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詩詞鑒賞(必刷真題)部編七下語文期中 期末專題復(fù)習(xí)(期中篇)(原卷板+解析)_第1頁
09 詩詞鑒賞(必刷真題)部編七下語文期中 期末專題復(fù)習(xí)(期中篇)(原卷板+解析)_第2頁
09 詩詞鑒賞(必刷真題)部編七下語文期中 期末專題復(fù)習(xí)(期中篇)(原卷板+解析)_第3頁
09 詩詞鑒賞(必刷真題)部編七下語文期中 期末專題復(fù)習(xí)(期中篇)(原卷板+解析)_第4頁
09 詩詞鑒賞(必刷真題)部編七下語文期中 期末專題復(fù)習(xí)(期中篇)(原卷板+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09詩詞鑒賞(必刷真題)部編七下語文期中期末專題復(fù)習(xí)(期中篇)(原卷板+解析)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

專題09詩詞鑒賞

(一)(2022春·福建龍巖·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下列對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園東望路漫漫”描繪出詩人西征途中向東遙望長安故園的情景。

B.第二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的眷念之深。

C.“馬上相逢無紙筆”表明詩人馬上就要回到故鄉(xiāng),與親人相逢。

D.尾句中的“報平安”三字,表現(xiàn)出詩人對前途樂觀。

2.“憑君傳語報平安”表述了詩人怎樣的復(fù)雜心理?

1.C2.抒寫了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fù)雜情感。

1.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C.有誤,詩人遇到作為入京使的故人,托他傳回平安的訊息,“馬上相逢”說明了彼此行色匆匆,并不是表明“詩人馬上就要回到故鄉(xiāng),與親人相逢”。

故選C。

2.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理解。這首詩描寫了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入京使者”的故人,一個繼續(xù)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收束得干凈利落,但簡單之中寄寓著詩人思念親人的一片深情,頗有韻味。詩句表述了詩人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fù)雜情感。

(二)(2022春·福建三明·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對這首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句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舒嘯之狀,體現(xiàn)詩人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

B.詩人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

C.“明月來相照”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把傾灑著銀輝的明月當(dāng)成知己。

D.全詩寫景寫人平淡自然,寫出了清幽的氛圍,達(dá)到“詩中有畫”的境界。

4.“獨”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或表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述對獨立人格的追求。這首詩透過“獨”字,傳達(dá)出怎樣的心境?

3.C4.傳達(dá)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意對即可)

3.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

C.選項“明月來相照”并非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句有兩個特點,一是有本體和喻體,且本體和喻體有兩似點;二是本體和喻體不能是同類事物,此句并不符合比喻的特點。此句用的是擬人的修辭,當(dāng)時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dāng)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像力。

故選C。

4.本題考查詩歌的煉字及情感。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意思是: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獨”是“獨自”的意思,表現(xiàn)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獨立人格。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fā)出長長的嘯聲?!皬椙佟薄伴L嘯”這一系列高雅的動作,體現(xiàn)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zhì),表述了他寧靜、淡泊、愉悅的心境。

(三)(2022春·河南駐馬店·七年級階段)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5.下列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抒發(fā)了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

B.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打動了詩人。

C.第二句實寫了笛聲由春風(fēng)吹散傳遍了洛陽城?!吧ⅰ睂懗龅崖曈茡P,深遠(yuǎn)、飄忽不定的情狀,“滿”字運用夸張的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出了詩人孤寂的心情。

D.第三句說明春風(fēng)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折楊柳》,又用反問手法怎么不會被喚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呢!余韻裊裊,令人回味無窮。

6.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歌一、二兩句的畫面內(nèi)容。

5.C6.示例:在一個春風(fēng)沉醉的晚上,不知從何而來的一曲低迥嗚咽的笛聲飄人耳際,曲聲隨著春風(fēng)飄揚,傳遍洛陽城的每一個角落。

5.本題考查古詩的賞析。

C.詩歌第二句“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說笛聲由春風(fēng)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shù)的夸張,不是實寫。此項“第二句實寫了笛聲由春風(fēng)吹散傳遍了洛陽城”說法有誤;

故選C。

6.本題考查詩句畫面的描繪。

解答此題需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結(jié)合詩歌描繪的時間、人物、情境,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jìn)行生動的描繪即可。此句可譯為: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fā)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fēng)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示例:春天的晚上,萬籟俱寂,遠(yuǎn)處忽然傳來一陣陣低沉嗚咽的笛聲,伴隨著醉人的春天飄揚,傳遍洛陽城的角角落落,令人沉思。

(四)(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7.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實際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

B.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fēng)采。

C.詩人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知春不久歸。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斗”或“解”,活潑有趣。

D.“無才思”一句,寫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飄舞。意即諷喻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的人,情感消極。

8.“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述怎樣的思想感情?

7.D8.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表述了詩人惜春(抓住時機,乘時而進(jìn),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愿望。(修辭手法寫出其中一個即可)

7.本題考查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

D.“楊花榆英無才恩,惟解漫天作雪飛”是說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一樣隨風(fēng)飛舞,贊賞楊花和榆莢珍惜美好時光,盡情綻放自己,樂觀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因此這里“諷喻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的人,情感消極”表述錯誤;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句的賞析能力。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的意思是:楊花榆莢沒有才華和能力,只知道像雪花一樣隨風(fēng)飛舞。這里的“無才思”“惟解”等詞語是把“楊花”“榆莢”當(dāng)作人來寫,可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同時,詩人又把它們比作隨風(fēng)飄舞的雪花,可知這里還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楊花、榆莢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fēng)飛舞的情態(tài),詩人也借楊花榆莢來表述自己對春天大好時光的珍惜、贊美之情。

(五)(2022年福建省中考模擬語文試題(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9.下列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岑詩一二句寫詩人東望故園,因長路漫漫,親人遠(yuǎn)隔,不由自主地淚雨滂沱。

B.杜詩首句“尋?!北憩F(xiàn)出詩人遇見李龜年的次數(shù)多,含蓄寫出往昔繁華景象。

C.岑詩抓住一閃而過的生活片段抒寫感受,而杜詩善于通過時令特點抒情達(dá)意。

D.兩首詩都是詩人在仕途落魄時所寫,語言平實質(zhì)樸,顯得真切而又平易近人。

10.兩首詩歌同樣寫不經(jīng)意的重逢,但表述的情感各不相同,請簡要概括。

9.D10.岑詩既有對故園的相思眷戀,也有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fù)雜情感;杜詩有對過往歲月的眷懷,更有對繁華落幕的深沉悲哀和感慨。

9.D.《逢入京使》寫于詩人34歲,他出塞任職。這是岑參第一次從軍西征,是為了報效祖國,赴國家之急。因此理解為“在仕途落魄時所寫”有誤。

故選D。

10.本題考查詩歌情感。作答此題,要結(jié)合寫作背景和詩歌內(nèi)容分析。

《逢入京使》:寫于天寶八載(749),這年岑參第一次從軍西征,他辭別了居住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書記,西出陽關(guān),奔赴安西。岑參的從軍,思想上有兩根精神支柱:一個支柱是建功邊陲的理想在鼓舞著他,另一個支柱是,他認(rèn)為從軍出塞。是為了報效祖國,赴國家之急。由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可知,詩人辭家遠(yuǎn)征,回首望故鄉(xiāng),自覺長路漫漫,有對故園的相思眷戀;“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表述了對親人的思念??偨Y(jié)情感為:既有對故園的相思眷戀,也有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fù)雜情感。

《江南逢李龜年》: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書監(jiān)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shù)。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落花時節(jié)”,暗喻了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因此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偨Y(jié)為:有對過往歲月的眷懷,更有對繁華落幕的深沉悲哀和感慨。

(六)(2022年甘肅省武威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題目。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11.從“空山不見人”“深林人不知”“澗戶寂無人”三句中,你讀出了詩人王維的心境。

12.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你最喜歡上面哪首詩中的“詩畫”之境?請簡要分析。

11.孤獨落寞(淡泊閑適)12.示例1:我最喜歡《鹿柴》。一二句寫空山傳語的空靈、靜謐之景;三四句由聲及色,描寫落日余暉映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靜之美。

示例2:我最喜歡《竹里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詩人獨坐其間,既賞幽篁美景,復(fù)得琴嘯之樂,再有明月相伴,“幽篁”“深林”“明月”與“獨坐”“彈琴”“長嘯”的人構(gòu)成物我一體的一幅畫面。

示例3:我最喜歡《辛夷塢》。前兩句寫春天到來,辛夷花綻開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兩句寫辛夷花點綴寂寞的澗戶,紛紛揚揚灑下片片落英。整首詩展現(xiàn)一幅花開花落的畫面。

11.此題考查詩歌主旨的概括。

《鹿柴》: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結(jié)合關(guān)鍵詞“空山”“深林”“復(fù)照”可知這首詩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xiàn)了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

《竹里館》: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獨坐”“人不知”傳達(dá)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辛夷塢》:枝條最頂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綻放鮮紅的花萼。澗口一片寂靜杳無人跡,紛紛揚揚獨自開了又落。短短四句詩,“發(fā)紅萼”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寂無人”“開且落”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huán)境。

故橫線上可填“孤獨落寞”或“淡泊閑適”。

12.此題考查詩歌畫面。

詩中有畫,指王維詩境優(yōu)美,讀其詩如置身畫圖之中;畫中有詩,指畫的構(gòu)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詩化,畫里富有詩趣。此題只需結(jié)合詩作,分析詩中體現(xiàn)的畫面感即可。

示例:我最喜歡《辛夷塢》。前兩句寫出了辛夷花在春天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云蒸霞蔚,后兩句又將辛夷花置于一個山深人寂的環(huán)境之中,仿佛得見花瓣如繽紛紅雨灑落深澗。詩歌的畫卷感十足。

(七)(2022春四川遂寧·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比較閱讀《竹里館》和《書事》,完成下列各題。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書事

唐·王維

輕陰閣①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解釋:①閣:同“擱”,阻止,延滯,停下來。

13.下列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從體裁上看,兩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從題材上看,兩首詩都是寫幽居之情趣。

B.《竹里館》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一邊又發(fā)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xiàn)出詩人嘆惋惆悵的心境。

C.《書事》中的“閣”字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diào)。

D.《書事》中青苔本是靜景,詩人化靜為動,表現(xiàn)出色彩奇妙的運動,寫出仿佛流動于整個空間的蒼苔翠色,讓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靜。

14.兩首詩歌表述的情感有何相同之處?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

13.B14.相同之處:表現(xiàn)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對幽居生活的熱愛與陶醉,以及高雅絕俗的追求。《竹》詩中詩人身處竹林,彈琴、放歌自娛自樂,與月相伴,悠然自得;《書》詩中詩人在院中坐看青苔,享受滿院翠綠,閑靜疏懶。

1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

B.“體現(xiàn)出詩人嘆惋惆悵的心境”表述錯誤?!吨窭镳^》一二句,用“幽篁”、“深林”、“明月”三個詞寫景,以“獨坐”、“彈琴”、“長嘯”三個詞寫人物活動,寫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這兩句寫出了竹林的清幽和詩人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傳達(dá)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故選B。

14.本題考查對古詩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相關(guān)詩句分析?!吨窭镳^》詩前兩句中情景交融,抒發(fā)了詩人安閑自得之情。“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dāng)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抒發(fā)了詩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淡泊情志和閑適的胸懷?!稌隆非皟删淝皟删渲小伴w”字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雖是白晝,詩人也懶得去開那院門,表述詩人喜歡靜謐的個性和雨后閑適的情調(diào)?!白瓷n苔色,欲上人衣來”運用移情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詩中透露出對清幽恬靜生活的陶醉之情。所以,兩首詩的相同之處都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恬淡的心境,對清幽高雅的隱居生活的喜愛及淡泊寧靜的情懷。

(八)(2022春·江蘇蘇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詠竹(梁·劉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無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②淚,羞入上宮③琴。誰人制長笛,當(dāng)為吐龍吟。

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①篁:竹子。②湘妃: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傳說湘妃淚灑竹上,成為斑竹。③上宮:宮殿名

15.甲乙兩詩中的“竹”分別有何作用?

16.對乙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表現(xiàn)了在朝做官時閑適的生活情趣。

B.“獨坐”、“彈琴”、“長嘯”等動作體現(xiàn)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筆調(diào),描繪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為一體。

D.以琴嘯的聲音,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

15.甲托物言志,將竹擬人化,借竹表述持守清高気節(jié)、不慕權(quán)貴的心志,表現(xiàn)尋覓同道知音的意感。乙詩竹形成一種幽深寧靜的環(huán)境氛圍,烘托了詩人寧靜淡泊、安閑自得、與世無爭的形象。16.A

15.考查對詩歌主要意象的比較分析。

甲詩中的“竹”:“竹生空野外”寫竹子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梢云聳百尋”寫竹子高聳入云的情狀;“無人賞高節(jié),徒自抱貞心”運用擬人化手法,寫竹子的高潔、堅貞;“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運用擬人化手法,寫竹子不慕權(quán)貴的心志;“誰人制長笛,當(dāng)為吐龍吟”抒寫竹子希望能制成長笛高聲吟唱的愿望,表現(xiàn)尋覓同道知音的意感。綜上,這首詩運用了擬人化手法,借竹子表述高潔、堅貞,不慕權(quán)貴的心志,表現(xiàn)尋覓同道知音的意感。

乙詩中的“竹”:“獨坐幽篁里”塑造了幽深的竹林里,悠然獨處者的形象;“深林人不知”,寫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沒有人能理解,烘托詩人安閑自得、與世無爭的形象;“明月來相照”,竹林里,明月所具有的清幽澄凈與詩人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悠然相合。綜上,這首詩用竹林的幽深寧靜,烘托詩人的寧靜淡泊、意興清幽、與世無爭的形象。

16.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A.“表現(xiàn)了在朝做官時閑適的生活情趣”有誤。詩人以百尋之竹為題詠對象,借物言志,高度贊美了竹子的高潔清雅、耿介不隨的品質(zhì),表現(xiàn)了隱者閑適的生活情趣;

故選A。

(九)(2022年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qū)、海州區(qū)中考一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①間。

借問梅花②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①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②梅花: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睹坊洹穼儆跐h樂府橫吹曲,善述離情。

17.請描繪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所呈現(xiàn)的畫面。

18.賞析兩詩在寫法和表述情感上的異同。

17.北地邊塞,冰雪消融,傍晚戰(zhàn)士們趕著馬群回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18.同:都借用笛聲,來表述思鄉(xiāng)之情。都將無形的聲音形象化。異:甲詩用反問直抒胸臆表述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乙詩用設(shè)問由聽曲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想象梅花落下的情景委婉地表述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

17.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描繪畫面的能力。

解答這類題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點,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的情感。答題時,首先要理解詩句內(nèi)容:雪化時戰(zhàn)士們趕著馬群悄然回來,月光照著戍樓羌笛悠揚舒緩。其次要扣住詩句中的意象“雪”“胡天”“馬”“月”“羌笛”,最后發(fā)揮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加以描寫即可。

18.本題考查比較閱讀。

同。《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抒發(fā)了詩人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塞上聽吹笛》寫塞上聞笛而生鄉(xiāng)關(guān)之思??梢姸叩南嗤幵谟冢憾冀栌玫崖暎瑏肀硎鏊监l(xiāng)之情。都將無形的聲音形象化。

異。甲詩“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意思是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xiāng)的深情?用反問直抒胸臆表述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乙詩“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意思是試問那《梅花》會落向何處,它隨風(fēng)吹拂一夜落滿了關(guān)山。用設(shè)問由聽曲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想象梅花落下的情景,委婉地表述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

(十)(2022春·湖北安陸·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問題。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19.兩首詩中描繪的景物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20.甲詩借“楊花榆莢”,乙詩借“幽竹”,各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19.甲詩中“百般紅紫”“作雪飛”寫出了晚春時花兒和楊花榆莢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滿目風(fēng)采的晚春繁麗景象。乙詩“春殘”“稀”“花盡”,寫出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20.甲詩表述了詩人要珍惜光陰,乘時而進(jìn),抓住時機,敢于創(chuàng)造的情感。乙詩寄寓了詩人對幽竹不畏春殘、不屈的氣節(jié)、忠于朋友的高尚節(jié)操的禮贊。

19.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詩,依據(jù)題目、“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兩句詩歌內(nèi)容可知,這是描繪春華爛漫,榆錢成熟,楊花飄飛的景象。勾勒了一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晚春景象。詩,依據(jù)依據(jù)題目和“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可知,本詩詩描寫的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晚春景象。據(jù)此,總結(jié)概括即可。

20.本題考查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詩,依據(jù)“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句意可知,這兩句話描寫了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fēng)起舞,化作漫天飛雪的畫面,表現(xiàn)了生機勃勃已去,表述了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情懷。同時也蘊含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之意。

詩,依據(jù)“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句意可知,這句話抒發(fā)了詩人的憐竹之情,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贊美,對其隱含的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畏俗屈、永葆節(jié)操的高尚節(jié)操的贊美之意。

(十一)(2022年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準(zhǔn)格爾旗中考二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詩詞,完成下面小題。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晚春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21.請簡要分析兩首詩中描繪的景物有何不同?

22.這兩首詩的最后兩句都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這樣寫的作用。

21.①錢詩描寫的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春光逝去,了無蹤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

②韓詩描繪的是百花盛開,萬紫千紅,楊花榆莢,如雪花漫天飛舞的晚春繁麗景象。22.①錢詩賦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贊美,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為俗屈的高尚節(jié)操的禮贊。

②韓詩把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擬人化,為晚春增添一景,給人以滿眼風(fēng)光的印象。從而寄寓了詩人乘時而進(jìn),抓住時機,敢于創(chuàng)造的情懷。

21.本題考查分析古詩中的景物描寫。

根據(jù)兩首古詩得題目“暮春歸故山草堂”“晚春”可知,兩首詩描寫的都是暮春之景。

錢詩的前兩句“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意思是:暮春歸故山草堂錢起谷口已是暮春凋殘黃鶯的叫聲幾乎聽不到了,迎春花早已開過只有片片杏花飛落芳塵。描寫的暮春景物是“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表現(xiàn)了春光逝去,春日的生機之景了無蹤影后的一派空寂、凋零之景;

韓詩的中“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意思是: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萬紫千紅競相展示美麗芳菲。寫出了在春天即將過去的時候,草木爭相生長,花兒爭奇斗艷;表現(xiàn)了草木留春,萬紫千紅的晚春景致?!皸罨ㄓ芮v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意思是:楊花榆莢沒有這種才華情思,只懂得像漫天白雪四處紛飛。形象地寫出了楊花榆莢如雪花漫天飛舞的情景,似乎也是在挽留即將逝去的春色描寫的暮春景物是“百般紅紫”“楊花榆莢”。整體表現(xiàn)的是百花未曾感覺春日逝去,反而競相盛開的晚春繁麗景象;

錢詩和韓詩的不同在于描寫的具體景物不同,最重要的是錢詩寫的是暮春逝去的凋零,充滿悲傷基調(diào);而韓詩寫的是暮春的繁麗,飽含昂揚激情。

2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

錢詩的后兩句“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意思是: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實在幽雅,惹人憐愛;它依舊蒼勁蔥蘢,等待著我的歸來。寫竹子青蔥挺拔等待歸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竹子人格化,賦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陰”寫竹子具有始終如一的優(yōu)良品格,托物喻人,寄寓了詩人對幽竹的贊美;竹子是古代“四君子”之一,象征高潔品格。

聯(lián)系“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可知,暮春時節(jié)黃鳥稀、辛夷盡、杏花飛,生機之景了無蹤影,但是竹子卻“不改清陰”,表述了對那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為俗屈的高尚節(jié)操的禮贊。

韓詩中的三、四句“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意思是: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道隨風(fēng)飄灑,好似片片雪花。此句賦予楊花榆莢以人的情態(tài),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似乎簡單樸素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展現(xiàn)著自己的姿態(tài);同時將楊花榆莢比作雪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楊花榆莢漫天飛舞的情景,似乎也是在挽留即將逝去的春色,展現(xiàn)的是暮春時節(jié)的生機之景;抒發(fā)了對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表現(xiàn)了詩人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tài)度,寄寓了詩人乘時而進(jìn),抓住時機,敢于創(chuàng)造的情懷。

(十二)(2022春·江蘇南通·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思鄉(xiāng)

董竹君①

落日汪洋相映昭②,海鷗飛翔白浪滔。

游子幾思?xì)w故鄉(xiāng),兩鬢霜白幼童笑。

①董竹君(1900-1997),祖籍江蘇海門,其一生歷經(jīng)晚晴、辛女革命、北洋軍閥治、“五四”活動、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十年文革、改革開放。她在外奔波一生,后連任七居全國改協(xié)委員。②昭:顯明。

23.詩歌一、二句描寫了“_____________”、海鷗飛翔、“_____________”等景象。

24.請比較本詩與岑參《逢入京使》表述的情感有何異同。

23.落日汪洋白浪滔24.相同:都表述了對于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不同:《逢入京使》描寫詩人遠(yuǎn)涉邊塞,恰好遇到回京的使者,托其帶平安口信,來慰問家人的場面,表述了思念親人的凄慘心情。而本文表述的是國家歷經(jīng)戰(zhàn)亂,顛沛流離無法歸家的沉重,年邁漂泊的感傷。

23.考查詩歌所描寫的景物。由題干中“海鷗飛翔”可知,其余兩處要填寫的是詩歌一、二句中所描寫的其他景象,閱讀詩歌,“落日汪洋相映昭,海鷗飛翔白浪滔?!笨芍?,第一句的景象有“落日汪洋”,第二句中的景象還有“白浪滔”。

24.考查詩歌的情感,通過對比閱讀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閱讀《思鄉(xiāng)》,由“游子幾思?xì)w故鄉(xiāng),兩鬢霜白幼童笑?!币约敖忉尅捌湟簧鷼v經(jīng)晚晴、辛女革命、北洋軍閥治、‘五四’活動、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十年文革、改革開放。她在外奔波一生”可知,詩人一生奔波,歷經(jīng)戰(zhàn)亂,即使年邁依舊漂泊在外,不知何時歸鄉(xiāng),由此可知該詩表述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閱讀《逢入京使》,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托其帶平安口信給自己的家人,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情緒,也表述了詩人欲建功立業(yè)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dá)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xiāng)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

.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

專題09詩詞鑒賞

(一)(2022春·福建龍巖·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下列對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園東望路漫漫”描繪出詩人西征途中向東遙望長安故園的情景。

B.第二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的眷念之深。

C.“馬上相逢無紙筆”表明詩人馬上就要回到故鄉(xiāng),與親人相逢。

D.尾句中的“報平安”三字,表現(xiàn)出詩人對前途樂觀。

2.“憑君傳語報平安”表述了詩人怎樣的復(fù)雜心理?

(二)(2022春·福建三明·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對這首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句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舒嘯之狀,體現(xiàn)詩人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

B.詩人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

C.“明月來相照”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把傾灑著銀輝的明月當(dāng)成知己。

D.全詩寫景寫人平淡自然,寫出了清幽的氛圍,達(dá)到“詩中有畫”的境界。

4.“獨”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或表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述對獨立人格的追求。這首詩透過“獨”字,傳達(dá)出怎樣的心境?

(三)(2022春·河南駐馬店·七年級階段)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5.下列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抒發(fā)了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

B.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打動了詩人。

C.第二句實寫了笛聲由春風(fēng)吹散傳遍了洛陽城?!吧ⅰ睂懗龅崖曈茡P,深遠(yuǎn)、飄忽不定的情狀,“滿”字運用夸張的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出了詩人孤寂的心情。

D.第三句說明春風(fēng)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折楊柳》,又用反問手法怎么不會被喚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呢!余韻裊裊,令人回味無窮。

6.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歌一、二兩句的畫面內(nèi)容。

(四)(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7.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實際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

B.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fēng)采。

C.詩人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知春不久歸。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斗”或“解”,活潑有趣。

D.“無才思”一句,寫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飄舞。意即諷喻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的人,情感消極。

8.“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述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2022年福建省中考模擬語文試題(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9.下列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岑詩一二句寫詩人東望故園,因長路漫漫,親人遠(yuǎn)隔,不由自主地淚雨滂沱。

B.杜詩首句“尋常”表現(xiàn)出詩人遇見李龜年的次數(shù)多,含蓄寫出往昔繁華景象。

C.岑詩抓住一閃而過的生活片段抒寫感受,而杜詩善于通過時令特點抒情達(dá)意。

D.兩首詩都是詩人在仕途落魄時所寫,語言平實質(zhì)樸,顯得真切而又平易近人。

10.兩首詩歌同樣寫不經(jīng)意的重逢,但表述的情感各不相同,請簡要概括。

(六)(2022年甘肅省武威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題目。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11.從“空山不見人”“深林人不知”“澗戶寂無人”三句中,你讀出了詩人王維的心境。

12.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你最喜歡上面哪首詩中的“詩畫”之境?請簡要分析。

(七)(2022春四川遂寧·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比較閱讀《竹里館》和《書事》,完成下列各題。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書事

唐·王維

輕陰閣①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解釋:①閣:同“擱”,阻止,延滯,停下來。

13.下列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從體裁上看,兩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從題材上看,兩首詩都是寫幽居之情趣。

B.《竹里館》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一邊又發(fā)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xiàn)出詩人嘆惋惆悵的心境。

C.《書事》中的“閣”字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