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詩詞三首-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1.gif)
![第14課《詩詞三首-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2.gif)
![第14課《詩詞三首-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3.gif)
![第14課《詩詞三首-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4.gif)
![第14課《詩詞三首-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efa4ec712ceddca1e7744be821f7964c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教學分析】一、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4課《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這首詞是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抒情詞,通過描繪中秋之夜的月色和作者的情感變化,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這首詞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學情分析:初三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能夠通過朗讀、翻譯、賞析等方式來理解和感受詩歌的內涵。同時,他們也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需要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二、核心素養(yǎng)-語言的建構和運用:通過學習本詞,學生能夠進一步掌握古代漢語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提高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通過學習本詞,學生能夠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和對人生的思考,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通過學習本詞,學生能夠感受到詩歌的美感和藝術價值,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文化的理解和傳承:通過學習本詞,學生能夠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從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傳承。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詞的內容和情感,掌握古代漢語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教學難點: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和對人生的思考,以及詞的藝術價值和美感。四、教學方法-朗讀法:通過朗讀詞作,讓學生感受詞的節(jié)奏和韻律,加深對詞的理解和感受。-翻譯法:通過翻譯詞作,讓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和意義,掌握古代漢語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賞析法:通過賞析詞作,讓學生感受到詞的美感和藝術價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討論法:通過討論詞的主題和情感,讓學生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和對人生的思考,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窘虒W過程】一、導入新課有人說,在中國,你隨便翻開一本古詩詞集,抖一抖,可能會掉下許多“月”字。你看啊,千里之外的嬋娟是月,云朵破洞的影子也是月,蘆花叢中的深處還是月,千里江水映照著千里的月。這個“月”字,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們心中各種各樣的情感。那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宋代大詞人蘇東坡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看看,在他心中,那一輪明月又有著怎樣的情思呢?蘇東坡,這個才情橫溢的詞人,他筆下的“月”,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和感動呢?-介紹蘇軾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為學生理解本詞奠定基礎。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端{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jīng)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倍?、朗讀詩歌-教師范讀詩歌,學生跟讀。-學生自由朗讀,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指名學生朗讀,教師點評。讀懂詩歌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F(xiàn)在咱們分小組,先把注釋多讀幾遍,爭取能明白詞的意思。如果哪里不懂,就互相交流,看能不能想明白。實在搞不懂的,等會兒提出來,大家?guī)湍憬鉀Q。-學生自主學習,嘗試翻譯詩歌。-小組內交流,討論翻譯中的問題。-指名學生翻譯,教師進行完整翻譯并講解?!端{歌頭·明月幾時有》翻譯和講解: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翻譯:在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我痛飲美酒直到天亮,醉得不省人事。于是我寫下了這篇詞,同時懷念著我的弟弟子由。講解:這句話交代了作詞的時間和背景,作者當時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與友人痛飲,懷念著自己的弟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翻譯:明月何時出現(xiàn)呢?我舉起酒杯向天空詢問。講解:這句話描繪了中秋之夜的場景,作者借酒消愁,向天空發(fā)問,表達了對明月的向往和渴望。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翻譯:不知道天上的宮殿是哪一座,也不知道今天是哪一年。講解: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天上的向往和對時間的感慨,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無奈。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翻譯:我想要乘著風回到天上,但又害怕那美玉砌成的樓宇,因為高處太過寒冷。講解: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的矛盾心情,他向往天上的美好,但又害怕高處的寒冷和孤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翻譯:我起舞時清影隨之搖動,這樣的生活怎么比得上在人間呢?講解: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他認為天上的生活雖然美好,但比不上人間的真實和溫暖。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翻譯: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無法入睡的我。講解:這句話描繪了月夜的美麗和作者的孤獨感受,他因為思念弟弟和感慨人生而無法入睡。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翻譯:月亮不應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講解: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月亮的疑問和對離別的感慨,他認為月亮的圓缺和人生的離合都是無法避免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翻譯:人有悲傷和快樂,有離別和團聚;月亮有陰暗和晴朗,有圓滿和缺損。這些都是自古以來難以完美的事情。講解: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認為人生的離合和月亮的圓缺一樣都是自然規(guī)律,無法完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翻譯:只愿人們能夠長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夠共同欣賞這美好的月色。講解: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的祝福和希望,他希望人們能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悅和快樂。賞析詩歌作者在歌詞里融入了情感和道理,真的讓人動情,讓人明白。你們覺得這首詞美嗎?沒錯,后人評價蘇軾的這首詞,說:“中秋節(jié)的歌,東坡的《水調歌頭》一出來,其他的都不如它?!蹦銈兌@句話的意思嗎?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感受這首詞的美吧。-學生自主學習,嘗試賞析詩歌。-小組內交流,討論賞析中的問題。-指名學生賞析,教師點評和補充。-教師講解和賞析詩歌中的比喻、對仗、用典等修辭手法,以及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通過描繪中秋之夜的月色和作者的情感變化,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這首詞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對仗、用典等,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對生命的敬畏和贊美。1.詞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蘇軾將自己比作“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月亮,表達了自己孤獨、無助的感受。同時,他也將新的事物比作“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景象,突出了新事物的生機和活力。這些比喻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寓意深刻,表達了蘇軾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贊美。2.詞中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蘇軾將月亮擬人化,詢問它“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表達了作者對月亮的疑問和對離別的感慨。這種擬人化的手法使月亮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思維,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3.詞中運用了對仗的修辭手法。蘇軾在詞中運用了大量的對仗,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與“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等。這些對仗不僅使詩歌更加工整美觀,而且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使詩歌更加易于誦讀和記憶。4.詞中還運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蘇軾在詞中運用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典故,表達了對人們的美好祝愿和希望。這個典故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涵,而且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使詩歌更加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在情感表達方面,蘇軾通過描繪中秋之夜的月色和自己的情感變化,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他通過比喻、擬人、對仗、用典等修辭手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詩歌中,使詩歌更加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的內心世界和對生命、自然的敬畏和贊美。在主題方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表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以及對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必然性的認識。蘇軾認為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是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因此,他鼓勵人們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迎接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綜上所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一首富有藝術感染力和文化價值的詩歌。蘇軾通過比喻、擬人、對仗、用典等修辭手法,將自己的情感和主題融入到詩歌中,使詩歌更加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的內心世界和對生命、自然的敬畏和贊美。討論詩歌-學生自主學習,嘗試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小組內交流,討論理解中的問題。-指名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和補充。-教師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和對人生的思考,以及詞的藝術價值和美感?!端{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這首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景致。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的《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己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xiàn)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xiàn)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云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下片懷人。人生并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年)潁州分別后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懊髟聨讜r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遺憾,而在今天,科學技術已經(jīng)能讓人登上月球,“千里共嬋娟”也不是什么難題,所以這句詞更多的是表達了蘇軾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課堂小結蘇東坡的這首詞,從宋代的千年之前飄到現(xiàn)在,一路上都散發(fā)著芳香。它還會繼續(xù)飄向遙遠的未來。我們相信,只要明月不老,經(jīng)典就會永遠流傳下去;只要明月不老,我們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當我們遇到人生中的風雨坎坷時,就讓我們讀一讀蘇軾的詞吧,學著像他一樣從容豁達地面對人生。七、布置作業(yè)-背誦并默寫本詞。-嘗試自己創(chuàng)作一首以“月”為主題的詩歌或散文?!窘虒W反思】在本堂課中,我主要設計了朗讀、翻譯、賞析和討論四個環(huán)節(jié),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和情感,掌握古代漢語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課堂表現(xiàn)來看,學生積極參與,認真聽講,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方面,我主要從背景介紹、朗讀、翻譯、賞析和討論五個方面展開教學。在教學方法方面,我采用了朗讀法、翻譯法、賞析法和討論法等多種方法,旨在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在本堂課中,學生表現(xiàn)積極,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在朗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感受到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在翻譯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義;在賞析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感受到詩歌的美感和藝術價值;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和對人生的思考,以及詞的藝術價值和美感。在本堂課中,雖然學生表現(xiàn)積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在朗讀環(huán)節(jié),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PA12項目提案報告模范
- 2025年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管理合同
- 2025年微博平臺廣告投放合作合同
- 2025年會議場地使用租約協(xié)議參考
- 2025年獸藥購銷合同樣本
- 2025年企業(yè)借款擔保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二手住宅居間合同樣本
- 2025年醫(yī)療美容公司股權融資協(xié)議
- 2025年企業(yè)文化建設合同樣本
- 2025年鄉(xiāng)村道路路基工程承包合同樣本
- 第二單元(知識清單)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 2024年廣東省高三一模高考英語試卷試題答案祥解(含作文范文)
- ★滬教牛津版英語四年級上冊練習冊4a
- 2024年高考物理真題分類匯編(全一本附答案)
- 醫(yī)藥銷售月總結匯報
- 地質勘探行業(yè)復工安全培訓課件
- 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癥狀和藥物治療
- 冷庫制冷負荷計算表
-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幾何綜合題
- 《惡心與嘔吐》課件
- 普通話培訓班合作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