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方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2B/wKhkGWWVms2AH7zHAAH2wCu-x-E194.jpg)
![土方工程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方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2B/wKhkGWWVms2AH7zHAAH2wCu-x-E1942.jpg)
![土方工程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方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2B/wKhkGWWVms2AH7zHAAH2wCu-x-E1943.jpg)
![土方工程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方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2B/wKhkGWWVms2AH7zHAAH2wCu-x-E1944.jpg)
![土方工程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方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9/2B/wKhkGWWVms2AH7zHAAH2wCu-x-E19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方工程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方案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善和違反操作規(guī)程引起的常見質量問題和導致的質量事故,其危害程度往往很大,如造成建筑物沉陷、開裂、位移、傾斜,甚至倒塌、摧毀,基坑變形、垮塌等。因此,對土方工程施工特別重視,按設計和驗收規(guī)范要求認真施工,以確保工程質量。土方工程施工中常遇到的質量問題和防治措施如下。(一)基坑(槽)開挖1、挖方邊坡塌方(1) 現象在挖方過程中或挖方后,基坑(槽)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塌落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擾動,承載力降低,嚴重的會影響建筑物的穩(wěn)定和施工安全。(2) 原因分析:在場地平整過程中或平整后,挖方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發(fā)生塌方或滑坡現象;采用機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層開挖的順序,坡度過陡或將坡腳破壞,使邊坡失穩(wěn),造成塌方或流坡;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開挖邊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滯水或地下水侵入坡體內,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腳被沖蝕掏空,邊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穩(wěn)而引起塌方;軟土地段,在邊坡頂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或行駛施工機械設備、運輸車輛。(3) 防治措施:在斜坡地段開挖邊坡時應遵循由上而下,分層開挖的順序,合理放坡,不要過陡,同時避免切割坡腳,以防導致邊坡失穩(wěn)而造成塌方;在有地表滯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應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攔截地表滯水和地下水,避免沖刷坡面和掏空坡腳,防止坡體失穩(wěn)。特別在軟土地段開挖邊坡,應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坡體發(fā)生側移;施工中避免在坡頂堆土和存放材料,并避免行駛機械設備和車輛振動,以減輕坡體負擔,防止塌方;對臨時性邊坡塌方,可將土方清除,將坡頂線后移或將坡度改緩。2、 圍護結構發(fā)生位移(1) 現象基坑開挖過程或開挖過后,圍護結構發(fā)生位移。(2) 原因分析:開挖后沒有及時架設鋼支撐;開始長度過長,坡度過陡;開挖順序混亂。(3) 防治措施:貫徹先撐后挖、豎向分層、橫向分段、分段開挖的原則;開挖后及時架設鋼支撐。3、 坑底土體超挖(1) 現象基坑底部土方超挖,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其他問題的發(fā)生。(2) 原因分析:開挖時沒有預留人工開挖土層,沒有及時測量開挖面標高。(3) 防治措施:開挖至基坑上30cm時停止機械開挖,采用人工開挖,避免擾動地基原狀土。及時測量開挖面標高,并告知挖掘機司機目前開挖面距離人工開挖面頂標高的深度,且在距離人工開挖面頂標高0.5范圍時,派專人現場測量標高進行控制。(二)土方回填1、土方基底處理不當(1) 現象填方基底未經處理,局部或大面積填方出現下陷,或發(fā)生滑移等現象。(2) 原因分析填方基底上的雜物和積水未清除就填方,含有機物過多,腐朽后造成下沉。填方區(qū)未做好排水,地表、地下水流入填方,浸泡回填土方。在含水量很大的松散土上回填土方,基底未經換土、拋填砂石或翻曬晾干等處理,就直接在其上填土。在較陡坡面上填方,未先將斜坡基底挖成階梯形就填土,使填方未能與斜坡很好結合,在重力作用下,填方土體順斜坡滑動。冬期施工基底土遭受凍脹,未經處理就直接在其上填方。(3) 防治措施回填土方基底上雜物清除干凈,積水排除,松土先經夯壓實處理,然后回填。填土場地周圍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滯水流入基底,浸泡地基,造成基底土下陷。對于含水量大的地段回填,基底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排水、疏干、挖去淤泥、換土、填砂礫石、翻松、摻石灰壓實等措施處理,以加固基底土體。當填方地面陡于1/5時,先將斜坡挖成階梯形,階高0.2-0.3m,階寬大于1m,然后分層回填夯實,以利結合并防止滑動。冬期施工基底土體受凍脹,先解凍,夯實處理后再行回填。2、基坑(槽)回填土沉陷(1) 現象基坑(槽)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現沉陷,造成靠墻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礎積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結構不均勻下沉,出現裂縫。(2) 原因分析基坑(槽)中的積水、雜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礎兩側用松土回填,未經分層夯實;或槽邊松土落入基坑(槽),夯填前未認真進行處理,回填后土受到水的浸泡產生沉陷。基槽寬度較窄,采用手夯回填夯實,未達到要求的密實度?;靥钔亮现袏A有大量干土塊,受水浸泡產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質土、碎塊草皮作土料,回填質量不合要求。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實,含水量大,密實度達不到要求。(3) 防治措施基坑(槽)回填前,將槽中積水排凈,松土、雜物清理干凈,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滯水,有排水措施?;靥钔敛扇栏穹謱踊靥?、夯實。每層虛鋪土厚度不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符合規(guī)定。回填土密實度要按規(guī)定抽樣檢查,使符合要求。填土土料中不含有大于50mm直徑的土塊,沒有較多的干土塊,急需進行下道工序時,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實。嚴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基坑(槽)回填土沉陷造成墻腳散水空鼓,如混凝土面層尚未破壞,填入碎石,側向擠壓搗實,若面層已經裂縫破壞,則視面積大小或損壞情況,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處理用錘、鑿將空鼓部位打去,填灰土或粘土、碎石混合物夯實,再作面層。因回填土沉陷引起結構物下沉時,會同設計部門針對情況采取加固措施。3、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1) 現象回填土經碾壓或夯實后,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密實度,將使填土場地、地基在荷載下變形量增大,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降低,或導致不均勻下沉。(2) 原因分析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塊草皮、有機質含量大于8%的土及淤泥、淤泥質土和雜填土作填料。土的含水率過大或過小,因而達不到最優(yōu)含水率下的密實度要求。填土厚度過大或壓(夯)實遍數不夠,或機械碾壓行駛速度太快。碾壓或夯實機具能量不夠,達不到影響深度要求,使密實度降低。(3) 防治措施選擇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填土的密實度根據工程性質來確定,一般用土的壓實系數換算為干密度來控制。對有密實度要求的填方,按所選用的土料、壓實機械性能,通過試驗確定含量控制范圍、每層鋪土厚度、壓(夯)實遍數、機械行駛速度(振動碾壓為2km/h手足碾為3km/h),嚴格進行水平分層回填、壓(夯)實,使達到設計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加強對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現場檢驗,按規(guī)定取樣,嚴格每道工序的質量控制。土料不合要求時挖出換土回填或摻入石灰、碎石等壓(夯)實加固。對由于含水量過大,達不到密實度要求的土層,采取翻松、晾曬、風干或均勻摻入干土及其他吸水材料,重新壓(夯)實。當含水量小時,預先灑水潤濕。當碾壓機具能量過小時,采取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大功率壓實機械碾壓等措施。(三)基坑支撐1、 鋼支撐失穩(wěn)(1) 現象當土方挖到設計標高時,一根支撐連桿斷裂,圍護結構大幅度位移,路面出現裂縫等。(2) 原因分析設計支撐系統(tǒng)截面偏小。未考慮長細比影響,安全度嚴重不足,隨著基坑開挖深度加大,支撐系統(tǒng)承受壓力增大,造成桿件失穩(wěn)破壞,支護結構大幅度位移。(3) 防治措施支撐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按《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支撐體系計算規(guī)定設計。對工程的具體情況,如土質情況,施工單位等,設計時在安全系數方面予適當考慮,對建設單位要求節(jié)約通盤研究考慮。2、 角撐未及時支撐造成地面裂縫(1)現象挖土到設計底標高時,圍護結構發(fā)生滑移傾斜,造成道路及場地地面裂縫。原因分析為了挖土方便,下層支撐中的(斜)角撐未及時跟上支撐,改變了圍護結構的受力情況,造成北邊樁滑移傾斜,帶動其他樁洲頃斜。挖土施工未按施工方案操作。市政道路地下水管破壞,大量水滲入基坑內,降低土的力學指標。防治措施基坑工程按照施工方案規(guī)定施工,即如何分層挖土,何時加撐和斜角支撐等,千萬不能馬虎,按方案施工。較多工程若發(fā)現有地下水管或化糞池漏水現象,在設計前調查了解,如發(fā)現問題則在設計時將士的力學指標如^,c值予以考慮,即將地質勘探提供的指標,計算時適當提高安全度,施工時發(fā)現有漏水,則立即組織排除。3、鋼管支撐彎曲破壞現象基坑挖土到設計標高時,在寬度方向發(fā)生整體滑動,坑底大量土體隆起,地面、道路開裂,鋼文撐多處彎曲破壞,樁折斷。原因分析鋼管支撐失穩(wěn)破壞是重要原因,因為圍護結構、支撐體系和土體三者互相作用組成基坑工程的整體,支撐體系的失穩(wěn)就會導致整體破壞。圍護結構入土深度(嵌固深度)偏小,使坑底被動土區(qū)土體抗力不足,引起坑內土隆起,整體滑動破壞。防治措施鋼支撐的設計與施工按規(guī)范及設計執(zhí)行。嵌固深度進行核算,即核算被動土區(qū)水平抗力是否滿足,不足時將產生土體隆起整體滑移。(四)注漿工程1、注漿區(qū)域滲水或地面沉降(1) 現象注漿漿液質量不好,使注漿效果不佳,引起注漿區(qū)域滲水或地面沉降。(2) 原因分析注漿漿液配合比不當,與注漿工藝、周圍土質不相適應;拌漿計量不準,導致配合比誤差,使?jié){液質量不符合要求;原材料質量不合格;運輸設備的性能不符合要求,使?jié){液在運輸過程中產生離析、沉淀。(3) 防治措施根據施工的形式、壓漿工藝、土質情況、環(huán)境保護的控制要求及經濟效益正確設計漿液配比,并通過試驗,使其符合施工要求;在滿足合理的精度前提下,考慮使用簡單可靠的計量器具。同時保養(yǎng)好計量器具,定時作檢定。發(fā)現計量器具精度誤差超標,及時校正或換新;對拌漿材料的質量進行有效的管理。保證各種材料采購的渠道,并附有相應的質量保證單。按規(guī)定對材料進行質量抽檢;拌漿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差,使用中要注意定期維修保養(yǎng),經常清洗拌漿機。如在使用中機械發(fā)生故障及時修復,不能讓設備帶病作業(yè);漿液的輸送視漿液的性能而定,選擇合理的輸送方法。用管路輸送時,管子的直徑要適當;用拌漿車輸送時,拌漿車上的拌漿機有充分的攪拌能力;加強對拌制后漿液的檢測,要確保漿液的質量符合施工所需。不符合要求的漿液重新進行拌漿,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原材料不使用;如漿液經使用確認配比設計不合理,及時作配合比的設計和試驗,最后決定出實際使用的配合比。2、 單液注漿管堵塞(1) 現象采用單液漿注漿時漿管堵塞,無法注漿,甚至發(fā)生漿管爆裂的情況,嚴重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2) 原因分析停止注漿的時間太長,留在漿管中的漿液結硬,引起堵塞;漿液中的砂含量太高,沉淀在漿管中,使?jié){管通徑逐漸減小,引起堵塞;漿管的三通部位在壓漿過程中有漿液積存,時間長了就沉淀凝固。(3) 防治措施停止推進時定時用漿液打循環(huán)回路,使管路中的漿液不產生沉淀。長期停止推進,將管路清洗干凈;拌漿時注意配比準確,攪拌充分;定期清理漿管,清理后的第一個循環(huán)用膨潤土泥漿壓注,使注漿管路的管壁潤滑良好;經常維修注漿系統(tǒng)的閥門,使它們啟閉靈活;將堵塞的管子拆下,將堵塞物清理干凈后重新接好管路。3、 雙液注漿管堵塞(1)現象雙液注漿時漿管堵塞,無法注漿,甚至發(fā)生漿管爆裂的情況,嚴重影響施工質量和進度。原因分析長時間未注漿,漿管沒有清洗,漿液在管路中結硬而堵塞管子;兩種漿液的注漿泵壓力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銷售灶臺合同范例
- 倉儲代租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生物制藥研發(fā)與市場推廣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年連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降水承包合同書
- 2025年礦泉水開發(f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射頻電源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行政許可申請書
- 2025年度戶外廣告跨媒介整合營銷合同范本
- 2025年無框鋼化玻璃陽臺窗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自卸車司機實操培訓考核表
- 教師個人基本信息登記表
- 2022年江蘇對口單招市場營銷試卷剖析
- 法律職業(yè)倫理(第二版)完整版教學課件全書電子講義(最新)
- ESD測試作業(yè)指導書-防靜電手環(huán)
- 高一(4)班分科后第一次班會課件ppt課件(PPT 29頁)
- 春季開學安全第一課PPT、中小學開學第一課教育培訓主題班會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檢定規(guī)程
- 部編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設計》完整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