釹的相關內容_第1頁
釹的相關內容_第2頁
釹的相關內容_第3頁
釹的相關內容_第4頁
釹的相關內容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綜述性質發(fā)現(xiàn)用途編輯本段綜述釹為銀白色金屬,熔點1024°C,密度7.004克/厘米³。釹是最活潑的稀土金屬之一,在空氣中能迅速變暗,生成氧化物;在冷水中緩慢反應,在熱水中反應迅速。摻釹的釔鋁石榴石和釹玻璃可代替紅寶石做激光材料,釹和錯玻璃可做護目鏡。釹(Nd):伴隨著錯元素的誕生,釹元素也應運而生,釹元素的到來活躍了稀土領域,在稀土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并且左右著稀土市場。編輯本段性質體積彈性模量:Gpa,31.8原子化焓:J/mol@25°C322金屬釹熱容:J/(mol?K): 27.45導電性:10飛/(cm?Q):0.0157導熱系數(shù):W/(m?K): 16.5熔化熱:(千焦/摩爾):7.140汽化熱:(千焦/摩爾):273.0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20.6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0.01

元素名稱:釹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0.003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太平洋表面0.0000018地殼中含量:(ppm):38元素原子量:144.2晶體結構:晶胞為六方晶胞。相對原子質量:144.2常見化合價:+3電負性:1.14外圍電子排布:4f46s2核外電子排布:2,8,18,22,8,2同位素及放射線: *Nd-142Nd-143Nd-144(放a[2.1E15y])Nd-145Nd—146Nd—147[10.98d]Nd-148Nd-149[1.72h]Nd-150電子親合和能:0J?mol-1第一電離能530KJ?mol-1第二電離能:1034KJ?mol-1第三電離能:0KJ?mol-1單質密度:7.007g/cm3單質熔點:1010.0°C單質沸點3127.0C原子半徑:2.64埃離子半徑未知埃共價半徑:1.64埃晶胞參數(shù):a=365.8pmb=365.8pmc=1179.9pma=90°p=90°Y=120°氧化態(tài):MainNd+3OtherNd+2,Nd+4

金屬釹維氏硬度:343MPa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m/S) 2330電離能(kJ/mol)M—M+529.6M+-M2+1035M2+-M3+2130M3+-M4+3899編輯本段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人:馮?韋爾塞巴赫發(fā)現(xiàn)年代:1885年發(fā)現(xiàn)過程:1885年由馮?韋爾塞巴赫發(fā)現(xiàn)的。元素描述:銀白色金屬,較活潑,室溫下在空氣中緩慢氧化,能與水和酸作用放出氫。有順磁性。元素來源:存在于獨居石中,由含水氯化釹經脫水后用金屬鈣還原,或由無水氯化釹經熔融后電解而制得。元素用途:用于制造特種 合金、電子儀器和光學玻璃。在制造邀光器材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元素輔助資料:自莫桑德爾先后發(fā)現(xiàn)鑭、鉺和鋱以后,各國化學家特別注意從已發(fā)現(xiàn)的稀土元素去分離新的元素。在發(fā)現(xiàn)釤和釓的同一時期里, 1885年奧地利化學家韋爾塞巴赫從didymium(當時被認為是一種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中分離出兩種新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一種被命名為 neodidymium,后來被簡化為neodymium,元素符號Pr。釹、錯、釓、釤都是從當時被認為是一種稀土元素膁 idymium中分離出來的。由于它們的發(fā)現(xiàn),didymium不再被保留。而正是它們的發(fā)現(xiàn)打開了發(fā)現(xiàn)稀土元素的第三道大門,是發(fā)現(xiàn)稀土元素的第三階段。但這僅是完成了第三階段的一半工作。確切的將應該是打開了鈰的大門或完成了鈰的分離,另一半就將是打開釔的大門或是完成釔的分離。

釹釹是稀土金屬中的一種。稀土是歷史遺留的名稱,從18世紀末葉開始被陸續(xù)發(fā)現(xiàn)。當時人們慣于把不溶于水的固體氧化物稱作土,例如把 氧化鋁叫做陶土,氧化鎂叫苦土。稀土是以氧化物狀態(tài)分離出來,很稀少,因而得名稀土,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是21(Sc)、39(Y)、57(La)至71(Lu)。它們的化學性質很相似,這是由于核外電子結構特點所決定的。它們一般均生成三價化合物。鈧的化學性質與其它稀土差別明顯,一般稀土礦物中不含鈧。钷是從鈾反應堆裂變產物中獲得, 放射性元素147Pm半衰期2.7年。過去認為钷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直到 1965年,荷蘭的一個磷酸鹽工廠在處理磷灰石中,才發(fā)現(xiàn)了钷的痕量成分。因此,中國1968年將钷劃入64種有色金屬之外。1787年瑞典人阿累尼斯(C.A.Arrhenius)在斯德哥爾摩(Stockholm)附近的伊特比(Ytterby)小鎮(zhèn)上尋得了一塊不尋常的黑色礦石,1794年芬蘭化學家加多林(J.Gadolin)研究了這種礦石,從其中分離出一種新物質,三年后(1797年),瑞典人愛克伯格(A.G.Ekeberg)證實了這一發(fā)現(xiàn),并以發(fā)現(xiàn)地名給新的物質命名為Ytteia(釔土)。后來為了紀念加多林,稱這種礦石為Gadolinite(加多林礦,即硅鈹釔礦)。1803年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茲(M.H.Klaproth)和瑞典化學家柏齊力阿斯(J.J.Berzelius)及希生格爾(W.Hisinger)同時分別從另一礦石(鈰硅礦)中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新的物質 鈰土(Ceria)。1839年瑞典人莫桑得爾(C.G.Mosander)發(fā)現(xiàn)了鑭和錯釹混合物(didymium)。1885年奧地利人威斯巴克(A.V.Welsbach)從莫桑得爾認為是“新元素”的錯釹混合物中發(fā)現(xiàn)了錯和釹。1879年法國人布瓦普德朗(L.D.Boisbauder)發(fā)現(xiàn)了釤。1901年法國人德馬爾賽(E.A.Demarcay)發(fā)現(xiàn)了銪。1880年瑞士馬利納克(J.C.G.DeMarignac)發(fā)現(xiàn)了釓。1843年莫桑得爾發(fā)現(xiàn)了鋱和鉺。1886年布瓦普德朗發(fā)現(xiàn)了鏑。1879年瑞典人克利夫(P.T.Cleve)發(fā)現(xiàn)了欽和銩。1974年美國人馬瑞斯克(J.A.Marisky)等從鈾裂產物中得到钷。1879年瑞典人尼爾松(L.F.Nilson)發(fā)現(xiàn)了鈧。從1794年加多林分離出釔土至1947年制得钷,歷時150多年。

編輯本段用途釹元素憑借其在稀土領域中的獨特地位,多年來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金屬釹的最大用戶是釹鐵硼永磁材料。釹鐵硼永磁體的問世,為稀土高科技領域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釹鐵硼磁體磁能積高,被稱作當代“永磁之王”,以其優(yōu)異的性能廣泛用于電子、機械等行業(yè)。 阿爾法磁譜儀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釹鐵硼磁體的各項磁性能已跨入世界一流水平。釹還應用于有色金屬材料。在鎂或鋁合金中添加1.5-2.5%釹,可提高合金的高溫性能、氣密性和耐腐蝕性,廣泛用作航空航天材料。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