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河北省邢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河北省邢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河北省邢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河北省邢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邢臺市2023-2024學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模擬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1.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魯·韋斯曼,表彰他們在核苷堿基修飾方面的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使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開發(fā)。將表達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mRNA注入人體可誘導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注射的上述mRNA會在人體內翻譯出S蛋白B.針對S蛋白產生的抗體可特異性結合新型冠狀病毒C.注射mRNA疫苗可有效預防多種冠狀病毒感染D.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后會引發(fā)人體特異性免疫2.過敏反應為常見的免疫失調病,下圖表示人體過敏反應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③是指漿細胞,其不能識別抗原B.初次接觸過敏原時,不會出現(xiàn)過敏癥狀C.圖中的a主要指組胺,其可作為信號分子D.正常機體的抗體主要吸附在組織細胞表面3.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段向兔注射了A蛋白抗原和B蛋白抗原,隨后測得兩種抗原抗體的相對濃度,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產生抗體的過程中,需要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直接呈遞給B細胞B.輔助性T細胞既是激活B細胞的信號之一,也能分泌細胞因子C.第二次注射兩種抗原分子時,記憶細胞和漿細胞均能分泌抗A抗體D.第二次注射兩種抗原分子時,分泌抗A抗體的漿細胞也能分泌抗B抗體4.三特異性抗體擁有三種特異性抗原結合位點,能夠與三種抗原特異性結合,具有抗腫瘤的功能。新研發(fā)的一種三特異性抗體包括T細胞表面CD3和CD28抗原結合位點,刺激CD28能增強T細胞表達Bcl—xL蛋白,阻斷T細胞凋亡,通過共同刺激CD3和CD28能改善并增強T細胞靶向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每種抗體能與相應的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B.三特異性抗體能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C.T細胞凋亡與細胞內Bcl—xL蛋白增加有關D.三特異性抗體可提高細胞毒性T細胞靶向腫瘤細胞的準確性5.人乳頭瘤病毒(HPV)預防性疫苗可降低HPV持續(xù)感染導致的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發(fā)生概率。HPV預防性疫苗的成分主要是與HPV晚期蛋白L1有相同天然空間結構的合成蛋白,疫苗分為二價、四價、九價等類型,針對不同的亞型HPV。2021年,首個中國國產宮頸癌疫苗正式通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PQ認證,該疫苗憑借“質優(yōu)價廉”的特點惠及廣大的女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肌肉注射HPV預防性疫苗,病毒蛋白能進入組織液B.注射HPV預防性疫苗可誘導機體產生抗體C.接種疫苗后,同種病原體再次侵染時,漿細胞只來自記憶細胞的分化D.開發(fā)多種類型的疫苗的目的是預防不同類型的高危HPV6.為探究不同波長的光對大麥胚芽鞘向光性的影響,某研究者選擇長度相同、生長狀況相近的兩組大麥胚芽鞘,分別用紅光和藍光進行單側照射,隨后在不同時間測量大麥胚芽鞘向光側和背光側的長度增加值,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306090120紅光向光側0.200.400.600.80背光側0.200.400.600.80藍光向光側0.200.260.330.42背光側0.200.550.901.22A.該實驗說明單側紅光照射不能使大麥胚芽鞘表現(xiàn)出向光性B.該實驗證明了生長素的運輸方式是極性運輸C.由實驗可知,生長素的轉運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D.光敏色素在接受光信號后,會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表現(xiàn)出生物學效應7.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等都屬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著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赤霉菌可以產生赤霉素,從而可能使植物患惡苗病B.細胞分裂素都在根尖合成,可促進葉綠素的合成C.脫落酸能促進葉的衰老和脫落,不利于植物進行正常生命活動D.乙烯主要促進果實的發(fā)育和成熟,是一種氣態(tài)植物激素8.為研究NAA(一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小麥根和芽生長的影響,某科研小組以不同濃度的NAA處理小麥種子,以實驗進行到第7天時測得的根和芽的平均長度進行數(shù)據處理后,描點得到了如圖所示的結果,圖中增長率=(NAA作用后的值一對照組的值)/對照組的值。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實驗中對照組的處理是用等量蒸餾水處理小麥種子B.小麥的根和芽對NAA的敏感度不同C.若將植物橫置,則根的近地側NAA濃度至少應大于10-2mol·L-1D.當濃度為10-10mol·L-1時,NAA促進了根和芽的生長9.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受環(huán)境因素調節(jié),光、溫度、重力對植物生長發(fā)育具有調節(jié)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光敏色素接受光信號的刺激,將信息經過信息傳遞系統(tǒng)傳導至細胞核內B.年輪形成、春化作用說明溫度參與植物生長發(fā)育調節(jié)C.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光照強弱決定的D.光照、重力可通過改變生長素的分布調節(jié)植物的生長方向10.將初始數(shù)量為a的酵母菌接種到裝有10mL無菌馬鈴薯培養(yǎng)液的試管中,培養(yǎng)并定時計數(shù)。結果顯示,當試管中酵母菌的總數(shù)達到b時即不再增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計數(shù)時需要用到血細胞計數(shù)板、顯微鏡等B.計數(shù)時要先蓋蓋玻片再加酵母菌培養(yǎng)液C.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達到b/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快D.若增大酵母菌接種量或增加培養(yǎng)液體積,則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K值將增大11.在某海島上海鬣蜥種群的初始種群數(shù)量為N0,每年對海鬣蜥種群數(shù)量進行調查統(tǒng)計,用λ表示第二年種群數(shù)量是前一年數(shù)量的倍數(shù),t表示年限。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若λ保持不變,t年后海鬣蜥種群的數(shù)量為N0·λtB.若λ逐年減小,則海鬣蜥種群的數(shù)量將不斷減少C.海鬣蜥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時,種群數(shù)量的λ等于1D.若λ連續(xù)保持在1.25,則海鬣蜥種群的增長率保持不變12.某小組調查2hm2的樹林中杜鵑鳥的種群密度,第一次捕捉了100只鳥,其中杜鵑鳥有80只,將其做好標記并放回樹林中,一段時間后,又捕捉了60只杜鵑鳥,其中有標記的為20只,由此可計算出該樹林中杜鵑鳥的種群密度約為()A.120只/hm2 B.150只/hm2C.240只/hm2 D.300只/hm213.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春運期間影響北京人口種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遷入率和BB.圖中C通過影響A和死亡率來影響種群密度C.用大網捕撈鯽魚會改變該鯽魚種群的DD.噴灑性引誘劑誘殺某害蟲的雄性個體會破壞該害蟲種群的C14.細菌脂多糖、莢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等能與B淋巴細胞表面的BCR抗原受體結合,產生激活B淋巴細胞的第一信號。該過程不需要T淋巴細胞的參與,因此稱這類抗原為非胸腺依賴性抗原(TI抗原),此外TI抗原還能與B淋巴細胞表面的絲裂原受體結合,產生激活B淋巴細胞的第二信號。在兩種信號作用下,B淋巴細胞只能分化形成漿細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抗原能與機體內免疫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B.抗原是指能引起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的蛋白質C.再次感染同種TI抗原時,機體不發(fā)生二次免疫應答D.TI抗原引發(fā)的免疫過程不需要抗原呈遞細胞參與15.研究表明,用120mmol·L-1的NaCl溶液處理會抑制萌發(fā)的擬南芥種子的根的生長,其機制是NaCl促進乙烯和茉莉酸的合成,進而抑制根的生長。為進一步研究乙烯、茉莉酸在植物根生長過程中的關系,利用120mmol·L-1的NaCl溶液、AVG(乙烯合成抑制劑)、IBU(茉莉酸合成抑制劑)處理萌發(fā)的擬南芥種子進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NaCl、乙烯、茉莉酸在植物根生長過程中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A.NaCl→乙烯→茉莉酸→抑制根生長 B.NaCl→茉莉酸→乙烯→抑制根生長C.NaCl→茉莉酸-→抑制根生長 D.NaCl→乙烯→抑制根生長16.胚軸的伸長有助于提高種子的出苗率。某實驗小組開展了不同濃度赤霉素(GA)和脫落酸(ABA)對水稻幼苗中胚軸伸長的研究,在完成ABA實驗的基礎上,選取了1.25μmol·L-1的ABA與不同濃度的GA組合進行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GA與ABA對水稻中胚軸的伸長的影響都是促進B.在一定的范圍內,GA與ABA對水稻中胚軸的伸長起到了協(xié)同作用C.1.25μmol·L-1的ABA與2.5μmol·L-1的GA是誘導水稻中胚軸伸長的最適濃度組合D.GA與ABA對水稻中胚軸發(fā)育的調控是通過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等生命歷程實現(xiàn)的17.某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鼠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調查結果和年齡結構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其中λ表示該種群數(shù)量是前一年種群數(shù)量的倍數(shù)。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繪制曲線圖分析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屬于構建數(shù)學模型B.在前4年鼠種群的年齡結構對應圖乙中的BC.在第8~10年鼠種群的年齡結構對應圖乙中的AD.第16年和第20年的鼠的種群數(shù)量不相等18.褐色雛蝗是一年生昆蟲,它的個體發(fā)育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某褐色雛蝗種群在1947—1951年的種群密度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食物是影響褐色雛蝗種群數(shù)量的密度制約因素B.由圖可知該褐色雛蝗種群密度變動具有年間周期性C.褐色雛蝗種群密度變化的季節(jié)性說明種群數(shù)量只受非生物因素影響D.與1949年相比,1951年該種群的種內競爭更劇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19.在特異性免疫反應中,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既各有其獨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發(fā)揮免疫效應?;卮鹣铝袉栴}:(1)研究發(fā)現(xiàn),當小鼠被流感病毒感染時,來自骨髓的巨噬細胞增多。巨噬細胞在體液免疫中的作用有,將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的沉淀吞噬消化。(2)人類偏肺病毒(HMPV)是一種呼吸道病原體,其通過對自身遺傳物質中的N6-腺苷(N6A)進行甲基化修飾來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識別自身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統(tǒng)攻擊,進而確保自身的增殖。(填“增強”或“阻斷”)N6A甲基化修飾會引發(fā)機體產生適應性免疫應答,可用來預防肺部感染。HMPV入侵機體后,參與抵御HMPV的有(寫出2種細胞)、巨噬細胞等。若研制出加強針HMPV疫苗,當再次注射HMPV疫苗時,可使大量增殖和抗體增加,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免疫預防作用。(3)茯苓多糖能調控特異性免疫,其影響機體免疫的部分信號通路如圖所示,圖中茯苓多糖作用于,使巨噬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圖中的細胞A、B、C分別表示、、。20.某小組探究外加激素處理對某種水稻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結果如圖和表所示。其中發(fā)芽率為萌發(fā)種子在總數(shù)中的比率,萌發(fā)速率(T50)表示達到發(fā)芽率50%所需的時間,脫落酸—恢復組的處理為用1.0mmol?L?1的脫落酸浸泡后,洗去脫落酸?;卮鹣铝袉栴}:

激素濃度(mmol·L-1)赤霉素脫落酸0.0083830.0183870.10821111.0080幾乎不萌發(fā)2.6067未萌發(fā)(1)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是對植物生長發(fā)育。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2)由上圖實驗結果可知,外加赤霉素(填“會”或“不會”)改變最終發(fā)芽率。由上表實驗結果可知,赤霉素對種子萌發(fā)速率的影響是。(3)由上圖實驗結果可知,1.0mmol·L-1脫落酸會(填“提高”或“降低”)種子最終的發(fā)芽率,這種作用(填“可以”或“不可以”)被消除,判斷依據是。21.某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M)會抑制擬南芥種子的萌發(fā),擬南芥種子中的一種隱花色素CRY1,是能夠感受的受體。研究人員將野生型擬南芥、CRY1突變體(無法合成CRY1)的種子,分別放在含不同濃度M的培養(yǎng)基中并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檢測種子的發(fā)芽率,實驗過程及結果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M可能是(填一種植物激素名稱)的類似物,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時應注意(寫出2點即可)等。(2)若在黑暗條件下,則Ⅱ組與Ⅲ組的實驗結果(填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3)該實驗的課題是。由結果可知,CRY1可以(填“增強”或“減弱”)種子對M的敏感性。22.福壽螺主要棲息于流速緩慢或靜止的淡水水體中,靠腹足爬行,也能在水中緩慢游泳,喜愛取食鮮綠多汁的植物。圖1表示某水域中福壽螺在某時間段內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圖2表示該水域中福壽螺的λ值變化曲線,λ表示該水域中福壽螺種群數(shù)量是前一年種群數(shù)量的倍數(shù)?;卮鹣铝袉栴}:(1)調查福壽螺種群密度的方法是。(2)由圖1可知,福壽螺在該時間段內的年齡結構屬于型,圖2中的(填橫坐標軸上時間段)年對應的年齡結構與之相同。(3)由圖2可知,0~2年福壽螺的種群數(shù)量呈形增長。圖2中(填字母)點時福壽螺的種群數(shù)量最多,(填字母)點時福壽螺的種群數(shù)量最少。(4)青魚喜食螺,在該水域中適量養(yǎng)殖青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福壽螺的數(shù)量,從環(huán)境容納量角度分析,養(yǎng)殖青魚對防治福壽螺危害的原理是。23.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中,某同學用4種不同方式培養(yǎng)酵母菌,其他培養(yǎng)條件相同且適宜,調查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并繪制種群數(shù)量增長曲線,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對酵母菌細胞進行計數(shù)之前,需要將培養(yǎng)液充分搖勻,目的是。檢測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方法是。(2)據圖分析,曲線所示的種群增長最快。該實驗說明在一定的條件下,不同培養(yǎng)方式與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關系是(答出2點)。培養(yǎng)后期,不同方式培養(yǎng)的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都會因生存空間等與種群密度變化相關的因素的限制而下降,這些因素稱為(填“密度制約因素”或“非密度制約因素”)。(3)培養(yǎng)液更換頻率的不同,可用來表示環(huán)境資源量的不同。根據該過程的生物學原理,提出保護野生大熊貓的措施:(答出1點)。

答案1.【正確答案】C【分析】疫苗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疫苗后,人體內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對特定傳染病具有抵抗力。當給機體輸入外源抗原時,免疫系統(tǒng)能夠產生反應,而且這種反應具有特異性?!驹斀狻孔⑸涞纳鲜鰉RNA會在人體內翻譯出S蛋白,從而引發(fā)機體產生免疫反應,A正確;由題意可知,將表達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mRNA注入人體可誘導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所以針對S蛋白產生的抗體可特異性結合新型冠狀病毒,B正確;注射mRNA疫苗產生的S蛋白引發(fā)免疫反應,其產生的抗體和記憶細胞具有特異性,只能效預防特定的冠狀病毒感染,C錯誤;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后會引發(fā)人體特異性免疫,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D正確。2.【正確答案】D【分析】過敏反應是已經產生免疫的機體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發(fā)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具有反應強烈、反應迅速、消退較快、具有明顯遺傳差異的特點?!驹斀狻繚{細胞分泌抗體,但漿細胞無識別功能,A正確;過敏反應是已經免疫的機體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才能發(fā)生,機體初次接觸過敏原時一般不會出現(xiàn)過敏癥狀,B正確;過敏反應是過敏原再次侵入有過敏體質的機體時,使致敏細胞釋放組胺等化學物質,引發(fā)過敏反應,其中組胺可作為信號分子,C正確;正常機體的抗體主要分布于血清中,過敏患者的抗體會吸附在組織細胞表面,D錯誤。3.【正確答案】B【分析】注射A蛋白抗原后,機體會產生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再次注射A蛋白抗原時,記憶細胞快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大量抗體。一種漿細胞只能分泌一種抗體。【詳解】在產生抗體的過程中,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處理后暴露在細胞表面,然后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A錯誤;輔助性T細胞既是激活B細胞的信號之一(第二個信號),也能分泌細胞因子,B正確;第二次注射兩種抗原分子時,只有漿細胞能分泌抗A抗體,記憶細胞不能分泌抗A抗體,C錯誤;第二次注射兩種抗原分子時,抗A抗體和抗B抗體分別由兩種漿細胞分泌,D錯誤。4.【正確答案】C【分析】T細胞一般指T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來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細胞(胚胎期則來源于卵黃囊和肝)。在人體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細胞或前T細胞遷移到胸腺內,在胸腺激素的誘導下分化成熟,成為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成熟的T細胞經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賴區(qū)定居,并可經淋巴管、外周血和組織液等進行再循環(huán),發(fā)揮細胞免疫及免疫調節(jié)等功能?!驹斀狻靠乖c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每一種抗體能與相應的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A正確;通過題干信息可知,三特異性抗體作為信號分子,可與丁細胞表而的CD28受體結合,刺激BclxL蛋白的表達,阻斷T細胞凋亡,延長T細胞的活性,又因為T細胞與細胞免疫有關,所以該過程可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B正確;刺激Bcl-xL蛋白的表達,可阻斷T細胞凋亡,說明T細胞凋亡與細胞內Bcl-xL蛋白減少有關,C錯誤;由“三特異性抗體作為信號分子,可與丁細胞表而的CD28受體結合,刺激BclxL蛋白的表達,阻斷T細胞凋亡,通過共同刺激CD3和CD28能改善并增強T細胞靶向能力”可知,三特異性抗體可提高細胞毒性T細胞靶向腫瘤細胞的準確性,D正確。5.【正確答案】C【分析】1、免疫接種或預防接種是以誘發(fā)機體免疫應答為目的,預防某種傳染性疾病的方法,包括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2、預防接種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類毒素?!驹斀狻考∪庾⑸銱PV預防性疫苗后,病毒蛋白首先進入組織液,A正確;一般情況下,注射HPV預防性疫苗會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效應,產生相應的抗體,B正確;接種疫苗后,同種病原體再次侵染時,漿細胞來自B細胞和記憶細胞的分化,C錯誤;疫苗分為二價、四價、九價等類型,針對不同的亞型HPV,開發(fā)多種類型的疫苗的目的是預防不同類型的高危HPV,D正確。6.【正確答案】B【分析】1、由題表分析可知:用紅光單側照射胚芽鞘時,隨處理時間的增加,向光側和背光側的胚芽鞘長度均增加;但在相同處理時間內,向光側和背光側的胚芽鞘長度相同,說明單側紅光照射不能使大麥胚芽鞘表現(xiàn)出向光性。2、用藍光單側照射胚芽鞘時,隨處理時間的增加,向光側和背光側的胚芽鞘長度均增加;處理時間為30min內,向光側的胚芽鞘長度等于背光側,在其他相同處理時間內,向光側的胚芽鞘長度小于背光側,說明在處理時間足夠長時,單側藍光照射能使大麥胚芽鞘表現(xiàn)出向光性。【詳解】從表格中看出,用單側紅光照射,向光側和背光側長度增加值相等,所以不會表現(xiàn)出向光性,A正確;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指生長素從植物體的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而不能逆向運輸,該實驗只能證明紅光不會引起大麥胚芽鞘彎曲生長,藍光會引起大麥胚芽鞘彎曲生長,不能證明生長素的運輸方式是極性運輸,B錯誤;從表格中看出,藍光兩側長度增加值不同是在第60min后才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說明生長素的轉運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C正確;在受到光照射時,光敏色素結構會發(fā)生變化,這一變化經過信息傳遞系統(tǒng)傳導至細胞核內,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表現(xiàn)出生物學效應,D正確。7.【正確答案】A【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長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主要生理功能: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的伸長;解除種子、塊莖的休眠并促進萌發(fā)的作用。細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進行細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脫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葉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fā);促進植物進入休眠;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脫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體的各個部位都能產生。主要生理功能: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的脫落;促進多開雌花?!驹斀狻砍嗝咕梢援a生赤霉素,從而可能使植物患惡苗病,A正確;細胞分裂素并不都在根尖合成,B錯誤;脫落酸能促進葉的衰老和脫落,有利于植物進行正常生命活動,C錯誤;乙烯只能促進果實的成熟,不能促進果實的發(fā)育,D錯誤。8.【正確答案】C【分析】由題圖可知,根對NAA更敏感,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小麥的根達到最大促進作用(或最大增長率)時所對應的NAA濃度較低?!驹斀狻吭搶嶒灥淖宰兞渴荖AA的濃度,故實驗中對照組的處理是用蒸餾水(NAA濃度為0的溶液)處理小麥種子,A正確;由題圖可知,根對NAA更敏感,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小麥的根達到最大促進作用(或最大增長率)時所對應的NAA濃度較低,B正確;由題分析可知,若將植物橫置,則根的近地側NAA濃度至少應大于10-6mol·L-1,C錯誤;由題分析可知,當濃度為10-10mol·L-1時,根和芽的生長增長率均大于零,為促進作用,D正確。9.【正確答案】C【分析】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光照、溫度等環(huán)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產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基因組的表達進行調節(jié)。環(huán)境因素(光照、溫度、重力等)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一定的影響?!驹斀狻抗饷羯乜赡苁且环N接受光信號的受體,光敏色素接受光信號的刺激,信息經傳導后傳遞至細胞核內,進而調控基因的表達,A正確;年輪的寬窄同當年降水或溫度關系十分密切,春化作用指用低溫誘導促使植物開花,說明溫度參與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節(jié),B正確;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溫度決定的,C錯誤;光照、重力可改變生長素的分布來調節(jié)植物的生長方向,如植物的根、莖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質和細胞,可以將重力信號轉換成運輸生長素的信號,造成生長素分布的不均衡,從而調節(jié)植物的生長方向,D正確。10.【正確答案】D【分析】將酵母菌接種到裝有10mL培養(yǎng)液的試管中,培養(yǎng)并定時計數(shù)。酵母菌會在一段時間內呈S型增長,計數(shù)后發(fā)現(xiàn),試管中酵母菌的總數(shù)達到b時,種群數(shù)量不再增加,說明b為K值?!驹斀狻繉σ恢г嚬苤械呐囵B(yǎng)液中的酵母菌逐個計數(shù)是非常困難的,可以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需要采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顯微鏡等工具進行計數(shù),A正確;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計數(shù)時,先將蓋玻片放在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計數(shù)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yǎng)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yǎng)液自行滲入,多余的培養(yǎng)液用濾紙吸去,B正確;該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達到最大值(K值)的一半即b/2時,種群增長最快,C正確;若增大酵母菌接種量,由于生存空間沒有發(fā)生改變,營養(yǎng)物質也沒有增加,因此K值不會增大,D錯誤。11.【正確答案】B【分析】“J”形增長的數(shù)學模型(以數(shù)學公式表示),模型假設:在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天敵和其他競爭物種等條件下,種群的數(shù)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數(shù)增長,第二年的數(shù)量是第一年的入倍。建立模型:t年后種群數(shù)量為Nt=N0λt模型中各參數(shù)的意義:N0為該種群的起始數(shù)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后該種群的數(shù)量,λ表示該種群數(shù)量是前一年種群數(shù)量的倍數(shù)?!驹斀狻咳籀吮3植蛔?,t年后海鬣蜥種群的數(shù)量為N?·λt,A正確;λ<1時,海鬣蜥種群數(shù)量才會不斷減少,B錯誤;海鬣蜥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時,種群數(shù)量的λ等于1,C正確;若λ連續(xù)保持在1.25,則海鬣蜥種群的增長率保持不變,D正確。12.【正確答案】A【分析】1、標記重捕法是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huán)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記后再放回原來的環(huán)境,經過一定期限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記的個體占總捕數(shù)的比例,來估計該種群的數(shù)量。2、設該地段種群中個體數(shù)為N,其中標記總數(shù)為M,重捕總數(shù)為n,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為m,則N:M=n:m?!驹斀狻扛鶕}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獲并標記100只鳥,其中杜鵑鳥有80只,第二次捕獲60只,其中有上次標記的個體20只;根據標記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shù)(N)/標記總數(shù)=重捕總數(shù)/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即N:80=60:20,N=240只,草場總面積為2hm2,因此該草場上老鼠的種群密度為240÷2=120只/hm2,A正確,BCD錯誤。13.【正確答案】B【分析】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種群密度、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性別比例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年齡組成能預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年齡組成直接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驹斀狻看哼\期間,北京人口數(shù)量變化主要取決于圖中的遷入率和遷出率B,A正確;圖中C性別比例通過影響A出生率來影響種群密度,性別比例失衡的群體出生率下降,種群密度下降,B錯誤;用大網捕撈鯽魚,主要把成體魚捕走,剩下幼體,會改變該鯽魚種群的D年齡組成,C正確;噴灑性引誘劑誘殺某害蟲的雄性個體會破壞該害蟲種群的C性別比例,從而降低害蟲的出生率,D正確。14.【正確答案】ACD【分析】在人體所有細胞的表面和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表面都有免疫細胞識別的身份標簽,免疫細胞就是靠細胞表面的受體來識別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大多數(shù)抗原是蛋白質,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驹斀狻靠乖芘c機體內免疫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免疫細胞就是靠細胞表面的受體來識別細菌、病毒等病原體,A正確;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質,如題干中的細菌脂多糖、莢膜多糖都不是蛋白質,B錯誤;B細胞增殖分化后只形成能產生特異性抗體的漿細胞而不能產生記憶細胞,機體不發(fā)生二次免疫應答,C正確;根據題意,TI抗原能與B淋巴細胞表面的BCR抗原受體結合,產生激活B淋巴細胞的第一信號,還能與B淋巴細胞表面的絲裂原受體結合,產生激活B淋巴細胞的第二信號。在兩種信號作用下,B淋巴細胞只能分化形成漿細胞,因此TI抗原引發(fā)的免疫過程不需要抗原呈遞細胞參與,D正確。15.【正確答案】AC【分析】據題圖,本實驗的自變量是120mmol·L-1的NaCl溶液處理與否、抑制劑的種類;根據題圖實驗處理及數(shù)據可知:NaCl通過促進乙烯的合成來促進茉莉酸的合成,進而抑制植物根的生長,且120mmol·L-1的NaCl溶液還可以直接促進茉莉酸的合成,抑制植物根的生長。【詳解】NaCl抑制根生長的機制是通過NaCl促進乙烯和茉莉酸的合成來完成的,NaCl+AVG組中,不能合成乙烯,合成了茉莉酸,能抑制根的生長,說明120mmol·L-1的NaCl溶液可以直接促進茉莉酸的合成,抑制植物根的生長;NaCl十IBU組中,不能合成茉莉酸,合成了乙烯,不能抑制根的生長,說明l20mmol·L-1的NaCl溶液不可以只通過促進乙烯的合成來抑制植物根的生長;NaCl組中,乙烯、茉莉酸均能合成,且抑制植物根的效果比NaCl+AVG組明顯,對照各實驗組,說明l20mmol·L-1的NaCl溶液可以通過促進乙烯合成來促進茉莉酸合成從而抑制根的生長。因此l20mmol·L-1的NaCl溶液抑制根的生長存在兩條途徑:NaCl→乙烯→茉莉酸→抑制根生長和NaCl→茉莉酸→抑制根生長,AC正確,BD錯誤。16.【正確答案】BCD【分析】乙烯的作用: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脫落;細胞分裂素作用:促進細胞分裂、誘導芽分化、促進種子發(fā)育;赤霉素作用:促進細胞伸長、抑制休眠;脫落酸作用:促進器官脫落、促進葉片衰老、促進休眠、抑制種子發(fā)芽?!驹斀狻颗c自身濃度為0時相比,在一定濃度范圍內,GA與ABA對水稻中胚軸的伸長的影響都是促進,超過一定濃度時,中胚軸長度低于濃度為0的長度時,此時效果為抑制,A錯誤;在一定濃度范圍內,GA與ABA對水稻中胚軸的伸長的影響都是促進,超過一定濃度時,GA與ABA對水稻中胚軸的伸長的影響都是抑制,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GA與ABA對水稻中胚軸的伸長起到了協(xié)同作用,B正確;據圖可知,同時添加GA和ABA時,1.25μmol·L-1的ABA與2.5μmol·L-1的GA的組合中水稻中胚軸最長,因此為誘導水稻中胚軸伸長的最適濃度組合,C正確;赤霉素(GA)促進細胞伸長,脫落酸(ABA)促進器官脫落、促進葉片衰老、促進休眠、抑制種子發(fā)芽,它們對水稻中胚軸發(fā)育的調控是通過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等生命歷程實現(xiàn)的,D正確。17.【正確答案】ABD【分析】題圖分析,圖甲中λ表示該種群數(shù)量是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倍數(shù),λ大于1時,種群數(shù)量增長,當λ等于1時,種群數(shù)量穩(wěn)定;當λ小于1時,種群數(shù)量下降。圖乙中A中幼年的個體多,老年的個體少,為增長型;B中各年齡期的比例相當,為穩(wěn)定型,C中老年個體較多,幼年的個體少,為衰退型?!驹斀狻繑?shù)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tǒng)或它的性質的數(shù)學形式,對研究對象的生命本質和運動規(guī)律進行具體的分析、綜合,用適當?shù)臄?shù)學形式如數(shù)學方程式、關系式、曲線圖和表格等來表達,繪制曲線圖分析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屬于構建數(shù)學模型,A正確;圖甲中,前4年λ等于1,所以鼠的種群數(shù)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對應圖乙的B,B正確;在第8~10年時λ<1,鼠的年齡組成可能是圖乙中的C,即為衰退型,C錯誤;在16~20年,λ大于1,所以這段時間內鼠的種群數(shù)量是逐漸增加的,即第16年和第20年的鼠的種群數(shù)量不相等,D正確。18.【正確答案】CD【分析】1、影響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種,非生物因素指陽光、溫度、水等,生物因素指其食物、天敵等。2、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shù)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因此,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而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因此被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驹斀狻恳话銇碚f,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shù)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因此,食物是影響褐色雛蝗種群數(shù)量的密度制約因素,A正確;據圖可知,在1947—1951年間間隔相近的時間內某褐色雛蝗種群的種群密度總是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呈現(xiàn)出年間周期性特點,B正確;褐色雛蝗種群密度變化的季節(jié)性可能跟其食物相關,所以其種群數(shù)量除受非生物因素影響,也受生物因素影響,C錯誤;與1949年相比,1951年該種群的種群密度更小,和內競爭相對弱,D錯誤。19.【正確答案】(1)(攝取、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2)阻斷B細胞、樹突狀細胞、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記憶細胞(3)巨噬細胞膜上的受體漿細胞B淋巴細胞輔助性T細胞【分析】巨噬細胞能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并且可以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還可以將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的沉淀吞噬消化?!驹斀狻浚?)巨噬細胞能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并且可以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還可以將抗原與抗體結合形成的沉淀吞噬消化。(2)人類偏肺病毒(HMPV)是一種呼吸道病原體,其通過對自身遺傳物質中的N6-腺苷(N6A)進行甲基化修飾來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識別自身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統(tǒng)攻擊,進而確保自身的增殖,所以要預防肺部感染,可以阻斷N6A甲基化修飾以引發(fā)機體產生適應性免疫應答;HMPV入侵機體后,參與抵御HMPV的有B細胞、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巨噬細胞等。(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茯苓多糖能作用于巨噬細胞膜上的受體調節(jié)巨噬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據圖可知,圖中的細胞A、B、C分別表示漿細胞(因為它產生了抗體,漿細胞是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B淋巴細胞(分化產生漿細胞)、輔助性T細胞(能產生白細胞介素-4)。20.【正確答案】(1)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2)不會赤霉素可以提高種子萌發(fā)速率,且在一定范圍內,赤霉素濃度越高,提高種子萌發(fā)速率的效果越明顯(3)降低可以脫落酸組的最終發(fā)芽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而脫落酸一恢復組的最終發(fā)芽率與對照組的基本相同【分析】1、分析曲線圖:與對照組相比,用2.6mmol/L的赤霉素處理后,種子提前萌發(fā),但最終發(fā)芽率與對照組相同;用1.0mmol/L脫落酸處理后,種子不能萌發(fā);脫落酸一恢復組處理后,種子延遲萌發(fā),最終發(fā)芽率與對照組相同。2、分析表格數(shù)據可知,與對照組(激素濃度為0組)比較,0.01mmol/L和0.1mmol/L的赤霉素作用效果不顯著。1.0mmol/L及以上濃度的脫落酸處理后,種子不萌發(fā)?!驹斀狻浚?)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是對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2)由曲線圖可以看出,對照組和實驗組發(fā)芽率都一樣,外加赤霉素不會改變最終發(fā)芽率;由上表實驗結果可知,赤霉素濃度越高,發(fā)芽所需時間越短,說明赤霉素可以提高種子萌發(fā)速率,且在一定范圍內,赤霉素濃度越高,提高種子萌發(fā)速率的效果越明顯。(3)由上表可以看出,1.0mmol·L-1脫落酸種子幾乎不發(fā)芽,說明1.0mmol·L-1脫落酸會降低種子最終的發(fā)芽率,由曲線圖可知,脫落酸—恢復組,洗去脫落酸后,種子發(fā)芽率提高,說明這種作用可以被消除,判斷依據是脫落酸組的最終發(fā)芽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而脫落酸一恢復組的最終發(fā)芽率與對照組的基本相同。21.【正確答案】(1)脫落酸施用目的、效果和毒性,調節(jié)劑殘留、價格和施用是否方便(2)不同Ⅱ組和Ⅲ組所處的M溶液濃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