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二)(人教山西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二)(人教山西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二)(人教山西版)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二)(人教山西版)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二)(人教山西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人教山西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北京人已經(jīng)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御寒、照明、驅獸。下面能為此提供佐證的是()A.《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神話傳說B.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灰燼、燒石和燒骨C.《韓非子》中關于遠古時代的記述D.歷史研究者的推測和論述文章2.下列屬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在生產、生活中的共同特點的是()A.已學會種植農作物 B.建造干欄式房屋C.廣泛使用打制石器 D.使用木結構水井3.傳說華夏族的始祖教人們挖井,我們已經(jīng)從考古中得到驗證,河南湯陰和洛陽等地發(fā)現(xiàn)距今數(shù)千年的水井遺跡。這說明()A.傳說是不可信的 B.傳說就是歷史事實C.傳說中有一定的歷史真實 D.傳說太夸張了,應該完全否定4.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學習歷史。下面是小明復習夏、商、周更迭知識時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應填()A.盤庚遷殷 B.武王伐紂C.平王東遷 D.西周滅亡5.“周初的分封,將中央王朝的統(tǒng)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也將周人的文化傳播到了中原地區(qū)的每一個角落,由此拉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交融的序幕,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的()A.目的 B.內容C.分封對象 D.作用6.三星堆考古使古代青銅器成為“網(wǎng)紅”。對下圖信息解讀最準確的是()A.體現(xiàn)中華文化領先世界 B.說明青銅鑄造水平最高C.印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D.反映王公貴族世襲特權7.山西太原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7年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于所筑的晉陽城。據(jù)此判斷,當時中國正處于()A.西周時期 B.春秋時期C.戰(zhàn)國時期 D.秦漢時期8.工具的進步是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之一。下列圖示中的工具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應該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9.許多成語典故來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哪一特點()A.奴隸制開始瓦解 B.封建制度確立C.生產力飛速發(fā)展 D.諸侯兼并爭霸10.據(jù)史書記載,春秋初年有一百多個諸侯國,到戰(zhàn)國時期只剩下十幾個了。這反映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A.諸侯國割據(jù)混戰(zhàn)日益擴大 B.人民遭受的災難更重C.封建制度正逐步確立 D.歷史向統(tǒng)一的方向發(fā)展11.在治理國家問題上,儒家主張教化百姓,以“禮”治國;法家強調用“刑罰”加強統(tǒng)治;道家既反對“禮”治,也反對“法”治,他們提倡“無為而治”。這些內容反映的現(xiàn)象是()A.諸侯爭霸 B.變法運動C.百家爭鳴 D.民族交融12.“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边@是唐朝詩人李白寫的《古風》組詩中的詩句,它描繪的歷史事件是()A.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B.商王盤庚遷殷,國家相對穩(wěn)定C.齊桓公以“尊王攘夷”名義征戰(zhàn),成就霸業(yè)D.嬴政滅東方六國,統(tǒng)一全國13.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一書中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逼渲校爸袊敝饕傅氖?)A.禪讓制 B.中央集權制度C.分封制 D.郡縣制1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陽)交易時使用蟻鼻錢(楚國貨幣),被當?shù)毓俑罁?jù)《金布律》予以處罰。這表明()A.秦半兩錢過重,使用不方便 B.蟻鼻錢比秦半兩錢值錢C.蟻鼻錢不是當時的法定貨幣 D.秦半兩錢未在楚地流通15.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在中國農民戰(zhàn)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次起義爆發(fā)并得到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的原因是秦朝()①徭役繁重②賦稅沉重③統(tǒng)一度量衡④刑罰殘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簡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6分)16.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見證了王朝的興衰更替。根據(jù)下面圖表信息,回答相關問題。(1)根據(jù)下面王朝更替簡表,在序號處填寫正確內容。從三朝的興亡更替歷程中,能夠總結出怎樣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8分)朝代①商西周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禹湯③都城陽城殷鎬京暴君桀②厲王、幽王(2)下圖顯示的是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反映出天子與諸侯之間怎樣的權力和義務關系?(6分)(3)簡述上述制度建立的作用。(2分)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17題16分,18題16分,共32分)17.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不僅是社會政治、經(jīng)濟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時代,也是學術發(fā)展、文化昌盛的時代。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中,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xiàn)與使用有何重要意義?(4分)材料二(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抉R遷《史記·商君列傳》(2)結合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分析材料二中所述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4分)材料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老子“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薄n非(3)材料三中思想家的主張對后世有何影響?(任選兩例作答)(8分)18.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統(tǒng)一中國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當時消除了國家分裂的局面,使整個中國達到了空前的統(tǒng)一和繁榮,關鍵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統(tǒng)制度,并使其成為中國古代社會長期有效的一套規(guī)則。材料二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從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出發(fā),采用郡縣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權。他通過在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中實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發(fā)達的中央管理體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將自己凌駕于政府之上,最終為大一統(tǒng)制度的實現(xiàn)奠定了君主集權和官僚統(tǒng)治的組織保證?!⑵鸾y(tǒng)一國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別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個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統(tǒng)一工程,鑄就了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制度的雛形。——材料一、二均摘編自楊松華《大一統(tǒng)制度與中國興衰》材料三是圣是魔,未可輕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髂├钯棥恫貢?1)材料一中秦統(tǒng)一中國是在哪一年?簡述秦統(tǒng)一中國的歷史意義。(6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秦始皇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6分)(3)根據(jù)材料三,列舉一例秦始皇“是魔”的事例,并談談你對“千古一帝”的理解。(4分)四、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2分)19.七年級(1)班的同學們以“追溯古老的中華文明”為主題,開展了讀史學史活動。下面是其中一個小組列出的學習任務,請你一起來完成。任務一【考古遺址——追溯文明起源】(1)根據(jù)圖一信息,描述北京人的相貌特征及其生活的時代。(4分)(2)根據(jù)圖二,簡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4分)任務二【傳說記載——探尋華夏之祖】(3)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都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圖三的黃帝陵拜祭,請你陳述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理由。從圖四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點?(6分)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