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第七版)課件:個人所得稅_第1頁
《稅法》(第七版)課件:個人所得稅_第2頁
《稅法》(第七版)課件:個人所得稅_第3頁
《稅法》(第七版)課件:個人所得稅_第4頁
《稅法》(第七版)課件:個人所得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個人所得稅

CONTENTS目錄01個人所得稅概述02納稅人03征稅范圍04稅率和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05應納稅額的計算06稅收優(yōu)惠與征收管理01個人所得稅概述個人所得稅的概念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所得稅。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并公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公布了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并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多年來,《個人所得稅法》經過了多次修訂,目前適用的《個人所得稅法》是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修訂通過并公布的,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1243分類與綜合相結合將我國個人取得的各種所得劃分為9種類型,適用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稅率和計稅方法。綜合課征可實現公平稅負、調節(jié)收入差距的目的;分類課征計算簡便,可簡化納稅手續(xù),方便征納雙方,減輕納稅成本。累進稅率與比例稅率并用分類所得稅制一般采用比例稅率,綜合所得稅制通常采用累進稅率。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根據各類個人所得的不同性質和特點,將這兩種形式的稅率綜合運用于個人所得稅制。費用扣除方式多樣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本著費用扣除從寬、從簡的原則,對應稅所得,根據情況不同在費用扣除上分別采用定額扣除、定率扣除和會計計算等費用扣除方法。源泉扣繳和自行申報并行源泉扣繳方式主要是由支付人代扣代繳,從而可以降低征管成本。對于無法進行源泉扣除的所得以及綜合所得,由納稅人自行申報,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個人所得稅的及時、足額入庫。特點個人所得稅的特點緩解社會分配不均城鄉(xiāng)居民間、地區(qū)間、行業(yè)間、不同所有制單位的職工間、高低收入群體間的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不僅影響社會穩(wěn)定,而且阻礙經濟發(fā)展。個人所得稅以其累進性,被認為是可對社會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做出普遍矯正的有效手段。增加財政收入就我國目前情況看,由于個人總體收入水平不高,個人所得稅的收入規(guī)模還十分有限。但是,個人所得稅仍不失為一個收入彈性和增長潛力較大的稅種,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個人所得稅的作用分類所得稅制是針對各種不同性質的所得分別規(guī)定不同的稅基和稅率,分別計算應納稅額的一類所得稅。分類所得稅在個人所得稅中使用較多,其計稅依據是法律確定的各項所得,而不是個人的總所得。這類所得稅的稅率多為比例稅率或較低的超額累進稅率。分類所得稅制綜合所得稅制綜合所得稅制是指歸屬于同一納稅人的各項所得(如工資、薪金、利息、股息、財產所得等),無論其來源如何,都作為一個所得總體來對待,并按一個稅率計算納稅的稅制模式。這種稅制模式多采用累進稅率,其優(yōu)點是能夠量能課稅,公平稅負。但是,這種稅制需要納稅人較高的納稅意識與稅收遵從程度以及征收機關的先進征管手段與高效的工作效率。分類綜合所得稅制又稱混合所得稅制,是將分類所得稅和綜合所得稅的優(yōu)點綜合在一起,實行分項課征和綜合計稅相結合的一種所得稅制度。它的主要特點是既堅持了按支付能力課稅的原則,對納稅人不同來源的收入實行綜合計算征收,又堅持了對不同性質的收入實行區(qū)別對待的原則,對所列舉的特定收入項目按特定辦法和稅率課征。分類綜合所得稅制個人所得稅的作用02納稅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業(yè)戶、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投資者、在中國有所得的外籍人員(包括無國籍人員)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等。上述納稅人依據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區(qū)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分別負有不同的納稅義務。居民個人:無限納稅義務非居民個人:有限納稅義務納稅人居民個人——無限納稅義務居民個人負有無限納稅義務,其所取得的應納稅所得,無論是來源于中國境內還是中國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居民個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是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個人居民個人。住所標準時間標準現行稅法中關于“中國境內”的概念,是指中國大陸地區(qū),目前還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qū)。居民個人——無限納稅義務住所標準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個人,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的個人?!傲晳T性居住”,相當于定居的概念,指的是個人在較長時間內,相對穩(wěn)定地在一地居住。它是指個人因學習、工作、探親等原因消除之后,沒有理由在其他地方繼續(xù)居留時所要回到的地方,而不是指實際居住或在某一個特定時期內的居住地?!坝凶∷辈⒉坏扔凇坝蟹慨a”。居民個人——無限納稅義務時間標準我國規(guī)定的時間標準是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所謂境內居住滿183天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在中國境內居住183天。例如,一個外籍人員從2019年1月起到中國境內的公司任職,2019年3月7—12日離境回國向總公司述職,12月23日離境回國。由于該納稅人在2019年納稅年度在中國居住滿183天,該納稅人應為中國的居民個人。居民個人——無限納稅義務【即學即用】依據《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規(guī)定,下列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人員中,屬于中國居民個人的有(

)。A.外籍個人甲2019年9月1日入境,2020年1月1日離境B.外籍個人乙2019年4月1日入境,2019年5月1日離境C.外籍個人丙2019年1月1日入境,2019年6月1日離境D.外籍個人丁2019年1月1日入境,2019年12月1日離境,其間兩次臨時離境各25天E.外籍個人戊2019年1月1日入境,2019年10月1日離境【答案】DE非居民個人——有限納稅義務非居民個人是指不符合居民個人判定標準(條件)的納稅人。非居民個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即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向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是指習慣性居住地不在中國境內,而且不在中國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實際上非居民個人只能是在一個納稅年度中沒有在中國境內居住,或者在中國境內居住不滿183天的外籍人員、華僑或香港、澳門、臺灣同胞。情況一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超過90天的,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該雇主在中國境內的機構、場所負擔的部分,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無住所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累計居住天數,按照個人在中國境內累計停留的天數計算。在中國境內停留的當天滿24小時的,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在中國境內停留的當天不足24小時的,不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情況二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年度連續(xù)不滿六年的,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其來源于中國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上述“居住滿六年”時,對于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離境超過30天的,重新起算上述“居住滿六年”的連續(xù)年限;。非居民個人——有限納稅義務【即學即用】下列各項中屬于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的有(

)。A.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但一個納稅年度中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83天的個人B.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且不居住的個人C.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超過90天不滿183天的個人D.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個人E.在中國境內有住所,并在境內居住不滿183天的個人【答案】BC非居民個人——有限納稅義務03征稅范圍工資、薪金所得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一般來說,工資、薪金所得屬于非獨立個人勞動所得。非獨立個人勞動是指個人所從事的是由他人指定、安排并接受管理的勞動,工作或服務于公司、工廠、行政事業(yè)單位的人員(私營企業(yè)主除外)均為非獨立勞動者。他們從上述單位取得的勞動報酬,是以工資、薪金的形式體現的。在這類報酬中,工資和薪金的收入主體略有差異。工資、薪金所得除工資、薪金以外,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也被確定為工資、薪金范疇。年終加薪、勞動分紅不分種類和取得情況,一律按工資、薪金所得課稅,津貼、補貼等則有例外。根據我國目前個人收入的構成情況,規(guī)定對于一些不屬于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于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予征稅。(獨生子女補貼;執(zhí)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貼;托兒補助費;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工資、薪金所得【即學即用】

王先生所在單位派其到外地出差5天,每天補助200元。王先生需要就其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嗎?【解析】公司補助沒有特殊說明的也要計入工資、薪金所得,故王先生獲得的公司補助1000元也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獎金是指所有具有工資性質的獎金,免稅獎金的范圍在稅法中另有規(guī)定。公司職工取得的用于購買企業(yè)國有股權的勞動分紅,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出租汽車經營單位對出租車駕駛員采取單車承包或承租方式運營,出租車駕駛員從事客貨營運取得的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征稅。【即學即用】出租汽車經營單位對出租車駕駛員采取單車承包或承租方式運營,出租車駕駛員從事客貨營運取得的收入,按(

)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A.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B.工資、薪金所得C.勞務報酬所得D.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答案】B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y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是否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是判斷一種收入是屬于勞務報酬所得,還是屬于工資、薪金所得的重要標準。勞務報酬所得是個人獨立從事某種技藝,獨立提供某種勞務取得的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則是個人從事非獨立勞動,從單位領取的報酬。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擔任董事、監(jiān)事,且不在公司任職、受雇的情形,屬于勞務報酬性質,按勞務報酬所得征稅。對商品營銷活動中,企業(yè)和單位對營銷業(yè)績突出的非雇員以培訓班、研討會、工作考察等名義組織旅游活動,通過免收差旅費、旅游費對個人實行營銷業(yè)績獎勵(包括實物、有價證券等),應根據所發(fā)生費用的全額作為該營銷人員當期的勞務收入,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并由提供上述費用的企業(yè)和單位預扣預繳。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稿酬所得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fā)表而取得的所得。這里所說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圖片、樂譜等能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fā)表的作品,具體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譯的作品等。個人取得遺作稿酬,應按稿酬所得項目計稅。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專利權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或其權利繼承人在一定期間內實施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專有權。商標權是指商標注冊人享有的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即版權,是作者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的專有權。經營所得經營所得,是指:(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yè)投資人、合伙企業(yè)的個人合伙人來源于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生產、經營的所得;(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y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3)個人對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體工商戶以業(yè)主為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個人取得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其他各項應稅所得,應分別按照其他應稅項目的有關規(guī)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而取得的利息,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的利息。按稅法規(guī)定,個人取得的利息所得,除國債和國家發(fā)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外,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股息、紅利是指個人擁有股權取得的股息、紅利。按照一定的比率對每股發(fā)給的息金稱為股息;公司、企業(yè)應分配的利潤,按股份分配的稱為紅利。股息、紅利所得,除另有規(guī)定外,都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的存款自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的個人所得稅。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即學即用】王先生所持有的股票得到年終分紅10萬元,王先生需要按照(

)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A.工資、薪金所得 B.經營所得C.勞務報酬所得 D.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答案】D財產租賃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個人取得的財產轉租收入屬于“財產租賃所得”的征稅范圍,由財產轉租人繳納個人所得稅。在確認納稅人時,應以產權憑證為依據;對無產權憑證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產權所有人死亡,在未辦理產權繼承手續(xù)期間,該財產出租而有租金收入的,以領取租金的個人為納稅人?!拘∷伎肌總€人出租住房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財產轉讓所得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伙企業(yè)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量化資產股份轉讓:集體所有制企業(yè)在改制為股份合作制企業(yè)時,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企業(yè)量化資產,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待個人將股份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除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后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限售股轉讓所得財產轉讓所得限售股轉讓所得個人轉讓限售股或發(fā)生具有轉讓限售股實質的其他交易,取得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限售股在解禁前被多次轉讓的,轉讓方對每一次轉讓所得均應按規(guī)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對具有下列情形的,應按規(guī)定征收個人所得稅:(1)個人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tǒng)或大宗交易系統(tǒng)轉讓限售股。(2)個人用限售股認購或申購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份額。(3)個人用限售股接受要約收購。(4)個人行使現金選擇權將限售股轉讓給提供現金選擇權的第三方。(5)個人協(xié)議轉讓限售股。(6)個人持有的限售股被司法扣劃。(7)個人因依法繼承或家庭財產分割讓渡限售股所有權。(8)個人用限售股償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中由大股東代其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對價。(9)其他具有轉讓實質的情形。財產轉讓所得【即學即用】下列關于個人轉讓限售股計繳個人所得稅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B.限售股在解禁前被多次轉讓的,轉讓方對每一次轉讓所得均應按規(guī)定繳納個人所得稅C.納稅人同時持有限售股及該股流通股的,其股票轉讓所得視同先轉讓限售股,按規(guī)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D.個人轉讓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轉讓收入減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繳納個人所得稅【答案】ABCD偶然所得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得獎是指參加各種有獎競賽活動,通過取得名次得到的獎金;中獎、中彩是指參加各種有獎活動,如有獎銷售、有獎儲蓄,或者購買彩票,經過規(guī)定程序,抽中、搖中號碼而取得的獎金。個人為單位或他人提供擔保獲得的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予他人的,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的情形外,受贈人因無償受贈房屋取得的受贈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偶然所得企業(yè)在業(yè)務宣傳、廣告等活動中,隨機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包括網絡紅包,下同),以及企業(yè)在年會、座談會、慶典以及其他活動中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個人取得的禮品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但企業(yè)贈送的具有價格折扣或折讓性質的消費券、代金券、抵用券、優(yōu)惠券等禮品除外。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主管稅務機關確定。

偶然所得【知識要點提醒】企業(yè)在業(yè)務宣傳、廣告等活動中,隨機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以及企業(yè)在年會、座談會、慶典以及其他活動中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個人取得的禮品收入,應征收個人所得稅;企業(yè)通過價格折扣、折讓方式向個人銷售商品(產品)和提供服務等情形,不征收個人所得稅。企業(yè)發(fā)放的具有中獎性質的網絡紅包,獲獎個人應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具有銷售折扣或折讓性質的網絡紅包,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熬W絡紅包”僅包括企業(yè)向個人發(fā)放的網絡紅包,不包括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贈送的網絡紅包。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贈送的禮品(包括網絡紅包),不在個人所得稅征稅范圍之內。04稅率和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稅率個人所得稅區(qū)分不同所得項目,規(guī)定了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兩種形式。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經營所得——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其他所得項目適用稅率(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20%的比例稅率。稅率綜合所得適用稅率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綜合所得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3%—45%級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36000元的302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25203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169204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319205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529206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859207超過960000元的部分45181920稅率經營所得適用稅率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級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30000元的5%02超過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10%15003超過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105004超過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30%405005超過500000元的部分35%65500稅率其他所得項目適用稅率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為了有效調控居民收入分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對有關項目做了減征的規(guī)定。(1)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2)對個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所得暫減按10%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稅率【即學即用】王先生所在的合伙制企業(yè)年經營所得為13000元,請問王先生適用的所得稅稅率應為(

)。5%

10%

20%30%【答案】A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由于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不同,并且取得某項所得所需的費用也不相同,因此計算個人應納稅所得額應按不同應稅項目分項計算。以某項應稅項目的收入額減去稅法規(guī)定的該項費用減除標準后的余額,為該項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個人取得的各項收入減除稅法規(guī)定的扣除項目或者扣除金額后的余額,它是正確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基礎和前提。收入形式費用扣除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它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1.收入形式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綜合所得: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其他所得:納稅人取得其他形式的所得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2.費用扣除在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時,除股息、紅利、利息所得和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外,一般允許納稅人從收入總額減除一定的費用。3.專項扣除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1)專項附加扣除的范圍及扣除起止時間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大病醫(y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yǎng)老人等支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在納稅人本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本年度扣除不完的,不得結轉以后年度扣除。專項附加扣除的范圍包括:①子女教育;②繼續(xù)教育;③大病醫(yī)療④住房貸款利息;⑤住房租金;⑥贍養(yǎng)老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①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yè)、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子女,按上述規(guī)定執(zhí)行。學前教育階段為子女年滿3周歲當月至小學入學前一月。學歷教育為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入學的當月至全日制學歷教育結束的當月。學歷教育期間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觀原因休學但學籍繼續(xù)保留的休學期間,以及施教機構按規(guī)定組織實施的寒暑假等假期。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父母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選擇由雙方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局R要點提醒】子女處于滿3周歲至小學入學前的學前教育階段,但確實未接受幼兒園教育的,仍可享受子女教育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例題6-1】某員工2018年入職,2019年3月份向單位首次報送其正在上幼兒園的4歲女兒相關信息,請問3月份該員工可在本單位發(fā)工資時扣除子女教育支出是多少?如果該員工女兒在2019年3月份剛滿3周歲,則可以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支出是多少?【解析】如果該員工女兒在2019年3月份已滿4周歲,3月份該員工可在本單位發(fā)工資時扣除子女教育支出3000元(1000元/月×3個月)。如果該員工女兒在2019年3月份剛滿3周歲,則可以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支出僅為1000元(1000元/月×1個月)。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即學即用】對于存在離異重組等情況的家庭子女而言,該如何享受政策?【解析】由子女父母雙方協(xié)商決定。一個孩子總額不能超過1000元/月,扣除人不能超過2個。【例題6-2】某員工3月新入職本單位開始領工資,其5月份才首次向單位報送正在上幼兒園的4歲女兒相關信息。請問當5月份該員工可在本單位發(fā)工資時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是多少?【解析】5月份該員工可在本單位發(fā)工資時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金額為3000元(1000元/月×3個月)。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②繼續(xù)教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xù)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xù)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個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xù)教育,符合上述規(guī)定扣除條件的。可以選擇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本人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同時接受多個學歷繼續(xù)教育或者取得多個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證書,多個學歷(學位)繼續(xù)教育不可同時享受,多個職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不可同時享受。學歷(學位)繼續(xù)教育與職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可以同時享受。學歷(學位)教育,是否最后沒有取得學歷(學位)證書,憑學籍信息扣除,不考察最終是否取得證書,最長扣除48個月。48個月后,換一個專業(yè)就讀(屬于第二次繼續(xù)教育),可以重新按第二次參加學歷(學位)繼續(xù)教育扣除,還可以繼續(xù)扣48個月?!纠}6-3】納稅人已就業(yè)子女的學歷繼續(xù)教育支出可以由父母扣除嗎?【解析】如果子女已就業(yè),且正在接受本科以下學歷繼續(xù)教育,可以由父母選擇按照子女教育扣除,也可以由子女本人選擇按照繼續(xù)教育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③大病醫(yī)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fā)生的與基本醫(yī)保相關的醫(y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y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y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納稅人發(fā)生的醫(yī)藥費用可以選擇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fā)生的醫(y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納稅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發(fā)生的醫(yī)藥費用支出,按上述規(guī)定分別計算扣除額。大病醫(yī)療專項附加扣除的時間為醫(yī)療保障信息系統(tǒng)記錄的醫(yī)藥費用實際支出的當年。納稅人應當留存醫(yī)療服務收費及醫(yī)保報銷相關票據原件(或者復印件)等資料備查。醫(yī)療保障部門應當向患者提供在醫(yī)療保障信息系統(tǒng)記錄的本人年度醫(yī)藥費用信息查詢服務。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④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yè)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fā)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fā)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鄢谙拮铋L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

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fā)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選擇其中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的時間為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至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備查。【即學即用】住房貸款利息支出需要符合什么條件?【解析】一是本人或者配偶購買的中國境內住房;二是屬于首套住房貸款,且扣除年度仍在還貸;三是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和住房租金支出未同時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⑤住房租金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而發(fā)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上述城市以外,市轄區(qū)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qū)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炯磳W即用】員工宿舍可以扣除嗎?【解析】如果個人不付費,不得扣除。如果本人付費,可以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納稅人的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視同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納稅人任職受雇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地區(qū)、州、盟)全部行政區(qū)域范圍;納稅人無任職受雇單位的,為受理其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的稅務機關所在城市。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住房租金支出由簽訂租賃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的時間為租賃合同(協(xié)議)約定的房屋租賃期開始的當月至租賃期結束的當月。提前終止合同(協(xié)議)的,以實際租賃期限為準。納稅人應當留存住房租賃合同、協(xié)議等有關資料備查。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即學即用】填報住房租金支出需要符合什么條件?【解析】一是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無自有住房;二是本人及配偶扣除年度未扣除住房貸款利息支出;三是本人及配偶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該扣除年度配偶未享受過住房租金支出扣除?!纠}6-4】某納稅人在A省會城市工作,每月首套房貸利息支出2200元,同時他在B省會城市工作,并在單位附近租住一套住房,每月發(fā)生住房租金支出1000元。請問該納稅人每月可以稅前扣除的住房貸款利息支出金額和住房租金支出金額是多少?【解析】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納稅人可以選擇每月扣除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扣除金額為1000元;也可以選擇每月扣除住房租金支出,扣除金額為1500元。納稅人只能選擇其中一項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⑥贍養(yǎng)老人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贍養(yǎng)人的贍養(yǎng)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扣除額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yǎng)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yǎng)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xié)議,指定分攤優(yōu)先于約定公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上述所稱被贍養(yǎng)人是指年滿60歲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去世的年滿60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贍養(yǎng)老人的專項附加扣除時間為被贍養(yǎng)人年滿60周歲的當月至贍養(yǎng)義務終止的年末。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2)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途徑及時間①享受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yǎng)老人專項附加扣除的納稅人,自符合條件開始,可以向支付工資、薪金所得的扣繳義務人提供上述專項附加扣除有關信息,由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稅款時,按其在本單位本年可享受的累計扣除額辦理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申報時扣除。②納稅人同時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并由扣繳義務人辦理上述專項附加扣除的,對同一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只能選擇從其中一處扣除。③享受大病醫(yī)療專項附加扣除的納稅人,由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自行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申報時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2)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途徑及時間④納稅人年度中間更換工作單位的,在原單位任職、受雇期間已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金額,不得在新任職、受雇單位扣除。原扣繳義務人應當自納稅人離職不再發(fā)放工資薪金所得的當月起,停止為其辦理專項附加扣除。⑤納稅人未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僅取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應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自行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除信息表》,并在辦理匯算清繳申報時扣除。⑥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在扣繳義務人預扣預繳稅款環(huán)節(jié)未享受或未足額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可以在當年內向支付工資、薪金的扣繳義務人申請在剩余月份發(fā)放工資、薪金時補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時申報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3)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及留存?zhèn)洳橘Y料納稅人首次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提交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報送稅務機關,納稅人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發(fā)生變化的,納稅人應當及時向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提供相關信息。納稅人選擇在扣繳義務人發(fā)放工資、薪金所得時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首次享受時應當填寫并向扣繳義務人報送《扣除信息表》;納稅年度中間相關信息發(fā)生變化的,納稅人應當更新《扣除信息表》相應欄次,并及時報送給扣繳義務人。更換工作單位的納稅人,需要由新任職、受雇扣繳義務人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應當在入職的當月,填寫并向扣繳義務人報送《扣除信息表》。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3)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及留存?zhèn)洳橘Y料納稅人次年需要由扣繳義務人繼續(xù)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應當于每年12月份對次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進行確認,并報送至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未及時確認的,扣繳義務人于次年1月起暫??鄢{稅人確認后再行辦理專項附加扣除。扣繳義務人應當將納稅人報送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在次月辦理扣繳申報時一并報送至主管稅務機關。納稅人選擇在匯算清繳申報時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應當填寫并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扣除信息表》。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3)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及留存?zhèn)洳橘Y料納稅人將需要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信息填報至《扣除信息表》相應欄次。填報要素完整的,扣繳義務人或者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受理;填報要素不完整的,扣繳義務人或者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及時告知納稅人補正或重新填報。納稅人未補正或重新填報的,暫不辦理相關專項附加扣除,待納稅人補正或重新填報后再行辦理。納稅人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填報配偶及子女的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子女當前受教育階段及起止時間、子女就讀學校以及本人與配偶之間扣除分配比例等信息。納稅人需要留存?zhèn)洳橘Y料包括: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應當留存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留學簽證等境外教育佐證資料。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3)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及留存?zhèn)洳橘Y料納稅人享受繼續(xù)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接受學歷(學位)繼續(xù)教育的,應當填報教育起止時間、教育階段等信息;接受技能人員或者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的,應當填報證書名稱、證書編號、發(fā)證機關、發(fā)證(批準)時間等信息。納稅人需要留存?zhèn)洳橘Y料包括: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繼續(xù)教育的,應當留存職業(yè)資格相關證書等資料。納稅人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填報住房權屬信息、住房坐落地址、貸款方式、貸款銀行、貸款合同編號、貸款期限、首次還款日期等信息;納稅人有配偶的,填寫配偶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納稅人需要留存?zhèn)洳橘Y料包括:住房貸款合同、貸款還款支出憑證等資料。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3)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及留存?zhèn)洳橘Y料納稅人享受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填報主要工作城市、租賃住房坐落地址、出租人姓名及身份證件類型和號碼或者出租方單位名稱及納稅人識別號(社會統(tǒng)一信用代碼)、租賃起止時間等信息;納稅人有配偶的,填寫配偶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納稅人需要留存?zhèn)洳橘Y料包括:住房租賃合同或協(xié)議等資料。納稅人享受贍養(yǎng)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填報納稅人是否為獨生子女、月扣除金額、被贍養(yǎng)人姓名及身份證件類型和號碼、與納稅人關系;有共同贍養(yǎng)人的,需填報分攤方式、共同贍養(yǎng)人姓名及身份證件類型和號碼等信息。納稅人需要留存?zhèn)洳橘Y料包括:約定或指定分攤的書面分攤協(xié)議等資料。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3)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及留存?zhèn)洳橘Y料納稅人享受大病醫(yī)療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填報患者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與納稅人關系、與基本醫(yī)保相關的醫(yī)藥費用總金額、醫(yī)保目錄范圍內個人負擔的自付金額等信息。納稅人需要留存?zhèn)洳橘Y料包括:大病患者醫(yī)藥服務收費及醫(yī)保報銷相關票據原件或復印件,或者醫(yī)療保障部門出具的納稅年度醫(yī)藥費用清單等資料。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4)專項附加扣除的信息報送方式納稅人可以通過遠程辦稅端、電子或者紙質報表等方式,向扣繳義務人或者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納稅人選擇納稅年度內由扣繳義務人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按下列規(guī)定辦理:第一,納稅人通過遠程辦稅端選擇扣繳義務人并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根據接收的扣除信息辦理扣除。第二,納稅人通過填寫電子或者紙質《扣除信息表》直接報送扣繳義務人的,扣繳義務人將相關信息導入或者錄入扣繳端軟件,并在次月辦理扣繳申報時提交給主管稅務機關?!犊鄢畔⒈怼窇斠皇絻煞?,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簽字(章)后分別留存?zhèn)洳椤{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4)專項附加扣除的信息報送方式納稅人選擇年度終了后辦理匯算清繳申報時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既可以通過遠程辦稅端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也可以將電子或者紙質《扣除信息表》(一式兩份)報送給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報送電子《扣除信息表》的,主管稅務機關受理打印,交由納稅人簽字后,一份由納稅人留存?zhèn)洳?,一份由稅務機關留存;報送紙質《扣除信息表》的,納稅人簽字確認、主管稅務機關受理簽章后,一份退還納稅人留存?zhèn)洳椋环萦啥悇諜C關留存??劾U義務人和稅務機關應當告知納稅人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方式和渠道,鼓勵并引導納稅人采用遠程辦稅端報送信息。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5)專項附加扣除的后續(xù)管理納稅人應當對報送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納稅人應當將《扣除信息表》及相關留存?zhèn)洳橘Y料,自法定匯算清繳期結束后保存五年。納稅人報送給扣繳義務人的《扣除信息表》,扣繳義務人應當自預扣預繳年度的次年起留存五年。納稅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guī)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扣繳義務人應當為納稅人報送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保密。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按照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計算辦理扣繳申報,不得擅自更改納稅人提供的相關信息。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5)專項附加扣除的后續(xù)管理納稅人應當對報送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納稅人應當將《扣除信息表》及相關留存?zhèn)洳橘Y料,自法定匯算清繳期結束后保存五年。納稅人報送給扣繳義務人的《扣除信息表》,扣繳義務人應當自預扣預繳年度的次年起留存五年。納稅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guī)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扣繳義務人應當為納稅人報送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保密。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按照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計算辦理扣繳申報,不得擅自更改納稅人提供的相關信息。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5)專項附加扣除的后續(xù)管理扣繳義務人發(fā)現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可以要求納稅人修改。納稅人拒絕修改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稅務機關應當及時處理。除納稅人另有要求外,扣繳義務人應當于年度終了后兩個月內,向納稅人提供已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及金額等信息。稅務機關定期對納稅人提供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開展抽查。稅務機關核查時,納稅人無法提供留存?zhèn)洳橘Y料,或者留存?zhèn)洳橘Y料不能支持相關情況的,稅務機關可以要求納稅人提供其他佐證;不能提供其他佐證材料,或者佐證材料仍不足以支持的,不得享受相關專項附加扣除。稅務機關核查專項附加扣除情況時,可以提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xié)助核查,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協(xié)助。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4.專項附加扣除(5)專項附加扣除的后續(xù)管理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責令其改正;情形嚴重的,應當納入有關信用信息系統(tǒng),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實施聯合懲戒;涉及違反稅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稅務機關依法進行處理:報送虛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重復享受專項附加扣除;超范圍或標準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拒不提供留存?zhèn)洳橘Y料;稅務總局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納稅人在任職、受雇單位報送虛假扣除信息的,稅務機關責令改正的同時,通知扣繳義務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例題6-5】納稅人的專項附加扣除的辦理途徑有哪些?若納稅人上月未享受扣除,有什么補扣措施么?【解析】納稅人的專項附加扣除辦理途徑有:第一,由單位按月預扣稅款時辦理除大病醫(yī)療以外,子女教育、贍養(yǎng)老人、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繼續(xù)教育,納稅人可以選擇在單位發(fā)放工資薪金時,按月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第二,自行申報辦理: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可選擇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自行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匯算清繳申報時扣除:不愿將相關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任職受雇單位的;沒有工資、薪金所得,但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有大病醫(yī)療支出項目的;納稅年度內未足額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其他情形。補扣措施:一個納稅年度內,如果沒有及時將扣除信息報送任職受雇單位,以致在單位預扣預繳工資、薪金所得稅未享受扣除或未足額享受扣除的,大家可以在當年剩余月份內向單位申請補充扣除,也可以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向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匯算清繳申報時辦理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知識點提醒:個人可以年底前向扣繳義務人提供次年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相關信息,也可以在扣除年度中的任意時點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劾U義務人在扣繳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時,可以按照截止到當前月份的專項附加扣除累計可扣除額計算應扣個人所得稅,亦即在扣除年度內可以追溯扣除,使個人充分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如張先生的小孩在2018年11月已經年滿三周歲,在2019年3月1日將子女教育扣除信息報送扣繳單位,子女教育每月可扣除金額為1000元,則扣繳單位可在3月8日工資發(fā)放時,計算張先生的子女教育的累計可扣除金額為3000元,可以在當前月份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5.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捐贈扣除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yè)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yè)進行捐贈,是指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向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yè)的捐贈;所稱應納稅所得額,是指計算扣除捐贈額之前的應納稅所得額。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紅十字事業(yè)、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農村義務教育(含高中)等的公益性捐贈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全額扣除。個人向受贈對象的直接捐贈支出,不得稅前扣除。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5.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捐贈扣除【例題6-6】公民李某通過縣政府教育局向貧困村捐款500元,其本月應納稅所得額為1500元,請問其本月可以抵扣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多少?【解析】本月公民李某可以抵扣的數額最高為450元(=1500×30%),其捐款數額為500元,超過了上限,所以公民李某本月可以抵扣的數額為450元。應納稅所得額的規(guī)定5.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2)其他扣除其他扣除包括個人繳付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企業(yè)年金、職業(yè)年金,個人購買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商業(yè)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的支出,以及國務院規(guī)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項目等。【知識點提醒】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對試點地區(qū)個人通過個人商業(yè)養(yǎng)老資金賬戶購買符合規(guī)定的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一定標準內稅前扣除;計入個人商業(yè)養(yǎng)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yè)養(yǎng)老金時再征收個人所得稅。05應納稅額的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綜合所得、經營所得,應當分別合并計算應納稅額;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其他所得,應當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辦理匯算清繳。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并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于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1.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款的計算2.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稅款的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1.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款的計算(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①費用扣除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實行按月預扣的方法,每月可以減除費用5000元。②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在按月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扣除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可以扣除居民個人的子女教育、繼續(xù)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以及贍養(yǎng)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guī)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③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2)預扣預繳稅款的計算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即納稅人如果5月份入職,則扣繳義務人發(fā)放5月份工資扣繳稅款時,減除費用按5000元計算;6月份發(fā)工資扣繳稅款時,減除費用按10000元計算,以此類推。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表6-3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適用)級數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36000元的部分302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25203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169204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319205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529206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859207超過960000元的部分45181920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7】某職員每月應發(fā)工資均為1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1500元,從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計算1-3月份每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窘馕觥?月份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0-5000-1500-1000)×3%=75(元)2月份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0×2-5000×2-1500×2-1000×2)×3%-75=75(元)3月份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75(元)月份累計工資薪金稅前收入累計三險一金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1100001500100025003%750752200003000200050003%15075753300004500300075003%22515075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8】某職員每月應發(fā)工資均為3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贍養(yǎng)老人兩項專項附加扣除共計2000元,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計算1-3月份各月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解析】1月份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30000–5000-4500-2000)×3%=555(元)2月份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555=625(元)3月份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555-625=1850(元)月份累計工資薪金稅前收入累計三險一金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13000045002000185003%5550555290000900040003700010%118055562531200001350060005550010%303011801850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知識點提醒:累計預扣法僅適用于中國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的日常預扣預繳,由該個人任職單位作為扣繳義務人,按月為其辦理全額扣繳申報。向居民個人支付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或者向非居民個人支付的4項綜合所得,則不采用累計預扣法計算應納個人所得稅額。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2.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稅款的計算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2.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稅款的計算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xù)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適用)級數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20000元的2002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過50000元的部分407000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9】假如某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2000元,計算這筆所得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解析】收入額=2000-800=1200(元)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200×20%=240(元)【例題6-10】假如某居民個人取得稿酬所得40000元,計算這筆所得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窘馕觥渴杖腩~=(40000-40000×20%)×70%=22400(元)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22400×20%=4480(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11】假定某居民個人做了一個月的簽約歌手,每天演唱五首歌曲,每天的報酬為500元,共取的演唱收入15000元,請問該歌手月收入額是按每天500元為一次還是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15000元為一次?【解析】凡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按次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xù)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據以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則該歌手勞務收入為連續(xù)一個月的收入15000元為一次。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12】假定某居民個人某月取得以下勞務報酬收入:(1)從A單位取得設計勞務報酬收入3000元;(2)從B單位取得攝影勞務報酬收入5000元;(3)從C單位取得繪畫勞務報酬收入30000元。計算小王上述勞務報酬收入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稅額?!窘馕觥啃⊥醯牟煌椖康膭趧請蟪晁脩刹煌瑔挝辉谥Ц端脮r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1)設計勞務報酬收入額=3000-800=2200(元)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2200×20%=440(元)(2)攝影勞務報酬收入額=5000×(1-20%)=4000(元)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4000×20%=800(元)(3)繪畫勞務報酬收入額=30000×(1-20%)=24000(元)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24000×30%-2000=5200(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13】某工程師將其專利權的使用權轉讓給某公司使用,取得轉讓收入60000元。計算該筆所得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稅額。【解析】在特許權使用費的費用扣除標準為: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費用扣除標準為800元;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費用扣除標準為每次收入額的20%。(1)特許權使用費收入額=60000×(1-20%)=48000(元)(2)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48000×20%=9600(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二、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及匯算清繳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6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yè)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guī)定對公益慈善事業(yè)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guī)定。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一個納稅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結轉以后年度扣除。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14】假定某居民個人一年內取得如下所得:(1)每月應發(fā)工資均為1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1500元,從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2)5月份取得勞務報酬所得5000元。(3)8月份取得稿酬所得20000元。(4)申報2019年度大病醫(yī)療支出20000元。計算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及匯算清繳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解析】(1)工資薪金所得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1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0-5000-1500-1000)×3%=75(元)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0×2-5000×2-1500×2-1000×2)×3%-75=75(元)3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0×3-5000×3-1500×3-1000×3)×3%-75×2=75(元)4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0000×4-5000×4-1500×4-1000×4)×3%-75×3=75(元)……2019年度共預扣預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75×12=900(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2)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收入額=5000×(1-20%)=4000(元)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4000×20%=800(元)(3)稿酬所得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收入額=(20000-20000×20%)×70%=11200(元)應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稅額=11200×20%=2240(元)(4)匯算清繳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的計算全年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10000×12+4000+11200-60000-1500×12-1000×12-20000=25200(元)綜合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25200×3%=756(元)2019年度共預扣預繳稅款=900+800+2240=3940(元)匯算清繳應退個人所得稅稅額=3940-756=3184(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三、非居民個人應納稅額的計算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按月換算后的非居民個人月度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實行按月計征的方法,其應納稅所得額為月收入減除費用5000元后的余額。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月工資、薪金收入-5000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級數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3000元的302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102103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2014104超過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2660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4410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71607超過80000元的部分4515160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15】假如某非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20000元,計算這筆所得應扣繳稅額。【解析】應扣繳稅額=(20000-20000×20%)×20%-1410=1790(元)【例題6-16】假如某非居民個人取得稿酬所得10000元,計算這筆所得應扣繳稅額。【解析】應扣繳稅額=(10000-10000×20%)×70%×10%-210=350(元)【例題6-17】美國人湯姆任職于中國A公司,為中國非居民個人,2019年2月湯姆從A公司取得工資收入65000元人民幣,計算湯姆該筆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窘馕觥棵绹藴吩谥袊硟绕髽I(yè)任職,其費用扣除標準為5000元。(1)應納稅所得額=65000-5000=60000(元)(2)應納稅額=60000×35%-7160=13840(元)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1)收入總額收入總額是指納稅人從事生產經營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以下簡稱生產經營)取得的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的各項收入,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讓財產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其中,其他收入包括個體工商戶資產溢余收入、逾期一年以上的未退包裝物押金收入、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后又收回的應收款項、債務重組收入、補貼收入、違約金收入、匯兌收益等。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例題6-18】李先生為一家小型超市的業(yè)主,并辦理了個體工商戶的注冊登記。2019年超市銷售商品收入120000元,送貨上門收入10000元,計算該超市全年收入總額?!窘馕觥吭摮腥晔杖肟傤~包括銷售商品收入和送貨收入。則李先生超市的全年收入總額為130000元。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2)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fā)生的各項直接支出和分配計入成本的間接費用以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損失,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發(fā)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當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未提供完整、準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應納稅額。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3)其他扣除項目及列支標準工資薪金支出納稅人實際支付給從業(yè)人員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業(yè)主的工資薪金支出不得稅前扣除。個體工商戶業(yè)主的費用扣除標準,依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執(zhí)行。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保險支出納稅人按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范圍和標準為其業(yè)主和從業(yè)人員繳納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基本醫(yī)療保險費、失業(yè)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準予扣除。納稅人為從業(yè)人員繳納的補充養(yǎng)老保險費、補充醫(y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從業(yè)人員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據實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業(yè)主本人繳納的補充養(yǎng)老保險費、補充醫(yī)療保險費,以當地(地級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為計算基數,分別在不超過該計算基數5%標準內的部分據實扣除;超過部分,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