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 太陽鐘 一等獎_第1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 太陽鐘 一等獎_第2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 太陽鐘 一等獎_第3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 太陽鐘 一等獎_第4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 太陽鐘 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陽鐘第一頁,共三十七頁。學習目標:1.知道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會慢慢的變化?!叭贞小笔歉鶕?jù)這個原理制成的。2.學會制作簡單的太陽鐘。3.感受古人探索時間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識,激發(fā)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第二頁,共三十七頁。第三頁,共三十七頁。探究活動一:用太陽來計時自學課本52頁,交流以下問題。

1、古代人類是利用什么來計時的?

2、最早的時間單位是什么?

3、一天是怎樣確定的?

4、古時候,一天分為幾小時?是怎樣劃分的?第四頁,共三十七頁。學習要求

1、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

3、展示匯報匯報時,組長要分好工。第五頁,共三十七頁。第六頁,共三十七頁。第七頁,共三十七頁。第八頁,共三十七頁。第九頁,共三十七頁。第十頁,共三十七頁。我國古人劃分一天

中國古時把一天平均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現(xiàn)在約兩小時。分別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第十一頁,共三十七頁。探究活動二:用光影來計時第十二頁,共三十七頁。

在太陽下,將一根細木棒豎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就會有一個木棒的影子。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也會慢慢地發(fā)生變化。第十三頁,共三十七頁。討論:制作太陽鐘1.材料2.過程方法3.注意事項第十四頁,共三十七頁。制作簡易太陽鐘1、在圓紙板的中間,固定一根小木棒。2、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的東升西落。3、用紅筆在紙板上標出木棒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時的影子。第十五頁,共三十七頁。第十六頁,共三十七頁。如何利用日晷來計時?

太陽鐘的原理:利用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有規(guī)律的變化來計時。計時方法:利用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時,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來計時的。第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第十八頁,共三十七頁。赤道式日晷第十九頁,共三十七頁。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赤道日晷因晷面和赤道相平而得名,晷針分別指向南極和北極,最典型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第二十頁,共三十七頁。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保存的地平日晷因為晷面和大地平面相平行而得名,它是仿照我國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的地平日晷制作的。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七頁。水平式日晷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七頁。

清中期,長4.8cm,寬3.8cm,高2.2cm。清宮舊藏。該日晷造型為孔雀尾狀,形體較小。盒內(nèi)分上下兩層,其上層為晷盤,上刻時刻線及“午”、“未”等中國時辰的名稱。中心設小指南針。盒蓋上設直表,表上刻緯度線。若直表上的小孔與其對面的孔之間系一絲線,即是晷針。盒內(nèi)下層為一面鏡子。該日晷盒面高低錯落的紋飾無法保證晷體呈水平狀,直表上刻畫的緯度線也只是象征性的,沒有刻度標志,不具備調節(jié)緯度的功能,因此,該日晷根本無法測時,它僅是一件供觀賞、佩帶的日晷式珍玩。嵌琺瑯孔雀尾形地平式日晷儀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七頁。仰釜日晷--朝鮮時代使用的太陽鐘

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七頁。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七頁。清十八世紀嵌琺瑯地平式日晷儀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七頁。上海世紀大道日晷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七頁。火星上的日晷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七頁。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儀器,在殷周時期就開始使用了。平放的是“圭”,直立的是“表”。正午時,表影投射在圭中間,一年中冬至日影最長,夏至日影最短。測量日影長短就可以定出冬至、夏至等二十四節(jié)氣。測量日影長度變化的周期,就可以定出一年的天數(shù)(365?天)。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保存的圭表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七頁。為什么這個日晷上只有部分刻度呢?第三十頁,共三十七頁。課堂檢測

一、填一填。1、古代人們,用天上的()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形成最早的時間單位()。

2、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為()小時,其中夜晚()小時,白晝()小時。我國古代把一天分為()個時辰,一個時辰是()小時。

3、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和()也會慢慢變化。()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第三十一頁,共三十七頁。二、判斷題太陽東升西落的位置移動造成了一天中物體影子的變化。()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只有在陽光下物體才有影子。()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由長變短,再由短變長。()太陽位置的變化影響影子的變化。()第三十二頁,共三十七頁。三、討論與思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