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試樣的制備_第1頁
金相試樣的制備_第2頁
金相試樣的制備_第3頁
金相試樣的制備_第4頁
金相試樣的制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金相試樣的制備通常情況下,金相試樣的制備包括了取樣、鑲嵌、標號、磨光、顯示等幾個步驟。但并非每個金相試樣的制備都必須經(jīng)歷上述步驟。如果所選取的試樣形狀、大小合適,便于握持磨制,則不必進行鑲嵌;如果檢驗僅是材料中非金屬夾雜物或鑄鐵中的石墨,則不必進行浸蝕??傊?,應根據(jù)檢驗目的來確定制樣步驟。1取樣和鑲嵌1.1取樣取樣是金相試樣制備的第一道工序,若取樣不當,則達不到檢驗目的,因此,所取試樣的部位、數(shù)量、磨面方向等應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規(guī)定執(zhí)行1) 取樣部位和磨面方向的選擇取樣部位必須與檢驗目的和要求相一致,使所切取的試樣具有代表性。必要時應在檢驗報告單中繪圖說明取樣部位、數(shù)量和磨面方向。例如,檢驗裂紋產(chǎn)生的原因時,應在裂紋部位取樣,并且還應在遠離裂紋處取樣,以資比較;檢驗鑄件時,應在垂直于模壁的橫切面上取樣,對于大鑄件,還應從表面之中心的橫截面上取3~5個試樣,磨制橫斷面,由表及里逐個進行觀察、比較;對于軋制材料,金相試樣的切取,一般縱斷面主要用于檢驗非金屬夾雜物、晶粒的變形程度、鋼材的帶狀組織以及通過熱處理對帶狀組織的消除程度。而橫斷面則主要用于檢驗從表面到中心的金相組織變化情況、表層各種缺陷(如氧化、脫碳、過少、折疊等)、表面熱處理結(jié)果(如表面淬火的淬硬層、化學熱處理的滲碳層、滲氮層、碳氮共滲曾以及表面鍍鉻、鍍銅層等)、非金屬夾雜物在整個斷面上的分布及晶粒度等。一般說來,在進行非金屬夾雜物評定時,應磨制縱橫兩個面;在觀察鑄件組織、表面缺陷以及測定滲層厚度、鍍層厚度、晶粒度等均需磨制橫斷面;在進行破斷(失效)綜合分析時,往往需要切取幾個試樣,同時磨制縱橫兩個面進行觀察分析。2) 取樣方法金相試樣一般為①12x12mm的圓柱體或12x12x12mm立方體。若太小則操作不便,太大則磨制平面過大,增長了磨制時間且不易磨平。由于備件材料或零件的形狀各異,也有用不規(guī)則外形的試樣。非檢驗表面缺陷、滲層、鍍層的試樣,應將棱邊倒圓,防止在磨制時劃破砂紙和拋光織物,避免在拋光時試樣被織物掛飛,造成事故。反之,檢驗表面的試樣,嚴禁倒角并保證磨面平整。切取試樣時根據(jù)被檢驗材料的軟硬程度可采取鋸、車、刨、銑、線切割等不同方法。目前廣泛使用的是國產(chǎn)Q-2型金相試樣切割機。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取樣,都必須防止因溫度升高而引起組織變化或因受力而產(chǎn)生塑性變形。3) 試樣的熱處理經(jīng)取樣而獲得的金相試樣,有的可直接進行磨制,有的尚需熱處理后才能進行磨制,如檢驗鋼的本質(zhì)晶粒度,非金屬夾雜物,碳化物不均勻度等項目的試樣,需經(jīng)熱處理,其處理方法按相應標準規(guī)定執(zhí)行。本質(zhì)晶粒度試樣的熱處理鋼的本質(zhì)晶粒度表示鋼材在加熱、保溫過程中晶粒長大的傾向。它是將鋼在930±10°C加熱并保溫3~8h后,按奧氏體晶粒大小來衡量。由于鋼種不同,熱處理方法各異。滲碳法用于低碳鋼。它是將試樣置于滲碳介質(zhì)中,加熱至930±10°C加熱至保溫8h,得到不小于1mm的滲碳層,緩冷至600C出爐空冷,形成沿晶界連續(xù)分布的網(wǎng)狀滲碳體,表示出奧氏體晶粒的大小。在實驗室中常用固體滲碳法滲碳。網(wǎng)狀鐵素體法常用于中碳鋼。它是將試樣加熱至930±10C加熱至保溫3h后,移入730±10C的鹽浴爐或空氣爐中,等溫10min后淬火,再經(jīng)600C左右回火。以期在晶界上形成鐵素體網(wǎng),晶粒內(nèi)部為回火索氏體組織,從而可反映出奧氏體晶粒大小。網(wǎng)狀屈氏體法常用于共析鋼。它是將①5x40mm的試樣加熱至奧氏體狀態(tài)后保溫,再將其一端淬入水中。沿試樣縱向剖面磨制,在金相顯微鏡下,能觀察到過渡區(qū)的奧氏體晶界上有黑色的網(wǎng)狀屈氏體,晶粒內(nèi)部為馬氏體組織。網(wǎng)狀滲碳體法用于過共析鋼。它是將含碳量大于0.9%鋼的試樣,經(jīng)完全奧化后緩冷,使?jié)B碳體沿晶界析出而形成網(wǎng)狀。氧化法是將經(jīng)磨制拋光后的試樣,在無氧化條件下使其奧化,保溫后使拋光面短時間氧化后再淬火,因晶界易氧化,若用15%鹽酸溶液浸蝕,或經(jīng)4%苦味酸酒精溶液浸蝕,就可顯示出黑色晶界。氧化法有多種,如:木炭氧化法,真空氧化法,熱浸氧化法等直接浸蝕法將切取的試樣加熱至奧化溫度后淬火,再制備成金相試樣,采用強烈浸蝕劑,使原奧氏體晶界浸蝕變黑,而基體組織僅受輕微浸蝕,在金相顯微鏡下顯示出原奧氏體晶粒。此種方法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但鋼種不同,浸蝕劑的成分、溫度與浸蝕時間各異,需經(jīng)試驗后選擇最佳浸蝕參數(shù)。非金屬夾雜物試樣的熱處理檢驗非金屬夾雜物的試樣,一般都經(jīng)淬火處理,使其硬度增高便于磨制拋光。碳化物不均勻度試樣的熱處理檢驗碳化物不均勻度的試樣,須經(jīng)淬火和高溫回火,浸蝕后使基體呈黑色而碳化物呈白亮色,有利于鑒別。1.2鑲嵌當金相檢驗的材料為絲、帶、片、管等尺寸過小或形狀不規(guī)則的試樣時,由于不便于握持,可采用鑲嵌的方法,得到尺寸適當,外形規(guī)則的試樣。當檢驗試樣的表層組織時,為防止在磨制中產(chǎn)生倒角,也可采用鑲嵌。一般取樣后用銼刀或砂輪將磨面修平,便可進行鑲嵌。常用的鑲嵌方法有機械夾持法,塑料鑲嵌法和低熔點合金鑲嵌法等。機械夾持法機械夾持法適用于表層檢驗的試樣,不易產(chǎn)生倒角。夾具材料可用低碳鋼、中碳鋼,其硬度略高于試樣,以免磨制時產(chǎn)生倒角。夾持器與試樣間的墊片多采用銅、鋁等薄片(0.50~0.80mm),墊片的電極電位應高于試樣,在浸蝕時才能不被浸濕。塑料鑲嵌法塑料鑲嵌法常用的有以下兩種:一種是利用環(huán)氧樹脂等物質(zhì)在室溫進行鑲嵌;另一種是在專用的鑲嵌機上進行鑲嵌。環(huán)氧樹脂鑲嵌主要材料為環(huán)氧樹脂加固化劑等組成,即:環(huán)氧樹脂+固化劑=聚合+熱。固化劑主要是胺類化合物,其用量適當,用量過多樹脂變脆,因放熱反應會使鑲樣溫度升高;反之,則不能充分固化。故一般固化劑的量占總量的10%。常用以下兩種配方:環(huán)氧樹脂(6101*)0.100Kg+乙二胺(固化劑)0.008kg+氧化鋁(耐磨填料150~300目)適量;環(huán)氧樹脂(6101*)0.100kg+乙二胺(固化劑)0.020kg+氧化鋁(耐磨填料150~300目)適量。加入耐磨填料是為了提高其硬度,可用氧化鋁、碳化硅以及鑄鐵屑、石灰、水泥粉等。鑲嵌時。首先將欲鑲嵌的試樣磨面磨平,置于光滑平板上,外部套以適當大小的套管。然后按配方順序準確稱量,攪拌均勻成糊狀后澆注,凝固后即成。鑲嵌機鑲嵌這是在專用的金相試樣鑲嵌機上進行的。鑲嵌機主要由加熱、加壓和壓模裝置三部分組成。所用塑料有熱固性和熱塑性兩大類。熱固性塑料如膠木粉(電木粉),它是酚醛樹脂,不透明,有多種顏色,鑲嵌金相試樣多用黑色或棕色。這種塑料質(zhì)地較硬,但抗酸堿浸蝕能力差。鑲嵌時在壓模內(nèi)加熱至130~150°C,同時加壓到17.0~21.0Mpa(170~210kg/mm2),保溫10min左右,然后冷卻至70C脫模即成。熱塑性塑料的種類較多,常用的有聚氯乙烯,它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與有機玻璃類似,質(zhì)地較軟,但但抗酸堿浸蝕能力較強。鑲嵌操作同上,但加熱溫度為140~170C,壓力為17.0~25Mpa。熱塑性塑料在成型過程中無化學變化,如再次加熱又能變軟,故可回收再利用。利用這一特點,可獲得線材、薄片材料垂直切面的金相磨面。其方法是利用熱塑性塑料預壓成型,再縱向鋸開,最后鑲嵌成型。對用電解拋光試樣的鑲嵌,可以加入銀、銅等金屬填料,使之具有導電性。也可從鑲料反面到試樣鉆孔,插入導體使之導電。塑料鑲嵌時還可以加入耐磨填料,如氧化鋁、碳化硅等增加硬度及耐磨性,防止試樣在磨制過程中產(chǎn)生倒角。塑料鑲嵌的溫度、壓力及保溫時間應視所用塑料種類而定。對于具有淬火組織的試樣不宜采用,因加熱時可能引起組織改變;對于性軟的金屬及合金,如鉛、錫、軸承合金等,因加壓易引起塑性變形,也不宜采用。3)低熔點合金鑲嵌低熔點合金鑲嵌的優(yōu)點是合金熔點低,對試樣的組織影響較小,可預先配置好合金,待鑲嵌時熔化澆注即可。制備三個以上金相試樣時,容易發(fā)生混亂,需在試樣磨面的側(cè)面或背面編號,編號時應力求簡單,能與其它試樣相區(qū)別即可。試樣在標號后應裝入試樣袋,試樣袋應記錄試樣名稱、材料、工藝、送檢單位、檢驗目的、編號以及檢驗結(jié)果等項目。當試樣無法編號時,則可在試樣袋上按其形狀特征勾畫簡圖,以示區(qū)別。2磨光與拋光金相試樣經(jīng)過切取、鑲嵌后,還需進行磨光、拋光等工序,才能獲得表面平整光滑的磨面。試樣切取后形成的粗糙表面,經(jīng)粗磨、細磨、拋光后,磨痕逐漸消除,得到平整光滑的磨面。2.1磨光磨光的目的是得到平整光滑的磨面。磨面上允許有極細而均勻的磨痕,此磨痕在以后的拋光中消除。磨光分粗磨和細磨。1) 粗磨粗磨是將取樣所形成的粗糙表面和不規(guī)則外形的試樣修整成形;再根據(jù)檢驗目的確定磨面方向(縱、橫斷面),并將其修整平坦。粗磨可采用手工操作或機械操作,前者適宜于較軟的有色金屬及其合金,一般用銼刀或粗砂紙修整外形和磨面;后者適宜于一般鋼鐵材料,在砂輪機上進行修整。砂輪機應有專用的砂輪,不能用于工具的磨削,否則砂輪側(cè)面不平,粗磨后,試樣磨面也不平整。一般在砂輪圓周上修整外形,在砂輪側(cè)面修整磨面。用砂輪機粗磨時,必須注意接觸壓力不可過大,試樣要冷卻,防止受熱而引起組織變化。若壓力過大,可能使砂輪碎裂造成人身和設備事故;另外使磨面溫度升高影響組織并使磨痕極深,金屬擾亂層增厚,給細磨和拋光造成困難。應嚴禁戴手套或用尖嘴鉗等物夾持試樣在砂輪上粗磨。粗磨后將試樣和雙手清洗干凈,以防將粗砂粒帶到細磨的砂紙上,造成深磨痕。2) 細磨細磨是消除粗磨留下的較深磨痕,為拋光工序作準備。可分為手工細磨和機械細磨兩種。手工細磨手工細磨是在由粗到細的各號金相砂紙上進行。砂紙上的磨料一般是碳化硅或氧化鋁微粉。砂紙平鋪在玻璃、金屬、塑料或木板上,一手緊壓砂紙,另一手平穩(wěn)地拿住試樣,將磨面輕壓砂紙,向前平推,然后提起、拉回,拉回時試樣勿與砂紙接觸,不可來回磨削,否則磨面易成弧形,得不到平整的磨面。手工細磨時應注意:經(jīng)粗磨的試樣必須清洗,吹干后再依次在砂紙上細磨,磨面上磨痕一致時,更換細一號砂紙,并轉(zhuǎn)90。與舊磨痕垂直,繼續(xù)細磨,直至舊磨痕消失、新磨痕均勻一致時再更換砂紙,每次更換砂紙時須將試樣和雙手洗凈、擦干。磨制時壓力不可太大,以免產(chǎn)生過深的磨痕,或使磨面溫度升高引起組織變化。磨制較軟材料時,應在砂紙上加幾滴潤滑劑,以免砂粒嵌入軟的金屬表面,并減少表面撕裂現(xiàn)象。常用的潤滑劑有煤油、汽油、機油或石蠟汽油溶液,以及肥皂水、甘油水溶液等。當砂粒變鈍后,磨削作用大減,,要更換新砂紙,否則砂粒與磨面產(chǎn)生滾壓作用,使變形層增厚,故過舊的砂紙雖未撕破,也不宜繼續(xù)使用。凡磨制過硬材料的砂紙,不能再磨軟材料,以免硬顆粒嵌在軟材料上,造成很深的劃痕,拋光時難以消除。機械細磨機械細磨常用預磨機,蠟盤和磨光膏以加速細磨過程。預磨機細磨是把由粗到細的各號水砂紙置于旋轉(zhuǎn)圓盤上,加水潤滑兼冷卻,試樣磨面輕壓在水砂紙上,沿徑向移動并與旋轉(zhuǎn)方向相反作輕微轉(zhuǎn)動,待粗磨痕完全消失,新磨痕一致即可。由于通水濕磨,水流可沖洗砂紙,及時將大部分磨屑及脫落的磨粒沖走,這樣可保證在整個細磨過程中,磨粒的尖銳棱角始終與試樣磨面接觸,保持良好的切削作用。而脫落的磨粒被水沖走,可防止磨粒嵌入試樣表面造成假象,還可提高細磨效率和質(zhì)量。水砂紙的粘結(jié)劑和金相砂紙不同,它不溶入水,故不會使磨粒脫落。砂紙使用后要刷洗干凈、晾干,下次使用前浸入水中,待平整后再用。水砂紙的規(guī)格與金相砂紙不完全相同,常用的水砂紙有180#、240#、320#、400#、500#、600#、800#、1000#號等,磨制時應選擇粒度不同的砂紙,以保證試樣的磨制質(zhì)量。預磨機國產(chǎn)的有M-2型,它有兩個直徑為230mm的旋轉(zhuǎn)圓盤。通常是把兩臺預磨機組合使用,可在四個盤子上選擇粒度不同的水砂紙進行磨制。預磨機磨制試樣速度快、效率高,在3~5min內(nèi)即可完成細磨工序。操作時應嚴格遵守預磨機使用規(guī)則,注意安全,防止試樣飛出,并遵守手工細磨的注意事項。蠟盤細磨把石蠟、磨料加熱攪拌均勻,使其成糊狀,澆注在預磨機或拋光機的圓盤上(盤邊用硬紙或金屬薄片圍住,澆注冷卻后再取下),約5~10mm厚,待冷卻后刮平即可使用。蠟盤數(shù)量按磨料粗細選擇2~3個。蠟盤平面易損壞,可用熔化的石蠟修補,再用車削附件修整平坦。由于石蠟有潤滑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強度,使磨料能嵌入內(nèi)部,能支持試樣磨面進行磨光。磨料露出部分的刃口起磨削作用,磨料與磨面間無滾壓作用,故金屬變形層較小。與其他細磨相比,蠟盤細磨有以下特點:磨制速度快,質(zhì)量高,無磨屑飛揚。它適用于磨制易變形的金屬材料,如奧氏體不銹鋼、有色金屬等。以及磨制檢驗石墨、非金屬夾雜物的試樣。常用蠟盤的配方:石蠟/0.04kg,硬脂酸/0.10kg,磨料(SiC或AI2O3)/0.30kg。硬脂酸的熔點及硬度較石蠟高,磨光效果更佳。此外,可自制簡易蠟盤,其方法是在拋光盤的拋光布上澆一層3~5mm厚的石蠟,使石蠟滲入拋光布內(nèi),冷卻后即為蠟盤。使用時灑以磨料與水的懸浮液??捎貌煌旨毮チ现瞥蓴?shù)個蠟盤配套使用。磨光膏細磨磨光膏可以購買,也可自制,其配方如下:硬脂酸/0.045kg,磨料(SiC或AI2O3)/0.216kg煤油/0.003kg凡士林/0.024kg經(jīng)加熱攪拌均勻后裝入容器,或用油紙包裝,使用時涂在拋光布上,拋光布是浸過煤油的細帆布。按磨料粗細可預先制作2~3種磨光膏,如粒度號為200#,400#,600#的貯存?zhèn)溆?。能代替蠟盤,也可獲得良好的磨光效果。3.2.2拋光拋光是金相試樣磨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是消除試樣細磨時在磨面上留下的細微磨痕,得到平整、光亮、無痕的鏡面。理想的拋光面應是平整、光亮、無痕、無浮雕、無蝕坑、無金屬擾亂層,而且石墨及非金屬夾雜物無脫落、無曳尾現(xiàn)象等。磨面拋光的質(zhì)量取決于細磨時所留磨痕的粗細和均勻程度,因拋光僅能去掉表面極薄的一層金屬。若磨面上磨痕粗細不勻,一味增長拋光時間,也得不到理想鏡面,只有重新細磨,使整個磨面都得到均勻一致單方向的細微磨痕后,再進行拋光。按拋光方式可分為機械拋光、電解拋光、化學拋光和綜合拋光等幾種。1)機械拋光當前應用最廣的是機械拋光,它是在專用的金相試樣拋光機上進行。細磨后的試樣沖洗后,將磨面置于拋光機圓盤上拋光。按拋光微粉(磨料)粒度,分為粗拋與精拋。粗拋時所用拋光微粉顆粒直徑為1?6pm,精拋用微粉顆粒直徑在0.3?1pm之間。對較軟的有色金屬必須進行粗拋與精拋,但對鋼鐵材料僅需粗拋即可。機械拋光設備目前國產(chǎn)金相試樣拋光機有單盤P-1型和雙盤P-2型種。都是由電動機(0.18kw)帶動拋光盤旋轉(zhuǎn),轉(zhuǎn)速1350r/min。拋光盤用銅或鋁澆鑄而成,直徑200~250mm。使用時將拋光布固定在拋光盤上,灑以15%拋光粉懸浮液,拋光盤旋轉(zhuǎn)后將洗凈的試樣磨面輕壓在盤子中心附近,沿徑向往復緩慢移動,并且逆旋轉(zhuǎn)方向輕微轉(zhuǎn)動。普通的拋光機均需人工握持試樣操作,效率較低,勞動強度大,不適應大批量試樣制備的需要。因此,要求拋光設備向半自動、全自動、高效率方向發(fā)展。目前,使用夾具,同時夾持幾個、十幾個試樣,在一定壓力下進行拋光的半自動拋光機、全自動拋光機、振動拋光機等在國內(nèi)外已有使用。拋光原理拋光時由拋光微粉與磨面間的相對機械作用而使磨面拋光,其主要作用有:磨削作用拋光微粉嵌入拋光布間隙中,暫時被織物纖維所固定,露出部分刃口,在拋光時產(chǎn)生切削作用。滾壓作用當拋光盤旋轉(zhuǎn)時,暫時被固定的拋光微粉極易脫出或飛出盤外,這些脫出的拋光微粉在拋光織物和磨面間滾動,對磨面產(chǎn)生機械滾壓作用,使表面凸起的金屬移向凹陷處,造成高度變形污染區(qū)。滾壓作用越強,變形區(qū)厚度越大,金屬擾亂層也愈厚,易行成偽組織。拋光時應力求減少變形區(qū),可采用粗拋和精拋兩步拋光法,盡量減輕拋光壓力或用拋光浸蝕交替法,一般交替進行三、四次即可消除或減少金屬擾亂層,顯示出金屬的真實組織。對于拋光不良的中碳鋼退火后的顯微組織,除少數(shù)鐵素體外,其余頗似'索氏體”,經(jīng)反復拋光浸蝕后,假象消除,才能顯示出真實組織。拋光微粉拋光微粉(拋光粉)是顆粒極細的磨料,其粒度有W7,W5、W3.0,W2.0,W1.5,W1.0,W0.5等。拋光微粉要求具有高硬度和一定的強度,顆粒細而均勻,外形呈多角形,刃口鋒利。外形越尖銳,其磨削作用越強;反之,顆粒呈圓形,只能在拋光布與磨面間滾動,滾壓作用強烈,導致金屬擾亂層加厚,而且易使非金屬夾雜物和石墨曳尾,脫落或擴大凹痕。在常用的拋光粉中,以氧化鎂的硬度最低,金剛石硬度最高。拋光粉的硬度以莫氏硬度為標度,是按材料抵抗劃痕的能力來作為硬度標準的,它按自然界中礦物的軟硬順序分為10級。1級最軟,10級最硬,金剛石為10級,其它均小于10級。常用的拋光粉性能如下:氧化鋁:又稱剛玉,它有a-AI2O3(六方晶系)和y-AI2O3(正方晶系)兩種,一般常用a-AI2O3,是通用拋光粉。精拋時,要進行水選分級,其方法是在盛有蒸餾水的容器里加入適量氧化鋁粉,充分攪拌后除去表面上的泡沫,然后靜置沉降。顆粒越粗,沉降越快,沉降時間越短,所以,靜置時間越長,則懸浮在上部的顆粒也越細、越均勻。一般經(jīng)過1-5min靜置后用虹吸管吸出或傾倒出懸浮液,可獲得較細的微粉。根據(jù)不同靜置時間,可獲得不同粒度的氧化鋁微粉。氧化鉻:為綠色粉未,具有較高的硬度?;瘜W純的氧化鉻經(jīng)水洗后即可作拋光粉。用于拋光鋼和鑄鐵試樣。金剛石拋光膏:它的硬度極高,是廣泛使用一種拋光微粉,顆粒極其尖銳,具有良好的磨削作用,產(chǎn)生金屬擾亂層極薄,拋光效果最好。雖然價格昂貴,但因磨削能力強,切削壽命長,消耗極少,故總的成本并不高。常用金剛石研磨膏規(guī)格為W5、W3、W1的常用于粗拋;W1、W0.5、W0.25的則用于粗拋。使用時加適量蒸餾水調(diào)成糊狀,涂在拋光布上即可拋光。氧化鎂:為白色粉末,硬度較低,但顆粒細,在使用中破碎后仍持尖銳外形,故磨削作用強,適用于較軟的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拋光和精拋。亦用于拋光檢驗非金屬夾雜物和石墨的試樣。由于氧化鎂極易吸水變成氫氧化鎂,當空氣中有二氧化碳時,能形成碳酸鎂。碳酸鎂顆粒粗而硬度低,無拋光作用。故在使用中最好將氧化鎂微粉直接灑在拋光布上,再滴上蒸餾水調(diào)成糊狀拋光。若用15%懸浮液時,須用蒸餾水調(diào)制,不能存放,拋光結(jié)束后應立即刷洗拋光盤,并把拋光布浸入2%鹽酸水溶液中2-3h,使殘留氧化鎂和已結(jié)塊的碳酸鎂與鹽酸作用形成可溶于水的氧化鎂,使拋光布回復柔軟,利于繼續(xù)使用。氧化鐵:為紅色粉末,又稱拋光紅粉,硬度較低,對磨面的滾壓作用較強,易拖曳出非金屬夾雜物和石墨,產(chǎn)生較厚的金屬擾亂層,但拋光面光亮,用于拋光較軟的金屬。拋光織物拋光織物即拋光布,在試樣拋光時起以下作用:a) 織物纖維能嵌存拋光粉,且能防止微粉因離心力而散失;b) 能貯存部分潤滑劑,使拋光順利進行;c) 織物纖維與磨面間的磨擦,能使磨面更加光亮。因此,要求織物纖維柔軟,牢固耐磨,不得混有粗而硬的纖維。適于拋光的織物較多,有棉毛織品,絲織品以及人造纖維等。一般粗拋用細帆布、工業(yè)毛氈,精拋多用金絲絨、紡綢、尼龍等,應根據(jù)檢驗目的、試樣材料以及現(xiàn)場實際情況靈活選用。例如,金絲絨是較理想的拋光布,纖維長而柔軟,能保存拋光粉,儲存潤滑劑,磨削作用好。但在檢驗非金屬夾雜物及石墨時則要用其背面,也可選用短纖維的拋光布,如尼龍、滌綸布等。因長纖維易使非金屬夾雜物曳尾和脫落。新拋光布須經(jīng)處理才能使用,如帆布、金絲絨、毛呢等均需煮沸脫脂10-30min,而尼龍、滌綸等只需溫水浸泡或用肥皂揉搓,使之柔軟并除去雜質(zhì)。拋光結(jié)束后要洗凈晾干,或浸泡在蒸餾水中。拋光操作在拋光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a) 在拋光時,試樣和操作者雙手及拋光用具必須洗凈,以免將粗砂粒帶入拋光盤。b) 拋光微粉懸浮液的濃度一般為5~15%的拋光粉蒸餾水懸浮液,裝在瓶中,使用時搖動,滴入拋光盤中心。c) 拋光盤濕度是以提起試樣,磨面上的水膜在2~3s內(nèi)自行蒸發(fā)干者為宜。若濕度過大,會減弱磨削作用,增大滾壓作用,使金屬擾亂層加厚,并易將非金屬夾雜和石黑拖出;若濕度過小,潤滑條件極差,因摩擦生熱而使試樣溫度升高,磨面失去光澤,甚至形成黑斑。故懸浮液的滴入量應該是“量少次數(shù)多,中心向外擴展”。d) 拋光時試樣磨面應平穩(wěn)輕壓于拋光盤中心附近,沿徑向緩慢往復移動,并逆拋光盤旋轉(zhuǎn)方向輕微轉(zhuǎn)動,以防磨面產(chǎn)生曳尾。一般拋光時間在2~5min內(nèi)即可消除磨痕,得到光亮無痕的鏡面,否則應重新細磨。若壓力過大,時間過長,只能加厚金屬擾亂層,使硬質(zhì)相出現(xiàn)浮雕。拋光結(jié)束后立即沖洗試樣,用酒精擦拭,熱風吹干,置于100x金相顯微鏡下觀察,此時能看到非金屬夾雜物或石黑,而且不能有曳尾現(xiàn)象,無劃痕。對于不需要金相攝影的試樣,允許個別細微劃痕殘存。e) 極軟極硬金屬的特點對于銅、鋁、鉛等金屬及其合金,試樣制備時易引起金屬形變層,使金屬擾亂層加厚。常采用手工取樣,手工粗磨,使用新砂紙手工細磨,并在砂紙上滴以潤滑劑。常用的潤滑劑為5%的石蠟煤油,更換砂紙時在5%石蠟煤油中清洗。也可以用蠟盤代替手工細磨,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