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節(jié)債概述_第1頁
十七章節(jié)債概述_第2頁
十七章節(jié)債概述_第3頁
十七章節(jié)債概述_第4頁
十七章節(jié)債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七章債的概述第十八章債的履行第十九章債的保全和擔保第二十章債的移轉和消滅第二十一章不當?shù)美畟诙聼o因管理之債目錄第三編債權法第十七章債的概述第十七章第一節(jié)債的概念和特征

一、債的概念

債,作為民法上的概念,是指特定當事人之間可以請求一定給付的民事法律關系。它包括合同關系、因無因管理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因不當?shù)美颠€產(chǎn)生的關系和因侵權行為引起的權利義務關系等。

民法上債的概念不同于民間所謂的債,也不同于中國固有法上的債。我國民間所稱之債,單指債務,且多指金錢債務。第十七章

二、債的特征

(一)債為特定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

(二)債是以特定行為(給付)為客體的民事法律關系

(三)債是以請求債務人給付為內(nèi)容的民事法律關系

(四)債是能夠用貨幣衡量評價的財產(chǎn)法律關系第十七章

[債的平等性題]

甲將一幅名畫出售給乙,并約定一個月后交付。丙知道甲出售名畫后,愿出比乙更高的價格購買。甲便將該畫賣給丙,并當場交付該畫與丙,但丙未付款。在此種情況下,下列判斷哪些是正確的?

A.乙有權要求丙將該畫交付給自己,因為其與甲的買賣合同成立在先

B.乙有權要求甲交付該畫,甲應當向丙請求返還該畫,而丙亦應當返還

C.乙無權要求丙交付該畫

D.乙有權要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第十七章第二節(jié)債的要素

債的要素,是指構成債所必須具備的因素,包括債的主體、債的內(nèi)容和債的標的。

一、債的主體

債的主體,是指參與債的關系的當事人。

其中,享有債權的主體叫作債權人,負有債務的主體稱為債務人。

第十七章二、債的內(nèi)容

(一)債權

債權是指債權人得請求債務人為給付的權利。

債權的性質:①債權是財產(chǎn)權;②債權是請求權;③債權是相對權;④債權是有期限的權利;⑤債權具有相容性;⑥債權具有平等性。

債權的的具體權能有:①給付請求權,此為債權的請求力;②給付受領權,此為債權的保持力;③債權請求保護權,此為債權的強制執(zhí)行力;④處分權能,即債權人可以抵銷、免除、讓與債權。債務,是指債務人依約定或法定應為給付的義務。第十七章

(二)債務

債務,是指債務人依約定或法定應為給付的義務。

主給付義務,是指債所固有、必備,并用以決定債的類型的基本義務。

從給付義務,是指不具有獨立的意義,其存在的功能不在于決定債的類型而在于確保債權人的利益能夠獲得最大滿足的義務。

第十七章

附隨義務,是指以誠信原則為依據(jù),根據(jù)債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隨著債的關系的發(fā)展逐漸產(chǎn)生的義務。。

不真正義務,如《民法通則》第114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因另一方違反合同受到損失的,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及時采取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無權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p>

先合同義務,是指當事人為締約而接觸時,基于誠實信用原則而發(fā)生的各種說明、告知、注意及保護等義務,違反它即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第十七章

(三)債的標的

債的標的,又稱債的客體,是指債權債務所指向的事物。債權債務共同指向的是給付。

客體必須合法、確定、適格。

以違法行為作給付在當事人之間不發(fā)生債;

給付不確定將使債權債務無法實現(xiàn),債的關系不成立;

所謂適格,是指依事物的性質,適于作為債的標的。第十七章第三節(jié)債的發(fā)生原因

一、合同。

也稱契約,是指民事主體之間關于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關系的協(xié)議。合同行為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fā)生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根據(jù)。

二、侵權行為。

指行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財產(chǎn)權利或人身權利的行為。通常認為,侵權行為發(fā)生,侵權人有義務賠償受害人的損失,受害人有權請求侵權人予以賠償。因侵權行為而發(fā)生的債,傳統(tǒng)民法上稱為“侵權之債”。

第十七章三、不當?shù)美?/p>

沒有約定或法定根據(jù),有損他人而取得利益叫不當?shù)美袨?。由于該利益的取得沒有法律上或約定上的根據(jù),應返還給受害人,從而形成以不當?shù)美颠€為內(nèi)容的債的關系。

四、無因管理。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而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服務的行為。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為管理人,負有將所管理的事務通知本人、適當管理、繼續(xù)管理等義務,本人負有償還必要費用、賠償損失等項義務,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發(fā)生債的關系。

第十七章

五、債的其他發(fā)生根據(jù)。

如遺贈、搶救公物、拾遺、發(fā)現(xiàn)埋藏物等。

締約上的過失也是債發(fā)生的根據(jù)之一。

第十七章

第四節(jié)債的分類

一、單一之債與多數(shù)人之債

單一之債,是指債權主體一方和債務主體一方都僅為一人的債。

多數(shù)人之債,是指債權主體和債務主體至少有一方為二人以上的債。

第十七章二、按份之債與連帶之債

(一)按份之債

按份之債,是指債的一方當事人為多數(shù),且多數(shù)人一方的當事人各自按照確定的份額分享權利或者分擔義務的債。

按份之債包括按份債權和按份債務。

《民法通則》第86條

(二)連帶之債

連帶之債,是指債的當事人一方為多數(shù),且多數(shù)人一方的各當事人都有權請求對方履行全部債務或者都負有向對方履行全部債務的義務,全部債權債務關系因債務的一次性的全部履行而消滅的債。

《民法通則》第87條第十七章三、簡單之債與選擇之債

根據(jù)債的履行是否可以選擇,債可分為簡單之債與選擇之債。

簡單之債,有的稱為單純之債,通說是指債的履行標的只有一種,當事人只能按照該種標的履行的債,又稱為不可選擇之債。

選擇之債,是指債的履行標的有數(shù)種,當事人須從中選擇一種來履行的債。 第十七章四、特定之債與種類之債

根據(jù)債的標的物的性質,債可分為特定之債與種類之債。

(一)特定之債

特定之債僅指債務人應給付特定的物的債,即以特定物為標的物的債。

(二)種類之債

指以種類物為標的物的債。

種類之債的根本特征在于其標的物為種類物,于債成立之時當事人僅以一定的數(shù)量和質量確定標的物。第十八章債的履行第十七章第一節(jié)債的履行概述

一、債的履行概念

指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全面履行自己所承擔的義務。不同類型的債,其履行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不同的。

含義:

(一)是債務人所為的特定行為

(二)是債務人履行其全部義務的行為

(三)要求債權人予以協(xié)助

(四)是債消滅的主要原因

第十七章二、債的履行的分類

(一)完全正確的履行

完全正確的履行,是指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guī)定全面地履行了自己的義務。

(二)不適當履行

債的不適當履行是指,當事人雖然有履行行為,但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規(guī)定。主要形態(tài):

1、

履行遲延

2、

加害履行(加害給付)

3、

受領遲延

第十七章

(三)債的不履行

債的不履行,是指債務人根本就沒有履行債務,包括履行不能與拒絕履行兩種情形。

1、

履行不能

2、

拒絕履行

第十七章

第二節(jié)債的適當履行

一、債的履行主體適當

二、債務發(fā)行標的適當

三、債的履行期限適當

四、債務的履行地點和方式適當

五、債的發(fā)行方式適當

第十七章第三節(jié)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一、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概述

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是在符合法定條件時,當事人一方對抗對方當事人的履行抗辯權,暫時拒絕履行其債務的權利。

同時履行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第十七章二、同時履行抗辯權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概述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在無先后履行順序時,一方在對方未為對待給付是以前,可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的權利。

(二)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構成要件

1、須由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

2、須雙方互負的債務均已屆清償期;

3、須對方未履行債務或未提出履行債務;

4、須對方的對待給付是可能履行的。

第十七章

(三)同時履行抗辯權制度的適用范圍

主要適用于雙務合同。

(四)當事人一方違約與同時履行抗辯權

1、遲延履行與同時履行抗辯權

2、受領遲延與同時履行抗辯權

3、部分履行與同時履行抗辯權

4、瑕疵履行與同時履行抗辯權

第十七章三、不安抗辯權

(一)不安抗辯權的概念

不安抗辯權,是指先給付義務人在有證據(jù)證明后給付義務人的經(jīng)營狀況嚴重惡化,或者轉移財產(chǎn)、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或者謊稱有履行能力的欺詐行為,以及其他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況時,可中止自己的履行;后給付義務人接收到中止履行的通知后,在合理的期限內(nèi)未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可解除合同。

(二)不安抗辯權的條件

1、雙方當事人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

2、后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xiàn)實危險。 第十七章

(三)不安抗辯權的行使

先給付義務人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應及時通知后給付義務人。

(四)不安抗辯權的效力

1、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

2、先給付義務人解除合同

第十七章四、先履行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債的本旨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一)先履行抗辯權的成立條件

1、須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

2、兩個債務須有先后履行順序;

3、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者其履行不符合債的本旨。

(二)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

(三)先履行抗辯權的效力第十九章債的保全和擔保第十七章第一節(jié)債的保全

一、債的保全的概念和意義

債的保全,是法律為保障債務人以其一般財產(chǎn)擔保債的履行的制度。

代位權撤銷權。

又被稱為債的對外效力。

第十七章二、債權人代位權

(一)債權人代位權的概念

債權人代位僅,是指在債務人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以致影響其對自己債務清償時,債權人得以自己名義行使屬于債務人權利的權利。

(二)債權人代位權成立的條件

債權人代位權的成立,須具備以下要件:

1.須債權人因保全自己的債權有必要

2.須債務人陷于遲延履行

3.須債務人怠于行使權利第十七章

(三)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

應由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行使;

行使的范圍應以保全債權人的債權的必要為限度;

應依訴訟的方式為之。

(四)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效力

1、對于債務人的效力

2、對于第三人的效力

3、對于債權人的效力

第十七章三、債權人的撤銷權

(一)債權人撤銷權的概念

債權人撤銷權,是指當債務人處分自己的財產(chǎn)的行為足以影響債權人利益時,債權人享有的得予以撤銷該行為的權利。

(二)債權人撤銷權的成立要件

1.須有債務人的行為

2.須債務人的行為為使其財產(chǎn)減少的行為

3.須債務入的行為有害于債權人的債權

第十七章

(三)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

須由債權人以自己的名義依訴訟的方式為之。

應以債務人、與債務人為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利益轉得人為共同被告。

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nèi)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fā)生之日起5年內(nèi)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四)撤銷權行使的效力

對于債務人

對于受益人

對于債權人

[代位權案]

甲公司向乙商業(yè)銀行借款10萬元,借款期限為一年。借款合同期滿后,由于甲公司經(jīng)營不善,無力償還借款本息。但是丙公司欠甲公司到期貨款20萬元,甲公司不積極向丙公司主張支付貨款。為此,乙商業(yè)銀行以自己的名義請求法院執(zhí)行丙公司的財產(chǎn),以償還甲公司的借款。

問:

1.法院是否應支持乙商業(yè)銀行的請求?

2.若乙商業(yè)銀行行使代位權花費3000元必要費用,此費用應由誰承擔?

第十七章

[債的保全案]

甲公司欠乙公司30萬元,一直無力償付,現(xiàn)丙公司欠甲公司20萬元,已到期,但甲公司明示放棄對丙的債權。對甲公司的這一行為,乙公司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A.行使代位權,要求丙償還20萬元

B.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甲放棄債權的行為

C.乙行使權利的必要費用可向甲方主張

D.乙方應在知道或應當知道甲放棄債權2年內(nèi)行使權利

第十七章第二節(jié)債的擔保

一、債的擔保的概念

債的擔保是指法律為保證特定債權人利益的實現(xiàn)而特別規(guī)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以特定財產(chǎn)保障債務人履行義務、債權人實現(xiàn)權利的制度。

二、債的擔保的特征

第一,債的擔保具有從屬性。

第二,債的擔保具有自愿性。

第三,債的擔保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第十七章三、債的擔保的形式

根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我國債的擔保的形式主要有保證、定金、抵押、質押和留置五種。此處僅說明保證和定金兩種擔保方式。

(一)保證

保證,是指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作保證人擔保債務履行債的制度。

特征:(1)從屬性;(2)獨立性;(3)無償性;(4)補充性;(5)單務性。

方式:一般保證、連帶責任保證

范圍:沒有約定的,及于全部債務第十七章

(二)定金

定金,是指當事人約定的,為確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當事人預先支付給另一方的一定款項。

定金罰則

定金與預付款

定金與押金

[保證人的擔保責任案]

1995年3月,王某因經(jīng)營需要,向胡某借款4萬元并訂有借款合同。合同約定還款期為兩年,丁某為王某還款的保證人。1996年4月,王某還給胡某2萬元。1996年6月,王某因急需資金,又向胡某借款4萬元,并約定與前次未還借款到期一并還清,雙方均未告知丁某。兩年期滿,王某無力償還所欠6萬元欠款。因此,胡某請求丁某償還借款。問:

1.丁某是否負有償還借款的責任?

2.丁某應償還多少借款?

3.丁某償還借款后能否向王某追償?

第二十章債的移轉和消滅第十七章第一節(jié)債的移轉

一、債的移轉的概念和特征

債的移轉是指債的主體發(fā)生變更,即由新的債權人、債務人代替原來的債權人、債務人,但債的內(nèi)容即債權債務和標的并不改變的一種法律制度。

債權轉讓或債權移轉;債務移轉或債務承擔。

法律特征:

(一)債的移轉僅是債的主體變更,債的內(nèi)容并沒有變化。

(二)債的移轉不引起新的債關系出現(xiàn),債的關系前后保持其同一性。

(三)債的移轉一般是由債的當事人及第三人之間協(xié)商同意而實現(xiàn)的。

第十七章二、債權讓與

債權讓與,是債權人與第三人協(xié)議將其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雙方法律行為。

債權的轉讓以債權的可讓與性為必備條件。

債權轉讓一般不須經(jīng)債務人同意。但債權人負有將債權轉讓事實通知債務人的義務。

三、債務承擔

債務承擔,是指在維持債的客體、內(nèi)容同一性的前提下,將債務人所承擔的債務移轉于第三人負擔的一種雙方法律行為。

債務移轉以債務的有效成立為前提,且只能移轉可移轉的債務。

債務移轉的協(xié)議經(jīng)債權人同意才能成立生效。第十七章四、債權債務的概括承受

債權債務的概括承受,是指債權債務一并轉移給第三人。

(一)合同的承受

(二)企業(yè)合并

第十七章

[債權讓與和債務承擔題]

乙向甲借款8萬元,丙又欠乙款項8萬元,經(jīng)過協(xié)商由丙直接向甲償還,下列表述甲、乙、丙相互關系及性質的選項哪些是正確的?

A.如果甲、乙之間協(xié)商一致,再通知丙,為債權轉移

B.如果乙、丙之間協(xié)商一致,再得到甲的同意,為債務承擔

C.如果甲、丙之間協(xié)商—致,再得到乙的同意,為債務承擔

D.如果甲、乙、丙訂立一個協(xié)議,對甲與乙為債權轉移,對甲與丙及乙與丙為債務承擔

第十七章

第二節(jié)債的消滅

一、債消滅的概念和后果

債的消滅,是指債的關系終止,即當事人之間所確立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復存在。

二、債消滅的原因或方式

(一)履行

(二)雙方協(xié)議

1、免除債務

2、解除合同

3、合同更新第十七章(三)抵銷

抵銷是指債的當事人雙方因相互負有同種類的給付義務而將兩項債務相互充抵。

抵銷須具備以下條件:

1.當事人雙方須相互負有債務。

2.兩項債務的性質須是同一的。

3.兩項債務都已到了履行期。

4.抵銷須不違背債的目的,不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和雙方的約定。第十七章

[抵銷題]

甲廠于10月4日到乙公司購買一批原料,當場提貨并付款25000元。次日,甲廠因貨物質量不合格,將這批原料退回乙公司,乙公司簽收,但未退款。10月7日,甲廠到乙公司購買電器一批,價款28000元,提貨時與乙公司約定2日內(nèi)付款。2日期滿,甲廠末付款,乙公司上門催收。甲廠認為前后債務相抵,只需支付3000元。雙方發(fā)生爭議,依據(jù)債的消滅原理,下列對此案的處理意見哪項是正確的?

A.甲廠應先付給乙公司28000元,再請求乙公司退款25000元

B.乙公司應先退給甲廠25000元,再請求甲廠付款28000元

C.甲廠付給乙公司3000元,雙方了結債務

D.甲廠應付給乙公司14000元,待乙公司退款之后,再付給14000元第十七章

(四)提存

提存是指債務人在其債務已到履行期限,因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債務人履行義務,或者因債權人的地址不明等原因無法向債權人履行義務,通過一定程序將其履行的標的物送交有關部門存放。提存后,認定債務人的債務已經(jīng)履行,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債權債務即消滅。

提存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有可以提存的合法原因。

第二、須債務已到履行期。

第三,須經(jīng)法定程序。第十七章

[提存題:提存物風險的承擔]

債權人胡某下落不明,債務人沙某難以履行債務,遂將標的物提存。沙某將標的物提存以后,該標的物如果意外毀損、滅失,其損失應由誰承擔?

A.應由胡某承擔

B.應由沙某承擔

C.應由沙某與胡某共同承擔

D.應由提存機關承擔

第十七章

(五)混同

混同是指債權人與債務人因某種原因合為一人,即雙方當事人合為一方。

(六)公民死亡或法人消滅

第二十一章不當?shù)美畟诙徽碌谝还?jié)不當?shù)美畟?/p>

一、不當?shù)美母拍?/p>

不當?shù)美?,就是指沒有合法根據(jù)取得得益而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

“沒有合法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得返還受損的人”?!睹裢ā稬92第二十一章二、不當?shù)美臉嫵蓷l件

(一)一方受有利益

一方受有利益,是指一方當事人因一定的事實結果而使其得到一定的財產(chǎn)利益。受有財產(chǎn)利益也就是財產(chǎn)總量的增加,包括財產(chǎn)的積極增加和消極增加。

財產(chǎn)的積極增加即積極受有利益,是指財產(chǎn)權利的增強或財產(chǎn)義務的消滅。

財產(chǎn)的消極增加即消極受有利益,是指財產(chǎn)本應減少而沒有減少。第二十一章

(二)他方受有損失

這里的所謂損失,是指因一定的事實結果使財產(chǎn)利益的總額減少,既包括積極損失,也包括消極損失。

(三)一方受到利與他方受損失間有因果關系

所謂受利益與受損失間有因果關系,是指他方的損失是因一方受益造成的,一方受益是他方受損的原因,受益與受損二者之間有變動的關聯(lián)性。如:兩個老太太炒股,各拿10萬元,半年之后,一個掙了8萬,一個賠了8萬。

(四)沒有合法根據(jù)

沒有合法根據(jù),是不當?shù)美麡嫵傻膶嵸|條件。合法根據(jù),既包括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也包括當事人約定的。

第二十一章三、不當?shù)美幕绢愋?/p>

(一)因給付而發(fā)生的不當?shù)美?/p>

給付是一方將具財產(chǎn)利益移轉給另一方。

但若當事人一方為實現(xiàn)給付的法律目的而為給付行為,而其法律目的又欠缺時,則另一方因該給付所取得的利益就是無合法根據(jù)的。

因給付而發(fā)生的不當?shù)美ㄒ韵聨追N情形:

1.給付的目的自始不存在。

2.給付的目的未達到。

3.給付的目的嗣后不存在。第二十一章

(二)基于給付以外的事實而發(fā)生的不當?shù)美?/p>

1.基于受益人自己的行為而發(fā)生的不當?shù)美?/p>

2.基于受損人的行為而發(fā)生的不當?shù)美?/p>

3.基于第三人的行為而發(fā)生的不當?shù)美?/p>

4.基于自然事件而發(fā)生的不當?shù)美?/p>

5.基于法律規(guī)定而發(fā)生的不當?shù)美?/p>

第二十一章第二節(jié)不當?shù)美男Я?/p>

因受益人善意還是惡意而所區(qū)別。

1、受益人為善意時的利益返還。如果利益已經(jīng)不存在了,不負返還義務;以現(xiàn)存利益為限;如果受益人得到的利益大于受損人的損失時,其返還利益以受損人的損失為限。

2、受益人為惡意時的利益返還。受益人應當返還其所得的全部利益;所得利益不在的情況下要給予賠償。

3、受益人受益時為善意而其后為惡意時的利益返還。以主觀意志的變化時間為界,前后兩段的返還范圍按不同規(guī)定分別確定。

[不當?shù)美?]

某甲向銀行取款時,銀行工作人員因點鈔失誤多付給1萬元。甲以這1萬元作本錢經(jīng)商,獲利5000元,其中2000元為其勞務管理費用成本。1個月后銀行發(fā)現(xiàn)了多付款的事實,要求甲退回,甲不同意。下列有關該案的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甲無需返還,因系銀行自身失誤所致

B.甲應返還銀行多付的1萬元

C.甲應返還銀行多付的1萬元,同時還應返還1個月的利息

D、甲應返還銀行多付的1萬元,同時還應返還1個月的利息及3000元利潤

[不當?shù)美?]

送奶人誤將王某訂的牛奶放人其鄰居張某家的奶箱中,張不明所以,取而棄之。張某行為的性質應如何應定?

A.構成不當?shù)美?/p>

B.構成侵權行為

C.構成無權代理

D.并無不當

[不當?shù)美?]

李斌與張開在去往上海的飛機上相識,二人談得非常投機并互相交換名片。飛機到達上海時,張開因有急事就匆匆先下飛機,鄰座的李斌在收拾自己的東西??罩行〗惴綍圆煌5卦谔嵝殉丝筒灰z忘物品,她走到李斌的身邊撿起地下一黑色皮夾,問李斌:“是你的嗎?”李斌知是張開的,但未否認,方曉將皮夾交給了李斌。

李斌下飛機后,打開皮夾發(fā)現(xiàn)內(nèi)有4千元人民幣,便忽忙收了起來。李斌此次來京是出公差,這期間他為得張開的錢深感不安。半個月后他回到廣州,一下飛機,正遇為遭地震的災民募捐,便將4千元錢以自己的名義捐給了災區(qū)。張開下飛機后,發(fā)現(xiàn)皮夾遺失,便回機場向機組人員詢問,根據(jù)空姐方曉提供的線索和李斌的名片找到李斌,但這時李斌已將2千元錢捐給了災區(qū),李斌拒絕返還。問:1、李斌收下空姐方曉交給的內(nèi)裝4千元錢的皮夾行為是何種性質的行為?為什么?

2、張開的4千元錢應由誰歸還?為什么?

第二十二章無因管理之債第二十二章第一節(jié)無因管理概述

一、無因管理的概念

無因管理作為債的一種發(fā)生根據(jù),是指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法律事實。

《民通》L93

二、無因管理的性質

無因管理屬于合法的事實行為。無因管理是行為,而不是事件;無因管理是事實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不是民事行為;事實行為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無因管理行為是合法的事實行為。

第二十二章第二節(jié)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

一、為他人管理事務

管理他人事務,是無因管理成立的前提條件。

首先,管理人須管理事務,所謂事務,是指有關人們生活利益的一切事項,可以是有關財產(chǎn)的,也可以是非財產(chǎn)性的。管理事務可以是事實行為,如將危急病人送往醫(yī)院;也可以是法律行為。

其次,管理人所管理的事務須為他人的事務。

再次,須進行善意的恰當?shù)墓芾砘蚍铡H缧薹亢笥直慌_風刮倒

第二十二章二、有為他人謀利益的意思

為避免他人利益損失而為管理,是指管理人主觀上有為他人利益管理的效果意思,亦即是為他人謀利益的。這是無因管理成立的主觀要件,也是無因管理阻卻違法性的根本原因。如:賣桃

管理人是否是為他人謀利益而為管理的,應同管理人負舉證責任。管理人主觀上同時既有為他人的目的又有為自己的動機,客觀上自己也同時受益的,仍可成立無因管理。但是,如果管理人純粹為自己的利益而管理他人的事務,即使本人從其管理中受有利益,也不能構成無因管理。第二十二章三、沒有法定或約定義務

無因管理的“無因”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也就是無法律上的根據(jù)。如:出租車司機拾包懸賞

法律上的義務包括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第二十二章第三節(jié)無因管理之債的效力

一、管理人的義務

(一)適當管理義務

不違反本人意思,以有利于本人的方法為適當管理,是管理人的基本義務。

所謂不違反本人的意思,是指管理人的管理與本人的意思或本人的真實利益不相悖。本人的意思包括明示的或可推知的意思。

所謂有利于本人的方法,是指管理人對事務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結果有利于本人,而不損害本人的利益。

管理人未盡適當管理義務的,發(fā)生債務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若管理人能證明自己是沒有過錯的,則可不承擔民事責任。第二十二章

(二)通知義務

管理人在開始管理后,應將開始管理的事實通知本人,但管理人的此項義務以能夠通知和有必要通知為限。

(三)報告與計算義務

管理人于開始管理后應及時地將管理的有關情況報告給本人,該報告義務也應以管理人能夠報告為限。

第二十二章二、管理人的權利

管理人的權利主要是得請求本人償付同管理事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管理人除必要費用償還請求權外,還享有負債清償請求權。即,管理人在事務管理中以自己的名義為管理事務負擔債務時,有權要求本人直接向債權人清償。

[無因管理案1]

王某承包村里的魚塘,經(jīng)過精心飼養(yǎng),收成看好。就在魚出塘上市之際,王某不幸溺水而死,而其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無力照管魚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