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4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閱讀酬和類專題練習合集(解析)2024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閱讀
酬和類專題練習合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韻子瞻新城道中①
蘇轍
春深溪路少人行,時聽田間耒耜聲。
饑就野農(nóng)分餉黍,迎嫌尉卒鬧金鉦。
閑花開盡香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
此味暫時猶覺勝,問兄何日便歸耕。
①子瞻新城道中:蘇軾因厭棄朝廷黨爭而請求外調(diào)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發(fā),寫下《新城道中》,詩中有“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之句。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包含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很有畫面感,將讀者帶入鄉(xiāng)間生活特有的氛圍中。
B.樂與野農(nóng)共食卻嫌尉卒擾人,其背后的心態(tài)與陶潛所寫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處。
C.閑花落盡說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說明生活清貧只買得起濁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悵。
D.詩中多種感官交織,自然風景與田園生活融合,詩人最終形成“猶覺勝”的整體印象。
2.對蘇軾發(fā)出的“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的感慨,蘇轍在這首詩中是如何回應的?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日寄滿子權
王令
樓前暮靄暗平林,樓上人愁意思深。
未必薄云能作雨,從來秋日自多陰。
三年客夢迷歸路,一夜西風老壯心。
欲作新聲寄遺恨,直弦先斷淚盈琴。
滿子權:為王令少年時的至友,兩人皆有治國安民之志。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上句點明地點和時間,下句寫此時此境詩人的思緒,從而為全詩奠定基調(diào)。
B.頷聯(lián)詩人觸景生嘆,薄云未必降雨,秋日從來多陰,暗含了詩人對人世的感喟。
C.頸聯(lián)詩人向友人傾訴自己境況,表述了即便懷才不遇,志向也定會實現(xiàn)的信心。
D.本詩中所選的意象如“暮藹”“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蕭瑟凄涼之感。
4.“樓上人愁意思深”一句中“意思深”包含哪些深意?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答張十一功曹①
韓愈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恩波②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③覺霜毛一半加。
[注]①韓愈一生中兩次遭貶,本詩是他第一次被貶到陽山(今屬廣東)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張十一與韓愈同為監(jiān)察御史,一起被貶到郴州,曾有詩贈韓愈,韓愈寫此詩作答。②恩波:皇帝的恩澤。③斗:通“陡”。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勾畫出了春山明凈的優(yōu)美景色,哀猿的啼叫更顯出陽山的幽靜。
B.筼筜與嫩筍爭相滋長,躑躅開出艷艷的花朵,此處遠景優(yōu)美、迷人。
C.詩人被貶,面對炎熱的瘴氣不禁發(fā)出感嘆,但求不要在此虛度余生。
D.這是一首贈答詩,尾聯(lián)詩人看到自己雙鬢更加斑白,心中一陣無奈。
6.詩歌尾聯(lián)寫得委婉曲折,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韻陳介然幽蘭翠柏之作(其一)
李綱
翠柏方歲寒,獨立群木外。
不為眾所知,此理實難會。
惜哉結(jié)根淺,未使極高大。
天風動虬枝,蕭瑟起清籟。
倘無斤斧殘,會拂千丈黛。
空余霄漢志,不逐霜雪改。
委棄老空山,浩蕩付元宰。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獨立群木外”不僅指翠柏外在的形象,也指它內(nèi)在的稟賦和氣質(zhì)。
B.“倘無”二句表現(xiàn)出對翠柏能成材的確信,更表述了對人才的愛惜。
C.本詩以議論為主,兼有抒情和描寫,借翠柏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深沉慨嘆。
D.詩人將翠柏“老空山”說成是因為天道的“浩蕩”,流露出無奈之情。
8.詩歌塑造了翠柏怎樣的形象?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陳澤民見寄三首(其二)
吳芾
青衫晚得自蟾宮①,簿領②雖卑道自隆。不為小官忘大計,要從舊學著新功。
忽來書劉③情何厚,細讀詩篇句更雄。還憶去年相聚日,風前月下酒頻中。
①蟾宮:古代常稱科舉及第為蟾宮折桂,因以指科舉測試。②簿領:即官府記事的簿冊或文書。③書劉:同“書札”,書信。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交代詩人科舉考中比較晚,參照《琵琶行》可知“青衫”是說授予的官職比較低微。
B.詩人希望朋友收到書信能感受到自己的深情厚誼,一個“忽”字寫出了欣喜之情。
C.尾聯(lián)中,詩人回憶去年與朋友的相聚,以虛筆寫出了兩人風前月下酒杯頻傳的美好時光。
D.整首詩表意明白,不事雕刻,在敘議間融入真知灼見和朋友之間的真情,境界清遠。
10.本詩雖是一首酬和詩,卻表述了詩人對為官及為學的看法,請結(jié)合詩句加以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②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①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貶江陵,寫下五首《放言》詩表述自己的心情。五年后,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在貶官途中,也寫下五首《放言》詩來奉和。②周公:周武王之弟姬旦。武王死后,周公輔佐年幼的成王,位高權重,有人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成王二十歲時,周公還政于成王。③王葬: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為人謙恭下士,素有威名。他效仿周公攝政,輔左太子劉嬰。公元8年篡漢,建立新朝。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用一“贈”字很鄭重地告訴元稹,解決狐疑可以不用龜甲或蓍草莖占卜這樣的方法。
B.頸聯(lián)運用周公“恐懼流言”和王莽“謙恭下士”的典故,說明人們?nèi)菀妆槐砻娆F(xiàn)象所迷惑。
C.尾聯(lián)寫若二人當初死去就會真假難辨,可見人死萬事空,只有活著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D.本詩以具體事物表現(xiàn)普遍規(guī)律,以議論為主,行文極為曲折,小中見大,耐人尋思。
12.詩人通過“試玉”“辨材”之例,用具體事物表現(xiàn)普遍哲理,同時又包含了詩人的情感。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陶歸園田居(其一)①
蘇軾
環(huán)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
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為不二價,農(nóng)為不爭田。
周公與管蔡②,恨不茅三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
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③。
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
[解釋]①此詩作于蘇軾被貶惠州時。一日蘇軾游白水山佛跡巖,夜聞其子蘇過誦陶淵明《歸園田居》,于是作此詩。②周公與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③華顛:頭發(fā)花白。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與陶詩都反映出詩人在遠離官場之后,歸隱田園的決心。
B.效仿陶淵明,抒寫田園生活,表述了對自然與田園生活的喜愛。
C.陶詩原作一韻到底,這首和陶詩也是如此。
D.本詩語言質(zhì)樸而內(nèi)涵豐富,正如評陶詩所言“質(zhì)而實綺”。
14.請分析詩歌最后四句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15.對詩題中的“和”,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讀作hè,指唱和,用詩歌應答。
B.和詩應由兩首以上的詩歌組成。
C.和詩多按照原詩的韻腳和順序。
D.和詩與原詩內(nèi)容上要保持一致。
16.對詩歌中間兩聯(lián)寫景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擬人手法B.托物言志C.視聽結(jié)合D.視角變化
17.本詩是怎樣抒發(fā)詩人情感的?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古詩二首上蘇子瞻(其二)①
黃庭堅
青松出澗壑,十里聞風聲。
上有百尺絲②,下有千歲苓。
自性得久要③,為人制頹齡。
小草有遠志,相依在平生。
醫(yī)和④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醫(yī)國,可用太早計。
小大材則殊,氣味固相似。
①此詩作于宋神宗元半元年,當時擔任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的黃庭堅寫了一封信給正任徐州知州的蘇軾,并附上古詩二首。②百尺絲:此處指苑絲,一種纏繞寄生之草。千歲苓:此處指生長多年的茯苓,是一種生于松根處的菌類植物。二者都是藥草。③久要:久交;“要”同“遺”。④醫(yī)和:春秋時名醫(yī)。
1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松長在山澗深谷,迎風發(fā)出聲響,十里外都能聽見,詩人以松喻人,將外在意象和人物形象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
B.青松上有菟絲攀緣,根部有茯苓生長,它們都是有用之材,詩人借此表現(xiàn)蘇軾的眾多追隨者都是人才。
C.人們都說良才可以治國,然而當時機未到時,也不必操之過急,“人言可醫(yī)國”這兩句包含著對蘇軾的安慰之情。
D.“醫(yī)和不并世”兩句將蘇軾比作古代名醫(yī),表明他有超出眾人的才干,眾多追隨者在他的蔭蔽下可以鞏固根基。
19.黃庭堅此前與蘇軾并未深交,蘇軾讀了他的信和詩后深受感動,寫了和詩回贈,兩位大詩人從此結(jié)下深厚的情誼。本詩是如何打動蘇軾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①
黃庭堅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②。戲馬臺③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①黃庭堅貶謫黔州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②華顛:白頭。③戲馬臺:項羽所筑,今江蘇徐州城南。劉裕北征,會僚屬于此,賦詩為樂,謝瞻和謝靈運各賦《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一首。
20.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首二句起調(diào)高昂,“一漏天”“似乘船”用比喻生動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苦不堪言的狀況,寫出貶謫之地環(huán)境的惡劣。
B.上闋后三句寫久雨放晴,又逢重陽佳節(jié),在蜀江之畔,暢飲狂歡,“及至”“也”二詞充分體現(xiàn)出詞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C.下闋最后三句乃全詞高潮,“風流猶拍古人肩”中“拍肩”一詞意為與古人并駕齊驅(qū),表現(xiàn)詞人“風流”不遜古人的情懷。
D.全詞結(jié)構(gòu)一抑三揚,筆力遒勁,于顛沛流離之中發(fā)出動人心魄、豪邁慷慨之言,且鑄詞造句新穎生動,用典自然貼切。
21.清代學者翁方綱評黃庭堅詩云:“坡公(蘇東坡)之外又出此一種絕高之風骨?!闭埥Y(jié)合全詞從情感角度加以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寄題江西劉氏勤有齋
樓鑰
樸斲敷菑皆用勤,況吾儒者務多聞。萬書插架非關我,一卷入心方屬君。
為學從來無止法,立身寧只富多文。自憐習氣今猶在,尚欲焚膏到夜分。
①樸斲:砍斫,削治。②敷菑:耕種。③祇:僅,只。
2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寄贈詩,題目交代了詩人寫作的對象、題詩的緣由以及朋友所居之地。
B.首句寫砍柴和耕種都離不開勤懇,以勞作農(nóng)事類比讀書,入筆自然平易。
C.尾句以虛筆寫詩人心志,詩人形象在“焚膏到夜分”的畫面里宛然可見。
D.詩歌多用記敘和描寫的表述方式,語言淺近,有諄諄勸勉的懇切意味。
23.詩的尾聯(lián)寫道:“自憐習氣今猶在。”請結(jié)合全詩談談詩中體現(xiàn)了哪些讀書的“習氣”。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如字①
吳文英
修竹凝妝,垂楊駐馬,憑闌淺畫成圖。山色誰題?樓前有雁斜書。東風緊送斜陽下,弄舊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幾花前,頓老相如②。
傷春不在高樓上,在燈前攲枕,雨外熏爐。怕艤游船,臨流可奈清臞③?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莫重來,吹盡香綿④,淚滿平蕪。
①本詞為對周密《高陽臺·寄越中諸友》的一首和作,寫于南宋覆亡之后。②相如: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此處是自指。③清臞(qú):即“清癯”,清瘦。④香綿:指柳絮。
2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句“修竹凝妝”借用王昌齡《閨怨》,以擬人手法表現(xiàn)竹子修長而嬌媚可愛的形態(tài)。
B.詞人一改鋪敘宴飲盡醉的一般寫法,從黃昏晚景直接跳到酒醒之后的情景。
C.詞人害怕停泊在堤岸邊,擔心清癯的瘦波載不動游船,更添辛酸凄楚的愁緒。
D.全詞意象華麗,寓意幽深纏綿,語言優(yōu)美凝練,情景相生,所敘之情真摯感人。
25.詞的下闋是如何融情入景的?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元韻
王安石
秋來閑興每登臨,因叩精藍望碧岑。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同時覽物悲歡異,自古忘名趣向深。安得湖山歸我手,靜看云意學無心。
2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日里詩人興致昂揚,與朋友一起游訪寺廟,眺望群峰,在山林中暢游。
B.“羸驂”“幽鳥”兩個意象暗示出詩人閑居山野、不得重用的失落心情。
C.雖然看到的是同樣的風景,不同的人卻悲歡相異,由此引發(fā)詩人的感慨。
D.本詩情理兼?zhèn)?,既有情感的抒發(fā),又包含豐富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
27.本詩和《桂枝香金陵懷古》同是王安石的“登臨”之作,但二者旨趣不同,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奉答圣思講論語長句
黃庭堅
簿領文書千筆禿,公庭嚚訟百蟲鳴。時從退食須臾頃,喜聽鄰家諷誦聲。
觀海諸君知浩渺,學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張燈火,抱取魯論來講評。
①本詩作于詩人任葉縣縣尉時。②嚚(yín)訟:奸詐而好爭訟。③退食:這里指公余休息。
28.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運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寫出詩人擔任縣尉時的繁忙,畫面形象生動。
B.頷聯(lián)描繪詩人休息時偶遇鄰家書生的場景,書生諷刺了好爭訟者的無禮之舉。
C.本詩選取了公堂上調(diào)節(jié)糾紛、公余休息挑燈夜讀等生活細節(jié),文字質(zhì)樸動人。
D.本詩與《勸學》都談及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對學子追求學問精進具有啟發(fā)意義。
29.黃庭堅愛書,一日不讀便覺庸俗,甚至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本詩是如何體現(xiàn)黃庭堅愛讀書的?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①仲蒙夜坐
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云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注]①題中“和”,讀hè,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詩人的友人。
30.下列對這首詩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雖倦于塵勞,卻能淡泊超然,內(nèi)心寧靜,悠然自得。
B.“霜威重”“雪意高”“遣酒爭豪”表現(xiàn)了詩人的豪邁氣概。
C.詩人在尾聯(lián)突出生活條件的惡劣,希望友人為其提供幫助。
D.詩人將自己的感受與遠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3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斷雁”“塵勞”等詞寫出孤雁哀號、塵世煩勞的景象,表現(xiàn)詩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
B.頷聯(lián)對仗工整,視聽結(jié)合,描寫出了窗外北風呼嘯,霜氣肅殺,陰云密布,大雪將至的景象。
C.“燈花”指燈芯燃燼所結(jié)成的花狀物,“硯冰已合燈花老”說明詩人夜深難眠,讀書時間長。
D.這首酬和詩的結(jié)構(gòu)嚴謹,前兩聯(lián)側(cè)重寫景,后兩聯(lián)側(cè)重抒情,前后內(nèi)容緊密關聯(lián),脈絡清晰。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弟侄書堂
杜荀鶴[注]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注]杜荀鶴,晚唐詩人,曾經(jīng)歷唐末黃巢之亂。
3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的兩個“窮”字含義不同,前者指“居所破舊”,后者作“缺少”講。
B.頷聯(lián)上下兩句形成對比,以戰(zhàn)亂中社會的紛擾反襯弟侄靜心好學尚禮的品格。
C.尾聯(lián)是對弟侄的慰勉之辭,詩人直抒胸臆,以長輩的身份語重心長地鼓勵弟侄。
D.這首詩的語言通俗淺近,平易自然,仿佛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沒有雕琢痕跡。
33.請賞析詩歌頸聯(lián)“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樓見寄①
黃庭堅
縣樓三十六峰寒②,王粲登臨獨倚欄③。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陽殘。
詩來嗟我不同醉,別后喜君能自寬。
舉目盡妨人作樂,幾時歸得釣鯢桓④。
①本詩是黃庭堅在葉縣任上所作。王晦之,黃庭堅的朋友,在河南登封做官。②縣樓:登封縣的城樓。三十六峰:中岳嵩山有三十六個主要的山峰。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登樓賦》。④鯢桓:一說鯢為鯨,桓為盤桓,《莊子·應帝王》云:“鯢桓之審為淵”;一說是兩種大魚的名字。
3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上句省一“對”字,意思是說登封縣的城樓正對著嵩山三十六個高寒的山峰。
B.首聯(lián)下句說詩人曾像王粲一樣,登上此樓,獨倚著欄桿,向遠方眺望思念友人。
C.頷聯(lián)寫一陣春雨過后,詩人靜坐在夕陽之下思念遠方的朋友,美景更顯友情之深。
D.頸聯(lián)“嗟我不同醉”和“喜君能自寬”對仗工整,進一步表述了思念和贊許之情。
35.“嗟”是全詩的詩眼,請說明全詩是怎樣圍繞“嗟”行文布局的。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和君貺題潞公東莊①
司馬光
嵩峰遠疊千重雪,伊浦低臨一片天。
百頃平皋連別館,兩行疏柳拂清泉。
國須柱石扶丕構(gòu)②,人待樓航濟巨川。
蕭相③方如左右手,且于窮僻置閑田。
①詩人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而退居洛陽。后曾任宰相的文彥博(潞國公)也因反對新法入洛定居。君貺(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東莊,文彥博在洛陽的宅第。②丕構(gòu):大廈,代指國家大業(yè)。③蕭相:漢代名相蕭何,曾輔佐漢高祖,被視為左右手,然終遭猜忌,后蕭何不得不“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即通過買田建館,投閑置散來自娛消遣。
3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波瀾起伏,感情抑揚有致,在嚴密的章法中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B.第二句寫伊浦水天相連、渾然一色,與王勃“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頗為相近。
C.第五句運用借代的修辭,暗指國家這座大廈需要依靠輔弼大臣來支撐。
D.第七、八兩句運用典故,借蕭何作為名相尚且需要打消皇帝的疑心,暗指宋神宗如當年的漢高祖,將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
37.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尾聯(lián)使用蕭何的典故表述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韻答丁端州①
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離群,且喜風謠嶺北聞。
銅柱雖然蠻徼接,竹符還是漢家分。
春書來逐衡陽雁,秋騎歸看隴首云。
相見會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②。
①丁端州:丁寶臣。據(jù)記載,其在越州“除弊興利甚重,再遷太常博士,移知端州”。端州,今廣東肇慶。②沈休文:南朝梁文學家沈約。
3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內(nèi)容可知,丁寶臣因在越州治理有功而移官端州,但他心中更多的是郁悶。
B.第五句中的“春書來逐”點明了時令和事件,并且巧妙地呼應了詩題中的“次韻”。
C.中間兩聯(lián)采用流水對,體現(xiàn)了王安石律詩“用法甚嚴,尤精于對偶”的創(chuàng)作特點。
D.詩人以“南望苦”懸想友人思念自己以致心中凄苦,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容和意蘊。
39.本詩“莫嗟”一詞開宗明義,安撫友人。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寫作意圖的。
閱讀以下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詩
寄左省杜拾遺①
岑參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①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從叛軍囹圄中脫身逃到鳳翔,見了唐肅宗李亨,任左拾遺,而岑參則于至德元年東歸。從至德二年(757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初,兩人同仕于朝。岑任右補闕,屬中書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遺,屬門下省。“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②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處,此指朝會時皇帝斯居的宣政殿。中書省在殿西,門下省在殿東。
乙詩
人日寄杜二拾遺①
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①舊俗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七為人日。高適作此詩時是761年,正任蜀州刺史。俸祿為二千石。杜甫則在成都。
40.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作品內(nèi)容看,兩詩的寫作時人已步入暮年。
B.從解釋提供的信息看,兩首詩創(chuàng)作于安史之亂時期。
C.從兩詩的標題推斷,杜甫應有回贈之作。
D.從詩歌的體裁上看,兩首詩均為古體詩歌。
41.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三四句“曉”“暮”二字突出詩人為國盡忠的勤勉與充實。
B.甲詩第五句中“悲”字抒發(fā)了詩人因年老位卑無力報國的無奈。
C.乙詩三四句借想象杜甫在異鄉(xiāng)中對初春的感受,表述了自己的鄉(xiāng)愁。
D.乙詩九十句追昔撫今,從前隱居東山,而今攜書佩劍奔走宦途,慷慨豪邁。
42.兩首詩歌都是寫給杜甫的,都有對個人遭際和國家命運的感慨,但語言風格卻各不相同。甲詩“婉而多諷”,乙詩“情真意懇”。請對此作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酬韓庶子
張籍
西街幽僻處,正與懶相宜。
尋寺獨行遠,借書常送遲。
家貧無易事,身病足閑時。
寂寞誰相問?祗①應君自知。
①祗:只。
4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寫詩人住在西街上一個偏僻的角落,門可羅雀,和自己慵懶的性格相適宜。
B.頷聯(lián)寫為了探尋寺院,詩人常常獨自遠行;為了能博覽群書,詩人常常借書來閱讀。
C.頸聯(lián)寫詩人家境貧困,嘗盡了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因孤獨寂寞,讓自己疾病纏身。
D.尾聯(lián)運用設問的手法,寫出只有韓庶子了解自己寂寞的心境,體現(xiàn)二者的友情。
44.詩人在窮困潦倒中卻尋找到了安慰,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詩人尋找到了哪些安慰?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西河·和王潛齋①韻
曹幽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關河萬里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謾哀痛,無及矣。無情莫問江永。西風落日慘新亭②,幾人墮淚!戰(zhàn)和何者是良籌,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藪澤里,豈無人、高臥間里,試問安危誰寄?定相將③有詔催公起。須信前書言猶未?
①王潛齋:南宋愛國詞人,遭劾無奈隱居鄉(xiāng)間。②新亭:東晉初過江人士齊聚新亭,周侯嘆道:“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北娙讼嘁暳鳒I。后世稱之為“新亭對泣”。③相將:將要。
4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整首詞,運用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多種抒情方式,表述了詩人內(nèi)心的強烈情感。
B.詞作開頭以極度憤激的語氣高度概括了從北宋滅亡到寫作此詞之間的歷史變故。
C.新亭對泣與南宋姜夔《揚州慢》的黍離之悲,均借助典故表述了對時勢的悲痛之情。
D.“戰(zhàn)和何者是良籌,扶危但看天意”,意在勸誡統(tǒng)治者不要急于決定,應順勢而為。
46.此詞是對王潛齋詞作《西河》(天下事)的和作。請結(jié)合本詞內(nèi)容及相關信息,推測《西河》(天下事)表述的主體情感內(nèi)容,并列明推測依據(jù)。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奉答圣思講論語長句
黃庭堅
簿領文書千筆禿,公庭嚚訟百蟲鳴。時從退食須臾頃,喜聽鄰家諷誦聲。
觀海諸君知浩渺,學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張燈火,抱取魯論來講評。
[注]①本詩作于詩人任葉縣縣尉時。②嚚(yín)訟;奸詐而好爭訟。③退食,這里指公余休息。
4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薄領文書千筆禿”運用了夸張手法,寫出詩人每天批改文書,公務十分繁忙。
B.“公庭嚚訟百蟲鳴”寫詩人每天要處理各種案件,忙到夜晚百蟲爭鳴之時還不能休息。
C.本詩選取了公堂上調(diào)節(jié)糾紛、公余休息、挑燈夜讀等生活細節(jié),文字質(zhì)樸動人。
D.本詩與《勸學》都談及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對學子追求學問精進具有啟發(fā)意義。
48.黃庭堅愛書,一日不讀便覺庸俗,甚至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本詩是如何體現(xiàn)黃庭堅愛讀書的?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邵堯夫安樂窩中職事吟①
司馬光
靈臺無事日休休②,安樂由來不外求。
細雨寒風宜獨坐,暖天佳景即間游。
松篁亦足開青眼,桃李何妨插白頭。
我以著書為職業(yè),為君偷暇上高樓。
①邵堯夫:邵雍(1011-1077年),北宋理學家,自號安樂先生,司馬光退居洛陽時與其成了莫逆之交,邵雍長期住在洛陽,把自己所居寢息之地取名為安樂窩。職事:職事官,宋沿唐制,官員之有執(zhí)掌者稱職事官,此處為戲稱。②靈臺:心。休休:樂道之心。
49.下列對這首宋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首聯(lián)中,詩人明確地寫出邵雍的觀點:如果心中無事就是最大的安樂,安樂是不需要向外求的。
B.頷聯(lián)寫出邵雍日常閑居及游玩的樂趣,與邵雍的“重寒盛暑多閉戶,輕暖初涼時出街”意思相似。
C.頸聯(lián)中“白頭”對“青眼”、“何妨”對“亦足”,不僅對仗工整,且推陳出新,準確地表現(xiàn)出邵雍的性格。
D.尾聯(lián)的語言平實質(zhì)樸,詩人意在表現(xiàn)自己政治上失意,只能通過著書來排解內(nèi)心抑郁苦悶的心情。
50.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概括邵雍的形象特點。
解析:
1.C2.①蘇軾的感慨表明他厭棄官場,并對鄉(xiāng)間生活心動,有歸隱之心。②蘇轍在詩中描寫的鄉(xiāng)間人情和諧、風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與蘇軾感慨的“人間多歧路”形成對比,以堅定蘇軾遠離官場、回歸田園的信念。③尾聯(lián)直接追問蘇軾何日歸耕,表述了蘇轍對兄長回歸田園的期盼。(參考解析②③點的同類補充:④頸聯(lián)寫花雖開盡,但香味留存,酒雖不清,但心里滿足,以此肯定了蘇軾對田園生活的向往。⑤在志趣和態(tài)度上與蘇軾相應。蘇轍對田間生活的喜愛、對尉卒的厭棄,表現(xiàn)出與蘇軾相同的志趣與意向,即遠離朝廷,回歸田園。)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nèi)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
C.“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悵”錯誤,“閑花開盡香仍在”,盡管春已深花落盡,但其香氣仍在,美好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中的“厭”應理解為“饜”,“滿足”之意。且詩人又說“此味暫時猶覺勝”,可見即使是開盡的閑花與未清的濁酒也別有一番風味,并非“美中不足”的“惆悵”。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含義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意為:人間的歧路能知多少?問問田里耕作的農(nóng)民吧。這兩句暗用《論語·微子》中兩位隱士長沮、桀溺禍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們問路的典故,隱喻詩人的歸隱之意?!叭碎g歧路”指官場,“知多少”一句寫出詩人覺得宦海浮沉沒有盡頭,令人厭倦;“向桑田”“問耦耕”則明顯表露出詩人對田園鄉(xiāng)間生活充滿興趣,有歸隱之心。
蘇轍這首和詩,則著重描寫了鄉(xiāng)間生活的情景,“春深溪路少人行,時聽田間耒耜聲”寫其閑靜,“饑就野農(nóng)分餉黍,迎嫌尉卒鬧金鉦”突出鄉(xiāng)間人情和睦友善,不似官場的勾心斗角;“閑花開盡香仍在,白酒沽來厭未清”寫景色優(yōu)美,生活悠閑,自由自在。由此可見,蘇轍對于兄長歸隱田園的想法是很贊同的,這些情景與“人間歧路知多少”形成對比,能讓蘇軾堅定遠離官場、回歸田園的信念。
“此味暫時猶覺勝,問兄何日便歸耕”,直接詢問蘇軾什么時候回歸田園耕種,表述了蘇轍對兄長回歸田園的期盼。
3.C4.①羈旅他鄉(xiāng)的凄涼:詩人漂泊他鄉(xiāng)多年難以歸去,抒發(fā)了自己獨在異鄉(xiāng)的無奈凄涼。②壯志難酬的苦悶:西風一夜壯心已老,面對無可奈何的處境,詩人深陷壯志難伸的哀怨苦悶。③知音難遇的悲慨:尾聯(lián)寫詩人知音難覓、無人理解的處境,表述出內(nèi)心的悲愴。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表述了即便懷才不遇,志向也定會實現(xiàn)的信心”錯誤,“一夜西風老壯心”抒發(fā)懷才不遇的哀怨,吐露將從此而無法實現(xiàn)政治抱負的憤慨。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三年客夢迷歸路”,在天長束氏家塾轉(zhuǎn)瞬三年,束家因為憐恤他貧窮,所以招他來伴讀。雖然東家束伯仁待他很好,得暫時免受饑寒之苦,但并非久計;在潦倒沉淪、一貧徹骨的困境中,所以有“三年客夢迷歸路”的感嘆。抒發(fā)了自己獨在異鄉(xiāng)的無奈凄涼。
“一夜西風老壯心”,“壯心”是指“壯志”,本來已有壯志難伸之感,加上一夜西風的勁吹,這就迸發(fā)出壯心已老的哀痛。這一句不只是抒發(fā)懷才不遇的哀怨,更在于吐露將從此而無法實現(xiàn)政治抱負的憤慨。
結(jié)尾兩句,向友人傾訴說:“欲作新聲寄遺恨,直弦先斷淚盈琴?!痹噲D“欲作新聲”寄托自己難以實現(xiàn)的“憾恨”,他又感到知己難逢,知音殊少,滿子權兄弟雖然和他是至交,而且也是有志之士,但同樣沉淪下層,愛莫能助,所以才有“直弦先斷淚盈琴”的感慨。此調(diào)未彈,琴弦先斷,他朝歌暮哭,只想對知己一訴這樣的衷曲,充分顯示出詩人內(nèi)心的悲愴之情。
5.B6.①詩歌尾聯(lián)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而是寫讀了張十一的來詩后鬢發(fā)頓時白了一半,把愁的原因歸于來詩,使本詩委婉曲折。②詩歌尾聯(lián)寫愁不說愁,只說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盡在不言之中,使詩意婉轉(zhuǎn),韻味醇厚。
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B.“此處遠景優(yōu)美、迷人”錯誤,頷聯(lián)描繪的是近景,“筼筜”“閑開艷艷花”描繪近處花草的生長之勢。
故選B。
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頓時的意思;“斗覺”二字用得奇崛,把詩人的感情推向高潮。這一聯(lián)寫得委婉曲折,詩人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卻說讀了張署來詩后鬢發(fā)頓時白了一半,似乎來詩是愁的原因,這就把全詩惟一正面表現(xiàn)愁怨的地方掩蓋住了,使本詩委婉曲折。
并且寫愁不說愁,只說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盡在不言之中。寫詩人看罷友人的書信頓覺白發(fā)增加一半,表述了對年華逝去的哀傷,以及與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詩意婉轉(zhuǎn),韻味醇厚悠遠。
7.D8.①凌寒不凋,卓越超群:歲寒時節(jié),它仍然青翠,卓然獨立于群木。②高雅脫俗,不同凡響:風吹來,它發(fā)出蕭瑟的清響,霜雪落下,它也不改變自身。③志向高遠,懷才不遇:它有霄漢之志,卻被舍棄,老于空山。
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D.“將翠柏‘老空山’說成是因為天道的‘浩蕩’”錯,“委棄”二句說的是翠柏在被舍棄后只能將自己的命運無奈地交給“浩蕩”的天道,而不是說“浩蕩”的天道是翠柏“老空山”的原因。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中意象的能力。
本詩托物言志,表述了對人才得不到重用的惋惜之情。
一、二句,意為:正是歲寒時節(jié),翠柏高出群樹,卓然獨立。前兩句描寫翠柏歲寒不凋、卓然獨立,表述了對翠柏的贊揚。
三、四句,意為:它不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實在令人難以理解。為翠柏鳴不平,它歲寒不凋、卓然獨立,卻不被眾人知曉,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寄托了詩人對眾多懷才不遇人士的同情和對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的批判。
五、六句,意為:風吹動它盤曲的樹枝,發(fā)出蕭瑟的清響。詩人為翠柏惋惜,它因“結(jié)根淺”,發(fā)展受到限制,沒有變得“極高大”。
七、八句,意為:可惜由于扎根不深,它沒能長成參天大樹。描寫風吹翠柏的聲響,風吹動它盤曲的樹枝,發(fā)出蕭瑟的清響,點明了它高雅脫俗,不同凡響。
九、十句,意為:如果不被斧子砍伐,它會長成高聳入云的大樹揮動青黑色的枝條。想象如果沒有斧頭的砍伐,它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表述了詩人對人才的愛惜與呵護。
最后四句,意為:如今它空懷霄漢之志,卻也不隨霜雪而改變自己。在被舍棄后老于這空山之中,把自己交付給這無常不定的天道。詩人為翠柏鳴不平,說它有霄漢之志,并且不隨霜雪改志,卻被舍棄,在這空山之中聽天由命地老去。點明了它志向高遠,懷才不遇。
9.B10.①詩人認為為官者,不管官職如何低微,也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要自我砥礪,堅守節(jié)操。②詩人認為為學者,不應因為官就丟掉做學問的大計,要有不斷鉆研舊學、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成果的遠大志向。
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希望朋友收到書信能感受到自己的深情厚誼”錯?!昂鰜頃鴦⑶楹魏瘛北硎龅氖呛鋈婚g收到對方的來信,這是何等的深情厚誼。
故選B。
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①根據(jù)“簿領雖卑道自隆”,每日混跡于書牘之間,地位地下,但我卻有著高尚的道德追求,堅守自己的為官之道。詩人認為為官者,不管官職如何低微,也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要自我砥礪,堅守節(jié)操。
②根據(jù)“不為小官忘大計,要從舊學著新功”,我也不因為做一小官,就放棄了學問,我會不斷鉆研舊學、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成果。詩人認為為學者,不應因為官就丟掉做學問的大計,要有不斷鉆研舊學、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成果的遠大志向。
11.C12.①檢驗玉的真假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的材質(zhì)要等七年。詩人通過“試玉”“辨材”所用時間之長的事例,表現(xiàn)了“事物的優(yōu)劣往往需要時間檢驗”這樣一個普遍哲理。②詩人用玉石和木材的辨別隱喻人才的識別,人才也是要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其才華人品才能被大眾所認識。③詩人借此表述了對友人元稹的勸慰及與之共勉的情感。
1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可見人死萬事空,只有活著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錯。尾聯(lián)“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意思是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意在表明如果過早地下結(jié)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一時表面現(xiàn)象所蒙蔽,不辨真?zhèn)?,冤屈好人?/p>
故選C。
1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意思是檢驗玉的真假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的材質(zhì)要等七年。據(jù)此分析出,詩人通過“試玉”“辨材”所用時間之長的事例,表現(xiàn)了“事物的優(yōu)劣往往需要時間檢驗”這樣一個普遍哲理。
②“贈君一法決狐疑”,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詩的第二、三句才把這個方法委婉地介紹出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說明要知道事物的真?zhèn)蝺?yōu)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xiàn)出來的。據(jù)此分析出,詩人用玉石和木材的辨別隱喻人才的識別,人才也是要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其才華人品才能被大眾所認識。
③詩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然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他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jié)。據(jù)此分析出,詩人借此表述了對友人元稹的勸慰及與之共勉的情感。
13.A14.①順應自然?!扒蒴~豈知道,我適物自閑”兩句意思是:魚鳥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內(nèi)心安閑,外物也自然安閑。這體現(xiàn)出詩人樂天安命、順應自然,因而感到閑適自在的心境,側(cè)重寫人與自然相融相親的關系。
②內(nèi)心超脫。“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兩句意思是:繁多的外物未必就是這樣和諧、美好,姑且能夠因自己認同的事物感到快樂。即只要內(nèi)心超脫,即使外物不順心意,也能夠自得其樂。
1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賞析的能力。
A.“都反映出詩人在遠離官場之后,歸隱田園的決心”錯誤,蘇軾并非遠離官場,而是被貶惠州做官。
故選A。
1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兩句意思是:魚鳥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內(nèi)心安閑,外物也自然安閑。境由心生,詩人樂天安命、順應自然,自然看待外物也如此時詩人的心情一般,這體現(xiàn)出詩人不會為外在環(huán)境所苦,而感到閑適自在,與自然、外物相融相親。
“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兩句意思是:繁多的外物未必就是這樣和諧、美好,姑且能夠因自己認同的事物感到快樂。這兩句是描述詩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爾”即未必就是這樣美好。面對紛繁復雜的外界世界,詩人以自己認同的事物和觀念感到快樂,不為不和諧不美好的事物侵擾,做到了與世界和諧相處,即只要內(nèi)心超脫,即使外物不順心意,也能夠自得其樂。
15.D16.B17.(1)首聯(lián)“獨有”“偏驚”兩個詞,生動表現(xiàn)出詩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2)二、三兩聯(lián)寫所驚之江南物候,以樂景反襯哀情,用清新的春色來寫反襯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3)尾聯(lián)直抒胸臆,點明思歸和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文學常識的能力。
D.“和詩與原詩內(nèi)容上要保持一致”錯。和詩,是指唱和,和答。一般而言,和詩與原詩的體裁應該一致,內(nèi)容上不必保持一致。
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催”字擬人,把物候人格化;“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晴光轉(zhuǎn)綠蘋”為視覺描寫,也有遠近視角的變化,“淑氣催黃鳥”為聽覺描寫。沒有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選B。
1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聯(lián)寫游子離別家鄉(xiāng),奔走仕途,看到異鄉(xiāng)的節(jié)物氣候煥然一新,感到驚心?!蔼氂小薄捌@”兩個詞,生動表現(xiàn)出詩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用“獨有”“偏驚”生動地表現(xiàn)了自己雖面對江南美麗春色,卻因別家離鄉(xiāng)、在外做官,對異鄉(xiāng)的新春物候變化反而感到驚心的矛盾心情。
二、三兩聯(lián)寫所驚之江南物候。太陽從海平面上升起,耀眼的曙光照射在云朵上如同道道霞光。春姑娘攜梅帶柳渡過了長江,頓時江南江北一片綠意。黃鳥在枝頭婉轉(zhuǎn)地鳴叫,明媚的陽光打在水面碧綠的浮萍上,使浮萍愈發(fā)鮮艷。這首詩描繪了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述了自己宦游他鄉(xiāng),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感傷之情。以樂景反襯哀情,烘托了悲傷的感情。用清新的春色來寫反襯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diào),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直抒胸臆,點明思歸和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
18.D19.①詩人以青松比喻蘇軾,高度贊美了蘇軾的人品才情。②詩人以“小草”自比,雖然渺小,也有遠大的志向。③詩人用小草依附松樹,表述了自己希望與蘇軾長久結(jié)交,蘊含著對他的仰慕之情與追隨之意。
1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眾多追隨者在他的蔭蔽下可以鞏固根基”錯誤,應該是蘇軾先深扎下根來,堅固本蒂,而不是“眾多追隨者”。
故選D。
19.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青松出澗壑,十里聞風聲”寫青松長在山澗深谷,迎風發(fā)出聲響十里外都能聽見,詩人以青松比喻蘇軾,贊美蘇軾雖仕途坎坷,但依然聲名遠播,高度贊美了蘇軾的人品才情。
“小草有遠志,相依在平生”寫菟絲雖是小草,也有遠大的志向,詩人以“小草”自比,雖然渺小,也有遠大的志向,能跟松樹生死相依。以澗松喻蘇軾,謂其雖大才而不得其用,卻聲名遠播。又以菟絲自喻,希望自己能與青松長久相依。在這里表明了黃庭堅雖為“小草”,卻有遠大的志向,與蘇軾一樣都具有“醫(yī)國”的遠大抱負。
詩人用小草依附松樹,既彰顯蘇詩的崇高形象,又表述了自己的謙卑的情懷,希望與蘇軾長久結(jié)交,蘊含著對他的仰慕之情與追隨之意。
20.A21.①身處逆境,卻不消極。詩人雖被貶謫,但重陽放晴,照例縱飲狂歡,足見其瀟灑豁達。
②壯心不改,不服老。老翁簪菊,本不合時宜,以“莫笑”“君看”的自負,表現(xiàn)出不服老的氣概。
③比肩古人,豪情滿懷。末尾引用典故,表明詩人騎馬射箭,氣概直追古時名流的豪情與壯志。
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A.“首二句起調(diào)高昂”說法有誤。本詩前兩句為“抑”,應為起調(diào)低沉。
故選A。
2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結(jié)合詩句上片前兩句“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可看出,黔中秋來陰雨連綿,遍地是水,人終日只能困居室內(nèi),不好外出活動。詩句不說苦雨,而通過“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動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狀況?!俺舜倍L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戶的意思,又影射著環(huán)境的險惡。而聯(lián)系“萬里”二字,又有去國懷鄉(xiāng)之感。這些描寫,充分展現(xiàn)了貶謫環(huán)境的惡劣。身處如此窮困險惡的處境,卻并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轉(zhuǎn)而描寫自己于重陽登高痛飲的景象。說重陽天霽,用“及至”“也”二虛詞呼應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詞句中“鬼門關”這里是用其險峻來反襯一種忘懷得失的胸襟,頗有幾分傲兀之氣。由此可見,身處逆境,卻不消極、瀟灑豁達的胸襟。
本詞下片三句寫重陽賞菊。古人重陽節(jié)有簪菊的風俗,但老翁頭上插花卻不合時宜,即所謂“幾人黃菊上華顛”。借這種不入俗眼的舉止,寫出一種不服老的氣概?!熬础薄澳Α痹圃疲亲载摽谖?。從這里,可以看出壯心不改,不服老的氣質(zhì)。
本詞最后三句中,說自己重陽節(jié)不但照例飲酒賞菊,還要騎馬射箭,吟詩填詞,其氣概直追古時的風流人物。此處巧用晉詩人謝瞻、謝靈運戲馬臺賦詩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詞出于郭璞《游仙詩》“右拍洪崖肩”,即追蹤的意思。從這里可以看出他比肩古人,豪情滿懷的氣魄。
22.D23.①勤奮刻苦,力學不輟。詩人像砍柴耕種的農(nóng)人一樣勤懇讀書,認為學無止境,甚至想苦讀到夜深。②潛心研讀,務所有得。詩人認為存書再多也跟自己無關,只有真正用心研讀,領會于心才算是真正屬于自己的。③博學多聞,以文立身。讀書就要博學多聞,只有豐富的知識和學問才是立身之基。
2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D.“詩歌多用記敘和描寫的表述方式”分析有誤,結(jié)合“樸斲敷菑皆用勤”“為學從來無止法,立身寧只富多文”等詩句可知,應為“詩歌多用議論的表述方式”。
故選D。
23.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中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能力。
“樸斲敷菑皆用勤”“為學從來無止法”“尚欲焚膏到夜分”,砍柴和耕種都離不開勤懇,讀書更應如此,不能停止,我想讀書到半夜時分。詩人勤奮刻苦,力學不輟。詩人像砍柴耕種的農(nóng)人一樣勤懇讀書,認為學無止境,甚至想苦讀到夜深。
“萬書插架非關我,一卷入心方屬君”,屋中有萬卷書不一定和我有關,只有真正潛心鉆研的書籍才會入心,屬于自己??梢娫娙藵撔难凶x,務所有得。詩人認為存書再多也跟自己無關,只有真正用心研讀,領會于心才算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況吾儒者務多聞”“立身寧只富多文”,儒者既要“多聞”又要“多文”。可見博學多聞,以文立身。他認為讀書就要博學多聞,只有豐富的知識和學問才是立身之基。
24.C25.①下片開頭借燈之昏黃、雨之濕密、香之氤氳。寫出愁情之縈繞纏綿。②“飛紅”句在空間上想象湖底的游魚也會為花落春去而頓生憂愁。將愁情寫得生動可感。③末句在時間上由現(xiàn)在跳越到未來,想象異日重來,也許柳綿也將吹盡,那時如果只見一片平蕪,就更令人難以為懷了。寫出愁緒的綿延不盡。
24.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C.“清癯的瘦波載不動游船”理解錯誤,“怕艤游船,臨流可奈清臞”一句的意思是: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邊,怕在清波中看見自己清瘦的面目?!扒迮J”所指是詞人自身,而非水的形態(tài)。
故選C。
2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本題作答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對詞作中寄寓情感的關鍵景物意象的把握,例如雨、落紅、愁魚等;一是細膩分析景物在表現(xiàn)核心情感“愁情”時產(chǎn)生的效果,如愁情的纏綿、感人、不盡等。
這首詞是晚年故地重游之作,將身世之嘆融進景色描寫中,厚實沉重。
下闋第一句“傷春不在高樓上”,將憶舊傷別之情托出,跌宕起伏。
“在燈前攲枕,雨外熏爐”把“傷春”之地由“樓上”自然而然地轉(zhuǎn)移到“燈前”、“雨外”。燈前斜倚繡枕,旁邊放著熏香銅爐,獨自聽聆著窗外的雨聲瀟瀟。借燈之昏黃、雨之濕密、香之氤氳,寫出愁情之縈繞纏綿。
“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飄飛的落花若是飛到西湖的波底,就連水中的魚兒也會感到憂傷愁苦,攪得翠波翻覆。詞人臨湖展開想象,在空間上把詞思由湖面深入到“湖底”,并推已及物,寄情于景,想象湖底的游魚也會為花落春去而頓生憂愁。
“莫重來,吹盡香綿,淚滿平蕪”千萬不要再到這里來,因為那時無情的春風會把柳絮吹得滿天飄舞,點點楊花點點楊花像人的傷心的眼淚一樣落滿平蕪。末句想象異日重來,也許柳綿也將吹盡,那時如果只見一片平蕪,就更令人難以釋懷了。把詞思在時間上由現(xiàn)在跳越到未來,寫出愁緒的綿延不盡。
26.B27.①本詩通過登山賞景,闡明唯有忘卻名利才有高深志趣的道理,表述對悠閑自由生活的向往。②《桂枝香·金陵懷古》登高懷古,感慨六朝相繼滅亡,批評世人空嘆興亡,希望朝廷奮起變革,有所作為,避免重蹈覆轍。
2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兩個意象暗示出詩人……不得重用的失落心情”錯,“羸驂”指瘦弱的馬,“幽鳥”寫深藏深林的鳥,由“閑興每登臨”“尋山水”可知,兩個意向能體現(xiàn)詩人閑居山野的生活狀況,但體現(xiàn)不出“不得重用的失落心情”。
故選B。
2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主旨的評價能力。
①本詩前兩聯(lián)描寫自己的閑居生活。每到秋天,有了興致常常登臨賞景,或者到寺院去聽經(jīng),或者登臨遠望欣賞青山。有時候強拄著拐杖騎著瘦馬去尋找好的山水,有時候會驚飛深藏山中的鳥兒,它們會飛向遠處煙靄籠罩的山林。而第三聯(lián)“同時覽物悲歡異,自古忘名趣向深”則揭示出登山賞景之后的志趣,一同賞景,悲歡各自不同,只有忘卻名利才有高深志趣,表述對悠閑自由生活的向往。
②《桂枝香·金陵懷古》登高懷古,通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贊美和歷史興亡的感喟,寄托了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以及對當時朝政的擔憂。上闋寫登臨金陵故都之所見。“澄江”“翠峰”“歸帆”“斜陽”“酒旗”“西風”“云淡”“鷺起”,依次勾勒水、陸、空的雄渾場面,境界蒼涼;下闋寫在金陵之所想,以“念”字為轉(zhuǎn)折,今昔對比,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對歷史和現(xiàn)實,表述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嘆息。詩人感慨六朝相繼滅亡,批評世人空嘆興亡,希望朝廷奮起變革,有所作為,避免重蹈覆轍。
28.B29.①詩人聽到鄰家傳來的讀書聲,為遇到勤奮刻苦的學子而感到欣喜;
②詩人鼓勵晚輩學海無涯當積極上進,聯(lián)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斷積累,勇攀知識高峰;
③結(jié)束公務后,詩人點起燈火,品讀《論語》以修身求道。
2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鑒賞表述技巧的能力。
B.“書生諷刺了好爭訟者的無禮之舉”錯誤?!爸S誦”意為“朗讀、誦讀”,通過“喜”也可判斷此句并無諷刺之義。
故選B。
2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①頷聯(lián)“時從退食須臾頃,喜聽鄰家諷誦聲”,“退食”,指詩人公余休息之時;“諷誦聲”,指鄰家學子刻苦讀書的朗誦聲。詩人聽到鄰家傳來的讀書聲,為遇到勤奮刻苦的學子而感到欣喜,體現(xiàn)了黃庭堅愛讀書;
②頸聯(lián)“觀海諸君知浩渺,學山他日看崇成”,大海廣闊需要不斷積累,山勢崇高定當不斷攀登。詩人鼓勵晚輩學海無涯當積極上進,聯(lián)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斷積累,勇攀知識高峰,體現(xiàn)了黃庭堅愛讀書;
③尾聯(lián)“暮堂吏退張燈火,抱取魯論來講評”,“暮堂吏退”,到了傍晚詩人問案完畢,退出公堂;“張燈火”“抱取魯論”,指結(jié)束公務后,詩人點起燈火,品讀《論語》以修身求道,體現(xiàn)了黃庭堅愛讀書。
30.C31.A
3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突出生活條件的惡劣,希望友人為其提供幫助”理解有誤。尾聯(lián)是說,墨水已結(jié)冰,燈花也即將燃盡,詩人卻仍然裹緊破舊的棉襖勤奮苦讀,表現(xiàn)出了詩人為學的勤奮精進。
故選C。
3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
A.“表現(xiàn)出詩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理解有誤。首聯(lián)是說,歸巢棲息的鳥兒驚動飛起,孤雁發(fā)出聲聲哀號?!拔摇豹氉詰{著幽雅的茶幾而坐,一洗白天的塵勞,表現(xiàn)出詩人超然的心境。
故選A。
32.A33.①頸聯(lián)寫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書桌上搖曳,泉水發(fā)出汩汩之聲,仿佛流入硯臺中,“竹影”“泉聲”表現(xiàn)了弟侄書房環(huán)境的清幽高雅。②弟侄在紛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仍能靜心讀書,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心境的體現(xiàn)。③詩人借此表述了對弟侄勤勉好學、專注求學的態(tài)度的贊美之情。
3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鑒賞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A.“前者指‘居所破舊’”分析錯誤,首句的詩意是“為什么處于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yǎng)”,所以首句的第一個“窮”字指“處境窘困”。
故選A。
3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本題要求分析頸聯(lián),首先要分析頸聯(lián)寫了什么景色,然后分析這些景色所體現(xiàn)的環(huán)境特點,最后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分析情感時,要由表及里進行分析。
頸聯(lián)由人寫到書堂之景:窗外綠竹搖曳,影入書案,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爸裼啊薄叭暋奔润w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清幽高雅,也體現(xiàn)了人物內(nèi)心的寧靜,表述的是的喜愛之情。
而“書案”與“硯池”則表現(xiàn)了弟侄“在干戈地”仍能靜心讀書,一切景語皆情語,弟侄書房周圍景色的清幽、靜謐正是主人公心境的體現(xiàn),詩人借此贊美弟侄在紛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仍能靜心、好學、尚禮的品質(zhì)。
而這種清幽的環(huán)境和弟侄在戰(zhàn)亂時期依然靜心讀書、修身養(yǎng)性的心境相符,詩人借此表述了對弟侄專心致志、勤勉好學態(tài)度的贊賞。
34.B35.“嗟”,嘆息之意。首聯(lián)寫友人登樓眺望,自己不能同游,這是寫嘆息的誘因。頷聯(lián)寫雨后清坐和夕陽下相思,具體展現(xiàn)嘆息時的形象。頸聯(lián)通過“不同醉”和“能自寬”的對比,點明嘆息的原因。尾聯(lián)寫何時能擺脫繁瑣公務、歸去過漁釣的隱居生活,這是嘆息的延續(xù)。
3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B.“說詩人曾像王粲一樣,登上此樓……”錯誤。首聯(lián)是想象友人登臨的情景,聯(lián)想到嵩山的三十六個主要山峰和王粲的《登樓賦》,下句的意思是說,你也像寫《登樓賦》的王粲那樣,獨倚欄桿,登樓遠眺。另外,從詩題“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樓見寄”也可知登樓者不是詩人,而是友人。
故選B。
3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首先要解釋“嗟”是嗟嘆、嘆息的意思。然后再分析本詩是如何圍繞“嗟”字行文布局的特征。
首聯(lián)“縣樓三十六峰寒,王璨登臨獨倚闌”,寫登封縣的城樓正對著嵩山三十六個高寒的山峰,想象朋友王晦之像當年王粲一樣獨自倚靠闌干,登樓遠眺。和友人分隔兩地,不能同游,這是寫嘆息的誘因。
頷聯(lián)“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陽殘”,寫春雨停歇,夕陽西下,孤身獨坐,思念遠方的友人,描繪了嘆息時的形象。
頸聯(lián)“詩來嗟我不同醉,別后喜君能自寬”,是嘆息自己不能和對方一同喝醉,欣慰對方在遠方能夠自我寬慰,通過“不同醉”和“能自寬”的對照,點明嘆息的原因。
尾聯(lián)“舉目盡妨人作樂,幾時歸得釣鯢桓”,是寫自己在葉縣無法自寬,希望能擺脫繁瑣的公務,“釣鯢桓”是閑適的隱居生活,“幾時歸”是嘆息不知道何時才能歸隱。最后一句是是嘆息的延續(xù)。
36.C37.①詩人把潞公比作蕭何,既含蓄地贊揚了潞公(包括君貺和自己)如蕭何一般有輔君治國之才,又委婉諷刺了當今皇帝如同猜忌功臣的漢高祖,在“國須柱石”之際,卻將輔弼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
②對朋友及自身不受重用的遭遇表述憤懣不平之感。
③表述了對朋友的安慰及勸勉之意。
3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第五句運用借代的修辭”錯誤,“國須柱石扶丕構(gòu)”,運用比喻的修辭,譯為國家必須有像柱石支撐大廈一樣的臣子才能輔佐國家這一架構(gòu),本體是“臣子”“國家”,喻體是“柱石”“丕構(gòu)”。
故選C。
37.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蕭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窮僻置閑田”意思是“潞公像蕭相國一樣曾是左右臂膀,如今卻在荒僻的村野造屋買田”。
詩句中提到“蕭何”,使用典故,結(jié)合解釋中“漢代名相蕭何,曾輔佐漢高祖,終遭猜忌,有人勸他‘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可知,當年的名相蕭何輔佐漢高祖,曾被視為左右手,殊榮加身,然而終遭猜忌,經(jīng)別人指點,蕭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用這種方式來消除漢高祖的猜疑,“且”字點出了昔日的蕭何、后來的潞國公并包括本人在內(nèi),買田建館,投閑置散,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形勢,不得不以此自娛消遣,此處流露出無奈之情。
結(jié)合詩歌標題和解釋①可知,這是一首和詩,所以尾聯(lián)提到蕭何,其實是將潞國公比作蕭何,同時也是自況,既含蓄地贊揚了潞國公(包括君貺和自己)的輔君治國才干,又隱隱諷喻了宋神宗如當年猜忌功臣的漢高祖,在“國須柱石”之際,卻將得力大臣排斥于朝廷之外,言語間含有對朋友及自身不受重用的憤懣不平和委婉的勸慰、自我安慰之意。
本詩是首和詩,友人面對如此局面,作為朋友的通過全詩的寫景和抒發(fā)的情感,也表述了對朋友的安慰及勸勉之意。
38.D39.①“莫嗟”開篇,直接勸導友人不必因荒遠之地和離群索居而感傷。
②“且喜”領起,以當?shù)氐娘L俗聞名嶺北,有漢家官員在此駐守,來勸慰友人;暢想友人秋天便可乘騎歸來,表述對友人早日歸來的希望。
③尾句用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深來寬慰友人,帶給友人心靈的慰藉。
3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鑒賞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D.“懸想友人思念自己”錯?!跋嘁姇贤唷保菚r候相見,你就會知道我每每南望遙思故人,心中也十分凄苦。應是詩人思念友人。
故選D。
3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題干中“開宗明義”,指說話或?qū)懳恼乱婚_頭就說明目的和主要意思。“莫嗟”一詞一開始就說明寫作的目的是安撫友人。
①“莫嗟荒僻又離群”,不要為在荒遠之地離群索居而感傷。“莫嗟”,不要嗟嘆?!澳怠币辉~開篇直接勸導友人不必因眼前的情況而感傷。
②“且喜風謠嶺北聞”,意為:暫且為它的風俗聞名嶺北而高興吧?!般~柱雖然蠻徼接,竹符還是漢家分”,意為:代表與中原分境的銅柱雖是南方少數(shù)民族澆鑄的,但還是有漢家的官員在那里駐守的。這是以當?shù)氐娘L俗聞名嶺北,有漢家官員在此駐守,來勸慰友人。
“春書來逐衡陽雁,秋騎歸看隴首云”,意為:現(xiàn)在你的書信隨著衡陽歸雁而來,希望到秋天你就可以乘騎北歸?!扒矧T歸看”表明詩人暢想友人秋天便可歸來,表述對友人早日歸來的希望。
③“相見會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意為:那時候相見,你就會知道我每每南望遙思故人,心中也十分凄苦,現(xiàn)在身體就已經(jīng)孱弱似沈休文了?!安『〗袼粕蛐菸摹斌w現(xiàn)詩人以對友人的思念之深來寬慰友人,帶給友人心靈的慰藉。
40.D41.B42.岑詩采用的是曲折隱晦的筆法,寓貶于褒,綿里藏針,前四句表面看,似乎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富貴實際卻是要表現(xiàn)朝官生活的空虛、無聊、死板、老套。后兩句表面頌揚、吹捧朝廷,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朝政的不滿。用婉曲的反語來抒發(fā)內(nèi)心憂憤,使人有尋思不盡之妙。
高詩前四句寫羈旅飄泊的孤寂落寞,思念友人及異地宦游的悵然失意及人生的渺茫。其中“不忍見”,一見就“斷腸”,感情不能自已;五、六句寫詩人的愛國熱忱未衰減,對動蕩時和艱難國事憂慮不已,深沉感喟,隱藏了內(nèi)心無限的哀痛;最后四句瞻望未來,深感渺茫,回顧往昔,事難前定,最終是壯志難酬,書劍蒙塵。全詩“情真意懇”,打動人心。
40.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及體裁的綜合理解能力。
D.“兩首詩均為古體詩歌”錯誤,岑參的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符合律詩特點,既對仗又押韻,是五言律詩。
故選D。
4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A.“突出詩人為國盡忠的勤勉與充實”錯誤,詩句意思是:清早,他們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御香”之氣而“歸”罷了?!皶浴?、“暮”兩字說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對于立志為國建功的詩人來說,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C.“表述了自己的鄉(xiāng)愁”錯誤,“思故鄉(xiāng)”,既是從自己說,也是從杜甫說,滿目瘡痍的中原,同是他們的故鄉(xiāng)。
D.“而今攜書佩劍奔走宦途,慷慨豪邁”錯誤,前一句引東晉謝安隱居東山別墅韜光養(yǎng)晦的典故,后一句以書劍的蒙塵表述詩人的感嘆。比喻在不知不覺中,往昔的壯志如今只能空嘆難酬,頗具失意悲傷之情。
故選B。
4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
岑詩“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詩人連續(xù)鋪寫“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顯貴;但揭開“榮華顯貴”的帷幕,卻使讀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虛、無聊、死板、老套。每天他們總是煞有介事、誠惶誠恐地“趨”(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廡東西。但君臣們既沒有辦了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定下什么興利除弊、定國安邦之策。詩人特意告訴讀者,清早,他們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御香”之氣而“歸”罷了?!皶浴薄ⅰ澳骸眱勺终f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復一日,天天如此。這對于立志為國建功的詩人來說,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圣朝無闕事”是詩人憤慨至極,故作反語;與下句合看,既是諷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統(tǒng)治者,才會自詡圣明,自以為“無闕事”,拒絕納諫。正因為如此,身任“補闕”的詩人見“闕”不能“補”,“自覺諫書稀”,一個“稀”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育賽事用帳篷購銷合同
- 雙方夫妻離婚協(xié)議書
- 柚子水果購銷合同
-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合作協(xié)議
- 離婚協(xié)議書去哪弄
- 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設備供應協(xié)議
- 綠色出行服務平臺合作協(xié)議
- 砂石場勞動合同
- 農(nóng)產(chǎn)品電商運營推廣合同
- 房產(chǎn)中介公司勞動合同
- 風神汽車4S店安全生產(chǎn)培訓課件
- ICU患者的體位轉(zhuǎn)換與床旁運動訓練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豎式計算200題及答案
- 建設工程工作總結(jié)報告
- 2016-2023年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電力預防性試驗課件
- 四年級下冊脫式計算100題及答案
- 城市軌道交通的智能化與人工智能應用
- 脾破裂術后健康宣教課件
- 財務管控的間接成本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燕塘乳業(yè)盈利能力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