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案大班(5篇)_第1頁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5篇)_第2頁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5篇)_第3頁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5篇)_第4頁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登鸛雀樓教案大班(5篇)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這里我給大家共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便利大家學習。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篇一

1、識字8個

2、寫字3個,認識新筆畫學習筆順,先里頭后封口。

3、背誦

“山〞的書寫,背誦《登鸛雀樓》

認字

引導法、圖示法

探討法、自學法、想象法

圖片、識字卡、小黑板

生字卡、識字卡、10個*卡

導學步驟老師學生導課

授新

讀詩

認字

寫字

談話:十月一日國慶節(jié)的時候,咱們班的小朋友都去旅游了好多地方,誰能說一說,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游一個好地方。

板書《登鸛雀樓》

放錄音:《登鸛雀樓》

出示黑板古詩

指導讀

師范讀

指導畫出會認的字

檢查的字

出示生字

1、山

2、日

抽生畫“太陽的形狀〞

學習筆畫:先里頭,后封口

師用文具盒演示:

先進入,后關門。

3、板書“目〞

抽生畫“眼睛〞

小結:以后有機遇去鸛雀樓看一看。抽生說

齊讀課題

整體感悟

畫出節(jié)奏

生自由讀,小組讀,選出好的生表演讀

生畫出會認的字

同桌互認

給卡片排隊

同桌說一說怎樣記住這些字

生用△畫出來

生觀測圖:中間高,兩邊低

口頭組詞

生畫

口頭組詞、說話

生探討寫法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篇二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和背誦

3、初步理解詩的意思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英英學古詩》中,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嗎?(《靜夜思》)

2、集體背誦,問:詩的是誰?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齊讀

4、簡介

二、解題,簡介

登樓之后,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指導

1、借助拼音誦讀全詩,想一想:詩人站在顴雀樓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詩人看到了什么?

(1)教學生字:依,入,指名試讀。

怎樣記住依

人和入這兩個字的區(qū)別在哪里?

(2)組詞練習:衣()()入()()

依()()人()()

(3)指名讀第一二行詩句

3、詩人想到了什么?

(1)教學生字:欲,窮,目,指名拼讀。

誰能想出好方法來記住這些生字?

組詞練習:日()()()目()()()

(2)指讀三四行詩句

四、課堂作業(yè)

1、讀讀、抄抄以下詞語,準備聽寫。

山白日千里目海黃河一層樓

2、朗讀課文

其次課時

一、復習提問

1、聽寫山白日千里目海黃河一層樓

2、指名朗讀課文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1)細心觀測插圖,指圖上樓、太陽、黃河的位置。

(2)指名讀第一二行詩句

(3)出示:依有三個意思:a靠,依靠b依照c順從

白日依山盡的依是什么意思?靠

白的意思也比較多,如a跟黑相對b明白、明白c亮d空白等

盡的意思有a完b達到極點c全部用出d所有的等

詩中的盡是多少

(4)想一想:第一二行詩寫的是詩人登樓所看到的,他看到了什么?把你所想像到的景象說出來。

(5)朗讀第一二行詩句

2、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詩人想到什么?

(2)欲窮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出示:欲,a欲望b要、希望c需要d將要

窮,a貧苦b完、盡c達到極點d推究終究

目,a眼睛b看c大項再分的小項d目錄e標題

千里的意思是很遠很遠的地方

選擇恰當?shù)慕忉專胍幌?,欲窮千里目這句詩的意思

還得怎么樣

更,a更加,愈加,更加b再,又

更上一層樓是什么意思?

可見這時詩人還站在哪一層?

(3)把第三四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4)朗讀第三四兩行詩句

(5)指讀全詩

三、朗讀指導

1、劃出停頓處

2、練習朗讀

3、指讀評議

四、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欲,谷的捺改成點

樓,左窄右寬,共十三筆

2、其他要描紅的.字

窮:穴字頭寫的扁而寬

3、描紅練習

五、課堂作業(yè)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講這首詩的意思

板書:白日依山盡,看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想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篇三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登、鸛、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問: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們覺得怎樣?教師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XX省的永濟縣。由于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shù)氐拿麆佟L拼形恢脑娙私凶鐾踔疁o,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后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那么,詩人登上了鸛雀樓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課件)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讀古詩。

1.自由讀,畫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理解詩句意思。

1.自由讀古詩,讀后想想:

(1)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詩人想到了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小組探討、交流上述問題。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

目:看。欲:想要。窮:盡。

4.說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什么道理。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要發(fā)憤向上,不斷進取。

四、指導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同桌互背。

4.情境體驗:把自己裝扮成詩人,看圖吟誦古詩。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點指導:

入:與人的區(qū)別。

窮:部首是穴(穴寶蓋)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篇四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過程

同學們還記得黃河嗎?它是我國其次大河。從青海省流出,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XX、河南等省區(qū),在山東流入渤海。在黃河流過的XX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局部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黃昏,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漸漸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騰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

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登〞字。

這座樓后來被黃河水沖垮,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愛好。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畫出本課要求把握和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

1.認讀生字。

樓入窮目更層

登鸛雀依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

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么?(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漸漸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

2.讀詩句: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教師示范讀出夕陽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學生反復練讀。

3.眼前的景象吸引著、鼓舞著詩人,他想怎么樣?讀第三、四行。

教師講解:詩人想看到更遠的景物,就對自身說,我應當再上一層樓。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聯(lián)系登高活動,明白站得高,才干看得遠。)

4指名讀: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5.朗讀課文。以不同形式反復練讀。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窮:上邊是穴寶蓋兒,寫法與寶蓋不同。

目:比“日〞多一橫。

更:第一筆橫較短,是間為扁“日〞,第六筆長撇頂在橫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筆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層:外面是“尸字頭,里面是“云〞字。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懊专曌罱K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終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1.認讀生字(包括要認識的字)。

2.練習背誦。

以個人、小組、全班等形式練習背誦。

3.完成課后練習3。

登鸛雀樓教案大班篇五

(一)復習引入,透露課題。

1.指名背誦《夜宿山寺》。

2.學習《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1)簡介。(板書:王之渙)

(2)釋題。鸛雀樓,舊址在XX省永濟縣。因常有鸛雀在那兒棲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取名為“鸛雀樓〞,樓共三層。一天,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眺望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想得好多,就在樓上寫了《登鸛雀樓》這首詩。指名說出題目的意思。(將學生引入詩境)

(二)理解詞句的意思。

1.學生默讀詩句,查字典理解詞語,并結合詞義自己小聲說出每句詩的意思。注意啟發(fā)學生,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后,適當添加一些恰當?shù)脑~語,再調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

2.小組探討。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組講給其它小組聽。

5.小組內互講。(以上學生活動不少于15分鐘,意在培養(yǎng)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盡〞“入海流〞的意思。這里教師應向學生講清:鸛雀樓距離黃河入海處有千里之遠,在樓上是看不到黃河流入大海的。這里的“入海〞是說明“流〞的方向。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窮〞“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三)反復誦讀,啟發(fā)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默讀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么?(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物和產生的想法)(板書:看想)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看到的?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的想法?詩人看到了什么?(板書:白日盡黃河流)

2.出示投影,教師指圖描述。(這就是鸛雀樓。一天入夜,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氣勢宏大的風景:夕陽靠著山漸漸地落下去,黃河水滾滾地向大海流去。)

3.學生邊想象,邊描繪畫面。

4.小組內相互描繪。(培養(yǎng)學生觀測、理解、想象和表達能力)

5.教師小結設問:鸛雀樓共有三層。這是詩人登上二層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黃河構成的氣勢壯闊的圖景,那么看著眼前的景象,詩人有怎樣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層樓)詩人登高遠望,寫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千古名句,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板書:站得高看得遠)這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一種怎樣的精神?

6.指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人發(fā)憤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7.小結:后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至今往往被人們所引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