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局部修訂征求意見稿)_第1頁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局部修訂征求意見稿)_第2頁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局部修訂征求意見稿)_第3頁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局部修訂征求意見稿)_第4頁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局部修訂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本次局部修訂是根據(jù)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22年工程建設規(guī)范標準編制及相關工作計劃的通知》(建標函〔2022〕21號)的要求,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完成。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是:此次局部修訂共56條,分別為第2.1.16、3.0.2、3.0.4、3.0.5、3.0.6、8.2.9、8.3.1、8.4.6、8.4.7、8.4.9、8.4.11、8.4.18、9.6.6、10.2.1、10.2.2、10.2.10、10.2.13、10.2.14、10.3.2、10.3.8,其中新本次局部修訂的起草單位:本次局部修訂的主要起草人員:本次局部修訂的主要審查人員:3現(xiàn)行《規(guī)范》條文修訂《規(guī)范》條文2術語和符號2術語和符號2.1.16抗浮設防水位equivalentwaterlevelforstructuraldesignofbuildingagainstuplift在建筑結構設計工作年限內,滿足一定設防標準要求的地下結構底板底面上可能受到的最大浮力按靜態(tài)折算的地下水水位。3基本規(guī)定3基本規(guī)定3.0.2根據(jù)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及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程度,地基基礎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計算均應滿足承載力計算的有關規(guī)定;2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筑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3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作變形驗算:l)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體型復雜的建筑;2)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可能引起地基產(chǎn)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3)軟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載時;4)相鄰建筑距離近,可能發(fā)生傾斜時;5)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4對經(jīng)常受水平荷載作用的高層建筑、高聳結構和擋土墻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尚3.0.2根據(jù)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及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程度,地基基礎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計算均應滿足承載力計算的有關規(guī)定;2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筑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3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作變形驗算:l)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體型復雜的建筑;2)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可能引起地基產(chǎn)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3)軟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載5)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4對經(jīng)常受水平荷載作用的高層建筑、高聳結構和擋土墻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尚應驗算其穩(wěn)定性;5基坑工程應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4應驗算其穩(wěn)定性;5基坑工程應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6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構筑物存在上浮問題時,尚應進行抗浮驗算。6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構筑物存在上浮問題時,尚應進行抗浮驗算。3.0.4地基基礎設計前應進行巖土工程勘察,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應提供下列資料:1)有無影響建筑場地穩(wěn)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評價其危害程度;2)建筑物范圍內的地層結構及其均勻性,各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以及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3)地下水埋藏情況、類型和水位變化幅度及規(guī)律,以及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在抗震設防區(qū)應劃分場地類別,并對飽和砂土及粉土進行液化判別;5)對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礎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分析,提出經(jīng)濟合理、技術先進的設計方案建議;提供與設計要求相對應的地基承載力及變形計算參數(shù),并對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6)當工程需要時,尚應提供:深基坑開挖的邊坡穩(wěn)定計算和支護設計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shù),論證其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基坑施工降水的有關技術參數(shù)及地下水控制方法的建議;用于計算地下水浮力的設防水位。3.0.4地基基礎設計前應進行巖土工程勘察,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資料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應提供包括下列:資料1)有無影響建筑場地穩(wěn)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評價其危害程度;2)建筑物范圍內的地層結構及其均勻性,各巖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以及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類型和水位變化幅度及規(guī)律,地下水類型、各層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和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等,以及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在抗震設防區(qū)應劃分場地類別,并對飽和砂土及粉土進行液化判別;5)對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礎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分析,提出經(jīng)濟合理、技術先進的設計方案建議;提供與設計要求相對應的地基承載力及變形計算參數(shù),并對設計與施工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6)當工程需要時,尚應提供:深基坑開挖的邊坡穩(wěn)定計算和支護設計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shù),論證其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基坑施工降水的有關技術參數(shù)及地下水控制方法的建議;用于計算地下水浮力的設防水位建議值。效應與相應的抗力限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或按單樁承載力確定樁數(shù)時,傳至基礎或承臺底面上的作用效應應按正常3.0.5地基基礎設計時,所采用的作用效應與相應的抗力限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或按單樁承載力確定樁數(shù)時,傳至基礎或承臺底面上的作用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5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的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或單樁承載力特征值。2計算地基變形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作用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的準永久組合,不應計入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相應的限值應為地基變形允許3計算擋土墻、地基或滑坡穩(wěn)定以及基礎抗浮穩(wěn)定時,作用效應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的基本組合,但其分項系數(shù)均為1.0。4在確定基礎或樁基承臺高度、支擋結構截面、計算基礎或支擋結構內力、確定配筋和驗算材料強度時,上部結構傳來的作用效應和相應的基底反力、擋土墻土壓力以及滑坡推力,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的基本組合,采用相應的分項系數(shù)。當需要驗算基礎裂縫寬度時,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作用的標準組合。5基礎設計安全等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應按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采用,但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γ0不應下作用的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或單樁承載力特征值。2計算地基變形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作用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的準永久組合,不應計入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相應的限值應為地基變形允許值。3計算擋土墻、地基或滑坡穩(wěn)定以及基礎抗浮穩(wěn)定時,作用效應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的基本組合,但其分項系數(shù)均為1.0。4在確定基礎或樁基承臺高度、支擋結構截面、計算基礎或支擋結構內力、確定配筋和驗算材料強度時,上部結構傳來的作用效應和相應的基底反力、擋土墻土壓力以及滑坡推力,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的基本組合,采用相應的分項系數(shù)。當需要驗算基礎裂縫寬度時,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作用的標準組合。5基礎設計安全等級、結構設計使用工作年限、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應按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采用,但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γ0不應小于1.0。3.0.6地基基礎設計時,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對由永久作用控制的基本組合,也Sd=1.35Sk(3.0.6-4)式中:Sk——標準組合的作用效應設計值。3.0.6地基基礎設計時,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用簡化規(guī)則,基本組合的效應設計值Sd可按下Sd=1.351.4Sk(3.0.6-4)式中:Sk——標準組合的作用效應設計值。3.0.7地基基礎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于建筑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3.0.7地基基礎的于建筑結構的設計 使用工作年限不應小工作年限。 使用3.0.8建筑地基基礎設計應滿足變形控制設計原則;基礎應具有良好的剛度、整體性,并6應滿足工程的功能和結構性能要求;地基基礎的性能設計,應確保建筑物不產(chǎn)生因地基基礎變形導致的連續(xù)倒塌破壞;在建筑物設計工作年限內因地震作用、颶風作用、暴雨作用或其他可能超越設計初始條件的外部作用時,建筑地基基礎應有足夠的韌性,應能確保地基基礎不失效或僅產(chǎn)生可修復的損傷。3.0.9抗浮設防水位應根據(jù)場地所在的地貌單元、地層結構、地下水類型、各層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和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抗浮設防水位應取建筑物設計工作年限內可能遇到的最高地下水位;2當有地下水長期水位觀測資料時,抗浮設防水位不應低于場地歷史最高水位;3抗浮設防水位的確定尚應考慮建筑場地因建設引起的沉降,或弱透水地基及巖基開挖形成“漏斗”積水等不利影響,此時抗浮設防水位不應低于場地地面;4城市建筑抗浮設防水位的確定尚應考慮城市因排水不暢引起積水等不利影響,此時抗浮設防水位應不得低于預估的積水最高水位。5地基計算5地基計算5.1基礎埋置深度5.1基礎埋置深度5.1.3高層建筑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wěn)定性要求。位于巖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筑,其基礎埋深應滿足抗滑穩(wěn)定性要求。5.1.3高層建筑基礎的埋置深度除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wěn)定性要求外,位于巖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筑,其基礎埋深應滿足抗滑穩(wěn)定尚應滿足整體穩(wěn)定性、抗傾覆穩(wěn)定性和抗滑移穩(wěn)定性的要求。5.1.9地基土的凍脹類別分為不凍脹、弱凍脹、凍脹、強凍脹和特強凍脹,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G查取。在凍脹、強凍脹和特強凍脹地基上采用防凍害措施時應符合5.1.9地基土的凍脹類別分為不凍脹、弱凍脹、凍脹、強凍脹和特強凍脹,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G查取。在凍脹、強凍脹和特強凍脹地基上采用防凍害措施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7下列規(guī)定:1對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礎,基礎側表面應回填不凍脹的中、粗砂,其厚度不應小于200mm;對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可采用樁基礎、保溫性基礎、自錨式基礎(凍土層下有擴大板或擴底短樁也可將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礎。2宜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場地。對低洼場地,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標高應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mm~500mm,其范圍不宜小于建筑四周向外各一倍凍結深度距離的范圍。3應做好排水設施,施工和使用期間防止水浸入建筑地基。在山區(qū)應設截水溝或在建筑物下設置暗溝,以排走地表水和潛水。4在強凍脹性和特強凍脹性地基上,其基礎結構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礎梁,并控制建筑的長高比。5當獨立基礎聯(lián)系梁下或樁基礎承臺下有凍土時,應在梁或承臺下留有相當于該土層凍脹量的空隙。6外門斗、室外臺階和散水坡等部位宜與主體結構斷開,散水坡分段不宜超過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凍脹性材料。7對跨年度施工的建筑,入冬前應對地基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按采暖設計的建筑物,當冬季不能正常采暖時,也應對地基采取保溫措施。1對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礎,基礎側表面應回填不凍脹的中、粗砂,其厚度不應小于200mm;對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可采用樁基礎、保溫性基礎、自錨式基礎(凍土層下有擴大板或擴底短樁也可將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礎;300mm~500mm500mm,其范圍不宜小于建筑四周向外各一倍凍結深度距離的范圍3應做好排水設施,施工和使用期間防止水浸入建筑地基。在山區(qū)應設截水溝或在建筑物下設置暗溝,以排走地表水和潛水;4在強凍脹性和特強凍脹性地基上,其基礎結構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礎梁,并控制建筑的長高比;5當獨立基礎聯(lián)系梁下或樁基礎承臺下有凍土時,應在梁或承臺下留有相當于該土層凍脹量的空隙;6外門斗、室外臺階和散水坡等部位宜與主體結構斷開,散水坡分段不宜超過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凍脹性材料;7對跨年度施工的建筑,入冬前應對地基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按采暖設計的建筑物,當冬季不能正常采暖時,也應對地基采取保溫措施。5.3變形計算5.3變形計算85.3.1建筑物的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地基變形允許值。5.3.1建筑物的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地基變形允許值。有變形控制要求的建筑物應進行地基變形計算,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地基變形允許值。5.3.4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按表5.3.4規(guī)定采用。對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變形允許值應根據(jù)上部結構對地基變形的適應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確5.3.4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應按表5.3.4規(guī)定采用。對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變形允許值應根據(jù)上部結構對地基變形的適應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確定。5.3.10當建筑物地下室基礎埋置較深時,地基土的回彈變形量可按下式進行計5.3.10當建筑物地下室基礎埋置較深時,地基土的回彈變形量可按下式進行計算:式中:sc——地基的回彈變形量(mmψc——回彈量計算的經(jīng)驗系數(shù),無地區(qū)經(jīng)驗時可取1.0;pc——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壓力(kPa),地下水位以下應扣除浮力;Eci——土的回彈模量(kPaMPa按GB/T50123中土的固結試驗回彈曲線的不同應力段計算。(??1?1)(5.3.10)式中:sc——地基的回彈變形量(mmψc——回彈量計算的經(jīng)驗系數(shù),無地區(qū)經(jīng)驗時可取1.0;pc——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壓力(kPa),地下水位以下應扣除浮力;Eci——土的回彈模量(kPa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中土的固結試驗回彈曲線的不同應力段計算。5.3.12在同一整體大面積基礎上建有多棟高層和低層建筑,宜考慮上部結構、基礎與地基的共同作用進行變形計算。5.3.12在同一整體大面積基礎上建有多棟高層和低層建筑,宜應考慮上部結構、基礎與地基的共同作用進行變形計算。5.3.13上部結構、基礎與地基的共同作用分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共同作用分析的地基反力及變形結果及其分布規(guī)律應同時符合理論及工程實踐經(jīng)驗;2當采用線彈性模型分析計算時,地基模型可采用有限壓縮層模型,地基反力分析應采用迭代計算;3共同作用分析也可采用非線性彈性地基模型進行分析計算;4共同作用分析應按回彈再壓縮變形段及壓縮變形段分別確定計算參數(shù)。95.4穩(wěn)定性計算進行抗浮穩(wěn)定性驗算,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1對于簡單的浮力作用情況,基礎抗5.4.3建筑物基礎存在浮力作用時應進行抗1對于簡單的浮力作用情況,基礎抗式中:Gk——建筑物自重及壓重之和(kN);Nwk——浮力作用值(kN)下可取1.05。用增加結構剛度的措施。當不滿足本條第1足時,也可采用增加結構剛度的措施。當采用設置抗浮構件措施時,基礎抗浮整體穩(wěn)定(圖式中:Ggpk——抗浮構件范圍內的抗浮構件自重及土重之和,地下水以下取浮重度(kN);下可取1.05。圖5.4.3設置抗浮構件的基礎抗浮整體穩(wěn)下可取1.05。定性驗算簡圖1—抗浮構件式中:Gk——建筑物自重及壓重之和Nwk——浮力作用值(kN);情況下可取1.05。2抗浮穩(wěn)定性不滿足設計要求時,可采用增加壓重或設置抗浮構件等措施。足時,也可采用增加結構剛度的措施。6.1一般規(guī)定6.1一般規(guī)定6.1.1山區(qū)(包括丘陵地帶)地基的設計,應對下列設計條件分析認定:1建設場區(qū)內,在自然條件下,有無滑坡現(xiàn)象,有無影響場地穩(wěn)定性的斷層、破碎帶;2在建設場地周圍,有無不穩(wěn)定的邊坡;3施工過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載和卸載等對山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4地基內巖石厚度及空間分布情況、基巖面的起伏情況、有無影響地基穩(wěn)定性的臨空面;5建筑地基的不均勻性;6巖溶、土洞的發(fā)育程度,有無采空區(qū);7出現(xiàn)危巖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可能性;8地面水、地下水對建筑地基和建設場區(qū)的影響。6.1.1山區(qū)(包括丘陵地帶)地基的設計,應對下列設計條件分析認定:1建設場區(qū)內,在自然條件下,有無滑坡現(xiàn)象,有無影響場地穩(wěn)定性的斷層、破碎帶;2在建設場地周圍,有無不穩(wěn)定的邊坡;3施工過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載和卸載等對山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4地基內巖石厚度及空間分布情況、基巖面的起伏情況、有無影響地基穩(wěn)定性的臨空面;5建筑地基的不均勻性;6巖溶、土洞的發(fā)育程度,有無采空7出現(xiàn)危巖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可能性;8地面水、地下水對建筑地基和建設場區(qū)的影響。6.3填土地基6.3填土地基6.3.1當利用壓實填土作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層時,在平整場地前,應根據(jù)結構類型、填料性能和現(xiàn)場條件等,對擬壓實的填土提出質量要求。未經(jīng)檢驗查明以及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壓實填土,均不得作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層。6.3.1當利用壓實填土作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層時,在平整場地前,應根據(jù)結構類型、填料性能和現(xiàn)場條件等,對擬壓實的填土提出質量要求。未經(jīng)檢驗查明以及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壓實填土,均不得作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層。未經(jīng)處理的填土或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壓實填土,不應作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層。6.4滑坡防治6.4滑坡防治6.4.1在建設場區(qū)內,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須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對具有發(fā)展趨勢并威脅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應及早采取綜合整治措施,防止滑坡繼續(xù)發(fā)展。6.4.1在建設場區(qū)內,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須應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對具有發(fā)展趨勢并威脅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應采取綜合整治措施,防止滑坡繼續(xù)發(fā)展。7軟弱地基7軟弱地基7.2利用與處理7.2利用與處理7.2.7復合地基設計應滿足建筑物承載力和變形要求。當?shù)鼗翞榍饭探Y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時,設計采用的增強體和施工工藝應滿足處理后地基土和增強體共同承擔荷載的技術要求。7.2.7復合地基設計應滿足建筑物承載力和變形要求。當?shù)鼗翞榍饭探Y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時,設計采用的增強體和施工工藝應滿足處理后地基土和增強體共同承擔荷載的技術要求。7.2.8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或采用增強體載荷試驗結果和其周邊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結合經(jīng)驗確定。7.2.8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xiàn)場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當增強體強度較高且長度較大時應或采用增強體載荷試驗結果和其周邊土的承載力特征值結合經(jīng)驗確定。8基礎8基礎8.1無筋擴展基礎8.1無筋擴展基礎表8.1.1無筋擴展基礎臺階寬高比的允許表8.1.1無筋擴展基礎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基礎材質量要料求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pk≤100100<pk≤200200<pk≤300混凝C15C土基20混礎凝土毛石C15C土基凝土礎磚基磚不礎低于砂漿不低于M5毛石砂漿基礎不低于M5—基礎體積比為3∶7或2∶最小基礎粉土1550㎏/m3粉質粘土1500㎏/m3粘土1450㎏/m3 基礎材料質量要求臺階寬高比的允許值pk≤100100<pk≤200200<pk≤300混凝土基礎C15混凝土毛石混凝土基礎C15混凝土磚基礎低于MU10、砂漿不低于M5毛石基礎砂漿于M5 灰土基礎體積比為3∶7或2∶灰土,其最小干密度:粉土㎏/m3粉質粘土㎏/m3粘土㎏/m3—三合土基礎體積2∶4~6灰∶砂∶骨料),每層約虛鋪220mm,夯至m 三合土基礎體積2∶4~1∶3∶6灰∶料),每層約虛鋪220mm150mm—8.2擴展基礎8.2擴展基礎8.2.1擴展基礎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1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mm~500mm;2墊層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10;3擴展基礎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200mm,也不應小于100mm。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縱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應不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15%。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5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于或等于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并宜交錯布置(圖8.2.1-1);8.2.1擴展基礎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00mm,且兩個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mm~500mm;2墊層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墊層混 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10C15;3擴展基礎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應小于10mm,間距不應大于200mm,也不應小于100mm。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縱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鋼筋的面積應不小于受力鋼筋面積的15%。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應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C25;5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于或等于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并宜交錯布置(圖8.2.1-1);6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可僅沿一個6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圖8.2.1-2)。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圖8.2.1-2)。主要受力方向通長布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圖8.2.1-2)。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布置(圖8.2.1-2)。8.2.7擴展基礎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1對柱下獨立基礎,當沖切破壞錐體落在基礎底面以內時,應驗算柱與基礎交接處以及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2對基礎底面短邊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的柱下獨立基礎,以及墻下條形基礎,應驗算柱(墻)與基礎交接處的基礎受剪切承載力;3基礎底板的配筋,應按抗彎計算確4當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基礎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8.2.7擴展基礎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柱下獨立基礎,當沖切破壞錐體落在基礎底面以內時,應驗算柱與基礎交接處以及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2對基礎底面短邊尺寸小于或等于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的柱下獨立基礎,以及墻下條形基礎,應驗算柱(墻)與基礎交接處的基礎受剪切承載力;3基礎底板的配筋,應按抗彎計算確定;4當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基礎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擴展基礎應進行受沖切承載力、受剪切承載力、抗彎、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8.2.8柱下獨立基礎的受沖切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驗算:(8.2.8-3)Fl≤0.7βhpftm(8.2.8-3)m=(t+b)/2Fl=pjAl式中:βhp——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不大于800mm時,βhp取1.0;當h大于等于2000mm時,βhp取0.9,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用;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kPah0——基礎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mm——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計算長度(mt——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的上邊長(m當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當計算8.2.8柱下獨立基礎的受沖切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驗算:(8.2.8-2)(8.2.8-3)Fl≤0.7βhpftm(8.2.8-2)(8.2.8-3)m=(t+b)/2Fl=pjAl式中:βhp——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不大于800mm時,βhp取1.0;當h大于等于2000mm時,βhp取0.9,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用;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kPah0——基礎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m——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計算長度(mt——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的上邊長(m當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當計算基礎變階處的受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上階寬;b——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在基礎底面積范圍內的下邊長(m當沖切破壞錐體的底面落在基礎底面以內(圖8.2.8a、b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當計算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上階寬加兩倍該處的基礎有效高度;pj——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kPa對偏心受壓基礎可取基礎邊緣處最大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Al——沖切驗算時取用的部分基底ABCDEF);Fl——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凈反力設計值(kPa)。沖切承載力時,取上階寬;b——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在基礎底面積范圍內的下邊長(m當沖切破壞錐體的底b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當計算基礎變階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上階寬加兩倍該處的基礎有效高度;pj——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kPa對偏心受壓基礎可取基礎邊緣處最大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Al——沖切驗算時取用的部分基底面影面積ABCDEF);Fl——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凈反力設計值(kPakN)。8.2.9當基礎底面寬度小于或等于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時,應按下列公式驗算柱與基礎交接處截面受剪承載力:V≤0.7βhfstA0(8.2.9-1)βhs=(800/h0)1/4(8.2.9-2)式中:Vs——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剪力設計值(kN圖8.2.9中的陰影面積乘以基底平均凈反力;βhs——受剪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0<800mm時,2000mm時,取h0=2000mm;A0——驗算截面處基礎的有效截面面積(m2)。當驗算截面為階形或錐形時,可將其截面折算成矩形截面,截面的折算寬度和截面的有效高度按本規(guī)范附錄U計算。 有效高度時,應按下列公式驗算柱與基礎交接8.2.9對柱下獨立基礎,基礎底面短邊尺寸不宜小于或等于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 有效高度時,應按下列公式驗算柱與基礎交接處截面受剪承載力應按公式(8.2.9-1、8.2.9-2)驗算柱與基礎交接處及基礎變階處的截面受剪承載力。當按受剪承載力計算的基礎高度較大時也可配置抗剪鋼筋,抗剪鋼筋的計算應符合限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配置抗剪鋼筋后的基礎高度尚應滿足寬高比小于或等于2.5的要求。V≤0.7βhfstA0(8.2.9-1)βhs=(800/h0)1/4(8.2.9-2)式中:Vs——柱與基礎交接處及基礎變階處的剪力設計值(kN圖8.2.9中的陰影面積乘以基底平均凈反力;βhs——受剪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0<800mm時,取h0=800mm;當h0>2000mm時,取h0=2000mm;A0——驗算截面處基礎的有效截面面積(m2)。當驗算截面為階形或錐形時,可將其截面折算成矩形截面,截面的折算寬度和截面的有效高度按本規(guī)范附錄U計算。8.3柱下條形基礎8.3柱下條形基礎8.3.1柱下條形基礎的構造,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8.2.1條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柱下條形基礎梁的高度宜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應小于200mm。當翼板厚度大于250mm時,宜采用變厚度翼板,其頂面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2條形基礎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長度宜為第一跨距的0.25倍;3現(xiàn)澆柱與條形基礎梁的交接處,基礎梁的平面尺寸應大于柱的平面尺寸,且柱的邊緣至基礎梁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50mm(圖8.3.14條形基礎梁頂部和底部的縱向受力鋼筋除應滿足計算要求外,頂部鋼筋應按計算配筋全部貫通,底部通長鋼筋不應少于底部受力鋼筋截面總面積的1/3。5柱下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8.3.1柱下條形基礎的構造,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8.2.1條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柱下條形基礎梁的高度宜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應小于200mm。當翼板厚度大于250mm時,宜采用變厚度翼板,其頂面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2條形基礎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長度宜為第一跨距的0.25倍;3現(xiàn)澆柱與條形基礎梁的交接處,基礎梁的平面尺寸應大于柱的平面尺寸,且柱的邊緣至基礎梁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50mm(圖4條形基礎梁頂部和底部的縱向受力鋼筋除應滿足計算要求外,頂部鋼筋應按計算配筋全部貫通,底部通長鋼筋不應少于底部受力鋼筋截面總面積的1/3。5柱下條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C25。8.4高層建筑筏形基礎8.4高層建筑筏形基礎8.4.6平板式筏基的板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的要求。8.4.6平板式筏基的板厚應滿足柱下受沖切承載力或筒體受沖切承載力的要求。8.4.7平板式筏基抗沖切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平板式筏基進行抗沖切驗算時應考慮作用在沖切臨界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彎矩產(chǎn)生的附加剪力。對基礎的邊柱和角柱進行沖切驗算時,其沖切力應分別乘以1.1和1.2的增大系數(shù)。距柱邊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最大剪應力τmax應按公式(8.4.7-1)、(8.4.7-2)進行計算(圖8.4.7)。板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500mm。(8.4.7-1)τmax≤0.7(0.4+1.2/βs)βhpft(8.4.7-2)=1(8.4.7-3)式中:Fl——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的沖切力(kN對內柱取軸力設計值減去筏板沖切破8.4.7平板式筏基抗沖切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1平板式筏基進行抗沖切驗算時應考慮作用在沖切臨界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彎矩產(chǎn)生的附加剪力。對基礎的邊柱和角柱進行沖切驗算時,其沖切力應分別乘以1.1和1.2的增大系數(shù)。距柱邊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最大剪應力τmax應按公式(8.4.7-1)、(8.4.7-2)進行計算(圖8.4.7)。板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500mm。?τmax≤0.7(0.4+1.2/βs)βhpft(8.4.7-1)(8.4.7-2)(8.4.7-3)式中:Fl——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的沖切力(kN對內柱取軸力設計值減去筏板沖切破壞錐體內的基壞錐體內的基底凈反力設計值;對邊柱和角柱,取軸力設計值減去筏板沖切臨界截面范圍內的基底凈反力設計值;um——距柱邊緣不小于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最小周長(m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h0——筏板的有效高度(mMunb——作用在沖切臨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彎矩設計值(kN·mcAB——沿彎矩作用方向,沖切臨界截面重心至沖切臨界截面最大剪應力點的距離(m按附錄P計算;Is——沖切臨界截面對其重心的極慣性矩(m4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βs——柱截面長邊與短邊的比值,當βs<2時,βs取2,當βs>4時,βs取4;βhp——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800mm時,取βhp=1.0;當h≥2000mm時,取βhp=0.9,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值;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kPac1——與彎矩作用方向一致的沖切臨界截面的邊長(m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c2——垂直于c1的沖切臨界截面的邊長(m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s——不平衡彎矩通過沖切臨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來傳遞的分配系數(shù)。圖8.4.7內柱沖切臨界截面示意圖底凈反力設計值;對邊柱和角柱,取軸力設計值減去筏板沖切臨界截面范圍內的基底凈反力設計值;um——距柱邊緣不小于h0/2處沖切臨界截面的最小周長(m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h0——筏板的有效高度(mMunb——作用在沖切臨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彎矩設計值(kN·mcAB——沿彎矩作用方向,沖切臨界截面重心至沖切臨界截面最大剪應力點的距離(m按附錄P計算;Is——沖切臨界截面對其重心的極慣性矩(m4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βs——柱截面長邊與短邊的比值,當βs<2時,βs取2,當βs>4時,βs取4;βhp——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當h≤800mm時,取βhp=1.0;當h≥2000mm時,取βhp=0.9,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值;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kPac1——與彎矩作用方向一致的沖切臨界截面的邊長(m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c2——垂直于c1的沖切臨界截面的邊長(m按本規(guī)范附錄P計算;s——不平衡彎矩通過沖切臨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來傳遞的分配系數(shù)。圖8.4.7內柱沖切臨界截面示意圖1-筏板柱2-柱筏板1-筏板2-柱8.4.9平板式筏基應驗算距內筒和柱邊緣h0處截面的受剪承載力。當筏板變厚度時,尚應驗算變厚度處筏板的受剪承載8.4.9平板式筏基應驗算距內筒、和柱邊緣h0處截面以及筏板變厚度部位的受剪承載當筏板變厚度時,尚應驗算變厚度處筏板受剪承載力驗算時作用效應應取距離內筒、柱邊緣以及筏板變厚度部位h0處截面的剪力設計值。8.4.11梁板式筏基底板應計算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其厚度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受剪切承載力的要求。8.4.11梁板式筏基底板應計算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其厚度尚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受剪切承載力的要求。梁板式筏基底板厚度應滿足受沖切承載力、受剪切承載力的要求,底板的配筋應按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確定,且不應小于最小配筋率要求。8.4.18梁板式筏基基礎梁和平板式筏基的頂面應滿足底層柱下局部受壓承載力的要求。對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的高層建筑,驗算柱下基礎梁、筏板局部受壓承載力時,應計入豎向地震作用對柱軸力的影響。面8.4.18梁板式筏基基礎梁和平板式筏基的頂面應滿足底層柱下局部受壓承載力的要求。結構柱、剪力墻交界處應進行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對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的高層建筑,驗算柱下基礎梁、筏板局部受壓承載力時,應計入豎向地震作用對柱軸力的影響。軸力應計入豎向地震作用。8.4.21在同一大面積整體筏形基礎上建有多幢高層和低層建筑時,筏板厚度和配筋宜按上部結構、基礎與地基土的共同作用的基礎變形和基底反力計算確定。8.4.21在同一大面積整體筏形基礎上建有多幢高層和低層建筑時,筏板厚度和配筋宜應按上部結構、基礎與地基土的共同作用的基礎變形和基底反力計算確定。8.5樁基礎8.5樁基礎8.5.3樁和樁基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1摩擦型樁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樁身直徑的3倍;擴底灌注樁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擴底直徑的1.5倍,當擴底直徑大于2m時,樁端凈距不宜小于1m。在確定樁距時尚應考慮施工工藝中擠土等效應對鄰近樁的影響。2擴底灌注樁的擴底直徑,不應大于樁身直徑的3倍。8.5.3樁和樁基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摩擦型樁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樁身直徑的3倍;擴底灌注樁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擴底直徑的1.5倍,當擴底直徑大于2m時,樁端凈距不宜小于1m。在確定樁距時尚應考慮施工工藝中擠土等效應對鄰近樁的影響。2擴底灌注樁的擴底直徑,不應大于樁身直徑的3倍。3樁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根據(jù)地質條件、荷載及施工工藝確定,宜為樁身直徑的13樁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根據(jù)地質條件、荷載及施工工藝確定,宜為樁身直徑的1倍~3倍。在確定樁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時,尚應考慮特殊土、巖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響。嵌巖灌注樁周邊嵌入完整和較完整的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硬質巖體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4布置樁位時宜使樁基承載力合力點與豎向永久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5設計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時,非腐蝕環(huán)境中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預應力樁不應低于C40,灌注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二b類環(huán)境及三類及四類、五類微腐蝕環(huán)境中不應低于C30;在腐蝕環(huán)境中的樁,樁身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樁身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宜適當提高。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高于C40。6樁身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抗?jié)B等級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及/T50476的有關規(guī)定。7樁的主筋配置應經(jīng)計算確定。預制樁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錘擊沉樁)、0.6%(靜壓沉樁),預應力樁不宜小于0.5%;灌注樁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徑樁取大值)。樁頂以下3~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箍筋宜適當加強加密。倍~3倍。在確定樁底進入持力層深度時,尚應考慮特殊土、巖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響。嵌巖灌注樁周邊嵌入完整和較完整的未風化、微風化、中風化硬質巖體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4布置樁位時宜使樁基承載力合力點與豎向永久荷載合力作用點重合。5設計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時,非腐蝕環(huán)境中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預應力樁不應低于C40,灌注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二b類環(huán)境及三類及四類、五類微腐蝕環(huán)境中不應低于C30;在腐蝕環(huán)境中的樁,樁身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設計使用年限不少于100年的樁,樁身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宜適當提高。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高于C40。 6樁身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水膠比、抗?jié)B等級等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及《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GB/T50476的有關規(guī)定。7樁的主筋配置應經(jīng)計算確定。預制樁的0.6%(靜壓沉樁),預應力樁不宜小于0.5%;灌注樁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徑樁取大值)。樁頂以下3~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箍筋宜適當加強加密。8樁身縱向鋼筋配筋長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1)受水平荷載和彎矩較大的樁,配筋長度應通過計算確定;2)樁基承臺下存在淤泥、淤泥質土或8樁身縱向鋼筋配筋長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受水平荷載和彎矩較大的樁,配筋長度應通過計算確定;2)樁基承臺下存在淤泥、淤泥質土或液化土層時,配筋長度應穿過淤泥、淤泥質土層或液化土層;3)坡地岸邊的樁、8度及8度以上地震區(qū)的樁、抗拔樁、嵌巖端承樁應通長配筋;4)鉆孔灌注樁構造鋼筋的長度不宜小于樁長的2/3;樁施工在基坑開挖前完成時,其鋼筋長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9樁身配筋可根據(jù)計算結果及施工工藝要求,可沿樁身縱向不均勻配筋。腐蝕環(huán)境中的灌注樁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6mm,非腐蝕性環(huán)境中灌注樁主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10樁頂嵌入承臺內的長度不應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臺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HPB235)的30倍和鋼筋直徑(HRB335和HRB400)的35倍。對于大直徑灌注樁,當采用一柱一樁時,可設置承臺或將樁和柱直接連接。樁和柱的連接可按本規(guī)范第8.2.5條高杯口基礎的要求選擇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縱筋插入樁身的長度應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11灌注樁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預制樁不應小于45mm,預應力管樁不應小于35mm;腐蝕環(huán)境中的灌注樁不應小于55mm。液化土層時,配筋長度應穿過淤泥、淤泥質土層或液化土層;3)坡地岸邊的樁、8度及8度以上地震區(qū)的樁、抗拔樁、嵌巖端承樁應通長配筋;4)鉆孔灌注樁構造鋼筋的長度不宜小于樁長的2/3;樁施工在基坑開挖前完成時,其鋼筋長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1.5倍;9樁身配筋可根據(jù)計算結果及施工工藝要求,可沿樁身縱向不均勻配筋。腐蝕環(huán)境中的灌注樁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6mm,非腐蝕性環(huán)境中灌注樁主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10樁頂嵌入承臺內的長度不應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臺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HPB235)的30倍和鋼筋直徑(HRB335和HRB400)的35倍。對于大直徑灌注樁,當采用一柱一樁時,可設置承臺或將樁和柱直接連接。樁和柱的連接可按本規(guī)范第8.2.5條高杯口基礎的要求選擇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縱筋插入樁身的長度應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11灌注樁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預制樁不應小于45mm,預應力管樁不應小于35mm;腐蝕環(huán)境中的灌注樁不應小于55mm。8.5.4群樁中單樁樁頂豎向力應按下列8.5.4群樁中單樁樁頂豎向力應按下列公式進公式進行計算:1軸心豎向力作用下:=(8.5.4-1)式中:——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樁基承臺頂面的豎向力(kN——樁基承臺自重及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kN——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軸心豎向力作用下任一單樁的豎向力(kNn——樁基中的樁數(shù)。2偏心豎向力作用下:式中:——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偏心豎向力作用下第i根樁的豎向力(kN、——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承臺底面通過樁群形心的x、y軸的力矩(kN·m、——樁i至樁群形心的y、x軸線的3水平力作用下:=(8.5.4-3)式中:——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承臺底面的水平力(kN——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任一單樁的水平力(kN)。行計算:1軸心豎向力作用下:式中:——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樁基承臺頂面的豎向力(kN——樁基承臺自重及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kN——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軸心豎向力作用下任一單樁的豎向力(kNn——樁基中的樁數(shù)。2偏心豎向力作用下:=±±(8.5.4-2)式中:——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偏心豎向力作用下第i根樁的豎向力(kN、——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承臺底面通過樁群形心的x、y軸的力矩(kN·m、——樁i至樁群形心的y、x軸線的距離3水平力作用下:=(8.5.4-3)式中:——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承臺底面的水平力(kN——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任一單樁的水平力(kN)。4浮力作用下單根抗浮構件的上拔力可按式8.5.4-4計算;=(8.5.4-4)式中:——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任一單根抗浮構件的上拔力(kN Nw,k——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的浮力作用值(kN)。8.5.5單樁承載力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軸心豎向力作用下:8.5.5單樁承載力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軸心豎向力作用下:式中:——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2偏心豎向力作用下,除滿足公式(8.5.5-1)外,尚應滿足下列要求:≤1.2(8.5.5-2)3水平荷載作用下:≤(8.5.5-3)式中:——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式中:——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kN)。(8.5.5-1)外,尚應滿足下列要求:≤1.2(8.5.5-2)3水平荷載作用下:≤(8.5.5-3)4浮力作用下:≤+(8.5.5-4)式中:——單根抗浮構件抗拔承載力特征值; ——單根抗浮構件自重(kN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當抗浮構件的抗拔承載力特征值采用試驗方法確定時,取為0。8.5.6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單樁豎向靜載荷試驗確定。在同一條件下的試樁數(shù)量,不宜少于總樁數(shù)的1%且不應少于3根。單樁的靜載荷試驗,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Q進行。2當樁端持力層為密實砂卵石或其他承載力類似的土層時,對單樁豎向承載力很高的大直徑端承型樁,可采用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樁端土的承載力特征值,試驗方法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D的規(guī)定;3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可采用靜力觸探及標貫試驗參數(shù)結合工程經(jīng)驗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4初步設計時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進行估算:=+σ(8.5.6-1)式中:——樁底端橫截面面積(m28.5.6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單樁豎向靜載荷試驗確定。在同一條件下的試樁數(shù)量,不宜少于總樁數(shù)的1%且不應少于3根。單樁的靜載荷試驗,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Q進行。2當樁端持力層為密實砂卵石或其他承載力類似的土層時,對單樁豎向承載力很高的大直徑端承型樁,可采用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樁端土的承載力特征值,試驗方法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D的規(guī)定;3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可采用靜力觸探及標貫試驗參數(shù)結合工程經(jīng)驗確定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4初步設計時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進行估算:=+σ(8.5.6-1)式中:——樁底端橫截面面積(m2,——樁端端阻力特征值、樁側阻力特,——樁端端阻力特征值、樁側阻力特征值(kPa由當?shù)仂o載荷試驗結果統(tǒng)計分析算得;——樁身周邊長度(m——第i層巖土的厚度(m)。5樁端嵌入完整及較完整的硬質巖中,當樁長較短且入巖較淺時,可按下式估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8.5.6-2)式中:——樁端巖石承載力特征值6嵌巖灌注樁樁端以下三倍樁徑且不小于5m范圍內應無軟弱夾層、斷裂破碎帶和洞穴分布,且在樁底應力擴散范圍內應無巖體臨空面。當樁端無沉渣時,樁端巖石承載力特征值應根據(jù)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按本規(guī)范5.2.6條確定,或按本規(guī)范附錄H用巖石地基載荷試驗確定。征值(kPa由當?shù)仂o載荷試驗結果統(tǒng)計分析算得;——樁身周邊長度(m——第i層巖土的厚度(m)。5樁端嵌入完整及較完整的硬質巖中,當樁長較短且入巖較淺時,可按下式估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8.5.6-2)式中:——樁端巖石承載力特征值(kN6嵌巖灌注樁樁端以下三倍樁徑且不小于5m范圍內應無軟弱夾層、斷裂破碎帶和洞穴分布,且在樁底應力擴散范圍內應無巖體臨空面。當樁端無沉渣時,樁端巖石承載力特征值應根據(jù)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按本規(guī)范5.2.6條確定,或按本規(guī)范附錄H用巖基載荷試驗確定。7初步設計時單樁抗拔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進行估算:=σ(8.5.6-3)式中:——第i層巖土的抗拔系數(shù),根據(jù)地區(qū)經(jīng)驗取值,無地區(qū)經(jīng)驗時可按表8.5.6取值。表8.5.6抗拔系數(shù)λ土類λ值砂土0.5-0.7黏性土、粉土0.7-0.88.5.10樁身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樁的承載力設計要求。8.5.10樁基設計時應進行樁身強度驗算,樁身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樁的承載力設計要求。8.5.11按樁身混凝土強度計算樁的承載力時,應按樁的類型和成樁工藝的不同將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乘以工作條件系數(shù)c,樁軸心受壓時樁身強度應符合式(8.5.11)的規(guī)定。當樁頂以下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螺旋式箍筋間距不大8.5.11按樁身混凝土強度計算樁的承載力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按樁的類型和成樁工藝的不同將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乘以工作條件系數(shù),樁軸心受壓時樁身強度應按下式計當樁頂以下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螺旋式箍于100mm且鋼筋耐久性得到保證的灌注樁,可適當計入樁身縱向鋼筋的抗壓作Q≤Apfcc(8.5.11)式中: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kPa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取值;Q——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的單樁豎向力設計值(kNpA——樁身橫載面積(m2p筋間距不大于100mm且鋼筋耐久性得到保證的灌注樁,可適當計入樁身縱向鋼筋的抗壓作用?!?8.5.11-1)式中:——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kPa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取值;Q——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的單樁豎向力設計值(kN——樁身橫截面積(m2——工作條件系數(shù),非預應力預制樁取0.75,采用錘擊或靜壓法施工的預應力樁取0.55~0.65,采用0.7-0.8,灌注樁取0.6~0.8(水下灌注樁、長樁或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C35時用低值)。2當樁頂以下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螺旋式箍筋間距不大于100mm且鋼筋耐久性得到保證的灌注樁,可適當計入樁身縱向鋼筋的抗壓作用,樁軸心受壓時樁身強度應按下式計算: 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取值;'——縱向主筋橫截面積(m2)。c——工作條件系數(shù),非預應力預制樁取0.75,預應力樁取0.55~0.65,灌注樁取0.6~0.8(水下灌注樁、長樁或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C35時用低值)。8.5.13樁基沉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以下建筑物的樁基應進行沉降驗算;1)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樁基;2)體形復雜、荷載不均勻或樁端以8.5.13樁基沉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以下建筑物的樁基應進行沉降驗1)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樁基;下存在軟弱土層的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筑物樁基;3)摩擦型樁基。2樁基礎沉降不得超過建筑物的沉降允許值,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表5.3.4的規(guī)定。2)體形復雜、荷載不均勻或樁端以下存在軟弱土層的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筑物樁基;3)摩擦型樁基。2樁基沉降不得超過建筑物的沉降允許值,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表5.3.4的規(guī)定。8.5.17樁基承臺的構造,除滿足受沖切、受剪切、受彎承載力和上部結構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1承臺的寬度不應小于500mm。邊樁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且樁的外邊緣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小于150mm。對于條形承臺梁,樁的外邊緣至承臺梁邊緣的距離不小于75mm。300mm。3承臺的配筋,對于矩形承臺其鋼筋應按雙向均勻通長布置(圖8.5.17a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對于三樁承臺,鋼筋應按三向板帶均勻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鋼筋圍成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圖8.5.17b)。承臺梁的主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關于最小配筋率的規(guī)定,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2mm,架立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徑不宜小于6mm(圖8.5.17c柱下獨立樁基承臺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鋼筋錨固長度自邊樁內側﹙當為圓樁時,應將其直徑乘以0.886等效為方樁﹚算起,錨固長度不應小于35倍鋼筋直徑,當不滿足時應將鋼筋向上彎折,此時鋼筋水平段的長度不應8.5.17樁基承臺的構造,除滿足受沖切、受剪切、受彎承載力和上部結構的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1承臺的寬度不應小于500mm。邊樁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樁的直徑或邊長,且樁的外邊緣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150mm。對于條形承臺梁,樁的外邊緣至承臺梁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75mm;2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300mm;3承臺的配筋,對于矩形承臺其鋼筋應按雙向均勻通長布置(圖8.5.17a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對于三樁承臺,鋼筋應按三向板帶均勻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鋼筋圍成的三角形應在柱截面范圍內(圖8.5.17b)。承臺梁的主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關于最小配筋率的規(guī)定,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2mm,架立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徑不宜小于6mm(圖8.5.17c柱下獨立樁基承臺的最小配筋率不應小于0.15%。鋼筋錨固長度自邊樁內側﹙當為圓樁時,應將其直徑乘以0.886等效為方樁﹚算起,錨固長度不應小于35倍鋼筋直徑,當不滿足時應將鋼筋向上彎折,此時鋼筋水平段的長度不應小于25倍鋼筋直徑,彎折段的長度不應小于10倍鋼筋直徑;C20C25;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25倍鋼筋直徑,彎折段的長度不應小于10倍鋼筋直徑;4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小于70mm,當有混凝土墊層時,不應小于50mm;且不應小于樁頭嵌入承臺內的長度。圖8.5.17承臺配筋1-墻;2-箍筋直徑≥6mm;3-樁頂入承臺≥50mm;4-承臺梁內主筋除須按計算配筋外尚 應滿足最小配筋率;5-墊層100mm厚C10C15混凝土C20;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70mm,當有混凝土墊層時,不應小于50mm;且不應小于樁頭嵌入承臺內的長度。圖8.5.17承臺配筋1-墻;2-箍筋直徑≥6mm;3-樁頂入承臺≥50mm;4-承臺梁內主筋除須按計算配筋外尚應滿足最小配筋率;5-墊層100mm厚C10混凝土8.5.20柱下樁基獨立承臺應分別對柱邊和樁邊、變階處和樁邊連線形成的斜截面進行受剪計算。當柱邊外有多排樁形成多個剪切斜截面時,尚應對每個斜截面進行驗算。8.5.20柱下樁基獨立承臺應分別對柱邊和樁邊、變階處和樁邊連線形成的斜截面進行受剪計算。當柱邊外有多排樁形成多個剪切斜截面時,尚應對每個斜截面進行驗算。柱下樁基獨立承臺應進行受剪承載力驗算,驗算截面應取柱邊和樁邊、變階處和樁邊連線形成的斜截面,當柱邊外有多排樁或變階處外側有多排樁形成多個斜截面時,尚應對每個斜截面分別進行驗算。8.5.22當承臺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柱或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或樁上承臺的局部受壓承載力。8.5.22當承臺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柱或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或樁上承臺的局部受壓承載力。9基坑工程9基坑工程9.1一般規(guī)定9.1一般規(guī)定9.1.3基坑工程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1、支護結構體系的方案和技術經(jīng)濟2、基坑支護體系的穩(wěn)定性驗算;3、支護結構的承載力、穩(wěn)定和變形計算;4、地下水控制設計;基坑工程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1、支護結構體系的方案和技術經(jīng)濟比2、基坑支護體系的穩(wěn)定性驗算;4、地下水控制設計;5、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的控制設計;5、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的控制設計;6、基坑土方開挖方案;7、基坑工程的監(jiān)測要求。6、基坑土方開挖方案;7、基坑工程的監(jiān)測要求?;庸?/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