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太倉市、常熟市、家港市等四市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太倉市、常熟市、家港市等四市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太倉市、常熟市、家港市等四市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太倉市、常熟市、家港市等四市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太倉市、常熟市、家港市等四市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太倉市、常熟市、家港市等四市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解析)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太倉市、常熟市、張家港市等四市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2.0分)

1.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二十四節(jié)氣”雖然對農(nóng)事的指導作用有所減弱,但仍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

B.中國詩人將對自然的感悟付諸筆端,描繪了萬物欣欣向榮,讀書人珍惜韶華。

C.通過閱讀古典詩詞,會發(fā)現(xiàn)隱藏的文化密碼,讓我們感受到典籍里的中國文化。

D.許多中國的科學家認為,能否樹立文化自信,取決于我們面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

二、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8.0分)

2.默寫古詩文名句,并寫出相應的作家、篇名。

(1))蒹葭萋萋,______。(《詩經(jīng)蒹葭》)

(2)______,雞犬相聞。(______《桃花源記》)

(2)海內存知己,______。(王勃《______》)

(3)潭西南而望,______,明滅可見。(柳宗元《小石潭記》)

(4)《關雎》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______,______”以鳥鳴聲起興,寫出了女子的美好,也表述出對女子的追求。

三、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30.0分)

3.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材料一]

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傲鶗边@個總名初見于《周禮》,但六書的各個的名字到漢人的書里才見。一是“象形”,像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指示那無形的事類,如“二”(上)“二”(下)兩個字,短畫和長畫都是抽象的符號,各代表著一個物類?!岸敝甘炯孜镌谝椅镏?,“二”指示甲物在乙物之下。這“上”和“下”兩種關系便是無形的事類。又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點,指示刃之所在,也是的。三是“會意”,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為一個字,這一個字的意義是那幾個字的意義積成的,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等。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字是形,一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如“江”“河”兩字,“氵”(水)是形,“工”“可”是聲。但聲也有兼義的。如“淺”“錢”“賤”三字,“水”“金”“貝”是形,同以“戔”為聲;但水小為“淺”,金小為“錢”,貝小為“賤”,三字共有的這個“小”的意義,正是從“戔”字來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都是造字的條例;形聲最便,用處最大,所以我們的形聲字最多。

五是“轉注”,就是互訓。兩個字或兩個以上的字,意義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釋的,便是轉注字,也可以叫作同義字。如“考”“老”等字,又如“初”“哉”“首”“基”等字;前者同形同部,后者不同形不同部,卻都可以「轉注」。同義字的孳生,大概是各地方言不同和古今語言演變的緣故。六是“假借”,語言里有許多有音無形的字,借了別的同音的字,當作那個意義用。如代名詞,“予”“汝”“彼”等,形況字“猶豫”“孟浪”“關關”“突如”等,虛助字“于”“以”“與”“而”“則”“然”“也”“乎”“哉”等,都是假借字。又如“令”,本義是“發(fā)號”,借為縣令的“令”;“長”本義是“久遠”,借為縣長的“長”?!翱h令”“縣長”是“令”“長”的引伸義。

(選自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

[材料二]

漢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兼具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數(shù)幾種兼具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可以構成書法藝術的字體之一。公共空間中的漢字是否準確、規(guī)范、優(yōu)美,所使用的字體風格是否合適,事關全社會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yǎng),必須引起重視。

規(guī)范是美的基礎。規(guī)范漢字使用,并不是拒絕個性化的漢字書寫,而是提升審美水平的題中之義。對字庫設計者和相關企業(yè)來說,需要強化把關意識,提升審美水平。書法是一門藝術,每一種經(jīng)典字體的誕生都是書法家苦心孤詣、千錘百煉的結晶,都是在取法先人、學習傳統(tǒng)、融會貫通之后的成果,都融匯著書法家的藝術個性和時代精神的精華。放下浮躁的心態(tài),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在信息時代規(guī)范使用漢字、提升書法審美素養(yǎng),應加強行業(yè)引導,指導相關行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發(fā)出規(guī)范用字倡議,遴選推薦優(yōu)秀字體,引導出版、影視、媒體領域提升規(guī)范用字的自覺意識,落實好規(guī)范用字的各項要求。同時,有必要加強標準研制,指導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研究,推動相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立項、編制工作,為規(guī)范用字提供技術支撐。

漢字是極具代表性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標識。順應信息時代的要求,不斷推進漢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弘揚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才能把漢字最美的特征展示出來,讓其更好地服務人民生活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

(選自人民日報《以規(guī)范書寫呈現(xiàn)漢字之美》,有刪減)

(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選項中的字在造字法上屬于“指事”的一項是______

A.休

B.魚

C.本

D.材

(2)以下關于兩則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莀_____

A.“六書”的各個的名字的記載相較于總名較晚。其中形聲最便,用處最大,形聲字最多。

B.“轉注”中幾個意義相同的字可以互相解釋,是由各地方言不同和古今語言演變導致的。

C.規(guī)范漢字的使用是提升審美水平的關鍵,需要重視,而且這與個性化的漢字書寫并不矛盾。

D.漢字“三美”兼具,是少數(shù)兼具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字體,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

(3)材料一是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中關于哪部經(jīng)典的介紹?

(4)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序》中寫道:“這樣辦雖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親近經(jīng)典,卻能啟發(fā)他們的興趣,引他們到經(jīng)典的大路上去?!闭埥Y合材料一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5)信息時代,如何規(guī)范使用漢字、提升書法審美素養(yǎng)?請根據(jù)材料二概括。

(6)隨著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人們在紙上書寫漢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小語同學認為:“書寫是否準確、規(guī)范、優(yōu)美,影響不大,反正以后手寫漢字的機會也不多。”小文同學不認可他的說法,便笑道:“______?!闭埬憬Y合材料或生活經(jīng)驗,采用一定的應對技巧幫小文回答。不超過30字(含標點)。

4.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湯圓

畢飛宇

①我不記得是什么時候了,總之,那一天我得到了一碗湯圓。但我們鄉(xiāng)下人要土氣一些,把湯圓叫作“圓子”。我的碗里一共有4個圓子,后來,有幾個大人又給了我一些,我把它們都吃光了。以我當年的年紀,我的母親認為,我吃下去的數(shù)量遠遠超出了我的實際能力,所以,她不停地重復,她的兒子“愛吃圓子”,他吃了8個”。后來,大家都知道了,我自己也知道了,我愛吃圓子,一頓可以吃8個。

②直到現(xiàn)在,我都快五十了,我的母親都認定了她的兒子“愛吃圓子”。我其實不喜歡。在那樣一個年代,在“吃”這個問題上,愛和不愛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首要的問題是“有”。在“有”的時候,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態(tài)度,或者說一個行為:能吃就吃。這句話還可以說得更露骨一點:逮住一頓是一頓。

③我還想告訴我的母親,其實那一次我吃傷了。很抱歉,“吃傷了”是一件很讓人難為情的事,可我會原諒自己。在那樣的年代,有機會的話,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會吃傷。

④我為什么至今還能記得那碗湯圓呢?倒不是因為我“吃傷了”,首要的原因是因為湯圓屬于“好吃的”。吃好吃的,在當時這樣的機會并不多。我的父親有一句口頭禪,說的就是“好吃”與“記憶”的關系:餓狗記得千年屎。那碗湯圓離我才40多年呢,960年之后我也未必能夠忘記。

⑤“好吃的”有什么可說的嗎?有。

⑥我們村有一個很特殊的風俗,在日子比較富裕的時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關起門來獨享是一件十分不得體的事情,是要被人瞧不起的。我這么說也許有人要質疑:你不說你們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知道呢?這么說的人一定沒有過過苦日子。我要告訴大家,人的嗅覺是十分神奇的,在你營養(yǎng)不良的時候,你的基因會變異,你的嗅覺會變得和狗的嗅覺一樣靈敏。這么說吧,你家在村東,如果你家的鍋里燒了紅燒肉,村子西邊的鼻子會因為你們家的爐火而亢奮——除非你生吃。

⑦所以,鄉(xiāng)下人永遠都不會去燒單純的紅燒肉,他們只會做青菜燒肉、蘿卜燒肉、芋頭燒肉,一做就是滿滿的一大鍋。為什么要這么做呢?要送。左邊的鄰居家送一碗,右邊的鄰居家送一碗,三舅媽家送一碗,陳先生(我母親)家送一碗。因為有青菜、蘿卜和芋頭墊底,好辦了,肉就成了一點“意思”,點綴在最上頭。

⑧我們鄉(xiāng)下人就是這樣的,也自私,也狠毒,但是,因為風俗,大家都有一個思維上的慣性:自己有一點兒好的馬上就會想起別人。它是普遍的,常態(tài)的。這個別人當然也包括我們這家外來戶。

⑨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名曲《如歌的行板》。它脫胎于一首西亞的民歌,不詳。這首歌我引用過好幾次了,我還是忍不住,決定再一次引用它。它是這么唱的:

瓦尼亞將身坐在沙發(fā)/酒瓶酒杯手中拿/他還沒有倒?jié)M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⑩這首歌的旋律我很早就熟悉了,但是,第一次讀到歌詞是在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學畢業(yè),一個人在宿舍。讀到最后一句的時候,幾乎沒有過渡,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不需要回憶,不需要。往事歷歷在目。在我的村莊,在那樣一個艱難的時刻,偉大而溫潤的中國鄉(xiāng)村傳統(tǒng)依然沒有泯滅,它在困厄地流淌,延續(xù):每一個鄉(xiāng)親都是瓦尼亞,每一個鄉(xiāng)親都是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還沒有來得及做瓦尼亞,我就離開了我的村莊。這是我欠下的。

很可惜,在我還沒有離開鄉(xiāng)村的時候,這個風俗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衰敗的態(tài)勢,最終徹底沒落了。

風俗和法律沒有關系,可我愿意這樣解釋風俗和法律的關系——風俗是最為親切的法律,而法律則是最為彪悍的風俗。

風俗在一頭,法律在另一頭。一個時代或一個民族的好和壞不是從一頭開始的,好,從兩頭開始好;壞,也是從兩頭開始壞。在任何時候,好風俗的喪失都是一件危險的事,這不是我危言聳聽。

分享,多么芬芳的一個東西,它哪里去了呢?

“一塊給狗的骨頭不是慈善,一塊與狗分享的骨頭才是慈善?!?/p>

這句話是杰克倫敦說的。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正是大學的二年級,在揚州師范學院的圖書館里頭。這句話至今還像骨頭一樣生長在我的肉里。杰克倫敦揭示了分享的本質,分享源于慈善,體現(xiàn)為慈善。

我要感謝杰克倫敦,他在我的青年時代給我送來了最為重要的一個詞:分享。此時此刻,我愿意與所有的朋友分享這個詞:分享。這個詞可以讓一個男孩迅速地成長為一個男人——他曾經(jīng)夢想著獨自抱著一根甘蔗,從清晨啃到黃昏。

如果有一天,即便我的身體里頭只剩下最后一根骨頭,這一根骨頭也足以支撐起我的人生。這不是因為我高尚,不是,我遠遠沒有那么高尚。但是,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人和我分享過他們的骨頭,我自然有分享的愿望。

我很高興地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分享”這個詞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著有那么一天,“分享”終于成為漢語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個詞,而“分享”也真的成為我們切實可感的“民風”。

(選自《蘇北少年“堂古訶德”》)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40多年后,“我”依然記得小時候那碗湯圓,這并非母親所認為的我愛吃湯圓,事實上這和愛不愛吃沒有太大關系。

B.過過苦日子的鄉(xiāng)下人自己有一點兒好的馬上就會想起別人,并不是因為他們高尚無私,而是淳樸的風俗造成的思維習慣。

C.對風俗和法律的關系給出自己的理解,這與他曾經(jīng)在艱難的日子里感受到偉大而溫潤的中國鄉(xiāng)村傳統(tǒng)有一定的關系。

D.“分享”的好風俗在我的村莊經(jīng)久不衰,且“分享”的使用率不斷攀升。我期待自己鄉(xiāng)村的好風俗能夠傳播到全國各地。

(2)文章第⑨段引用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如歌的行板》的歌詞有何作用?

(3)請說說你對“一塊給狗的骨頭不是慈善,一塊與狗分享的骨頭才是慈善”的理解。

(4)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同道說“畢飛宇的語言是詩性的,像瑞士表一樣準確、精致,字里行間流淌著漢語的血脈和韻律”。請從下面句子中任選一句分析。

①因為有青菜、蘿卜和芋頭墊底,好辦了,肉就成了一點“意思”,點綴在最上頭。

②即便我的身體里頭只剩下最后一根骨頭,這一根骨頭也足以支撐起我的人生。

(5)有人認為,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分享是一種淳樸的風俗。如今物質豐富,衣食無憂,分享失去了時代意義,不必再傳揚了。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認識。

四、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12.0分)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①,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p>

(節(jié)選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思,與古為侔②。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當時流輩咸推之。登進士第,應舉③宏辭,授校書郎、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jiān)察御史。

版順宗繼位,王叔文、韋執(zhí)誼用事,尤奇待宗元。與監(jiān)察呂溫密引禁中,與之圖事。轉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即罹竄逐④,涉履蠻瘴,崎嶇堙厄,蘊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

(節(jié)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

[解釋]①售其伎:顯露自己的才能。②侔(móu):相等,相齊。③應舉:參加科舉測試。④罹(lí)竄逐:遭受流放。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相同的一項是______

A.環(huán)之可上/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

B.良久乃已/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C.宗元少聰警絕眾/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D.當時流輩咸推之/咸來問訊(《桃花源記》)

(2)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莀_____

A.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也。

B.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也。

C.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也。

D.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也。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及是,愈以為誠有。

②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

(4)請結合兩則材料,用自己的話概括柳宗元能寫成《小石城山記》的原因。

五、詩歌鑒賞(本大題共1小題,共8.0分)

6.閱讀《詩經(jīng)》中的兩首詩,完成問題。

行露

厭浥①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

誰謂女無家②?何以速我獄③?

雖速我獄,室家④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解釋]①厭浥(yì):潮濕。②女無家:你沒有成家、沒有妻室。女同“汝”,你。③速我獄:招致我打官司。④室家:夫妻,此處指結婚。

(1)《子衿》中“挑兮達兮,在城闕兮”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請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

(2)《詩經(jīng)》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請結合《行露》分析其表述效果。

(3)兩首詩都塑造了情感濃烈、個性鮮活的女性形象,但她們又表現(xiàn)出迥然不同的性格特點。你更欣賞哪一位?請結合內容說出理由。

六、作文(本大題共2小題,共110.0分)

7.讀了畢飛宇的《湯圓》,你有怎樣的觸動?得到什么啟發(fā)?請結合文章主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讀后感。

要求:①自擬題目;

②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8.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習俗是守舊的,而社會則須時時翻新,才能增長滋大,所以習俗有時有打破的必要”。這段話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或思考?請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體不限。

要求:①自擬題目;

②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七、其他(本大題共1小題,共10.0分)

9.閱讀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雨生百谷,故曰谷雨。谷而是春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一個轉折點。這陣子雨之后,春天的訊息就要消聲匿跡,夏天拉開(wéi)幕。此時的萬物仿佛懂得人情事故,蓄滿生意與春惜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說的是谷雨節(jié)氣的洛陽牡丹,用這樣一個震(hàn)的儀式與春天告別;鮮河豚、嫩香椿、谷雨茶(yǒng)躍登場,讓人強壯骨(gé),慰藉肺腑。

(1)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①(wéi)______幕

②震(hàn)______

③(yǒng)______躍

④骨(gé)______

(2)劃線句子各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改正。

(3)下列詩句中的“花”,與牡丹開在同一季節(jié)的是______

A.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B.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C.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D.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4)請在橫線上填寫恰當內容,使文意連貫,句式整齊。

聯(lián)合國將每年農(nóng)歷谷雨節(jié)作為“聯(lián)合國中文日”,以此紀念中華文祖?zhèn)}頡對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中文的智慧與美體現(xiàn)在唇齒留香的聲律里、意蘊無窮的成語里、______、______、神奇雋永的漢字書法里。

解析和解答

1.A

A.正確;

B.有誤,缺少賓語中心語,可在句末加上“的景象”;

C.有誤,缺主語,可去掉“通過”或“讓”;

D.有誤,語序不當,可把“許多”與“中國的”調換位置。

故選:A。

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混亂、結構混亂、語意不明、語言贅余等。先通讀所有句子,憑語感判斷正誤;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壓縮句子,看搭配是否得當,找出病因。

解答病句辨析及修改類題目,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解句意:選項要表述什么意思,這是我們正確判斷的前提和基礎。(2)理主干:在理解語意的基礎上,利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錯誤。(3)析關系:要分析句間關系。找到邏輯混亂和語序不當?shù)儒e誤。

2.白露未晞,阡陌交通,陶淵明

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斗折蛇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析:

(1)白露未晞(注意“晞”的書寫)

(2)阡陌交通陶淵明

(3)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斗折蛇行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注意“窈窕”的書寫)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jù)提示語句和語境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

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1.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識記興趣。

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

4.留心特別詞句,規(guī)避識記誤區(qū)。

3.C

B

如果將來你從事出版工作,我都懷疑你們作品會不會是盜版的

(1)A.會意;

B.象形;

C.指事;

D.形聲。

故選:C。

(2)ACD.正確;

B.有誤,結合材料一“大概是各地方言不同和古今語言演變的緣故”分析,可知選項不準確。

故選:B。

(3)結合材料一“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分析,可知是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中關于《說文解字》的介紹。

(4)結合材料一“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分析,通過大量的實例解釋造字法和用字方法,雖然距離讓我們全面深入了解造字法和漢字結構還比較遠,但讓我們對造字的類型有了初步的了解,激發(fā)了對漢字文化的研究興趣。

(5)結合“規(guī)范是美的基礎。規(guī)范漢字使用,并不是拒絕個性化的漢字書寫,而是提升審美水平的題中之義。對字庫設計者和相關企業(yè)來說,需要強化把關意識,提升審美水平”“同時,有必要加強標準研制,指導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研究,推動相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立項、編制工作,為規(guī)范用字提供技術支撐”“漢字是極具代表性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標識。順應信息時代的要求,不斷推進漢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弘揚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才能把漢字最美的特征展示出來,讓其更好地服務人民生活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概括為:加強規(guī)范用字行業(yè)引導,提升自覺意識;加強標準研制,提供技術支撐;推進漢字信息化建設。

(6)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解析不唯一。能針對小語的話,結合文本或生活經(jīng)驗,“笑”著處理問題即可。示例一:萬一將來你成為書法家,手寫漢字的機會多著呢,那影響可大了。示例二:將來手寫字機會是不多,但是給孩子簽字的時候寫錯可就麻煩了。

解析:

(1)C

(2)B

(3)《說文解字》

(4)雖然我們還不能全面深入了解造字法和漢字結構,但讓我們對造字的類型有了初步的了解,激發(fā)了對漢字文化的研究興趣。

(5)加強規(guī)范用字行業(yè)引導,提升自覺意識;加強標準研制,提供技術支撐;推進漢字信息化建設。

(6)示例:如果將來你從事出版工作,我都懷疑你們作品會不會是盜版的。

本文是以“漢字”為主題的材料閱讀。第一題考查漢字造字方法分析,第二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分析,第三題考查閱讀拓展,第四題考查句子理解,第五題考查材料內容概括,第六題考查閱讀拓展。

材料閱讀題給出一組材料,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讀寫、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靈活地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社會實際,用簡潔、流暢的語句來表述自己的見解。

4.D

(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分析。

ABC.正確;

D.有誤,結合“分享,多么芬芳的一個東西,它哪里去了呢”分析,可知選項錯誤。

故選:D。

(2)本題考查對文章的分析能力。此題可從內容和結構等方面進行考慮。內容上,《如歌的行板》中瓦尼亞‘還沒有倒?jié)M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表現(xiàn)的是分享的主題,能夠突出本文主旨,也表現(xiàn)出對分享做法的贊成態(tài)度。結構上,《如歌的行板》既承接上文“因為風俗,大家都有一個思維上的慣性:自己有一點兒好的馬.上就會想起別人”,又引出下文“我”的感慨,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插入歌曲,還使文章結構跌宕生姿,避免了平鋪直敘。引用柴可夫斯基的名曲,還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3)本題考查句子理解。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所給句子的含意,由此分析“慈善”與“分享“之間的關系。句中的“給”是一種給予、施舍的行為,“分享”則有“和別人共同享受(歡樂、幸福、好處等)”的意思。由此可知,真正的慈善不是單純的給予,而是分享。然后通讀上下文,找出揭示二者關系的語句?!胺窒碓从诖壬疲w現(xiàn)為慈善”一句直接揭示了二者的關系,慈善不是單純的給予,而是分享,尤其是在自己艱難的時候還能與別人分享。分享源于慈善,體現(xiàn)為慈善。

(4)本題考查句子分析。

①“一點‘意思’”表示一點心意,“點綴”是裝飾和襯托,描寫細致巧妙,準確形象地寫出了在一大碗有墊底的菜中紅燒肉數(shù)量之少;展示出特定社會背景下的鄰里鄉(xiāng)情和微妙的心理,畫面感強,意蘊無窮。

②“即便我的身體里頭只剩下最后一根骨頭,這一根骨頭也足以支撐起我的人生”運用比喻修辭,將分享的價值比喻為身體的最后一根可以支撐人生的骨頭,語言精致,“最后一根”“支撐人生”,準確表述了分享之于人生的重要意義;“骨頭”指“風骨”“堅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君子品格的體現(xiàn)。

(5)本題考查閱讀拓展。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解析不唯一。指出分享精神層面的意義,結合文本的慈善、風俗、法律分析,言之成理即。

解析:

(1)D

(2)歌詞中瓦尼亞邀請卡契卡共飲,突顯了“分享”的主題,與本文主旨一致,表述出對分享發(fā)自內心的認同;在結構上,承接上文故鄉(xiāng)的分享風俗,開啟下文的感慨;引用名家歌詞,豐富了文章內容,使文章結構多樣,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3)把一塊骨頭扔給狗,是以義者的身份居高臨下的施舍;而與狗分享骨頭才是以平等的姿態(tài)對待他人,發(fā)自真心的愛與尊重,才是是慈善。

(4)示例:②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分享之于人生的重要意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君子品格的體現(xiàn)。

(5)示例:我不贊同小語的看法。分享不僅僅包括物質層面,還包括精神層面。分享是慈善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物質匱乏時代,物質的分享,還體現(xiàn)了淳樸的鄰里鄉(xiāng)情,是一代人成長的精神懷戀。在物質豐富時代,分享的良好風俗有利于建設善意、互助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風俗有利于法治社會的建設。

本文由記憶中的湯圓引出兒時故鄉(xiāng)“分享”的風俗,表述了對分享風俗的贊美、期望和分享風俗喪失的惋惜、擔憂之情。

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5.D

C

(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可以/大約。

B.才/竟然。

C.超群/極。

D.全,都/全,都。

故選:D。

(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此句句意為: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根據(jù)句意斷句為: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也。

故選:C。

(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

①重點詞:及,到;以為,認為;誠,確實。句意為:到了這里,更以為造物者確實(真的)有。

②重點詞:為,寫;覽,看;騷文,騷體文章,者,……的人。句意為:寫騷體文章十多篇,閱覽的人都為之凄婉感傷。

(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根據(jù)“宗元少聰警絕眾,尤精西漢、詩、騷。下筆構思,與古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貝”“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可知,柳宗元才華超眾,文學造詣高;仕途坎坷,懷才不遇、內心郁抑憂傷;根據(jù)“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可知,小石城山有大美卻地處荒野僻郊、不為人知,與自己的經(jīng)歷相似。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

解析:

(1)D

(2)C

(3)①到了這里,更以為造物者確實(真的)有。

②(他)寫了十幾篇文章,看到的人為此感到悲傷。

(4)柳宗元才華超眾,文學造詣高;仕途坎坷,懷才不遇、內心郁抑憂傷;小石城山有大美卻地處荒野僻郊、不為人知,與自己的經(jīng)歷相似。

《小石城山記》

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像門的洞。從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懷疑造物者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造物者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輳的中原地區(qū)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jīng)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造物者似乎不會這樣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

《舊唐書柳宗元傳》

柳宗元小時候就聰明機警超群出眾,尤其精通西漢的文章和《詩經(jīng)》《離騷》。下筆構思,可與古人相提并論,(其文)精心裁減、縝密細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貝殼。當時同輩都推崇他??贾羞M士科,又應試宏辭科,被授任為校書郎、藍田縣尉。貞元十九年,擔任監(jiān)察御史。

唐順宗即帝位后,王叔文、書執(zhí)誼掌權,特別看重禮遇柳宗元,將他和監(jiān)察御史呂溫悄悄地引入禁宮之中,和他們商議大事。柳宗元又特為尚書禮部員外郎。王叔文準備重用他,但恰逢在位時間不長,王叔文就失敗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輩一起都被貶謫了。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寶慶)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柳宗元遭貶逐后,經(jīng)歷蠻地的瘴癘之苦,身處崎嶇阻塞的環(huán)境,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抑郁悲憤,他抒情敘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詩文中。作騷體文章十多篇。閱覽的人都為之傷感。

文言文內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6.(1)本題考查描繪畫面。首先“挑兮達兮,在城闕兮”的意思是: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這是展開想象的核心,所寫解析應該含有“城樓遠眺”“徘徊張望”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可以加上環(huán)境描寫來渲染思念的氛圍。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語言和畫面的優(yōu)美。

(2)本題考查“重章疊句”的形式和表述效果。首先,應該明確重章疊句的部分,接著可從內容與藝術效果兩個角度來加以分析?!缎新丁分械诙c第三章構成重章,第二章以比喻的手法,怒斥惡人的罪行,是女子剛烈性格和自尊的獨白;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礎上,語氣更加強烈,她直言“雖速我訟,亦不女從”,即使逼她上公堂,也不嫁給這個卑劣小人。從內容上看,第三章是對第二章的強化,以重章疊句形式展現(xiàn)出來,使得女子的氣勢更加強烈,反抗之心表現(xiàn)得更加堅決。同時,作為一種語言藝術,重章疊句的詩歌形式,給人一種音樂上的節(jié)奏感和美感。

(3)本題考查對古典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行露》與《子衿》分別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行露》中塑造的是一個帶有反抗意識、維護人格尊嚴的人物形象,以重章疊句的形式,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卑劣小人比作雀和鼠,并直言“雖速我訟,亦不女從”,其形象的核心特質為:反抗、自尊自愛、不畏強暴?!蹲玉啤匪茉炝艘粋€深情思人的形象,采用起興的手法,以“子衿”起興,寫思人對戀人的真摯思念,以及她的等候,“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內心情感書寫正是她深情的體現(xiàn),其形象的核心特質為:思人、真摯。

解析:

(1)清冷的月光籠罩著高聳的城墻,一個女子窈窕的身影如弱風拂柳般在城墻上裊裊移動。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城樓上啊。焦急地等待,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忽而張目遠望,忽而來回踱步,看不見心上人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女子眼神中寫滿哀怨、期盼、懇求、神傷。等她最想念的人,心里是煎熬的,恨不得馬上肋生翅翼,飛往他的身邊……

(2)《行露》中連用八個“誰謂”“何以”的句式,兩小節(jié)句式相同,結構一致,反復詠唱,一唱三嘆,形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韻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強化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不平的情感。

(3)示例一:我更喜歡《行露》中的女子形象。她是一位在情感中堅持尊嚴,有獨立人格女子形象。四個“何以”連用,反問強烈,表述女子對男子對愛情不忠的極度不滿與怒斥;“雖速我訟,亦不女從!”表述了女子決絕果敢,不畏強暴的抗爭精神,讓人敬佩。

示例二:我更喜歡《子衿》中的女子形象。在愛情中她用情至深,矜持又勇敢。三處“縱我”“子寧”,看出女子埋怨嬌嗔,天真可愛,有矜持的一面,“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大膽表露心跡,追求美好的愛情,值得喜愛。

譯文:

行露

道上露水濕漉漉,我豈不想早趕路?怎奈露水令人怵。誰說鳥雀沒有嘴?何以啄破我的屋?誰說你還沒有家?為何抓我進官府?縱然抓我進官府,逼婚理由不充足。誰說老鼠沒有牙?何以鉆透我的墻?誰說你還沒有家?為何逼我上公堂?即使逼我上公堂?也不嫁你黑心郎!

子衿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v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難道就不給我寄傳音訊?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v然我不曾去看你,難道你就不能到我這來嗎?走來走去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觀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幾個月那么長!

《行露》記錄一個貞節(jié)女子堅決抗拒已有妻室之人無賴糾纏的過程的詩歌,贊頌了這個女子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性格。

《子衿》描寫一個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當看到顏色青青的東西,女子就會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門樓,就是想看見心上人的蹤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見,她便覺得如隔三月。全詩采用倒敘的手法,充分描寫了女子單相思的心理活動,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難得的優(yōu)美的情歌。

如何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

7.學會分享讀了畢飛宇的《湯圓》,文中的鄉(xiāng)親們之間有好吃的都會多做一些,等著分享給鄰居,這種淳樸的鄉(xiāng)情深深感動著我,也讓我明白了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分享。

快樂與他人分享,就有了兩份快樂;痛苦與他人承擔,便減輕一份痛苦。分享是美麗的,分享是愛的包容。學會分享,是心靈的寄語。

分享對于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尚r候的我并不喜歡與人分享。記得有一天,爸爸買來了一個美味的大蛋糕給我。我正準備邀請我的朋友來吃??捎忠幌耄骸斑@么美味的蛋糕如果分給別人吃,那我自己就吃得很少。我還是不邀請我的朋友?!庇谑?,我自己獨自品嘗這個蛋糕,細細品嘗著這蛋糕的每一種味道??蛇@個蛋糕卻不如以前的好吃,甚至可以說是沒味道。我問爸爸這是為什么?爸爸說:“自己吃能吃出味道來嗎?再說,你一個人吃得完嗎?蛋糕就是因為分享而變得美味的。”短短的幾句話,卻讓我突然醒悟。我不和朋友分享蛋糕,缺少了歡聲笑語,而且自己特別孤獨,最終我又能得到什么呢?

人的一生,就要學會分享。孤獨是最難以忍受的。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床蝗ズ蛣e人分享呢?假如我們和別人分享快樂,我們將會得到雙倍快樂;假如我們和別人分享悲傷,那我們的憂傷將會減輕。分享不在乎多與少。哪怕是和別人分享一塊面包,那也是莫大的快樂。

生活中,處處充滿分享。我們可以把上學路上的奇聞分享給大家,可以分享我們成功后的喜悅,也可以分享我們所做的夢……只要把我們所擁有的,所知道的分享給別人,那么你得到的將會比分享出去的更多。分享是一種美麗的行為。的確,與他人分享快樂,是跳動的音符,叮叮咚咚,組成悅耳的樂章;是五彩斑斕的顏色,跳動著,在人與人心間搭起愛的彩虹。

學會分享,學會讓自己真誠的愛撒滿于地間。

這是一篇材料作文。畢飛宇的《湯圓》這篇文章蘊含的道理是:分享是一種美德,分享是一種精神力量,人人懂得分享做到分享,讓分享成為一種風俗,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美好。我們可以圍繞“分享”來寫一篇讀后感。明確都后感的主題:分享使我快樂,分享讓我感到幸福,分享是一種習慣,分享讓我收獲友誼等等。作文貴在創(chuàng)新,尤其是考場作文,更要有創(chuàng)新特色,主要是指內容創(chuàng)新,寫人家少寫或不寫的內容,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巧,做到換位聯(lián)想思考。選擇自己親身經(jīng)歷或者縮減所聞等熟悉的內容來寫,這樣容易寫出真情實感;恰當?shù)剡\用抒情和議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讀了《湯圓》一文,小得出的感受就是“要學會分享”。文章首段即點明了主題“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分享”,然后以小時候的“我”不懂分享進行了反面論述,論證了文章的主題,接著又論證了“分享的好處”,最后一段深化論點,總結全文。

8.在這樣的傳統(tǒng)習俗里,我看見傳承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說“習俗是守舊的,而社會則須時時翻新,才能增長滋大,所以習俗有時有打破的必要”。但是我覺得,習俗有新舊之分,也有好壞之別,面對習俗,我們要謹慎對待,要學會鑒別選擇。

比如,不受君王任用的屈原,悲戚投江,而有了端午節(jié);為天下著想的嫦娥,淚奔廣寒宮,而有了中秋節(jié);互相相愛的牛郎織女,只能靠喜鵲搭橋在七夕見面,而有了情人節(jié)。其實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習俗帶給我們的不只與親朋好友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