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安代舞文化傳承與推廣10000字(論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1.gif)
![【淺析安代舞文化傳承與推廣10000字(論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2.gif)
![【淺析安代舞文化傳承與推廣10000字(論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3.gif)
![【淺析安代舞文化傳承與推廣10000字(論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4.gif)
![【淺析安代舞文化傳承與推廣10000字(論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ba00ddf4121ba32efcef213425244ba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安代舞文化傳承與推廣目錄TOC\o"1-3"\h\u258911安代舞的起源與特征 17441.1安代舞的起源 114501.2安代舞的文化特征 1312692安代舞的文化傳承 4132162.1社會傳統文化傳承 4232602.2草原游牧文化傳承 5247832.3安代舞體育文化傳承 5143243安代舞的文化推廣 791483.1注重安代舞文化的教育與宣傳 7184753.2成立民間協會等文化機構 8125983.3專家學者的理論指導 925553.4民眾的民族文化認同 1016173參考文獻 12引言傳承民族傳統文化與舞蹈藝術發(fā)展的需要是選本課題的緣由之一。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掀起保護、搶救、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熱浪,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對傳統民族文化的怎樣保護、怎樣傳承成為最主要的問題。安代舞被譽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是內蒙古地區(qū)流行最廣、最受人民喜愛的民間舞蹈藝術,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發(fā)展傳統民族文化是選本課題的緣由之二。安代舞是蒙古族最古老且現在最受人們喜愛的舞蹈藝術之一,了解安代舞的歷史及發(fā)展演變過程為今后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提供重要的良好的指導與保障。舞蹈藝術發(fā)展到今天,離不開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離不開社會的需求。傳統民族藝術隨社會的發(fā)展而適應社會,滿足當今人們的需求是最重要的發(fā)展規(guī)律。1安代舞的起源與特征1.1安代舞的起源內蒙古科爾沁地區(qū)流傳著數十種關于安代的傳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家提出搜集整理優(yōu)秀民間文化的號召下,安代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經專家學者不屑的努力得以保存,并對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筆者通過閱讀相關著作,整理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安代傳說[1]。傳說一:相傳在很久以前,郭爾羅斯旗出現過一種叫安代的東西,民眾認為此乃不祥之兆因此將其用馬車送到南海并扔掉。馬車經過達爾罕旗時車的底板脫離松動,一些安代灑到地面上,并在達爾罕旗的某些地區(qū)流傳開來。承載安代的馬車繼續(xù)行駛到庫倫旗境內時,車輪損壞致使造成翻車,大部分的安代落入庫倫旗,開始盛行[2]。當車輪修繕之后拉著剩余的安代繼續(xù)行駛到蒙古貞旗時遇到強盜,將剩余安代也丟失殆盡,安代在蒙古貞地區(qū)也流傳開來。后來的人民歸納此傳說為:載著安代的車從郭爾羅斯旗出發(fā),灑漏于達爾罕旗,翻車在庫倫旗并在蒙古貞旗被搶劫一空。傳說二:相傳在很久以前,郭爾羅斯旗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婦,可婚后不久妻子就染上一種怪病到處尋醫(yī)都未見好轉。于是丈夫決定用車拉著妻子去多方尋醫(yī),當車來到庫倫旗時,遇到一群鋤地的人們正在用歇工之隙,齊聚歌的海洋舞的田地,時不時彼此挑逗對方,很是歡樂。心懷愁悶的丈夫一心尋著前面的路,可就在此時坐在車上的妻子摔胳膊蹬腿的不愿往前走了,也聽不進丈夫的勸阻,丈夫無奈將車停在了那群人身邊。這群鋤地之人的歡樂氣氛感染了妻子的情緒,她抬起頭,探著身搖搖晃晃地下車走向群人。這是丈夫才明白妻子的心思,將那群歡樂的鋤地之人請到自家車前面,繞車而唱。妻子聽著感受著,很是高興,氣色也漸漸地好了,就像拔出卡在喉嚨的魚刺一般,妻子的病徹底的痊愈了。從此以后這件故事成為人們口中的佳話,由此產生了安代。1.2安代舞的文化特征安代舞不單純是歌舞儀式,它更能完美的體現蒙古人歷史文化的形態(tài),它承載著多種蒙古文化觀念。傳統安代舞儀式中的舞蹈特征和說唱特征都反映了科爾沁地區(qū)全部元素的提高,現代安代舞的發(fā)展是在傳統安代舞基礎上質的飛躍,它對內蒙地區(qū)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安代這一舞種的提高和更高層次的發(fā)展,是草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安代舞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舞包含作為祭祀儀式、治病儀式階段的宗教形態(tài)和作為民間藝術形態(tài)兩個階段。安代舞作為蒙古族民間信仰的表現形式,歷來被視為蒙古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3]。安代舞的眾多唱詞及舞蹈動作包含了安代舞發(fā)源地的社會、自然、信仰等全部因素,將蒙古族民眾古老、久遠的生活方式及信仰呈現在世人面前。不同的唱詞和舞蹈動作都具有不同的意義。比如,左手放在腰間,右手握住綢巾上下反復甩動,并經過胸前揮舞,與此同時,右腳根據右手的上下甩動的節(jié)奏踏步打節(jié)奏。這一動作代表在安代舞的治病儀式中,歌手舞者對病人的詢問及勸告,是對病人病痛的關心和同情。又例如,眾多舞者肩并肩、手拉手圍成一個圈,朝一個方向踏步前進或跳躍前進,同時,歌手帶著病人從人與人之間穿插而過而不出隊伍。這代表病人的病情在好轉,在痊愈之前,不讓病人走失或被別的群體奪走。在唱詞方面,安代舞的唱詞種類繁多又頗具浪漫色彩。尤其在治病儀式中,專門為婦女治療情感疾病的“烏茹嘎安代”唱詞:天空晴朗沒有云彩,哪能會降甘霖?從古至今沒有愛情,怎能有歡樂的歌聲!這段唱詞表達了被封建禮教束縛的青年男女無法獲得自己真愛的憤懣。這種形式的表達體現了當時的青年男女被壓抑又無法釋放的社會現狀,是時代的印記。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民眾受自然因素影響程度減少,伴隨著社會經濟及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安代舞作為珍貴的民間藝術也向著多元化、深層次的方向發(fā)展。傳統安代依附于科爾沁薩滿教發(fā)生、發(fā)展、演變、流傳,泛指科爾沁薩滿教的祭祀方式和治病方法,被稱為唱安代或者唱鳶。傳統安代舞按職能劃分又可分為驅逐天魔的“阿達安代”,為女性治療婚后各種身體與精神疾病的“烏茹嘎安代”以及求雨的“寶勒格安代”[4]。傳統安代舞是一種以原始信仰為思想基礎,以驅魔治病為目的,以歌舞為手段的民間宗教禮儀。它的程序很嚴謹,在安代舞表演的過程中,不能被任何外物打擾,整個儀式都沉浸在緊張的氛圍中。在與神靈的交流中,人們虔誠的祈愿,敬畏的表達著最迫切的需求。在安代舞形成的初期,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民眾的生活受自然支配因素比較大,普遍都比較迷信。安代舞形式的祭祀體現了人們對神靈的尊敬和崇拜,通過與神靈的交流,希望神靈能夠保佑今后草原的水草依舊豐美,人畜兩旺。由于醫(yī)療的落后,民眾對于很多疾病都無法解釋、無法治愈,因此被認為能夠治愈疾病的安代舞又成了民眾的精神依賴。人類生活在社會當中,每個個體的生物本能在社會群體中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這種壓抑如果不能及時宣泄出來,就有可能導致一些精神上的疾病?!耙郧暗娜艘膊欢茖W,遇到啥事總是先想到個鬼啊,神啊啥的,有病了也不看,就覺得撞到什么邪了,要找大仙兒跳安代,我們那時候也小啊,害怕,大人讓咋整就咋整,沒記住別的啥,就聽大人說跳完安代就沒事了?!贝舐暦鸥?,盡情舞蹈,狂歡數日,牧民們在安代舞中都可以宣泄自己心中壓抑的情緒,滿足生物個體對于宣泄的要求[5]。在現實生活當中的很多難以滿足的需求,在安代舞中往往能夠得到補償。這一點表現在民俗信仰上就是通過祭祀活動,讓牧民們暫時忘掉苦難,心理上得到神靈的眷顧,不再那么無助。由于相信祭祀活動后會得到神靈的照顧,牧民們的心情往往十分愉悅。這也就達到了對于牧民們心靈上補償的功能。在現代社會,交往已經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活動主題。這是人們正常合理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捌匠T趩挝唬ぷ鞯故遣幻?,回家之后也沒啥鬧心的事,但就是覺得沒有意思,廣場上跳安代舞了,沒有特殊情況我肯定去跳一會兒,馬上心情就不一樣了!”安代舞通過平等互助式的交往旨在解決眾多社會問題用以滿足民眾內心對于健康和諧生活環(huán)境的追求。安代舞的唱詞種類十分豐富,按不同類型、不同目的的安代舞可以分為多種類型的唱詞。安代舞的唱詞多是人們在活動當中自發(fā)演唱的即興之作,所以無法進行文字記錄。這也使得很多精彩的唱詞在時代的更替中逐漸失傳了。新中國成立之后,在相關文藝工作者的努力下,記錄了一部分唱詞。這些記錄下來的唱詞并不是模式化的程序,而是在安代舞的活動當中,演唱比較多的經典片段。盡管文字形式的記錄容易使唱詞變得死板,但這樣的記錄畢竟為保護唱詞的傳承,避免失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安代舞的舞蹈動作簡單易學,熱情奔放。傳統的安代舞沒有特別的服飾要求,也沒有復雜的舞具,只有領舞的鈴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舞具漸漸豐富,出現了手帕、綢巾、鈴鐺等[6]。安代舞的舞蹈動作同唱詞一樣沒有固定的模式,僅僅有一些重要的動作經常出現在舞蹈當中,逐漸形成了模式化的舞蹈類型。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類個體的社會化文化過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草原上的牧民逐水草而居,即便是定居下來的牧民,平日里相聚在一起的時候也很少,通過安代舞使平日里不常交流的人們聚在一起,在交談討論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孩子們也在這樣的活動中,通過觀察大人們的一言一行,不斷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牧人所要具備的素質。通過后天習得群體文化,學習承擔社會角色。安代舞作為蒙古族牧民的民俗活動,統一群體的行為和思想,使社會生活保持穩(wěn)定,使群體內所有成員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安代舞維系著庫倫旗牧民的文化心理,同時也是牧民認同自我歸屬的標識。通過安代舞中博的祭祀活動,牧民們增進了對群體的了解,促進了群體之間的感情,同時也保持了社會的連續(xù)性和群體性,防止了文化的斷裂。新中國成立以后,科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安代舞從驅魔治病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回歸到了舞蹈的本體,形成了獨立的品格。不再是通靈祭祀、驅魔的儀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庫倫旗安代舞逐步向舞劇、音樂等多領域發(fā)展,被各種藝術門類廣泛運用,形成了具有庫倫旗地方特色和民族個性的藝術形式。由于安代舞具有調節(jié)身心健康的功能,適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長,有利于學生群體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安代舞在一些地區(qū)已經走進校園,成為了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安代舞集娛樂性、觀賞性、健身性于一身,具有形式美、時代感強,能夠被大眾接納和喜愛的特點,不僅是蒙古族獨特的民間藝術,更是校園健身操、廣場健身舞的重要素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更有利于這一民間藝術形式的傳承與發(fā)展。既練就了人們強健的體魄,又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2安代舞的文化傳承2.1社會傳統文化傳承安代舞延續(xù)的是古阿爾泰歷史文化,阿爾泰族系的人們都有游牧文化生活的經歷,并且都有著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后來經過發(fā)展阿爾泰族人逐漸向農業(yè)、畜牧業(yè)等方面發(fā)展。在原始時代,人們就有“圍繞樹木”歌舞的習俗。在古代北方的一些民族中還存在有繞樹跺腳的風俗舞蹈,繞樹跺腳的風俗舞蹈在古代北方民族中普遍存在于鮮卑人、匈奴人、敕勒人、突厥人的歷史生活當中。安代繼承和體現了運載蒙古族原始生活“繞樹”、“敖包”祭舞祭祀的儀式。在人類的社會發(fā)展史上,都經歷著不同的社會歷史發(fā)展階段。傳統安代舞繼承了原始文化的藝術特點,傳統文化中有“圍繞樹木”歌舞的習俗,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蒙古族傳統的的“繞樹”、“敖包”的風俗習慣,已經不再有傳統宗教文化色彩。它是蒙古族文化的又一傳承與發(fā)展,是歷史文化的體現。舞蹈中有自娛性文化的特點,但卻始終保存著傳統文化意識、原始宗教信仰的特征。它是蒙古族歷史、文化,歌舞的集中體現。2.2草原游牧文化傳承安代舞深刻體現了蒙古族舞蹈典型的游牧文化特征,具有古樸、熱烈、豪放的游牧民族風格。在草原上,常年生活在馬背上的牧民肩很松弛,牧民們用舞蹈的審美層面來表現生活。屬于游牧生活的蒙古人民與馬有著深厚的感情,在舞蹈動作當中體現著很多馬的形象,這些形象通過形體語言和動作進行表現出來。雙肩的交替、繞肩動作來表現駿馬的奔騰;雙碎抖肩動作來表現均勻、平穩(wěn)的馬步;雙手的柔臂動作,可表現出神鷹、大雁的飛翔。蒙古族舞蹈也號稱敖包舞蹈,所以舞蹈動作多圓潤、肩背手臂開闊有力。蒙古族民間舞蹈根據地域環(huán)境、文化特征的不同延伸發(fā)展出了風格各不相同的民族民間舞蹈。任何一種蒙古族舞蹈都是以游牧文化為典型特征,具有傳統奔放的游牧民族的風格,都同時體現著馬背民族的文化色彩,是蒙古族草原歷史文化的傳承。2.3安代舞體育文化傳承在宗教和藝術沒有嚴格區(qū)分的時候,安代只是用來驅魔治病,人們還沒有舞蹈的概念。當時的“舞蹈”是通過“跺踏”和“身法”來表述的。在古代巖畫中,我們可以找到現在安代舞動作的影子。歌舞不分是蒙古族祖先集體舞蹈的特點,安代既保留了了這一特點,還繼承了“足踏”、“頓足”、“繞圈運動”、“持巾甩動”為特點的手臂動作等原始動作。有學者認為安代舞的基本步法是頓跳踏步,以后所有的安代步法都是從它演變來的。手上動作應和步法,出現“順拐”現象。但我認為安代舞手上動作,是和步法同時開始的,這是與蒙古人常在上、下馬的習慣動作表現在舞蹈中,形成了蒙古舞順向動勢。在之后的許多蒙古族優(yōu)秀舞蹈作品中很多出場動作也都是順向的,安代舞這一特點體現了對蒙古族古樸藝術文化的傳承。所有藝術形式都是在兼收并蓄的狀態(tài)下生存和發(fā)展的,這是民間舞發(fā)展的共同特點。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在發(fā)展的基礎上傳承創(chuàng)新,這是文化發(fā)展的進步。安代舞同樣遵循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它既有蒙古族薩滿祭祀的雛形,同時又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又融入其他它姊妹藝術文化,如:民歌藝術等。新安代舞的發(fā)展,是與其他藝術形式的極大融合與拓寬,對外來文化因素運用自如。表現出民族性與自娛性更強,時代性與藝術性更高的新的綜合藝術表演形式?!鞍泊琛钡奈璧竸幼饕郧岸宓睾筇げ?、甩綢繞臂、吸腿轉、騰空跳躍等動作形態(tài)為主。其中?安代的下肢動作主要有跺步、踢步、跳、碎步、跑圓場、踢踏、轉、空中旋轉、踏步吸腿轉等上肢動作主要有上下甩巾、繞巾、打巾等動作?這些動作主要是民間領唱歌手帶領眾人表演的形式。安代歌手既可以跳獨舞、又可以和病女跳雙人舞?也可以帶領眾人共同唱跳?表演形式較為活躍?無拘無束?是以邊歌邊舞的形式進行。以上動作在“安代”音樂的伴奏和舞者演唱下?使人體各部位同時動作?同時作用的一種運動形式。其中?與“安代”音樂的不同的旋律和不同的節(jié)奏配合而產生的舞蹈動作?表現在人體各部位的運動速度、方向、幅度、力度、空間等各方面產生的不同動效。因此?流暢連貫的表現“安代”的舞蹈動作?必須在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配合下完成?在此過程中不但提高了肌肉的機能和關節(jié)的靈活度?同時也對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王則珊、牛乾元在《健美體育》一書中闡述了“進行安代舞鍛煉有助于肌纖維變粗而堅韌有力?其中所含蛋白質及糖原等的儲蓄量增加?血管變豐富?血液循環(huán)及新陳代謝改善?動作的耐力、速度、靈活性、準確性都增強。使肌肉附著處的骨骼增大?使骨外層的密質增厚?骨質更加堅固?從而提高了骨骼系統抗折斷、彎曲、壓拉、扭轉的能力?也可加強關節(jié)的韌性?提高關節(jié)的彈性和靈活性。提高供血能力和呼吸系統的機能?增長肺部容積和吸氧量?!碧貏e是舞者舞動綢巾的動作?在持有道具的情況之下?增加了運動的力度和幅度?使機體承受了一定的生理負荷并得到鍛煉?而產生不同的健身效應?還表現在對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以及血液循環(huán)系統的良好的促進功效。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醫(yī)院的研究資料證實“優(yōu)美悅耳的音樂可使機體分泌一種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生物化學?該物質不僅可以消除體內各器官大部分有毒物質?而且還能把人體各生理功能調節(jié)到最佳狀態(tài)?從而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體能和耐力?!鞍泊琛钡奈璧竸幼鞲挥袠O強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可以起到健美形體之功效。其舞蹈結構一一的形式?使動作輕重緩急?急緩有序?符合人體的自然生理運動規(guī)律?屬于具有審美與高度的健身價值和功效兼顧于一體的體育鍛煉項目3安代舞的文化推廣3.1注重安代舞文化的教育與宣傳注重教育及宣傳工作是在人民群眾范圍內開展的保護方式,也是一種軟管理的方式。蒙古族傳統安代文化經歷了從自然產生到自然保護、全國范圍的保護和世界協作保護時期。人類強調保護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代,在黨和國家領導人、專家學者們的呼吁下,非物質文化遺產遺安代的保護工作從自然保護走到了一定范圍內的自愿保護階段。群民的思想、認知、行為有了自愿的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才會成為創(chuàng)造者和繼承主體的精神力量。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的自愿保護主要以教育和宣傳的方式完成。首先,家庭教育是人類進入社會和受教育最重要的場地及因素,同時家庭也是過去保護和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場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響。家庭教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繼承高于生活生產方式,民族語言、生活方式、價值觀等都從家庭開始形成,因此,傳承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應注重家庭教育。但由于歷史、社會環(huán)境等變化的原因,新一代的年輕父母很大程度上遺忘或丟棄了傳統安代文化,因此,他們無法將本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繼承給下一代或出現繼承輕視的現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傳統安代文化不再被重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當自愿地給下一代介紹、說明、教育本民族傳統文化遺產,這樣會對安代舞等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繼承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在學校教育方面,如今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但是沒有普及成人們思想里一種自愿地教育行動。內蒙古自治區(qū)決定將傳統安代為素材改編創(chuàng)作的安代操作為以通遼市為中心,普及到全區(qū)各中小學的課間操。但實際上在通遼市蒙語授課的中小學中普及良好,但是在全區(qū)范圍內沒有達到全面覆蓋和普及。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承載體,對傳承民族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傳承民族文化沒有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雖然要求安代操進入校園課間操,但其沒有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而是成為在課間或業(yè)余時間了解學習的內容。有些地區(qū)的學校沒有開展安代舞課后業(yè)余時間的培訓與教學,說明民族文化沒有成為學校教學體系的一部分。最后,在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的保護與傳承中社會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宣傳是廣義上的社會教育活動。1996年,庫倫旗被命名為《安代之鄉(xiāng)》以來,旗黨政部門向社會大力開展宣傳安代文化藝術的工作,1998年至2005年之間兩次舉辦《安代藝術大會》,2002年至2004兩次承辦安代文化活動,向社會大力宣傳了安代舞蹈藝術。相繼承辦了兩千至三千人參與的大型安代舞表演,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及精神世界。2005年《安代廣場》的正式投入利用意味著安代文化成為社會教育的重要基地,為保護和傳承起到社會作用。我們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及人力,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重要性以及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作出相應的保護工作,讓其了解教育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通過有目的的教育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及了解民族文化,否則傳統民族文化的未來將無法形容。宣傳是教育除外,提高民眾保護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也是廣泛意義上的社會教育活動。宣傳工作要以各級黨政部門及文化部門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真實的加入到實際工作當中,建立相應的政策及法律法規(guī)。2007年以來,庫倫旗宣傳部規(guī)定讓安代操進入學校、進入社區(qū)文化活動中,組織舉辦安代舞蹈比賽及活動等規(guī)定。通遼市人民政府呼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安代需要以安代健身舞的形式普及到全社會。通過宣傳,改正人民對民族文化的錯誤認識,體現出文化價值和文化意義,形成保護傳統文化的社會自愿文化氣息。蒙古族傳統藝術文化安代的保護、搶救、傳承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宣傳方式等息息相關,讓人民群眾形成了解意識、傳承意識以及自愿意識。3.2成立民間協會等文化機構現代社會中,人們幾乎都生活在各種集體之中。在民間成立安代舞協會、安代舞社團等機構對于宣傳、發(fā)展、保護安代舞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協會、社團的正確安排組織下,人們可以更加系統、科學的學習安代舞,了解安代舞文化,從而更好的發(fā)展和保護安代舞。舉辦節(jié)日是為了文化產業(yè)開發(fā),學術會議則是民間舞蹈的研究計劃。后者為前者提供學術支持和理論指導。而作為文化產業(yè)開發(fā)中的民間舞蹈的社會文化價值也標志著一定的社會關系、國家權力以及族群標志。①安代舞的深厚文化內涵使其不僅具有舞蹈特征,還擁有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功能價值。為了形成安代舞科學合理發(fā)展的道路,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民間團體及協會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民間團體及協會的基本工作就是在專業(yè)學者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挖掘、整理、保護并傳承民間傳統民俗活動安代舞。從1956年,政府開始組織文藝工作者進行安代舞發(fā)掘工作至今,庫倫旗產生了眾多安代舞民間團體。這些團體間的交流競技促進了安代舞的發(fā)展,為安代舞的傳承保護工作貢獻了巨大的作用。民眾對于一項民俗事項的發(fā)展是在摸索中進行的,并不像相關專家學者可以對其科學的途徑進行分析,也不存在理論指導,完全是在最平常的民間由民眾口耳相傳,自發(fā)探索的。不同社團間可以進行交流與競技。在庫倫旗,安代舞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在不同的團體中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有的安代舞社團以鍛煉身體為主,有的團體以探索發(fā)掘為主,更有的團體以文化宣傳為主。無論哪種性質的團體,都是對安代舞發(fā)展傳承的保護。民俗的集體性使安代舞對于變遷設定了固定的條件要求。民眾是集體性的保障,只有民眾認可,民俗活動才得以有生命的延續(xù)。在民間,各種社團是群體的存在形式,是安代舞發(fā)展的土壤,因此社團對于安代舞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歷史上存在很多民俗事項,雖然被政府明令規(guī)定,但是由于它不適合民眾的現實生活,所以最終也終于被政府承認。例如中國古代婦女的纏足習俗,當民族的意識形態(tài)使民眾自覺的遵守時,政府的禁止行為也無法完全杜絕。最終政府職能選擇了妥協。而當民眾認為纏足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了,即便是政府的要求也無法改變民眾的習慣。民眾是民俗活動的土壤,因此社會民眾的團體則對民俗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黃玉蘭說道:“在庫倫旗,安代舞的各種社團很多,它們之間也定期會有一些活動。有的是比賽,有的是交流,但是宗旨都是大家在活動中抒發(fā)自己對于安代舞的喜愛。這樣的活動有的可以登到我們庫倫旗的網站上、報紙上。這樣的話,想要了解安代舞的人們就可以直接登錄網站去了解,而且他們會發(fā)現安代舞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3專家學者的理論指導安代舞的保護和傳承需要具有專業(yè)知識和文化體系的人才,那么就需要民俗學家和安代舞研究方面的專家。專業(yè)學者有責任、有義務對安代舞的傳承與保護提供科學理論知識的指導,從而保證安代舞中各個細節(jié)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在安代舞的發(fā)展與保護中,民俗專業(yè)的專家學者可以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fā),對安代舞的發(fā)展和傳承、相關研究的現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傳承與保護的意義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與指導。還可以通過田野調查、學術論文等形式,提高政府和民眾的保護意識。民俗學家將安代舞的研究納入更廣泛的社會文化情境之中,運用文化人類學的分析方法,將更加富有文化價值及學術內涵的安代舞展現在民眾面前。2009年8月,“中國·庫倫安代學術研討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市舉辦,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研究機構等41位專家學者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討了安代舞的研究與發(fā)展。專家學者學術平臺的搭建使得安代舞的研究不斷豐富、擴大、深入。對于安代舞的傳承與發(fā)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1956年至今,一代又一代的文藝工作者獲得了豐厚的成果。不僅出版了相當數量的學術論文和文化研究資料,還對安代舞的發(fā)展傳承提供了科學合理的建議與指導。經過相關專家學者的努力,安代舞研究工作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學科體系,并在研究方法上,融合了多個學科。在對安代舞的起源、性質、價值、功能等方面的探討中,將安代舞文化與民族宗教、習俗觀念等整合在一起,得到了綜合性的研究成果。專家的科學研究方法對于民俗的傳承具有指導作用,然而脫離了民眾的純粹科學指導又會因為不貼近生活實際而被民眾所拋棄。3.4民眾的民族文化認同民眾對于一種民俗事象或一門民間藝術的傳承來說具有最為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是開展民俗活動傳承與保護的主體。如果沒有民眾的配合與理解,政府的相關保護措施是難以推行下去的。政府的宣傳、民間機構的組織以及專家學者的指導都是針對民眾進行的。從民眾的角度思考不難看出,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完全出于對安代舞這一民間藝術的熱愛。安代舞形成、發(fā)展于庫倫旗草原,實現了民眾不同時代、各個階段的生活需求,所以正是因為其具有的實用性,才使得數百年來,安代舞一直是民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政府的大力宣傳可以使一項活動在短時間內受到社會各級民眾的關注與重視,但是將這一活動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則需要這項活動本身就具有吸引民眾的魅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金屬外殼消聲器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英式桌球臺比賽臺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外貿模擬練習系統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印花不銹鋼筷子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聽力篩查與助聽器適配服務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手工花瓶彩繪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戶外露營遮陽傘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戶外游藝設施設計與安裝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醫(yī)藥信息化學品的生物合成途徑與代謝工程考核試卷
- 2025-2030年手術室設備節(jié)能改造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建設工程工作總結報告
- 脾破裂術后健康宣教課件
- 三廢環(huán)保管理培訓
- 財務管控的間接成本
- 藏族唐卡藝術特色分析
- 操作系統課程設計報告
- 護士團隊的協作和領導力培養(yǎng)培訓課件
- QFD模板含計算公式計分標準說明模板
- 醫(yī)院護理培訓課件:《早產兒姿勢管理與擺位》
- 人工智能在生物醫(yī)學倫理與法律中的基因編輯與生命倫理問題研究
- 《論文的寫作技巧》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