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概論2006地球科學問題_第1頁
地球科學概論2006地球科學問題_第2頁
地球科學概論2006地球科學問題_第3頁
地球科學概論2006地球科學問題_第4頁
地球科學概論2006地球科學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第一部分*1地球系統(tǒng)包括那些圈層?固體地圈(巖石圈和土壤圈)、水圈、氣圈、生物圈和人類五大子系統(tǒng)構成*2地球系統(tǒng)有那些主要的特點?無標度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性、開放性(封閉系統(tǒng))、整體性、災害群發(fā)性、受人類影響日趨顯著*3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可分為幾個基本階段?各有什么特點?4個。16世紀前,地心學說(天體測量學、航線、授時、編歷)——日心學說。哥白尼通過長期觀察太陽系各行星與太陽和地球的位置關系,否定了統(tǒng)治一千多年的地心學17世紀掌握了行星層次天體運動規(guī)律:觀測:伽里略望遠鏡、牛頓望遠鏡(1672,);理論:伽里略力學體系、開普勒三定律(每一行星以橢圓運動,太陽在一個焦點上;從太陽出發(fā)的半徑矢量在相同的時間內掃多相同的面積;行星在軌道上運行的時間的平方正比于其長軸的三次方),發(fā)現了天王星和冥王星,精確測量各行星的軌道、各行星衛(wèi)星的位置和軌道、彗星的位置和軌道;發(fā)現了出許多小行星。20世紀上半葉在恒星層次認識宇宙:宇宙起源理論(三大理論:和恒星演化理論的建立(恒星天文學、恒星物理學、恒星演化理論、恒星光譜學)20世紀下半葉在星系層次認識宇宙:所有電磁波段的觀測:大型的光學望遠鏡、紅外望遠鏡、射電望遠鏡(90年代哈勃望遠鏡的運作),觀測尺度達150億光年(超出銀河系?。?;觀測地點發(fā)展到高空(U2飛機)、太空、月亮、宇宙探測器(免受地球的影響);60年代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實現,90年代火星探險計劃的實施——>人類走出地球,進入太空;理論:提出了許多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穩(wěn)恒態(tài)宇宙模型、等級式宇宙模型)4銀河系的結構有什么特點?銀河系(1500-2000億顆恒星+無數的星際物質)):銀暈(10104l.y.)-銀盤(-8.5104l.y.)核球(1.3104l.y.,厚104l.y.)-銀核(103l.y.);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在4條扁長的旋臂上,4條旋臂圍繞銀核旋轉;太陽圍繞銀核旋轉的速度為250km/s,旋轉一周需2.5—3.0108l.y.銀河年。*5宇宙大爆炸理論里關于基本粒子誕生的時間界限是多少?1秒6宇宙觀測實驗里氫光譜的紅移說明了什么?整個總星系處于膨脹的變化中7請指出穩(wěn)恒宇宙學說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主要缺陷。穩(wěn)恒宇宙學說的主要缺陷整個總星系處于膨脹的變化中在膨脹中,密度要變小,為了保持密度不變,必須有新物質從虛無中不斷創(chuàng)生。這違反了許多的普適守恒定律。大爆炸理論的主要缺陷在大爆炸的10-43秒,宇宙小于其量子波長,由量子不確定性主宰,沒有“鐘”和“尺子”可以量度,時間和空間不存在了;不能回答大爆炸的起因是什么?大爆炸是否一直進行下去?大爆炸1秒內的物質的性質和行為又是什么?*12構成動物和植物的物質基礎有和差別?其演化過程有和差別?不同生命(高低):物質基礎一樣,演化階段一樣*13導致不同物種之間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基因中的核糖核酸的排列、順序或個數上的極小的不同*14真核生物與單細胞原核生物的主要區(qū)別在那里?單細胞原核生物不需要氧氣,細胞核模不分異,不能自己制造食物。真核生物(喜氧生物)有氧呼吸獲取的能量是無氧呼吸的19倍,極大地提高了新陳代謝速度,促使細胞核和細胞質的分化(分異),出現了真核生物。從而出現了有性繁殖和多細胞體型,并出現了動植物的分異。15厭氧自養(yǎng)原核生物與厭氧自養(yǎng)原核生物的主要區(qū)別在那里?厭氧易養(yǎng)原核生物(38*108年);原始大氣沒有(或很少)氧氣,不需要氧氣,細胞核模不分異,不能自己制造食物,分解海洋的有機質和硫化物以獲取能量,生存于海底。厭氧自養(yǎng)原核生物(20*108年);細胞核模不分異,但由于食物危機和環(huán)境壓力,能自己制造食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合成有機物。生存于海表,既浮游生物(海生藻類)。易于擴散形成生物圈;而產生大量的游離氧,使原始大氣圈轉變?yōu)檠趸髿馊Γ?6人和動物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人類能有意識地自己制造工具、集體制造工具。17宇宙恒星個數的數量級是多少?至少有500億個類似銀河系的星系,每個星系越有2000億個恒星18為什么地球文明與其它行星文明未能相遇?地球46億年,人類歷史250萬年,近代文明幾百年,而宇宙(太陽系)100億年論述題*請扼要回答生物與非生物、動物和植物的異同點。第三部分1人類與與動物界分離的標志是什么?以制造石器工具,學會用火為標志,與動物界分離2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是什么?個階段的時間越來越短,生產力越來越發(fā)達,科技發(fā)展越來越快(呈非線性關系)*3地球史分為幾個一級地質年代單位?那幾個?太古宙:25-46億年,原始蛋白質和原核生物(細菌和藍藻)元古宙:5.4-25億年,低等無脊椎動物和軟軀體動物,海生藻類和高級藻類顯生宙:(5.4億年以來)*4顯生宙可分為以幾個二級地質年代單位?那幾個?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251-540百萬年;中生代65-251百萬年;新生代65百萬年以來。*5地球已發(fā)生重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有幾次?重大生物集群滅絕(絕種,終極滅絕,沒有譜系留下來)事件(7):元古宙末(650Ma)、寒武紀末(495)、奧陶紀末(435)、晚盆泥末(365)、二疊紀末(251)(恐龍和晡乳類出現)、三疊紀末(203)和白堊紀末(65)*6恐龍滅絕和靈長類的出現是出現什么地質年代(第三地質單位)?恐龍滅絕和靈長類的出現在白堊紀末(65)7何謂太陽活動?太陽活動指太陽上發(fā)生的一系列物理過程的總稱8太陽活動的主要現象有那些?太陽活動(solaractivity)主要有:黑子、(色球層的)、光斑、譜斑、耀斑、日珥、日冕及日冕層的膨脹(太陽風)等*9何謂太陽常數?其值是多少?在日地平均距離(1.496X108km)處的地球大氣頂界,垂直于太陽光線的1cm2面積上,每分鐘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稱為太陽常數,以熱量單位表示為8.25J/1cm2分。10類地行星、巨行星和遠日行星的主要區(qū)別(物質結構)在那里?類地行星離太陽較近、含重元素高、內部存在金屬核: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具有體積小、質量小、密度大等共同特征。巨行星由氫、氦氖等輕元素組成。木星和土星體積巨大,質量大,密度小遠日行星主要由氮、碳、氧及其氫化物組成,密度介于上述兩類行星之間,離太陽遠,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11太陽系由那些物體組成?太陽系構成:太陽、9大行星及其衛(wèi)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12太陽黑子數的變化是否會導致太陽常數的變化?什么變化關系?會,變小*13太陽黑子活動有那幾類周期?11.1年周期、22年磁周期、80年周期和數百年一遇的蒙德極小期。論述題:請你從地球物理學的角度談談你對太陽的認識(7,8,9,11-13)第四部分*1天文單位是如何定義的?日地平均距離1.49*108km*2-6地球較其它行星具備了那些有利于生命演化的條件?為什么地球是人類的唯一家園?地球大氣圈對生命演化起到什么作用?地球巖石圈對生命演化起到什么作用?地球磁場對生命演化起到什么作用?2-6逃逸速度大小-氣圈形成及厚??;水汽;氧(21%!-生命和光合作用);臭氧(溫室效應和吸收紫外線);CO2溫室效應;b地球磁場(永久偶極磁場),阻擋或捕獲來自太陽和宇宙的高能粒子(射線),保護生物界免受宇宙的射線的傷害;c密度(大,有重元素,大量元素(生命過程大量需要的):Ca,Mg,P,K,S,Na;微量元素(生命過程需極少,但不可缺少):Cu,Zn,B,Mn,Mo(鉬),Co(鈷),Fe,Al,Cr(鉻),F,I,Br,Si,Sr(鍶),Ti(鈦),Sn,Ga(鎵);d巖石圈(水、土壤生物,陸地動植物;層圈分異->板快運動物質、能量的交換)7當位于西經90度的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時間是2日下午5點(17點),此時位于東經116度的北京的時間是幾時?略8天球坐標的基本假設是什么?其研究對象是什么?假想太陽和和恒星繞地球運動!研究天體的視位置和視運動。將地理坐標系擴展為半徑為無窮大的球系(體)9何為黃道?黃極?太陽的視運動軌線為黃道;用赤經和赤緯過地心的黃道法線為黃極(黃北極,黃南極)*10何為黃赤交角?它等于幾度?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黃赤交角)為23026‘21.42”;11在天球坐標里是如何確定地平面的?如以觀察者為中心,上下線交天球于天頂和天底;垂直該線且過觀察者的平面為地平面(因人的位置而異)12白道和黃道的交角是幾度?月亮繞地球的軌線為白道,與黃道交角509’13產生潮汐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月垂點離月球近,所受月球的引力大于地球的平均值,其差值產生了指向月球的引潮力(漲潮);而地球的反垂點所受月球的引力小于地球的平均值,其差值產生了背向月球的引潮力(也是漲潮)14潮汐摩擦對海洋對流起什么作用?潮汐與潮流與海底、海岸的摩擦(潮汐摩擦)所產生的熱是海洋對流的重要能源之一15何為太陽的回歸運動?太陽相對于天赤道的上下往復運動,稱為太陽的回歸運動;所能到達的南北界限為南北回歸線。論述題*為什么說地球是人類的唯一家園?(2-6)第五部分1地球有幾種基本運動,那幾種?14。2地球穿越銀道面運動的平均周期大概是幾年?6700萬;3地球隨太陽繞銀心運動的周期大概為幾年?2.9億;*4產生地球章動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其平均周期是多少?地軸晃動,18.61年;*5產生地球浮動的物理原因是什么?行星攝動*6地球近日點的進動周期是多少年?2.19萬;*7米蘭科維奇的軌道三參數是什么?軌道偏心率、歲差、黃赤交角;*8地球軌道偏心率的平均周期是多少?9.5萬,40萬;*9產生歲差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其平均周期是多少?地軸發(fā)生進動,2.55萬;*10黃赤交角變化的平均周期是多少?4萬;11地球晝夜長短、四季變化和氣候帶的形成是有地球的何種運動所決定的?地球公轉;12地球自轉速率變化有幾種形式?長期減慢、地質時期變化、周期變化和不規(guī)則變化;13地球自轉對地球生物起什么作用?日夜變化(溫度、氣壓、降水、山谷風、海陸風)是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的循環(huán))制造有機物以及人類、動物形成生活習慣(生物鐘)的決定性條件;論述題請談談你對地球基本運動的認識。(1-12)第六部分1、被大氣吸收的短波輻射占太陽輻射的百分之幾?19%被地球下墊面吸收的短波輻射占太陽輻射的百分之幾?71%*按溫度隨高度的變化分,大氣的垂直結構可分為幾層?其溫度分布各有什么特點?大氣由對流層(8-18km,隨緯度而異;1%的厚度占75%的質量;垂直溫度梯度-0.65oC/100m;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平流層(對流層頂-50km,由于臭氧的吸熱,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83oC3oC)、中層(50-80km,溫度隨高度迅速減小,-3—113oC;沒有水汽,沒有云層)、熱層(分子氧和原子氧幾乎吸收了全部<0.17微米的紫外線、分之少無法熱傳遞,溫度迅速隨高度增加;-113-+1000K;沒有明顯頂部,上界為250-500km)和外層(熱層頂以上、與星際空間過度地帶;*對流層大氣的特征時間尺度是多少?1個月。*何謂溫室效應?陽光下的玻璃房,玻璃房里的物體也輻射能量,但由于溫度比太陽低許多,故不是輻射能量較高的可見光,而是能量較低的紅外線(輻射)。但紅外線不易通過玻璃,……*溫室氣體的必備條件是什么?一是對短波輻射透明,以保證地表面在白天吸熱;二是對某些長波輻射具有強烈的吸收作用(增溫),從而使地球晚上對太空的長波輻射能量的總量減少(地球輻射凈收入增加)。晚上不會太冷。*大氣里常見的溫室氣體有哪些?常見的溫室氣體:CO2,水汽H2O,CO,CH4,O3。天文輻射的時空特點有那些?天文輻射的特點:空間上:熱量分布不均勻,赤道多,極地少;氣溫隨緯度而異,氣候帶;時間上:冬小夏大,四季氣候*工業(yè)前大氣里的CO2含量是多少?1970和1993年各又是多少?280、325、357ppm;*平流層臭氧的主要作用有那些?1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輻射;2由于是平流層的主要熱源,因此決定了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從而對大氣環(huán)流和地球氣候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什么平流層的臭氧層很?。砍粞鯇樱?0-30km大氣里的臭氧濃度最大(太高,紫外線強,幾乎全分解為氧原子,沒有氧分之;太低,紫外線弱,幾乎不分解出氧原子)*南極臭氧洞有什么特點?南極臭氧洞:時間上的洞:每年9-10月南極上空大氣的臭氧含量急劇下降,形成時間的谷;空間上:一般隨緯度增加臭氧增加,但到了南極環(huán)極渦旋外達到極大值,而后進入環(huán)極渦旋后,總量急劇下降;390-420降到210-290ppm(1979)1985年降到170ppm。平流層臭氧首先表現出較大的年際波動,也已顯示出長期逐步下降的趨勢,南極和北極地區(qū)在各自的春季都出現了臭氧洞,南極更明顯。*有關南極臭氧洞形成機制的理論主要有幾種?那幾種?南極臭氧洞的4種形成機制:太陽活動周期有關;火山活動有關;人類活動有關(鹵代烴,如1個氟氯昂光解放出1個氯原子,1個氯原子可以和105個平流層的臭氧反應);與當地的天氣動力學有關:4-9月南極冬天沒有太陽,臭氧產生很少;而同時,環(huán)極渦旋(環(huán)流)使平流層溫度極低,破壞了臭氧的形成;而且阻止了極區(qū)大氣與中低維大氣的交換(從而使中低維平流層產生的臭氧不能輸送到南極。北極地區(qū)的環(huán)流渦旋弱、時間短無法阻止極區(qū)大氣與中低維大氣的交換。論述題*請你談談你對大氣溫室效應的認識。(5,6,7,9)*請你談談你對臭氧和南極臭氧洞的認識。(10-13)第七部分天氣系統(tǒng)的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分別為多少?天氣系統(tǒng)尺度:數千千米~幾百米;數日~幾個小時或更短。*氣團形成的主要條件有那些?氣團形成的主要條件:一是具有大范圍性質比較均勻的下墊面;二是具有有利于空氣停滯和緩行的大氣環(huán)流條件。*什么是鋒(面)?其特點有那些?不同性質的兩個氣團的交界區(qū)(與氣團的厚度相比,很薄),故成為鋒面。特點:很薄,很廣,坡度很?。?lt;1度),氣象要素值變化劇烈。冷鋒過境和暖鋒過境的天氣有何區(qū)別?冷、干、短雨;--暖、濕、長雨;*北半球的氣旋有那些特點?北半球氣旋中心低壓的水平氣流呈逆時針方向向中心輻合;*北半球的反氣旋有那些特點?北半球反氣旋中心氣壓高的水平氣流呈順時針方向向外輻散。天氣圖上的氣旋和反氣旋的等壓線的間距是多少?1.5hpa。氣旋東移時,其中心南側的東部和西部的天氣有什么不同?中心南側的東部為暖鋒天氣,中部為暖氣團天氣,西部為冷鋒天氣。熱帶氣旋是如何獲得巨大的動能?水汽潛熱的釋放。大氣基本環(huán)流有幾圈?那幾圈?3圈。低維、中維和高維環(huán)流。形成極地高壓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極地冰川是一巨大的冷源使極地上空的低層大氣下沉堆積。*形成亞熱帶高壓的基本原因是什么?赤道太陽加熱空氣抬升在對流層上部向南、北中緯度流動。在北半球,隨緯度的增加地轉偏向力加大,大氣右轉,至300偏轉達900,空氣變?yōu)橛晌飨騽舆\動與緯向平行,南北向的大氣運動受阻,在300下沉,部分下沉氣流堆積成為亞熱帶高壓。形成副極地低壓的基本原因是什么?中緯環(huán)流低層北上氣流在600附近的副極地地區(qū)與北極南下的冷空氣相遇,被迫抬升形成了副極地低壓區(qū)。*江淮地區(qū)梅雨的天氣條件是什么?靜止鋒或固囚鋒*南、北緯30—35度地區(qū),由于氣流被壓向地面,形成“亞熱帶高壓帶”。在此帶因空氣壓縮變熱,加大容納水分能力,從而蒸發(fā)量大,降雨量少,??沙霈F沙漠。但我國東部30-35度地區(qū)卻雨量充沛,為什么?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擋作用,改變了氣流運動的結構;大部分地區(qū)面臨大海,水汽供應充足;南下的冷氣團何為季風?東亞季風有什么特點?在一個大的范圍地區(qū)內,盛行風向或氣壓系統(tǒng)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而且隨著風向或氣壓系統(tǒng)的季節(jié)變化,天氣氣候也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冬季東亞氣流為從內陸向海洋的偏北氣流(冬季風,冷、干晴);夏季東亞氣流為從海洋向內陸的偏南氣流(夏季風,暖、濕多雨)。論述題1請談談你對氣團和鋒及有關天氣演變(冷-暖;晴-雨)的認識(1-4)。2亞熱帶高壓帶的氣候有什么特點?而在該地區(qū)的我國東部氣候又有什么特點?為什么?(15)第八部分*1請扼要闡述水的重要性。地球區(qū)別于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參與地表物質和能量轉化;是生命(生物)形成、組成、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水循環(huán)調節(jié)氣候,凈化大氣;水與各圈層的相互作用使地球系統(tǒng)的個類運動得以處于周期和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2請扼要闡述水圈的構成。水圈的構成: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地下水、冰川和大氣水分。*3淡水占全球總水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淡水只占全球總水量的2.7%*4江河、湖、土壤和大氣圈中的水占淡水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淡水中的0.55%為江河、湖、土壤和大氣圈中的水。5水循環(huán)的物理過程是由哪三部分組成?水循環(huán)的物理過程:通過蒸發(fā)、降水(雪)、徑流完成全球水分循環(huán)。*6何為水量平衡?水量平衡:通過水分的循環(huán),地球上的各種水體得以相互溝通、轉換,水也得到更新(溶解物的補充、更新),從而使地球上的水處在動態(tài)平衡之中,稱為水量平衡。7何為河口?河口:指河流與海洋、湖泊、沼澤或另一河流的交匯處*8影響河流水量的主要因素有幾個?那幾個?影響河流水量的因素:流域面積、流域的形狀和流域的海拔高程。*9水情要素有那幾個?水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水溫、泥沙和河流水化學*10影響洪水的4大因素是什么?形成洪水的4大因素:暴雨特性、流域特性、河槽特性、人類活動。11制約河流的發(fā)育和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氣候(降水、蒸發(fā)、濕度、溫度和風)嚴格制約著河流的發(fā)育和地理分布。12雪線是如何定義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限。13冰川的形成的前提地理條件是什么?前提條件:地理位置高于雪線論述題請你談談你對水和水的重要性的認識。(1-6;第九部分的1-4人口、人類活動對淡水和水平衡的影響)第九部分請簡述冰川對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影響。對氣候冷源強大的高壓中心,南極盛行南風和東南風;阻止氣旋進入南極大陸降水少b對水循環(huán)既是水源也是水匯;全球每年消融3000km3,是全世界河流水量的3倍;是江河水量的補給來源對植被冰川的推進將摧毀植被;冰川退縮,植被和土壤重新發(fā)育.*保持動態(tài)平衡而且可以直接為人類所利用的淡水總量是多少?人類通過水庫控制的淡水總量是多少?上限可供養(yǎng)的人口的總量是多少?只有7000km3,水庫控制了2000km3;上限可供養(yǎng)人口200-250億。請簡述水的自凈能力。污染物質進入天然水體后,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將使水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降低,這種現象或能力叫做水的自凈能力。*何為水污染?當水體的污染物質含量超過自凈能力,造成水質惡化,破壞了水體的正常功能。為什么海洋對多變的大氣起著穩(wěn)定化的作用?因為海洋具有巨大熱容量。為了維持地球大氣系統(tǒng)高低緯度的能量平衡,必有低緯度向高緯度的熱輸送。全球平均而言,海洋和大氣各承擔多少分額的經向熱輸送?海洋承擔了將近33%的經向輸送任務,其余的67%為大氣所承擔。在各個緯度帶,海洋和大氣輸送的相對貢獻是不同的。北半球在多少緯度之間海洋的熱輸送超過了大氣的輸送?最大值出現在多少緯度的地區(qū)?在該地區(qū)那里海洋的熱輸送占總經向的熱輸送的百分比是多少?在0--300N的低緯度地區(qū),海洋輸送超過大氣的輸送,最大值出現在200N。那里海洋輸送占總輸送的74%。但在30N以北,大氣輸送超過了海洋輸送在北半球什么地區(qū)(緯度)大氣的經向熱輸送出現最大值?在500N大氣輸送出現最大值。*請說說你對厄爾尼諾的認識(既厄爾尼諾有什么特點?)?!な潜韺雍K漠惓T雠弧こ霈F在厄瓜多爾和秘魯北部沿岸(有時在智利);·與太平洋海平面氣壓的變化(南方濤動)有關;·反復出現但無固定的周期;·涉及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上升;·是一股沿秘魯海岸向南的暖流;·伴有向西的赤道信風減弱;.在圣誕節(jié)前后出現;·一般持續(xù)12一18個月左右。*將使氣球氣候在大范圍內出現異常。論述題*請說說你對厄爾尼諾的認識(既厄爾尼諾有什么特點?)。*請說說你對水的認識。第十部分*1地球物理性質包括哪些基本的物理量?地球內部的密度、壓力、重力、地磁、彈性及地熱2地球上最大的重力加速度和最小的重力加速度分別在哪里?赤道處重力最小為9.780318m/s2,兩極最大為9.832177m/s23何為地內壓力?地內壓力是由其上層地球物質的總量產生的靜壓力地內壓力*4地內物質能發(fā)生變運動和移位的兩個重要前提(原因)是什么?地球具彈、塑性是地內物質能發(fā)生變運動和移位的重要原因。*5研究地震波的兩個重大意義是什么?研究地震波的意義:進行地震預測;地震波在地內的傳播特點,是了解地內各圈層物質特性的主要線索。6地震波按傳播方式有幾種?體波和面波。*7地震波縱波波速的大小與介質的什么物理屬性有關?地震波縱波波速的大小與介質的密度、彈性和切變模量有關*8地震波橫波波速的大小與介質的什么物理屬性有關?地震橫縱波波速的大小與介質的密度、切變模量有關。9剛性變大或密度變小波速將如何變化?剛性變大或密度變小波速將變大。*10流體里的橫波波速是多少?0*11何謂重力均衡理論?在地球的單位截面上,無論高低任一個垂直柱體中的巖石總質量是個常數*12地球可分為哪三大圈層?其劃分依據是什么?地球三層構造根據莫霍面和古登堡丕連續(xù)面可以把地球內部分為:地殼(A,莫霍面以上),地幔(莫霍面以下-古登堡丕連續(xù)面以上)、地核(古登堡丕連續(xù)面以下,液體!)三個主要圈層地*13莫霍洛維奇不連續(xù)面是如何確定的?古登堡丕連續(xù)面是如何確定的?莫霍洛維奇不連續(xù)面,或莫霍面:(第一個界面)位于5—60km處,大陸部分平均深33km最深可達60km上,大洋區(qū)較淺,平均為11—12km有些地區(qū)小于5km,最淺處不足0.5km。。在界面附近,Vp(縱)由7.6km/s突增至8.1km/s,r,Vs(橫)由4.2km/s.突變?yōu)?.6km/s。古登堡丕連續(xù)面:在2885-2891km深處:Vp由13.64km/s變?yōu)?.98km/s,Vs由7.23km/s突然消失(液體?。。?14軟流圈是如何確定的?軟流圈(低速帶):60-年代初發(fā)現上地幔B層的下部(60—250km),地震波波速不僅未隨深度而增加反而逐漸降低,尤以在100—150km深度處降低較多,以后又逐漸增加,這個帶稱為“低速帶”軟流圈(低速帶):*15請簡述地球內部圈層的成因機制。地球內部圈層的成因:地球內部加熱;原始物質分異;分層作用原始物質熔離出重金屬鐵和鎳(下沉為地核);殘留物質形成地幔。地幔的B層內發(fā)生了玄武石的熔離作用(較輕,上升形成地殼)16隕石可分為幾類?石隕石、鐵隕石和鐵石隕石。論述題*請簡述地球物理學家是如何利用地震波來進行地球內部的圈層劃分的。(4,7-10;12-13)1地球具彈、塑性可以傳播地震波;2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分為體波和面波,根據它們的傳播特點,可以了解地內各圈層物質特性;地震波縱波波速的大小與介質的密度、彈性和切變模量有關;地震波橫波波速的大小與介質的密度、切變模量有關。3剛性變大或密度變小波速將變大;4流體里的橫波波速是0;5莫霍洛維奇不連續(xù)面,或莫霍面:(第一個界面)位于5—60km處,大陸部分平均深33km最深可達60km上,大洋區(qū)較淺,平均為11—12km有些地區(qū)小于5km,最淺處不足0.5km。。在界面附近,Vp(縱)由7.6km/s突增至8.1km/s,r,Vs(橫)由4.2km/s.突變?yōu)?.6km/s。古登堡丕連續(xù)面:在2885-2891km深處:Vp由13.64km/s變?yōu)?.98km/s,Vs由7.23km/s突然消失(液體?。。?;6軟流圈(低速帶):60-年代初發(fā)現上地幔B層的下部(60—250km),地震波波速不僅未隨深度而增加反而逐漸降低,尤以在100—150km深度處降低較多,以后又逐漸增加,這個帶稱為“低速帶”軟流圈(低速帶):60-年代初發(fā)現上地幔B層的下部(60—250km),地震波波速不僅未隨深度而增加反而逐漸降低,尤以在100—150km深度處降低較多,以后又逐漸增加,由此推得該帶塑性大,這個帶稱為“低速帶”或軟流圈;7地球三層構造根據莫霍面和古登堡丕連續(xù)面可以把地球內部分為:地殼(A,莫霍面以上),地幔(莫霍面以下-古登堡丕連續(xù)面以上)、地核(古登堡丕連續(xù)面以下,液體!)三個主要圈層地第十一部分1、何為磁偏角?其值是多少?磁軸與地球自轉軸的夾角,11.5度。2、*磁場三要素是什么?磁偏角、磁傾角和磁場強度。3、*何為范艾倫帶?閉合的磁力線捕獲了65000km以上的帶電粒子而形成的環(huán)繞地球的宇宙射線帶。為什么地球內部不可能是磁性體?當溫度超過居里點時,鐵磁體就不能保留磁性,鐵磁體的居里點是500—700℃,而地殼深部的溫度已遠遠超過此數值。何為磁暴?突然性的變化表現為幾天或幾小時內磁場強度的大幅度變化(可達幾個安培/米),這種突然性變化稱為磁暴*何為地磁異常?在實際測定時,所測的地磁要素數值與“正常值偏離,稱為地磁異常(magneticanomaly)。*磁異常的物理原因是什么?是地殼中具磁性的礦物和巖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場疊加在正常磁場上的表現。何為古地磁?是指地質歷史時期的地磁場。何為(熱)剩余磁性?巖石在其形成過程中因受古地磁場的影響而獲得磁性,這種磁性與古磁場方向是協(xié)調的,這些受磁化的巖石在磁場發(fā)生改變后,仍可將原來磁化的性質部分地保留下來,形成所謂“剩余磁性”(remanent,magnetism)或熱剩磁影響地熱增溫率變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地巖石的密度、導熱率、離熱源的遠近及所處的地質構造條件等*內熱能的主要來源有幾個?是現代地球科學認為地內熱能的來源主要是由地內放射性物質蛻變產生的熱能,其次是重力能和地球自身的旋轉能。論述題談談你對地球磁場的認識(1-9,應用)第十二部分1請按結構尺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給出生物界生命的組織水平。大分子細胞組織器官個體2請按結構尺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給出生態(tài)界生命的組織水平。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3請論述生物與環(huán)境的辨證關系。十分復雜,互為因果*生物依賴環(huán)境,離不開環(huán)境、生物響應環(huán)境為第一;環(huán)境控制、塑造著生物的生理過程、形態(tài)分布、和地理分布;*群落里的不同物種的生物互相依賴、互為環(huán)境為第二,在特地的地理和環(huán)境中,群落里的不同物種生長、繁衍互相制約,同生共長,生物鏈不能中斷。*生物群體改造、影響環(huán)境以及環(huán)境響應生物群落雖較弱,但不可忽略;如植被既可改變土壤成分結構(酸、堿度),還可影響水汽循環(huán)、降水和溫度。*人類是生物,具有其它生物所無法相比的極大的能動性。其行為對以其它生物所構成的環(huán)境和對以自然因素所構成的自然環(huán)境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4什么叫生境?生物及其群體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態(tài)因素總和。*5什么叫生物適應?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個體發(fā)育和行為方式(葉、根、花的形狀、顏色、結構)等在生存競爭中形成適合環(huán)境條件的一定性狀的現象。6為什么生物會具有生物適應性?生物適應是生物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7什么叫生物的趨異適應?是指同一種生物由于不同環(huán)境的影響,在形態(tài)、生理和行為等方面產生不同的生態(tài)適應。*8請論述生物適應性的辨證作用。一、環(huán)境緩變時適應性保證了生物的生存和發(fā)展;二、適應性使生物的生態(tài)適應范圍變得很小而易遭毀滅(尤其是環(huán)境異變變時)*適應保證了生物的生存和發(fā)展生物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中,自始至終伴隨著生物的適應過程,演化的結果提供了更多的適應素材,增加了生物適應的方式和量值;反過來適應也增添了生物演化的動力和途徑,有利于物種的自然選擇和物種漸變形成新種,同時使演化產物經受適應的考驗,從而控制著演化的方向與格局,由此出現由原核到真核、單細胞到多細胞、簡單到復雜、低級到高級、種類由少到多的演化趨勢。*適應性也會出現不利生存的情形。這是由于環(huán)境條件的經常變化與生物遺傳上的穩(wěn)定性間產生矛盾,因此適應是相對的、暫時的,生物的適應性僅在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具有意義,環(huán)境一旦顯著變化,以前的適應性就會喪失。此外,當生物的適應沿著一個不變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可能會導致出現高度特化的現象,使生物絕對依賴于導致這種適應的環(huán)境,結果可能使生物的生態(tài)適應范圍變得很小而易遭毀滅。因此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生物適應的意義和作用。9何為生物指示性?指根據生物種或其群體、或生物的某些特征來確定地理環(huán)境中其他成分的現象。10何為種群?我們把占據著一定環(huán)境空間的同一種生物的個體集群稱作種群。*12種群結構的二要素是什么?年齡結構和性比。13生物地理隔閡區(qū)是如何形成的?物種越過海洋、高山等障礙物在另一遠地區(qū)建立物種;或向邊界擴散后,中間地區(qū)的物種滅絕都可形成生物(物種)地理隔閡區(qū)。*14生物競爭有什么意義?同物種個體間的競爭成為種內競爭,有利于保持物種種間競爭:異種個體間的競爭則建立起棲息地內的群落動態(tài)平衡。論述題*請根據生物與環(huán)境的辨證關系論述人類為什么要保護環(huán)境。生物與環(huán)境的辨證關系。十分復雜,互為因果*生物依賴環(huán)境,離不開環(huán)境、生物響應環(huán)境為第一;環(huán)境控制、塑造著生物的生理過程、形態(tài)分布、和地理分布;*群落里的不同物種的生物互相依賴、互為環(huán)境為第二,在特地的地理和環(huán)境中,群落里的不同物種生長、繁衍互相制約,同生共長,生物鏈不能中斷。*生物群體改造、影響環(huán)境以及環(huán)境響應生物群落雖較弱,但不可忽略;如植被既可改變土壤成分結構(酸、堿度),還可影響水汽循環(huán)、降水和溫度。*生物對環(huán)境的變化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但這種適應性是有限度的。適應是相對的、暫時的,生物的適應性僅在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具有意義,環(huán)境一旦顯著變化,以前的適應性就會喪失。如果人類活動使某些生物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顯著變化,可能會導致這些生物的滅跡。如瀕臨珍稀物種。*人類是生物,具有其它生物所無法相比的極大的能動性。其行為對以其它生物所構成的環(huán)境和對以自然因素所構成的自然環(huán)境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任何環(huán)境(生物和自然)的變化都將影響到人類的生活質量,嚴重的環(huán)境變化還將影響到人類的繁衍。第十三部分*1、造成種群衰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造成種群衰亡的原因:①種群密度過低,雌雄個體難以相遇,從而降低其繁殖力;②種群內個體數量太少,容易產生近親繁殖,使后代體質減弱、死亡率增加等;③物種的絕滅也可能與不適應環(huán)境變化相關;④也有可能是由于新物種的入侵,使原有物種在種間競爭中被淘汰;⑤人類對自然種群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境惡化,加速種群絕滅等。2、何謂生態(tài)入侵?所謂生態(tài)入侵是指某些生物種類因偶然的機會進入某一適宜其生存和繁殖的地區(qū),使得其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分布區(qū)逐步穩(wěn)定擴展的過程*3種群調節(jié)有幾類?種群調節(jié)分為種內密度調節(jié)、種間密度調節(jié)和非密度調節(jié)三種5種間密度調節(jié)的主要方式有哪些?種間密度調節(jié)的主要方式:捕食、寄生和種間競爭共同資源因子6群落正相關關系按其作用程度可分為幾類?正相關關系可按其作用程度分為偏利共生、互利共生和原始協(xié)作三種類型*7種群在演化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4大類環(huán)境適應對策,它們分別是哪4類?種群在演化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各種適應特性,除了前已提及的形態(tài)適應、生理適應等生物學適應對策外,還存在另一大類適應對策,即生態(tài)適應對策8何謂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一個群落被性質不同的另一個群落所替代*9請闡述生物多樣性的內涵。生物的多樣性內涵:遺傳多樣性(一個物種內個體與種群之間的差異)物種多樣性(一個區(qū)域內動植物和其它生物的多類型)生物群落(生態(tài))多樣性(一個地區(qū)內的各種各樣的生境)功能多樣性(一個生物系統(tǒng)內生物的多作用性)生物多樣性的應用10何謂優(yōu)勢種?優(yōu)勢種在生物群落中每個物種或種群所起的作用和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據此劃分為許多群落成員型。其中凡是個體數量多、體積和生物量大、覆蓋地面的程度也大的物種叫做優(yōu)勢種。*11何謂建群種?建群種優(yōu)勢種中的最優(yōu)勢者,在建設群落、決定群落內部結構和特殊環(huán)境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物種叫做建群種,通常其覆蓋度、生物量或占有空間是最大的。第十四部分*1、何謂生態(tài)位?生態(tài)位是指物種在生物群落或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地位和角色。影響陸地植物群落外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取決于植被的特征、物種的組成、植物的季相、植物的生活期請解釋群落的垂直結構(成層現象)。生物群落形成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的逐漸分化,導致對環(huán)境有不同需求的物種生活在一起,各自占據群落中的一定空間,群落的這種垂直分化稱作群落垂直成層現象。請說明群落的成層的意義。群落的成層現象保證了生物群落在單位空間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條件。何謂群落的鑲嵌性?一個群落內在水平方向上出現不一致的現象,形成許多(小環(huán)境)斑塊的現象就稱為群落的鑲嵌性形成群落交錯區(qū)的主要條件有哪些?相鄰群落的滲透力應大致相似,其過渡帶需相對穩(wěn)定,具有兩個群落交錯的生物類群等。邊緣效應的形成必須在具有特性的兩個群落或環(huán)境之間,還需要一定的穩(wěn)定時間。*7、何謂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自然界生物群落通過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其生存環(huán)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著,共同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這樣的整體就是生態(tài)系統(tǒng)。*8、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哪些共性?無論何種類型或大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們都有著彼此共同的特性,即都具有一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同時作為一種與外界環(huán)境緊密相聯、相互作用的開放系統(tǒng),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自我維持、自我復原和重建的能力,*9、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有哪些?任何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二大部分組成,生物成分又因取得能量的方式不同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非生物成分在生態(tài)系統(tǒng)里起者什么作用?有哪幾類?非生物成分。包括:①氣候因子,如光、溫度、濕度等;②無機物質,如水、氧氣、二氧化碳、礦質鹽類等;③有機物質,如糖類、蛋白質、腐殖質等。非生物成分或稱環(huán)境系統(tǒng)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也是生物的生存場所。11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哪些基本功能?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有其基本功能,這就是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和信息傳遞。12請簡單描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它通過綠色植物的固定而輸人到系統(tǒng)里,保存在有機物中,并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向下一營養(yǎng)級傳遞,最后由分解者將死亡的有機體分解,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到環(huán)境中。與此同時,各營養(yǎng)級由于呼吸作用均有一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逸散到環(huán)境中。太陽能綠色植物輸人到系統(tǒng)保存在有機物中各營養(yǎng)級的有機體(食物鏈和食物網)分解者分解死亡的有機體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到環(huán)境中13為什么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能保持穩(wěn)定?由于系統(tǒng)經過長期的演化,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達到相互協(xié)調,同時復雜的食物網使能量和物質可以通過多條途徑流動,以致一個環(huán)節(jié)或途徑的中斷或損傷,可以由其他環(huán)節(jié)或途徑來彌補或緩沖,從而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仍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14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調節(jié)機制有哪些?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調節(jié)主要是通過系統(tǒng)的反饋機制、抵抗力和恢復力來實現的。15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哪些共同的特點?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的特點是:1)原來屬于陸地或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和功能在人類的干預下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從而使原來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變成了半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2)原來的生物群落失去了自行控制和恢復的能力,主要依賴于人類的目的而被動演化;3)作為消費者的人類,即是生物群落的組成部分,也是系統(tǒng)的控制者。16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哪些共同的特點?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生產者是蔬菜和農作物;消費者是人類和家禽、家畜。特點:生物-環(huán)境的二元結果變成了農作物-環(huán)境-人三元結果;人類控制系統(tǒng)的演化為主題;種群結構簡單;系統(tǒng)比較脆弱;物質流和能量流大;17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社會-經濟-自然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特點:結構復雜;功能擴大到社會、經濟、環(huán)境;物流大、能流大;生產者是綠地、花園和公園;消費者是人類;無機環(huán)境變?yōu)槌鞘芯坝^,自然的氣候環(huán)境變?yōu)槭苋祟惢顒佑绊懙某鞘袣夂颍ǜ邷?、低濕、風速小、降水多、污染大);*18請簡述自然資源的內涵。自然過程所產生的天然生成物;相對人類的需求和利用而言可作為初始投入;與人類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進步有關;是自然環(huán)境相對人類社會和社會經濟的價值體現;19請簡述自然資源的屬性。自然性與社會性、多功能性和動態(tài)性、區(qū)域性和整體性、豐富性和稀缺性*20導致自然資源希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導致然資源希缺的主要原因(全球性和區(qū)域性的不同)客觀性全球礦產資源儲量的有限性,勘測與開采的有限性;區(qū)域:分布不均衡;國際經濟秩序的不合理;地緣政治性、人口壓力、區(qū)域技術和區(qū)域經濟不適應性(欠發(fā)達);環(huán)境退化*21請簡述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的內涵。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的內涵(明智、長期、高效)生態(tài)倫理學:自然界沒有等級差別,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的價值和權利與人類相同,不能“用盡取絕”;自然資源希缺的客觀性可持續(xù)發(fā)展層次:保護自然資源的潛力和效率不降低;降低資源損耗速度;資源利用按時代配置經濟層次: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提高資源未來生產力的資源利用論述題*請用一個你所熟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談談你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認識。(7-17)在自然界生物群落通過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其生存環(huán)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著,共同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這樣的整體就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無論何種類型或大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們都有著彼此共同的特性,即都具有一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同時作為一種與外界環(huán)境緊密相聯、相互作用的開放系統(tǒng),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自我維持、自我復原和重建的能力。任何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二大部分組成,生物成分又因取得能量的方式不同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或稱環(huán)境系統(tǒng)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也是生物的生存場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形態(tài)結構和營養(yǎng)結構兩方面。所謂的形態(tài)結構是指生物成分迭在空間上的配置與變化,即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來說,更為重要的是依食物關系把各類生物有機地聯結起來的營養(yǎng)結構,既食物鏈。通常所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就是一個食與被食的鏈索關系。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有其基本功能,這就是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和信息傳遞。同時作為一種與外界環(huán)境緊密相聯、相互作用的開放系統(tǒng),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自我維持、自我復原和重建的能力。由于系統(tǒng)經過長期的演化,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達到相互協(xié)調,同時復雜的食物網使能量和物質可以通過多條途徑流動,以致一個環(huán)節(jié)或途徑的中斷或損傷,可以由其他環(huán)節(jié)或途徑來彌補或緩沖,從而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仍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例如: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或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或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等。*請談談你對自然資源的認識(18-21)。自然資源的內涵.自然過程所產生的天然生成物;相對人類的需求和利用而言可作為初始投入;與人類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進步有關;是自然環(huán)境相對人類社會和社會經濟的價值體現;自然資源具有自然性與社會性、多功能性和動態(tài)性、區(qū)域性和整體性、豐富性和稀缺性(要發(fā)揮)。導致自然資源希缺的主要原因(全球性和區(qū)域性的不同):客觀性全球礦產資源儲量的有限性,勘測與開采的有限性;區(qū)域:分布不均衡;國際經濟秩序的不合理;地緣政治性、人口壓力、區(qū)域技術和區(qū)域經濟不適應性(欠發(fā)達);環(huán)境退化。由于自然資源的希缺自然就提出了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這一科學問題。生態(tài)倫理學:自然界沒有等級差別,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的價值和權利與人類相同,不能“用盡取絕”;可持續(xù)發(fā)展層次:保護自然資源的潛力和效率不降低;降低資源損耗速度;資源按時代配制。經濟層次: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提高資源未來生產力的資源利用。一、論述題*談談你對地球系統(tǒng)的認識(1-2)。固體地圈(巖石圈和土壤圈)、水圈、氣圈、生物圈和人類五大子系統(tǒng)構成的十分復雜的巨系統(tǒng)。地球系統(tǒng)有以下主要的特點:無標度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性、開放性(封閉系統(tǒng))、整體性(相互作用)、災害群發(fā)性、受人類影響日趨顯著請你回顧一下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史(3,6,7)。16世紀前,地心學說——日心學說。哥白尼通過長期觀察太陽系各行星與太陽和地球的位置關系,否定了統(tǒng)治一千多年的地心學;17世紀掌握了行星層次天體運動規(guī)律:觀測:伽里略望遠鏡、牛頓望遠鏡(1672,);理論:伽里略力學體系、開普勒三定律發(fā)現了天王星和冥王星,精確測量各行星的軌道、各行星衛(wèi)星的位置和軌道、彗星的位置和軌道;發(fā)現了出許多小行星。20世紀上半葉在恒星層次認識宇宙:宇宙起源理論(三大理論:和恒星演化理論的建立(恒星天文學、恒星物理學、恒星演化理論、恒星光譜學)20世紀下半葉在星系層次認識宇宙:所有電磁波段的觀測:大型的光學望遠鏡、紅外望遠鏡、射電望遠鏡(90年代哈勃望遠鏡的運作),觀測尺度達150億光年(超出銀河系?。挥^測地點發(fā)展到高空(U2飛機)、太空、月亮、宇宙探測器(免受地球的影響);60年代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實現,90年代火星探險計劃的實施——>人類走出地球,進入太空;理論:提出了許多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穩(wěn)恒態(tài)宇宙模型、等級式宇宙模型)3*試敘述恒星演化不同(時期)過程的主要特點。*幼年期:原始星云中心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縮,勢能轉變?yōu)闊崮埽瑴囟壬仙?。不發(fā)光(原恒星);——>中心點燃氫“氫閃”*青壯年期:核心部分的氫不但燃燒,溫度上升至106K,熱核反應開始。熱核爆炸的排斥力與自身吸引力平衡,進入穩(wěn)定的漫長的演化過程*晚年期:恒星中心10%的氫消耗怡盡,核心部分在吸引力的作用下收縮,中心部分密度變大,溫度生高108-109K,,外殼膨脹,密度變小。表面溫度低,但光度大——>紅巨星或超巨星*衰亡期與超新星爆發(fā):恒星內部熱核反應形成鐵元素是衰亡期的標志。因為鐵的熱核反應不但不能放熱,而且將大量吸收熱量。在巨大的向心吸引力的作用下,恒星的內核向中心猛烈坍塌,釋放出巨大的能力,導致恒星外殼爆炸,溫度急劇上升數萬倍、上億倍。短暫的爆炸后,余下的恒星質量在頃刻間坍塌收縮為體積極小、密度極高的致密星。*4請扼要回答生物與非生物、動物和植物的異同點。生物與非生物的物質基礎是一樣的,不存在“有”和“無”的本質的區(qū)別。生物僅僅是非生物演化到特地階段的產物。不同生命(高低)的物質基礎一樣,演化階段一樣。導致不同物種之間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核糖核酸的排列、順序或個數上的極小的不同。*5為什么說地球是人類的唯一家園?逃逸速度大小-氣圈形成及厚?。凰?;氧(21%!-生命和光合作用);臭氧(溫室效應和吸收紫外線);CO2溫室效應;b地球磁場(永久偶極磁場),阻擋或捕獲來自太陽和宇宙的高能粒子(射線),保護生物界免受宇宙的射線的傷害;c密度(大,有重元素,大量元素(生命過程大量需要的):Ca,Mg,P,K,S,Na;微量元素(生命過程需極少,但不可缺少):Cu,Zn,B,Mn,Mo(鉬),Co(鈷),Fe,Al,Cr(鉻),F,I,Br,Si,Sr(鍶),Ti(鈦),Sn,Ga(鎵);d巖石圈(水、土壤生物,陸地動植物;層圈分異->板快運動物質、能量的交換)6請簡單談談你對任意3種地球基本運動的認識地球穿越銀道面運動的平均周期是6700萬;地球隨太陽繞銀心運動的周期大概為2.9億;產生地球章動的物理原因是地軸晃動,其平均周期是18.61年;產生地球浮動的物理原因是行星攝動,周期不定地球近日點的進動周期是2.19萬;米蘭科維奇的軌道三參數是軌道偏心率、歲差、黃赤交角;地球軌道偏心率的平均周期是9.5萬,40萬;產生歲差的物理原因是地軸發(fā)生進動,其平均周期是2.55萬;黃赤交角變化的平均周期是4萬;地球晝夜長短、四季變化和氣候帶的形成是有地球公轉運動所決定的。地球自轉速率變化有以下形式:長期減慢、地質時期變化、周期變化和不規(guī)則變化;*7請你談談你對大氣溫室效應的認識。*陽光下的玻璃房,玻璃房里的物體也輻射能量,但由于溫度比太陽低許多,故不是輻射能量較高的可見光,而是能量較低的紅外線(輻射)。但紅外線不易通過玻璃*溫室氣體的必備條件是一是對短波輻射透明,以保證地表面在白天吸熱;二是對某些長波輻射具有強烈的吸收作用(增溫),從而使地球晚上對太空的長波輻射能量的總量減少(地球輻射凈收入增加)。晚上不會太冷。*大氣里常見的溫室氣體有:CO2,水汽H2O,CO,CH4,O3。*工業(yè)前大氣里的CO2含量是多少?1970和1993年各又是多少?280、325、357ppm這說明了CO2對全球氣候變暖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人類要控制CO2的排放,否則要受到自然的懲罰。*8請你談談你對臭氧和南極臭氧洞的認識。平流層臭氧的主要作用有:1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輻射;2由于是平流層的主要熱源,因此決定了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從而對大氣環(huán)流和地球氣候起著重要的作用。平流層的臭氧層很?。?0-30km大氣里的臭氧濃度最大(太高,紫外線強,幾乎全分解為氧原子,沒有氧分之;太低,紫外線弱,幾乎不分解出氧原子);*南極臭氧洞特點:時間上的洞:每年9-10月南極上空大氣的臭氧含量急劇下降,形成時間的谷;空間上:一般隨緯度增加臭氧增加,但到了南極環(huán)極渦旋外達到極大值,而后進入環(huán)極渦旋后,總量急劇下降;390-420降到210-290ppm(1979)1985年降到170ppm。平流層臭氧首先表現出較大的年際波動,也已顯示出長期逐步下降的趨勢,南極和北極地區(qū)在各自的春季都出現了臭氧洞,南極更明顯。有關南極臭氧洞形成機制的理論主要有:南極臭氧洞的4種形成機制:太陽活動周期有關;火山活動有關;人類活動有關(鹵代烴,如1個氟氯昂光解放出1個氯原子,1個氯原子可以和105人類要控制氟氯昂的排放,否則要受到自然的懲罰。9亞熱帶高壓帶的氣候有什么特點?而在該地區(qū)的我國東部氣候又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在此帶因空氣壓縮變熱,加大容納水分能力,從而蒸發(fā)量大,降雨量少,常可出現沙漠。但我國東部30-35度地區(qū)卻雨量充沛,這是由于: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擋作用,改變了氣流運動的結構;大部分地區(qū)面臨大海;南下的冷氣團。10請談談你對氣團和鋒及有關天氣演變(冷-暖;晴-雨)的認識。氣團的尺度:數千千米;數日~幾個小時;*氣團形成的主要條件:一是具有大范圍性質比較均勻的下墊面;二是具有有利于空氣停滯和緩行的大氣環(huán)流條件。*不同性質的兩個氣團的交界區(qū)(與氣團的厚度相比,很薄),故成為鋒面。特點:很薄,很廣,坡度很?。?lt;1度),氣象要素值變化劇烈。*冷鋒過境和暖鋒過境的天氣區(qū)別:冷、干、短雨;--暖、濕、長雨。*11請你談談你對水和水的重要性的認識。*地球區(qū)別于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參與地表物質和能量轉化,是最位重要的載體;是生命(生物)形成、組成、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水循環(huán)調節(jié)氣候,凈化大氣;水與各圈層的相互作用使地球系統(tǒng)的個類運動得以處于周期和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是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的最基本物質;。*水圈的構成: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地下水、冰川和大氣水分。*淡水只占全球總水量的2.7%;*江河、湖、土壤和大氣圈中的水占淡水總量的百分比是0.55%;*水循環(huán)的物理過程:通過蒸發(fā)、降水(雪)、徑流完成全球水分循環(huán);*水量平衡:通過水分的循環(huán),地球上的各種水體得以相互溝通、轉換,水也得到更新(溶解物的補充、更新),從而使地球上的水處在動態(tài)平衡之中,稱為水量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