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二輪復習古希臘古羅馬_第1頁
2018屆高三二輪復習古希臘古羅馬_第2頁
2018屆高三二輪復習古希臘古羅馬_第3頁
2018屆高三二輪復習古希臘古羅馬_第4頁
2018屆高三二輪復習古希臘古羅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一: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相輝映(一)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先秦秦漢時期(二)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與成熟:魏晉隋唐宋元時期;(三)中華文明的輝煌與危機并存:明清時期(四)海洋文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四)

海洋文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通史整合(四)西方文明的源頭——古代希臘羅馬[歷史發(fā)展怎么樣]明階段特征,有利于定位思考方向前594;前506;500—449;前509;前449;前27;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前8C—6C)總體:西方文明的源頭;重大事件:希波戰(zhàn)爭;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雅典三個改革;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塞羅;凱撒;屋大維;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與發(fā)展;羅馬建立系統(tǒng)的法律體系與完整的訴訟程序;經濟:奴隸制經濟發(fā)展迅速,工商業(yè)與海外貿易發(fā)達;思想:人文主義起源(智者學派)強化主干知識:雅典民主政治強化主干知識:雅典民主政治強化主干知識:雅典民主政治-8-例題1(2017課標全國Ⅱ,32)在梭倫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執(zhí)政官是未經正當選舉上臺的,被稱為僭主。他們一般出身貴族,政績斐然,重視平民利益,但最終受到流放等懲罰。這種現(xiàn)象表明,在當時的雅典(

)A.貴族壟斷國家政權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礎C.平民沒有政治權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思路:①找題眼:“有的執(zhí)政官是未經正當選舉上臺的,被稱為僭主”“最終受到流放等懲罰”。②核選項,辨正誤:從材料信息看,盡管僭主“政績斐然,重視平民利益”,但他們是“未經正當選舉上臺的”,最終還是遭到流放等懲罰,這說明在當時的雅典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故選D項。-9-對點演練1(1)托馬斯·卡倫德寫道:“在歷史的某個時刻,在歐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著近五百萬陸地和海島居民,他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卻創(chuàng)造出了最原創(chuàng)、最絢麗的文化、商業(yè)、社會秩序和政治……聞名遐邇?!辈牧戏从车氖?

)A.古希臘文明

B.古羅馬文明C.不列顛文明

D.阿拉伯文明解析:本題考查古希臘文明。解答時,可采用排除法。古羅馬曾地跨歐亞非三大洲,不符合“郇窄的一隅”;大不列顛島上煤炭等自然資源儲量豐富,不符合“自然資源極其匱乏”;阿拉伯文明與題干“歐洲”不符。因此,B、C、D三項均可排除。題干材料符合古希臘的地理環(huán)境,同時古希臘也創(chuàng)造出了輝煌的文明,故選A項。(2)(2017課標全國Ⅲ,32)在古代雅典,官員就職前須宣誓保證依法履行職責,陪審員須宣誓保證公正審判,年滿18歲的青年男子須參加成人宣誓儀式才擁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權力濫用B.防止官員腐敗C.培育權利觀念D.增強責任意識-10-D解析:

從題干中的三個現(xiàn)象來看,它們共同體現(xiàn)了雅典公民的責任意識,故D項正確。成人宣誓不可能起到限制權力濫用和防止官員腐敗的作用,也與權利觀念無關,故A、B、C三項錯誤。強化主干知識:羅馬法羅馬法特點(1)羅馬法滲透著“自然法”精神,倡導平等、正義、理性、法律至上的原則。(2)注重形式,高度重視法律程序。(3)其核心內容是調整財產關系,規(guī)定奴隸制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4)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羅馬法律的歷史悠久以及羅馬的不斷擴張,促使法律內容豐富、體系完備,又有鮮明的階段性。-13-例題2(2016課標全國Ⅰ,32)德國文學家歌德說,羅馬法“如同一只潛入水下的鴨子,雖然一次次將自己隱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地重新出現(xiàn)”。對此的正確理解應是,羅馬法(

)A.是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的基礎B.為歐洲近代社會確立了行為規(guī)范C.所維護的民主制度歷史影響深遠D.不斷地改變了歐洲歷史發(fā)展方向解題思路:①找題眼:“羅馬法……卻從來沒有消失,而且總是一次次抖擻精神地重新出現(xiàn)”。②核選項,辨正誤:從材料信息看,羅馬法盡管一次次“隱藏”,但卻從未“消失”,而且一次次“重新出現(xiàn)”,這體現(xiàn)了羅馬法在近代歐洲大陸國家法律中的滲透,故選A項。-14-例題3(2016天津文綜,3)孟德斯鳩曾說:“意大利各民族成為羅馬的公民以后,每一個城市便表現(xiàn)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們不過是由于一種特殊的法律上的規(guī)定才成為羅馬公民的……因此人們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羅馬……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也不復存在了。”在孟德斯鳩看來,更多意大利人成為羅馬公民(

)A.加劇了羅馬社會矛盾B.擴大了羅馬統(tǒng)治基礎C.有利于羅馬帝國統(tǒng)一D.導致羅馬失去凝聚力解題思路:①找題眼:“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也不復存在了”。②核選項,辨正誤:題干信息“每一個城市便表現(xiàn)了它自己的特色”“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也不復存在了”說明羅馬逐漸失去凝聚力,所以D項符合題意。-15-例題4(2015課標全國Ⅰ,32)右圖為古羅馬正義女神像。它體現(xiàn)了羅馬法的諸多原則,如高擎的秤體現(xiàn)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劍體現(xiàn)的是法律的強制力。據(jù)此,雙眼蒙布所體現(xiàn)的原則是,法官審案應(

)A.主要依據(jù)道德良知B.側重聽取證人證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實真相D.排除一切干擾遵從民眾意愿解題思路:①提取材料信息:由材料可知秤代表公平公正,劍代表法律的強制力,故“雙眼蒙布”應與眼睛的觀察力相關。②依據(jù)材料判斷正誤:由材料信息可知,“雙眼蒙布”強調的是法官在審案時要依據(jù)事實真相對案件做出公正的判決,而不能為各種表象所迷惑,故C項正確。對點演練2(1)古羅馬法學家蓋尤斯記述過一個案例:有人砍伐了鄰居家的葡萄樹,被告上法庭,原告雖提供了確鑿證據(jù),卻輸?shù)袅斯偎?。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辯論中把“葡萄樹”說成了“葡萄”,而《十二銅表法》只規(guī)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樹木”應處以罰金。該案例說明當時在羅馬(

)A.不重視私有財產的保護B.法律具有形式主義特征C.審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審判結果取決于對法律的解釋-16-B-17-(2)古羅馬《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各種民事訴訟,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處理;債務人如在規(guī)定的期限還不出債款,債權人可以將其出賣為奴或殺掉;死者的喪衣以三件為限,出喪時婦女不得無節(jié)制地號哭。這反映了古羅馬(

)A.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取得勝利B.社會生活中倫理道德色彩濃郁C.統(tǒng)治者極力維護債權人的利益D.法律條文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D解析:

根據(jù)題干材料,可知《十二銅表法》中的法律條文涉及民事訴訟、債務、喪葬等日常生活,故D項正確。題干材料無法體現(xiàn)A、B兩項,C項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18-(3)426年,羅馬帝國頒布《引證法》規(guī)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難題而成文法無明確規(guī)定時,則依照五大法學家(生活于二、三世紀之交)的法律著述來解決——若他們的著述觀點有分歧,則以多數(shù)為準;如不能形成多數(shù),則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學家之一)的觀點為準;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見表示,則由執(zhí)法者自行選擇。這則材料說明在當時羅馬帝國司法裁判中(

)A.執(zhí)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權B.五大法學家的意志可凌駕于法律之上C.貴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條文D.五大法學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D(4)古羅馬法規(guī)定:所謂欺詐債權人,就是在債權發(fā)生之后至債權得到清償之前的這一階段中,如果債務人使自己的財產減少(如揮霍財產、轉讓財產、增加自身負擔的義務等),則該行為是對債權人的欺詐。這說明古羅馬法(

)A.注重法律裁判程序B.重視保護私有財產C.審判過程重視證據(jù)D.誠信成為立法原則-19-B解析:

本題考查羅馬法的原則。材料信息強調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故B項符合題意;材料是法律原則而不是裁判程序,A項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證據(jù)、誠信等問題,故排除C、D兩項。(5).有古羅馬法學家認為:“從民法的觀點來看,奴隸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據(jù)自然法來看便不是這個樣子。從后者的觀點來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痹摲▽W家的觀點 (

)A.強調法律至上,肯定天賦人權B.追求公平正義,保障了奴隸利益C.擴大統(tǒng)治基礎,維護羅馬統(tǒng)治D.蘊含人文精神,為后世提供借鑒解析:根據(jù)題目中“根據(jù)自然法來看便不是這個樣子。從后者的觀點來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可知,從自然法的角度對奴隸的地位進行評論,蘊含了人文精神,故D項正確。話題——中西法律文化各自體現(xiàn)的獨有特質中外關聯(lián)[話題背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史料鏈接]①如果說,羅馬法……能有所創(chuàng)制,那是因為羅馬共和國以及之后的帝國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多種族”的大國的緣故。②法規(guī)應該設立起來以作為分屬于各個種族的個體之間的社會紐帶,并使得原先在屬于相同種族的各個小城邦的范圍之內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也能在帝國范圍內得以奉行。③體制上各類靈活的機制使新的規(guī)章得以形成、受到檢驗并獲得確認,它屬于“再試驗再犯錯”這一漫長的過程,最終選擇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規(guī)章,并可有效地避免沖突及改善社會的合作狀態(tài)。

——菲利普·內莫《羅馬法與帝國的遺產》該材料體現(xiàn)出古代羅馬規(guī)章產生的哪些社會背景①羅馬的擴張,②多民族的融合;③羅馬法基本原則獲得認可。歷史上各個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們如果稍稍翻閱一下史書不能不對一種現(xiàn)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輿服志》《禮儀志》等大量篇幅來記載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顏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裝飾;儀仗隊有多少人,排什么隊伍,手里拿什么東西,每件東西什么尺寸這一類近于無聊的內容,甚至連演滑稽戲一樣的“禪讓”也要照錄那三勸三讓的表文和詔書,可是真要查什么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制度,卻往往非常簡略,或者前后矛盾,語焉不詳,有的竟毫無蹤影可見。其實這倒并不是史官們的疏忽,而是由于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著兩個系統(tǒng):由皇帝和官員們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們執(zhí)行著的實際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見于記載,卻不一定起實際作用;后者是實際通用的、得到法律認可的、不成文的習慣做法,但從來未被正式記載,卻真正得到了執(zhí)行?!饎π邸督y(tǒng)一與分裂》由材料可以得出,指出古代中國成文規(guī)章具有的特點。注重禮儀、忽視實務、流于形式和不成體系基于中西地理環(huán)境、國家形成方式、經濟條件、社會結構、思想條件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法律文化存在哪些主要差異?提示:從法律內在精神上、法律價值取向上、法律與權力關系、法律的原則上、法律與其他社會規(guī)范上、法律的內在結構上、法律實施與運作上分析(1)在法律內在精神上: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把法僅看成是禁止性規(guī)范,是懲惡的工具,與西方法文化把法看成是目的、是權利、是管理存在沖突。(2)在法律的價值取向上: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追求秩序與和諧的取向與西方法文化憧憬自由和正義的取向相沖突。(3)在法律與權力的關系上: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人治主義,權大于法的格局與西方法文化中的法治主義,以法治權存在沖突。(4)在法律的原則上: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義務本位,重群體與西方法文化中的權利本位,重個人相沖突。中西法律文化存在如下主要差異:(5)在法律與其他社會規(guī)范的關系上: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禮法結合”,法與道德、法與政治不分與西方法律的相對分化、自治和獨立性相沖突。(6)在法律體系的內在結構上: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諸法合體”,實體法與程序法不分與西方法律注重形式合理性,注重法律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注重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立的沖突。(7)在法律實施的運作機制上: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司法與行政不分”與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司法獨立,法律職業(yè)化、司法程序化的對立。古羅馬法律中國古代法律影響了中世紀歐洲許多國家,也對近代以來法律和法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影響了日本、朝鮮、越南等東亞、東南亞國家,從而形成了中華法系歷史影響地位高,部分法學家的法律學說有官方效力完全以官方為主導法學家地位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權制度無法人制度和人格權制度法律內容私法發(fā)達、公法不發(fā)達民刑不分、以刑為主法律結構是國家統(tǒng)治的根本,體現(xiàn)了明顯的法治色彩是君主專制的工具,體現(xiàn)了明顯的人治色彩法律地位從法律上確認公民個人權利深受宗法群體觀念影響法律觀念讀史感悟(1)作為人類文化組成部分的中西法律文化,在存在差異與沖突的同時,還有相似、相近、相通之處,它們都是人們智慧的結晶,都是關于未來和現(xiàn)實社會的構想和設計,也都體現(xiàn)著人們對生活秩序化和正義性的追求。(2)對待中西法律文化,我們既不應忽視它們之間的差異,同時也要關注它們基于人類共性的相通性,并且要努力在這文化差異中尋求互補。強化主干知識:古希臘古羅馬經濟強化主干知識:人文主義起源-31-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內涵(1)把探討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再到人自身。(2)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和絕對權威。(3)強調人的價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4)重視知識的作用,強調好學深思,發(fā)揮人的主體作用。-32-例題5(2017課標全國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紀廣為流傳的希臘神話中,諸神的形象和性情與人相似,不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爭權奪利,沒有一個是全知全能和完美無缺的。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識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C.理性占據(jù)主導地位D.神話的影響隨民主進程而削弱解題思路:①找題眼:“諸神的形象和性情與人相似”。②核選項,辨正誤:題干材料反映了希臘神話中的諸神與人的相似性,并聯(lián)系公元前5世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可知人文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故B項正確。二輪書26頁古代中國儒家思想古希臘人文精神強調人與自然合而為一,講究天人合一,注重將社會和人文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忽視對自然科學的探究重視自然科學的研究。例如,亞里士多德在對自然的研究中講究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方法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強調社會的等級秩序,高度重視倫理綱常強調人的平等,反對教育、財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