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頁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頁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頁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頁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義:把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視為文化,它是人類整個活動方式及其成果的總和。通常情況下分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狹義:僅指精神領域,包括人們的精神生活、精神現象以及精神過程,故稱精神文化,即哲學、倫理、道德、宗教、美學、音樂,詩歌、文學、繪畫等意識領域。文化的含義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4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3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3第四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fā)展歷程/3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2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3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3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3必修三主要內容了解中外思想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及相關人物;進一步從思想文化層面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學會收集并綜合分析思想文化發(fā)展進程中的相關資料,探討思想文化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響;認識人類思想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qū)、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增強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樹立自覺傳承祖國和人類思想文化遺產的意識”。課標要求經濟史、政治史、文化史的關系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其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和政治,給經濟和政治以重大影響。相互交融:在時代發(fā)展的進程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課程標準: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百家”是泛指,意為數量多,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道、墨、法等主要思想流派。

“爭鳴”是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針對當時社會、學術等方面各種問題,展開爭論。1、“百家爭鳴”的含義軸心時代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發(fā)生的地區(qū)大概是在北緯25度至35度區(qū)間。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

——雅斯貝爾斯

2、“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春秋戰(zhàn)國經濟、政治?文化:百家爭鳴

歷史規(guī)律: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fā)展的反映。

“百家爭鳴”出現社會原因材料一

“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稅……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履畝,意思是按實際畝數),十取一也,以公之與民為已悉矣?!薄攘菏稀豆攘簜鳌ば迥辍飞a力大發(fā)展,井田制崩潰“百家爭鳴”出現社會原因材料二

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洛,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薄笄鹈鳌蹲髠鳌ば辍分芡跏宜ノⅲ址庵票罎ⅰ鞍偌覡庿Q”出現社會原因材料三

“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kūn]、田駢[pián]、接予、慎到、環(huán)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之士復盛?!薄抉R遷《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百家爭鳴”出現社會原因材料四仲尼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薄笄鹈鳌蹲髠鳌ふ压吣辍匪綄W興起,“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材料五孔子以詩史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抉R遷《史記·孔子世家》

2、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形成的原因:①經濟:

時期,

崩潰;②政治:

衰微,諸侯士大夫崛起;③階級關系:“

”階層活躍,受諸侯國統(tǒng)治者重用;④思想文化:學術下移,“

”發(fā)展到“

”,私學的興起。春秋戰(zhàn)國井田制周王室士學在官府學在民間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

3、主要學派及代表人物

4、“百家爭鳴”的歷史影響(1)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2)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階段;(3)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基礎;二、孔子和早期儒學1、孔子萬世師表(1)孔子的歷史地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妒酚?孔子世家》:“孔子長九尺六寸,俗謂長人而異之?!保?)孔子的主張:①核心思想:“仁”

什么是仁?仁人二“愛人”,以人為本,注重民生強調人與人之間要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要求人們互相敬愛、謙讓、和睦相處(2)孔子的主張:①核心思想:“仁”

子曰:仁者愛人。

——《論語·雍也》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論語·述而》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②政治思想:“為政以德”,節(jié)用而愛人。辨析比較:儒家的德治與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質區(qū)別內容不同。前者以封建道德為其基本內容;后者以共產主義道德為基本內容。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前者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后者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是為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服務的。③禮:“克己復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雍也》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顏淵》實質:西周的禮樂制度,恢復西周的社會秩序禮的實質是什么?④教育思想:萬世師表以“有教無類”的思想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局面;教學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影響深遠材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弊釉唬骸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保ㄕ撜Z·述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ㄕ撜Z·為政);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保ㄕ撜Z·學而);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ㄕ撜Z·為政)⑤文化貢獻:整理出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3)評價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①主觀目的: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奴隸主的統(tǒng)治有助于調解社會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穩(wěn)定。②進步性:③保守性:

主張恢復周朝制度,維護奴隸主的統(tǒng)治史書記載,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國時,曾在陳蔡兩國交界處困餓七日,動蕩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處處碰壁,不被采納。探究:為什么春秋時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納?春秋時期統(tǒng)治者熱衷于強化中央集權和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對于支持兼并戰(zhàn)爭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較關注。儒家思想在當時未能適應形勢和統(tǒng)治者的需要。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2、孟子

(1)生平和地位孟子,名軻,戰(zhàn)國中期鄒國人,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他曾受業(yè)于孔子的孫子子思,自認為是儒家學派的正宗。一生以教書為主,也曾游說于各諸侯國。晚年著書立說,他的言論被整理成《孟子》一書。有“亞圣”之稱。核心:“仁政”思想民本:“民貴君輕”倫理觀:“性本善”

(2)主張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材料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材料三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探究: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為本,維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和目的。(3)評價: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促進生產發(fā)展,具有進步意義,影響深遠。3.荀子

(1)生平和地位荀子,名況,戰(zhàn)國晚期趙國人。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兩位有名的學生:一位是杰出的學者韓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2)荀子的思想根據下列材料歸納施政:“仁義”和“王道”民本:提出“君舟民水”倫理觀:主張“性惡論”材料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材料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材料三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注:偽,人為之意)4、影響:

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戰(zhàn)國后期,儒學發(fā)展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探究:比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異同(1)時代:(2)目的:異:孔子處于奴隸制瓦解的春秋時期,孟子、荀子處于封建社會形成的戰(zhàn)國時期。異:孔子-維護奴隸制為目的;孟子、荀子-維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同: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同: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3)觀點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異人性論愛人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義民貴君輕君舟民水性善論性惡論(4)影響同:促進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異:孔子-創(chuàng)始人;孟子、荀子-更完整、更適應社會需要,成為蔚然大宗【學思之窗】p61、這是體現人性問題的幾種不同看法,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對“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靶韵嘟?、“性善論”、“性惡論”和“性無善無不善”的觀點,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質和內涵。人性從客觀上說,是隨著人的生存環(huán)境而變化的;從主觀上說,是隨著人生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人有自然屬性,還有社會屬性。孔子問道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學派(1)老子A、老子簡介:道家的創(chuàng)始者;生活在春秋晚期,代表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利益.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B.老子的思想:①“道”②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③樸素辯證法思想三、道家和法家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磮D說話請你給下面兩幅漫畫取一個題目,并就此說說漫畫體現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以柔克剛:辯證思想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小國寡民莊子(2)莊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主張:1、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2、放棄差別觀念,就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你能講講“莊周夢蝶”的故事嗎?這則故事反映了莊子的什么思想?莊周夢蝶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3、法家——韓非子(戰(zhàn)國末期)(1)、思想主張:①政治改革②法治(“法不阿貴”)③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主張加強君主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zhàn)不期修古,不法??蛇m應地主階級建立新政權的需要適應了社會大變革的需要適應了地主階級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2)韓非子思想的影響韓非的思想適應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在秦統(tǒng)一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兩漢以后,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學體系中,成為維護專制政權的工具。探究:韓非子的法治與現代法治的不同。韓非子的“法治”是為了讓君主利用刑律強化集權,其實質是專制主義?,F代“法治”則是民主的體現,是將民主以法律的形勢固定下來。4、墨家——墨子(戰(zhàn)國初期)(1)“兼愛”(2)“非攻”(3)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侈浪費(4)“尚賢”探究:諸子百家思想的階級性

(1)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利益的思想。①老子、莊子主張“無為”,希望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表現其沒落、消極的情緒。②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緩和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