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抗劑類藥物致牙齦增生的臨床觀察_第1頁
鈣抗劑類藥物致牙齦增生的臨床觀察_第2頁
鈣抗劑類藥物致牙齦增生的臨床觀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鈣抗劑類藥物致牙齦增生的臨床觀察

藥物性牙齒的增生不僅影響美觀和細菌的控制,而且在嚴重的情況下也會阻礙咀嚼、發(fā)音和其他功能,這可能會造成心理障礙。目前對于藥物性牙齦增生,可采取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菌斑控制、潔治和齦下刮治,停藥或換藥,全身用抗菌藥物等。停藥或換藥有時會影響到患者血壓的控制,因此有其局限性。Barak等認為不停藥,單純牙周基礎治療對控制增生無效。Bullon等通過一年的縱向觀察發(fā)現,服用硝苯地平者對牙周基礎治療的反應較差。但Hancock等對1例牙齦增生患者的觀察顯示未停藥,牙周基礎治療七周后增生明顯減輕,十八個月后無復發(fā)。本文通過臨床研究進一步探討單純牙周基礎治療對鈣拮抗劑類藥物所致的牙齦增生的長期療效。臨床檢查及檢查指標從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北大一院口腔科和我院牙周科門診篩選服用鈣拮抗劑后出現牙齦增生者,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等其他全身病史,入選前3個月及觀察期內無抗生素服用史。行動不便不能接受復診者、治療和觀察期間換用非鈣拮抗劑類降壓藥物者、口服避孕藥者、由非鈣拮抗類藥物(如苯妥英鈉、環(huán)胞菌素-A)引起的牙齦增生者不納入為研究對象。共有13例患者納入本研究,男8例,女5例,平均年齡61.5歲(43~72歲)。其中6例患者完成了齦下刮治后1個月、3個月和半年以上(最長29個月)的縱向觀察。6例患者的年齡、性別分布及用藥的詳細情況見表1。用Williams刻度的牙周探針進行各臨床指數的檢查。①出血指數(BI)(Mazza,1981):用牙周探針輕輕插入袋底,取出探針后30秒記錄出血情況。菌斑指數(PLI)(TureskymodificationoftheQuigley-Heinplaqueindex,1970)。③牙周探診深度(PD):探診深度等于齦緣到袋底的距離。④齦增生指數:牙齦增生可表現為齦厚度的增加。描述齦厚度改變的MB指數原本用于評價牙齦乳頭的增生程度(Miranda,1998),即從鄰面接觸點的釉面到齦乳頭表面的距離。其分級標準如下:0=正常牙齦形態(tài);1=牙齦圓鈍,齦厚度<2mm;2=齦厚度2~3mm;3=齦厚度>3mm。按照相同的原則,本文將該指數同時用于評價牙齦唇頰面的增生程度,定義為齦厚度指數(gingivalthicknessindex,GT指數),作為本研究評價牙齦增生的指標。檢查唇頰面近中、中央、遠中三個位的增生情況。初診時肉眼觀察確定存在牙齦增生的牙齒,只對患牙的唇頰面按順序檢查GT、BI、PLI、PD。完成口腔衛(wèi)生指導(改良Bass刷牙法)和潔治,分次復診完成全口牙的齦下刮治。刮治后在1個月、3個月和6.5~29個月的時間點復查,再行各項臨床檢查,每次復查時強化口腔衛(wèi)生指導和實施預防性潔治。上述各項臨床檢查和治療均由本文作者完成。牙蝦增生的位數和結合一個復位的位點,其造成的基6例患者完成了半年以上的縱向觀察,觀察期間均沒有停用鈣拮抗劑或換藥。他們的各臨床指數的動態(tài)變化見圖1~4。6例患者在初診當時2度牙齦增生的位點占總觀察位點的29.2%(50/171),3度增生位點占14.6%(25/171),表明本研究對象總體上牙齦增生程度較輕。增生程度的改變:齦下刮治后1個月時,2度增生位點的比例下降至4.1%(7/171),而3度牙齦增生的位點完全消失。齦下刮治后3個月時,2度增生的位點進一步由4.1%降至2.3%(4/171)。齦下刮治后半年以上復查,2度增生的位點幾乎消失(1/171)。上述結果說明經過牙周基礎治療,牙齦增生狀態(tài)持續(xù)改善。炎癥程度的改變:齦下刮治后的最初3個月內,牙齦炎癥程度逐步改善,探診深度也逐漸降低。齦下刮治后3個月時,出血指數2度以上的位點數明顯減少(圖2),PD大于5mm以上的位點幾乎消失(圖4)。當觀察時間延續(xù)到齦下刮治后半年時,出血指數和探診深度均出現一定幅度的反彈。菌斑指數的改變:基線時51.5%的受檢位點存在2度以上的菌斑。齦下刮治1個月后,PLI>2的位點比例上升至70.4%。齦下刮治3個月后,PLI>2的位點比例回落到55.8%。齦下刮治半年后又反彈到65.7%。6例患者的171個位點中有18個位點在基線時即無增生。在6~29個月的觀察期間內,沒有出現牙齦增生程度加重的位點。如果將齦厚度指數有2級以上的降低算為牙齦增生有顯著的改善,齦下刮治1個月后這樣的位點數為35個,3個月后上升到50個,半年以上達55個。在153個增生位點中,痊愈(增生完全消失)的位點數,齦下刮治1個月后為69個位點,其中包括17個從2度、3度牙齦增生變?yōu)槿奈稽c。3個月后痊愈的位點數為105個,從2度、3度牙齦增生變?yōu)槿奈稽c上升到41個。半年后痊愈的位點數為122個,從2度、3度牙齦增生變?yōu)槿奈稽c數達50個。經過半年以上的治療,仍有31個位點存有1度的牙齦增生(表2)。牙周基礎治療牙嘴唇增生環(huán)境的療效評價經過較嚴格篩選的6例藥物性牙齦增生患者完成了半年以上的縱向觀察,牙周基礎治療后,牙齦增生程度出現了較明顯的改善,治療后時間越長,增生的減輕越明顯。即使不停藥或不換藥,齦下刮治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復查,153個增生位點中有122個位點牙齦增生完全消失,甚至有50個2度、3度增生的位點也得到了痊愈。這表明了單純非手術治療的有效性,也說明了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對于治療藥物性牙齦增生的必要性,應該作為首選的療法。由于“非典”等緣故,6例患者第四次復查的時間不盡相同,最短在齦下刮治后半年,最長可達二年以上,盡管出血指數、菌斑指數總體上出現了反彈,牙齦增生依舊趨向于減輕,說明了牙周基礎治療對牙齦增生的控制可保持較長久的效果。臨床上牙齦增生是炎癥性牙齦腫脹和牙齦實質性增生的綜合體現,在牙周基礎治療后,先消除的是炎癥性牙齦腫脹,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質性牙齦增生開始減輕。在本研究縱向觀察中,牙齦增生程度的降低與牙齦炎癥程度的改善(出血指數的降低)有著相同的變化趨勢,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者的相關性。Ellis等研究表明齦溝液內硝苯地平的濃度與牙齦炎癥程度呈高度相關。牙周基礎治療后,隨著炎癥程度的改善,牙齦組織局部,至少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