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2023年廣西邕衡金卷高考歷史一診試卷_第1頁
高中歷史 2023年廣西邕衡金卷高考歷史一診試卷_第2頁
高中歷史 2023年廣西邕衡金卷高考歷史一診試卷_第3頁
高中歷史 2023年廣西邕衡金卷高考歷史一診試卷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廣西邕衡金卷高考歷史一診試卷

一、選擇題

1.公元前536年,鄭國執(zhí)政子產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征諸侯權位的金屬鼎上,史稱“鑄刑書",對此孔子強烈抨擊道"晉

其亡乎,失其度矣"。這說明當時()

A.分封宗法制受猛烈沖擊B.社會各界禮法之爭激烈

C.諸侯紛爭導致權力下移D.王室衰微帶來禮崩樂壞

2.《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記載,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南郡守騰頒發(fā)布告,宣布要"除其惡俗",針對"鄉(xiāng)俗淫失

(洪)之民不止”的現象,重申禁令"舉劾不從令者,致以律,論及令、丞"。這可以用來印證秦()

A.實現封建國家統(tǒng)一B.注意端正地方風俗

C.加強地方基層自治D.注重社會經濟發(fā)展

3.兩宋時期,廣東的廣州、潮州、惠州等地制瓷窯場數量增長較快。廣西的制瓷業(yè)也在這一時期發(fā)展至頂峰,具有分布廣、窯

口多、產量大、種類齊全的特點。當時廣東、廣西兩地制瓷業(yè)發(fā)展比較快主要是由于()

A.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B.大一統(tǒng)局面的出現

C.民營手工業(yè)超過官營D.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4.明清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的觸角日益深入日常生活中,小說主人公大都是人們日常接觸、似曾相識的小人物。生活中的士農工

商、醫(yī)巫娼盜各色人等都進入了小說中,比如《繡戈袍全傳》中的素娥、張少師等角色。這說明,明清小說()

A.反映了封建迷信日漸淡薄

B.適應了市民階層文化需求

C.深受宋明理學思想的影響

D.標志著世俗文學開始興起

5.1924年孫中山在新三民主義中提出"節(jié)制資本”的主張,他的后繼者們雖然也打出"節(jié)制資本”的口號,但始終強調反對共

產主義,強調"資本國家化”,這說明他的后繼者()

A.繼承發(fā)揚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主張

B.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民權制度

C.認同避免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的觀點

D.倡導大資本家的資本主義社會

6.1929年《紅旗》《布爾什維克》等雜志刊登了《朱毛的消息》《朱德來信》《朱毛紅軍的工作》等介紹井岡山斗爭的文章。

在《軍事通訊》創(chuàng)刊號上,則發(fā)表了《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o這些文章的發(fā)表()

A.有利于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傳播

B.推動了人民軍隊的建立

C.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和成熟

D.確立了朱毛的領導地位

7.解放戰(zhàn)爭期間,山東革命根據地各地區(qū)通過冬學、村學進行土改教育,動員支援前線,在民工中進行社會教育,再結合生產

運動,推動了該地區(qū)廣大青壯年農民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潮。這些做法()

A.實現了基礎教育普及化

B.配合了國共的第二次合作

C.提高了黨員的勞動素養(yǎng)

D.增進了群眾對中共的認同

8.1953-1980中國實施五年計劃,投資逐年增多,資金需求量大。如表所示,據表推斷表,五年計劃的實施()

表:953-1980年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比重表單位:%

時期國家投資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及其他投資

1953-195788.911.1

1958-196273.226.8

1963-196585.10.714.3

1966-197076.41.122.5

1971-197566.7132.3

1976-198057.54.53.534.5

資料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tǒng)計司編:《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統(tǒng)計數典(1950-2000)》

A.得益于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B.實現了國家的工業(yè)化目標

C.體現了自力更生的時代精神

D.證明了計劃經濟的先進性

9.羅馬法認為婚姻本就是夫妻雙方簽訂的一種契約?!恫槭慷∧岱ā分赋觯喝绻麤]有當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

不能被強迫締結婚姻,也不能被強迫重新恢復一個業(yè)已離異的婚姻。由此可見,羅馬法()

A.有效維護民主政治體制B.注重保護婦女合法權益

C.受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影響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0.《圣希羅尼穆斯?霍爾茨舒爾像》(如圖)是16世紀德國著名畫家丟勒的最偉大的一幅人物杰作,畫中

每一部分都畫得非常細致,高度寫實的藝術技巧及對人物性格的揭示,充滿了科學的分析與試驗。該作品(

A.具有人文主義的色彩B.體現市民階層的訴求

C.徹底打破教會的統(tǒng)治D.彰顯浪漫主義的特點

11.工業(yè)化前期,由于紡紗、織布等技能逐漸被機器弱化,催生了大量辛工,工人的實際收入下降,生存境況每況愈下。1840

年之后,童工數量逐漸減少,工人的實際收入也逐步增長,至!11900年漲幅達到了123%,出現以上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會進步使工人的實際收入提高

B.工人運動不斷爭取權益

C.生產力發(fā)展使工作技術含量提高

D.福利國家制度逐漸完善

12.20世紀美國農業(yè)革命使糧食產量爆炸性增長。50年代艾森豪威爾政府提出“糧食為和平",向友好國家以長期優(yōu)惠條件出

口農產品;80年代里根政府提出計劃"糧食為為進步"計劃,向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民主國家捐治農產品。由此可見,美國(

A.糧食產能出現嚴重的過剩

B.積極發(fā)揮負責任大國作用

C.國民都已解決溫飽的問題

D.進行糧食援助有政治目的

二、解答題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的關鍵在基層治理。傳統(tǒng)中國的正式官僚體制只能到地方州縣一級,州縣以下的基層社會則是以士

紳、宗族等地方精英為主導的地方自治。中國自秦以后形成以地緣為特征的鄉(xiāng)里組織是封建王朝國家權力向基層社會的延伸,是

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其職能主要是負責征派賦稅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其他諸如公益活動、社會救助、水利設施等地方

公共事務,則主要依托基層社會力量來完成。廣泛存在于基層社會的宗族組織(族權)與地方勢力(紳權),以及各類民間會社

組織,在構建地方秩序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正是在以血緣、倫理、道德為基礎的宗族與士紳的協(xié)助下,使得古代國家治理體系

更加穩(wěn)固而難以瓦解。

一一摘編自楊國安《"天高皇帝遠”?古代基層社會如何治理》

材料二晚清西方列強的入侵使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家必須從社會中汲取更多的資源以及進行社會動員。傳統(tǒng)的鄉(xiāng)

村精英一方面需要充當國家收取稅費、社會動員的先行官;另一方面作為鄉(xiāng)村社會的領袖,族長、鄉(xiāng)紳被認為是腐朽落后的封建

力量,被受到西式教育成長的年輕一代的批判和反叛。以改造社會為目標的革命力量更是直接將矛頭對準基層社會的宗法倫理體

制,不斷地通過斗爭來瓦解宗法社會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基礎。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精英無法在基層治理中發(fā)揮原有的功能,逐漸退出了

鄉(xiāng)村治理的舞臺。鄉(xiāng)村社會的狠人、惡人、地痞等"土豪劣紳”便趁機登上了鄉(xiāng)村治理的舞臺,成為國家在基層的代理人。新鄉(xiāng)

村精英對基層資源的大肆汲取激化了基層社會的矛盾,基層社會逐漸失序。

一-摘編自郭亮《家國關系:理解近代以來中國基層治理變遷的一個視角》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基層治理的特點,并簡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一、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古代基層治理相比近代基層治理的變化,并分析其影響。

1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一書中寫道:"英國歷史可以單從其本身來認識嗎?我們能夠把英國的內部史同它的外部關系分割開來

嗎?","我們是否發(fā)現,外部對英國的影響同英國對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影響相比較,要顯得微不足道呢","我們可以得出合理

的結論:雖然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不能不參考英國史,但理解英國史卻或多或少地可以不必參考世界其他國家的歷史。"

《英國根系世界各個文化》困

根據上述材料及《英國根系世界各個文化》圖,結合英國史,從根系圖中選取三個點,三個點之間要有聯(lián)系,展開論述。(要

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15.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教育,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的教育制度始終是維

護封建專制主義制度的工具。到了清末,隨著社會政治的黑暗腐敗,社會經濟的停滯不前,封建教育也走向了窮途末路。戊戌變

法時期,維新派對封建教育制度展開了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方案;組織學會,興辦學校、設立報館、遣學生游學外國、

譯西書等等。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教育改革的內容包括:廢八股、改試策論;設經濟特科;將各省、府、廳、州、縣現有之大

小書院,一律改為兼習中學、西學之學校;北京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各地創(chuàng)辦各種專門學堂,命各省挑選留學生派赴日本留學等。

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明令廢除八股、改試策論;至1905年,清政府下詔"??婆e""廣學校”。

——摘編自張玉芬《論戊戌變法時期的教育改革》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維新派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維新派教育改革的影響。

16.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美形成了廣泛的厭戰(zhàn)和恐戰(zhàn)思潮,以及不分是非反對一切戰(zhàn)爭的和平運動的發(fā)展,為綏靖政策的形成

和順利實施奠定了思想與社會基礎。例如1937年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10月5日,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發(fā)表"防疫”演說,指出

"愛好和平的國家必須作出一致的努力去反對違反條約和無視人性的行為,這種行為今天正在產生一種國際間的無政府主義和不

穩(wěn)定狀態(tài),僅僅依靠孤立主義或中立主義是逃避不掉的";強調”最為重要的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和平意志必須伸張到底,以

促使可能被誘而破壞協(xié)議和侵犯他國權利的國家終止此種行動,必須作出保衛(wèi)和平的積極努力"。但是隨后美國的六大和平組織

隨后聯(lián)名發(fā)起了一場征集2500萬人的簽名活動,要求"避免使美國卷入戰(zhàn)爭”,眾議員菲什甚至提議彈劾總統(tǒng)。鑒于此,羅斯

福只好趕緊縮了回去。至11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機時,羅斯福拒絕進行斡旋,而是向希特勒呼吁通過談判避免戰(zhàn)爭?!赌侥岷?/p>

協(xié)定》簽字后,羅斯福將其視為一個避免戰(zhàn)爭的和平措施而加以接受。

一一摘編自徐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歐美和平運動的發(fā)展》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羅斯福對法西斯侵略態(tài)度的變化及其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