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1年中考語文卷文言文《誡子書》比較閱讀題及答案解析匯集練_第1頁
2010-2021年中考語文卷文言文《誡子書》比較閱讀題及答案解析匯集練_第2頁
2010-2021年中考語文卷文言文《誡子書》比較閱讀題及答案解析匯集練_第3頁
2010-2021年中考語文卷文言文《誡子書》比較閱讀題及答案解析匯集練_第4頁
2010-2021年中考語文卷文言文《誡子書》比較閱讀題及答案解析匯集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1年中考語文卷文言文《誡子書》比較閱讀題及答案解析匯集練2021年北京市閱讀兩篇短文,完成10-12題。(共8分)孫權(quán)勸學《資治通鑒》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0.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乃始就學一蹴而就就事論事功成名就B.結(jié)友而別別來無恙久別重逢依依惜別C.無以致遠勤勞致富閑情逸致學以致用D.意與日去去國懷鄉(xiāng)相去甚遠去粗取精11.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甲】但當涉獵,見往事耳。翻譯:只是應當廣泛地閱讀,了解一些歷史事件。理解:孫權(quán)認為呂蒙閱讀面窄,建議他在學習經(jīng)學之外,還要學點歷史。【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翻譯:兄長怎么這么晚才知道這件事呢!理解:魯肅很晚才知道呂蒙有管理才干,呂蒙對此感到很失望?!颈糠菍W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翻譯: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理解:“才”“學”“志”關(guān)系緊密,“才”要依靠學習來增長,而學習的效果則與“志”有關(guān)。12.根據(jù)兩篇短文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nèi)容。(4分)材料一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從學者云:“苦渴無日?!庇鲅裕骸爱斠匀??!被騿柸嘀猓鲅裕骸岸邭q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取材于《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注)材料二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②,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囊時③十一二。故雖然有勤苦之勞,而常廢于善忘。(取材于秦觀《〈精騎集〉序》)注:①[遇]指董遇,東漢學者。②[懲艾]懲治,懲戒。③[囊時]從前。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障礙,如呂蒙所提“___①___”,跟隨董遇學習的人所說“___②___”,都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這需要人們立志勤學來解決。而諸葛亮告誡兒子要警惕“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秦觀“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囊時十一二”的經(jīng)歷,則進一步提醒人們___③___。答案:10.B11.丙12.①軍中多務②苦渴無日③趁青春年少抓緊時間學習2021年廣西柳州市6.(14分)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炯住糠蚓又?,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乙】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秾O權(quán)勸學》(1)下列各組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靜以修身鄒忌修八尺有余(《鄒忌諷齊王納諫》)B.非志無以成學處處志之(《桃花源記》)C.蒙辭以軍中多務至霸上及棘門軍(《周亞夫軍細柳》)D.非復吳下阿蒙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之”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A.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B.學而時習之(《<論語>十二章》)C.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D.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3)下列對【甲】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B.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A.【甲】文以“夫”字發(fā)起議論,主要論述修身治學,強調(diào)淡泊寧靜的價值。B.【乙】文中孫權(quán)勸呂蒙學習,呂蒙起初推脫,后聽從勸說學習,終有所獲。C.【甲】文講道理透徹深刻?!疽摇课囊詫υ挶憩F(xiàn)人物,生動傳神,富于情味。D.【甲】文開篇即明確提出修身養(yǎng)德要求。【乙】文用呂蒙言行側(cè)面表現(xiàn)魯肅學識進步。(5)把【甲】【乙】兩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年與時馳,意與日去。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參考譯文:【甲】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乙】當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quán)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傳授經(jīng)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jīng)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眳蚊捎谑蔷烷_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xiàn)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jié)為朋友才分別?!窘獯稹浚?)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修:修養(yǎng)/長;B.志:志向/做標記;C.軍:軍營/軍營;D.復:再/回答。故選:C。(2)本題考查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例句中“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A.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B.之,代詞;C.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意義;D.之,動詞,到。故選:A。(3)本題考查節(jié)奏劃分。句意為: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節(jié)奏劃分為: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故選:B。(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ABC.正確;D.有誤,【乙】文用魯肅言行側(cè)面表現(xiàn)呂蒙學識進步,而不是用用呂蒙言行側(cè)面表現(xiàn)魯肅學識進步。故選:D。(5)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①中重點詞語有:與,跟隨。馳,疾行,指飛速逝去。句意為: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②中重點詞語有:但,只,僅。涉獵,粗略地閱讀。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句意為: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答案:(1)C(2)A(3)B(4)D(5)①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②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军c評】文言文翻譯方法: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xiàn)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shù)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xiàn)代漢語沒有相當?shù)脑~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xiàn)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shù)脑~,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xiàn)代漢語語法格式,調(diào)整語序。凡是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句法結(jié)構(gòu)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diào)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xiàn)代漢語中意義相當?shù)脑~去替換。2021年青海省閱讀諸葛亮的《誡子書》,完成12~17題。(12分)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①非淡泊無以明志()②險躁則不能治性()③年與時馳()④非學無以廣才()13.選出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意與日去呼爾而與之B.非志無以成學可以為師矣C.夫君子之行夫?qū)VT之刺王僚也D.淫慢則不能勵精入則無法家拂士14.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非/寧靜/無以/致遠B.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C.險躁/則/不能/治性D.非學/無以/廣才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16.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2分)17.中國人歷來崇尚、重視家教,無論是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家書》,還是《毛澤東家書》《傅雷家書》,都體現(xiàn)了家教的魅力。《誡子書》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家教”的?(2分)答案:12.①明確、堅定②修養(yǎng)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④增長(2分)13C14B15.以寧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17.從做人和學習兩個方面。北京市大興區(qū)2020屆九年級上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題。(共8分)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甲】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乙】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9.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儉以養(yǎng)德以德報怨學以致用自以為是B.意與日去出其不意詞不達意意氣風發(fā)C.淡泊明志志大才疏志同道合志在四方D.年與時馳心馳神往馳名中外縱橫馳騁10.翻譯文中畫線語句,并依據(jù)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甲】靜以修身翻譯:用寧靜專一來提高自身修養(yǎng)。理解:諸葛亮強調(diào)提高自身修養(yǎng),需要屏除雜念和干擾,內(nèi)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如果放縱、輕浮則不能修養(yǎng)身心。【乙】學須靜也翻譯:學習必須靜心專一。理解:諸葛亮闡明學習要求所處環(huán)境安靜,不受干擾。他強調(diào)通過學習才能增長才干,對社會有所貢獻。11.上文是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主要闡述了“修身養(yǎng)德、明志治學”的深刻道理,這是古人推崇的一種美德。結(jié)合上面文本和下面兩則【鏈接材料】,簡要分析“修身養(yǎng)德、明志治學”的美德在許衡和懷素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4分)【鏈接材料一】許衡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比嗽唬骸笆纴y,此無主?!痹唬骸袄鏌o主,吾心獨無主乎?人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庭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保ü?jié)選自《元史?許衡傳》)【鏈接材料二】懷素疏放,不拘細行,飲酒以養(yǎng)性,草書以暢志。時酒酣興發(fā),遇寺壁、里墻、衣裳、器皿,靡不書之。貧無紙可書,嘗于故里種芭蕉萬余株,以供揮灑。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節(jié)選自《僧懷素傳》)答案:9.C(共2分)10.甲(共2分)11.答案示例:許衡盛夏途經(jīng)河陽,口渴,眾人爭著去摘路邊一棵無主梨樹的梨子,獨許衡不吃,他認為不合乎道義的東西,(有教養(yǎng)的人)一絲一毫也不取,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體現(xiàn)。懷素寫草書,因貧窮無錢買紙,用芭蕉葉、漆盤和方板來練習書寫,以致盤和方板都被穿透了,這就是他明志治學的體現(xiàn)。(共4分。每點2分)譯文參考:【鏈接材料一】許衡曾經(jīng)在盛夏時經(jīng)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遙遠,天氣又熱)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樹,眾人都爭先恐后地去摘梨來吃,許衡獨自端正地坐在樹下,安然如常。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吃),(許衡)說:“不是自己擁有的卻摘取它,不可以?!蹦侨苏f:“現(xiàn)在時局混亂,這棵梨樹沒有主人了(何必介意)?!保ㄔS衡)說:“梨樹沒有主人,我的心難道也沒有主人嗎?別人丟失的,(即使)一絲一毫不合乎道義也不能接受。(有教養(yǎng)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樹,當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時,(有教養(yǎng)的)小孩經(jīng)過它,也不斜著眼看就離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這樣?!薄炬溄硬牧隙繎阉夭皇芗s束,不拘小節(jié),飲酒來涵養(yǎng)性情,草書來順遂心志。有時酒喝得盡興,以至寺壁里墻、衣裳器皿,到處都有書寫的字跡。他因貧窮無紙可書寫,曾經(jīng)在故里種植了萬余棵芭蕉,以供揮毫潑墨。寫不夠,又漆一盤子,一塊方板,寫至再三,連盤子、方板都被穿透了。2020年四川省涼山州(一)【甲】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ā抖Y記·雖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6.下列括號內(nèi)對加點詞語意義或用法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雖有佳肴(即使)雖我之死,有子存焉(雖然)B.非寧靜無以致遠(形容詞用作名詞)斗折蛇行(名詞用作狀語)C.非學無以廣才(增長)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勉勵)D.其此之謂乎(表推測)其真無馬也(表反問)7.下列說法有錯的一項是()A.甲文先通過類比引入,層層推論得出“教學相長”的論點。B.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待。C.兩文都運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既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又使文章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D.兩文都圍繞“學”這個中心論題,提出并充分論證各自與“學”相關(guān)的中心論點。8.翻譯文中畫線句子。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敬鸢浮?.A7.D8.示例:依靠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身心,依靠儉樸節(jié)約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題詳解】A.錯誤,雖有佳肴(雖然);雖我之死(即使)。故選A?!?題詳解】D.錯誤,甲文集中論述了教與學的關(guān)系問題,說明“教學相長”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jié)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此句中重點的詞有“靜(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養(yǎng)),養(yǎng)(培養(yǎng))”,注意根據(jù)句境確定詞義。譯文甲文:君子的行為操守,依靠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身心,依靠儉樸節(jié)約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乙文: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后就知道不足,教導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秲睹飞险f:“教導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2020年湖南省益陽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17分)【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ㄖT葛亮《誡子書》)[乙]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孫權(quán)勸學》)1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夫君子之行已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B非寧靜無以致遠以中有足樂者(《送東陽馬生序》)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油翁》)D蒙乃始就學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B.孤,古代王侯的自稱。成語“孤芳自賞”的“孤”與此義同。C.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D.博士,古代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與現(xiàn)代漢語含義不同。1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誡子書》中的“誡”與《孫權(quán)勸學》中的“勸”意義相同,均為勸誡、勸勉之義。B.甲、乙兩文內(nèi)容都與學習有關(guān)。甲文認為學習是修身養(yǎng)德的有效途徑;乙文則通過生動且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明學習對人成長的重要性。C.甲文議論精當,開篇提出修身養(yǎng)德的要求,后具體論述修身養(yǎng)德的意義;乙文記事簡練,僅通過孫權(quán)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表現(xiàn)人物性格。D.甲文通過“淡泊”“寧靜”與“淫慢”“險躁”的對比,來論證“靜”對修身養(yǎng)德的重要作用;乙文通過魯肅的語言和行為從側(cè)面烘托呂蒙的進步之大。16、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①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答案:13C14B15C16①放縱懶散就不能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②讀書人分別了一些時日,就要另外用新眼光來看待,長兄知曉事情怎么這么晚呢?2020年湖北省孝感市閱讀以下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題。【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ā墩]子書》諸葛亮)【乙】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①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加冠,嶷然有聲②。一日,修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③中,讀而心慕焉??嘀咎劫懀鼘嬍?,必欲并繕絕馳而追與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嘗謂之曰:“汝父為吏,常夜燭治⑤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死獄也,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夫常求其生,猶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淦饺战趟拥埽S么苏Z,吾耳熟焉?!毙蘼劧K身。(《宋史·歐陽修傳》)【注釋】①荻:植物名,形狀像蘆葦。②嶷(yí)然有聲:很高的聲望。③簏(lù):竹編的盛物器具。④賾(zé):精微,深奧。⑤治:研究。⑥服:服從。16.選出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2分)A.四歲而孤/母鄭氏白誓守節(jié)/親海其學B.四歲而孤/母鄭氏/自誓守/節(jié)親誨其學C.四歲而孤母/鄭氏自誓/守節(jié)親/誨其學D.四歲/而孤母鄭氏自誓/守節(jié)親誨其學17.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2分)A.誠子書以荻畫地學書B.淫慢則不能勵精富貴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轡絕馳而追與之并D.死獄也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18.選出對甲乙兩文分析有誤的一項()(3分)A.甲文中諸葛亮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束發(fā)戴帽),表示已經(jīng)成年。C.乙文中歐陽修于廢紙簍中得到韓愈的遺稿,羨慕不已,他決心要在名聲上趕超韓愈。D.甲文“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是諸葛亮希望兒子珍惜時間的諄諄勸勉,乙文中“修聞而服之終身”體現(xiàn)了歐陽修善于聽取母親教誨且終身遵循的可貴品質(zhì)。1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險躁則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諸葛亮認為“才須學也”,請結(jié)合兩文談談如何做才能學有所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2分)A17.(2分)D(D項都為“訴訟事件”的意思。A.書信/書寫、寫字B.放縱/迷惑,這里是使動用法C.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他)18.(3分)C(“并”是“比肩”之意)19.(4分)①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得分點:“險躁”“治性”)②(我)設法使他們活下來卻不能夠(努力讓他們活下來卻沒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沒有遺憾。(得分點:“而”“恨”)20.(3分)①須有“志”。明確志向,選定日標。②須能“靜”。摒除雜念和干擾,保持寧靜專一的狀態(tài),專心致志學習。③須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奮的學習。④須惜“時”。善于利用時間,能在生活中擠出時間來學習。(答對3點即可,每點1分)附:譯文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鄭氏,立誓守節(jié),親自教導兒子學習。家境貧困,(就)用蘆管當筆在地上描畫著學習寫字。(歐陽修)自幼聰敏穎悟,超過常人,書讀過就能熟記背誦。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聲望。有一天,歐陽修在廢書婆中得到了唐朝韓愈的遺稿,讀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詣地探幽索隱,廢寢忘食,決心要努力追上韓愈并與他比肩齊名,最終,(歐陽修)憑著他的文章名滿天下。歐陽修的母親曾經(jīng)對他說:“你父親做官的時候,常常秉燭研讀公文,屢屢停卷而嘆。我問他(嘆氣的原因),則說:‘這是個死刑案啊,我想設法讓他活下來,(可)辦到啊!’我說:‘可以讓他活下來嗎?’你父親就說:‘我設法讓他活下來卻不能夠,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沒有遺憾。(我)經(jīng)常想方設法讓死刑犯活下來,還會有死的,可是世人常常是讓他死??!’他平時教育他的子弟,也常用這樣的話,我耳朵都聽熟了?!睔W陽修聽后終身遵循這個教導。2019年昆明市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9~13題。(12分)【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車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①趨于奢矣。見鄉(xiāng)人則嗤其樸陋②,見雇工則頤指氣使③,此即日習于傲矣。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廢弛,亦以焦躁故爾。一經(jīng)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弟總宜平心靜氣。爾與諸弟戒之,至囑至囑?。ü?jié)選自《曾國家書》)注釋:①日:一天天地。②樸陋:粗俗鄙陋。③頤指氣使: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氣發(fā)聲來示意,形容有權(quán)勢的人隨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氣。9.請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1)非寧靜無以致遠致遠:(2)淫慢則不能勵精勵精:(3)悲守窮廬窮廬:(4)此即日習于傲矣習:10.請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A.靜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B.險躁則不能治性/至則無可用C.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D.車馬仆從習慣為常/二蟲盡為所吞11.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12.【甲】文中諸葛亮認為“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以“A”四字比喻了過度懈怠、不靜心于學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狀態(tài);【乙】文中曾國藩以自己為例勸誠弟弟,提出做事宜“B”,否則會導致“心緒少佳,辦事不能妥善”的結(jié)果;【甲】【乙】兩文的作者都認為C會阻礙“靜”的養(yǎng)成,從而影響學習與做事。(3分)13.【甲】文中諸葛亮提出“儉以養(yǎng)德”的觀點,請你結(jié)合【乙】文內(nèi)容,談談在生活中該如何培養(yǎng)“儉”的習慣。(3分)答案:9.(2分)(1)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2)勵精:振奮精神(3)窮廬:偏偏簡陋的房屋(4)習:習慣,熟悉10.(2分)C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確志向。12.(3分)A.遂成枯落B.平心靜氣C.躁(險躁/焦躁)13.(3分)培養(yǎng)儉的習慣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說并不是“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隨處都是,“車馬仆從”成為習慣,這樣就靠近奢而遠離儉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節(jié)儉,不過度消費。2019年江蘇省淮安市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充成第7-11題.(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換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諸葛亮《誡子書》【乙】吾欲汝曹①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jié)縭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③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jié)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⑤;父喪致客,數(shù)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⑥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⑧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選自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有刪節(jié))【注釋】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結(jié)縭:父母送女兒出嫁,給她結(jié)好帶子,戴好佩巾。③龍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濁無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惡。⑥謹敕:謹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遠:鵠:天鵝:鶩:鴨子。⑧郡將下車:指郡守初到任。7.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一處)(2分)申父母之戒【答案】申/父母之戒【解析】謂賓斷句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①非學無以廣才②意與日去③樂人之樂④數(shù)郡畢至【答案】①使……增長②離開③以……為樂④全,都【解析】“廣”、'去'源于《誡子書》重點字詞,需要關(guān)注“廣'的使動,“樂”源于《醉翁亭記》:“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畢”源于《口技》:“群響畢絕”。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①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譯文:【答案】①心緒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生活節(jié)儉來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窘馕觥俊耙浴毙枰g為“來”,注意“修身”與“養(yǎng)德”的翻譯。②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敬鸢浮竣趯W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干須要勤學苦練?!窘馕觥孔⒁狻胺颉本涫装l(fā)語詞可不譯。③吾常為寒心,是以不愿子孫效也.譯文:【答案】③我常常替他寒心,這就是我不希望子孫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孫效仿他)?!窘馕觥俊俺!弊g為“常常、時?!?,“為'譯力“替',“是以'按句式譯為“這是……的原因”,“效”譯為“效法、效仿”,以上均能在課內(nèi)文言《出師表》《送東陽馬生序》《治水必躬親》重點字詞中找到。10.“靜”對于做人與學習有挪些意義?請根據(jù)【甲】文內(nèi)容簡要概括。(4分)【答案】“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yǎng)上狠下功夫,“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不安靜就不能為遠大志向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置于寧靜中研宂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枳累的,不下功夫?qū)W習就不能增長與發(fā)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yè)成功。點明了修身養(yǎng)性的途徑和方法以及對做人與學習的意義。11.這兩篇誡勉子侄的書信有不少說理技巧,請說說你從學到了哪些。(4分)答:【答案】甲文先運用對比論證,將“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的“靜”與“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的“躁”對比,鮮明突出論證了“靜”對治學修身的重要。又運用“比喻論證”,將“時光飛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葉”.生動形象論證了需要珍借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于兒子的殷殷期盼與告誡。乙文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舉龍伯高的敦教厚謙虛、節(jié)約不失威嚴與杜季良的豪俠仗義、與人同憂樂。將學習龍伯高不成功還可謙虛與學習杜季良不成功為紈绔作對比,具體直觀、權(quán)威有力、鮮明突出論證做人要厚到謹慎,不隨便論人長短,恭謙節(jié)儉。表達了馬援對兄子的諄諄教誨。2019年浙江省寧波市【甲】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乙】示兒燕孫枝蔚①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②。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蓋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飯碗,明知是舊窯④,當珍惜;然貧家止有此器,將忍渴忍饑作珍藏計乎?兒當知之【注釋】①孫枝蔚:清初詩人。②高閣:束之高閣,不去閱讀。③遑:閑暇,空閑。④舊窯:指年代久遠的珍貴古瓷?!颈恐I兒書吳汝綸①忍讓為居家美德。不聞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爭為勝,乃是大愚不靈,自尋煩惱。人生在世,安得與我同心者相與共處乎?凡遇不易處之境,皆能掌②學問識見。孟子“生于憂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咀⑨尅竣賲侨昃]:清代作家。②掌:同“長”。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憂患。13.【釋義·懂文】根據(jù)文意,選出【乙】【丙】兩文標題中“示”“諭”最恰當?shù)牧x項。(1)示()A上天對人類顯示吉兇禍福B.給人看C.表示D.教導(2)諭()A上對下的文告、指示B.告訴C.知道D.比喻1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蓋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效此也。(2)凡遇不易處之境,皆能掌學問識見。15.【圈點·品味】參照示例,結(jié)合加點詞語賞析下面句子,體會文中父親說話時的語氣和情感?!臼纠糠?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绊殹笔潜仨毜囊馑?,連用兩個“須”表達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語氣?!胺恰瓱o以……”雙重否定,強調(diào)了“學習”和“立志”的重要,表現(xiàn)了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1)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生在世,安得與我同心者相與共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摘錄·明理】下面是從三則家書中摘錄的蘊含著修身治學智慧的話,根據(jù)語境把合適的內(nèi)容填在相應的橫線上。(填序號)①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②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③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④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⑤忍讓為居家美德⑥若必以相爭為勝,乃是大愚不靈,自尋煩惱⑦生于憂患,存乎疢疾讀書須注重方法,務實求知,我們可以按照古人說的“_________”去做;面對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話“_________”來勉勵自己;當我們放縱懈怠、內(nèi)心浮躁時,可以提醒自己“_______”;當我們追逐名利、失去目標時,可以告誡自己“____________”?!敬鸢浮?3.(1).D(2).B14.(1)愛惜書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貴人家)藏書的人所做的事,我們貧窮人家沒有空閑(余力)效仿這種做法。(2)凡是遇到逆境(不順的處境),都能增長學問和見識。15.(1).(1)“切莫”是千萬不要的意思,語氣堅決,強調(diào)了要讀書就不必愛惜書,表現(xiàn)了孫枝蔚要兒子務實求知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2).(2)“安得……乎”以反問的語氣,告訴兒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難,要學會忍讓,表現(xiàn)了吳汝綸對兒子擁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16.(1).④(2).⑦(3).③(4).②【13題詳解】此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注意“示”是一詞多義,“示”在解釋時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示兒”意思是教導兒子,“示”意思是“教導”?!爸I”也是一詞多義,“諭”在解釋時也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諭兒書”意思是告訴兒子(一些道理)的信,“諭”意思是“告訴”。此題考查較為巧妙,從相似文體的對比閱讀角度考查了考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4題詳解】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①句重點詞語有:“所為”,所做的事;“未遑”,沒有空閑(余力);“效”,效仿。句意:愛惜書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貴人家)藏書的人所做的事,我們貧窮人家沒有空閑(余力)效仿這種做法。②句重點詞語有:不易處之境,逆境(不順的處境);掌:増長。句譯:凡是遇到逆境(不順的處境),都能増長學問和見識。15題詳解】本題考查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根據(jù)題干所給示例。我們需要先解釋詞語的本義,再寫出他的語境義。(1)句中的“切莫”的意思是千萬不要,孫枝蔚告誡兒子讀書不要愛惜書,“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認真學習書中的知識才是正道,不可本末倒置,將愛書放在第一位,這樣的話是做不好學問的;(2)句中的“安得……乎”是反問句式,人生在世,哪能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相處?從文中“忍讓為居家美德。不聞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爭為勝,乃是大愚不靈,自尋煩惱”這些句子可知,吳汝綸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qū)W會忍讓,不要爭強好勝,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不斷進步。【16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言文語句的理解。需要根據(jù)所給提示,選出正確答案。①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意思是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②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③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的意思是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④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的意思是讀書時就必須動手圈圈點點,如果看壞了一本書,不妨再去買一本來,⑤忍讓為居家美德的意思為忍讓是為人處世的美德,⑥若必以相爭為勝,乃是大愚不靈,自尋煩惱的意思是如果必須要以相互爭奪才能取得勝利,才是真正的愚蠢,自己給自己增添煩惱,⑦生于憂患,存乎疢疾的意思為生存在憂患之中。根據(jù)翻譯,再結(jié)合所給提示,可得正確的序號為(1)④,(2)⑦,(3)③,(4)②?!军c睛】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開始讀古書時,千萬不要太愛惜書本,過分的愛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閣而不去讀它。讀書時就必須動手圈圈點點,如果看壞了一本書,不妨再去買一本來。愛惜書本是有能力藏書的人家所做的事,我們窮人沒有余力去效仿這種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飯碗,明明知道是珍貴的古瓷器,本應當珍惜,但家里窮,只有這件器皿,難道忍著口渴和饑餓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來嗎?兒女應當知道。忍讓是居家的一種美德,你沒聽到過孟子說的,假如有人對我橫蠻無理,一定要反躬自問,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禮,是不是不忠?如果認為只有和人爭競短長才算贏,那么就是最不聰明而自尋煩惱的。人生在世,哪里能總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長學問和見識。孟子說過,“生于憂患會使人增長才干”,“存乎疢疾會使人經(jīng)受鍛煉”,這些都是至理名言。2018年湖南省邵陽市古詩文閱讀(9~14小題,共16分)【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袆、允之任也?!疽摇糠蚓校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①,非志無以成學。淫慢②則不能勵精,險躁③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④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①廣才:增長才干。②淫慢:放縱懈怠。③險躁:輕薄浮躁。④意:意志。9.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1)后值傾覆:()(2)遂許先帝以驅(qū)馳:()(3)靜以修身:()(4)悲守窮廬:()10.翻譯下列句子。(4分)(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2)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11.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各劃一處)。(2分)(1)咨臣以當世之事(2)險躁則不能治性12.對甲乙兩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A.甲乙兩文都是諸葛亮膾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敘事、議論、抒情為一體,忠心可鑒;乙文則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期待殷切。B.甲文駢散結(jié)合,句式整齊,剛?cè)嵯酀?,富有音韻美;乙文則以駢句為主,句式對稱,整齊和諧,富有韻律美。C.甲文內(nèi)容豐富,情深辭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啟發(fā)后主勵精圖治;乙文是一封語言質(zhì)樸的家書,表明作者望子成龍,愿其達官顯貴。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憂漢室,勸后主廣開言路,納諫治國;乙文體現(xiàn)作者情操高潔,教育兒子修身養(yǎng)性,淡泊明志。13.乙文中“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有著強烈的畫面感,請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簡要賞析“馳”和“去”兩個字的表達效果。(2分)14.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幾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諸葛亮還具有哪些可貴品質(zhì)?他的這些品質(zhì)給了我們什么啟示?(請任寫兩點談啟示)(2分)答案:二、閱讀與賞析(共40分)9.(1)遇到,正好碰到(2)比喻奔走效力(3)用來(4)窮困之人居住的房屋(每小題1分)10.(1)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難之間(我)受到委任。(譯對“受任”“于”兩個核心詞給1分;譯對“奉命”“危難”兩個核心詞給1分)(2)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干,不堅定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yè)。(譯對“非學”、“廣才”給1分;譯對“非志”、“成學”給1分)11.(1)咨臣/以當世之事(2)險躁/則不能治性(每小題1分)13.“馳”與“去”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時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復返的狀態(tài),告誡兒子珍惜光陰,堅定意志。(能寫出“馳”與“去”所形容的狀態(tài)及表達效果,意思接近即可)14.忠心耿耿,知恩圖報,心系家園,以天下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視德行等?,F(xiàn)實意義:現(xiàn)代社會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諸葛亮知恩圖報的品質(zhì)是一種美德,令人敬佩。諸葛亮愛家愛子、重視孩子德行的情懷令人感動,等。(寫兩點品質(zhì)給1分,同時談出啟示給滿分)《誡子書》《孫權(quán)勸學》對比閱讀(一)孫權(quán)勸學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耶!擔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二)誡子書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②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③則不能勵精,險躁④則不能治性⑤。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注釋:①行:行為,操行。②澹泊:也寫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過渡怠惰。淫,過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險躁:過分急躁。⑤治性:約束自己的性情。(一)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孫權(quán)勸學》的內(nèi)容。(2分)2、仔細閱讀《誡子書》一文,說說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2公)A、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耶!B、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C、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D、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4、翻譯下列句子。(2分)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5、仔細閱讀《孫權(quán)勸學》一文,說說孫權(quán)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2分)6、讀了以上兩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請就其中一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2分)參考答案:1、本文寫呂蒙在孫權(quán)勸說下開始學習,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長進的故事。(意對即可)2、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意對即可)3、B4、譯文: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jīng)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5、用自己讀書的體會,現(xiàn)身說法。(意對即可)6、提示:本題可就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標、修身、養(yǎng)德等其中一個方面談自己受到的啟發(fā)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1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①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耶!博士:______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相待:______③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以:______④淫慢則不能勵精。勵:______12.翻譯下列句子。(6分)①但當涉獵,見往事耳。______②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______13.仔細閱讀《孫權(quán)勸學》一文,說說孫權(quán)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而《誡子書》一文,說說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4分)14.讀了兩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請就其中一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3分)答案:11.(1)①當時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②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③用來;④振奮。(4分)12.①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②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6分)13.孫權(quán)用自己讀書的體會,現(xiàn)身說法。諸葛亮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4分)14.?我們學習要有明確的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努力方向,正確的學習目標能催人奮進,從而產(chǎn)生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去奮斗的力量.沒有學習目標,就象漫步在街頭不知走向何處的流浪漢一樣,是對學習時光的極大浪費。(3)《誡子書》《陳諫議教子》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甲)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乙)陳諫議教子宋陳諫議①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②,蹄③嚙④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仆:“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⑤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⑥召子,曰:“汝⑦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于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⑧。戒仆養(yǎng)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之風。注釋:①陳諫議:姓陳,諫議是官名。②馭:駕馭馬匹。③蹄:名詞活用動詞,踢。④嚙:咬。⑤賈人:商人。⑥遽:馬上,趕快。⑦汝:你。⑧直:通“值”,價值。11.用“/”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停頓。(1)非淡泊無以明志(1處)(2)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之風(1處)1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非學無以廣才(______)(2)年與時馳(______)(3)不見是馬(______)(4)賈人安能蓄之(______)1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2)戒仆養(yǎng)之終老。14.讀了甲乙兩段文字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結(jié)合選文分別寫一寫。答案:11.(1)非淡泊/無以明志(2)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之風12.(1)增長(2)疾行,指迅速逝去(3)這(4)怎么,哪里13.(1)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2)他告誡仆人把那匹馬養(yǎng)到老死。14.示例:甲:(1)諸葛亮忠告孩子靜以修身,啟示我們寧靜才能夠修養(yǎng)身心,靜思反省,為人做人才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2)諸葛亮忠告孩子儉以養(yǎng)德,啟示我們要節(jié)儉,以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3)諸葛亮忠告孩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啟示我們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劃將來。(4)諸葛亮忠告孩子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啟示我們寧靜的環(huán)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5)諸葛亮忠告孩子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啟示我們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就會半途而廢。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學習,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干。乙:(1)陳諫議知道自己的馬是劣馬,都已經(jīng)被人買走了,他還叫人要回來,退還他的錢。啟示我們?yōu)槿颂幨乱耜愔G議一樣淳樸,忠信。(2)陳諫議沒有把禍害移給別人,啟示我們做事要考慮后果,不能欺騙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11.要求學生斷句前,先要通讀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關(guān)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比如借助虛詞,借助句式,借助對話詞“曰”、“云”等,根據(jù)句子的結(jié)構(gòu)成分等,讀出含義,然后斷句。(1)翻譯為: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故可斷句為:非淡泊/無以明志。(2)翻譯為:當時的人們,稱贊陳諫議有古仁人之風。。故可斷句為: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之風。12.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皬V”,增長;“馳”,疾行,指迅速逝去;“安”,怎么,哪里。13.要求學生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淫慢”,放縱懈怠;“勵”,振奮;“險躁”,輕薄浮躁;“戒”,告誡;“之”,指代那匹馬。14.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寫出啟示即可。如甲文“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得出啟示: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如乙文結(jié)合“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于人也!”得出啟示:為他人著想,做事考慮后果;結(jié)合“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仆養(yǎng)之終老?!钡贸鰡⑹荆鹤鋈艘倚?,誠實無欺。參考譯文:(甲)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v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乙)宋人陳諫議家里有一匹劣馬,性情暴躁,沒人能駕馭,踢傷咬傷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進馬廄,沒看到這匹馬,于是責問仆人:“那匹馬怎么不見了?”仆人說,被陳堯咨賣給商人了。陳堯咨是陳諫議的兒子(當時正為翰林學士)。諫議馬上召來兒子,說:“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還不能管住這匹馬,商人又怎么能養(yǎng)它呢?你這是把禍害轉(zhuǎn)嫁給別人??!”陳諫議趕緊命人去追商人牽回馬,并把買馬的錢退給商人。他告誡仆人把那匹馬養(yǎng)到老死。(因此)當時的人們稱贊陳諫議有古仁人之風?!肚髽I(yè)之精,別無他法》《誡子書》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題。(12分)【甲】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yǎng)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諸弟總須力圖專業(yè)。如九弟志在習字,亦不必盡廢他業(yè)。但每日習字工夫,斷不可不提起精神,隨時隨事,皆可觸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專嗜否?若志在窮經(jīng),則須專守一經(jīng);志在作制義,則須??匆患椅母?志在作古文,則須專看一家文集。作各體詩亦然,作試帖亦然,萬不可以兼營并鶩,兼營則必一無所能矣。切囑切囑,千萬千萬。此后寫信來,諸弟各有專守之業(yè),務須寫明。且須詳問極言,長篇累牘。使我讀其手書,即可知其志向識見。凡專一業(yè)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義。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賞之;有疑義,可以問我共析之?!?jié)選自《曾文正公全集》[注釋]①制義: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文字程式,又稱制藝,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時稱秦漢之文為古文,即以文言寫成的散體文。③試帖:唐以來科舉考試中采用的-種詩歌體載。多用五言六韻,有一定的程式?!疽摇糠蚓又?,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諸葛亮《誡子書》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亦不必盡廢他業(yè)()(2)吾不知其心有專嗜否()(3)非寧靜無以致遠()(4)淫慢則不能勵精()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2分)()A.夫君子之行B.可以告我共賞之C.凡專一業(yè)之人D.諸弟各有專守之業(yè)1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2分)(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2分)20.這兩篇文章都告誡了我們治學之道,甲文重在強調(diào),乙文重在強調(diào)。(2分)(三)(12分)17.(4分)(1)放棄、拋棄(2)喜愛,愛好(3)達到(4)放縱[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首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18.(2分)B[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分析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需要重點記憶課本中的經(jīng)典例句。B項的“之”為代詞,代“心得”,ACD三項的“之”都為助詞“的”。19.(4分)(1)(2分)尋求學業(yè)之精深,沒有別的辦法說的就是要“專一”研究罷了。(2)(2分)不恬靜寡欲就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此題特別注意“精”“專”這幾個詞語,以及“非……無……”雙重否定句的翻譯。20.(2分,每空1分)專一(日專而已矣);靜心(夫?qū)W須靜也)《誡子書》《周公誡子》閱讀【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諸葛亮《誡子書》)【乙】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刹簧鳉e?”(選自《周公誡子》)10.解釋句中加點詞語。(4分)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非學無以廣才()悲守窮廬()可不慎歟()11.翻譯下列句子(6分)(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夫此六者,皆謙德也。12.這兩篇短文都是告誡子孫的文章,但中心內(nèi)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nèi)容是:;乙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內(nèi)容是:。(4分)答案:10.(4分)見聞廣博增長屋子謹慎11.(6分)(1)(如果)年華隨著時間流失,意志隨著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2)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12.(6分)要立德、修身;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各2分)諸葛亮、曾國蕃《誡子書》閱讀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6-9題。(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精,。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乙】一日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養(yǎng)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節(jié)選自曾國蕃《誠子書》)【注釋】①天君:舊謂心為思維器官,稱心為天君。②慎獨:指在閑居獨處無人監(jiān)督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6.解釋加點詞。(4分)(1)年與時馳馳:_________(2)非學無以廣才廣:_________(3)自修之道道:_________(4)守身之先務也務:_________7.下面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B.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C.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D.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8.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分)(2)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3分)9.甲乙兩文都談論到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甲文認為“”和“”是修身養(yǎng)德的基礎(chǔ),乙文認為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用原文的字詞填空)(3分)答案:6.解釋加點詞。(4分)(1)年與時馳馳:疾行,指迅速逝去(2)非學無以廣才廣:增長(3)自修之道道:方法(4)守身之先務也務:基礎(chǔ)7.下面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3分)A.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B.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C.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D.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8.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分)以寧靜來修養(yǎng)身性,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2)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3分)一個人沒有一件內(nèi)心有愧的事,那么他的心情也常常會很安定。9.甲乙兩文都談論到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甲文認為“靜”和“儉”是修身養(yǎng)德的基礎(chǔ),乙文認為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慎獨”。(用原文的字詞填空)(3分)乙文翻譯:第一、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修身養(yǎng)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yǎng)心,養(yǎng)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能夠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zhì)問。如果一個人在獨處時沒有做過一件問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會覺得十分安穩(wěn),自己的心情也常常會是快樂滿足寬慰平安的,(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和尋找快樂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chǔ)。《誡子書》《傷仲永》閱讀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第5-8題。(共8分)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傷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②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③,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④奇之,稍稍賓客其父⑤,或以錢幣乞之。父利⑥其然也,日扳⑦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日:“泯然⑧眾人矣?!弊ⅲ孩賉隸耕]耕田為業(yè)。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guān)系。③[就]完成。(④[邑人]同縣的人。⑤[賓客其父]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⑥[利]認為有利可圖。⑦[扳]通“攀”,牽。⑧[泯然]特點完全消失。5.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1)非淡泊無以明志無以:_________(2)年與時馳馳:___________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2分)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翻譯:_____________7.《傷仲永》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這個故事很好地證明了《誡子書》中哪句話所闡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8.如果讓你從《誡子書》中選取兩句話寫成條幅掛在自己的書房里,你會選取哪兩句?簡要說明理由。(2分)答:_________________答案:5.(1)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1分)(2)疾行,指迅速逝去(1分)6.悲哀地守著窮困潦倒之人居住的陋室,(后悔)又怎么來得及!(2分)7.講述了奇才少年仲永因為不學習長大后泯然眾人的故事。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共2分。概括故事1分,原文語句1分)略(共2分。條幅1分,理由1分)誡子書與《傷仲永》對比閱讀【甲】……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蓖踝釉唬褐儆乐ㄎ?,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王安石《傷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1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分)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無以明志()20、翻譯下列句子。(2分)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譯文:21、兩文關(guān)于學習所持觀點的相通之處是什么?其根據(jù)(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共同觀點相通之處:根據(jù)(或理由):參考答案:19、①感到驚異②沒有用來……(的方法或途徑)20、①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它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寧靜修養(yǎng)身心,用儉樸培養(yǎng)品德。21、觀點: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則難以成才。根據(jù)或理由:甲文:父親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廢學業(yè);乙文:示例: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頑強意志就無法成就學業(yè)?!墩]子書》《成王封伯禽于魯》閱讀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文后11——15小題(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課文《誡子書》)【乙】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①誡子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②,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③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④,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刹簧鳉e?”(選自《韓詩外傳》)[注釋]①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儒學先驅(qū)。②尊盛:位高勢盛。③畏:同“威”,威嚴。④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⑤由:奉行,遵從。11.解釋下列加點的實詞。(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