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0.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件26張_第1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0.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件26張_第2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0.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件26張_第3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0.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件26張_第4頁
部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0.2《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件26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墓(英國倫敦海格特公墓)墓志銘歷史上的哲學家總是千方百計地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解釋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制作人:杜海波習主席對馬克思的評價:2018年5月4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時對馬克思作高度評價: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素養(yǎng)目標1.體會本文語言幽默風趣,又鋒芒畢露、充滿戰(zhàn)斗力的特點。2.結合演講詞的特點,學習演講詞從演講的目的、場合和對象等方面把握其針對性。3.設想作者演講時的現(xiàn)場氛圍、揣摩演講者的語氣、語調。想象其表情和肢體語言,學會在公共場合表達意見。4.學習革命導師、仁人志士順應歷史潮流,勇于擔當時代使命的精神,樹立正確觀點,加深對“抱負與使命”的認識。作者恩格斯

恩格斯,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恩格斯是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經濟上的支持。

恩格斯在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同時在軍事理論領域造詣很深、建樹卓著,還就宗教、女性、文學、美學、史學等方面的問題發(fā)表了見解,不愧為一個世界級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01

了解悼詞

悼詞是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話或文章。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狹義的悼詞專指在追悼大會上對死者表示敬意與哀思的宣讀式的專用哀悼的文體。悼詞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今天的悼詞是從古代的誄辭、哀辭、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來的。誄辭作為中國哀悼文體的最古形式,最早是一種專門表彰死者功德的宣讀性的哀悼文體。一篇悼詞的內容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1、點明悼念對象,通俗介紹其生前身份、簡歷、因何逝世、逝世時間、終年歲數等。2、扼要地介紹逝者生前的事跡,突出其對社會的貢獻,恰如其分地評價其一生。3、對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勵生者化悲痛為力量,以實際行動做好工作來紀念逝者。悼詞一般由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讀,國葬的悼詞,在中國習慣上由繼位者宣讀。01一、劃分文章層次,概括內容。開頭(1—2段):述其哀,介紹馬克思逝世的時間、地點和當時的情形。主體(3—7段):贊其功,評價作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馬克思的偉大功績。結尾(8—9段):頌其德,表達對馬克思的懷念之情。課文探究文本感知研讀011.

概括課文的寫作思路。2.找出統(tǒng)領全文總綱的句子。參考: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參考:逝世情況——偉大貢獻——巨大影響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沉痛的悼念(1-2)巨大的貢獻(3-7)深遠的影響(8-9)逝世情況(1)巨大損失(2)不可估量空白時地情況心情總綱:革命實踐和科學理論貢獻對象程度兩個“對于”文章圖構逝世情況(1)巨大損失(2)沉痛的悼念(1-2)巨大的貢獻(3-7)深遠的影響(8-9)感情帶著崇高敬意無比沉痛惋惜也有某種安慰創(chuàng)立第一國際

理論貢獻實踐功績創(chuàng)辦革命刊物剩余價值規(guī)律過渡(6)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許多領域獨到發(fā)現(xiàn)馬克思的科學觀巨大的貢獻(3-7)革命家(7)科學家(3--5)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深遠的影響(8-9)人民敵人忌恨、污蔑、驅逐尊敬、愛戴、懷念

課文主旨

在這篇悼詞中,恩格斯對馬克思偉大的一生做了精要的總結,從科學研究成就和革命斗爭業(yè)績兩個方面高度評價了馬克思為全世界無產階級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贊頌了馬克思為解放全人類而奮斗終生的崇高精神。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無比崇敬和深沉哀悼之情。01問題探究:1、第1自然段寫馬克思的死何以用“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這些短語來表達?參考:在這里作者采用了諱飾的手法(所謂諱飾,就是因為某個原因,不便直接說出某個意思,而是以比較委婉而又含蓄的語言表達意思),表達了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之情?!巴V顾枷肓恕币徽Z的運用也切合馬克思作為思想家的身份。012、第2自然段在全文起何作用?3、在第2段中,作者先說了“對于戰(zhàn)斗著的無產階級”,再說“對于歷史科學”,而在后面,作者卻先寫理論,后寫實踐,為什么?參考:第2段是全文的總綱。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損失。從另一方面看,也概括揭示了馬克思生前兩方面的偉大貢獻,即對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指導和對社會科學理論的創(chuàng)建。參考:和演說詞有關。為使上下文聯(lián)系緊密,使聽眾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又能重點突出,作者在總說時,采用了由主到次的方法,而在展開時,又注意到了內容的銜接并逐步推向高潮,直至頂峰。014、第五段中“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指什么?5、“他作為一個科學家就是這樣”中“這樣”指什么?明確: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明確:指上文所說的馬克思在很多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而且任何一個領域的研究都很深入。016、“敵人”和“私敵”的含義是什么?7、第8段采用了什么手法來評價馬克思?參考:“敵人”指無產階級的共同的敵人;“私敵”指與馬克思的個人利益相沖突的人。參考:對比。把資產者和無產者對馬克思的態(tài)度作對比,充分體現(xiàn)了馬克思的階級立場和崇高地位。018.第5段中,“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是幸福的了”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何作用?9.第8段中,“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運用了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很夠了”“幸福的了”,通過抒發(fā)自己對馬克思的無限欽敬和無限羨慕的感情,從側面烘托了馬克思學說的偉大。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敵人對馬克思的攻擊很多,但十分無力。表現(xiàn)了馬克思的無畏氣概和對政敵的極大蔑視,充分表現(xiàn)了馬克思的人格魅力。0110、“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時隔多年,有人對這句話提出了疑問,會是“空白”嗎?那不成革命事業(yè)后繼無人了嗎?你怎么看?(1)馬克思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人們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上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對他的逝世,人們心理上一時很難接受,心里形成空白。(2)由于馬克思的逝世,革命理論的研究將出現(xiàn)一段空白。馬克思對人類的貢獻極大,他逝世的損失無法彌補,他的位置無人可以替代。(3)革命事業(yè)后繼有人,馬克思主義正日臻完善,“空白說”只是局限于當時,后來的革命實踐證明,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特別是毛澤東、鄧小平等一代又一代偉人,一直在實踐、發(fā)展并豐富著馬克思理論,“空白說”很有局限性。馬克思、恩格斯一生肩負的使命是什么?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系統(tǒng)、集中闡述他們的觀點:“消滅私有制”;“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豆伯a黨宣言》最后莊嚴宣告:讓統(tǒng)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fā)抖吧?!盁o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辈l(fā)出國際主義的戰(zhàn)斗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

寫下這段話的時候,馬克思17歲。在這樣一個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年齡,他對自己的人生、未來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規(guī)劃。此后的一生中,不論遇到什么艱難困苦,馬克思都堅定不移地初中了他的諾言,為全人類而工作。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fā)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毛澤東《無題》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寫這首詩時,毛澤東16歲。它道出了少年毛澤東非凡的志向、博大的胸襟。從此,他闖蕩天涯,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成長為一名純粹的馬克思主義者,締造了嶄新的中國。

比較青年的馬克思選擇職業(yè)的博大胸襟,青年毛澤東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聯(lián)想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的廢寢忘食,毛澤東在北大閱覽室的如饑似渴,兩位偉人的青春年華頗有神似之處。

聯(lián)系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