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災害圖譜研究2016年7月31(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災害史專業(yè)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減災與公共安全專業(yè)委員會理事,秘書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一、鄧拓的統(tǒng)計方法是沿用《五行志》,是一維的,提供的信息很有限;地理信息系統(tǒng)是三維的,可以拓展豐富的信息。
1936年,鄧拓(1912-1966)用文言文寫成的《中國救荒史》,這部二十多萬字的著作,1937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列入中國歷史研究叢書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研究中國歷代災荒的專著。統(tǒng)計自公元前1766年至1937年間,發(fā)生水災1058次,旱災1074次,蝗災482次,雹災550次,風災518次,還有疫、地震、霜雪、歉饑等,總計5258次??傆?258次鄧拓后,得到的災荒資料分析,是粗線條的,或以次數(shù)論大小,或以地區(qū)比多少,或以災種數(shù)上下。復旦史地所做出一批高水準成果,如1833年云南省凍災圖,但少見仿之。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此項工作需要以縣為單位的災情,是有再加工過程,不是史料拿來就用的,也不是統(tǒng)而論之。70年后,大量的災荒史學術論文、學位論文不應停留在這一水準,是低層次的重復!應該將此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向前推進一步。至于如何發(fā)展,用什么方法,正是與諸位分享的。先舉一個案例。在微博上討論中國“三年困難”時期死亡人數(shù)是多少的問題。我認為,問題重要,但在沒有新材料公布之前,其結論很難引起更大的關注。不要再討論了!現(xiàn)在需要更新方法,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擴大思路,開闊眼界。山東省1959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1960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1961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1962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v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河南省清光緒三年(1877年)大災分布圖光緒三年,連年大旱,赤地千里,河南斗谷兩千多錢,父子兄弟相食者不可數(shù)計。山谷居民十室九空,鄉(xiāng)村婦女販賣殆盡,饑民流亡,棄男拋女,傷心慘目。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河南省清光緒四年(1878年)大災分布圖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宜陽縣:光緒四年春,斛斗萬錢,人相食,甚至母食子肉,弟爨兄骨。先死者,一家聚食,繼死者,以次吞食。雖有情不忍食者,亦不敢野葬穴壙,于家暫掩其尸。全縣戶口,流亡十之六七,六畜宰殺無遺種。河南省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河南省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
大災分布圖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崇禎十三年,連續(xù)二年特大旱,黃河水枯。斗米千錢,歲大饑饉,骨肉相食,民死過半,路少行人?;冗^蝻生,荒野斷青。河南省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
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ccc聯(lián)合國救災署(UNDRO)規(guī)定:一次自然災害死亡人數(shù)超過100人,稱為大災。中國古代記錄大多語焉不詳,但也有層次:旱。大旱。旱,大饑,人相食。歲大饑,人死無數(shù)。后兩條為“大災”。1500—2015年中國大災直方圖唐山地震三年困難時期丁戊奇荒明末巨荒二、學科交叉是學科發(fā)展的方向,但要做到首先打破壁壘,能走出一小步,就是巨大的進步。1983、1986、1989年全國
天地生相互關系學術討論會提出天文地質學、天文氣象學、地震氣象學、天文地震學和歷史自然學,開展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在1983年第一次會議上,高建國等提出了災害學。錢學森對高建國說:“只有通才也不行;團結成為一個高功能的集體,就有了極高水平的‘大通才’了”高建國同志:金立兆同志已于4月24日來過,我們都認為在地球表層學(或地理面學)、數(shù)量地理學的開拓性研究,因為要綜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還要引用系統(tǒng)科學、行為科學,必須團結各方工作者才行。只有通才也不行;團結成為一個高功能的集體,就有了極高水平的“大通才”了。社會上對專才和通才歷來有論,中國科協(xié)開了交叉學科的會。但爭論也不會就此結束,只好不理會。您的筆記奉還。此致敬禮!錢學森1985.5.7黃秉維同志:附呈(1)北京天文臺高建國同志給我的信¨¨¨。我這樣做是因為建立地理科學這一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平起平坐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大部門是我國的一件大事,如何?請酌,盼復。錢學森1989.1.7浦漢昕同志:現(xiàn)在就有以下一些人:高建國及“張衡學社”的同志們,搞天文、地質、地震、氣象等相互關系,高建國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
您們何不互相聯(lián)系一下?看看大對數(shù)量地理學及地球表層學有什么想法?錢學森1985.2.14歷史經濟經濟歷史歷史法學法學歷史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兩項工程1983年,我提出災害學概念,只有一句話,即災害學是研究因災害造成的人口損耗及其對策?,F(xiàn)在大多數(shù)定義包括人和物質。我認為,這些定義都沒有問題,但人高于一切。只有一個因素,問題處理起來要單純得多了。目前災害學研究存在如下問題一、所有分析災害的圖,都是自然因素圖,如烈度圖、雨量分布圖。沒有災害圖。戰(zhàn)爭時期,指戰(zhàn)員需要一張兩軍作戰(zhàn)態(tài)勢圖。每當災害發(fā)生時,省長也需要有類似功能的災害態(tài)勢圖,以便安排救援人員和救援物資。但我們能提供的只有自然狀況圖,如地震烈度分布圖、降雨量分布圖、水位深度分布圖、旱情分布圖,并沒有受災信息。浙江省降雨量分布圖2015年4月25日下午2:11
巨大災難性的8.1級大地震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西北面80千米突然發(fā)生了USGS
震源深度15千米兩個降雨量相同地區(qū)受災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主要看人口分布情況、資產分布情況、次生災害分布情況、救援人員和物質分布情況、交通通達情況、避難場所分布和利用情況、醫(yī)療救援情況等,如果簡單一些,把所有加起來簡稱為抗御災害的能力情況也可以。這樣,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公式:受災情況=自然力破壞程度—抗御災害能力目前災害學研究存在如下問題二、對于過去的案例研究得很不夠。我們從過去發(fā)生的災害中得到多少有價值的信息。災情是減災的基礎。搞不清災情,減災成為“無的放矢”。我們對于歷史災害研究得很不夠。只有清楚歷史,才能把握未來。不是說缺乏歷史災情資料,而是這些資料沒有得到開發(fā)和利用。目前災害學研究存在如下問題三、重大自然災害很快會集體失憶,核心價值觀中未見。指印象逐漸淡薄以至于忘記。在人之心念思維里,記憶庫中的某些信息資料,正在處于遺忘的過程中。印象漸淡以至于忘卻。
柳亞子
《五四紀念一首為輔仁大學附中奔流社預賦》:“革命前驅豈淡忘?奇兵‘五四’起蒼黃?!?/p>
楊朔
《火并》:“十年來這個人物早被我淡忘了。”
峻青
《秋色賦·瑞雪圖》:“戰(zhàn)爭已經過去十幾年了,有一些健忘人對過去的事情漸漸地淡忘了?!?/p>
淡忘東京書市萬冊書中難找“3.11”日本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寺田寅彥語“天災總是在人們將其淡忘時來臨?!边@句極富哲理的警句雖然并不具體涉及天災的科學內涵,但無論是對廣大的公眾還是對負責公共安全的政府官員,時至今日都是一個十分有教益的警示。近30年來我國3次防災減災定向投資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火災后投資
是過去的2倍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洪災后投資
是過去的4倍2003年新疆巴楚-伽師6.8級地震后投資
是過去的≧10倍
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國辦發(fā)﹃
94﹄36號提出防震減災十年目標1991年大同地震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TJ11-78﹄1976年唐山地震1952年崞縣地震新的中國地震烈度表2008年汶川地震1966年邢臺地震京津地區(qū)新建的一般民用房屋抗震鑒定標準﹃草案﹄
1969年渤海地震1970年通海地震關于加強中央地震工作小組和成立國家地震局的通知中國防震減災大事記1998年張北地震關于建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制度的通知
1913年峨山地震翁文灝籌備第一個地震臺和地震觀測機構
開創(chuàng)了我國工程地震的先河1962年河源地震開創(chuàng)了我國地震監(jiān)測預報事業(yè)2003年巴楚地震開始大規(guī)模農村抗震安居房建設成立國家地震局1989年大同地震震害評估技術,地震評估由地震局主持1927年古浪地震現(xiàn)場地震地質調查之發(fā)端中國地震事業(yè)100年,與重大地震密切相關1976年唐山地震3年后2008年汶川地震7個月后(修訂版)1966年邢臺地震1年后1945-2011年5月日本自然災害死亡失蹤人數(shù)和防災對策《防災白皮書》2011年版1923年關東大地震14萬人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約19485人單項減災綜合減災危及管理香港山地災害及防災管理自然災害是防災減災的原動力
2014年11月15日●北京紫玉飯店高建國(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目前災害學研究存在如下問題四、有些研究不是災害學的,而是其他學科的技術。離解決災害問題還相差很遠?!棒~目混珠”,但包裝成以災害研究為名,申請到國家基金和國家重大項目。目前災害學研究存在如下問題五、大部分自然科學涉及災害研究都是近60年的,五千年文明史成果沒有充分體現(xiàn)。六、過去我們比較集中與自然科學關注度高的災害,如氣象災害、地震災害、海洋災害等。歷史上最嚴重的災害只有兩種:饑荒和瘟疫。這兩種災害死亡上千萬人的案例有的是,其他災害沒有超過死亡百萬人的。對于這兩種災害,關注度不高。什么叫災害?但人類不認識或者沒有辦法控制了,才叫災害。目前災害學研究存在如下問題七、災害學研究中文科、理科割裂現(xiàn)象嚴重。相互的文獻很少參考。文理交叉的基金項目很難申請到。在重大災害面前缺乏文、理科對話。尤其是理科生缺乏歷史知識,這不能責怪理科生,主要原因是缺乏語境,即歷史學的表達方式,理科生不感興趣。理科生對《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不感興趣,而換一種語境,對《中國地震目錄》感興趣同一語境八、災害史的目標性缺失,是阻撓學科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新中國成立后,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一直是災害學發(fā)展的動力,中國科學院歷史三所、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中央氣象臺、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等一批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中堅力量參與其中,這是前40年。“國際減災十年”后,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為標桿的災荒史研究至今,為后20年,明確存在目標性不夠明確,成果沒有像前期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學科交叉不如前40年。
歷史上,陜西西安碑林、山東曲阜孔廟碑林、臺灣高雄南門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被稱為中國四大碑林。
西昌地震碑林在西昌市南瀘山光福寺內,共有石碑100余通。石碑上記有西昌、冕寧、甘洛、寧南等歷史上發(fā)生幾次大地震的情況,詳細記載了明嘉靖15年(即1536年),清雍正10年(1732年),道光30年(1850年),西昌地區(qū)三次大地震發(fā)生的時間和前震、主震、余震、受震范圍以及人畜傷亡、建筑物破壞的情況。西昌地處安寧河、則木河斷裂帶,是我國西南部震區(qū)之一,歷史上發(fā)生過多次強烈地震,這些地震碑林為我們研究強震是否在同一地點重復、發(fā)震周期、內在規(guī)律等問題提供了實物資料,可補歷史文獻不足。我國有3000年長序列的災害史料,是世界上唯一的珍貴災害史料。三峽高程-1870年長江洪水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充分發(fā)掘浩瀚歷史文獻中的洪水信息,并與實地調查相結合,揭示了中國主要江河近500年來發(fā)生過的歷史大洪水,顯著改善了用頻率分析推求設計洪水的效果。
———中科院院士嚴愷(2000)
長江干流宜賓至宜昌段歷史洪水洪痕及洪峰流量統(tǒng)計水位數(shù)值均采用宜昌站凍結吳淞基面數(shù)值。
袁瑞英在四川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發(fā)表“長江上游千余年來特大洪水的初步探討”指出:
1679年、977年洪水至宜昌比1870年洪峰流量大70000秒立方米。其中,1679年洪水據調查云陽比1870年高約60m,977年洪水據文獻記載推算忠縣比1870年高46.4m。作者
竺可楨前言
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文學家如沈括(1030—1094年)、劉獻廷(1648—1695年)對于中國歷史時期的氣候無常,早有懷疑,由于他們拿不出很多實質性的事實以資佐證,所以后人未曾多加注意。直到現(xiàn)世紀二十年代,“五四”運動即反帝反封建運動之后,中國開始產生了一種新的革命精神:一部分先進分子引入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的革命斗爭;在這種新形勢下,近代科學也受到推動和擴展,例如應用科學方法進行考古發(fā)現(xiàn)。出版源
考古學報,
1972,
01期(2):15-38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分析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方法1.考古資料時期:距今2500年前(公元前500年),依靠地層沉積相、考古、孢粉分析。2.物候資料時期:距今2500年至500年前(前500—1400),根據物候、文獻與考古實物記載。3.方志資料時期:距今500年以來(1400--),利用地方志。李善邦的《中國地震目錄》、席澤宗的《中國古新星表》、竺可楨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央氣象臺《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布圖集》等,無不表明:自然科學家為解釋當前科學難題,利用災害史料,用圖畫歷史上的災害時間和空間?!耙粓D抵千文”。三、目前的狀況是,搞歷史的不繪圖,搞水文的不讀古書。不改變現(xiàn)狀,路子越走越窄,圈子越來越小。2004年12月15-16日北京鳳山溫泉度假村
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災害史專業(yè)委員會成立暨首屆年會水利史專家周魁一介紹《再續(xù)行水金鑒》地震史專家郭履燦回顧44年前參與編著的《中國地震目錄》水利史專家王涌泉談編著《近兩千年黃河、淮河、海河流域大水大旱圖集、年表及日地關系研究》災荒史專家夏明方談“近代中國災荒系列叢書”歷史地理專家滿志敏談:關于災害史研究的幾個問題地震史專家齊書勤論《中國地震碑刻文圖精選》科技史專家宋正海介紹《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總集》《中國古代自然災異》氣象史專家張家誠暢談《氣候變遷及其原因》《中國氣候總論》李亞光博士談“先秦荒政研究”齊瑜博士談“1931年江淮水災國民政府救濟措施評價”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秘書長李革平致辭2004年12月15-16日北京鳳山溫泉度假村
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災害史專業(yè)委員會成立暨首屆年會圖左是中國水利史研究室主任呂娟,也是災害史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目前的狀況是,搞歷史的不繪圖,搞水文的不讀古書?!盀那橘Y料金礦”無人問津。我想利用圖譜改變這種“老死不向往來”的局面?!耙粓D勝千文”。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是“讀圖時代”,通過圖會使得災害史研究成為一件有趣的學問,將會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學子對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只有參與人多了,學術論文、著作才會增加,“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沒有人來拾柴,災害史這堆柴不會增高的。浙江省明崇禎元年(1628年)大災分布圖水疫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潮當我們看到明崇禎元年(1628年)風暴潮災情分布圖,不能不為之震驚。這一年,整個杭州灣,除了平湖縣以外,所有縣風暴潮死亡人數(shù)均超過萬人,山陰、會稽、桐鄉(xiāng)、海寧溺死各數(shù)萬,上虞、余姚民溺死各以萬計。這樣的災害,要是發(fā)生在當今,不可想象。它的危害,比2011年東日本“3.11”地震海嘯高4倍!其實,這場臺風從象山登陸,路徑與5612、8807號臺風非常相似。廣東省清同治元年(1862年)死亡人數(shù)分布圖同治元年七月一日巳刻,颶風大作,比戊申(指道光二十八年)彌烈,雨淋浪竟日,平地水深數(shù)尺,人畜田廬逐波,臣以去者以十萬計。水疫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潮四、災害圖譜的選材和作圖。歐洲鐵路的變化1942年河南省大旱死亡人數(shù)分布圖1.1104.3旱,無死亡記載10死亡10萬人人口驟減有餓死人現(xiàn)象5.918.510.24.3圖例6.72.95.910.46.145102.33.63.21.20.59.5“圖譜”一詞,圖者,用一定的色彩和線條等繪制出來的形象;譜,籍錄也《說文解字》(言部:第1719條)。俗稱“圖文并茂”。圖為主,譜為依據、出處以及注解,相輔相成。設置祥異:有的在三檔,也有二檔,少一檔嗚呼,人性滅亦,變至此極亦!三個版本同一史料的比較清光緒九年《清河縣志·卷之三
災異》清河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春三月至八月,不雨,遍地蝗生,升粟至百八十錢,民采草木根葉而食,多餓死者。民國二十三年《清河縣志?卷十七年
祥異表》清河縣:嘉靖三十九年三月至八月,不雨,遍地生蝗。是年升粟至百八十錢,民多餓死者。清河縣: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至八月不雨,遍地生蝗蟲,升粟至百八十錢,民采草木根葉而食,多餓死者。河北省清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清河縣志?大事記.成都:中國城市出版社.1993.16。史料相迭,采用文獻較早的那條清光緒十九年《館陶縣志?卷之十二
災祥》記載隆慶三年洪災民國二十年《館陶縣志·卷之十二雜志
災祥》記載隆慶三年洪災饑持幣者(市民)無幣者(農民)食草根、樹皮、蝗人相食餓死者眾斗米千錢旱澇無幣者的結果有幣者的結果斗米八錢斗米百錢斗米千錢斗米千錢斗米千錢斗米千二百錢斗米銀一兩
斗米一兩人相食,斗米一兩三十民饑斗米銀一兩五斗米銀二兩斗米銀四兩斗米銀十金斗米銀十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講究禮儀的國家,但在這個特殊時期,已經不需要這個禮儀了!災情嚴重,未述人受害,不收旱,大旱;水,大水。是“自然災害”中的“自然”,不是“災害”。不收。水流殺人,人之前無量化詞,不收缺量化詞,不收災情嚴重,但無量化詞,不收前缺量化詞,不收;后符合要求,收流亡≠死亡百姓暴露=室外防震,不收記錄明清,收很接近了,但未達標一座縣城,兩遭黃災遷移,未道人害,不入大水,逃之河南,有無死亡,未言條條符合,均入選漂溺居民,移縣治,后果嚴重,收山東省宋至和二年(1055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宋至和二年(1055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民死者百余萬,有夸張大水千里,有夸張水熱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潮京津冀后周建隆元年(960年)大災分布圖對于早期史料尤需注意滄州:桓帝(167年)八月,渤海海溢,溺死者甚多。滄州市志編纂委員會.滄州市志(第一卷)?大事記.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18。水熱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潮京津冀漢永康元年(167年)大災分布圖五、繪制災情圖,喚醒夢中人——一千年前的中國災害圖像的識別和制作。漢晉南北朝時期(公元前202-589年)黃泛山東省漢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地震山東省漢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震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漢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大災分布圖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潮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漢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大災分布圖春春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洪水水熱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潮京津冀新莽天鳳二年(公元15年)大災分布圖河南省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大災函谷關(今新安縣)東: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函谷關東發(fā)生蝗災,10萬饑民涌入函谷關,餓死者十之七八。靈寶縣:三年春三月,關東,人相食?;茸詵|向西,飛蔽天。流民入關者數(shù)十萬人,餓死者十之七八。南召縣:三年,大旱災、蝗災,夏秋糧幾乎絕收,人相食。南陽縣:三年,大饑,大旱蝗災,引起天下大亂,一直延至光武二年(公元26年)還可見到人相食的兇相,而連年久旱,亡有平歲……北邊及青徐地,人相食……死者十之七八。泌陽縣:三年,境內大旱,饑荒,“民死十之七八”。河南省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大災分布圖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山東省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東漢永初二年(108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風暴潮山東省東漢本初元年(146年)大災分布圖水疫潮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漢元嘉元年(151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東漢熹平二年(173年)大災分布圖水潮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饑-瘟疫河南省三國魏黃初四年(223年)大災分布圖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黃初四年三月,南陽疾病流行,死數(shù)萬人。水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潮京津冀西晉元康四年(294年)大災分布圖震浙江省東晉咸康元年(335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東晉咸安二年(372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東晉太元十七年(392年)大災分布圖水疫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潮《吳興備志·卷二十一
祥孽征第十六》記載元興元年災荒浙江省東晉元興元年(402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南朝宋大明七年(463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南朝梁天監(jiān)元年(502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梁大寶元年(550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山東省北齊天統(tǒng)三年(567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隋唐宋時期(589-1279年)山東省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隋大業(yè)八年(612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隋大業(yè)十三年(617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浙江省唐顯慶元年(656年)大災分布圖水疫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潮浙江省唐總章二年(669年)大災分布圖水疫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潮浙江省唐咸亨四年(673年)大災分布圖水疫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潮水熱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潮京津冀唐永隆元年(680年)大災分布圖山東省唐永隆元年(680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河南省唐永隆元年(680年)大災分布圖永隆元年九月,河南、河北大水,溺者甚眾。冬東都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山東省唐神龍二年(707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河南省唐開元八年(720年)大災分布圖開元八年六月,伊河溢,溺死千余人,同年谷水溢,道坊陷為池,溺死萬余人。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河南省唐開元十年(722年)大災分布圖開元十年夏,豫州、唐州大水,漂沒民居數(shù)千家,人畜淹死無數(shù)。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河南省唐開元十四年(726年)大災分布圖開元十四年七月十八日,懷、衛(wèi)、鄭、汴、渭、濮大雨,人皆巢居,死者千計。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河南省唐開元十五年(727年)大災分布圖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鎮(zhèn)縣(今鄧縣):開元十五年七月,鎮(zhèn)縣大水,溺死數(shù)千人。浙江省唐乾元元年(758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唐寶應元年(762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唐大歷十年(775年)大災分布圖水疫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潮山東省唐貞元元年(785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河南省唐貞元元年(785年)大災分布圖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貞元元年,特大旱,春旱無麥,夏秋復旱,井水竭,民大饑,死者相枕,斗粟千錢。浙江省唐貞元元年(790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唐貞元元年(790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河南省唐貞元八年(792年)大災分布圖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貞元八年秋,大雨水,河南、河北、山南、江淮凡四十余州大水,溺死者二萬余人。浙江省唐貞元六年(795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唐元和元年(806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山東省后晉天福八年(943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熱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潮京津冀后周建隆元年(960年)大災分布圖山東省宋端拱二年(989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河南省宋端拱二年(989年)大災分布圖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開封端拱二年七至十一月旱,民多饑死。浙江省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浙江省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大災分布圖水疫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大災范圍潮山東省宋皇佑五年(1053年)大災分布圖水疫潮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山東省宋至和二年(1055年)大災分布圖水疫饑圖例大災范圍死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六、巨災圖譜。(1877年)丁戊奇荒萬人千人百人水震疫饑,圖例山西省光緒三年(1877年)
人相食分布圖人相食
光緒三年,本省遭受嚴重旱災。河東兩熟之地,五谷不收,糧價急劇上漲。有吃死人肉的,有肢割取肉假稱豬羊肉的,有在偏僻地方殺人或食或賣的,有婦人枕死人身而嚼其肉者(《山西通志·大事記》1999年10月版)圖例河南省光緒三年(1877年)
人相食分布圖人相食城外一屠牛者,全家病死,掩埋時,在其后院挖出人骨數(shù)十具,眾駭愕,方知此家久賣人肉。陜西省光緒三年(1877年)
死亡人口分布圖
光緒三年(1877),秦晉歷冬經春及夏不雨,赤地千里,秦晉毗連,人相食,道饉相望,其鬻女棄男,指不勝屈,為百年來未有之奇(林子樂《振事三記》)。圖例人相食河南省民國八年(1919年)大災分布圖民國八年,全省霍亂流行,死亡2萬人。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圖例陜西省民國十八年(1929年)死亡人口分布圖萬人千人百人水震疫饑
據民國19年(1930年)4月《陜西賑務匯刊》記載:“陜西共九百四十余萬人口,去歲迄今被災死亡者二百五十萬,逃亡者約四十萬。”河南省民國二十年(1931年)大災分布圖民國二十年,全省水災嚴重,受災區(qū)域達1.4萬余平方公里,災民949萬以上,死亡11萬人,物產損失約2.3億元。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湖北省民國二十年(1931年)死亡人口分布圖圖例萬人千人百人水震疫饑1931年夏,湖北各地淫雨連綿經月,水淹全省耕地60%,1100萬人無家可歸。死于洪水、饑餓和瘟疫者有14萬人。湖北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死亡人口分布圖圖例萬人千人百人水震疫饑1935年入夏以來,襄河流域,上自陜西、豫南,下至襄樊一帶,及鄂西部分,雨量尤巨。全省被淹農田1230萬畝,受災人口695萬余人,淹斃及因災死亡9.6萬人。河南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大災分布圖民國二十七年)6月9日,國民政府將鄭州北花園口黃河大堤扒開,河水一股順賈魯河流向東南,一股順渦河流經通許、太康等地。全省被淹20余縣936萬畝耕地,47萬人淹死,140萬災民流離失所。圖例十萬人萬人千人百人水疫饑湖北省1954年
死亡人口分布圖圖例萬人千人百人水震疫饑1954年夏秋,長江中下游發(fā)生百年不遇洪水,湖北省因災死亡31762人,倒塌民房間,受災農田2223萬畝。文成公社96001521陽豐公社2107楮堂公社2403諸市公社2107126127177車站公社180318110336遂平縣三維地圖及“75.8”各公社死亡人數(shù)分布圖(1976年)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級地震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1556年)1556年1月23日陜西華縣8級地震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1668年)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級地震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1679年)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北京平谷8級地震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1695年)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1695年5月18日山西臨汾7?級地震(1830年)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1830年6月12日河北磁縣7?級地震(1920年)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8?級地震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1966年)1966年3月8日、22日河北邢臺6.8、7.2級地震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1975年)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2008年)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級地震中國棋盤格式構造體系(據黃相寧)(6個8級、4個7級地震)死亡萬人死亡千人死亡百人“網絡”更是廣泛使用的詞語,最早是丁國瑜在討論斷裂帶展布與地震網格狀分布的關系時,提出的網絡構造解釋。這個詞語成為當下社會大眾最熟悉的詞語。
[1]徐道一.丁夢麟.尹贊勛先生對我國地質學研究的杰出貢獻.探索者的足跡.北京:地震出版社.2011.13—19。七、京津冀災害為什么一起研究?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試行)》、《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京津冀都市圈區(qū)域規(guī)劃》是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中一個重要的區(qū)域規(guī)劃。規(guī)劃按照“2+8”的模式制訂,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8個次中心城市。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6日)第四,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fā)展。安全和發(fā)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fā)展的保障,發(fā)展是安全的目的。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zhàn),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國應該攜手努力,共同遏制信息技術濫用,反對網絡監(jiān)聽和網絡攻擊,反對網絡空間軍備競賽。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加強對話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guī)則,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xié)助機制,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第三屆中國防災減災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KTV清潔合同范本
- 出租電纜鋼板合同范本
- 個人賺取傭金合同范例
- 中介公租房合同范本
- 住家阿姨雇傭合同范本
- 農村改造房出售合同范本
- 兄妹房屋出賣合同范例
- 產權代辦合同范本
- 專利權轉讓合同范本
- 創(chuàng)業(yè)辦公司合同范本
- 高效液相含量測定計算公式
- 六宮格數(shù)獨解題技巧
- 公安機關通用告知書模板
- 工程款支付審批流程圖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填空題
- 封頭重量和容積計算
- 《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教學大綱
- 《手機攝影》全套課件(完整版)
- 彩色學生電子小報手抄報模板春節(jié)41
- 筒形件拉深成形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 JGJ_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高清-最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