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漫談(2014年1月)_第1頁
湖湘文化漫談(2014年1月)_第2頁
湖湘文化漫談(2014年1月)_第3頁
湖湘文化漫談(2014年1月)_第4頁
湖湘文化漫談(2014年1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湘文化漫談李兵2014年1月主要內容:一、湖湘文化的界定與形成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質一、湖湘文化的形成1、湖湘文化的名詞(1)“湖南”:至德二年,“以湖南之岳、潭、郴、道、邵、連,黔中之涪,凡七州,隸其道”。廣德二年,于衡州置“湖南都團練守捉觀察處置使”。(2)“湖湘”王勃:雖復蒼梧北望,湖湘盈舜后之歌;緣荇西浮,江漢積文妃之頌。狄煥在《送人游邵州》:況入湖湘路,那堪花亂飛。

2、湖湘文化的界定湖湘文化在湖湘大地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是一種相對獨立存在的區(qū)域文化系統(tǒng)。(1)廣義的湖湘文化是一個復合體,它是歷代(包括現在)湖湘民眾在湖湘大地上所創(chuàng)造的實物、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余從社會上學得的能力和習慣總和。(2)狹義的湖湘文化是南宋湖湘學派形成后所出現的頗具湖南地方特色的區(qū)域文化,是楚文化裂變之后在楚地出現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區(qū)域文化之一。湖湘文化是兩宋時期文化南移,中原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結果。3、湖湘文化的形成(1)楚風:湖湘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特點錢基博:湖南之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嶺,西接黔蜀,群苗所萃,蓋四塞之圍。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疊嶺,灘河峻激,而舟車不易為交通。頑石赭土,地質剛堅?!督倌旰蠈W風·導言》錢基博:五歲從長兄子蘭基恩受書;九歲畢《四書》、《易經》、《尚書》、《毛詩》、《周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古文翼》,皆能背誦。十歲,伯父子仲眉公(錢熙元)教為策論,課以熟讀《史記》、諸氏唐宋八大家文選。而性喜讀史,自十三歲讀司馬光《資治通鑒》、畢沅《續(xù)通鑒》,圈點七過?!薄督泴W通志》《現代中國文學史》《韓愈文讀》《后東塾讀書記》(《古籍舉要》)《國學必讀》《讀莊子天下篇疏記》《名家五種校讀記》《文心雕龍校讀記》《版本通義》《駢文通義》《明代文學》《四書解題及其讀法》《文史通義解題及其讀法》《周易解題及其讀法》《老子解題及其讀法》《孫子章句訓義》《潛廬日記》地理環(huán)境與湖南物產:地理特點:三面環(huán)山,北面為洞庭湖。與湖南交界省份多是隔山相鄰,湘中為丘陵和河谷盆地。但湘資沅澧四條貫穿其中,省內的水路交通卻非常方便。湖南物產:雖號稱“魚米之鄉(xiāng)”,但山地丘陵多,適宜農耕的地太少,“八分山水二分田”。湖南人口特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湖湘大地有越人(侗)、蠻人(苗瑤)、濮人、巴人(土)和楚人五個古老的民族或部族群。秦漢時期,北方、中原及各地移民大量進入湖湘,漢族成為主體。南宋時期,湖南的地位更加重要,外來人口的遷入,極大地推進了湖南學術和經濟的發(fā)展。元末明初是出現“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明清兩朝的湖南移民,三分之二來自江西省,湖南北部多南昌府人,南部多吉安府人。(嘉慶二十三年)“凡六萬二千三百三十有四戶,大小男婦凡二十六萬七千七百九十有五丁口。”(同治七年)“九萬一千四百三十六丁口,凡三十一萬二千六百五十一?!?——(同治)《瀏陽縣志》大量移民既引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質,又帶來了新的人種血緣基因,有力地促進了湖湘文化的發(fā)展。湖南民風:湖南民風:具有質樸、耐勞、勤勉、篤實的品格;剛直、倔強、勇敢,充滿血性、易激發(fā)的性格特征。(2)湘學:湖湘文化的內核周敦頤開創(chuàng)理學吾道南來原本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胡安國、胡宏父子開創(chuàng)湖湘學派。張栻、朱熹在湖南的講學,提升了湖湘理學的地位。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宋營道樓田堡人,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周敦頤—二程—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周敦頤—二程—謝良佐—胡安國—胡宏—張栻湖湘學派提出“仁”“性”是宇宙的本體,這是對人的實體的抽象,既是對人生命體的物質存在形式的抽象(物性),也是對人有意識活動的精神存在形式的抽象(人性)。性本論明確肯定了人在世界上的主宰地位。這與朱熹的以“理”為本體的學術流派存在明顯分歧。人居于世界的主宰地位,人就應該肩負著與此地位相稱的責任與義務,人應有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造精神,這成為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精神世界之外還存在物質世界的天地,在最大限度發(fā)揮人的主動精神同時,也要顧及客觀的實在。由此形成務實而重致用的湖湘文化的精神。楚風與湘學的完美結合,形成了湖湘文化的“獨立之根性”或者說“湖南人底精神”。湖南人深受理學的影響,往往具備知識群體的探索精神、價值觀念、知識追求。勤奮、拙樸、倔強、篤實的民風不僅是多為山民、移民湖南民風的直接體現,而且也直接體現在湖南的讀書人身上。湘學作為內核,對湖湘文化發(fā)揮凝聚、引領的精英功能,楚風作為基礎,對湖湘文化起著養(yǎng)育承載的民間效應。它們互為影響,融合化生,共同打造了湖湘文化精神。

岳麓書院在湖湘學的發(fā)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千百年楚材導源于此;近世紀湘學與日爭光治無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觀四海潮流千秋講院;學有因革通變?yōu)樾墼団舛戎鞆堃鈿饷田L神

二、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質(一)無所依傍的獨立性具有獨立不羈、不肯調和、不輕易服人、無所依傍、浩然獨往。楊毓麟概括為“獨立根性”。戊戌維新失敗后,譚嗣同欣然就義,以流血促成變法。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亙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曾國藩與左宗棠的關系。曾國藩:“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左宗棠:“喜自負,每與友人書,自署老亮,以武侯自比,且曰今亮或勝古亮。剛厲介之操,自號曰‘忠介先生’”曾國藩奉到咸豐帝的寄諭,特詢:“左宗棠熟習湖南形勢,戰(zhàn)勝攻取,調度有方……應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辦團練事,抑或調赴該侍郎軍營,俾得盡其所長,以收得人之效?!?/p>

左宗棠被清朝任命為四品京堂候補、襄辦曾國藩軍務的頭銜,隨后被曾國藩派往湖南招募湘勇。曾國藩推薦左宗棠任浙江巡撫。上聯: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輒相左下聯:藩臣徒誤國,問爾經濟有何曾上聯: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隱未在山,與吾意見大相左;下聯:藩臣獨誤國,進不能攻,退不能守,問伊經濟有何曾。曾國藩對左宗棠的評價:“論兵戰(zhàn),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誠然!此時西陲之任,倘左君一旦舍去,無論我不能為之繼,即起胡文忠于九泉恐亦不能為之繼之。君謂之朝端無兩,我以為天下第一耳!”左宗棠寫給曾國藩的挽聯是:“臣與曾國藩議論時有不合,至于拔識劉松山于凡眾中,信任最專,其謀國之忠,知人之明,非臣所及?!敝\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左宗棠:“吾與侯有爭者國勢兵略,非爭權竟勢比。同時纖儒,妄生揣疑之詞,何值一哂耶!”

黃興與孫中山的關系也非常形象地展示了湖南人的獨立性。毛澤東與彭德懷的關系更為充分地展示了兩個湖南人的獨立性。朱镕基總理個性鮮明的風格與政壇也讓湖南人的性格在當代中國再次得到張揚。(二)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

湖南人能與時俱進,不斷吸收、勇于創(chuàng)新,在歷代都表現出敢為天下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思想文化方面:周敦頤開創(chuàng)理學,王夫之總結宋明理學;魏源、譚嗣同是近代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蔡和森的母親葛健豪小腳留學法國。葛健豪(1865-1943),原名葛蘭英,湖南雙峰縣荷葉桂林堂人?!敖鼇砦嵯鎸W界向外發(fā)展的勢頭很大,法國、南洋兩方面去的人頗多,這是吾湘一點生機……其中我最佩服的還有兩位:一是徐君懋恂,一是蔡和森的母親,都是四五十歲的人,還遠遠地到法國去勤工儉學,真是難得哩?。ㄈ﹫匀滩荒サ陌孕U精神自強不息、堅忍不磨、不畏艱險的精神,這種精神“數千年古風未改”,從先秦到近代相沿不變。這種霸蠻精神也讓湖湘人充滿著自信。

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諸君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楊度:《湖南少年歌》曾國藩是近代湖湘的代表人物。1、咸豐三年創(chuàng)建地方團聯——湘軍,以“扎硬寨,打死仗”聞名,至同治三年攻占南京。2、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四)追求功業(yè)的經世精神

經世精神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實現治國安邦、服務社會的精神。經世致用是中國儒家的思維方式,更是湖湘文化的突出特征。在關注現實的同時,湖湘文化中還倡導超越精神,將其與經世精神結合起來,使湖南人有著遠大的目光和清醒的頭腦。在湖湘文化中,愛國主義有著非常強烈的表現。近代以來,湖南為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并且煥發(fā)出一種勇于獻身的奮斗精神。崇禎十四年,高世泰任湖廣按察使僉事提督學政。講學岳麓書院。最后一任三張吳道行湖南善化縣人。十七年三月明王朝覆滅,他“郁郁不自得,一日,趨吉藩故邸,望闕痛哭展拜,輿歸(岳麓)山中,不食卒”王夫之(1619-1692),十四歲即考中秀才。崇禎十一年(1638)十九歲,升入岳麓書院肄業(yè)?!胺蛑纫迾I(yè)岳麓,與君訂行社,聚首論文,相得甚歡?!惫饩w間,岳麓書院建船山祠,專祠王夫之,以表示對這位出自岳麓的學術大師的推崇。

(一)由于強調經世致用,有時會使忘記或者迷失于短期利益之前,忽視長遠利益或者夯實基礎,使湖湘文化會表現出急功近利。過分重視實用經驗,缺乏理論的建構。湘潭人楊度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先后投身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1、科舉信徒,秀才、舉人。2、參加公車上書,贊同維新。3、師從王闿運,學帝王之學。4、進時務學堂,學習新學。5、游學日本,贊同保皇、君主立憲。5、清末、民初的憲政專家。中國如不廢共和,立君主,則強國無望,富國無望,立憲無望,終歸于亡國而已。共和誤中國,中國不誤共和;千載而還,再評此獄。明公負洪憲,洪憲不負明公;九原可作,三復斯言。6、遁入空門,以筆名虎禪師發(fā)表佛學方面的文章。7、轉向民主共和,加入國民黨。8、營救共產黨、加入共產黨。(二)嚴重存在著經濟上極冷、政治上極熱的兩極化傾向。1.農耕文化占主導地位,工業(yè)經濟與商業(yè)貿易不發(fā)達。2.近代急劇變化的時代和環(huán)境為政治人才的成長提供了空間。3.動蕩的局勢直接制約了興辦實業(yè)。1904年,湖南留日學生401人,占中國留日學生總數的14%強,但其中學習實業(yè)技術的不足20人。(三)從獨立性和霸蠻走向保守性與激進并存由于地域的相對封閉,以農為本的思想濃厚以及對理學的尊崇,使得湖南人在追求創(chuàng)新的同時,又具有保守思想?,F在保守思想仍然是制約湖南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瓶頸。粟戡時說“湘人性素好動,尤饒俠氣,平時毫無異人之處,一遇壓抑,則圖抵抗,每以生命為孤注?!毕嬷邢虿慌c外人通,讀書積古之儒,幾至恥聞洋務。西人所謂守舊之黨,莫湘人若也。(四)自負性

過分自信或者盲目自信讓部分湖南人表現為自負這種自負往往會和獨立性聯系在一起使湖南人表現出一種不合作性,有時也會出現蠻干的

曠古圣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 平生帝王學,只今顛沛愧師承。

——楊度:挽師王闿運自負性演變出過分自信或者盲目自信,可能出現團結意識淡薄,“宗派主義”、“山頭主義”,企業(yè)很難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左宗棠:“書生豈有封侯想,為播天威佐太平?!辈体姡骸碍h(huán)顧中原誰是主,從容騎馬上峰巔?!?曠古圣人才,能以逍遙通世法; 平生帝王學,只今顛沛愧師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