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9全球氣候變化_第1頁
地理9全球氣候變化_第2頁
地理9全球氣候變化_第3頁
地理9全球氣候變化_第4頁
地理9全球氣候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活頁作業(yè)9全球氣候變化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讀下列三幅圖,回答1~3題。1.20世紀60年代后()①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持續(xù)增加②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增加了5倍③全球氣溫呈上升趨勢④我國氣溫超越了歷史最高水平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與三幅圖示信息相吻合的是()①我國目前正處于冷暖交替過程中的寒冷期②我國目前正處于冷暖交替過程中的溫暖期③近五千年來,我國氣溫波動值在2℃以內④近30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與氣溫變化趨勢大體相近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3.近年來,與圖示信息有關的地理現(xiàn)象是()A.黃河三角洲向海洋推進 B.華北地區(qū)春季旱情嚴重C.大氣層頻發(fā)強磁暴 D.格陵蘭島冰蓋面積增大解析:近現(xiàn)代氣候變化最明顯的特點是氣溫波動上升,大多數學者認為,過量地燃燒礦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本題綜合考查了近現(xiàn)代氣候變化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有從圖中讀取數據的能力。答案:1.C2。B3。B小實驗:(如圖準備裝置)在兩只燒瓶里分別充滿CO2和空氣,塞緊帶有溫度計和膠頭滴管的橡皮塞。再把兩只燒瓶放在紅外線下照射,觀察溫度升高的情況。結論:兩瓶在相同光線照射下,裝CO2的燒瓶的溫度較鄰瓶高,最大可達4℃.據此完成4~6題.4.該實驗反映的現(xiàn)象是()A.溫室效應 B.酸雨污染C.大氣污染 D.臭氧層破壞5.下列關于大氣中二氧化碳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增加大氣溫度B.能分解氧分子與氮分子為原子,使大氣強烈增溫C.能吸收并放射長波輻射,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D.能反射和散射太陽輻射,增加大氣溫度6.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量燃燒礦物能源②火山噴發(fā)③過度發(fā)展核電④過度砍伐森林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讀“中國的氣溫變化(虛線)與挪威雪線高度變化(實線)比較圖”,完成7~8題.7.公元1700年以后,中國氣溫變化趨勢為()A.逐年上升 B.逐年下降C.波動下降 D.波動上升8.近300年來挪威雪線高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氣候變暖 B.海平面上升C.降水量增加 D.太陽輻射增強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將會使泥沙的侵蝕動態(tài)、輸送過程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沉積帶中泥沙的沉積速率。下圖為黃河中游地區(qū)氣候濕潤指標【計算公式:某一時期大水次數×2/(同一時期大水次數+大旱次數)】和下游河道沉積速率隨時間的變化統(tǒng)計圖.讀圖,回答9~10題.黃河中游地區(qū)氣候濕潤指標和下游河道沉積速率隨時間的變化9.19世紀以前,黃河中游地區(qū)植被嚴重退化的時間段是()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C.公元1100~1300年 D.公元1300~1800年10.關于該圖中氣候變化、人類活動與沉積速率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A.氣候變化越劇烈,沉積速率的變化也越劇烈B.下游河道沉積速率的波動增加主要是人類活動的結果C.中游地區(qū)氣候濕潤指標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動上升是植樹造林的結果D.氣候變化、人類活動與沉積速率基本呈現(xiàn)負相關地質歷史時期的早第三紀,中國副熱帶地區(qū)氣候干燥,形成沿緯向分布的紅色碎屑巖系。之后,由于印度洋板塊向北的漂移與擠壓,青藏高原隆起,改變了區(qū)域大氣環(huán)流格局。讀下圖,回答11~12題。11.西北地區(qū)在早第三紀所處的溫度帶和緯度范圍分別是()A.溫帶,35°N~45°N B.熱帶,5°N~15°NC.寒帶,35°N~55°N D.亞熱帶,25°N~35°N1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現(xiàn)象正確的是()A.柴達木盆地變冷、變濕 B.四川盆地變暖、變濕C.青藏高原以東地區(qū)變冷、變濕 D.塔里木盆地變冷、變濕全球變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之一。下圖是“全球溫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區(qū)域靠雨水生長糧食產量的增減狀況示意圖".讀圖,完成13~15題。13.全球溫度上升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關系密切。2009年聯(lián)合國日的口號是“用愛溫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關于全球氣候變暖相關原因的解釋,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阻擋了地面長波輻射B.二氧化碳能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C.二氧化碳強烈反射地面短波輻射D.二氧化碳能強烈吸收太陽短波輻射14.有關升溫3℃對靠雨水生長糧食地區(qū)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A.全球變暖對全球各地區(qū)糧食生產都有害無益B.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部分地區(qū)糧食產量會增加C.低緯度和南半球地區(qū)糧食產量有小幅增產D.西半球糧食產量普遍會增產,東半球相反15.據圖推斷,如果全球溫度升高3℃,下列幾個地區(qū)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亞 B.北非C.西亞 D.中亞二、綜合題(共40分)16.(2013·寧波模擬)華龍網消息,2011年6月17日,德國波恩氣候變化談判在一片凝重中結束。日本、俄羅斯和加拿大明確表示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不作任何承諾。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4分)(1)履行《京都議定書》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調整能源結構,受此沖擊最大的產業(yè)是()A.鋼鐵 B.機電C.紡織 D.電子(2)由于《京都議定書》規(guī)定了減排目標,溫室氣體排放量具有了價值,并成為一種商品。這種商品形成的市場稱為()A.煤市場 B.碳市場C.石油市場 D.天然氣市場(3)氣候變暖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帶來的影響有哪些?(至少列舉3點)(4)我國政府對“節(jié)能減排”特別重視,請你談一下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意義。17.全球氣候變暖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重大影響.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26分)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于2009年12月7日~19日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參加峰會,商討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xié)議。材料二據報道,過去50多年來,長三角地區(qū)城市氣溫不斷升高,上世紀90年代年平均氣溫較50年代上升了0.9℃,明顯高于農村地區(qū)。(1)圖片中的冰雕寓示了北極熊正面臨生存危機,簡述北極熊面臨生存危機的主要原因.(2)為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各國應承擔“共同而有區(qū)別的責任”,其中共同責任是指各國都應采取減排措施,減排是指__________;有區(qū)別的責任主要指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應承擔不同的責任,你認為發(fā)達國家還應承擔的責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長三角地區(qū)城市的氣溫上升幅度高于農村,試分析原因。(4)列舉近年來與氣候變暖相關聯(lián)的上海的一些環(huán)境問題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