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高中化學教案模板_第1頁
特色高中化學教案模板_第2頁
特色高中化學教案模板_第3頁
特色高中化學教案模板_第4頁
特色高中化學教案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特色高中化學教案模板

新高中化學教案模板篇一

【教學設計】

1、酚的定義:

羥基跟芳香煌側鏈上的碳原子連接的有機化合物是芳香。

羥基跟苯環(huán)直接連接的有機化合物是o

苯分子里只有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所得的生成物,是最簡單的酚,叫。

2、苯酚的同系物:

苯酚的同系物:通式為CnH2n-60(n26);

[練習]寫出C8H100的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的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

3、苯酚的結構:

苯酚的分子式為、結構式為、結構簡式為或或。

4、苯酚的物理性質:

苯酚俗名,最初是從煤焦油中發(fā)現的。純凈的苯酚為—色,有—

的氣味「體,苯酚易被氧化,空氣中放置即可被氧化而帶有色。熔點43℃。

室溫時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向盛有水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苯酚晶體,振蕩

后,看到的現象是;當溫度高于時,則能與水o苯酚易溶

一等有機溶劑。苯酚有毒,它的濃溶液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性,苯酚可使蛋白

質變性,可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引起中毒,如不慎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

—洗滌。

5、苯酚的化學性質:

①苯酚的酸性:

苯酚的電離方程式為:

a.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現象為。

b.苯酚與金屬鈉反應。

c.苯酚與NaOH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為。

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C02,不論C02過量與否,均有現象其產物為而不生成

反應的方程式為。

d.苯酚與碳酸鈉反應。

思考:設計實驗比較苯酚、碳酸和醋酸的酸性強弱?

②苯酚的取代反應:

與芳香煌中的苯環(huán)類似,苯酚也可與鹵素、硝酸、硫酸等在苯環(huán)上發(fā)生取代反

應。

苯酚與濃濱水的反應: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濃濱水,其現象是有生成,

化學方程式為:

這個反應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檢驗。

思考:如何除去苯中的苯酚?

③苯酚的顯色反應:

苯酚遇FeC13溶液顯色,溶液顏色變?yōu)?這個反應可用于鑒別和檢驗苯

酚。

思考:鑒別苯酚的方法?

④苯酚的氧化反應:

⑤苯酚的加成反應:

⑥與甲醛反應

6、苯酚的用途:

苯酚有毒,苯酚的溶液,可作防腐劑和消毒劑,如藥皂含有苯酚。

苯酚還可作化工原料,制酚醛樹脂、醫(yī)藥、染料等。

【歸納小結】苯酚知識的網絡關系圖

感悟高考

1、胡椒酚是植物揮發(fā)油中的一種成分。關于胡椒酚的下列說法:①該化合物屬

于芳香煌;②分子中至少有7個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異構體

能發(fā)生銀鏡反應;④Imol該化合物最多可與2moiBr2發(fā)生反應。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

2、四川盛產五倍子。以五倍子為原料可制得化合物A。A的結構簡式如右圖所

示:請解答下列各題:

(1)A的分子式是。

(2)有機化合物B在硫酸催化條件下加熱發(fā)生酯化反應可得到Ao

請寫出B的結構簡式:。

(3)請寫出A與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香蘭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

丁香酚經多步反應合成。有關上述兩種化合物的

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Imol丁香酚只能與lmolBr2反應

B.丁香酚不能FeC1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C.Imol香蘭素最多能與3mol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D.香蘭素分子中至少有12個原子共平面()

4、下列與澳水不能反應的物質是:①苯;②苯酚;③氫硫酸;④NaOH溶液;

⑤AgN03溶液;⑥裂化汽油;⑦甲烷;⑧鎂粉。()

A.①B.①⑦C.①⑦⑧D.①②⑤⑦

【教學反思】

第五十八講苯酚作業(yè)紙

班級:姓名:學號:等第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適量的濃澳水,使苯酚生成三澳苯酚,再過濾而除去

B.將苯酚晶體放入少量水中,加熱時全部溶解,冷卻到50℃形成懸濁液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劑變色,但可以和NaHC03反應放出C02

D.苯酚也可以與硝酸發(fā)生硝化反應

2、下列關于苯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苯酚是一種弱酸,滴加指示劑變色

B.苯酚在水溶液中能按下式電離:

C.苯酚鈉在水溶液中幾乎不能存在,會水解生成苯酚,所以苯酚鈉溶液顯堿性

D.苯酚有腐蝕性,濺在皮膚上可用酒精沖洗

3、下列物質中與苯酚互為同系物的是

A.CH30HB.(CH3)3C0HC.

4、丁香油酚的結構簡式是

—CH2—CH=CH2

HO—

0—CH3

該物質不應有的化學性質是()

①可以燃燒;②可以跟澳加成;③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還原;④可以跟

NaHC03溶液反應;⑤可以跟NaOH溶液反應;⑥可以在堿性條件下水解。

A.①③B.③⑥C.④⑤D.④⑥

5、為了把制得的苯酚從漠苯中分離出來,正確的操作是

A.把混合物加熱到65c以上,用分液漏斗分液

B.加燒堿溶液振蕩后分液,再向上層液體中加鹽酸后分液

C.加燒堿溶液振蕩后分液,再向上層液體中加食鹽后分液

D.向混合物中加乙醇,充分振蕩后分液

6、用一種試劑就能區(qū)分開苯酚、乙醇、NaOH溶液、AgN03溶液、KSCN溶液這

六種無色液體。它是A.濱水B.FeC13溶液C.金屬鈉D.CuO

7、在下列化合物中,既不能跟鹽酸反應,又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又不能被

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是

A、苯酚B、苯C、甲苯D、C2H5OH

8、下列物質久置于空氣中發(fā)生顏色改變的是:①綠磯;②氫氧化亞鐵;③碘化

鉀溶液;④苯酚;⑤過氧化鈉。

A.①③B.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

9、(2007年江蘇)花青昔是引起花果呈顏色的一種花色素,廣泛存在于植物

中。它的主要結構在不同pH條件下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關花青昔說法不正確的是

A.花青甘可作為一種酸堿指示劑B.I和n中均含有二個苯環(huán)

C.I和II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II均能與FeC1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123456789

10、某芳香姓衍生物的分子式為C7H80,若該有機物遇氯化鐵溶液顯紫色,其

結構簡式可能是

11、白藜蘆醇廣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

有抗癌性。能夠跟1摩爾該化合物起反應的Br2或H2的用量分別是、。

12、含苯酚的工業(yè)廢水的方案如下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⑴設備①進行的是操作(填寫操作名稱),實驗室這一步操作所用的儀器

是;

⑵由設備②進入設備③的物質A是,由設備③進入設備④的物質B是;

⑶在設備③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⑷在設備④中,物質B的水溶液和CaO反應,產物是、和水,可通過操作

(填寫操作名稱)分離產物;

⑸上圖中,能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是C6H6、CaO、

★13.將某姓的含氧衍生物92mg裝入元素分析裝置,通入足量的02,完全燃

燒,將生成的氣態(tài)物質依次通過氯化鈣管(A)和堿石灰管(B),測得A管增加

54mg,B管增加286mg,又知該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為184,結構中含有一

CH2-,只含有兩種官能團,遇FeC13顯示明顯的顏色變化,求該有機物的分子

式和可能的結構簡式。

2022高中化學教案優(yōu)秀模板篇二

重點:

(1)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這兩組概念之間的關系和區(qū)

別。

難點:

利用實驗和數據結合,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溶液。為了對溶液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

需要將溶液作以分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7-2]在10毫升水里分別加入食鹽和硝酸鉀固體,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師活動]提問:在實驗演示過程中,溶液的溫度是否改變?水的量是否改

變?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目的:為學生觀察實驗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緩慢加入氯化

鈉和硝酸鉀固體,邊加入邊振蕩,直到試管里有剩余固體不再溶解為止。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回答以上提出的問題。

[結論]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

液。

[教師活動]提問:在提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

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做[實驗7-3]。[實驗7-4],并思考以上問題。

[目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并總結該實驗。

[教師活動]參與討論并答疑,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

(1)只有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飽和”和“不飽和”才有意

(2)當溫度確定、溶劑量確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tài)表示溶質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下一節(jié)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鋪墊。]

[教師活動]說明:給定條件,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日常生活

中,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質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習慣被分為濃溶液和稀溶

液。

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克食鹽

和0.1克熟石灰,振蕩、并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及所列數據,試判斷正誤。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投影)提供數據:

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質的質量:

硝酸鐵:192克碳酸鈣:0.0013克食鹽:36克氫氧化鈣:0.17克

判斷:

(1)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2)飽和溶液是濃溶液。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

[結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過對

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

[教師活動]指導閱讀教材第134頁:如何確定某溶液是飽和溶液?

(四)總結、擴展

(1)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不給定條件可分為濃溶液、稀溶液。

(2)擴展練習:試判斷:

①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②在一定溫度下,向硝酸鉀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如果溶液質量不變,則該

溶液是飽和溶液。

③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多。

④一定溫度下,溶質的質量不改變,則無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

⑤一定溫度下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一定不能繼續(xù)溶解硝酸鉀。

⑥兩種不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飽和溶液。

2022高中化學教案優(yōu)秀模板篇三

《醇》教案

一、課標要求:

1、認識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醇與醛、竣酸之間的轉化關

系。

2、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了解炫的衍生物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

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二、山東考試說明:(與課標要求一致)

1、認識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醇與醛、竣酸之間的轉化關

系。

2、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了解煌的衍生物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

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三、課標解讀:(教學目標)

1、依據導學案的預習內容,自主學習醇的概述介紹,了解醇的物理性質、用途

和一些常見的醇。依據烷燒的命名規(guī)則,能用系統命名法對簡單的飽和一元醇

進行命名。

2、通過小組“交流研討”活動,初步掌握根據結構分析性質的一般方法;通過

分析醇的結構,知道其化學反應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鍵和氫氧鍵的斷裂,并能

分析出發(fā)生反應類型與對應化學鍵的斷裂關系。

3、根據醇的結構特點,預測可能發(fā)生的反應,回憶以前學習的醇的相關性質,

整理歸類反應類型。

4、結合前面的學習,認識醇與烯煌、鹵代姓、醛、酯等有機物之間的轉化關

系。

5、結合甲醇、乙醇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應用,了解醇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造成

的影響,體現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評價:

課標評價:

根據課標要求設計出5個教學任務,但5個任務不是均等的,從課標可以看出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醇的化學性質,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側重醇的化學性質的探

討,設計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理解醇反應的斷鍵規(guī)律,并加強對應練習,充分體

現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對于其他幾個教學目標要求知道的層次,能夠說出常見幾

種醇的結構、物理性質、用的即可。

歷年考試試題評價:

幾乎每年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高考都體現了乙醇的知識,重點考察乙醇的化學性

質:取代反應(與金屬鈉、與竣酸的酯化反應、醇分子間的脫水反應)、消去

反應、催化氧化。具體體現:

(1)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

2010(山東?。?/p>

4、若從濱水中把漠萃取出來,可選用的萃取劑是

A.水B.無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氫氧化鈉溶液

分析:B選項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質:溶解性。

22、(8分)現有下列四種有機物:

①CH3cH2Br②CH3CH20H③CH3CH0④

(1)能與濃漠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填序號,下同),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的是,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是。

(2)②發(fā)生消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分析:考察乙醇的的化學性質:消去反應。

2008(山東?。?/p>

6、下列物質中加入金屬鈉不產生氫氣的是

A.乙醇B.乙酸

C.水D.苯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學性質:與金屬鈉的反應

23、(9分)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學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

粉通過生物發(fā)酵法制備,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種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環(huán)保型的高

分子材料。乳酸已成為近年來人們的研究熱點之一。乳酸的結構簡式為

CH3CH(OH)COOH,以下是采用化學方法對乳酸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

請根據乳酸的性質和上述信息填寫以下空白:

(1)寫出乳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寫出乳酸與濃硫酸共熱生成C6H804的化學方程式:;

(3)(H)的反應類型是。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學性質:與竣酸發(fā)生酯化反應

(2)高考試題:

2009(山東卷)

33、(8分)(化學-有機化學基礎)

下圖中X是一種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鏈有機物,E與FeC13溶液

作用顯紫色。

請根據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B-I的反應類型為

(2)只用一種試劑鑒別D、E、H,該試劑是。

(3)H與J互為同分異構體,J在酸性條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結構簡式

為。

(4)D和F反應生成X的化學方程式為。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學性質:與竣酸反應酯化反應、催化氧化反應。

(2010山東卷)

33、(8分)【化學一一有機化學基礎】

利用從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機物A合成抗結腸炎藥物Y及其他化學品,合成路線

如下圖:

根據上述信息回答:

(1)D不與NaHC溶液反應,D中官能團的名稱是,BC的反應類型是

__________O

(2)寫出A生成B和E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3)A的同分異構體I和J是重要的醫(yī)藥中間體,在濃硫酸的作用下I和J分別

生產,鑒別I和J的試劑為o

(4)A的另一種同分異構體K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K可由制得,寫出K在濃硫

酸作用下生成的聚合物的結構簡式—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學性質:乙醇分子間脫水(取代反應)

五、學習目標:

1、通過預習交流認識醇與酚的區(qū)別,能夠列出幾種常見的醇的結構、物理性質

以及用途。

2、通過教材介紹、表格分析,總結飽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質,知道氫鍵以及影響

結果。

3、通過知識回顧,結合分析醇的結構特點掌握醇的化學性質,能夠熟練寫出醇

與烯煌、鹵代姓、醛、酯等有機物相互轉化的方程式。

4、結合資料介紹和生活實際了解醇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節(jié)在有機反應類型及反應規(guī)律的學習之后,學生已經具備了根據一定結構的

有機化合物推測可能與什么樣的試劑發(fā)生什么類型的反應、生成什么樣的物質

的思路和意識。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初次運用所學規(guī)律推測一類物質可能發(fā)生的反

應,讓他們用演繹法學習醇的性質并發(fā)展這種思路和方法,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

礎。

(二)教材處理:

基于醇與酚的區(qū)別以及幾種常見的醇的性質和飽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質的規(guī)律學

生通過預習能夠獨立完成,所以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完全放手給學生來完成,充分

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對于醇的化學性質,通過回顧乙醇的化學性質推測

醇的化學性質,從斷鍵的角度推測產物,從而總結出醇消去、催化氧化反應的

規(guī)律。

(三)與人教版教材的比較:

編排的位置:

兩個版本都是在介紹了烷始、烯燒、苯及其同系物、鹵代始的基礎上引入的,

都是把醇作為煌的衍生物的第一種代表物進行介紹的,呈現的位置基本相同。

知識上的比較:

人教版對于醇的介紹從整體上分析比魯科版相對簡單,具體體現:

1、幾種常見醇:人教版主要介紹了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結構和物理性質的共性之

處,對于甲醇的結構和物理性質沒有介紹。

2、飽和一元醇:兩個版本都對飽和一元醇的通式、沸點以及水溶性做了詳細的

介紹,通過表格數據的分析得出相關結論。但兩個版本的切入點不同,魯科版

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人教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

力,注重聯系生活實際。

3、醇的化學性質:兩個版本都介紹了醇與金屬鈉、濃氫鹵酸、消去反應、氧化

反應,但知識的呈現方式不同,人教版注重實驗的探究作用,對于醇分子間脫

水的反應只是在資料卡片上出現,魯科版則注重從官能團的角度進行分析,從

斷鍵上分析規(guī)律,幫助學生理解。

結論:通過兩個版本的比較,進一步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重點知識):

1、乙二醇與丙三醇的結構和物理性質

2、飽和一元醇的通式、水溶性的規(guī)律、沸點的規(guī)律

3、醇與金屬鈉、濃氫鹵酸的反應以及醇的消去反應、氧化反應的規(guī)律。

七、學情分析:

學生在必修內容及前面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中,已經對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有所了

解,并且能夠從結構上簡單區(qū)分醇和酚,但是從結構上對性質進行推測方面的

能力還不太熟練,尤其對斷鍵位置與反應類型間的關系上不能很熟練區(qū)分。

八、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醇的結構推測醇的性質,掌握醇的化學性質

九、教學策略:

課前準備:(學案導學)

通過導學案指導學生做好預習準備,填寫課前學案,知道乙二醇、丙三醇的結

構和物理性質,能夠推出飽和一元醇的通式,并根據相關數據分析飽和一元醇

的沸點、水溶性的規(guī)律;根據已有知識和教材資料總結醇的化學性質,能夠寫

出乙醇與金屬鈉、濃氫澳酸的取代反應、乙醇的消去反應、乙醇的氧化反應的

方程式。

課堂探究:(交流、檢測、講解、練習相結合)

通過小組交流之后進行課堂提問或小測的方式檢查預習作業(yè),并對重點知識進

行強化和補充,對于醇的化學性質從官能團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幫助學生理

解結構對于有機物性質的重要性,強化結構決定性質的理念,同時由乙醇的性

質引導學生分別探討1-丙醇或2-丙醇的性質,知識得到提升;結合對應訓練鞏

固本節(jié)知識,體現知識的遷移應用。

十、教學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1、重點要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是醇的化學性質,課堂上不要把過多的時間

安排在幾種醇的介紹以及飽和一元醇的討論上,這樣勢必會影響到醇的化學性

質的學習,造成前松后緊,重點知識模糊不清。

2、注意課本知識的整合:課本上是從吸引電子能力的強弱角度入手分析醇的結

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分析,可以把此環(huán)節(jié)變?yōu)橹R的總結來處

理,學生掌握了醇的反應之后,再來看鍵的極性以及斷鍵就更好理解了。

高中化學教案篇四

高一化學教案一一氮和磷

氮和磷(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氮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遞變性。

(2)掌握N2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用途。熟悉自然界中氮

的固定的方式和人工固氮的常用方法,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意義。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位、構、性”三者關系,掌握利用元素周期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

的方法。

(2)通過N2結構、性質、用途等的學習,了解利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

定用途”等線索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的能

力。

[教學重點、難點]氮氣的化學性質。氮族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

[教學過程]

[引入]

投影(或掛出)元素周期表的輪廓圖,讓學生從中找出氮族元素的位置,并填

寫氮族元素的名稱、元素符號。根據元素周期律讓學生通過論分析氮族元素在

結構、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學生總結]

最外電子層上均有5個電子,由此推測獲得3個電子達到穩(wěn)定結構,所以氮族

元素能顯-3價,最高價均為+5價。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05,對應水化物

通式為HR03或H3R04。氣態(tài)氫化物通式為RH3。

氮族元素的遞變性:

氮磷碑鐲鋅

非金屬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

HN03H3P04H3AsO4H3SbO4H3BiO4

酸性逐漸減弱堿性逐漸弱增強

NH3PH3AsH3

穩(wěn)定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p>

[學生總結]

+5價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較強的氧化性,但+5價磷的化合物一般不顯氧

化性。

氮元素有多種價態(tài),有N20、NO、N203、N02、N204、N205等6種氧化物,但磷

主要顯+3、+5兩種價態(tài)。

[教師引導]

氮族元素單質的物理性質有哪些遞變規(guī)律?

[師生共同總結后投影]課本中表1-E

[引入第一節(jié)]

第一節(jié)氮和磷

氮氣

布置學生閱讀教材第2-3頁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邊提問邊總結]

(一)氮的存在

游離態(tài):大氣中N2的體積比為78%、質量比為75隊

化合態(tài):無機物中(如硝酸鉀等),有機物中(如蛋白質、核酸等)。

[引導]請學生觀察周圍空氣并通過聯想分析氮氣的物理性質。

[學生總結]

(二)氮氣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難溶于水(1:0.02),比空氣稍輕。

[投影]常見氣體在常溫常壓下的溶解度,讓學生進行比較。

難溶氣體:N2(l:0.02);H2(l:0.02);

微溶氣體:02(1:0.2)

可溶氣體:C12(l:2)、H2S(1:2.6)

易溶氣體:502(1:40)

極易溶氣體:HC1(1:500)

[思考]實驗室制N2時應該用什么方法來收集?

(三)氮氣的化學性質

[引導]結構決定性質,先研究N2的結構。

1、N2的結構

電子式:SPACEPREFIX=0/>;結構式:N三N。氮氮三鍵的鍵能很大

(946kJ-mol-1),所以N2很穩(wěn)定,通常情況下,性質很不活潑。

2、氮氣的化學性質

(1)與氫氣反應

(2)跟鎂反應:3Mg+N2Mg3N2

(3)與氧氣反應:N2+022N0

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分析上述三個反應。進而得出“氮氣既能表現氧

化性,也能表現還原性”的結論。

[引導]中國有句農諺,叫做“雷雨發(fā)莊稼",誰能解釋這句話的含義?請大家

閱讀教材第3-4頁內容,再來理解這句農諺。

[學生總結]

[補充演示實驗]

教師事先在一燒瓶內充滿一氧化氮氣體,讓學生觀察一氧化氮的'顏色等。打開

瓶塞,讓學生觀察變化。

[學生觀察結論]

一氧化氮是一種無色氣體、二氧化氮顯紅棕色。通常條件下,一氧化氮易轉化

為二氧化氮。

[教師引導]

雙線橋法標出以上三個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學生活動]

完成以上作業(yè),教師根據學生作業(yè)情況加以說明。

(四)氮氣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制硝酸。

2、用作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填燈泡、保存糧食和水果。

[教師引導]

請學生分析以上用途中利用氮氣哪方面的性質。

(五)氮的固定

將游離態(tài)的氮轉變?yōu)榈幕衔锏倪^程叫做氮的固定。

途徑: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合成氨工業(yè)。

教師向學生介紹人工模擬生物固氮這一世界性研究課題的現狀和前景,鼓勵學

生獻身科學研究為人類作出貢獻。

[課堂小結]

結構、性質和具體反應之間的聯系:

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關系:

[隨堂練習]

1、不屬于氮的固定的變化是()

(A)根瘤菌把氮氣轉化為氨(B)氮氣和氫氣在適宜條件下合成氨

(0氮氣和氧氣在放電條件下合成NO(D)工業(yè)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答案:Do

2、在汽車引擎中,N2和02進行反應會生成污染大氣的NO(N2+022N0+Q),據

此,有人認為廢氣排出后,溫度即降低,N0分解,污染也就會自行消失,事實

證明此說法不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常溫常壓下N0的分解速度很慢

(B)在空氣中N0迅速變?yōu)镹02而不分解

(C)空氣中N2與02的濃度高,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動

(D)廢氣排出后,壓強減小,不利于平衡向左移動

答案:ABo

3、利用下列方法,可以在實驗室里從空氣中制取氮氣的是()

(A)把空氣液化,然后分離出氮氣

(B)把空氣緩緩通過加熱了的銅網

(C)把空氣緩緩通過加熱了的鎂粉

(D)把空氣通過裝有氫氧化鈉的洗氣瓶

答案:Bo

4、現有M、R兩種第VA族元素,下列事實不能說明M的非金屬性比R強的是

()。

(A)酸性:H3M04>H3R04

(B)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MH3>RH3

(C)氣態(tài)氫化物還原性:MH3>RH3

(D)含氧酸鹽的穩(wěn)定性:Na3M04>Na3R04

答案:C、Do

5、在F、P、Si、Fe這四種元素中,每種元素都有某些方面區(qū)別于某它三種元

素。若從中選出氟元素,選擇的理由中正確的是()o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最強

(B)單質與冷水反應最劇烈

(C)單質固態(tài)時為分子晶體,熔沸點較低

(D)在氧化物:0F6、P205、Fe203中,0F6最穩(wěn)定

答案:BCo

6、在標準狀況下,將02與NO按3:4體積比充滿燒瓶,將燒瓶倒置于水中,最

后燒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約為(單位:mol-L-1)()。

(A)0.045(B)0.036(C)0.026(D)0.018

答案:Bo

7、1898年,曾有人發(fā)明了固氮的一種方法,該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氣為原

料。第一步反應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應產物和焦炭反應,在電

爐中的高溫下制得第三步反應起始物;第三步反應中另一反應物是空氣,該反

應也是在電爐中完成的,生成一種固體;第四步是使該固體和水蒸氣反應制得

氨氣。又知該固體中有與N3-互為等電子體的離子。

(1)試寫出四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試簡評該固氮方法。

答案:(l)CaC03Ca0+C02t;Ca0+3CCaC2+C0t;CaC2+N2CaCN2+C;

CaCN2+3H20(g)=CaC03+2NH3t□

(2)這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電能,原料眾多,設備重,生產成本高。

8、有A、B、C、D四種氣體,能發(fā)生下列變化

A+DE+H20,E+02D,

C+DB+F,B+02Co

且已知其中:C為紅棕色,D能使石灰水變渾濁,E常溫下是固體,F是一種酸

酎。

(1)寫出四種氣體的化學式:A、B、C、

Do

(2)寫出C+DB+F所表示的反應方程式0

(3)寫出D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方程式

答案:

⑴H2S、NO、NO2、S02o

(2)N02+S02=N0+S03o

(3)S02+Ca(0H)2=CaS03I+H2O。

2022高中化學教案優(yōu)秀模板篇五

《評價理念下的二氧化硫教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主題《評價理念下的二氧化硫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的核心理念:解

放學生,通過學生互評,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以

下是我的說課流程,我準備從三個大方面分析本課。

一、教材因素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硫”是人教版化學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三節(jié)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課時內容。

本單元放在基本實驗和基礎理論、以及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之后,我認為教

材這樣的用意有三: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元素及其化合

物知識體系,一方面以元素化合物為載體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基礎

知識,另一方面為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學反應及其

能量變化的感性認識積累材料。

本單元的化學學科知識體系遵循著:硫一一二氧化硫一一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

—三氧化硫一一硫酸。學生可形成對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總體認識,形成知

識網絡。實現了課程標準對本部分教學內容的要求。

(二)《課標》規(guī)定

《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做了立體性的要求:”通過實驗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薄瓣P注人類面臨

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p>

指出了本節(jié)教學的價值,給教學留出了靈活的空間。

新教材對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編排有了較大的調整,打破了按照族的編排

方式,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對元素化合物進行處理,使元素其化合物知識壓縮為

兩章內容。這就要求教學中使學生夯實基礎,嚴格控制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徹

底解決教學中出現的繁、難、偏的現象,以保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

性。

(三)學情分析

學生系統的學習了典型的金屬及非金屬元素中的硅和氯,無論在元素化學的感

性認識還是在理論學習的積累上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這時候來研究難度較大

的硫元素正是恰到好處,但學生的思維、探索和評價能力尚不成熟,還不能成

為完全獨立探索和評價主體,探索和評價活動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

有計劃的進行。

二、教學策略的制定

依據高一學生的知識儲備、心理特點,我確定本課

(一)教學重點:1、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2、學生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教學難點: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整體分析和學生情況的綜合考慮,我確定本課

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如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

心,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本課學習效果終端體現。

(四)教法與學法:

現代教學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

而且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痘瘜W課程標準》指出“善于與人合作,具有

團隊精神”。這要求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構建合作、評價等新

教學模式。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課采用評價式教學。教師設置評價任務,引導

學生有目的的開展調查、探究,通過評價的標準,讓學生自己檢驗任務的完成

情況。評價不僅是教師的教法,更是學生的學法。評價是學生認知目標的水

平,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活動,形成學生互評,學生既能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學

習,又能在實踐中確立并提高自己的評價意識、評價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認知

發(fā)展。

這樣設計的好處:引領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評價活動來學習,是一種能真正體現

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同學們在評價的要求下,更加主動地學習化學,自覺

地將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于學生評價之中,逐步形成以問題為動力、以探究為

形式、以評價為主體的、以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為目標的學習方式。體會學習的快

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的運行

(一)教學思路:依據上訴教學方法,我設計了本課教學思路如下,主要圍繞

以評價任務驅動學生展開活動,通過對學生自己學習成果的四次互相評價:查

閱資料、設計方案、交流合作的評價一一探究二氧化硫重要化學性質的評價一

一總結性質、展示二氧化硫的利與弊的評價一一反思活動中的表現,樹立環(huán)保

意識的評價,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共分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問卷,引入問題

在新課前一周,展示有關二氧化硫引起危害的圖片,同時布置問卷。內容如

下:1、學習之余,你對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有多少了解?2、你知道有一種環(huán)境問

題叫酸雨嗎?3、你知道酸雨的成因嗎?你知道有一種顏色雪白的銀耳不能食用

嗎?

等問題!

1、使學生對二氧化硫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共鳴。

2、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通過問卷讓學生理清思路,確定學習目標。

同時展開第二環(huán)節(jié);布置任務調查評價給出評價任務表:以小組為單位,查閱

關于二氧化硫的性質資料,收集關于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和食品安全的資料,

自行設計驗證二氧化硫的性質的方案?

第一次評價設計意圖:

有針對性的設計評價方案,學生在評價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展開對二氧化硫重

要性質及其危害的自主性學習,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課前的準備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和

“小組合作”解決了能夠解決的絕大部分問題,建構起初步的二氧化硫的知識

結構,發(fā)現并提出了需要教師指導、分析、提升的問題;教師通過與多組同學

的交流,充分了解了學生,清楚了學生存在的疑惑和需提升的“點”。

前期的充分準備工作,為課堂的高效奠定了基礎。

第三環(huán)節(jié):實驗探究交流評價

課堂之中:讓學生展示收集的關于二氧化硫的環(huán)境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的資

料。交流以組為單位進行,每個小組選出代表,向全體師生介紹課前準備的成

果。

介紹完畢,學生可以評價這一小組調查的成果是否真正找到了形成酸雨和食品

不安全的原因。

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對二氧化硫這種物質充滿了好奇。

進而引入二氧化硫的形成原因和物理性質,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對這部分內容

已有很大程度的了解。讓學生自己總結,幻燈展示,教師在黑板寫標題即可。

追問:1、正常的雨水和酸雨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

2、為什么二氧化硫可以使銀耳變得雪白?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首先讓學生分析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質(通過剛才的引入,學生順理成章的想到

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和漂白性兩個重要的化學性質)。

此外,讓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質,由于學生此前的氧化還原

的知識在金屬化合物及非金屬硅和氯中經常應用,學生分析出二氧化硫具有的

氧化性和還原性。

進而追問你設計了什么方案來驗證這些性質,學生有準備的回答。讓學生展示

探究實驗,觀察學生實驗儀器的連接和實驗的操作,以及小組成員的配合情

況。每一個性質讓一組學生完成,實驗結束讓學生總結實驗現象,解釋原因,

得到相應結論。用相關的化學反應和離子反應解釋:

其他小組針對這一小組的實驗,在以下方面評價:

以學生自評為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第二次評價,使學生對二氧化硫

的化學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二次評價設計意圖:

1、通過評價內容指導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二氧化硫的性質探究實驗。

2、通過恰當的評分比例,強調了核心的內容,使學生清楚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二氧

化硫的化學性質。

3、通過自評與他評,交流促進學生對自己的探究方案和二氧化硫重要化學性質

的反思,在實際操作中落實二氧化硫知識中的難點。

4、通過相互評價使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到參與評

價的快樂。通過第二次表現性評價的設計,突出重點,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突

破難點。為了使學生對二氧化硫有更系統的認識,設計第四環(huán)節(jié)。

實踐應用形成認識本環(huán)節(jié)設計兩次評價

二氧化硫性質小結性評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用途的評價

例如:總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能否提出幾點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二氧化硫是否一無是處,二氧化硫的用途

等第三次評價設計意圖:

1、使學生對二氧化硫的內容有整體性的把握;

2、使學生能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二氧化硫利和弊。

通過以上三次評價,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第五環(huán)節(jié):評價反饋反思提升

設計例如:實驗探究中我做了些什么?本實驗中的感受和收獲是?關于二氧化

硫你有了那些更深的了解,你是否愿意為環(huán)境保護作義務宣傳等問題。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打分,進而給出評語和等級。

第四次評價設計意圖:

1、使學生對環(huán)境和食品安全關注的提高。

2、使學生逐漸樹立環(huán)保意識

3、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tài),反思自己的成長和不足,可以得到老

師、同學對改進學習所提出的建議,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四次表現性評價:以評價內容為任務,以落實評價標準為目標,以學生自主學

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體,通過對學生課前準備、課中展示和課后反思的四次評

價,不僅落實了本節(jié)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且使學生在互評中,合作精神、探

究能力、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得到了進步與發(fā)展,進行了全方位

的自我審視,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的認識自我。

(三)紙筆性評價:設計目的:檢測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

新高中化學教案模板篇六

教材分析

本章是正式系統學習化學的第一章,帶領學生進入化學課堂、走進絢麗多彩的

化學世界。教材介紹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學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學變化,

讓學生了解化學課的學習內容、認識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質是

變化的”這一基本哲學觀點,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學一。通過如何探究物

質的性質的活動,體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