979B.1989C.1990D.199414■年國家體委出臺了“中國武術段位制”。(C)A.1990B.1991C.1994D.199615?年武術作為一門體育學科有權授予博士學位。(D)A.1990B.1991C.1994D.199616?年首屆全國武術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C)A.1983B.1985C.1987D.198917.1985年在成立了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籌備委員會°(C)A.北京上海C.西安D.武漢18.1987年在舉行了第一屆亞洲武術錦標賽,武術開始成為正式的國際比賽項目°(C)A.北京B.曼谷C.橫濱D.香港19.年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次年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以后每兩年舉辦一次。(C)A.1985B.1989C.1990D.199120?武術接運動形式一般分為大類。(C)A.2B.3C.4D.5集體表演是指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時進行練習的演練形式。(D)A.2B.3C.5D.6在傳統(tǒng)武德的內容中最為重要。(A)A.仁B.義C.信D.勇推掌的力點在(A)A.掌外沿B.掌根C.掌心D.掌指24.彈腿的力點在(B)A.腳跟B.腳尖C.腳面D.腳外沿25.沖拳的力點在(A)A.拳面拳輪C.拳心D.拳背26.側踹腿的力點在(B)A.腳尖B.腳跟腳掌D.腳心27.屬于跌撲動作有(D)A.扶地后掃B.搶背C.鯉魚打挺Do以上三點28.架拳動作要求拳眼(C)A.朝后B.朝上C.朝下D.朝前29.正踢腿的易犯錯誤是(D)A?俯身彎腰B.拔跟或送髖C.速度緩慢無力D.以上三點30?側踢腿的要點是(D)A.開髖B.側身C.猛收腹D.以上三點31.旋風腳動作身體的旋轉不得少于(C)A.90°B.180°C.270°D.360°騰空擺蓮動作要求(C)A.一響B(tài).二響C.三響D.可以而卻向四、正誤判斷(T為正確,F為錯誤)1.武術的所有動作都具有技擊性。(F)2.武術起源于原始的生產勞動。(T)1927年國民黨政府在上海成立了中央國術館。(F)8.1956年中國武術協(xié)會在北京成立。(T)9.1953年在天津舉行了以武術為主要內容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T)10.1957年國家體委將武術列為體育競賽項目,并于次年制定了第一部《武術競賽規(guī)則》°(T)11.1982年在北京召開了首次全國武術工作會議°(T)12.1985年武術挖整工作正式全面展開°(F)13.1979年散打運動開始進行試點試驗,準備進行全面推廣°(T)14.1994年國家體委出臺了“中國武術段位制”°(T)15.1987年在北京舉行了首屆全國武術學術研討會°(T)16.國務院學位辦公室于1996年正式批準體育學設立武術學科專業(yè)方向碩士學位點°(F)17.1985年在西安成立了國際武術聯(lián)合會°(F)18.1988年亞奧理事會正式通過將武術列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T)19.世界武術錦標賽每兩年舉行一次°(T)20.對練也屬于套路運動°(T)21.集體表演是指3人以上同時進行的套路演練形式°(F)22.所謂“散打”,就是在擂臺上的自由搏擊°(F)23.武術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是一項體育運動°(F)24.武術只是一項體育運動,談其文化內涵沒有意義°(F)25?在古代武術理論中,“氣”被視為武術的原力與本根,是武術生命的精微所在°(T)26.現在的武術運動可以不遵循天人合一的觀念。(F)強調基本功,強調切合實用是知行合一在武術中的體現°(T)“反者道之動”就是說對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轉化是運動的規(guī)律。(T)“武德”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二年》。(T)30.“仁”是習武者在品德上應該追求的最咼境界°(T)31.傳統(tǒng)的武德精微而博大,我們應該充分的肯定與吸收。(F)32.宗教對武術的影響是積極的、多方面的°(F)傳統(tǒng)醫(yī)學與武術的關系是單向的,即只是醫(yī)學對武術有影響,而武術對醫(yī)學無影響。(F)武術與兵家有著最本質的共同特征,即攻防格斗技擊之術。(T武術與雜技、書法、繪畫等藝術之間不可能有太大關系°(F)武術基礎練習包括基本功練習和基本技術練習°(T)37.武術技術訓練包括基本功訓練和組合動作訓練°(T)38.腰是貫通上下肢體的樞紐,是集中反映套路技巧的關鍵。(F)39.屈伸性腿法有彈腿、側踹腿、掃腿°(F)40.仆步、擊步、插步都是屬于步法中的一種°(F)41.弓步、馬步、虛步、墊步都是屬于步型中的一種°(F)42?武術基本功的手型有沖拳、勾手、掌、拳等°(F)43.組合動作是按照一定運動規(guī)律的若干動作的集合。(T)44.直擺性腿法有正踢腿、側踢腿、側踹腿等。(F)45.鯉魚打挺是屬于腰功練習中的一種°(F)五、問答題1.什么是武術?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斗為主要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tǒng)體育項目。它起源于我們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在漫長的發(fā)展史中深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2.武術進入萌芽狀態(tài)的標志是什么?在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以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鋒刃工具的能動性、使用工具方法的主動性、運用格斗技術的自覺性為標志,武術進入了萌芽狀態(tài)。3.為何說部落戰(zhàn)爭是武術形成與發(fā)展的催化劑?只有人與人的搏殺格斗才能使得大量磨制鋒刃的生產工具逐漸演變?yōu)榛ハ鄽垰⒌奈淦?,使用兵器的技藝及?zhàn)爭所需的格斗技術也才能逐步從生產技術中分離出來。人們并把在戰(zhàn)爭中比較成功的搏擊方法加以總結,反復模仿、習練,傳授給下一代。也把這些技術方法作為軍事訓練的重要內容。只有這樣,武術才脫離了生產技術,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實現質的飛躍,并沿著自身規(guī)律不斷發(fā)展。4.什么是“田獵”和“武舞”?商周時期,軍事訓練的主要形式是“田獵”和“武舞”。田獵的目的是訓練各種武器的使用及馭馬駕車技術,是納身體、技術、戰(zhàn)術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訓練。武舞是將用于實戰(zhàn)的格殺經驗按一定程式來訓練,是古代武術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升華,是由支離破碎向系統(tǒng)化演進的象征,也是武術套路的雛形。5.明清武術繁榮的標志是什么?明清是武術大發(fā)展時期,其繁榮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風格的拳種和器械得到了大發(fā)展,武術作為軍事技術、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藝的多種價值為人們所認識和利用。6.武術是如何分類的?武術內容豐富,傳統(tǒng)的分類方式很多,現在一般按運動形式分為三大類:功法運動、套路運動、搏斗運動。7.什么是功法運動?功法運動是以單個武術動作作為主體練習,以達到健體或增強某方面體能的運動。例如,專習渾元樁以調心、調身、調息,長時間站馬步樁以增強腿力等。8.什么是套路運動?套路運動是指以技擊動作為內容,以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運動的變化規(guī)律編成的整套練習形式。主要內容有拳術、器械、對練、集體表演。9.什么是搏斗運動?搏斗運動是兩人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斗志、較力、較技的實戰(zhàn)練習形式。目前武術競賽中正在開展的有散手、推手等。10.什么是拳術?指徒手練習的套路運動。拳術的種類很多,如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11.什么是器械運動?指手持武術兵器進行練習的套路運動。器械又可分為長器械、短器械雙器械、軟器械。目前最常用的器械是刀、劍、槍、棍,它們也是武術競賽的主要項目。12.什么是對練?指在單練基礎上,兩人或兩人以上,在預定條件下進行的假設性攻防練習。其中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的對練等。13.什么是集體表演?指6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時進行練習的演練形式。練習時可變換隊形,也可采用音樂伴奏,要求隊形整齊,動作協(xié)調一致。14.什么是散打?散打又稱散手,古稱手挎、白打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運動形式在臺子上進行,又稱“打擂臺”。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勝對方的競技項目。15.什么是推手?推手是兩人遵照一定的規(guī)則,使用棚、捋、擠、按、采、列、肘、靠等手法,雙方粘連黏隨,尋機借勁發(fā)力將對方推出,以此決定勝負的競技項目。16.武術的特點有哪些?動作具有攻防技擊性、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zhèn)涞倪\動特色。內容豐富多彩,具有廣泛的適應性。17.什么是內外合一?講究動作形體規(guī)范,又求精氣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運動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所謂內,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氣息的運行;所謂外,指人體手眼身步的活動,如太極拳要求“以意識引導動作”,形意拳講究“內三合外三合”。套路演練在技術上特別要求把內在的精氣神與外部的形體動作緊密結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斷意連,使意識、呼吸、動作協(xié)調一致。18.武術有哪些作用?壯內強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衛(wèi)能力的作用、培養(yǎng)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還有娛樂觀賞,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19.我國古典哲學的本體論對武術的指導作用是什么?我國古典哲學的樸素唯物主義認為“道”與“氣”是構成世界的本源3.試述武術的內容與分類情況。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伴隨著這個特點產生發(fā)展的武術運動可謂根深葉茂,內容豐富而且分類方式很多,一般按運動形式分為三大類:1.功法運動,如腿功、腰功、馬步樁功、沙袋功等;2.套路運動,其主要內容有拳術,如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象形拳等;器械,又可分為長器械、短器械、雙器械、軟器械;對練,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等;還有集體表演等;3.搏斗運動目前開展的有散打、推手等。4.試述你對武術特點的理解。分別從以下三個方面論述:A.動作具有攻防技擊性;B.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zhèn)涞倪\動特色;C.內容豐富多彩,具有廣泛的適應性。5.試述武術的作用。分別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A.壯內強外的健身作用;B.提高防身自衛(wèi)能力的作用;C.培養(yǎng)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D.娛樂觀賞,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6.如何理解內外合一、神形兼?zhèn)?。講究動作形體規(guī)范,又求精氣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運動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所謂內,指人的精神、意識和氣息的運行;所謂外,指人體手眼身步的活動,如太極拳要求“以意識引導動作”,形意拳講究“內三合外三合”。套路演練在技術上特別要求把內在的精氣神與外部的形體動作緊密結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斷意連,使意識、呼吸、動作協(xié)調一致。這一特點充分反映了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倍受中國古代哲學、醫(yī)學、美學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形成獨具有民族風格的運動形式和練功方法。7.為何說武術套路動作也具有攻防技擊性?武術作為體育項目,動作具有攻防技擊性仍然是它的本質特性,作為中國武術特有表現形式的套路運動,雖然拳種不同,風格各異,有的還具有地方特色,但無論何種套路,其共同特點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動作構成套路的主要內容。雖然套路中不少動作的技術規(guī)格與技擊原形有變化,或因連接貫串及演練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備攻防意義的動作,但通過一招一式表現攻與防的內在含義仍然是套路技術的核心8.為何說中國古典哲學是武術的思想淵源?分別從古典哲學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三個方面對武術的影響來論述。9.什么是武德?傳統(tǒng)武德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所謂武德,即武術道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和所應有的道的品質。在武德理論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會正統(tǒng)地位的儒家仁學是傳統(tǒng)武德的主要內容,主要表現為“仁義、禮、信、勇”等方面。(分別對這五個方面加以解釋)。10.試述新時期的武德內容。傳統(tǒng)的武德精微而博大,源遠而流長,但在長期封建倫理思想的影響下,自然帶有相當的封建色彩,如“爭正宗排異己”、“師命不可違”、“傳男不傳女”、“為哥們義氣賣命”等。去其糟粕,其優(yōu)秀的精華應11.試述武術與傳統(tǒng)醫(yī)學的關系。武術與傳統(tǒng)醫(yī)學同屬人體文化的性質,它們有著共同的哲學方法論基礎,并在同一文化區(qū)域內相互融合、滲透,又共同豐富、發(fā)展。傳統(tǒng)醫(yī)學是在唯物主義元氣論的哲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起根本特點與優(yōu)點就是它的整體綜合觀與陰陽辨證觀。并進而提出“精、氣、神”為人體“三寶”的觀點,認為三者一體,互相依存。武術則將傳統(tǒng)醫(yī)學的這些理論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論體系之中,逐漸形成了形神合一、內外兼修、內養(yǎng)性情、外練筋骨的養(yǎng)身思想和健身之道。另外,武術與傳統(tǒng)醫(yī)學的骨傷科也具有血肉相連的關系。不僅中醫(yī)的理論指導著武術的養(yǎng)生與技擊,如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點穴、拿脈、解骨及救治偏差術等直接用于自衛(wèi)與技擊中,而且武術的某些功法也豐富了中醫(yī)傷科的治療技法,如中醫(yī)傷科的“一指禪推拿”、“拍打療法”等。武術與中醫(yī)的結合,不僅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中國養(yǎng)生、功夫按摩、武術傷科、傷科針灸、運動醫(yī)藥、練功療法、救治偏差、特種功夫等八大技術成果以及一大批有關的學術著述,而且這種歷史結合必然有力地促進二者在今后的共同發(fā)展,成為走向世界、造福人類的主題曲。12.談談你對武術的認識。分別從武術的定義、武術的特點與作用、武術的文化內涵加以論述。13.騰空飛腳有哪些要求?它的易犯錯誤有哪些?如何糾正?騰空飛腳的要點有:①右腿在空中踢擺時,腳高必須過腰,左腿在擊響一瞬間,屈腿收控于右腿側;②在騰空的最高點完成擊響動作,拍擊動作必須連續(xù)響亮;③在空中上體正直,微向前傾,不要坐臀。易犯錯誤是:①右腿蹬伸和左腿踢擺脫節(jié),動作不協(xié)調。糾正方法:多做右腿蹬地起跳,左腿屈膝擺起同時兩臂上擺并在頭上擊響的練習;②起跳后,上體過于前俯、坐臀,致使重心下墜。糾正方法:多做行進間的單拍腳練習,強調上體正直。降低騰空高度,掌握正確動作后,逐步加大騰空高度,完成空中造型。14.大躍步前穿有哪些要求?它的易犯錯誤有哪些?如何糾正?怎樣教好?大躍步前穿的要點是:跳得高、躍得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