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宏觀經濟學概述1.1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問題1.2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概況1.3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1.1.1宏觀經濟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1.1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問題1.1.1宏觀經濟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1.宏觀經濟學的性質 從性質上說,宏觀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總體情況與趨勢的基本理論。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在個別的廠商看來他們在加強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總是會想辦法降低成本的。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也經常看到一些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yè)與其成本的降低不無關系。假定一個企業(yè)能夠在保持其原有產量及價格的條件下,通過降低其工資水平來使成本下降,或者通過低工資來多使用工人,那么,在外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其經濟效益必定會得到提高。1.1.1宏觀經濟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
但是這個在個別企業(yè)可行的方法,在宏觀經濟學上或在整體上卻不能成立。因為每個工資獲得者在商品市場上又是消費者。當所有的企業(yè)都這么做的時候,全體工資獲得者的工資下降將會使社會商品購買力降低,從而降低對商品的社會需求。社會商品需求的降低又會引起商品價格降低,企業(yè)利潤下降,生產萎縮,經濟蕭條。這就是所謂邏輯上“合成錯誤”(或“合成謬誤”)的明顯例子。1.1.1宏觀經濟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
個人或家戶勤儉持家、節(jié)約開支,當然會等于在實際上增加收入,此即所謂“節(jié)流”與“開源”同義。但是,如果全社會的家戶都這么做,看起來會增加儲蓄或收入,但實際上卻不會增加全社會的儲蓄和收入,而只會對社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為全社會都增加儲蓄就意味著全社會都減少了投資和消費,當社會的總需求量下降的時候,生產也會由于銷售的困難而縮減,價格也會因此而下降,最終社會的總收入就會減少。當社會總收入減少的時候,儲蓄當然也會隨之減少。這就是宏觀經濟學者所說的“儲蓄的悖論”。1.1.1宏觀經濟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2.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經濟中的總量問題和總體性問題。 宏觀經濟學的重點是圍繞著短期經濟波動和長期經濟增長展開的。1.1.2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1.1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問題1.1.2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研究國民經濟的總量、結構、機制和績效以及政府怎樣運用經濟政策來提高經濟的績效。
1.充分就業(yè)
2.通貨膨脹
3.經濟波動和經濟周期
4.經濟增長
5.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
6.宏觀經濟政策及其效果1.2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概況
從狹義角度來說,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正式產生的。但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宏觀經濟學很早就有了。可以說,早在大約4個多世紀前,就有了對于宏觀經濟學所涉及的總體經濟問題的關注和研究。1.2.1早期的和古典的、新古典的宏觀經濟學1.2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概況1.2.1早期的和古典的、新古典的宏觀經濟學1.重商主義時代的宏觀經濟學說 重商主義經濟學說是15—18世紀活躍于歐洲的一種經濟思想和學說。它是資本主義社會正式產生初期、資本主義近代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一種經濟理論觀點。1.2.1早期的和古典的、新古典的宏觀經濟學2.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時代的宏觀經濟學說
17世紀中期以后,一直到19世紀70年代,是歐洲經濟學的古典經濟學時代。此后,直到20世紀30年代是新古典經濟學的時代。 古典經濟學家們研究的重點,是在市場自由競爭條件下經濟活動的規(guī)律和增進國民財富的途徑。
19世紀70年代以后的新古典經濟學家們,基本沿襲了古典經濟學家側重研究微觀經濟問題的傾向。只有德國歷史學派和美國制度學派的經濟學家以及少數(shù)經濟學家在某些問題上涉及到宏觀經濟理論和問題。1.2.2現(xiàn)代宏觀經濟理論和學說1.2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概況1.2.2現(xiàn)代宏觀經濟理論和學說
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時代是指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直至當前西方宏觀經濟學活動的時代。其標志就是1936年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的出版。1.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產生的背景和理論條件
1)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產生的背景 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產生的背景主要是當時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和經濟危機。1.2.2現(xiàn)代宏觀經濟理論和學說 2)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產生的理論條件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產生的理論條件主要是兩方面的準備。一方面,是19世紀以來的關于經濟危機和周期性波動的理論為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準備。另一方面,20年代以來經濟統(tǒng)計學和經濟計量學的發(fā)展為宏觀經濟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1.2.2現(xiàn)代宏觀經濟理論和學說2.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出現(xiàn) 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是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正式產生的標志,其中重要思想和觀點被稱為“凱恩斯革命”。凱恩斯在該書中提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宏觀經濟分析理論框架。他以解決就業(yè)問題為主要目標,通過有效需求理論的分析,說明有效需求對社會總產出和總就業(yè)的決定性作用,以及有效需求不足怎樣導致經濟失調和失業(yè)的增加,最后得出了資本主義市場自動調節(jié)機制無法有效解決大規(guī)模失業(yè)問題的結論。1.2.2現(xiàn)代宏觀經濟理論和學說3.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
20世紀30年代以后,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伴隨著西方國家經濟實踐的發(fā)展,沿著凱恩斯開辟的道路,在不斷的爭論當中,得到了發(fā)展。
1)20世紀4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的宏觀經濟學
20世紀4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的宏觀經濟學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興盛時期。1.2.2現(xiàn)代宏觀經濟理論和學說 2)20世紀70年代—80年代中期的宏觀經濟學 這一時期是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大論戰(zhàn)時期,也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遭受挫折與批評,以及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反對派活躍的時期。1.2.2現(xiàn)代宏觀經濟理論和學說 3)20世紀80—90年代的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 經過20世紀70—80年代的理論論戰(zhàn),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在20世紀80—90年代獲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和變化。這主要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在許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識,發(fā)生了一定的理論和方法上的趨同。這一時期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進展。這主要是以下一些方面:
(1)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出現(xiàn) (2)新的內生增長理論的出現(xiàn) (3)對經濟周期理論的新興趣 (4)對宏觀經濟學發(fā)展中制度因素的探索 (5)宏觀經濟學理論在觀點上有所趨同情況下的繼續(xù)發(fā)展1.3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1.總量分析方法
所謂總量分析方法,就是指我們在分析有關問題時,要把一些具體的、分散的經濟變量合理地綜合與抽象成一些反映總體經濟情況和問題的、更加概括的經濟變量。2.實證分析方法與規(guī)范分析方法
實證分析是指對于宏觀經濟現(xiàn)象、經濟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一種純粹客觀的、科學的考察和描述性的說明。
一般說來,實證分析方法可以回答“是什么”的問題,但是不能回答“應該如何?”“應該怎樣?”的問題。1.3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規(guī)范分析方法是對經濟現(xiàn)象或者經濟行為進行主觀價值判斷性的考察,它要說明對于某種經濟現(xiàn)象或者經濟行為應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性判斷,其經濟結果是好是壞,是否應該采取某種做法等。一般說來,規(guī)范分析方法回答“好不好?”、“對不對?”、“應該不應該?”的問題。3.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1.3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4.存量分析方法與流量分析方法
所謂存量分析,主要是在分析中涉及特定時點上的經濟總量。 所謂流量分析,是指經濟分析中所涉及的某一時期內的經濟活動的變動總量,這往往表現(xiàn)為以單位時間內發(fā)生的經濟變動(活動)量的總值的形式。1.3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5.靜態(tài)分析、比較靜態(tài)分析和動態(tài)分析的方法
靜態(tài)分析是指經濟分析中并不特意涉及到時間的差別和影響,或者說只關注于某一時刻的經濟狀態(tài)分析,而不涉及經濟變動或者變動的過程分析。比較靜態(tài)分析是只涉及兩個或者多個時點上的經濟對象的性質、狀態(tài)、特征等的比較分析。動態(tài)分析重點是考察和分析經濟因素連續(xù)的變動過程,說明變動的原因和機制。1.3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6.即期分析和跨時期分析的方法
在宏觀經濟學中,有時我們分析的對象和因素會集中在同一個當前時期內,這種分析就叫做即期分析。另外的時候,我們的分析對象和因素則分布在不同的時期內,因而我們的分析就會涉及到兩個或者更多的時期。這種分析就是跨時期分析。7.經濟模型的分析方法
一般說來,經濟模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經濟模型的建立,經濟模型有效性的理論檢驗和經驗檢驗,經濟模型的運用。第二章宏觀經濟活動的衡量與國民收入核算2.1流量與存量2.2GDP和GNP2.3名義GDP和實際GDP2.4GDP和GNP的核算方法2.5國民收入中幾個重要概念間的關系2.6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幾個重要的恒等式2.1流量與存量 “流量”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所發(fā)生的經濟總量。 而“存量”則是指一國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的經濟總量。 在主要的宏觀經濟總量中,收入、支出、消費、投資、儲蓄等都是流量,而貨幣供給量、勞動力、失業(yè)量等都是存量。2.2GDP和GNP
經濟學把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出來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購買的產品和勞務叫做最終產品,而把不具有這種性質的產品則叫做中間產品。 國內生產總值就是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對GDP含義的理解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第一,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第二,GDP表示的只是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中間產品的價值不能計入GDP,否則就會造成重復計算而使GDP的衡量發(fā)生錯誤。2.2GDP和GNP
第三,GDP是在一定時期內(一般為一年)所生產的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終產品價值。 第四,由于GDP是在計算期內所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因而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是一國(一個地區(qū))地域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這是個地域范圍的概念。國民生產總值(GNP)則是一個涉及國民范圍的概念,是指某國國民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第六,GDP指標一般僅涉及市場上的經濟活動所導致的價值。2.2GDP和GNP
由于最終產品的價值等于全部生產過程中價值增加量的總和。所以,可以通過核算各行各業(yè)在一定時期中生產的價值增值量來計算GDP。這種方法稱為生產法,也叫做部門法。 由于總產出等于總支出,GDP也就可以通過核算全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用于購買最終產品的支出總和來求出。這種方法叫做支出法。最后,由于總產出等于總收入,GDP也可以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全部收入來求出。這種方法叫做收入法。2.3名義GDP和實際GDP GDP往往會由于兩個因素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動:一個因素是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數(shù)量的變動,另一個因素是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 名義GDP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GDP。而實際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份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GDP。(見表2-1)表2—1 名義的GDP和實際的GDP的關系1999年名義的GDP2002年名義的GDP2002年實際的GDP香蕉皮鞋15萬單位×1美元=15萬美元20萬單位×1.5美元=30萬美20萬單位×1美元=20萬美5萬單位×1000美元=500萬美元6萬單位×110美元=660萬美元6萬單位×100美元=600萬美元合計515萬美元690萬美元620萬美元2.3名義GDP和實際GDP2.4.1用支出法核算GDP2.4GDP和GNP的核算方法2.4.1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售價)來得到GDP。 居民的消費支出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如小汽車、電視機、洗衣機等)、非耐用消費品(如食物、衣服等)和服務(如醫(yī)療、旅游、理發(fā)等)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內。投資是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包括廠房、住宅、機械設備及存貨)的支出。資本品由于損耗所造成的價值減少叫做折舊。2.4.1用支出法核算GDP
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投資兩大類。固定資產投資指用于新廠房、新設備、新商業(yè)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資。 存貨投資是企業(yè)掌握的存貨價值的增加(或減少)。 另外,投資是一定時期內增加到資本存量中的資本流量,而資本存量則是經濟社會在某一時點上的資本總量。 用于重置資本設備的投資叫做重置投資。 凈出口指進口和出口的差額。 2.4.1用支出法核算GDP
假定將消費表示為C,投資表示為I,政府購買(或者說政府支出)表示為G,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X—M)表示凈出口。把上述四個項目加起來,用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就可以寫成:(見表2-2)GDP=C+I+G+(X-M)表2—21999年第三季度美國的GDP及總需求的構成2.4.1用支出法核算GDP總支出的構成單位:10億美元百分比個人消費支出私人國內總投資政府對產品和勞務的購買產品和勞務的凈出口國內生產總值630416351637-278929867.817.617.6-3.0100.02.4.2用收入法核算GDP2.4GDP和GNP的核算方法2.4.2用收入法核算GDP
用收入法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應該包括以下一些項目:
(1)工資、利息和租金等生產要素的報酬。 (2)非公司企業(yè)主收入,如醫(yī)生、律師、農民和小業(yè)主等個體從業(yè)者的收入。(3)公司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股東紅利以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 (4)企業(yè)轉移支付及企業(yè)間接稅。 (5)資本折舊。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yè)轉移支付+折舊2.5國民收入中幾個重要概念間的關系1.國內生產總值(GDP)2.國民生產總值(GNP)
從GDP中減去外國國民在本國同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增值,再加上本國國民在國外同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增值,就可以得到國民生產總值(GNP)。3.國民生產凈值(NNP)
從GNP中扣除資本折舊,就得到NNP。這也就是說,國民生產凈值就是國民生產總值減去折舊之后的余額。2.5國民收入中幾個重要概念間的關系4.國民收入(NI)
從國民生產凈值(NNP)中扣除間接稅和企業(yè)轉移支付加政府補助金,就得到了一國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性服務所得到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總和,這就是國民收入(NI)。5.個人收入(PI)
從國民收入中減去公司未分配利潤、公司所得稅及社會保險稅(費),再加上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才得到個人收入(PI)。2.5國民收入中幾個重要概念間的關系6.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稅后的個人收入才是個人實際可以支配的收入(DPI)(見表2-3)
來自國外的要素所得凈額(netfactorincomeformabroad)是指本國生產要素在其他國家所獲得的收入(如利潤、勞務報酬等)減去本國付給外國生產要素在本國獲得的收入之后的部分。表2—3美國1995年GDP和個人可支配收入Home國內生產總值加來自國外的要素凈支付等于國民生產總值減資本消耗扣除(既折舊)等于國民生產凈值減間接稅其他(凈值)等于國民收入減公司留利社會保障繳款加政府和企業(yè)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利息調整等于個人收入減個人所得稅和非稅支付等于個人可支配收入-10.2825.8595.9-16.6373.8660.31022.6313.4794.67247.77237.56411.75799.26101.05306.42.6.1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2.6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幾個重要的恒等式2.6.1兩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投資恒等式
兩部門經濟指一個假設的經濟社會中只有消費者(居民戶)和企業(yè)(廠商)兩種經濟活動的主體,因而不存在企業(yè)間接稅。 從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業(yè)庫存的變動作為存貨投資,所以,國內生產總值總是等于消費加投資,即GDP=Y=C+IC+I=Y=C+S由于,所以,I=S這就是儲蓄—投資恒等式。2.6.2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一投資恒等式2.6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幾個重要的恒等式2.6.2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一投資恒等式
三部門經濟,是指在居民戶和企業(yè)之外,再加上政府部門的經濟活動。 從支出角度看:GDP=Y=C+I+GGDP=Y=C+S+T從收入角度看:C+I+G=Y=C+S+TI+G=S+TI=S+(T-G)(T-G)可看作政府儲蓄2.6.3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一投資恒等式2.6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幾個重要的恒等式2.6.3四部門經濟的收入構成及儲蓄一投資恒等式
把三部門經濟加進一個國外部門就成了四部門經濟。Y=C+I+G+(X-M)GDP=Y=C+S+T+Kr從收入角度看:C+I+G+(X-M)=Y=C+S+T+KrI+G+(X-M)=S+T+Kr從支出角度看:
該等式也可以看成四部門經濟中的儲蓄—投資恒等式第三章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3.1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概要3.2生產函數(shù)3.3勞動市場3.4貨幣數(shù)量與價格水平3.5儲蓄、投資和利率3.6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及總供求的均衡3.7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的基本傾向3.1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概要 “古典宏觀經濟學”,也就是凱恩斯所說的“古典經濟學”。它是在凱恩斯以前占統(tǒng)治地位的、邊際主義經濟學派的經濟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有它關于社會產量、就業(yè)、消費、儲蓄、投資、利率、工資和價格水平的一整套理論。 “薩伊定律”的核心是要說明市場具有一種自動調節(jié)的機制,可以使社會的經濟活動在各方面達到和諧與均衡的理想狀況。 “薩伊定律”表明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總是存在著一種恒等的關系。3.2生產函數(shù)
該式中,f為函數(shù)符號,y為產量,N為勞動的總就業(yè)量,K*為短期內無法改變的投入生產的資本設備數(shù)量。 如果以橫軸表示勞動的總就業(yè)量,縱軸表示總產量。圖3—1就表示邊際產量的遞減情況。y=f(N,K*)3.2生產函數(shù)yY0OAy=f(N,K*)N0N圖3—1生產函數(shù)及邊際產量遞減3.3.1勞動供給函數(shù)3.3勞動市場
古典學派認為,勞動的供給決定于實際工資,也就是說,勞動供給是實際工資的函數(shù)。Ns=f(W/P)Ns表示總勞動供給量,f表示函數(shù)符號,W/P表示實際工資。 勞動供給函數(shù)也可以用圖3—2中的勞動供給曲線表示。3.3.1勞動供給函數(shù)3.3.1勞動供給函數(shù)圖3—2勞動供給曲線W/PNs=f(W/P)N0NN1N2(W/P)2
(W/P)0
(W/P)1
O3.3.2勞動需求曲線3.3勞動市場
社會的勞動需求總量也決定于實際工資等于邊際產品那一點。W/P=MPL
其中,Nd表示勞動需求總量,f為函數(shù)符號,W/P為實際工資。 勞動需求函數(shù)也可以用圖3—3中的勞動需求曲線來表示。3.3.2勞動需求曲線Nd=f(W/P)3.3.2勞動需求曲線圖3—3勞動需求曲線W/PNd=f(W/P)N0NN1N2(W/P)2
(W/P)0
(W/P)1
O3.3.3勞動市場的均衡3.3勞動市場3.3.3勞動市場的均衡圖3—3勞動需求曲線該情況可以用圖3-4加以說明。(見圖3-5)Ns(W/P)=Nd(W/P)W/PNs=f(W/P)NN1N3(W/P)2
(W/P)0
(W/P)1
ON0Nd=f(W/P)N2E3.3.3勞動市場的均衡圖3—3勞動需求曲線W/PNs=f(W/P)NNf(W/P)fONd=f(W/P)yYfOy=f(N,K*)NfN3.4.1貨幣交易方程式3.4貨幣數(shù)量與價格水平貨幣交易方程式也被叫做費雪方程式MV=Py
其中,M表示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V表示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P表示一般物價水平,y表示實際國民收入。 方程表示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同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等于一般物價水平同實際國民收入的乘積。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同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是總支出,一般物價水平同實際國民收入的乘積是名義國民收入(貨幣國民收入)。3.4.1貨幣交易方程式貨幣交易方程也表明了價格水平的決定P=MV/y
表達式表明一般物價水平P的高低,取決于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M,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V,和實際國民收入y。M和V的變動會引起價格水平的正比例變化,y的變化會引起價格水平的反比例變化。(見圖3-6所示)3.4.1貨幣交易方程式圖3—6貨幣數(shù)量和價格水平y(tǒng)Oy0P0P1PM1VM0V3.4.1貨幣交易方程式3.4.2現(xiàn)金余額方程式3.4貨幣數(shù)量與價格水平M=kY=kPy
如果用M表示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P表示價格水平,y表示最終產品數(shù)量或實際國民收入,k表示交易動機貨幣需求率,即人們?yōu)榱私灰锥钟械呢泿艛?shù)量對貨幣國民收入之比。這樣,表示現(xiàn)金余額理論的劍橋方程式就是:3.4.2現(xiàn)金余額方程式
這表示,流通中的貨幣數(shù)量等于貨幣國民收入同交易動機貨幣需求率的乘積。方程左邊的M表示貨幣存量即貨幣供給量,右邊的kY或kPy表示貨幣需求量。其中,Y=Py。3.4.3貨幣數(shù)量和價格水平與貨幣工資水平3.4貨幣數(shù)量與價格水平3.4.3貨幣數(shù)量和價格水平與貨幣工資水平圖3—7貨幣數(shù)量和價格水平與貨幣工資水平OP0P1PM1VM0VP0P1POW0W1Wy0y3.5.1儲蓄函數(shù)3.5儲蓄、投資和利率
古典宏觀經濟模型關于儲蓄和利率的關系可以表示為儲蓄函數(shù)S=s(r)(這里,等式左邊的S表示儲蓄,等式右邊的s表明函數(shù)關系,r表示利率)。3.5.1儲蓄函數(shù)rOSS=s(r)圖3—8儲蓄函數(shù)(曲線)3.5.2投資函數(shù)3.5儲蓄、投資和利率
古典宏觀經濟模型將投資和利率的關系描述為:I=I(r),就是說投資是利率的函數(shù)。3.5.2投資函數(shù)rOII=I(r)圖3—9投資函數(shù)(曲線)3.5.3儲蓄與投資的相等和利率的關系3.5儲蓄、投資和利率
這種儲蓄等于投資的均衡情況可以表示為方程:s=i或s(r)=i(r)3.5.3儲蓄與投資的相等和利率的關系圖3—10均衡利率和儲蓄與投資的均衡rOS,IS=s(r)R*I=SEI=i(r)3.6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及總供求的均衡1.勞動市場:Nd=Nd(W/P)Ns=Ns(W/P)Nd=Ns或者Nd(W/P)=Ns(W/P)2.生產函數(shù):y=y(N,K*)3.產品市場:S=s(r)I=i(r)S=I或者S(r)=I(r)4.貨幣市場:MV=Py或者M=kY=kPyrOS,IS=s(r)r0S0=I0EI=i(r)圖3—11古典經濟學模型構成圖y=y(N,K*)yy0ON0Nyy0OP0P1PM1VM0VW/P(W/P)0ON0NW0W1OP0P1P(W/P)0Home3.6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及總供求的均衡
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的基本觀點和結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勞動的供給和需求都是實際工資的函數(shù)。2.在各種要素既定、生產函數(shù)既定的情況下,產量或實際國民收入在短期內是勞動就業(yè)量的函數(shù)。3.在產量既定時,如果像“古典”學派所說的那樣,貨幣流通速度不變,則價格水平取決于貨幣存量(貨幣供給量)。4.貨幣工資取決于價格水平和實際工資水平。5.儲蓄和投資都是利率的函數(shù)。3.6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及總供求的均衡總供給和總需求。用圖3-12加以說明圖3—12古典總供求模型PP1P0OE1E0yfy3.7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的基本傾向 “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的前提是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或者說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八_伊定律”是該模型最主要的理論依據(jù)?!八_伊定律”所體現(xiàn)的一個最主要的思想之一就是后來經濟學家們所說的“二分法”,即把貨幣看成是蒙在實物經濟上面的面紗,和實物經濟沒有實際的聯(lián)系的觀點。第四章凱恩斯模型: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4.1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原理4.2消費函數(shù)與儲蓄函數(shù)4.3投資函數(shù)4.4兩部門經濟模型中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4.5三部門經濟模型中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4.6四部門經濟模型中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4.7乘數(shù)4.8凱恩斯基本理論的框架和基本傾向4.1.1必要的假定4.1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原理4.1.1必要的假定 1.假設我們所分析的經濟活動中不考慮(或者說不存在)政府,也不考慮對外貿易,只有家庭部門和企業(yè)部門。
2.假設需求量在任何水平上,經濟制度都能以不變的價格提供與需求相適應的供給量。
3.假定折舊和公司未分配利潤為零。4.1.2均衡國民收入(或產出)的含義4.1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原理4.1.2均衡國民收入(或產出)的含義
我們把與總需求相等的國民收入(或產出)叫做均衡的國民收入(或產出)。 均衡的國民收入(產出)可以用公式表示為:y=c+i
均衡產出是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也是正好等于全體家庭消費者和企業(yè)希望支出數(shù)量的社會的收入。(見圖4-1)4.1.2均衡國民收入(或產出)的含義圖4—1均衡產出E100O收入=100A直線上任意一點均為E=y支出=100100y45°E100O100y45°BIU>0AEIU<04.1.3投資等于儲蓄4.1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原理4.1.3投資等于儲蓄E=yE=c+iy=c+sc+i=c+si=s4.2.1消費函數(shù)4.2消費函數(shù)與儲蓄函數(shù)c=c(y)表4—1 某個家庭的消費函數(shù)
單位:元ABCDEFG(1)收入(2)消費(3)邊際消費傾向(MPC)(4)平均儲蓄傾向(APC)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0.890.850.750.640.590.531.011.000.980.970.940.920.89Home4.2.1消費函數(shù)
增加的消費與增加的收入之比,也就是每增加的1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費部分所占的比率,這叫做邊際消費傾向。(圖4-2)4.2.1消費函數(shù)圖4—2消費曲線COyE45°4.2.1消費函數(shù)
對于消費傾向遞減的問題,凱恩斯也曾經說過,“我們可以具有很大的信心來使用一條基本心理規(guī)律。該規(guī)律為:在一般情況下,平均說來,當人們收入增加時,他們的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樣多。”
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邊際消費傾向就是一個常數(shù),這時消費函數(shù)就可以表示為:c=α+βy4.2.1消費函數(shù)圖4—3線性消費函數(shù)COyc=α+βy45°4.2.2儲蓄函數(shù)4.2消費函數(shù)與儲蓄函數(shù)4.2.2儲蓄函數(shù)
儲蓄與收入的這種數(shù)量關系就是儲蓄函數(shù),其公式是:s=s(y)表4—1 某個家庭的消費函數(shù)
單位:元ABCDEFG(1)收入(y)(2)消費(c)(4)邊際儲蓄傾向(MPC)(5)平均儲蓄傾向(APC)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0.110.150.250.360.410.47-0.0100.010.030.060.080.11(3)儲蓄(s)-110015040076011701640Home4.2.2儲蓄函數(shù)圖4—4儲蓄曲線SOEy4.2.2儲蓄函數(shù)
平均儲蓄傾向是指任意一個收入水平上的儲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s=y–c=y–(α+βy)=–α+(1–β)ySOys=-α(1-β)y圖4—5線性儲蓄函數(shù)4.2.3消費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的關系4.2消費函數(shù)與儲蓄函數(shù)4.2.3消費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的關系
第一,消費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互補,二者之和總等于收入。從公式上看:∵c=α+βys=–α+(1-β)y∴c+s=α+βy–α+y–y=y4.2.3消費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的關系圖4—6消費曲線和儲蓄曲線的關系C,SdO-dy0yAc=c(y)s=s(y)45°4.2.3消費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的關系
第二,APC和MPC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但APC>MPC;而APS和MPS都隨收入增加而遞增,但APS<MPS。從圖4—6上看,在的右方,儲蓄曲線上任意一點與原點連成的射線的斜率總小于儲蓄曲線上該點的斜率。 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對此,可以證明如下:∵y=c+s4.2.3消費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的關系即 APC+APS=1由此可見:1–APC=APS,1–APS=APC再看MPC和MPS的情況:即 MPC+MPS=1由此可知:1–MPC=MPS,1–MPS=MPC4.2.4家庭消費函數(shù)和社會消費函數(shù)的不同4.2消費函數(shù)與儲蓄函數(shù)4.2.4家庭消費函數(shù)和社會消費函數(shù)的不同 1.國民收入的分配狀況。
2.不同的稅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潤在利潤中所占的比例的大小。4.3.1實際利率與投資4.3投資函數(shù)4.3.1實際利率與投資投資與利率之間的這種數(shù)量關系稱為投資函數(shù)i=i(r)圖4—7投資函數(shù)4r(%)321050100150200250i投資需求曲線i=250-50r4.3.2資本邊際效率4.3投資函數(shù)4.3.2資本邊際效率
資本邊際效率(MPC)是一種貼現(xiàn)率,這種貼現(xiàn)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在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xiàn)值之和等于這項資本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成本。 關于貼現(xiàn)率和現(xiàn)值的關系,我們試舉一例加以說明。假定本金為100元,年利率為5%,則:第1年的本利和為:100×(1+5%)=105(元)第2年的本利和為:105×(1+5%)=100×(1+5%)×(1+5%) =110.25(元)第3年的本利和為:110.25×(1+5%)
=100×(1+5%)×(1+5%)×(1+5%)
=115.70(元)…
…4.3.2資本邊際效率
依此類推,現(xiàn)在以r表示利率,表示本金,R1、R2、R3分別表示第1年、第2年、第3年的本利和,則各年本利和為:R1=R0(1+r)R2=R1(1+r)=R0(1+r)×(1+r)R3=R2(1+r)=R0(1+r)×(1+r)×(1+r)…
…Rn=R0(1+r)n4.3.2資本邊際效率
現(xiàn)在把問題倒過來,設利率和本利和為已知,利用公式求本金,假定利率為5%,1年后本利和為105元,則利用公式Rn=R0(1+r)n或R1=R0(1+r)就可求得本金:
這就是說,在利率為5%時,1年后105元的現(xiàn)值是100元,在同樣利率下,2年后110.25元以及3年后115.76元的現(xiàn)值也是100元。一般說來,幾年后的現(xiàn)值是:資本邊際效率的公式就是:4.3.3資本邊際效率曲線和投資邊際效率曲線4.3投資函數(shù)4.3.3資本邊際效率曲線和投資邊際效率曲線 r的數(shù)值取決于資本物品供給價格和預期收益,預期收益既定時,供給價格越大,r越??;而供給價格既定時,預期收益越大,r越大。4.3.3資本邊際效率曲線和投資邊際效率曲線圖4—8 資本邊際效率曲線(MEC)和投資邊際效率曲線(MEI)
資本邊際效率曲線表明,投資量(i)和利息率(r)之間存在反方向變動關系:利率越高,投資量越??;利率越低,投資量越大。rr0r1OMECMEIi0i4.3.4預期收益與投資4.3投資函數(shù)4.3.4預期收益與投資
影響預期收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投資項目的產出的市場需求預期
2.產品的成本
3.加速折舊
4.投資稅抵免4.3.5風險與投資4.3投資函數(shù)4.3.5風險與投資
投資需求取決于投資的成本和預期收益。投資的成本主要是利率,還有工資成本;而投資的預期收益主要受資本邊際效率,還有投資項目的產品在未來的需求情況、加速折舊、投資稅抵免和風險。4.4.1使用消費函數(shù)決定均衡國民收入4.4兩部門經濟模型中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4.4.1使用消費函數(shù)決定均衡國民收入均衡國民收入指與計劃總支出相等的總收入。y=c+i(收入恒等式)c=α+βy(消費函數(shù))
求解上述聯(lián)立方程,就可以得到均衡的國民收入:4.4.1使用消費函數(shù)決定均衡國民收入
我們還可以列表和使用圖形來加以說明。當消費函數(shù)c=1000+0.8y及自發(fā)投資為600億元時,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情況見表4-3。表4—3 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單位:10億元(1)收入(2)消費(3)儲蓄(4)投資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340042005000580066007400820090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4.4.1使用消費函數(shù)決定均衡國民收入
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也可以用圖形來表示。(圖4—9)圖4—9 消費加投資的曲線和45°線的交點決定收入c+I(億元)
16001000050008000y(億元)cc+iE4.4.2使用儲蓄函數(shù)決定均衡的國民收入4.4兩部門經濟模型中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4.4.2使用儲蓄函數(shù)決定均衡的國民收入
計劃投資等于計劃儲蓄,即i=y-c=s,而儲蓄函數(shù)為s=-α+(1-β)y。 這兩個式子組成的聯(lián)立方程是:
求解該聯(lián)立方程,同樣可以得到均衡的國民收入:i=s=y-c(投資等于儲蓄)s=-α+(1-β)y(儲蓄函數(shù))4.4.2使用儲蓄函數(shù)決定均衡的國民收入圖4—10儲蓄曲線和投資曲線相交決定收入s,iOEsiyy*y’4.5三部門經濟模型中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消去該等式里等號兩邊的c,得到:c+i+g=c+s+ti+g=s+t這就是三部門經濟模型中宏觀均衡的條件。圖4—11三部門經濟中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圖4—12稅率變動使
s+t(y)線斜率改變圖4—13定量稅變動改變
s+g的截距
s+ti+gOs+t(y)E`s+tEi+gy2=500y1=1360ys+ti+gOs+t(y)s+t`(y)i+gyy`ys+ti+gO(s+t)s+t`i+gyy`yHome4.6四部門經濟模型中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
式中,nx指凈出口,即出口和進口的差額:nx=x–m。y=c+i+g+nxm=m0+γy
式中為自發(fā)性進口,和國民收入水平沒有關系。 有了凈出口以后,國民收入決定的模型可以表示如下:y=c+i+g+x-mc=α+βyd4.6四部門經濟模型中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
由此可得出四部門經濟模型中均衡的國民收入為:yd=y-T+TRT=T0+tym=m0+γy4.7.1乘數(shù)及乘數(shù)原理4.7乘數(shù)4.7.1乘數(shù)及乘數(shù)原理消費函數(shù)可以表示為:ct=α+βyt-1y1=βyt-1+α+it
第一期收入:y1=0.8×8000+1000+700=8100億元第二期收入:y2=0.8×8100+1000+700=8180億元第三期收入:y3=0.8×8180+1000+700=8244億元第四期收入:y4=0.8×8244+1000+700=8327.2億元y1=0.8yt-1+1000+700
式中的yt是任何一期的國民收入;y0為初始的國民收入或產量,在例子中為8000億元;為任意一期的投資,本例中為700億元;β為邊際消費傾向MPC;α表示自發(fā)消費部分。4.7.1乘數(shù)及乘數(shù)原理Oc+iEc+i*c+iΔiΔy45°yy*y圖4—14乘數(shù)效應4.7.2三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hù)4.7乘數(shù)4.7.2三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hù)1.政府購買支出乘數(shù)
在的公式中,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只有政府購買支出g發(fā)生變動,那么,政府購買支出從g0變?yōu)間1時的國民收入就分別是:4.7.2三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hù)2.稅收乘數(shù)4.7.2三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hù)3.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
這是因為,有了政府轉移支付后,yd=y–T+tr,因此:y=c+i+g=α+βyd+i+g=α+β(y–T+tr)+i+g
在其他條件不變,只有tr變動時,轉移支付為tr0和tr1時的國民收入分別為:4.7.2三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hù)4.平衡預算乘數(shù)由于假定了Δg=ΔT,所以:這里的kb就是平衡預算乘數(shù),它的值為1。4.7.2三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hù)5.對乘數(shù)的進一步說明 平衡預算乘數(shù)為1,只限于采用定量稅收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購買乘數(shù),稅收乘數(shù)和政府轉移支付乘數(shù)將分別等于y=α+β(1-t)y-βT0+βtr+i+g于是,均衡收入就是:4.7.3四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hù)4.7乘數(shù)4.7.3四部門經濟中的乘數(shù)4.7.4乘數(shù)理論發(fā)揮作用的條件4.7乘數(shù)4.7.4乘數(shù)理論發(fā)揮作用的條件
(1)社會過剩生產能力的大小。 (2)投資和儲蓄的決定是互相獨立的。 (3)貨幣供給量的增加能否適應支出增加的需要。(4)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購買進口物品和勞務,否則,也無法產生較大的乘數(shù)作用。 (5)政府不能在乘數(shù)發(fā)揮作用期間同時向社會征稅或借款,否則,也會因為產生“擠出效應”而使乘數(shù)作用打折扣。4.8.1凱恩斯基本理論框架4.8凱恩斯基本理論的框架和基本傾向4.8.1凱恩斯基本理論框架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消費(C)投資(i)消費傾向收入利率(r)資本邊際效率(MEC)平均消費傾向APC=C/Y由此求投資乘數(shù)邊際消費傾向MPC=ΔC/ΔY流動偏好(L)(L=L1+L2)貨幣數(shù)量(m=m1+m2)交易動機(由m1滿足)謹慎動機(由m1滿足)投機動機(由m2滿足)預期收益(R)重置成本或資產的供給價格4.8.1凱恩斯基本理論框架 1.國民收入決定于消費和投資。
2.消費由消費傾向和收入決定。
3.消費傾向比較穩(wěn)定。
4.投資由利率和資本邊際效率決定,投資與利率成反方向變動關系,與資本邊際效率成正方向變動關系。
5.利率決定于流動偏好與貨幣數(shù)量。
6.資本邊際效率由預期收益和資本資產的供給價格或者說重置成本決定。4.8.2凱恩斯理論的基本傾向4.8凱恩斯基本理論的框架和基本傾向第五章IS-LM模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5.1IS曲線及其含義:產品市場的均衡5.2貨幣市場及利率的決定5.3LM曲線及其含義:貨幣市場的均衡5.4IS-LM分析:總需求方面的均衡5.1.1IS曲線及其推導5.1IS曲線及其含義:產品市場的均衡5.1.1IS曲線及其推導
產品市場的均衡,是指產品市場上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 現(xiàn)在把投資作為利率的函數(shù),即i=e-dr,則均衡收入的公式就要變?yōu)椋簣D5—1 IS曲線圖5—2IS曲線的推導(1)6543210IS50010001500200025003000s,it,gs+ti(r)+gI(r’)+gOy’
yyr’rOy’yyISABHome圖5—3IS曲線的推導(2)rgi(r)+gi+gISs+ty45o線s+tHome5.1.2IS曲線的斜率5.1IS曲線及其含義:產品市場的均衡5.1.2IS曲線的斜率
在兩部門的經濟中,均衡收入的代數(shù)表達式為:
該表達式也可以轉化為:5.1.3IS曲線的移動5.1IS曲線及其含義:產品市場的均衡5.1.3IS曲線的移動
在同樣利率水平上,如果投資需求增加了,或者政府支出增加了,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其移動量等于投資需求曲線移動的數(shù)量乘以乘數(shù)。反之,要是投資需求下降,則IS曲線向左下方移動。 假定T和g分別代表稅收和政府支出額,則國民收入等于:y=c+i+g=α+β(y-T)+e-dr+g=α+e+g-βT+βy-dr5.1.3IS曲線的移動
從上式中可以看出,當政府支出g增加或減少Δg時,國民收入增加或減少量為即IS曲線右移或左移;而當稅收T增加或減少ΔT時,國民收入減少或增加量為,即IS曲線左移或右移。5.2.1利率決定于貨幣的需求和供給5.2貨幣市場及利率的決定5.2.1利率決定于貨幣的需求和供給
凱恩斯認為,儲蓄不僅決定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收入水平的影響;收入是消費和儲蓄的源泉,只有收入增加了,消費和儲蓄才會增加;收入不增加,即使利率提高,儲蓄也無從增加。5.2.2貨幣需求的動機5.2貨幣市場及利率的決定5.2.2貨幣需求的動機
首先是人們作為財產來持有貨幣的考慮。 持有貨幣的成本主要是利息。人們需要貨幣是出于以下三類不同的動機:
第一,交易動機。這指個人和企業(yè)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而需要貨幣的動機。 第二,謹慎動機或預防性動機。這指為預防意外支出而需要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5.2.2貨幣需求的動機
第三,投機動機。這指人們?yōu)榱俗プ∮欣馁徺I有價證券的機會而需要持有一部分貨幣的動機。
如果用L2表示貨幣的投機需求,用r表示利率,則這一貨幣需求量和利率的關系可以表示為:L2=L2
(r)5.2.3流動性陷阱5.2貨幣市場及利率的決定5.2.3流動性陷阱
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愿意保持在手中的情況稱為“凱恩斯陷阱”或“流動性陷阱”。 貨幣需求關于利率的系數(shù)也稱作流動性偏好的利率系數(shù)(即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5.2.4貨幣需求函數(shù)5.2貨幣市場及利率的決定5.2.4貨幣需求函數(shù)對貨幣的總需求函數(shù)可表示為:L=L1+L2=L1(y)+L2(r)=ky-hr
名義貨幣量是不管貨幣購買力如何而僅計算其票面值的貨幣量。 如用M、m和P依次代表名義貨幣量、實際貨幣量和價格指數(shù),則:
由于L=ky-hr僅代表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因此,名義貨幣需求函數(shù)應是實際貨幣需求函數(shù)乘以價格指數(shù),即:L=(ky-hr)P5.2.4貨幣需求函數(shù)貨幣需求函數(shù)可用圖5—5來表示:圖5—4 貨幣需求曲線圖5—5 貨幣需求曲線rOmL1=L1(y)L2=L2(r)rOmL=L1+L2L1L25.2.4貨幣需求函數(shù)
貨幣需求量和收入水平的正向關系可以通過在同一坐標圖上畫若干條貨幣需求曲線來表示,如下面圖5-6所示。圖5—6不同收入的貨幣需求曲線L1=ky1-h(huán)rL2=ky2-h(huán)rL3=ky3-h(huán)rRr1r2OL1L2L3m5.2.5貨幣供求均衡和均衡利率的決定5.2貨幣市場及利率的決定5.2.5貨幣供求均衡和均衡利率的決定
狹義的貨幣供給是指硬幣、紙幣和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一般用M或M1表示)。 狹義的貨幣供給再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廣義的貨幣供給(一般用M2表示)。再加上個人和企業(yè)所持有的政府債券等流動資產或“貨幣近似物”,便是意義更廣泛的貨幣供給(一般用M3表示)。 貨幣供給是一個存量概念,它是一個國家在某一時點上所保持的不屬政府和銀行所有的硬幣、紙幣和銀行存款的總和。5.2.5貨幣供求均衡和均衡利率的決定
貨幣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如下面圖5-7中左圖里的m直線。 當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或投機需求增加時,貨幣需求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當政府增加貨幣供給量時,貨幣供給曲線則會向右移動。見圖5-8所示。圖5-7貨幣給和需求的均衡圖5-8貨幣需求和供給曲線的變動rr0OELmrr1r0r2OmEE`LL`mm`5.3.1LM曲線及其推導5.3LM曲線及其含義:貨幣市場的均衡5.3.1LM曲線及其推導
假定m代表實際貨幣供給量,則貨幣市場的均衡就是m=L=L1+L2=L1(y)+L2(r)=ky-hr由于貨幣市場均衡時m=ky-h(huán)r,因此:圖5—9 LM曲線的推導rL1(r)L2(r)LMyk(y)k(y)Home5.3.2LM曲線的斜率5.3LM曲線及其含義:貨幣市場的均衡5.3.2LM曲線的斜率 LM曲線的斜率取于貨幣的投機需求曲線和交易需求曲線的斜率。 由于貨幣的交易需求函數(shù)一般比較穩(wěn)定,因此,LM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于貨幣的投機需求函數(shù)。圖5—10LM曲線的三個區(qū)域rOLM古典區(qū)域中間區(qū)域凱恩斯區(qū)域rOyL2(r)m2Home5.3.3LM曲線的移動5.3LM曲線及其含義:貨幣市場的均衡5.3.3LM曲線的移動
貨幣投機需求、交易需求和貨幣供給量的變化,都會使LM曲線發(fā)生相應的變動。5.4.1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5.4IS-LM分析:總需求方面的均衡5.4.1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
在IS曲線上,有一系列利率與相應收入的組合可使產品市場均衡;在LM曲線上,又有一列系利率和相應收入的組合可使貨幣市場均衡。但能夠使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點卻只有一個。該組合點線就是IS曲線和LM曲線的交點,其數(shù)值可以通過求解IS和LM的聯(lián)立方程來得到。I(r)=s(y)………IS曲線(方程)=L(y)+L(r)…………………LM曲線(方程)圖5—11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Homer(%)432OLMEISE〃AE`ⅣⅢⅡⅠy1y0y2y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非均衡區(qū)域產品市場貨幣市場Ii<s,供給大于需求L<M貨幣供給大于貨幣需求IIi<s,供給大于需求L>M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IIIi>s,需求大于供給
L>M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IVi>s,需求大于供給L<M貨幣供給大于貨幣需求5.4.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5.4IS-LM分析:總需求方面的均衡5.4.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
財政政策是政府變動支出和稅收來調節(jié)國民收入。如政府增加支出,或降低稅收,或二者雙管齊下,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 貨幣政策是政府通過貨幣當局(中央銀行)用變動貨幣供應量的辦法來改變利率和收入。當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量時,LM曲線就向右下方移動。5.4.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圖5—12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變動rrOEE`E〃LMLM`IS`ISyy*y第六章總需求曲線與需求管理政策6.1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及變動6.2需求管理政策效果的理論分析6.1.1需求函數(shù)(曲線)的含義及相關效應6.1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及變動6.1.1需求函數(shù)(曲線)的含義及相關效應
總需求是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通常以產出水平來表示。 總需求函數(shù)被定義為對產量(收入)的需求和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它表示在某個特定的價格水平下,社會需要多大數(shù)量的產量(收入)??偭壳笄€描述了與每一個價格水平相對應的均衡的支出。
首先,價格水平上升,將導致利率上升,進而導致投資和總支出水平下將。在宏觀經濟學中,將價格水平變動引起利率同方向變動,進而使投資和產出水平反方向變動的情況,叫做利率效應。6.1.1需求函數(shù)(曲線)的含義及相關效應
其次,價格水平變動,會使人們所持有的貨幣及其他以貨幣固定價值的資產的實際價值提高或降低,人們會變得相對富有或貧窮,于是人們的消費水平就相應地增加或減少,這種效應稱為實際余額效應(或者財富效應)。 再次,價格水平上升,會使人們的名義收入增加。名義收入增加會使人們進入更高的納稅檔次,從而使人們的稅負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進而使人們的消費水平下降。6.1.2總需求曲線的推導6.1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及變動6.1.2總需求曲線的推導
以兩部門的經濟為例,這時IS曲線的方程為:s(y)=i(r)LM曲線的方程為:AEOBAyy0y1AE0(P0)AE1(P1)45o線(a)PP1P0Oy1y0yAB(b)圖6-1從簡單收入決定模型導出總需求曲線6.1.2總需求曲線的推導
圖6-2分為a、b兩個部分。a圖為IS-LM圖。b圖表示價格水平和需求總量之間的關系,即總需求曲線。圖6-2總需求曲線的推導rr0r1Oy1y2yE2E1LM(P1)LM(P2)ISPP1P0Oy1y2yD2ADD16.1.3總需求曲線的移動6.1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及變動6.1.3總需求曲線的移動
擴張性財政政策會使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擴張性貨幣政策會使總需求曲線向上移動。圖6-3總需求曲線的移動rr0r1Oy1yISy0IS`E`ELM(a)PP0Oy1yy0E`EAD(b)AD`6.1.4特殊的總需求曲線6.1總需求曲線的推導及變動6.1.4特殊的總需求曲線
當投資的利率彈性(或者說,投資對利率的敏感程度)為零,也就是說,利率的任何變化都不會引起投資的變化時,IS曲線就變成垂直的形狀,由此,總需求曲線也變成垂直形狀。這就是凱恩斯所說的貨幣政策不起作用的流動性陷阱情況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投資利率彈性為零的情況。圖6-4投資利率彈性為零情況下的總需求曲線Homerr0r1OyIS0y0LM(P1)r2LM(P0)LM(P2)PP0Oyy0P1P2DD0圖6-5流動性陷阱下的總需求曲線PP0Oyy0P1P2DD0rr0OyIS0y0LM(P1)LM(P0)LM(P2)6.2.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6.2需求管理政策效果的理論分析6.2.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來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yè)水平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 貨幣政策是一國貨幣當局,即中央銀行,通過銀行體系變動貨幣供給量(或者利率)來調節(jié)總需求的政策。 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是通過影響利率、消費、投資進而影響總需求,使就業(yè)和國民收入得到調節(jié)。6.2.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表6-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政策種類財政政策(增加政府開支,包括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財政政策(減少所得稅)財政政策(投資津貼)貨幣政策(擴大貨幣供給)對消費的影響對利率的影響對投資的影響對GDP的影響增加增加增加增加上升上升上升下降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6.2.2財政政策效果6.2需求管理政策效果的理論分析6.2.2財政政策效果1.財政政策效果的IS-LM圖形分析圖6-6財政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不同rr0r1Oy1yISy0IS`E`ELM(a)E〃y2(b)rr0r2Oy3yISy0IS`E`ELME〃y4
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資,這就是所謂“擠出效應”。6.2.2財政政策效果
為什么政府增加同樣一筆支出,在LM曲線斜率較大,即曲線較陡直時,引起的國民收入增量較小,或者說政策效果較??;相反,在LM曲線較平坦時,引起的國民收入增量較大,或者說政策效果效大呢?圖6-7財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不同而不同rOy3yIS0y0y4y1y2IS1IS2IS3IS46.2.2財政政策效果2.凱恩斯主義的極端情況 如果出現(xiàn)一種IS曲線為垂直線而LM曲線為水平線的情況,顯然,財政政策將十分有效,而貨幣政策將完全無效。這種情況被稱為凱恩斯主義的極端情況。如圖6-8所示。圖6-5流動性陷阱下的總需求曲線rr0OyISy0LMy1IS`LM`6.2.2財政政策效果
在凱恩斯陷阱中,即使IS曲線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傾斜,政府實行財政政策也會十分有效。這如同圖6-9所示。 圖6-10中的IS為垂直線,說明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系數(shù)為零,說明不管利率如何變動,投資都不會變動。6.2.2財政政策效果圖6-9向右下方傾斜的IS曲線凱恩斯陷阱中的移動表明財政政策十分有效rr0OyISy0LMy1IS`LM`圖6-10IS曲線垂直時貨幣政策完全無效rr1OyISy0LMLM`r0
如果LM曲線是水平的,IS曲線是垂直的,財政政策必定完全有效,而貨幣政策完全無效。這種情況被稱為凱恩斯極端情況。6.2.2財政政策效果3.關于“擠出效應”的問題
“擠出效應”就是指政府財政支出的增加通過利率的提高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 政府支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擠占”私人支出,一般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政府支出乘數(shù)的大小。 第二,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或者說對收入水平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貨幣需求函數(shù)(L=ky-hr)中k的大小。6.2.2財政政策效果
第三,貨幣中需求的利率彈性,或者說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就是貨幣需求函數(shù)中h值的大小。第四,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即投資的利率彈性系數(shù)的大小。
在凱恩斯極端情況下,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系數(shù)為無窮大,而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系數(shù)等于零。 在古典極端情況下,貨幣需求利率彈性系數(shù)為零,而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系數(shù)極大。6.2.3貨幣政策的效果6.2需求管理政策效果的理論分析6.2.3貨幣政策的效果1.貨幣政策效果的IS-LM圖形分析 假如增加貨幣供給能使國民收入有較大增加,則貨幣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則貨幣政策效果就小。貨幣政策的效果同樣也取決于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情況。 在LM曲線形狀基本不變時,IS曲線越平坦,LM曲線移動(變動貨幣供給量的政策所致)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就越大;反之,IS曲線越陡峭,LM曲線移動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就越小。圖6-11貨幣政策的效果因IS曲線的斜率而不同Home圖6-12貨幣政策的交果因LM曲線的效率不同而不同rr0r1OyISy0LMy1y2EE〃E`LM`rr0r1OyISy0LMy1y2EE〃E`LM`rr0r1OyISy0LMy1y2EE〃E`LM`rr0r1OyISy0LMy1y2EE〃E`LM`6.2.3貨幣政策的效果
貨幣政策乘數(shù)是指,當IS曲線不變或者說產品市場均衡情況不變時,實際貨幣供給量的變化能使均衡的國民收入變動多少。用公式表示就是:6.2.3貨幣政策的效果2.古典的極端情況rr0OLMLM`ISIS`y圖6-13古典的極端情況
實際上,無論是凱恩斯極端,還是古典極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極少見到。6.2.3貨幣政策的效果3.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國家實行貨幣政策,一般是為了穩(wěn)定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德州市名校2025屆初三9月月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21《我不能失信》課件【知識提要】三年級下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現(xiàn)代汽車生產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衛(wèi)生康復職業(yè)學院《衛(wèi)生毒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水師范學院《遺民文學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慶云縣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新課程教學質量監(jiān)測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蘇揚州市梅嶺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一次質量調研卷化學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市級名校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yè)班3月質量檢查生物試題含解析
- 圖木舒克職業(yè)技術學院《發(fā)動機原理與構造》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蛟河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2月階段性測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調相機運行規(guī)程》
- 口才與演講實訓教程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污水管網(wǎng)巡查及養(yǎng)護投標方案(技術標)
- web頁面常用測試方法
- 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近代城市文化)
- 數(shù)字圖像處理在航空航天中的應用
- 你來比劃我來猜
- 2023路用熱拌環(huán)氧瀝青
- 建筑工程《擬投入本項目的主要施工設備表及試驗檢測儀器設備表》
- 2024年初級統(tǒng)計師《統(tǒng)計專業(yè)知識和實務》真題
- 人教版小學英語詞匯大全(三年級起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