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第一冊_第1頁
古代漢語第一冊_第2頁
古代漢語第一冊_第3頁
古代漢語第一冊_第4頁
古代漢語第一冊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第一冊簡答)詞的本義: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義。詞的引伸義:是從詞的本義“引申”出來,或者發(fā)展出來的,分為近引伸義和遠(yuǎn)引伸義。如“兵”的本義是一種兵器,引申為“士兵”,再引申為“軍隊”。(詞義的引申和詞義的更替應(yīng)該區(qū)別開來。詞義的更替是指某詞在產(chǎn)生新的意義的時候同時排斥了舊的意義,例如“腳”字的本義是“小腿”(《說文》:“腳,脛也”),後來“腳”字變?yōu)橹浮白恪保簿筒辉僦感⊥攘?。詞義的引申是指某詞產(chǎn)生了新的意義以後,並不排除原始意義。例如“道”字雖然產(chǎn)生了一些新義,但是路的意義一直保存到現(xiàn)代漢語裏。這類情況很多,也最重要。一方面,這增強(qiáng)了語言的穩(wěn)固性,使語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這使語言豐富化了。)詞義引申的特殊情況: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那就是不同的兩個字在意義上可以發(fā)生關(guān)係。這是因?yàn)橐炅x距離較遠(yuǎn),一般人已經(jīng)不再意識到它是一個意義的引申,為了要求區(qū)別,就另造一個字來代表它。例如懈怠的“懈”,本作“解”,《詩經(jīng)·大雅·烝民》:“夙夜匪解,”《孝經(jīng)》引作“夙夜匪懈”;由解散的意義引申為懈怠的意義,本來是很自然的(依徐灝說)?,F(xiàn)在我們說“鬆懈”,“松”正是“解”的意思。又如豎(豎)字?!墩f文》:“豎,立也?!逼鋵?shí)“豎”就是“樹”的引申義(依羅振玉說)?!皹洹庇稍苑N引申為樹立,讓人感覺是另一種意義,所以另造一個“豎”字?!夺釢h書·靈帝紀(jì)》:“槐樹自拔倒豎?!碑?dāng)時“樹”既當(dāng)“木”講,假使寫成“槐樹自拔倒樹”,反而不好懂了。詞義引申規(guī)律:引申就其個別階段來說,是由一個義項(xiàng)延伸發(fā)展出另一個與之有關(guān)的新義項(xiàng)。引申規(guī)律指的是甲乙兩個義項(xiàng)彼此相關(guān)或甲乙兩個同源詞之間意義相通的規(guī)律。同源詞:本是同一語源,後來分化成若干意義相關(guān)而不完全相同的詞。這些詞的讀音和字形往往也隨之分化,由於語言的發(fā)展,都勻可能變得彼此很不相同,意義之間聯(lián)繫可能變得難以辨認(rèn),自得形體也隨之變得彼此毫不相干。確定同源詞,有三個必要的條件:一、這些詞的讀音必須是相通的。所謂相通,是指在韻母方面,或是疊韻(屬於同一韻部),或是對轉(zhuǎn)(即韻母的主要母音相同,韻尾有對應(yīng)關(guān)係)。在聲母方面,或是雙聲(聲母相通,如柔軟。)或是聲母的發(fā)音部位相同二、這些詞的意義相同。相近或相關(guān)(即又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三、有古代語言資料、訓(xùn)詁資料或字形為證,證明他們出自同一語源。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只是讀音相同,那只是同音字;只是意義相近或相同,那只是同義詞;同源詞必須是”聲近義通”,即同時具備第一、二兩個條件。但只是具備這兩個條件還不夠。因?yàn)樵谕x詞中也有讀音偶然相同或相通兒實(shí)際上並非同源的。所以還必須具備第三個條件,才能確定其同源?!鞍搿?、“班”、“判”、“別”、“辨”、“片”半:《說文解字?半部》:“物中分也”。班:《說文解字?部》:“分瑞玉也”。判:《說文解字?刀部》:“分也”。別:《說文解字?部》:“分解也”。辨:《說文解字?刀部》:“判也”。片:《說文解字?片部》:“判木也”。都具有“分開”這個意義另還有以下各種:生性姓包胞保抱褓元、原、源、泉小肖、宵、削、消、銷、、梢、稍、少枯、涸、竭、渴布、敷、鋪、溥、博、普、旁、方引申規(guī)律主要有:(一)時空的引申:表示時間、頻率、速度的意義,常常與表示空間、密度的意義相關(guān)。如“間”的本義為“縫隙”,特點(diǎn)是空間距離狹小,引申為“時間短”,如“有間”。“朝”既有“朝廷”義,又有“早晨”義?!熬彙庇蓵r間長、緩慢義,引申為“地域?qū)捑彙?。“時”表時間,而它的派生詞“塒、蒔”都能表示空間義。(二)因果的引申:作為原因的事物與作為結(jié)果的事物意義往往相通,如“厭”有“飽”義,如《漢書·鮑宣傳》:“今貧民菜食不厭,衣又穿空,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爲(wèi)酸鼻?!鳖亷煿抛ⅲ骸皡?,飽足也。”因“飽”而“滿足”,如《左傳·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又因“過飽”而“嫌惡、討厭”。如《論語·憲問》:“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薄皩佟绷x“連接”而“隷屬”。漢王充《論衡·說日》:“臨大澤之濱,望四邊之地與天屬,其實(shí)不屬,遠(yuǎn)若屬矣?!薄肚f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斷”是“斷裂”,因“斷裂”而使物成為“片段”,“段、斷”同源。(三)動靜的引申: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關(guān),主要有:(1)動作與其所産生的狀態(tài)和事物相關(guān),前者是動詞後者是形容詞。如“習(xí)”本義是“鳥學(xué)飛時多次練習(xí),即數(shù)飛”,多次重複練習(xí),産生的狀態(tài)是“熟悉、習(xí)慣”。“會”是“聚合”,許多人聚合即成“會議、盟會”;(2)工具和使用它的動作相關(guān),前者是名詞,後者是動詞。如“柄”是“把柄”,持柄的動作叫“秉”,“柄、秉”同源?!肮摹笔菢菲?,引申為擊鼓的動作。又如:右—佑—祐,左—佐(3)物件與專門施於它的動作有關(guān)。如“耳”派生出割耳的刑罰“刵”,“魚”派生出捕魚的勞動“漁”等。(四)施受的引申:古漢語施受同詞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很多動詞兼有施、受二義。如“享”既是“享獻(xiàn)”,又是“享受”。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康居、西域,重譯納貢,稽首來享?!鳖亷煿抛ⅲ骸跋?,獻(xiàn)也,獻(xiàn)其國珍也。”“乞”既是“施予”,又是“求告別人給予”,如《漢書·朱買臣傳》:“妻自經(jīng)死,買臣乞其夫錢,令葬?!薄蹲髠鳌ざü辍罚骸佰デf公與夷射姑飲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保ㄎ澹┱匆辏涸诳陀^現(xiàn)實(shí)中,兩個相反的現(xiàn)象和兩個對立的事物常常相關(guān),因而正反義同詞與正反義同源的現(xiàn)象多見。如“副”有“分割”義,又有“合並”義,?!对姟ご笱拧ど瘛罚骸安慧宀桓?,無災(zāi)無害。”陸德明《釋文》:“副,孚逼反,《説文》雲(yún):分也?!蹲至帧冯?yún):判也。”段玉裁曰:“副之則一物成二,因仍謂之副,因之凡分而合者皆謂之副?!奔础胺绷x。如盛名之下,其實(shí)難副。又如“亂”本義是“治絲”,絲由紊亂而整理成條理,所以“亂”兼有“紊”與“治”義?!稌ゎ櫭罚骸捌淠芏鴣y四方?!辈躺蜃ⅲ骸岸?;亂,治也?!庇秩纭氨唬ㄅ痹从凇捌ぁ?,有“表皮”之義,表皮覆蓋在物件上將全物掩蓋,而表皮本身卻露在外,因“被”有“覆蓋”和“現(xiàn)露”義。(六)同狀的引申:不同事物的外部(包括形狀、性能、功用等等)相似,可以共名或同源。如“題”是人或動物的額,文章的命名總是在最前,如額之顯要,所以也稱為“題”?!肮堋笔且环N樂器,古代的鈅匙與其相似,所以也稱為“管”。酒器的形狀似爵(雀)而稱為“爵”。“聰”,耳力好,知識容易進(jìn)入,引申為智力通達(dá)。“窗”,陽光光綫容易進(jìn)入,“聰、窗”同源。比喻義一般是這類引申形成的。例如“輪”是有輻的車輪,是能轉(zhuǎn)動的,由此而產(chǎn)生“輪班”、“輪換”、“輪流”的意義,由名詞轉(zhuǎn)為動詞,是比喻義。(七)同所的引申:事物與它所具有的形狀,或同一事物上共存的形狀,可以共名或同源。(1)物與狀相關(guān):如“橫”是門閂,因其橫直,所以引申為“橫竪”的“樹”?!翱住笔侵锌盏?,所以由“空”派生的?!盀场笔撬挠厍帲杂伞皬潯币甑?。(2)狀與狀相關(guān):如“次”的本義是“帳篷”,帳篷是為停歇休息而備的,所以“次”有“駐紥、停止”義,同時帳篷又是臨時搭置,與正式宮殿比,是草草而成,不是精心建築的,因此,“次”又有“差次”義。詞義引申的類型:1.鏈鎖式引申:從本義引申出引伸義,由引伸義再遞相引申下去的引申方式。題:《說文·頁部》:“題,額也,從‘頁’,‘是’聲。”本義是額頭。如《楚辭·招魂》:“鵰題黑齒?!币隇槲矬w的前耑。如《孟子·盡心下》:“堂高數(shù)仞,榱(cuī)題數(shù)尺?!庇忠隇轭}目。如《宋史·晏殊傳》:“臣嘗私習(xí)此賦,請試他題?!惫省邦}”的義項(xiàng)引申關(guān)繫如下:習(xí):《說文·習(xí)部》:“習(xí),數(shù)飛也。”本義是鳥反覆練習(xí)飛翔。如《禮記·月令》:“鷹乃學(xué)習(xí)。”引申為複習(xí)、練習(xí)。又引申為熟悉、通曉?!稇?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誰習(xí)會計,能為文收責(zé)於辪者乎?”又引申為習(xí)慣。如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人習(xí)於茍且非一日?!?.輻射式引申:以詞的某一個意義為中心,呈輻射狀派生出多個義項(xiàng)的引申方式。如下:引:《說文·弓部》:“開弓也?!北玖x為開弓。如《莊子·田子方》:“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庇伸堕_弓要拉長弓絃,又引申為拉長、伸長。如《左傳·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領(lǐng)西望。”由於開弓要引導(dǎo)箭的方嚮,又引申為引導(dǎo)、率領(lǐng)。如《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引兵慾攻秦。”由於開弓要向後拉弓,又引申為後退、退卻。如《戰(zhàn)國策·魯仲連不稱帝》:“秦軍引而去。”由於開弓要拿弓箭,又引申為取過來。《戰(zhàn)國策·齊策二》:“引酒且飲之。”3.綜合式引申:鏈鎖式和輻射式引申交錯在一起的引申。朝:《說文·倝(gàn)部》:“朝,旦也?!北玖x是早晨?!墩撜Z·裡仁》:“朝聞道,夕死可矣?!贝蟪荚谠绯砍妵?,引申為朝見?!蹲髠鳌こ晒辍罚骸鞍俟俪惺?,朝而不夕?!笨追f達(dá)疏:“旦見君謂之朝。”朝見有場所,引申為朝廷?!妒酚洝な捪鄧兰摇罚骸百n帶劒履上殿,入朝不趨?!背⒋嬖诘臅r間,引申為朝代。由朝的“早晨”義,引申為“朝見”外,還可引申為“一日、一整天”?!睹献印じ孀酉隆罚骸半m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币?yàn)樵绯渴且惶斓拈_始,所以還可以引申為初?!盾髯印ざY論》:“然後月朝蔔日,月夕卜宅?!绷硗猓汀俺姟钡囊饬x來說,除引申為朝廷外還可引申為拜見,因?yàn)槌妵枰邪菀姸Y?!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罚骸褒R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边€可以引申為聚會,因大臣來朝見國君的時候,也是聚會的時候?!兑葜軙ご罂铩罚骸巴跄苏賶V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zhí)事之人,朝於大庭?!边€可引申為朝向,因?yàn)槌妵龝r,君臣的位置有別,國君面南背北,臣面北背南。否定句,否定詞: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做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須有否定詞。否定詞可以是副詞,如“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動詞,如“無”;也可以是代詞如“莫”。朽木不可雕也。(論語·公冶長)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wèi)靈公)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左傳隱公元年)王斗曰:“否?!保☉?zhàn)國策·齊策)是非君子之言也。(禮記·檀弓上)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自經(jīng)於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1)“不”與“弗”異同“不”和“弗”在詞彙意義上是相同的,它們都是表示一般的否定,但是,它們的語法意義有細(xì)微的區(qū)別。區(qū)別在於:“不”字後面的動詞既可以是及物動詞又可以是不及物動詞;既可以帶賓語,又可以不帶賓語。例如: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老婦不聞也。(戰(zhàn)國策·趙策)不問馬。(論語·鄉(xiāng)黨)“弗”字後面的動詞一般是及物動詞,而且動詞後面往往不帶賓語。例如: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左傳隱公元年)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戰(zhàn)國策·趙策)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禮記·學(xué)記)“不”和“弗”都不能否定名詞。用在“不”字後面的名詞用如形容詞或動詞;用在“弗”字後面的名詞用如及物動詞。例如:晉靈公不君。(左傳宣公二年)臣實(shí)不才,又誰敢怨?(左傳成公三年)君子不器。(論語·為政)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傳莊公十年)(2)“毋”與“勿”異同“毋”和“勿”在詞彙意義上是相同的,它們通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勸阻,等於現(xiàn)代漢語的“不要”或“別”。例如:大毋侵小。(左傳襄公十九年)毋妄言,族矣?。ㄊ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wèi)靈公)左右皆曰可殺,勿聽。(孟子·梁惠王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