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詩、詞、曲測試卷-2020中考語文拓展訓(xùn)練(含答案)_第1頁
中考詩、詞、曲測試卷-2020中考語文拓展訓(xùn)練(含答案)_第2頁
中考詩、詞、曲測試卷-2020中考語文拓展訓(xùn)練(含答案)_第3頁
中考詩、詞、曲測試卷-2020中考語文拓展訓(xùn)練(含答案)_第4頁
中考詩、詞、曲測試卷-2020中考語文拓展訓(xùn)練(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考詩、詞、曲專題測試卷

真題過招.知己

一、(2021年河北中考)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6分)

水調(diào)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

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前小序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及寫作的緣由,并領(lǐng)起全篇。

B.詞人把酒問天,寫出了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但表達了對明月的贊美和向

往。

C.詞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瀾中,含蓄地表現(xiàn)出以人間生活

的厭棄。

D.“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表面寫對明月的埋怨,實際表達親人不能團

聚的惆悵。

2、這首詞中加線的句子為什么歷來為人們所稱道?(3分)

二、(2020年河北中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題。(6分)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

瓢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

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

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詩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風吹破引發(fā)感慨而寫下的膾炙人口的不朽詩

篇。

B.詩人對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進竹林的行為無可奈何,只好拄杖歸來,獨自嘆

息。C.布衾如鐵,屋漏床濕,雨腳如麻.長夜難眠,表現(xiàn)出詩人窮困苦痛的生

活狀況。

D.這首詩最后一段運用敘述抒情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濟世情

懷。

4、請對這首詩中加線的句子進行簡要賞析。(3分)

三、(2017年河北中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題。(6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詩的題目看,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揚州的酒宴上酬答劉禹錫的作品。

B、這首詩的首聯(lián),敘寫作者被貶到荒涼之地二十三年來的人生經(jīng)歷。

C、這首詩的頷聯(lián),運用兩個典故分別表達作者對亡友的懷念和回鄉(xiāng)后恍如隔

世的感慨。

D、這首詩的頸聯(lián),對仗工整,蘊含哲理,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6、這首詩尾聯(lián)中的“長精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3分)

四、(2016年河北中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題。(5分)

兼葭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澗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澗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抵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溪。

溯澗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

7、請解釋這首詩中畫線的句子。(2分)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3分)

()

A.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渲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悵

的心情。

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xiàn)的感覺。

C.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fù)詠唱,表達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

D.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zhí)著追尋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絕望情

緒。

五、(2015年河北中考)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題。(7分)

望岳春望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9、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相應(yīng)內(nèi)容。(4分)

(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描繪了的景象。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繪了的景象

10、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詩人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臨愿望,充

分體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B.“家書抵萬金”,形容家中書籍的珍貴。此句寫出了離亂中人共有的一種

感受,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吟哦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C.“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生動細致地描繪了詩人憂愁難解的情狀,

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這兩首詩的三、四兩句與五、六兩句都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予以凝

練,節(jié)奏感強,富有韻律美,增加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

專題研究.知彼

【專題一】分析詩歌的內(nèi)容

(一)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下面對本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

當時戰(zhàn)事。

B.全詩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濃墨重彩地描繪戰(zhàn)爭場景,構(gòu)成了奇特的意境,

歌頌守邊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C.詩的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敖锹暆M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

說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襯下凝成胭脂色,寫出了邊塞風光的秀美。

D.“半卷紅旗臨易水”使人聯(lián)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

還!”,喻示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2、“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歷來為人傳誦。請你自選一個角度,

對它作點賞析。

3、對這首詩內(nèi)容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敵人大軍壓城的氣勢,第二句“金鱗”比喻鎧甲在太陽

下反射的閃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邊塞泥土的顏色怪異,也象征著當時戰(zhàn)況

的嚴峻。

C.第六句中“寒聲”指戰(zhàn)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戰(zhàn)士們在這樣沉重的

鼓聲中斗志難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戰(zhàn)士們?yōu)榱藞蟠鹁跗饺绽飳ψ约旱闹匾暎瑳Q心奮戰(zhàn)沙

場,為君王獻身。

4、詩的頷聯(lián)分別從—和—角度來描寫,運用—和—相結(jié)合的手法表現(xiàn)邊

關(guān)將士的威嚴之勢。

5、賞析“黑云壓城城欲摧”中“壓”字的表達效果。

(-)十五從軍征《樂府詩集》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開篇,看似平淡,卻耐人尋味,含蓄點

出了戰(zhàn)爭周期之長和當時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從”到“中庭”四句,由遠及近,側(cè)面寫出主人的家荒涼破敗的景象,

控訴了戰(zhàn)爭對普通人生活的毀滅。

C.詩的最后兩句通過對老兵“出門張望,老淚縱橫”這一動作細節(jié)描寫,進一

步抒發(fā)了老兵心中的悲涼之感。

D.全詩以老兵回家的情感變化為線素:滿懷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徹底失望一悲哀

流淚,有波瀾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請結(jié)合全詩,分析詩中主人公的形象。(3分)

3、“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繪了一幅怎

樣的畫面?請加以描述。(3分)

4、請從修辭角度賞析“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2分)

【專題二】賞析詩歌的名句

(三)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頷聯(lián)用"征蓬、歸雁”比喻,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3分)

2、蘇軾評價王維詩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

日圓”就是一幅美妙的圖畫。請說說這幅畫的美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

①這幅圖畫具有美。(1分)

②美的具體表現(xiàn):o

3、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征蓬”兩句,既表述了詩人前往邊境慰問將士之事,又描寫了邊塞獨特

之,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自己被排擠出朝廷的幽微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

B、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雄渾壯闊的塞外風光,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

日圓”兩句,更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第七、八句寫詩人經(jīng)過長途跋涉到達邊塞,偵察兵蕭關(guān)卻騎馬來報:“長官

正在燕然前線?!?/p>

D、“都護在燕然”和前面的“屬國過居延”遙相呼應(yīng),點明了詩人此次出使路

途之遠。

(四)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

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

耳。

1、請對"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簡要賞析。

2、下列各項中,對本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寫個人的仕途經(jīng)歷和抗敵歷程,蘊含有深摯沉痛的感情,極有藝術(shù)感染

力。

B.頸聯(lián)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構(gòu)

成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寫出了形勢的險惡。

C.尾聯(lián)通過直抒胸臆的方式,點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動天地的藝術(shù)效

果。

D.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詩中所表現(xiàn)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和

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3、按要求賞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1)這一千古名句主要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

“取"和''照”的表達效果。(3分)

(2)從抒情方式和內(nèi)容上作簡要賞析。

【專題三】探究詩歌煉字

(五)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對本詩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分)

A.本詩精選了如水面初平、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

景物。

B.“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迸c本詩的意境一致。

C.本詩流露出詩人喜愛之中隱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聯(lián)中“行不足”說明詩人看不夠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任選一聯(lián)品析其如何描繪早春的季節(jié)特征。(3分)

3、頷聯(lián)中兩個動詞用的極妙請找出來加以賞析。

(六)賣炭翁白居易

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救,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賞析“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一句。

2、下列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3

分)

A.這是一首敘事詩,反映了宮市給百姓造成的痛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

同情。

B.詩的前六句,點出了勞動場所,刻畫了賣炭翁艱辛衰老的形象。也為后文寫

宮使的掠奪罪行作鋪墊。

C.詩中老人駕著炭車在冰天雪地里趕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門外的泥濘中歇

息。

D.“宮使驅(qū)將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寫出了老人的無可奈何和百

般不舍。

3、賞析翩翩兩騎來是誰中“翩翩”一詞的表達效果。

4、“曉駕炭車輾冰轍”中“輾”字用的妙,請賞析其妙處。

(七)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中"聚"和"怒"寫得都很生動形象,請你就此說

說二字妙在哪里?

O

1、請談?wù)勀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2分)

3、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曲借憑吊潼關(guān)古跡,表現(xiàn)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

無論怎樣改朝

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曲作者是元代散曲家馬致遠。

B、“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寫潼關(guān)的雄偉氣勢,從視覺和聽覺

兩個方面

寫出潼關(guān)的險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語收住,暗示了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

地,由此自然

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內(nèi)容。

C、“望西都,意躊豳。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寫作者路經(jīng)潼關(guān)

時的所見所

想。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提到戰(zhàn)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

的慘烈圖景卻

躍然紙上。

D、“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語道破了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zhì)。

從歷史的變

革中,以興亡的對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提示出來,既是歷史的概括,

也是現(xiàn)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內(nèi)容。

【專題四】描繪詩歌的畫面

(八)滿江紅(小住京華)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予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1、請對“四面歌殘終破楚”一句作簡要賞析。(2分)

2、“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3、下列句子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句是(3分)()

A、《滿江紅》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著名活動家,婦女解放

運動先驅(qū)秋瑾。

B、“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本句運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格調(diào)高

昂,豪邁雄健,將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表達得淋漓盡致。

C、《滿江紅》是題目,作者是浙江紹興人,別號“易安居士”。

D、”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

瘦”的詩句。以外在自然景觀的清秀明麗反襯青春蹉跖而又無可奈何的沉重失

落感和怨幽之情。

4、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展現(xiàn)的畫面。

5、賞析“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下列對詩詞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xiāng)愁》)

詩句將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了家國之思,給人留下了長長的余味。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詩人移情于物,通過花鳥的情態(tài)表達了自己感時傷世的內(nèi)心情感。

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人以梨花喻飛雪,比喻新穎,不僅把雪的潔白與鮮潤揭示了出來,也給寒冷

的邊塞增添了溫暖的感覺。

D.大模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詩中的“圓”字和“直”字用得通真?zhèn)魃?,刻畫了明媚秀麗的塞外風光。

2、請描述“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所展現(xiàn)的畫面;(2分)

3、“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運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發(fā)了詩人怎樣

的思想感情。(2分)

(十)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全詞用語精煉傳神。上片一個“”字,點明邊塞戰(zhàn)事吃緊;下片一個

“”字,盡顯征人無盡悲愴。(2分)

2、“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請具體

談?wù)?。?分)

3、對詞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風景異"中''異"字寫出邊塞秋天的景物與江南不同。

B、''千嶂里"指很多像壁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C、''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guān)雖寒冷,但有羌管鳴奏,生活并不艱苦。

D、“濁酒一杯家萬里”形象寫出了戍守邊關(guān)的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

4、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所展現(xiàn)的畫面?

【專題五】分析情感主旨

(十一)關(guān)雎《詩經(jīng)》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薦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存菜,左右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苻菜,左右莘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這是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

寫,極其生動。其中連用兩個“悠”字寫出了什么?(2分)

2、統(tǒng)領(lǐng)《關(guān)雎》全篇的詩句是“,"o

3、《詩經(jīng)》的主要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等,《關(guān)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

什么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關(guān)雎》大量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

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復(fù)朗讀,并體會其作用。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關(guān)雎》選自《詩經(jīng)?秦風》,是一首描寫青年熱戀采集存菜女子的詩。

B、“興”是本詩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

C、本詩結(jié)構(gòu)嚴謹,起伏相間,四字句貫穿全篇,節(jié)奏歡快,形式整齊,感情

奔放。

D、詩句多用“參差”、“輾轉(zhuǎn)”、“窈窕”等雙聲疊韻詞,使得詩歌音韻和

諧。

6、《關(guān)雌》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7、對下列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兩句運用比喻手法,說明淑女、君子在河灘幽

會,營造一種幽靜的氛圍。

B、“參差存菜,左右流之”兩句反復(fù)使用,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也反映了

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以行動來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戀,十分生動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別指醒來和睡著,可見君子思戀之

苦。(十二)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1、這首詞的詞牌名是從本詞的題材及語言風格看,是一

首.I司。

2、這首詞氣勢豪邁,以一個“狂”字貫穿全篇;上片的“狂”是實

寫,下片的“狂'是虛

寫o(2分)

3、下列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

A、這首詞從題材、情感、藝術(shù)形象、語言風格來看都是粗狂、豪放的,體現(xiàn)了

蘇軾豪放派的詩詞風格。

B、詞的上闋展現(xiàn)出人數(shù)眾多、裝備齊全的壯觀的狩獵場面,突出表現(xiàn)了作者的

“狂氣”。

C、“何日遣馮唐”一句采用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

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痛恨和憤懣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馳騁沙場為國御敵的壯志,抒發(fā)了關(guān)懷國家命運、

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懷。

4、作者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5、詞的下片兩個處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分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4分)

(十三)行路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以下詩歌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兩句以夸張的筆法,營造了歡樂的宴飲氣氛,體現(xiàn)了詩人愉悅的

心情。

B、詩中以“欲度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來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艱難險

阻。

C、詩中借典故,直接表達了詩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詩的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堅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達彼岸的堅定信心。

2、通過全詩,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詩人形象?

3、詩人、面對華美的酒席,卻用、、、

四個連續(xù)的動詞,形象地表現(xiàn)了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詩人在“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兩句中,運用了的修

辭方法,形象地表明了.o

5、詩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兩個典故,詩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兩句詩,詩人的感情陡起,請說說詩人表達了什么感情,應(yīng)該如何理解

這種感情?

答:_

【專題六】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

(十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

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

生!

1、“沙場秋點兵”與“可憐白發(fā)生”所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2、“馬作的盧飛快”一句引用了“的盧”的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3、本詞作者是—(朝代)愛國詞人辛棄疾。詞中的“天下事”是指

4、請賞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表達效果。(3分)

5、詞的上片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3分)

6、下邊對本首詞理解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詞描寫了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多種軍營生活。

B.這首詞展現(xiàn)了醉態(tài)、夢境、往事、理想和現(xiàn)實等多層面的人生境界。

C.這首詞前九句追憶往事,豪情滿懷;結(jié)尾一句,詞意陡轉(zhuǎn),點出理想與現(xiàn)

實、希望與失望等多重矛盾。

D.這首詞成功地運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場”、“的盧”、“霹

靂”等多個歷史典故。

7、體會“沙場秋點兵”中“秋”的表達作用。

(十五)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婆,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這是一首懷古詩。作者通過對古代人物的歌頌,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在金兵的侵

略面前不敢抵

抗、昏庸無能。

B、“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边@兩句詩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可謂

“驚天地,泣鬼神”,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萬兜婺,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笔钦f三國時代的孫權(quán)年紀輕輕就統(tǒng)帥千

軍萬馬,雄踞東

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當如孫仲謀”本是曹操的語言,現(xiàn)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代表了人民

要求發(fā)憤圖強的呼聲。

2、作者贊頌孫權(quán)的用意是什么?(4分)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詞表達方式多樣,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jié)合。

B、本詞融合古人的語言,化用典故,意蘊豐富。

C、通篇用三個反問句勾連,成次分明,相互呼應(yīng)。

D、本次語言明快,氣魄闊大,情調(diào)昂揚。

(十六)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

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

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

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中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4、請從表現(xiàn)手法賞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一句。

文言文專題測試卷

【專題一】把握句子節(jié)奏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

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

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乙】張同敞(節(jié)選)

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氣慷慨。每出師,輒躍馬為諸將先。或敗奔,同敞

危坐不去,諸將復(fù)還戰(zhàn),或取勝,軍中以是服同敞。順治七年,大兵破嚴

關(guān),諸將盡棄桂林走。城中虛無人,獨式耙②端坐府中,適同敞自靈川至,見

式相,式耙曰:“我為留守,當死此。子無城守責,盍去諸?”同敞正色曰:

“昔人恥獨為君子,公顧不許同敞共死乎?”式相喜,取酒與飲,明燭達旦,

侵晨被執(zhí),諭之降,不從。令為僧,亦不從。乃幽之民舍。雖異室聲息相聞兩

人日賦詩倡和。閱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顏色不變。

【注】①同敞:張居正的曾孫,②式耙(S1):即瞿式,相,和張同敞同為抗清

名臣。

1、解釋文中劃線的詞。

①往之女家:②或敗奔:

③同敞危坐不至④適同敞自靈川至:

2,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雖異室聲息相聞兩人日賦詩倡和

3、下列句子中劃線字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行天下之大道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

B.是理得為大丈夫乎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意(《曹劌論戰(zhàn)》)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D.豈不誠大丈夫哉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軍中以是服同敞。

②閱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顏色不變。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實論據(jù)?請結(jié)合

選文內(nèi)容說明理由。

(二。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

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

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

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眴韬?其

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乙】三閭祠(查慎行)

清代:查慎行

平遠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

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

湘蘭沅芷年年綠,想見吟魂自往來。

注釋①三閭(Iti)祠:位于湖南汨羅,為紀念屈原而建。屈原曾官三閭大夫,

故名。②漠漠:這里形容荒涼寂寞。③歲時:一年中的節(jié)令。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費死于槽物之間②是馬也

③鳴之而不能逋其意④湘蘭沅芷年年綠

2、翻譯句子

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

3、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各劃1處)

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遠山極目回。

4、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A.問所從來,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C.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這兩句是化用屈原《離騷》中的“國

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請結(jié)合乙文,賞析這兩句詩的表達效果。

6、甲乙兩文都在談人才問題,甲文指出因為①“”的現(xiàn)實,造

成了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的遭遇,終被埋沒,摧

殘:乙文中,作者認是②“.”導(dǎo)致了屈原終被放逐的命運。

(請用課文原話回答)

(三)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出師表(節(jié)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

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

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

原,庶竭鴛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降下二三職

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隆

之言,則責攸之、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誠善道,察

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乙】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

邊。上使使問式:“欲為官乎?”式日:“自小牧羊,不習仕宦,不愿也?!笔拐?/p>

曰:“家豈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與人無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

之,所居,人皆從式,何故見冤?”使者曰:“茍,子何欲?”式曰:“天子誅匈

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jié),有財者宜輸之,如此匈奴可滅也?!?/p>

(節(jié)選自班園(漢書》)

【注釋】①事:此指交踐。②輸:送出。③見:被。④死:為……而死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項是()(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元方人門不顧

C.遂誑先帝以驅(qū)馳雜然相誑

D.上使使問式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項是()(3分)

A.躬耕壬南陽皆以美王徐公

B.不效,則治臣之罪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C.如此面匈奴可滅可遠觀面不可褻玩焉

D.幺田畜為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⑵臣生與人亡所爭。

4、請用“/”給文中畫線語句斷句,限斷兩處。(2分)

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

5、【甲】文寓情于事,懇切得體。敘殊遇,日“三顧臣”、咨臣”、“寄臣以

大事”,敘報效,則曰“許先帝”、“受任”、“恐托付不效”.通篇洋溢著⑴

“"(用文中語句作答)的至誠忠愛之情,漢朝名

將霍去病征戰(zhàn)匈奴有功,漢武帝要給他道一棟大宅,霍去病不要,說:“匈奴未

滅,何以家為?”清人顧炎武曾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安肥揭唤槠矫?,卻

擁有(2)“"(用乙文中語句作答)的見識與

胸懷,令人肅然起收!諸葛亮和卜式都能為國分憂,具有

(3)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概括)。(3

分)

(四)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琬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

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崛,

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

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

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奉-f-f豆"sfer=

【乙】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

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②。其上,為

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塢④,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

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

?,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于中州

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

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被蛟唬骸捌錃庵`不為偉

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釋】

①黃茅嶺:在湖南零陵縣城西面。②垠:邊界,盡頭。③睥睨(pin!):

即“埠垸”,城上有孔的矮墻。梁(li):屋的正梁。④堡塢(bdowii):村

落外邊,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衛(wèi)。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

現(xiàn)在的黃河中下游一帶。⑦夷狄:古代漢族統(tǒng)治階級對中原以外少數(shù)民族的

侮辱性稱呼,這里指偏遠地區(qū)。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

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帶是古代楚國的南部。

1、請用“/”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

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其岸勢為空差互⑵以其境過道,不可久居

⑶益奇而堅⑷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p>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

(2)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投以.小石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勞而.無用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D.是二者,余未信之是.日更定矣

5、這兩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被貶到湖南永州而寫的作品,在《小石潭

記》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圍清幽冷寂的氛圍,表達

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記》中,作者借小石

城山景色奇秀卻在荒遠之地,抒發(fā)了自己的不平之氣。(2

分)

(五)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

比較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甲】子曰:“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p>

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墩?/p>

語》節(jié)選)

【乙】王生好學(xué)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xué),信乎?”王生

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記)之,是不亦善學(xué)乎?”李生說之

曰:“孔子云'學(xué)而不思則罔‘,蓋學(xué)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

成,何以謂之善學(xué)也?”王生益慍,不應(yīng)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

之日:“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瓕W(xué)者之大忌,莫逾

自厭,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跪(光陰消逝),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

生驚覺,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

戒。”(《李生論善學(xué)》)

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實詞的含義:

(1)不亦逸乎?()(2)李生說之日()

⑶學(xué)而不應(yīng)()(4)王生益顯()

2、下列句中黑體的“之”與“前人之述備矣”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

一項是()

A、學(xué)而時習之B、學(xué)者之大忌

C、擇善而從之D、是以謂之‘文'也

3、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學(xué)而/不思則罔B、可以為師/矣

C、蓋/學(xué)貴善思D、請銘之坐/右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學(xué)習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認

為什么樣的人才是“善學(xué)者”?(用原文中的詞語回答)這對我們又有怎樣的

啟發(fā)?

【專題二】解釋實詞、虛詞的含義

(六)比較閱讀甲文《答謝中書書》和乙文《記承天寺夜游》,完成下

題。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

藻、存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用“/”為文中畫線句子標出停頓。(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解釋下列加線的詞。(4分)

(1)曉霧將歇()(2)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3)懷民亦未覆()(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沉鱗競躍。

(2)相與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

_”和。乙文寫景的名句是。

(4分)

(2)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之美”,乙文描寫了

“之美”。但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達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

妙復(fù)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文中“”的語句中。(4分)

(七)劉禹錫《陋室銘》《孔子家語》比較閱讀答案

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8—11題。(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

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

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浚▌?/p>

禹錫《陋室銘》)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②,賜也日損③?!痹尤眨?/p>

“何謂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④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⑤其

父;不知其人,視其友。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

與之化⑥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⑦,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

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p>

(選自王肅)孔子家語》

[注釋]:①“商”和下文的“賜”皆為孔子弟子。②益,:長進。③損:

減損。④說:談?wù)?。⑤視:看,比照。⑥化:融和。⑦鮑魚之肆:賣咸魚

的店鋪。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3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

(2)談笑有鴻儒:

(3)無案牘之要形

2、在古漢語詞典中,“日”字有以下幾個義項,請根據(jù)語境判斷哪一個義項最

適合[乙]段"則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1分)

A.每天,一天天也B.白天C.日子D.太陽

3、將下列句子雷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視其友。

4、簡答題。(4分)

(1)[乙]段中的“芝蘭之室”,后人常用來喻指賢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

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稱得上是“芝蘭之

室”。

⑵[甲]段“談笑有鴻儒,往來無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視其友”、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話題。在交朋

友方面,你有怎樣的個性化感悟?請聯(lián)系文段內(nèi)容自選角度具體談?wù)勀愕目捶ā?/p>

(2分)

(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題。(14分)

【甲】至于負者歌于逢,行者體于樹,前老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

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

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實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弊者勝,觥籌

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寧醉也。

(節(jié)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

于廢書麓中,讀而心墓焉。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fā)

之不顧。放迎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

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日:“以荒遠小邑,且如此,

天下圈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學(xué)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

物。凡歷教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筒③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④之。或問:

“為政寬筒,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局,則政事弛廢,

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